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卷導讀(26~39)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21:35
26.十五:32—38節,這段經文是記載有關猶大王約坦的記事。短短的幾節經文,說出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改變的現象,就是人民敬拜偶像神明的事,已是根深蒂固,無法更新成為對上帝全心、全意、全力的敬奉。另外一點,是他在位期間,敘利亞和以色列聯軍曾出兵攻打猶大,主要目的是要猶大也加入他們的聯軍,反抗亞述帝國擴大版圖的舉動。猶大因為不敢得罪亞述,結果以色列和敘利亞在尚未出兵攻打亞述之前,就先出兵懲罰不加入聯軍的猶大(37 節)。
27.十六:1—20節,這一章都在說明猶大王亞哈斯為了要解決以色列和敘利亞聯軍圍困耶路撒冷的事件,請求亞述帝國派兵協助救援。結果付出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就是將聖殿和王宮中的金子、銀子當作禮物送給亞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而最糟糕的,恐怕就是他敬拜偶像神明,並且還將自己的兒子當作燒化祭獻給偶像神明(3節)。他顯然已經離開上帝甚遠,因為在他被以色列和敘利亞包圍的時候,先知以賽亞曾對他傳出上帝要保護猶大的信息(請參考以賽亞書第七章),可是他聽不下去。他甚至說「敘利亞人的神明幫助了敘利亞諸王;如果我向他獻祭,他也可能幫助我」這樣的話。顯然,他獻自己的兒子給偶像神明,為的就是要祈求敘利亞的神祝福他、保護他。結果他發現敘利亞不但沒有保護自己,反而也被亞述帝國消滅了,此時,他才發現原先的想法是錯誤的。只有向亞述帝國巴結才能保存國家免於被消滅的危機。
28.十七:1—41節,這一章說到亞述帝國消滅了以色列王國。列王紀下就是在這一章結束了北國以色列的歷史。
a. 原先亞述帝國只是打敗了以色列,讓它每年必須向亞述帝國進貢。但是,以色列的王何細亞顯然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局面,他想要結合埃及帝國的力量,反抗亞述的控制權,結果反被亞述帝國知情而將之消滅了。第5節說亞述帝國為了攻取撒馬利亞城,竟然圍困長達三年之久,原因是這座城是建造在山丘上,且在亞哈王時代,對該城做了很好的防禦建構,才有這樣堅固的防禦設施。不過還是被攻下了,這一年是主前七二一年,而且被俘虜到亞述帝國去當奴隸的人民多達二萬七千二百九十名。
b. 從第7至18節是列王紀作者對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之所以會被亞述帝國消滅,作了個評語─ ─離棄上帝的旨意。請注意,這些都是從宗教信仰看一個國家、民族的問題。
c. 請注意,雖然在前一段講的都是對以色列的評語,但是在第19至20節卻也說出猶大的問題和已經被消滅的北國以色列一樣,因此,在第20節說上帝不只是要棄絕北國以色列人民而已,而是要「棄絕所有的以色列人,懲罰他們,把他們交給殘忍的仇敵手中」。而在第23節則說被俘虜到亞述帝國去的以色列人民,是「一直住在那裡」,也就是從主前七二一年,直到主前五三八年波斯帝國興起替代了巴比倫帝國之後,以色列人民才有機會,得到波斯皇帝的允許返鄉。這樣他們在亞述帝國居住超過了二百年之久。
d. 第13節提起上帝的「先知先見」,包括了以利亞、以利沙、阿摩司、何西阿、彌迦,以及最早期的先知以賽亞等。
e. 第24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這一節說明了以色列人民遭遇到空前的「大浩劫」,就是亞述皇帝將居住在撒馬利亞鄰近城市的外族人,遷移進入撒馬利亞城居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被俘虜到亞述帝國去當奴隸以外的,就是讓那些餘留在撒馬利亞的以色列人民,與這些從外地遷移進入的異族通婚,想用這種方式同化以色列民族,也希望這種方式改變他們的「耶和華宗教信仰」,第41節說明了亞述這種政策有明顯成功的結果出來。也因為這樣,他們通婚生下來的新生代就被以色列人稱之為「撒馬利亞人」,帶有藐視的含意──雜種人。這種人不准進入聖殿或會堂參加聚會,因為他們被以色列人視為「不潔淨」的族類。
