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書導讀(1~26)

1. 一:1—21節,第1至2節的年代有差錯,因為約雅敬在位的第三年,並非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征服耶路撒冷的那年,那一年約雅敬尚未繼位,那年他也沒有被俘虜。正確的時間應該是在約雅敬在位的第四年(參考耶利米書廿五:1)。主前六○一年,約雅敬王被迫向巴比倫進貢三年。後來在主前五九八年他背叛巴比倫,而引起尼布甲尼撒王的不滿,正準備揮軍進攻之際,約雅敬卻去世,他的兒子約雅斤繼位,在位期僅有三個月,尼布甲尼撒攻佔耶路撒冷,並將聖殿所有的貴重器具搜刮殆盡,且俘虜了約雅斤和妻妾、臣僕、領袖、勇士等等(參考列王紀下廿四:10—16),這是主前五九七年。約雅斤的叔叔西底家繼位,他因為不聽先知耶利米的勸告,決意背叛巴比倫的管轄,而在主前五八七年欲借助埃及的援助抵抗巴比倫,結果巴比倫軍隊再一次圍城,此次圍城時間長達十八個月,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城淪陷,尼布甲尼撒王在西底家王的面前殺死他的兒子,並將他的眼睛挖出,用銅鍊鎖住他,將他帶到巴比倫去,摧毀聖殿,也將所有可用的器具帶走(參考列王紀下廿五:1—17)。

a. 在主前五九七年被擄去的人當中,依據列王紀下第廿四章14至16節的記載,在被擄的人當中,有許多是猶太人的菁英,他們包括了高官、戰士、工匠、鐵匠等等,留下那些最窮苦的人在耶路撒冷。那些被擄的菁英也就是先知耶利米所形容的「好的無花果」,他們在巴比倫受到「寬待」(參考耶利米書廿四:4—5)。

b. 第3至7節,這裡說出幾個被擄當中相當不錯的菁英名字,包括但以理(意思是「上帝是審判者」)、哈拿尼雅(意思是「上帝顯明恩惠」)、米沙利(意思是「誰比得上上帝」)、亞撒利亞(意思是「耶和華幫助」)等。這些名字都被賦予一個新的巴比倫名字;但以理變成「伯提沙撒」,意思是「保護他的生命」;「沙得拉」這個名字很可能由「月亮之神」這名字而來。「米沙」的名字很可能表示「誰像月亮之神」這個意思;而「亞伯尼歌」大概是指「尼布的僕人」的意思。「尼布」是巴比倫神明的意思。別小看給予一個新的名字這件事,對以色列民族來說,給一個人新的名字,表示對這個人有「管轄權」,也就是對被命名的人有主導的權柄,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教父」之意。就像約瑟在埃及被國王賞識之後,賜給他一個新的名字「撒發那特‧巴內亞」一樣(參考創世記四十一:45)。

   在第4至5節很清楚地說明這些被篩選出來的菁英,必須經過三年的嚴格訓練,其中包括了語文,當然也包括了習俗、宮廷禮儀等等。

c. 第8至10節,顯然在巴比倫地,以色列人開始有了深刻的反省,對於過去疏忽的事有了新的態度,才會使但以理在被擄之地巴比倫,也堅持要在飲食上守住摩西法律的規定(參考利未記第十一章)。

   重點在第9節的「上帝使亞施比拿同情但以理」這句話。上帝在做工,才能使但以理雖然人在巴比倫王宮當僕役,也能堅守自己的信仰禮儀。在一般情況下,這是絕不可能的,因為他是奴隸,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也沒有所謂的「自主」、「自由」的餘地。

d. 第11至21節,整個事件的主導者是上帝,因為祂奇妙的作為,才能使一般人視為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包括但以理等人的要求,也包括他們四個以色列菁英,可以不用吃王宮膳食,只吃素食,卻比一般人更強壯。使他們有「精通各種文獻和學問,又賜給但以理有解釋異象和夢的才能」,這些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請注意,這裡特別強調的是「但以理有解釋異象和夢的才能」,也就是說但以理比另外三位更有智慧和能力。

e. 第13至14節的「十天」這可說是「九、十」的「十」,在以色列文化中所表示的意義是「完美」、「適當」。

f. 第21節提到波斯王塞魯士征服巴比倫,這已經是主前五三八年的事,這樣從他被擄的主前五九七年到五三八年,已經經過了六十年,如果加上他繼任王位時年輕的十七、八歲計算的話,看來該是年紀老邁的階段。在第十章1節所提供的年代五三六年如果但以理還活著,必定也不年輕。

2. 從第二章開始到第七章都是用亞蘭語寫的,不是用希伯來文。

3. 二:1—23節,這段故事使我們很快聯想到約瑟在埃及所遇到的情形。創世記第四十一章8節說:「第二天早晨,王煩惱不安,派人召集埃及所有的巫師和占星家到跟前來,把他的夢告訴他們,但是沒有人能夠替他解夢。」而第四十章8節則是約瑟回答兩位同關在監獄裡的司酒長和膳務長所說的話:「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的。」這說明了能夠解夢的智慧是來自上帝的賞賜,不是人的能力所及。因此,占卜家、法術師、巫師、占星家等的能力都不是來自上帝的賞賜,當然無法解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夢的問題。

   比較奇怪的事是,為甚麼巴比倫王連但以理和其他三位猶太人菁英也要殺害,他們乃是被徵召入宮服事的「奴隸」。也許是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菁英,在國王的眼中應該有「義務」幫忙國王解決煩惱的問題。再者,但以理被改名為「伯提沙撒」,也有一個意思是「保護王子性命」。如今國王有煩惱,他若是不能分擔,就有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他和其他三位都受過相當好的訓練,因此,在宮中被視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他沒有盡到「顧問」應盡的責任,就有這樣的危險。

