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導讀(61~90)

61.廿五:2至3節,上帝是奧秘的,人想要瞭解上帝是不可能的事,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但是身為一個君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辨別是非,正確地判斷事務,並且主持公道,就像所羅門王在處理兩個妓女爭奪孩子的事件一樣(列王紀上三:16—28)。這樣的君王就會明白誰是小人(5節),只會說諂媚的話語。

62.第6至7節可以比較路加福音第十四章7至11節。耶穌基督的教訓中也提起相同的句子。

63.第8與18節都與作見證有關;十誡的第九誡說:「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出埃及記二十:16)列王紀上第廿一章說亞哈王的妻子耶洗碧為了要奪取拿伯的葡萄園,就用錢叫兩個流氓作假證,害死拿伯。馬太福音第廿六章59 至61節說,祭司長和全議會設法「找假證據控告耶穌,要置他於死地」。最後有兩個人出來作假見證,說耶穌基督曾說「能夠拆毀上帝的聖殿,三天內又把它重建起來」,結果大祭司和議會就判決耶穌基督死罪。

64.第9至10節都是與鄰舍之間的關係。所謂「不可洩露別人的秘密」,也是指不要談論別人家裡的隱私,或窺探鄰居的隱情。即使已經知道,也不可將之拿來當作話題論人長短。

65.第11節是一節經常被引用的箴言。如果比較詩篇第十九篇7至10節,就會明白真正好的話語就是上帝的話語,祂的話語會讓人的生命活躍起來。

66.第13節「可靠的使者」,如創世記第廿四章,亞伯拉罕差遣他的老僕人去為以撒娶妻的事。

67.第16、27節都是在警告人不要老是聽諂媚的話語,一兩次或許好聽,但聽多了就會使人身心都敗壞了。

68.第21至22節可比較路加福音第六章27至36節,耶穌基督提到有關用怎樣的態度對待仇敵。使徒保羅也引用這兩節經文,他強調要「以善勝惡」來對待仇敵(羅馬書十二:20)。

69.第24節和第廿一章9、19節、第廿七章15節有相同的意思。

70.第廿六章主要的重點在愚蠢的人和懶惰的人。其實,這兩種人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是相同的。

71.愚蠢的人的特質是:做事愚蠢,找這樣的人做事,簡直是自找麻煩(6、10、 11節);他們發出問題或是談論問題,一聽就知道也是愚蠢(4、5、7、9節),而讚揚這樣的人,有等於沒有,因為他們根本不受教(1、8節)。

72.懶惰的人和愚蠢的人差不多是一樣;他們的特質是即使是最簡單的事—將食物送進嘴巴也嫌麻煩。他們是連睡覺休息都不會安靜的人。而聰明的人知道怎樣熄滅紛爭的火苗,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在紛爭的火花上加添炭火(20至21 節)。

73.第22至28節都與說話是否誠實有關;誠實的話,對人的生命有再生的推進力,相對的,虛偽、不誠實、花言巧語、諂媚的話,都是對人生命的摧殘。

74.第廿七章1節可比較路加福音第十二章 16至20節,記載一位財主在打算怎樣用他的財富過生活的比喻,結果耶穌基督說,在上帝眼中,那位財主是很「糊塗」的人,因為當夜他的生命將被上帝收回去,則他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歸於別人。馬太福音第六章34節,耶穌基督說:「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雅各書第四章13至14節對箴言這一節經文也有很好的回應。

75.第2節是勸人不要誇耀。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提起有人自命不凡,這樣的人是「拿自己的尺度衡量自己,自己跟自己比較」(哥林多後書十:12)意思就是心目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這樣的人很快就會失去準則。

76.第3至4節,愚昧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憤怒、嫉妒,他們造成的禍害遠勝過一切。因為愚昧的人無法控制情緒,唯有聰明的人知道怎樣穩住自己。

