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我們有這樣的願景

上個禮拜日研發小組開會,針對目前咱教會所推動的事工,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行性提出討論,其中有一項談到可能的新事工,就是設置「教育中心」,且這個「中心」是隨即可以成立的。原因是目前咱教會已經有固定的查經班五班,包括禮拜三上午平均出席一九○名,禮拜四晚上兩個班,一班在石牌約有二十名,一個班在教會,約有十二名,禮拜五晚上班約有一百名出席,而禮拜日上午九點青少年班約有十二名。另外咱教會在三年前開創的東門學苑,目前學員平均有六十名,也在市政府登記註冊,可以在市立圖書館網站上看到咱教會東門學苑的課程。我們禮拜日有成人與兒童主日學,前者平均有廿八名出席,後者平均在四十一名,而暑假有快樂兒童營則有平均一八○名出席。以上這些都屬於固定的教育事工,正在推動中。

[閱讀全文]

多用一些心思在信仰的事

每個禮拜天主日禮拜站在講台上,我都會盡量看一下有哪些兄姊缺席沒來。雖然每個禮拜都有見一次面的機會,但是若沒有看到你來,我和淑英心裡就會感到很焦急,也會一直想著: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希望一切都平安沒事。每個禮拜日晚上,我和淑英吃飯時,就會彼此互問:有沒有看到誰來?有時我說有,有時她說沒看到。這是我們來到咱教會之後才這樣,原因是除了禮拜堂分別在二、三、四樓有座位外,有越來越多的兄姊是坐在一樓透過轉播的方式,參與主日禮拜,因此我們無法完全看見每一個來禮拜的人,且前後都有門可以進出,有些兄姊走後門,有的從前門出來。但我們都有一個期盼,大家都會來參加主日禮拜,我一直認為參加主日禮拜對一個信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實在是疏忽不得。

[閱讀全文]

伊朗在本月廿六日清晨發生芮氏六點三強烈地震,造成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將超過四萬人,傷者更是無法估計。國際社會救援的工作已經展開,這項救助的工作,連和伊朗有敵對狀態、且本身也才發生震災甚重不久的土耳其國也派救難隊伍前往協助,可以想像得到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只顧自身國家利益而已,當見到敵方天災突發時,也會想到先給予救助,因為這樣的做法正好可以舒緩雙方緊張的氣氛,並且還可以因此得到修好的機會。咱國家與伊朗並沒有正式邦交,甚至在一九八○年何梅尼教長取得政權之後,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就一直處在很低潮的狀態下,如今也回應伊朗政府對國際社會的呼求給予救助災難,咱政府已經派遣一支救援單位前往參與救難的工作,這是很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閱讀全文]

越來越清楚自己的使命

這樣的題目,自己看起來就覺得很不對勁,哪有當傳道者三十年了,現在才說「越來越清楚自己的使命」這句話?難道過去的日子都是在「混」嗎?如果要說是「混」,我也不敢否認,因為沒有做好應該做的事,就可以用「混」這句話來形容。但也可以否認自己是「混」,因為我自問很用心在獻身的工作。從畢業迄今,我一直沒有好好休息過,唯有的一次,就是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至隔年元月的三個月時間。當時我向中會請假一年,希望先用半年的時間好好整理已經有稿子,卻還沒有出書的手稿。那段時間可說天天都在家裏,除了讀書,也整理接近兩年都沒有空整理的舊報紙。在那段時間,我和淑英每天下午去八掌溪河堤散步、談天。但是,後來並沒有如期盼的能休息一年。我在九七年十月底從嘉義西門教會離開一個禮拜,就接到咱台北東門教會的電話,希望我上來台北一趟與長執們認識。結果就安排我在十一月第一個禮拜日到東門教會講道,禮拜後與長執們午餐、談話,我好像接受「口試」般的詢問。就這樣,在九八年二月底上來台北,又開始我的牧會工作。

[閱讀全文]