4. 二:14—23節,但以理清楚知道賞賜解夢的智慧者是上帝,一般人的知識、能力是不能解釋的。他請求執行國王命令的大臣亞略代替求情寬限時間。為的是要祈求上帝賞賜解釋國王夢的能力。

a. 第19節說明了賞賜解釋夢的能力就是上帝。因此,他頌讚上帝。在這首詩歌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21節所說的,時間、天氣、智慧都是上帝所掌管。這剛好與那些占卜、星象家的看法形成對比;占卜、星象家們通常是解釋已經發生的事,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毫無改變能力。但是創造的上帝卻不是這樣,祂是創造者,也是「改變者」,一切「時空」都在祂的掌管之下,可隨著祂的計畫、旨意改變已有的,或即將發生的。

b. 第23節則清楚說明了上帝已經賜給但以理明白巴比倫國王夢的意義的智慧了。

5. 二:24—49節,在第25節亞略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說但以理乃是從「俘虜中找到」的,也可看出但以理雖然被視為菁英,且受過相當好的訓練,又是宮廷中的顧問,但仍然是「奴隸」的身分。

a. 第28節是整段經文的中心,特別提到能啟示人明白奧秘的事的,乃是天上的上帝。這一節也反映出最後一段經文裡,尼布甲尼撒王將但以理視為如同天上的上帝,因為當時的人往往將會解釋天意的人看成是天上的神的化身。

b. 這段經文比較特別的地方,也是與創世記中約瑟一再解釋埃及大臣與埃及法老王的夢不同之處,乃是他們都是主動提出夢的內容,這裡則是巴比倫王並沒有說出夢的內容,而是但以理自己替王說出他所夢見的異象。這也說明了但以理在上帝的幫助下,有超脫眾人經驗的能力,因為在第二章7節記載,當這些占卜、星象家要求巴比倫王將夢說出來時,國王拒絕了,他認為這些人是用這種方式在拖延、掩飾他們的技窮。但在這裡,但以理則親自說出國王的夢。兩造之間呈現極大的對比和能力的差異,說明上帝與一般偶像神明截然不同之處。

c. 第36至45節說出四個不同的王,包括了金、銀、銅、鐵與泥。聖經學界對此四種不同金屬所代表的王朝,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般的解釋是:金,代表巴比倫帝國;銀,代表波斯帝國;銅,代表希臘帝國;鐵與泥,代表羅馬帝國。從金、銀、銅、鐵與泥等這樣的金屬價值逐漸下降,也說明了另一種意義:從絕對的權威逐漸演變到羅馬帝國元老院制度的產生,這代表領導階層的改變。絕對的獨裁者,往往喜歡取代上帝的角色,但上帝將會把這樣的世代廢去。這說明巴比倫帝國即將毀滅,因為他就是這種態度的人。先知耶利米曾提起這樣的預言,因為巴比倫帝國驕傲(參考耶利米書五十一:29),它忘了自己是被上帝呼召成為僕人的,是上帝的僕人(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

d. 第44節說有個「永無窮盡的王國」,這會是怎樣一個國度?有人說和啟示錄所說的「新天新地」是一樣的國度(參考啟示錄廿一:1)。

6. 三:1—7節,在古老的社會,統治者造自己的像並不稀奇,即使在今天的社會這種事也很平常,特別是在一個極權的國家,這樣的例子相當普遍。這尊金像該是尼布甲尼撒王自己的雕像。也可以從這裡瞭解:提議要全國所有的人民向這尊金像敬拜的,就是這些幕僚官員,他們這樣提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討好國王,並將國王神明化,以利統治的需要。但相對的,這段經文也暗示宗教迫害將隨著亡國的慘劇來臨。

   再者,提議施行這個法律的主要目的,對於被俘虜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民來說可能也是一種同化政策,因為以色列人民對於偶像崇拜相當排斥,這可能與他們亡國後的信仰反省有密切關係。從耶利米書、以西結書都可以看出,他們的國家之所以會滅亡,是因為偶像崇拜的緣故。如今有這個故事出現,也是在警告以色列人民,如果背棄上帝,再次偶像崇拜,只會使上帝離棄他們更遠,與得救、釋放的期盼無份。

7. 三:8—18節,第三章的故事中心在第 16至18節,這三個與但以理在一起被篩選進入王宮裡服事的好朋友,他們所說的話正好說明真正的上帝不是用人的手雕製而成的。這也在暗示,真正的神不是尼布甲尼撒,也不是那些偶像神明,而是可以啟示但以理明白國王的夢,也會救援敬拜祂的人脫離患難的上帝。特別是在第18節,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心,更令人震撼;一則,他們在表明上帝一定會拯救他們免於患難。二則,即使上帝並沒有如他們所期待的,他們也不會改變原有的信心。這種面臨死亡的關鍵時刻,會有這樣的回答,對於淪亡在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民來說,具有相當的啟示作用。因為在被擄的以色列人民中,必定有許多人因為沒有拜偶像,卻也與那些背棄了信仰的人一起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再者,在巴比倫過奴隸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為了求生存,放棄了對耶和華上帝信仰的忠實,隨著當地的巴比倫人拜起偶像神明。

8. 三:19—30節,他們的辯護只會引來更大的生命危機。因此被國王尼布甲尼撒下令放入火窟裡燒。可以想像得到這在當時是極為殘酷的刑罰。

a. 第19節的比平常熱「七倍」,這「七」具有數字上的含意,表示最熱的意思,也就是最高溫的狀況。換句話說,這三個人絕對沒有生存的餘地,不可能有僥倖的機會。再者,作者在這裡強調,這三個青年乃是穿著整齊,並非面臨死亡的恐懼狀態,而是從容面對。

b. 整個執行火燒的過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25節,國王看到的不只是三個不順服他的命令把他當作神明敬拜的以色列菁英,而是看到「四個人在火中走來走去」。比原先丟進火窟中的三個人多出了一個。這一個是誰?第25節說這個人「看來好像是神」。這個「神」字也可當作「天使」解釋。比較第28節,國王的看法是上帝「差派天使來解救信靠祂的人」。

c. 這段經文最重要的信息在於:告訴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他們在受苦中,上帝也與他們一起承受苦難。只要信靠上帝,上帝不會離棄他們,一定會保護他們,在他們最危難的時候,上帝必定會在人想像不到的當中保護他們,就像祂保護這三位青年一樣。