77.第5至6節,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事,因為甚少人會接受「公開的譴責」,但知道敵人的熱情必須防範,就像俗語所說的:「黃鼠狼向雞拜年,不懷好心眼。」

78.第7節也是一句我們時常聽到的話:飢不擇食。

79.第9至10節、17節等都提及友情的重要性。第10節就像台灣俗語所說的:「遠親不如近鄰。」好朋友會使生命的內涵更加昇華。

80.第19節說明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是甚麼樣子,不用隱瞞,也不用掩遮,更不用做作,因為甚麼樣子就是甚麼樣子。或許可以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

81.第20節、23至27節,這節說到人的慾望常常使人不知足。使徒保羅勸人要知足,特別是在錢財的事上,最容易使人陷入誘惑裡。知足的人,他很容易生活,且會得到生命的喜悅。財富會變,但有一點是實在的,那就是殷勤的人努力做工,即使在最困境的時刻,也會得到飽足(參考提摩太前書六:6—10)。

82.第22節,台語俗語有話說:「牛,牽到北京也是牛。」意思是很難改變。這也是一般人所說的「本性難移」之意。愚蠢的人的特徵,就是食古不化。

83.第廿八章是以「正直」為主題彙集起來的箴言。

84.第1節就像俗語所說的:「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另一句是:「有理走天下。」

85.第2節與以色列的歷史有關係;在所羅門王去世後,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二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北國從開國國王耶羅波安一世的主前九三一年開始,到何細亞的主前七二一年亡國止,短短的二百十年時間,總共換了十九個國王,有九個王朝,可看出竄奪王位的情況很嚴重。先知何西阿就這樣傳出上帝的話說:「在烈怒下,他們謀殺了首領。君王相繼被暗算,卻沒有一個人向我求援。」這樣的國家政情必定不穩,社會也很容易紛亂。相對的,南國猶大則是穩定了許多,它從羅波安的主前九三一年開始,到最後西底家時代終止的主前五八六年,前後共計三百四十五年中
,也是十九個國王,但都是屬於大衛的王朝。這一節也可參考第廿九章2節。

86.第3、12、15、16、28節等,都與統治者有關,好的統治者必定是通達事
理,且會維持公義、照顧貧窮人等弱勢者。相對的,如果是一位暴君,就完全不一樣,他不但會欺負貧窮人,且會手段殘酷,大家只會想盡辦法要躲藏他的統治。

87.第6、8、11、20、21、22、24、27節等,都與財富的來源,以及對貧困者的關懷態度有關;一個人富有,如果沒有愛心,這樣累積起來的財富也會失去。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的財富是因為從貪婪、詐欺、高利貸、收受賄賂累積起來的,這樣的人不會得到上帝的賜福。

88.第廿九章以聰明的君王為主題,說明有智慧的君王不僅是國家社會的福氣,更是人民的幸福。

89.好的君王,人民受益(2節)、國家會強盛(4節)、不聽諂媚的話(12節)、知道維護窮人的權益(14節)。

   相對的,暴君(愚蠢的君王),是人民的悲哀(2節)、貪污盛行,使國家快快敗壞(4節)、喜歡聽虛偽的話(12節)、沒有執行公義的政策(14節)。

90.另一個主題是正義與邪惡,也是智慧與愚蠢的差別。愚蠢的人即使用心教導、責罰,也是改變不了他(1節)。這一節可比較第廿七章22節。愚蠢的人只會結交娼妓(3節),只曉得嬉笑辱罵(9節)、發怒的時候很快表現出來(11 節),他們掌權時,罪惡增加(16節),因為他們憎恨正直人(10、27節)。

   相對的,是正義的人,也就是明智的人,會得到父親的喜悅(3節),過快樂的生活(6節),他會尊重窮人的權利(7節),知道維護地方安寧(8節),會保護生命(10節),處理事情會心平氣和(11節),知道謙虛(23節),更會厭惡不義的人(27節)。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