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肅穆的心過受難週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6-03 11:18
從牧會以來,我一直將紀念耶穌受難節期作要求信徒學習過教會生活最重要的一項功課。我之所以會這樣嚴格要求之因,乃是希望大家認識耶穌受難的意義,進而了解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入門之道,就是從生命的苦難開始。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信仰認識都不清楚,那要進一步明白基督教信仰內涵,就更困難了。因此,從牧會開始,我就很嚴格地要求信徒遵守受難週的節期,包括不要參加喜慶宴席活動外,也不要外出旅遊,並且都會盡量參加在教會舉行的早、晚祈禱會。為了要讓大家都知道怎樣遵守這樣的教會節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提早就讓大家知道受難週是甚麼時間,好讓他們能將原本準備要外出參加的活動,或是預定要舉辦的喜慶宴席取消,或是更改時間。我也會在講道的時候提起有關受難週在基督教節期中的意義。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很奇怪,為甚麼要這麼嚴格地要求?有的人也會問:就算守了,也不表示自己就真的有與耶穌同受難的心;不遵守也並不表示自己的信仰差,類似這樣的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就像我經常聽到神學院學生為了不參加早晚學校的禮拜一樣,那些學生都會用這樣的話回答老師:「參加禮拜也不表示自己很敬虔,跟上帝的關係就會比較好;不參加,也不表示自己的信仰就比較差。這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不要勉強。」這樣的回答真的會令人感到無可奈何,也不知該怎樣繼續要求下去。但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知道說這樣的話的信徒或神學院學生,在信仰態度上是很值得省思的。這就好像在家庭的生活裡,當父母要求孩子幾點起床、睡覺、作功課時,孩子也可以這樣回答父母說:「我會自己料理生活,這是我自己的生活習慣,功課是我與學校老師
的關係,我自己會處理,不用你們給我限定時間或操心。」想想看,當你的孩子用這樣的話回答的時候,你會怎樣想?就聽他的?或隨他去?或是很正經地要求他一定要照生活規律來?當然,我們不會一輩子都這樣要求孩子,但在他還是小學生、國中生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要求不但是必須的,甚至希望他們能因此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有一天,他上高中、大學了,不用我們要求,他們也會過著很有自律的生活。
我就經常聽到有些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的言行舉止不當時,會說這樣的話:「這是誰的孩子?習慣怎麼這樣差?難道他的父母都沒有給他好的家教!」也時常聽到有些大人會這樣讚嘆說:「哇,這個孩子真有規矩,家教不錯!」這樣的生活經驗就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四周,一點也不新鮮。沒有一個人喜歡自己的孩子被評論說「沒有家教」、「不懂規矩」,總是喜歡人家稱讚自己的兒女是很有教養、有規矩、知道禮節等等。但這些稱讚之言絕對不是憑空就有,也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能表現出來,至少也是從父母嚴謹的生活規律中耳濡目染看到、聽到而學成的,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們用許多心思教導才有的結果。
信仰也是這樣,需要有嚴格的要求作為基礎,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有正確的態度,不會隨便,或是輕忽某些小節。除非你告訴我說:「牧師,我的信仰已經是大學程度了,你不用管我,我會自律得很好。」但我必須坦白承認,即使是我已經是個傳道者,我都還覺得自己在信仰上是個很粗淺的人,對聖經的認識還是很膚淺,要學習的功課還是多得很。
另一方面,我認為信仰跟生活之間很有關係,要是信仰沒有要求,根基會很脆弱,更容易變質。對早期教會的信徒,宣教師們一點也不含糊,並不因為他們剛剛初信,要求就少,相反的,他們對信徒的信仰生活與態度要求相當嚴格,稍微有差錯,就會公開指責,甚至禁止參加聖餐,這樣的例子時有所聞。如果有機會可以瀏覽全體教會早期的長執會和小會議事錄,必定可以整理出一大本有關這方面的記錄。
沒有要求的信仰,很容易使自己受到世俗的事物影響,這樣的影響對第三、四代的信徒最大,因為有年資的信徒往往會自認在信仰上懂得很多,不想學習,也不想接受要求。除了禮拜天參加聚會外,就不知道有甚麼其它的了。頂多是知道有聖誕節,教會很熱鬧,佈置得花彩繽紛,有聚餐、表演節目。也知道復活節有彩蛋可分享。但對基督教信仰的本質││生命的苦難,則是一點概念也沒有。在我牧會廿八年來,這種發現並不是子虛烏有。
我會要求大家過受難週的節期活動,主要原因是:耶穌到世上來,就是為了要拯救我們脫離生命的苦難。人就是因為生命有苦難,才需要耶穌來拯救。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生命沒有苦難,這樣的人是不需要耶穌的。耶穌也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可福音二:17)說得更白些: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活得很愉快,沒有甚麼苦難時,信耶穌對他來說是多餘的。相對的,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有苦難時,來信耶穌就對了!