9. 四:1—18節,第四章經文讀起來讓我們感覺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是個慈悲、善良的國王。他不但接受但以理為他解夢的意義,也接受但以理的建議。

a. 第1至3節作者有意表明:一個偉大的統治者,是懂得讚美上帝的君王,因為只有認識上帝的偉大的君王,才稱得上是統治全世界的君王。

b. 第4節說國王做了惡夢,但在第10節則說是「異象」。第4至9節是在回應第二章46至48節──但以理第一次解夢後,在國王面前的地位之尊貴。

c. 第10至17節是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惡夢的內容。以一棵大樹為主題,說明一個極大的帝國,在它的樹蔭下有許多倚靠它而生存的飛鳥、生物。

d. 第13、17、23節提起「守望的天使」,是上帝的使者,他們執行上帝的命令。

e. 第10至15節上半句的這棵龐大樹幹,在第15節的下半句卻變成了「人」。而這個人將有「七年」的時間失去「人的心智,不再有人的想法」,這樣的人像是怎樣的人呢?作者已經在暗示這個人將如同野獸一般,不具有人性了。因為真正有人性的人,是以上帝的形像造的,會顯明上帝的愛,會明白上帝的旨意,只有狂傲的人,才不會相信有上帝(參考詩篇十四:1)。這樣,如果這個變了樣的人是指尼布甲尼撒王,則他那殘酷對待以色列人民的作法,將會被上帝嚴懲。

f. 第17節是這段經文的中心信息:上帝透過懲罰這樣驕傲、殘酷的暴君,讓世人知道:生命的主宰是上帝,人不是生命的主。生命的主權在於上帝,不在於人。

10.四:19—37節,比較第19節的但以理一聽見尼布甲尼撒王的夢,就「驚惶得說不出話來」和第20節的「不是你」這句話,就可明白但以理之所以驚惶的原因,因為這夢所指的那棵被砍下來的大樹,及第15節下半句所形容的人,乃是指尼布甲尼撒王(22節)。

a. 「七年」這個數目就是指「完美」、「適當」,並不一定代表一般數字的七。若按照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巴比倫帝國後來被波斯帝國消滅,則「七」所表示的意義乃是「完全的毀滅」,而跟野獸一起生活,表明的就是巴比倫將成為荒廢的城市。先知耶利米在它的信息中也預言了這樣的末後景況,形容巴比倫將成為廢墟,它的「城鎮變為荒野、旱地、沙漠,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人過路」(參考耶利米書五十一:42—43)。

b. 第26至27節是很有意思的經文,說明除非尼布甲尼撒王真的願意承認上帝的主權,否則他將無法得到上帝的承認。他之所以有能力征服列國,並不是因為它的能力好,而是上帝揀選他成為僕人,來懲罰背叛與上帝立約的子民。

c. 第27節是但以理的勸告,要使尼布甲尼撒王從殘酷變為仁慈,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28節隨即說上帝透過但以理所說的預言「實現」了(33節),上帝決定要執行的事,一定會實現,只是時間由上帝決定。但對尼布甲尼撒王的事,是「立刻實現」,表示尼布甲尼撒王並沒有接受但以理的勸告,他還是一樣沒有行上帝所喜悅的事:秉行公義,也沒有憐憫窮人。仍舊驕傲的炫耀自己的成就。

d. 第34至37節,這段經文述說尼布甲尼撒王有悔改,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歌頌上帝才是生命的主宰。這與前段經文是截然不同的景況。但以理書的作者強調,一個經過理性思考的人,就會明白人的軟弱和有限,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罪性,因此需要上帝的扶持和帶領。相對的,一個不承認上帝的人,只會將自己視為上帝,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結果是越來越殘酷,不但對人的生命沒有憐憫的心,還會苦待窮乏人,這樣的人只會惹起上帝更大的憤怒,施行嚴厲的懲罰,這樣的君王是狂傲的,如同生病、失去理性的「魔王」一樣。

11.五:1—12節,「伯沙撒王」,他被稱為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兒子(2、11、22節)。他的名字有「保護皇上」之意。

a. 第2至4節說伯沙撒在他的臣僕之前展現從耶路撒冷聖殿搶奪來的貴重器物,這種態度明顯是在炫耀自己的財富和能力。這種情形在古代並不希罕,其實在現今的世代也有,有些國家會展示武器,或是兩個國家戰爭,會展現從敵方擄獲的軍事武器。雖然不能表現出財富,至少也在說明那是對方的武器,我們能戰勝它,表示我們的力量強大勝過對方。

b. 比較一下以斯拉記第一章9至11節,就會看到以斯拉記的作者說從聖殿被擄到巴比倫的就多達五千四百件,這些器物主要是金銀等器皿。

c. 參加此次宴會的人數多達一千名,包括了「大臣、妻妾、妃嬪」等,有點類似波斯皇帝亞哈隨魯的時代(參考以斯帖記一:1—8)。

d. 真正的問題是在第4節所說的,巴比倫王除了將這些從聖殿搶奪來的金銀器物拿來炫耀之外,也同時敬拜、歌頌他們用木頭、石頭打造成的偶像神明。這就有一個問題:歌頌上帝的神聖器物,同時也在讚美他們的偶像神明,就好像將上帝的神聖與那些偶像神明同等排列。這樣的作法,在以色列人民眼中簡直是褻瀆了上帝的神聖。

e. 第5至9節,情況和第二、四章所記載的尼布甲尼撒王所夢見的異象,卻找不到能解夢的人一樣。伯沙撒所看到的,並不是異象,而是呈現在眼前的實況──有一隻手,在王宮的粉牆上寫出那些巫師、術士、占星家看不懂的文字。

