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詩篇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21:52
如果說聖經是一本文學作品,我想其中佔很重要的份量,就是因為詩篇的緣故。從詩篇總共一五○篇中,我們發現以色列人民不只是一個宗教性很強的民族,更是一個很會唱詩的民族;他們不僅在平日生活中唱詩,更在宗教祭典中吟唱詩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以色列人民──是一個很會唱詩的民族。
其實,「詩篇」這個字眼,本來就是指「歌曲的意思」。就好像有很多研究台語的學者說,台語就是一種很高尚的詩歌的語言,因為那是早期貴族在使用的語言。如果由語言學家來看每個民族的語言,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民族的語言其實都是一種詩歌,有他特殊的語音、旋律和音調。
對以色列人民來說,生命是上帝的賞賜,因此,唱歌並不只是屬於個人的喜好問題而已,而是人生命對上帝的大愛的一種回應,是跟上帝有密切關係的。我們可以在詩篇裡發現:詩人最喜歡陳述上帝的公義和審判。也因此在詩篇裡,我們唸不到詩人對某個個人陳述,只有向上帝做表白。這種表白其實就是詩人自己的信仰告白。
詩篇的內容
收錄在聖經裡的詩篇總共有一五○篇,我們可以將它分成五大部份;
一、第一至四十一篇。
二、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
三、第七十三至八十九篇。
四、第九十至一○六篇。
五、第一○七至一五○篇。
在這五段的每一部份結尾,作者都是用「願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得到稱頌!阿們!阿們!」這樣的句子做結束。雖然第一五○篇,也就是第五段結束時沒有這樣的句型出現,而是寫著「一切有生命的被造物都要頌讚上主。要頌讚上主!」那是因為第一五○篇本身就是一首讚美的詩歌,所以作者沒有再用類似的句子來結束。
在這一五○篇的詩歌裡,最主要的內容是讚美的詩歌,這些通常是在歌頌上帝的拯救、創造。這類的詩用在祭典、禮拜,會伴著樂器。例如詩篇第八、第十九篇,是讚美上帝創造的詩歌。第卅三篇則是在歌頌上帝的偉大。第卅四篇是在頌揚上帝拯救的大愛。
除了讚美詩歌,也有懇求上帝幫助的內容;這些詩的內容包含了個人的,也包括國家、民族遇到災難時的哀求詩歌。屬於個人方面的,有生病時唱的,有面臨敵對者侵犯時祈求上帝的援助,或是感到生命的危機、無力,心靈上的苦楚等等。而這方面尤其是以國家或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個體時,最常被用到。例如:第卅八篇、第四十一篇、第六十篇、第八十六篇、第八十九篇等。這種詩歌也包含了人犯罪後,祈求上帝的憐憫、赦免,例如第五十一篇。
另一類的詩篇是屬於歌頌、讚揚上帝,感恩上帝的詩篇。這是因為個人或是團體,特別是國家、民族得到上帝的恩典,有力量勝過災難後,表達出來的歡喜、感恩的詩歌。作者相信上帝是個公義的上帝,是個伸冤的上帝,是個垂聽苦難者祈求的上帝。例如第卅二篇、第四十六篇、第六十五篇、第六十七篇等等。
當然上述只是簡單的分類而已,若要分得仔細,尚且可以分成屬於個人的,或是國家的,或是屬於聖殿裡用的,或是屬於一般生活用的。也可以分成祭典用的,或是一般禮儀時所唱的。
詩篇的作者和寫作的日期
我們已經無法瞭解到底這一五○篇的詩裡,哪一篇的作者是誰?可以說大部份的作者來源不詳。有人認為詩篇的作者是大衛王寫的,其實,大衛王並不是寫下所有的詩,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而已,例如第廿三篇、第五十一篇。這兩篇非常清楚,是屬於大衛王所寫的作品。會有這種將詩篇看成都是大衛王作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大衛王本身就是一個很愛詩歌的人,他不但會彈琴,還會寫詩、唱詩,是個道道地地的音樂家(請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六:17—23、撒母耳記下一:17—27、廿二:1—51、廿三:1—7),甚至根據歷代志上第十五章十六至廿四節的記載,在讚美禮拜時用大型的詩班、樂器的就是大衛王創始的(請參考以斯拉記三:10)。
由於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有「大衛」這個名字的詩篇出現了七十二次,因此有人認為在這一五○篇的詩中,有七十二篇是大衛王的作品。比較正確的認識是:有些詩歌其實是仿照大衛王的詩歌型態來寫成,讓人看起來好像就是大衛王寫的詩歌。例如第五篇、第廿七篇、第一三八篇等,這些詩歌都提到了和聖殿的關係,但是它們並不是大衛王所寫的,因為大衛王的時代並沒有建造聖殿,聖殿是在所羅門王的時候才建造完成的(請參考列王紀上第六章)。
