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為甚麼是我?》這本書出版之前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9-27 17:42
自1974年6月神學院畢業之後去牧會,我就告訴會友耶穌受難的節期非常重要,並且在隔年受難週時,在教會推動早、晚祈禱會的聚會,也同時告訴會友,這段期間不要參加任何喜慶宴席,也不要參加任何旅遊活動,讓我們用肅穆敬虔的心靈,一起透過這節期之間的聚會活動,以及在家的靈修功課,同心省思救主耶穌受難的意義。就這樣,牧會這三十多年來,這呼籲不曾間斷過,就像現在這樣,每年的受難週,從禮拜一清晨開始,到禮拜五晚上聖餐禮拜止,咱台北東門教會都會舉行早晨和晚上祈禱會。
感謝上帝的賜福,這三十多年,不論是在關山,或是在嘉義西門、在主編教會公報時,直到現在在咱台北東門教會,我看到大家都很認真地回應這項教導,除非萬不得以,幾乎都會排除在受難週期間參加任何喜慶宴樂的活動,也會將外出旅遊時間提前或是挪後。更值得欣慰的,是這幾年參加早、晚祈禱會的兄姊有增多的現象,同時也有其它教會的兄姊來加入。
就像以往的方式,禮拜一清晨到禮拜五晚上的受難週祈禱會,我都會安排經文和主領祈禱會的兄姊(通常都是安排長執),最早在關山教會,我是只有提供要讀的經文,以及代禱事項給主領者,他們自己準備要分享聖經的信息。後來在嘉義西門也多少提供了一點點詮釋經文的大綱提要,供主領者參考用。在1988年到1993年主編教會公報期間,每年都會出受難週特刊,讓讀者和教會自由索取,特刊不但有經文,也有比較詳細的經文釋義內容,和代禱事項,結果讀者反應甚佳。從1998來咱台北東門教會後,隔年開始每年受難週我都會印一本小冊子送給全體會友,包括來參加查經班的兄姊。就像過去在教會公報出特刊一樣,每年印一千本,都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被索取一空。
好幾年前,吳信如姊妹看到這些受難週的冊子之後,就一再建議我將過去所寫的這些內容,全部重新整理,然後出書,她認為那些內容都有可讀性,特別是在解釋聖經所帶來的信息,她覺得能幫助更多的兄姊明白受難週的意義,和聖經的信息,同時也可使許多教會在推動受難週的聚會活動時,有參考的資料可用。我確實很心動,於是請吳信如姊妹的弟弟信恆君協助校稿,準備要好好重新整理。結果信恆君確實是花了一些時間替我校稿且整理,而我卻一直將這些稿件擺著,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原因是自己心裡很猶豫,擔心所寫的內容,以及對於受難週如此嚴格要求會友的觀點,是否會被他教會接納?