   第7節的「紫袍」,這是相當昂貴的衣服、布匹。「在王國中居第三位」,第一位是尼布甲尼撒王,再來就是伯沙撒自己,第三位就是這位能夠解讀牆壁上奇異文字的人。但即使有這樣好的報酬,卻沒有人能夠明白。這說明了上帝啟示的話,並不是用財富、權力可以得到的。

f. 第10至12節,這段經文顯然有點奇怪,因為但以理早已經被尼布甲尼撒王賦予「管理巴比倫省,並任他作王家顧問之首」(二:48)這樣的地位,不可能宮中的子弟不知道。不過,這不是但以理書作者想清楚交代的事,他關心的是但以理在王宮中怎樣顯示他的智慧,而這智慧是來自上帝的賞賜。

   太后提醒伯沙撒王關於但以理的事蹟,特別強調在但以理的身上有「至聖神明的靈與他同在」(11、14節),這種特殊的恩典表現在「會解夢、解迷、解釋奧秘的事」上。這樣的介紹已經在表明:但以理的智慧並不是一般占卜、星象家、巫師、術士等人所能及。

12.五:13—31節,第17節但以理的回答也很委婉地說明,他的智慧來自上帝的賞賜,不是人的財富可以換取的,他也不需要這些來自人的賞賜。換句話說,上帝賜給人一切的才能,不是用來換取人的賞賜的。

a. 第18至20節說明上帝賞賜給人的一切才能,並不是用來誇耀自己、榮耀自己的,而是要讓人知道上帝的慈愛,並且學會自己的各種才能乃是要成為上帝拯救信息的僕人,就像先知耶利米所說的,上帝賜給巴比倫帝國強大的國力,乃是要它成為僕人去替上帝警告以色列人民(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卻在最強盛的時候,誇耀自己的才能,自以為是上帝(參考四:30),結果就被上帝懲罰(四:33,比較五:21)。

b. 第22至24節可比較第五章2至4節。請特別注意第23節所說的:決定人生死的,乃是上帝。再者,這段經文也提起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伯沙撒沒有從他父親尼布甲尼撒王的失敗學到教訓,他忘了現在所擁有的,都是父親尼布甲尼撒王的遺產,而他父親所有的榮耀乃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這也說明了一個人的富有,若不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就是上一代得自上帝賞賜所遺留下來的恩典。並不是人自己有甚麼能力可以累積財富、能力。

c. 第25至30節,第25至28節是但以理解釋伯沙撒所看見的「異象」的意思。在和合本聖經是用「彌尼」(是指「彌那」,重量單位,在這裡是指「數算」的意思)、「提客勒」(就是「舍客勒」,重量單位,是指「稱一稱」之意)、「毘勒斯」,也是指重量的單位,但只有彌尼的一半重量。因此,在含意上是指「分裂」。現代中文譯本已經將這樣的意思翻譯出來。

   伯沙撒王依照自己所說的話,獎賞但以理。可是並沒有因為這樣就使他避免「異象」所要帶來的災禍。但以理解釋要來的災害還是會來,因為上帝的話一出,將不再收回(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五:10)。

d. 第31節提到米底亞人「大流士」取得王位。這個大流士是誰?除了此處的記載外
,沒有其他的文獻可資佐證。

13.六:1—28節,這一章與第三章有很類似的地方;主題內容在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上帝同在,即使在最困境、危險的時候,上帝也會與他同在。這樣的人的信仰特質是:經得起各種試煉,且不會背離所信的上帝。再者,但以理書的作者有一個用意:有上帝同在的人,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或是世代怎樣更替,都不會影響他展現上帝所賜的能力。只有屬於人自己的才能,才會在環境變化之下,失去倚靠。但屬於上帝的,不會這樣。因為但以理的才能是上帝所賞賜,所以,從尼布甲尼撒開始,經過伯沙撒到現在的大流士,他都能隨遇而安,且受到朝廷的重視。這情形就如同約瑟在埃及朝廷的經歷一樣。

a. 第1至5節,說明上帝所祝福的人,在這個世上往往會遭遇「苦難」──被人嫉妒。或是說:敬畏上帝的人,常常會遭遇那些心中沒有上帝的人的嫉妒。這就像該隱與亞伯之間的關係,也像約伯記作者所描述的約伯,被「撒但」攻擊。但以理的際遇又是個例證;他讓其他官員吃味,想盡辦法要攻擊他,但他「誠實可靠,沒有絲毫錯失」。這些想攻擊他的人決定用信仰的理由來打擊他。

b. 第6至14節在描述聯合犯罪,這是但以理書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一項重要信息:人類犯罪的型態,除了個人的心思意念和行為以外,更嚴重的是集體犯罪的行為。這些官員從「總督、省長、副省長,和所有官員」,這幾乎是以全國的力量在對抗但以理一個人。

   (1)「三十天內不得向任何神明祈禱……只准向陛下祈求」,這樣的法令是古老社會中常見的,因為國王常被當作神明看待。這除了將君王神格化之外,也在集中人民和臣僕對君王的絕對忠誠。

   (2)但以理面向耶路撒冷(參考歷代志下六:36—39)每天「三次」祈禱,這說明了但以理的堅定信心。每天「三次」,敬虔的猶太人會在早晨、中午與黃昏等三個時段祈禱(參考詩篇五十五:17)。