這是衷心的期盼

如果你問我,對信徒最期待的事是甚麼?我唯一的回答就是:記得要參加禮拜。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也很容易做的到,其實不然。每個禮拜日結束,我都會和牧師娘利用晚餐時間,彼此互相詢問有沒有看到誰來?有時她說沒看到誰來,我說我「有」看到,坐在靠近誰的身邊;有時我會問說有沒看到哪位兄姊?她會說「有」。但如果她的回答是「沒有」,我也說「沒有」,我們就開始記下名字,好在隔天邱玲娟長老來教會時,可以將名字寫下來,準備寄週報。有時,邱玲娟長老會打電話問問看,是不是發生甚麼問題才沒有看到你來禮拜。

[閱讀全文]

傳道者應知所節制

最近台北市傳出市議員假借出國考察名義,要攜家帶眷到歐美、紐澳等國去訪問,編列的預算高達四百萬元,消息曝光出來,被輿論媒體修理得趕緊收回此項不合情理的公帑濫用預算。

[閱讀全文]

用肅穆的心過受難週

從牧會以來,我一直將紀念耶穌受難節期作要求信徒學習過教會生活最重要的一項功課。我之所以會這樣嚴格要求之因,乃是希望大家認識耶穌受難的意義,進而了解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入門之道,就是從生命的苦難開始。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信仰認識都不清楚,那要進一步明白基督教信仰內涵,就更困難了。因此,從牧會開始,我就很嚴格地要求信徒遵守受難週的節期,包括不要參加喜慶宴席活動外,也不要外出旅遊,並且都會盡量參加在教會舉行的早、晚祈禱會。

[閱讀全文]

從問卷看咱教會的面貌(一)

在十一月廿四日咱教會做了一次有關禮拜和各項事工的問卷調查,主要目的是要清楚大家對目前咱教會推動各項事工的看法和意見,這項問卷包括了兩項大主題,其一是有關主日禮拜的建議,其二是有關教會各項事工的建議。這項問卷總共回收了一八三份,當天出席主日禮拜的人數是二百六十三人,比例上來說好像很不錯,不過我想應該有更多才對。下次會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來填寫,這樣我想繳交回來的效果會更好才對。

[閱讀全文]

從問卷看咱教會的面貌(二)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兒童是未來國家的主人翁。」若是把這句話改成:「兒童是教會未來的房角石。」也是可以被接受。
在教會,每當談到兒童事工,很快就會想到兒童主日學。在問卷中有關兒童主日學和兒童夏令營方面,我們都看到幾乎沒有人說不重要,不但如此,在兒童主日學方面,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有一二四名,「重要」的,有四十五名。而在建議「加強辦理」的部分,就有七十二名,「續辦」的有六十八名,沒有任何人說要「停辦」。而在兒童夏令營方面,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有八十八名,「重要」的有七十名。建議「擴大辦理」的有四十六名,「續辦」的有八十八名,只有一名表示「停辦」。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出大家對兒童主日學的教育事工之重視是很清楚的,甚至有共識到認為這是教會事工上不可疏忽的一件大事。

[閱讀全文]

今年要從簡單的茶點做起

記得四年前(一九九八年三月)剛來咱教會的時候,每次參加家庭禮拜回來後最感不適應的地方,就是除了看到每個家庭都準備很多吃的東西外,我和淑英還要手提著一包禮物。由於我實在不太習慣晚上吃太多東西,因此,每當有兄姊一再拿吃的東西給我時,我總是吃不下,原因是要去參加家庭禮拜之前才吃過晚餐,怎能再吃得下那麼多東西。可是很多次主人都會以為我這個牧師大概是挑剔,也有人說我很不好「請」。後來,我就在週報上寫了一則消息,請大家在家庭禮拜時,只用簡單的茶水就好,不要準備那麼多東西。當我在週報上刊登這樣的消息後,也有不少兄姊表示同感,但也有兄姊跟我說:「牧師,有的人因為趕著來參加家庭禮拜,所以連飯都沒有吃,準備一點東西給大家吃,並不為過啊!」後來我發覺確實也是這樣,參加的兄姊中有好幾位都是還沒有用晚餐,就從上班的地方趕來參加禮拜。因此,我就不再堅持主人準備一些餐點之類的東西。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