來美國巡迴演講第三站——波士頓(2)

八月12日下午四點,盧榮富牧師夫婦開車載我們去拜訪已經八十八歲的賴永祥教授夫婦,這也是我們此行波士頓最興奮的事。我們一相見,真有說不出的歡喜。

賴永祥教授,也是此間教會的長老,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不用我再贅述,只用一句來形容就知道,他是「台灣圖書管理學之父」。在他這種年紀,不但還繼續在整理咱台灣教會的歷史資料,更令我驚嘆的,是他也會使用電腦來收集資料,包括羅馬拼音、中文、英文、日文等文獻。為了讓我看他所做的成果,他特別打開電腦檔案給我看。在既感動又佩服之餘,我只能懇求上帝讓他活到一百二十歲,仍然可以「耳聰目明」、強健愉快,如同摩西一樣。他告訴我,目前在電腦上的整理工作,都是林皙陽牧師娘——李秀卿姊在幫忙,他非常感謝林皙陽牧師娘願意為他做這些繁瑣的工作。

林皙陽牧師五年前在波士頓教會牧會,直到去年才離開。雖然他是「傳道」的職稱,但歸正教會將於九月12日那天,同時為他和他的女兒林珊宇傳道舉行封立牧師典禮。美國歸正教會總會將封立林皙陽傳道為「巡迴牧師」,封立他女兒為「特職牧師」,主要是在醫院工作。像這樣父女同時封牧,真是一件很值得紀念的美事。林皙陽牧師辭去波士頓教會的牧養工作後,過去一年來,他一直在美國各地協助欠缺牧師的教會,此次將受封為「巡迴牧師」,也真是實至名歸。

想到賴永祥教授這麼認真在整理台灣教會的歷史資料,我就更不敢怠惰下來。他告訴我,他和師母兩人曾去看過雙連教會在三芝的安養中心。若是該中心可以多提供一間空房讓他繼續做史料工作,他就會搬回台灣。他們兩位老人家自己住,在美國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情況;但對台灣教會來說,與其讓他們兩人在美,倒不如帶他們回台灣來整理教會歷史資料,應該會有更大的貢獻。至少賴教授還可以指導幾位學生,為台灣教會在歷史神學學術上貢獻己學。我聽到賴教授的心願,就立刻向他們表示,回台灣後一定會想辦法完成他們老人家的心願。其實,本來賴教授的兒子有接他們夫婦過去一起住;但是某天賴教授回原住處找資料之後,他們就沒有再回去兒子那裡。賴師母告訴我:「他一回來,每天都坐在那裡不動。」原來「那裡」指的是電腦及他的資料堆。

八月13日上午,由李澤森長老夫婦開車載我們去看「五月花」這艘頗具歷史意義的船隻。西元1620年,「五月花」號搭載102名來自英國和歐洲的清教徒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在波士頓這地方登陸。這歷史事件是大家很耳熟能詳的,我在此不再贅述。這裡有當時那群冒著生命危險來美國拓荒的信徒在下船時所踏上的第一塊石頭。他們在岸邊建造了一間房子將石塊給保存下來,上面刻著「1620」的字樣。碼頭旁邊有一艘於1950年仿「五月花」而重造的船隻,並且還有一群人仿1620年代的穿著,攜帶相同的器物、設備,在1957年四月20日由英國出發,沿著過去的路線,重新揚帆一次。經過55天後,在同年六月13日安抵波士頓,航途一切順利,沒有任何人死傷。但當年前來美國的102名清教徒,最後就只剩40名平安上岸,且還是在原住民印地安人的保護、協助下,才得以生存下來。否則他們恐將因飢寒、疾病而死亡殆盡,這也是美國人「感恩節」的由來,除感謝上帝之外,也是在感謝原住民對他們的照顧。

當天晚上是我們來波士頓後的第一場聚會,地點是在劉備世兄的家,聚會內容是查經,由我帶領。來參加的人數不少,約有三十名。更令我驚訝的是,其中有一群在此地留學、研究的台灣青年。後來,他們告訴我,這群台灣留學生是每禮拜固定查經,而會友則是每兩禮拜一次。