   (3)但以理明知有危險,但並不避諱,因為他是個敬虔、誠實的人,不會隱藏自己的身分,也不會因為災難當前就逃避。結果仇敵設計的陷阱發生了作用,這些人向國王大流士告狀。

14.六:15—28節,這段經文至少告訴我們忠實於上帝的人,也會受到陷害,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國王大流士雖然一再強調自己的詔令不能更改(參考以斯帖記三:7—14、八:8)。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受害的人竟然會是但以理。他雖然下令將但以理扔進獅穴,卻一直擔心但以理生命的安危。這種為福音作見證而生命危在旦夕的景況,也被使徒保羅引用,形容自己如同被丟進獅穴中一般危險(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7)。

a. 第19節記載大流士國王稱但以理為「永生上帝的僕人」,這句話充分表示這位國王知道但以理所信的上帝是真實的。問題是他明知道是這樣,卻還允許其餘的臣僕設計謀陷害但以理。可見他心中有極大的矛盾,既喜歡自己被當作神明,也肯定但以理所信靠的上帝。或許是早期社會普遍存在的「多神」觀念吧!

b. 第23至28節這段經文可參考比較以斯帖記第七章哈曼被自己所設計的絞刑台吊死。這些想陷害但以理的官員,不但沒有得逞,反而被自己所設計的計謀所害—丟入獅穴,連他們的兒女、妻子都不能倖免。

   大流士國王承認但以理的上帝乃是真實永生的上帝,這篇讚美詩歌說明了上帝是永恆、真理。第28節說但以理事事順利。但是,這不是真確的歷史,因為但以理不可能活得這麼長久,經歷過四個朝代──從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大流士,到波斯王朝的塞魯士時代。但作者只想告訴大家:但以理乃是以色列人民最好的信仰楷模,即使在最艱困的環境下,他都沒有改變信仰的態度,甚至在生命最危險的時刻,也不改變信仰,這乃是作者寫此經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鼓勵被俘虜於巴比倫帝國之下受苦的以色列人民,要有堅定的信心,因為上帝必定會拯救。

15.從第七至十二章,也可說是但以理書的第二篇,通常被列入舊約聖經的「啟示文學」之類。「啟示文學」也是聖經中最難解釋、最難理解的部分。

   第七章是個獨立的單元,但與第二章有相對應的關係。在第二章是用四種金屬物品代表四個王國的興衰,在這裡則是用四種動物做代表。再者,解釋異象的是天使,它取代了但以理的角色。

   夢和異象是有差別的;夢,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上帝有時會透過夢境與人對話。這樣的夢,會幫助人看見「異象」,並明白上帝的旨意。「異象」則是一種恍惚出神的經驗,是人藉以看見並發現新的知識。在但以理書中的第二篇部分,「異象」很多且豐富。

16.七:1—14節,第1節提供的年代是在主前五五三年。
a. 第3至7節提到四種「巨獸」,第一種是帶有老鷹翅膀的獅子,它通常被用來形容巴比倫帝國。第二種是會站立的大熊,它可能是代表米底亞諸國(參考耶利米書五十一:11)。第三種是有四隻翅膀的豹,可能代表波斯帝國。第四種是有十隻角的怪獸,力大無比,很可能是代表後來興起的希臘帝國。在聖經中,「角」通常含有「統治者」的意思。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最凶猛的第四隻怪獸,卻最先遭到殺害的命運(11節)。
b. 十個角,也可能是代表希臘帝國十個君王;他們是(1)西流古一世,(2)安提阿哥一世,(3)安提阿哥二世,(4)西流古二世,(5)西流古三世,(6)安提阿哥三世,(7)西流古四世,(8)底米丟,(9)安提阿哥(底米丟之弟),(10)多利買六世(出自埃及,有權繼承敘利亞王位)。
c. 第13至14節是但以理書第一次使用「人子」這個名詞,意思是「彌賽亞」(救主之意)。這位拯救者有審判權柄,且將永遠統治整個人類世界。這也是長久以來亡國後的以色列人民所期盼的拯救者。偉大的拯救者是駕雲來到人類世界,這是取自詩篇作者的觀念(參考詩篇一○四:3),因為舊約聖經作者通常用雲代表上帝與人會面的一種方式(參考出埃及記四十:34)。馬太福音的作者也引用但以理書作者所用的觀念,說耶穌基督曾這樣告訴大祭司:「此後,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馬太福音廿六:64,馬可福音十四:62)啟示錄的作者也這樣說:「看哪,他駕著雲來了!每一個人都要看見他,連槍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啟示錄一:7a)另外,福音書的作者也用「人子」來代表「受苦的僕人」的角色(參考馬可福音十:45),這可能與舊約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13至15節及第第五十三章的受苦僕人有關係。

17.七:15—28節,能解夢或異象的人,都是上帝特別啟示的人,這樣的人,若不是上帝特別的僕人,就是天使。但以理本身就有解夢的能力,但現在是「侍從」來替他解釋異象的意義。「侍從」,是上帝的天使之意。

a. 第17至18節說四頭巨獸乃是世上的四個帝國。就如16題a項所提過的,代表巴比倫、米底亞、波斯、希臘等四大帝國。但世人所建立的大帝國,卻是上帝在主導著歷史路線。上帝是人類歷史的主,這樣的觀念才是作者想要告訴受苦中的讀者的。

b. 最主要的是第20節這裡所提起的,也就是在第8節曾提到的那個「角中間長出另一個小角」,這個「小角」才是真正的利害;它不但長出眼睛,也有一張喜歡說大話的嘴巴。它也有能力將上帝的子民打垮。這位君王很可能就是希臘帝國的安提阿哥‧伊皮法紐(Antiochus Epiphanes)。但第21至22節就是在解釋第18節的意思:上帝才是世界真正的統治者,不論人的武力多麼強大,終有一天會被上帝所消滅。

c. 第23至27節,在安提阿哥‧伊皮法紐統治下,以色列人民確實過了一段相當艱辛禁止以色列人在聖殿中獻祭,任何違抗命令者一律處死。作者在第25節說,這個國王不但說大話,且是「敵對至高的上帝」,因此,至高的上帝審判他,並徹底消滅他。