那要怎樣才能認識耶穌呢?就是從耶穌為甚麼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裡著手去認識。要認識耶穌為甚麼會被釘死十字架上,最基本的入門之道,就是從學習認識聖經開始,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取代。這也是我每當到一間教會去牧會,都會開查經班,帶領大家一起讀聖經的主要原因。
受難週,是紀念耶穌在最後一個禮拜於耶路撒冷城的各種活動,直到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入耶路撒冷城之前曾對他的門徒說過一段非常重要的話,就是告訴他們,若要當大人物,就必須先當他人的「僕人」開始,他清楚地告訴門徒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十:45)「僕人」,在每個時代都是最卑微的社會身份,也往往是被壓搾的對象。也從「僕人」的身份開始,是基督徒學習信仰生活的第一步,缺乏這樣的認識,就無法認識耶穌所傳上帝國福音的意義。早期的宣教師就是有「僕人」的心,我們才有機會得到福音,也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換句話說,要讓今天的基督教會繼續存活下去,就是要學習耶穌這樣的教訓,將之實踐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特別是在教會生活圈裡。
也因為這樣,我希望大家會認真過一個嚴謹的受難週節期,利用這段短短一個禮拜時間,深思耶穌作為一個「受難的僕人」的意義,進而思考要怎樣做,才能使自己在教會生活中,真的有「僕人」的樣式?並且也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信仰態度,表達對人類社會的苦難生命,多付出一些實際愛心的行動。這是我對咱教會的一份期待。
今年三月廿四日至三十日是受難週,我們教會有早、晚祈禱會,無論你多麼地忙碌,我深深期盼你會撥出時間,至少來參加一次。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二○○二年三月三日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很奇怪,為甚麼要這麼嚴格地要求?有的人也會問:就算守了,也不表示自己就真的有與耶穌同受難的心;不遵守也並不表示自己的信仰差,類似這樣的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就像我經常聽到神學院學生為了不參加早晚學校的禮拜一樣,那些學生都會用這樣的話回答老師:「參加禮拜也不表示自己很敬虔,跟上帝的關係就會比較好;不參加,也不表示自己的信仰就比較差。這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不要勉強。」這樣的回答真的會令人感到無可奈何,也不知該怎樣繼續要求下去。但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知道說這樣的話的信徒或神學院學生,在信仰態度上是很值得省思的。這就好像在家庭的生活裡,當父母要求孩子幾點起床、睡覺、作功課時,孩子也可以這樣回答父母說:「我會自己料理生活,這是我自己的生活習慣,功課是我與學校老師
的關係,我自己會處理,不用你們給我限定時間或操心。」想想看,當你的孩子用這樣的話回答的時候,你會怎樣想?就聽他的?或隨他去?或是很正經地要求他一定要照生活規律來?當然,我們不會一輩子都這樣要求孩子,但在他還是小學生、國中生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要求不但是必須的,甚至希望他們能因此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有一天,他上高中、大學了,不用我們要求,他們也會過著很有自律的生活。
我就經常聽到有些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的言行舉止不當時,會說這樣的話:「這是誰的孩子?習慣怎麼這樣差?難道他的父母都沒有給他好的家教!」也時常聽到有些大人會這樣讚嘆說:「哇,這個孩子真有規矩,家教不錯!」這樣的生活經驗就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四周,一點也不新鮮。沒有一個人喜歡自己的孩子被評論說「沒有家教」、「不懂規矩」,總是喜歡人家稱讚自己的兒女是很有教養、有規矩、知道禮節等等。但這些稱讚之言絕對不是憑空就有,也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能表現出來,至少也是從父母嚴謹的生活規律中耳濡目染看到、聽到而學成的,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們用許多心思教導才有的結果。