八月14日上午,林俊育長老開車載我們去《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7.12-1862.5.6)的紀念公園散步。他曾在這個公園搭建了一間小木屋,大約只有三坪大,裡面有一張單人床、一張小桌子和一個可以煮飯並提供室內溫暖的爐子。我笑著對林長老說:「真正有才華的人,小小的書桌就可以寫出震撼人心的巨著。我用了兩張大書桌,寫了一堆沒人想讀,也不會感動人的東西。」

我們一起繞著湖邊步道散步,湖中有不少人在游泳,湖邊有人在垂釣。湖水清澈見底,可看見許多魚兒游來游去。一路上林長老向我提到他在聖經翻譯和推動台語文工作的概況,令我非常感動,也激勵我必須像他一樣,持續不斷的講完並寫完聖經信息。

在怡人的湖光美景中,我想起1993年在奧地利停留一個月的期間,維也納的朋友曾帶我到「黑森林」漫遊,當時心中最大的感觸是:「在這麼美的大自然環境中,難怪能培育出大音樂家、大文豪!」而在這次的湖濱散步,我再次有這樣的感動。回到家已經下午兩點,我們滿身大汗,洗滌換裝之後全身舒暢,我便開始預備晚上聚會的資料。

14日晚上,是我在波士頓的第一場「佈道會」,有不少同鄉出席,就像原先預估的,參加的人大約有一百名。七點25分開始,我先教所有來聽演講的會友及台灣同鄉唱《美麗島》這首歌。我從原詩的作者陳秀喜的介紹開始,說到1970年代執政的國民黨如何禁止台灣文學作品、歌曲,以及查禁各種書報雜誌。然後再談到台灣社會長期的教育制度,如何扭曲了生命價值觀。最後,我說了施乾和錫神父的故事,他們聽了都很感動,一再問我有沒有這樣的書?從這裡可以發現,大家都很想多聽一些台灣感人又撼動心靈的故事。

這次波士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舉行設教四十週年感恩禮拜,就是希望我講四場針對台灣同鄉的「佈道會」,我告訴與我聯繫的顏斐彥長老:「我不會佈道,不過我會講故事。」今晚第一場的故事獲得很熱烈的回應。聚會後的交誼,有不少同鄉給我很多鼓勵。方榮典長老夫婦和他們的大公子耀群也特地來參加,此外,還看到蔡重穗兄的女兒和女婿,真是非常高興。

八月15日(六)上午十點半是第二場的「佈道會」,也有不少同鄉出席。我從改變台灣近代社會的幾個大事件開始說起,也談到在經濟掛帥的國家政策之下對台灣所帶來的衝擊。影響台灣社會最大的,就是當人口的結構改變之後  ,也為人民的生命價值帶來改變與許多問題。接著,我介紹蔡巧女士在醫療服務上所做的奉獻 ,以及錫質平神父創辦公東高工所表明出來的生命意義,大家都有很熱烈的反應。就像我在聖路易士教會演講時,有位兄弟回應,認為我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在看信仰和聖經,因此詮釋起來讓人感覺很不一樣。下午一點半,又接下去演講,我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阿拉法特在1975年十一月15日受邀請在聯合國大會演講的內容開始說起,然後談到唯有用生命投入在社會裡,才能看到我們的社會發出生命的力量,最後則是談及我過去在監獄工作的心得和所見所聞。下午三點半,繼續第三場。這場我講另一個主題:「聖經與今日教會的關係」,直到下午五點才結束。

有一位長老約了幾個家庭一起晚餐,他們總是對我的生命經歷很好奇,一直想追問清楚。八月15日這一天也是淑英的生日,他們一聽到我這麼說,就趕緊聯繫一位正要趕過來參加晚宴的執事買蛋糕過來,對於他們動作之快,我們倆都很驚訝。就這樣,晚餐時大家一起為淑英慶生。這幾年來,因為我們都受邀出國巡迴演講,淑英的生日都是在國外過的。因為隔天有主日禮拜,我在帶大家祈禱之後,就彼此互道晚安回家休息。(待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