18.從第八章開始到第十二章止,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是另一位作者所寫的,因為這段經文是以希伯來文寫成的,與前段的第二至七章用亞蘭文寫的完全不同。

19.八:1—14節,在第七章是用三種動物和一種怪獸代表四個不同的國家,現在則用公綿羊和公山羊代表兩個國家──波斯和希臘。

a. 第2節提到地點是在書珊城,這是波斯帝國冬季的首都,也是古代聞名的防衛城市(尼希米記一:1,以斯帖記一:2)。

b. 第3至4節,以公綿羊代表波斯帝國。牠的隻角代表米底亞和波斯(參考第20節)。後來長出來的新角就是波斯帝國。所謂牠的角向西、北、南撞去,指的就是波斯帝國向這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且攻勢之猛讓人無法抵擋。也因此,它狂傲起來。

c. 第5至7節的公山羊則是代表希臘帝國。牠的力量比公綿羊還要凶猛。不但速度快,且力量(角)更大,攻擊公綿羊(就是米底亞和波斯帝國),結果牠贏了(折斷了公綿羊的角)。

d. 第8至14節,作者要強調的是:狂傲,是失敗的主要因素。每個狂傲者都自認是上帝,目中無人,自以為能力很強,且認為是自己的本事,不是上帝所賜或揀選時賦予的。更糟糕的是,還會在強盛的時候,開始敵對上帝,攻擊上帝的「軍隊」(天軍、星辰)。有這樣的力量,難怪無人可擋。更惡劣的態度是它毀壞了聖殿。依照次經馬加比傳上卷第四章38節這樣記載:「在那裡他們發現聖殿被廢棄了,聖壇被褻瀆了,大門被燒掉了,庭院裡雜草叢生,祭司房被拆毀了。」後來馬加比軍隊攻下了耶路撒冷後,就決定將聖殿被污穢的祭壇給拆掉,然後重建新的祭壇。

   第14節提到「一千一百五十天」,就是三年的意思。(和合本用「兩千三百日」,指的應該是早晚獻祭的次數。)

20.八:15—27節,這裡出現天使的名字「加百列」;他也就是去向撒迦利亞和馬利亞報佳音的天使。聖經中提到三位天使的名字,另外兩位是「米迦勒」(但以理書第十章13節說「米迦勒」乃是天使長。啟示錄十二:7,猶大書9節),「撒拉弗」(以賽亞書六:2)。這裡提到天使「加百列」的外貌像人一般。他向但以理解釋出現的異象。

a. 第17節提到但以理所看見的異象與歷史的終局有關。這裡所提到的「終局」是與上帝的審判有關(19節)。以色列人相信當歷史的「終局」來臨時,也就是上帝親自掌權的時刻,那就是新約福音書耶穌基督一再提起的「上帝國」的來臨。

b. 第20至25節,在第23節特別提起一位「凶惡、詭詐的王」,就是指安提阿哥‧伊皮法紐。他也是一位殘酷的王,對待以色列人民相當殘酷。在第25節說他是一位狡猾、詭計多端的王,也是一位驕傲自大的王。但即使是這樣的王,也會被上帝所消滅。

c. 第26至27節,天使加百列向但以理保證,這樣的結局一定會來臨。且確定時間就是在三年內。第27節說但以理表示心裡煩悶,因為不明白異象的意義,雖然天使加百列已經向他說明了,還是不明白。原因就像一般人常問的:為甚麼上帝會允許祂的子民受到這樣殘酷的對待,卻還不拯救?再者,為甚麼上帝會允許這樣殘酷的君王統治人民?這樣如何詮釋上帝是個愛的上帝?雖然但以理書沒有說明上帝是個慈愛的上帝,卻從這樣的異象中,一再表明上帝允許統治手法嚴峻的君王存在。類似這樣的問題也常存在我們的心中,上帝的旨意實在很難明白。就像但以理,他所看見的異象卻要經過好長一段時間才會實現。

d. 有一點是很值得注意的,但以理書這樣的預言,對當時那些受虐待的以色列人民來說,是精神上很大的鼓舞,他們期盼在短短的時間內,會有上帝的終末審判來臨,也就是他們獲得拯救的時刻。因此,使他們在極大的苦難中,對生命還存著盼望。

21.九:1—19節,大流士王在位的第一年,也就是主前五三八年,這是波斯消滅巴比倫帝國的那一年。

a. 第2節提到先知耶利米預言耶路撒冷將會荒廢「七十年」,可參考耶利米書第廿五章11至12節。在耶利米書第廿九章10節以下,則提起先知耶利米寫給被擄往巴比倫的人民說,要經過「巴比倫統治七十年」,希望他們在當地安心居住下來,上帝要在七十年後帶領他們回到故鄉重建家園。我曾解釋過「七」這個數目含有「圓滿」、「適當」的意思。換句話說,它可以代表確實的「七十」數字,但也可以說是一個「適當」的時間,或是「時間到了」之意。

b. 第3節,但以理這樣的態度是一種懺悔、痛苦、難過的樣式。

c, 第4至19節,這是但以理的祈禱文,可以說是一篇為以色列人民代求的認罪文。這一篇也是被以色列人民用來認罪的祈禱範本。這篇祈禱文有幾個特點:

   (1)承認受苦難,是因為沒有聽從上帝的話(6、10、14節)。上帝曾差遣祂的僕人向大家說話,但都沒有人聽從。
   (2)因為違背上帝的旨意、教訓,因此,受懲罰乃是應該的(7、11、14節)。