信仰也是這樣,需要有嚴格的要求作為基礎,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有正確的態度,不會隨便,或是輕忽某些小節。除非你告訴我說:「牧師,我的信仰已經是大學程度了,你不用管我,我會自律得很好。」但我必須坦白承認,即使是我已經是個傳道者,我都還覺得自己在信仰上是個很粗淺的人,對聖經的認識還是很膚淺,要學習的功課還是多得很。
另一方面,我認為信仰跟生活之間很有關係,要是信仰沒有要求,根基會很脆弱,更容易變質。對早期教會的信徒,宣教師們一點也不含糊,並不因為他們剛剛初信,要求就少,相反的,他們對信徒的信仰生活與態度要求相當嚴格,稍微有差錯,就會公開指責,甚至禁止參加聖餐,這樣的例子時有所聞。如果有機會可以瀏覽全體教會早期的長執會和小會議事錄,必定可以整理出一大本有關這方面的記錄。
沒有要求的信仰,很容易使自己受到世俗的事物影響,這樣的影響對第三、四代的信徒最大,因為有年資的信徒往往會自認在信仰上懂得很多,不想學習,也不想接受要求。除了禮拜天參加聚會外,就不知道有甚麼其它的了。頂多是知道有聖誕節,教會很熱鬧,佈置得花彩繽紛,有聚餐、表演節目。也知道復活節有彩蛋可分享。但對基督教信仰的本質││生命的苦難,則是一點概念也沒有。在我牧會廿八年來,這種發現並不是子虛烏有。
我會要求大家過受難週的節期活動,主要原因是:耶穌到世上來,就是為了要拯救我們脫離生命的苦難。人就是因為生命有苦難,才需要耶穌來拯救。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生命沒有苦難,這樣的人是不需要耶穌的。耶穌也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可福音二:17)說得更白些: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活得很愉快,沒有甚麼苦難時,信耶穌對他來說是多餘的。相對的,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有苦難時,來信耶穌就對了!
那要怎樣才能認識耶穌呢?就是從耶穌為甚麼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裡著手去認識。要認識耶穌為甚麼會被釘死十字架上,最基本的入門之道,就是從學習認識聖經開始,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取代。這也是我每當到一間教會去牧會,都會開查經班,帶領大家一起讀聖經的主要原因。
受難週,是紀念耶穌在最後一個禮拜於耶路撒冷城的各種活動,直到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入耶路撒冷城之前曾對他的門徒說過一段非常重要的話,就是告訴他們,若要當大人物,就必須先當他人的「僕人」開始,他清楚地告訴門徒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十:45)「僕人」,在每個時代都是最卑微的社會身份,也往往是被壓搾的對象。也從「僕人」的身份開始,是基督徒學習信仰生活的第一步,缺乏這樣的認識,就無法認識耶穌所傳上帝國福音的意義。早期的宣教師就是有「僕人」的心,我們才有機會得到福音,也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換句話說,要讓今天的基督教會繼續存活下去,就是要學習耶穌這樣的教訓,將之實踐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特別是在教會生活圈裡。
也因為這樣,我希望大家會認真過一個嚴謹的受難週節期,利用這段短短一個禮拜時間,深思耶穌作為一個「受難的僕人」的意義,進而思考要怎樣做,才能使自己在教會生活中,真的有「僕人」的樣式?並且也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信仰態度,表達對人類社會的苦難生命,多付出一些實際愛心的行動。這是我對咱教會的一份期待。
今年三月廿四日至三十日是受難週,我們教會有早、晚祈禱會,無論你多麼地忙碌,我深深期盼你會撥出時間,至少來參加一次。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二○○二年三月三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