至於詩篇寫作的日期,因為作者的不可考,所以日期也就很難確定了,我們可以瞭解的是自大衛王時代起(主前第十世紀),到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主前第六世紀),再從被俘擄之地的巴比倫返回故鄉為止(主前第五、四世紀),都是詩篇作品的年代範圍。
怎樣看詩篇
有人會認為詩篇的內容距離我們台灣社會的風情、民俗很遠,唸起來似乎感受不到那種敬虔,或是很直接的宗教心靈。這也難怪,因為詩篇可以說是很典型的猶太教與猶太人生活文化的作品。它的內容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部以色列民族和上帝之間的互動史。我們甚至可以將詩篇看成是以色列民族的史詩(例如第七十八篇),所以讀起來也會感覺好像在讀以色列歷史一樣,距離我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的一段空間,這是因為我們與以色列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所產生的一種結果。雖然是這樣,我想我們應該可以從下列幾個觀點來看詩篇,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從詩篇中學習到寶貴的信息:
一、學習如何讚美上帝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在信仰上最可愛的地方,就是他們讚美上帝的偉大,是從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來開始的。例如詩篇第十九篇。我們不也常常到野地郊外去旅遊、踏青嗎?我們不也常會因為自然景觀的美,發出感嘆的詞句?我的看法是:會讚美上帝創造宇宙之美的人,才會學習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以及認識到自己的卑微。只有驕傲的人才會想用人工的造景來代替上帝創造的自然界。因此,讀熟了詩篇,就知道學會讚美上帝創造的美,和明白自己的卑微。
二、學習如何祈禱
詩篇中有很多懺悔祈禱的詩歌,例如第五十一篇是大衛王的懺悔詩,可以說是一篇認罪文,是一首很好的詩。這樣的懺悔詩,已不是含有濃厚的以色列文化內涵,反倒是一篇極為上乘的信仰告白之祈禱文。是人對上帝完全的心理表白,把自己內心的心境赤裸裸地呈現在上帝面前,祈求上帝的赦免。又如第八十五篇,是為國家社會的祈禱文。
三、學習如何向上帝傾訴我們心中的意念
詩篇裡有很多首詩都是在表明作者心中的憤怒,或是憂鬱、苦悶,而這些苦悶、憂鬱是外人無法理解也無法幫忙解惑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許多挫折,也會經驗到許多無法訴說清楚的遭遇,心中因此感到很窩囊,或是很鬱卒。詩篇給我們很好的材料,讓我們知道如何用詩的方式來對上帝表明我們的心思意念。例如第卅九篇就是很好的一篇;當人對生命感到無力感的時候,我們惟有回來尋找上帝,因為祂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好的幫助者。讓上帝作我們的「法官」,我們不要為自己做不必要的衝動反應,才不會因為一時失控,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或傷害。
由於詩篇是以色列人寫的詩歌,所以用的地理名詞都是他們所經驗到的地方。我們可以將之改成我們所經驗到的生存地方,那樣就會有很多詩篇是我們可以取材來用在我們每一天的信仰生活裡。例如詩篇一三七篇:「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錫安就禁不住哭了。在河邊的柳樹上,我們把豎琴掛了起來。俘虜我們的人要我們唱歌;折磨我的人要我們歡娛他們。他們說:來,為我們唱一曲錫安的歌!」我想也可以這樣寫:「我們坐在長江河畔,一想起台北的淡水河就禁不住哭了。在江邊的柳樹上,我們把琵琶掛了起來。欺負我們的人要我們唱歌;統治我們的人要我們歡娛他們。他們說:來,為我們唱一曲台北新故鄉!」這是想到萬一有一天,台灣真的被中國給吞了之時,也許詩篇中的許多哀歌就是我們學習的材料了。可是,我想應該不是在那時候,我們才想到要唱這樣的詩歌,而是隨時隨地都會想轉換到我們目前的生命處境,這樣的讀聖經方式才是正確的。
詩篇,是信仰生命最好的教材,好好的讀它,想想看,如果是我們遇到的處境,要怎樣說、唱,這樣就會有幫助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