   (3)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祂的懲罰是公正的(7、14節)。
   (4)上帝是憐憫和寬恕的上帝(9、18節),祂的憐憫、寬恕的愛,特別表現在祂與以色列人民之間所立的約上。

   (5)沒有祈求上帝替以色列人民報復。這在以色列人民的祈禱文中是比較少見的,主要是這篇注重認罪比控訴仇敵的蹂躪還要懇切。因此,連提起仇敵的事都沒有,和詩篇的寫法相當不同。

22.九:20—27節,天使利百加再次出現,且幫助但以理明白上帝的話。天使利百加這次是以「飛」的方式來到但以理身邊。在舊約聖經所描述的天使是有翅膀的(參考以賽亞書六:2、列王紀上六:24─27)。

a. 第24節提到拯救的時間是在四百九十年(七個七十年)。這與原本所說的「七十年」顯然有了七倍的差距。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七」這個數目本身並不是確切的數字,它帶有象徵性的意義在裡面,因此,「七個七十」也可以說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因為以色列人民背叛上帝相當嚴重,且屢勸不聽。因此,上帝延長了拯救的時間長達「七倍」。意思也可以說是「不限制」時間了。任何時候只要認為可以,就可以拯救。但若還是一樣「沒有離棄罪惡,沒有遵守上帝的真理,讓上帝喜悅」,這樣的時間將會繼續延長下去。

b. 在這「七個七十年」中,又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七個七年」,這樣共計「四十九年」,第二個階段是「七個六十二年」,總共是「四百三十四年」。第三個階段是「七年」,但只「過了一半」。三個階段總共加起來還不到「四百九十年」,相差有三年半的時間。

c. 第27節的「毀滅性的可憎之物」,指的是外來侵略者污穢了聖殿的聖潔。這一節可參考第八章13節。耶穌基督在他對門徒預言末日的景象時,曾引用但以理書的這句話,來預言主後七十年羅馬提多將軍帶兵攻入耶路撒冷,並且毀壞聖殿的情景。

23.十:1—十一:1節,塞魯士做波斯王的第三年,也就是他征服巴比倫的第三年。他在主前五三八年征服巴比倫,因此,第三年應該是主前五三五年。

a. 第2至3節的情況有點類似「禁食」的方式。沒有吃正餐,且沒有梳頭,是因為「悲傷」的緣故,這樣的時間長達三個星期。

b. 第5至6節是在形容第11節所說的「天使」。這個天使所穿的「細麻紗衣服」,和先知以西結所形容的天使穿著的衣服一樣(參考以西結書九:2)。他身上的樣式也和以西結書第一章26至28節所形容的相似。發光,大概就是聖經所描述的天使最大的特徵(參考馬太福音廿八:3,路加福音廿四:4)。在第16節說這位對但以理說話的天使,樣式「像人」(16節)一般。
c. 誰能看見異象?或是看見天使?恐怕得在信仰層面上潔淨的人才有這樣的恩典吧。像使徒保羅就是在一群人中,只有他看見異象(參考使徒行傳九:7)。害怕,是因為景象超出人的經驗之外。
d. 上帝賜給但以理異象,又差派天使來為他解說異象的意義,可見但以理在上帝眼中是個很忠實的僕人。第13節特別提到這位天使延遲了廿一天才來到但以理這裡,因為他去波斯進行一場「戰爭」,而且是與波斯的「護國天使」戰爭,最後因為有天使長米迦勒的協助才得以趕到。所謂「護國天使」,這是古代作者普遍的一個觀念:天上有墮落的天使,幫助罪人敵擋上帝的計畫。這些墮落的天使也被稱為「天界的掌權者」(參考以賽亞書廿四:21)。每個國家都有守護的天使,因此,當上帝要懲罰一個國家之前,會先懲罰那個國家的守護天使。而第21節說守護以色列的天使就是米迦勒,他也是天使長。意思是以色列乃是最重要的一個族群,所以上帝差派天使長為以色列人民的守護者。

24.十一:2—20節,這段經文是天使對但以理所啟示的話,也就是上帝要他傳達的信息。這段經文也可說是在介紹希臘最重要的一位大帝──安提阿哥四世的家世背景。他也是以最殘酷的手段對待以色列人民的一位統治者。a. 第2節說有「三個王要統治波斯」,這三個王就是大流士一世(Darius I)、亞達薛西(Artaxeres)、薛西(Xerxes)。而第四個王很可能就是亞達薛西一世(XerxesI),他將與希臘發生戰爭。

b. 第3至4節提到的君王就是希臘大帝亞力山大大帝,他的成就非凡,但作者卻用簡單的一句話處理:瓦解、分裂成四部分。人視為最偉大的君王,卻是分裂的因素。就像所羅門最偉大的成就,卻在死後使以色列帝國分裂成南北二國。

c. 第5至9節,這裡所述說的埃及王就是多利買一世(Prolemy I Soter 305~285 B.C),他保護自己的兒子西流古一世(Seleucs I 312~280 B.C),並幫助他在統治領域上擴張更大。第6節提到宮廷中的政變,雖然是政治聯婚,但卻屠殺自己的家人,這樣的舉動當然會遭到報復(7至8節)。

d. 第10至19節,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戰爭一直不停;這一段有關安提阿哥三世與埃及的戰爭,雖然埃及的多利買四世取得了巴勒斯坦統治權,但為期不久,因為戰勝而「非常驕傲」,十四年後,安提阿哥三世再次挑戰埃及,那時剛好是王位交替的期間,年幼無經驗的多利買五世無法應付,結果整個巴勒斯坦又落入安提阿哥三世的手中。

