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馬太福音書導讀(61~90)

61.十五:32—39節,注意一下,猶太人對七的數字觀念是很特別的,含有完整的意思。再者,這裡所說的剩下的籃子,是種大籃子,和第十四章給五千多人吃飽且剩餘的十二籃子不一樣。這種籃子其實是小小的袋子,是一般猶太人外出時隨身攜帶的籃子。

[閱讀全文]

認識馬可福音這本經書

  在四本福音書中,我最喜愛讀的一本就是馬可福音書。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聖經學者會同意,馬可福音書是四本福音書中最早寫成的一本福音書。它可能是在主後六十五至七十年之間,在羅馬城這個地方寫成的,對象是為了在羅馬城的基督徒而寫這本福音書。

[閱讀全文]

馬可福音書導讀(1~30)

1. 馬可福音的作者對耶穌降生的故事好像沒有興趣,他的重點不是在耶穌的降生,而是在耶穌的言行。

2. 一:1—8節,第一節就把馬可福音的結論說出來了,這是馬可福音編輯上的特色。作者用結論作開場白,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兒子,也是福音的本身。然後從第二節開始,就是在說明耶穌基督是誰。

[閱讀全文]

馬可福音書導讀(31~60)

31.七:14—23節,將這段經文比較馬太福音第五至六章,會清楚耶穌在強調的是,真實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裝飾。

32.七:24—30節,故事的重點就在第25節,這位外邦的女人「聽見耶穌的事」,就像那位患血漏病十二年久的女人「聽見過耶穌的事」一樣。作者很用心地告訴我們,這些在當時社會地位卑微的人,是一聽見耶穌的事,就相信,而宗教領袖是親眼看見也不相信。那麼,我們呢?也許耶穌也有「猶太人情結」的問題也說不定,作為一個人,一個道道地地的猶太人,他也有猶太人「軟弱」的一面吧。當他不想要理會這位外邦女子的時候,這位「聽見耶穌的事」的女人緊緊抓住耶穌不放,一定要耶穌為她的女兒治病,充分顯示出她對所聽見的事的信心。

[閱讀全文]

馬可福音書導讀(61~81)

61.十二:28—34節,撒都該人離開後,接著來的是經學教師,他們也是最高議會的成員之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導人民認識摩西法律,因此,他會來向耶穌提出法律的問題,也是很有問題,馬太福音的作者就很清楚說這個人提出問題的目的,是要「陷害」耶穌(馬太福音廿二:35)。不過這位經學教師卻發現耶穌確實是對摩西法律相當清楚,且回答的是完全正確,耶穌大概是這位經學教師從事教導工作以來,第一次遇到如此對摩西法律經典這麼清楚的人吧,他並將耶穌所回答的重複一次,且將先知信息的精神接上耶穌的話做結尾。這句「比在祭壇上獻燒化祭和其他的祭物給上帝重要得多了」,可以參考何西阿書第六章6節,或是彌迦書第六章6至8節。

[閱讀全文]

認識哈巴谷書這本經書

  這本經書的名稱就是以先知哈巴谷的名字(一:1)命名的。時至目前,聖經學者對他的認識還是很少,僅在本經書中所提供的資料以外,幾乎沒有更多的資料可提供。也因為這樣,對他到底在甚麼時候傳講這些信息,也就缺少明確的年代。

[閱讀全文]

哈巴谷書導讀(1~8)

  從第一章1節記載的詳細家世背景,可看出先知西番雅在猶大社會的地位不輕,很可能有王族的後裔關係,因為在這一節的最後提到他是「希西家王的玄孫」,他恐怕也是先知中唯一具有王族關係的先知。也可能是因為有王族背景,他可能就是居住在首都耶路撒冷的時間較多,且對該城的地理相當熟悉,例如他會提到耶路撒冷的「魚門」(一:10),在第一章11節原本有「瑪革提施」這地的名字,在現代中文譯本是用「下城」。「瑪革提施」,這是位於耶路撒冷城內的一個「外商地區」,專門提供給外來貿易的商人居住的特區。也從他具有王室族裔的身份,他應該比其他的先知更有足夠的「特權」,可隨意進入王室內部去傳達上帝的信息,而這可以從他傳講的信息中看得出端倪(參考三:1—5)。

[閱讀全文]

認識西番雅書這本經書

  從第一章1節記載的詳細家世背景,可看出先知西番雅在猶大社會的地位不輕,很可能有王族的後裔關係,因為在這一節的最後提到他是「希西家王的玄孫」,他恐怕也是先知中唯一具有王族關係的先知。也可能是因為有王族背景,他可能就是居住在首都耶路撒冷的時間較多,且對該城的地理相當熟悉,例如他會提到耶路撒冷的「魚門」(一:10),在第一章11節原本有「瑪革提施」這地的名字,在現代中文譯本是用「下城」。「瑪革提施」,這是位於耶路撒冷城內的一個「外商地區」,專門提供給外來貿易的商人居住的特區。也從他具有王室族裔的身份,他應該比其他的先知更有足夠的「特權」,可隨意進入王室內部去傳達上帝的信息,而這可以從他傳講的信息中看得出端倪(參考三:1—5)。

[閱讀全文]

西番雅書導讀(1~9)

1. 一:1節,「約西亞做猶大王的時代」,這是指主前六四一年至六○九年的時代。他的父親亞捫是被臣僕謀殺死亡,但人民擁護約西亞繼承王位,那時他才年僅八歲而已。在列王紀作者的筆下,給他有很好的評語說:「約西亞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跟隨先祖大衛王的腳步,不偏左不偏右。」(參考列王紀下廿二:2)主要原因是他因為潔淨聖殿,發現「約書」,因而進行一連串的宗教改革運動(參考列王紀下廿三:2—3)。他也帶領以色列人民「遵照約書上的記載守逾越節,紀念上主──他們的上帝。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