前年(2007年),吳信如姊妹看我都沒有甚麼動靜,於是再次鼓勵我利用七、八兩個月在南、北美洲訪問途中,寫一本跟過去不相同的受難週之書,並且還主動替我規劃寫作大綱。我看了大綱之後,覺得不錯,於是跟她說「好」。就這樣,我把那些大綱放在隨身攜帶的演講稿中,希望這樣每當拿出在南、北美洲兩個月的演講稿時,就可提醒自己要寫完這本書。但後來因為緊湊的行程,加上在巴西華人神學院密集授課的關係,我沒有如願完成。
直到去年(2008年)受難週前一個月,信如姊妹再次找我,我跟她說還是要和過去一樣,出一本受難週手冊,她並不贊成,但也並不勉強我依照她過去訂定的大綱,她鼓勵我用別於過去的方式寫,並且答應要替我編輯成一本看起來好像「一本書」的樣式出版,而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的印刷。她說,這樣可讓人看到該書,就想要翻翻來看,則可讀性就更高。於是,去年我依所建議的寫,而她確實照所說的,與專業美編的林婉君姊妹討論,怎樣把受難週前後共計十篇的文章編成一本看起來很不錯的書。為了要讓該書在編輯上更好看,她還特地向德國古倫神父的版權秘書取得同意,採用古倫神父出版書籍中的一些圖案。就這樣,去年出版了「從基督受難再思人生的苦難」這本受難週的書,果真像信如姊妹所說的,有很好的反應,第一刷一千二百本,一個禮拜內就沒剩餘的書了。
後來又有很多查經班兄姊跟我說他們很想要買該書,我說都送完了。去年在國外演講,也有一些會友跟我提起看過該書,覺得很不錯,他們也想要用該書作為小組聚會閱讀、討論之教材,或是作為今年受難週推動祈禱靈修時的書。於是,我跟信如姊妹討論之後,決定將去年出版的「從基督受難再思人生的苦難」這本書,進行第二刷印給需要的人。
去年十月,在忙完兒童營教材的主題和經文、故事之編寫會議後,我就決定要依照吳信如姊妹所給我的建議,寫一本今年受難週的書,就這樣寫了「為甚麼是我?」這本書。
我利用今年元月26日上午新春感恩禮拜後,連續五天的時間,從早到晚,都窩在書房埋首直書。有時候,真的想不出該怎樣繼續寫下去,因為實在很疲憊,有時是腦袋空空,想不出甚麼東西。可是我就是不願意放棄,因為我知道,若是放棄,這個過年假期難得的清靜,就會白費。淑英看我常坐在書桌前發呆,就會過來問我「怎麼啦?」我都是回答說「沒事。」其實,當我這樣回答時,她就知道最好不要再問下去,讓我靜思、沉默,我就可以繼續寫下去。就這樣,過完農曆過年,我也寫完了這本「為甚麼是我?」受難週之書。也把所有寫完的稿件交給吳信如姊妹,而她也開始策劃怎樣把這本書的編輯、美工設計等工作時間搞定。因為這段時間她一直忙著「寧可缺手‧但無缺憾」這本書的出版,以及安排此書作者「萊納‧施密特」(Rainer Schmidt)來台灣巡迴演講的事。
兩個禮拜前,她忙完了「萊納‧施密特」的事後,來找我。我跟她說我還想把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八言」也補上去。她聽了之後,問我說:「牧師,怎麼說是『八言』?不是『七言』嗎?」我說因為我把約翰福音第十九章26節的這句「母親,瞧,你的兒子!」和第27節的「瞧,你的母親!」分開來看,也準備要分開寫。不過我強調這「八言」並不是依照說出來的前後順序寫下來,而是從馬太福音到約翰福音的經文序列。她聽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也沉思了一下,隨即跟我說,在編輯上沒有問題。但我擔心原訂要出版的時間是否會延誤?我跟她說可以在一個禮拜內完成這八篇稿子。她跟我說:「這樣應該可以趕在受難週之前出版,沒有問題。」
就這樣,我又開始用一個禮拜時間,每天寫啊寫,終於在上個禮拜日(三月初一)晚上完成了八篇稿件。我本來想要再多寫兩篇,一是耶穌復活之後,連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以及他吩咐門徒,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但後來想想,還是不要,原因這可能會跟受難週的整個主題搭不上調。
這本書預定在三月22日可以印好出版送給大家,特別的地方是這本書採用直排,跟去年的橫編不一樣。要特別謝謝吳信如姊妹,她真是一個很會鼓勵人的人,若不是她的一再鼓舞,我大概還是會依過去用印「手冊」的方式出刊。也要謝謝特地撥出時間參與校稿的楊瓊音姊妹,她一直很細心查閱引用的經文,這真的是一項瑣碎又費心力的工作。也要謝謝幹事陳惠卿姊妹,她總是忙裡忙外的,找人幫忙校稿、追稿、申請ISBN書號等行政工作。真感謝她們,因為有她們的協助,這本書才能趕在受難週之前順利出版。我只求上帝一件事:希望這本書所寫的,對大家今年在過耶穌受難的節期有所幫助,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