   (1)第17至19節並沒有說明是為了甚麼原因,敘利亞的安提阿哥三世原本要傾巢而出攻打埃及的,卻突然改變主意,改用聯婚的方式併吞埃及,但沒有成功。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女兒後來忠於自己的丈夫,並沒有幫助自己的父親奪取埃及。不過因為轉向攻擊,卻也奪取了不少鄰近沿海的島嶼。他後來就是被羅馬帝國打敗的。

   (2)第20節提到繼承王位的是西流古四世,他不是一個好的王,就像這裡所說的,對人民抽重稅,連自己的財政大臣希略多路(Heliodorus)也看不下去,利用人民哀怨之聲四起,就聯合其他宮廷官員暗殺西流古四世並篡奪王位。

25.十一:21—45節,這段經文在第八章23節以下已事先記述過了。現在這裡則更進一步指出這位「邪惡的人」是用「詭詐手段奪取政權」,原本應該繼承政權的是西流古四世的兒子,但他年幼,政權被他的叔叔奪取了,這個人就是安提阿哥‧伊皮法紐,通常稱他為「安提阿哥四世」。

a. 第22節就可看出他以殘酷的手段對付那些反對他的人,即使是宗教領袖也不能倖免(參考九:26)。

b. 第25至28節,安提阿哥四世看準了巴勒斯坦的動亂,以及埃及的政情不穩,就領軍攻打埃及。原本埃及尚且有足夠的能力抵擋安提阿哥四世,但沒有想到埃及王托勒密的親信背叛,導致他的軍隊離心,潰不成軍。安提阿哥四世一直想讓埃及臣服於他,因此,雖然與埃及暫時休兵,並不表示有和平相處的念頭。彼此之間都在想怎樣抗拒對方。

   第28節也說出耶路撒冷聖殿遭到嚴重破壞的背景。原因是接替耶孫擔任大祭司的門尼老斯不知從何處聽說安提阿哥四世去世,於是發動叛亂。安提阿哥四世班師回朝之際,聽說耶路撒冷動亂不安,在得知實況後大怒,於是趁機打劫耶路撒冷,搜刮了聖殿裡所有的財寶,也殺死許多祭司,並大屠殺猶太人。

c. 第29至30節,安提阿哥再次舉兵攻打埃及。但這次並沒有成功。原因是羅馬帝國出來干擾。
d. 第31節說出安提阿哥四世對猶太教的態度是厭惡的。他一直想要徹底消滅猶太教信仰,因此,在聖殿裡設立了宙斯崇拜的神像祭壇,且在祭壇上殺豬獻祭。這就是這一節所描述的。當然,安提阿哥的作為也獲得部分猶太人的支持,他們認為那是革新除舊的方式,為的是要全部「希臘化」(32節)。
e. 第33至35節的民間明智的領袖,很可能就是指發起「抗暴」運動的馬加比。他發起的運動獲得多數猶太人的響應,不但將安提阿哥的軍隊趕出耶路撒冷,且幾乎快接近「獨立」的階段。

f. 第36至37節說明了安提阿哥四世的心態──自喻為全能的上帝。這樣的心態往往出現在那些享有極大權勢的獨裁者身上。但這樣的宣佈對於猶太人來說,簡直讓他們無法承受,因為安提阿哥把自己當成比創造萬物的耶和華上帝還要偉大。

g. 第38至39節,如果純粹從組織、管理的層面來說,安提阿哥四世的懷柔政策是正確的,他的作法在古代必定引起大多數部屬的忠誠。他算是有遠見的統治者,因為他賜高官厚祿給對他忠實的人。在他的觀念裡他認為:有統一的宗教,才有統一的強大國家。

h. 第40至45節,這段說明了安提阿哥四世最興盛的世代,不但埃及受不了,連帶的利比亞和蘇丹也遭殃。第41節以東、摩押、亞捫等三個小國之所以能逃過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原因是這三個小國就是前面所提起那些傾向希臘化的國家。他們配合著安提阿哥的政令,當然可以免除被迫害的危險。

   第44至45節的背景是:安提阿哥不知甚麼原因,好像患了精神病,而於主前一六三年死於塔比(Tabae)。

26.十二:1—13節,但以理書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在這章經文中,因為在第2節提到基督教信仰非常重要的信息:復活。

   再者,當但以理書的作者寫此經書時,安提阿哥四世尚未去世。作者用這種暗示性的語句在描述:上帝才是真正生命的主。安提阿哥只不過是人,他也會死,且會受審判。只有在生命冊上有名字的人才能獲得拯救。

a. 米迦勒,是天使長,也是猶太人的守護天使。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有一位天使庇護著。且每個人都有一本生命冊(參考出埃及記卅二:32),記錄著這個人所有的言行舉止(參考詩篇五十六:8)。

b. 從這章也看到終末審判的觀念。正如耶穌基督所講的天國比喻一樣,審判時,會分別出「綿羊與公羊」,也就是「好與壞」的區別。再者,則清楚提到「永恆的生命」和「永遠的羞辱」。就像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至31節所提起的那位財主與拉撒路二人死後的差別一樣,財主所去的是個永遠的火燒、痛苦難耐的地方。而拉撒路則是享受著永遠的喜樂。

c. 第4至7節,甚麼時候會發生終末的審判?這也是迄今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在第七章25 節曾提過以色列人民將在安提阿哥殘酷的統治下經過三年半的時間。顯然這裡所謂的三年半,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因此,但以理回應說不清楚其中的含意(8節)。

d. 第8至13節,是詢問更詳細的內容──結局。終末乃是一個極大的奧秘,因此,不是一般人能解讀、明白的。只有心靈潔淨的人才能明白。天使要但以理守住這樣的秘密。在這段經文中所提到的「一千兩百九十天」以及「一千三百三十五天」到底是指甚麼?這是很難明白的數字。  

 第13節特別提起但以理將會復活。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