f. 第25至33節說明了這些新來的移民,學習了怎樣敬拜耶和華上帝,但同時保有他們原有的宗教信仰,換句話說,他們將對耶和華的宗教信仰和他們原有的信仰相混合,而不是進入「獨一」的耶和華上帝的信仰裡。
29.從第十八章開始到第廿五章是列王紀的第三部分,這部分單獨記載有關南國猶大的歷史。這段經文裡,出現兩位重要的先知,就是以賽亞。他的信息非常清楚:只要聽從耶和華上帝的旨意,遵守祂的誡命,國家就必得以生存。相反地,就會遭遇到滅亡的命運。
這一章也可以說是希西家王朝的開始。
30.十八:1—12節,經過了那麼久,猶大才出現一位如同大衛那樣敬畏上帝的君王──希西家。第5至6節對他的信仰有很好的詮釋—猶大國,在他以前或以後,沒有一個國王像他一樣。原因是他非常忠誠地信靠上帝。作者在這一段經文中,將以色列的王何細亞和猶大的王希西家作了個對比;一個是「沒有聽從」、「違背了上主與他們所立的約」,而猶大則是剛好相反。因此,結局就完全不一樣,以色列人民被亞述帝國俘虜去當奴隸,被散居在其它外族人的城市中,成為不潔淨的族群。而猶大人民則因為聽從上帝的話,不但沒有被亞述帝國統治,相反,他們還敢反抗亞述帝國,「不肯屈服」,也有能力打敗非利士人,並且佔領他們的土地。二者之間的差異之大,非常明顯。
第4節說南國猶大的人民也敬拜銅蛇,就像摩西在曠野時代,為了要治療人民被蛇攻擊受傷的病,也曾鑄造一銅蛇,讓人民望之得癒(請參考民數記廿一:4—9)。後來,以色列人民卻自行鑄造銅蛇敬拜。
31.十八:13—37節,在第十七章記載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後,對猶大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以色列國國勢原本就比南國猶大要大,且強,都已經無法抵擋亞述帝國了,何況是猶大。因此,當以色列人民被俘虜四散後,對猶大人民來說是個相當震撼性的警訊和打擊。也可能就是因為這件重大的民族災難,才使得希西家深信惟有耶和華上帝能救他們脫離亞述帝國的手,才導致他專心、專一的敬拜上帝,並且將一切偶像神明的敬拜統統廢除掉。
a. 第173至14節雖然沒有記明說哪些設防城鎮被亞述攻下,但在「亞述帝國年鑑」中則記載說,共有四十六座設防城市被佔,也有無數的村落淪陷,且有二十餘萬的猶太人民被俘虜。因此,希西家希望用「賠償金」來緩和亞述帝國的攻勢。但這筆費用之高,逼得他必須將聖殿壁飾的金子,以及聖殿和王宮中寶庫裡的銀子全都當了。即使這樣,並沒有減緩亞述決定併吞猶大的決心,亞述皇帝還是派出大軍要攻打耶路撒冷城。
b. 亞述的指揮官顯然並沒有將猶大國放在眼中,他對猶大派出尋求和平的三位代表所說的話,幾乎是非常污衊、藐視的語句,同時對耶路撒冷城內居民所說的話,就是在挑釁、煽動,欲使人民和國王之間產生猜忌、不信任。可能是因為北國以色列人民的經驗慘痛,使南國的猶大人民心生不安,他們不敢相信亞述大將所說的話,寧願與他們的國王希西家站在一起。
32.十九:1—37節,這一章非常重要,也可說是先知信息的中心──倚靠上帝,祂必拯救。當亞述帝國一再表示要攻擊耶路撒冷城時,先知以賽亞卻傳出上帝的拯救信息。
a. 第2至4節可看出希西家王對上帝僕人先知以賽亞的禮遇,他用很敬畏的態度在詢問先知從上帝得到的信息。結果先知以賽亞給他肯定的回答:上帝要為大衛的緣故,親自保護耶路撒冷城(34節)。並且為了強化希西家的信心,先知以賽亞還給國王希西家一個「預兆」,就是二年後,將會有播種、收穫、吃自己園中出產的葡萄。
b. 亞述的皇帝一再提出相當具有「煽動」性的話說,被他佔領的城市的人民,他們
所敬奉的神怎麼沒有幫助他們呢?這非常清楚,就是這些被佔領的城市,也是信靠耶
和華上帝的城市啊,那上帝在那裡呢?希西家將這樣的外交信件乾脆就攤開在上帝的
面前,以祈禱來詢問上帝的旨意。
c. 先知以賽亞認為亞述帝國犯了嚴重的問題,就是對上帝沒有存敬畏的心,而且還污衊上帝的尊嚴,這樣驕傲的君王,不是上帝所能接受的。第33節已經預言西拿基立將因此而死亡。後來果真被自己的兩個兒子殺死(37節)。
d. 是否真有上帝的天使殺了十八萬五千名亞述帝國的兵士,不論這件事有否發生,都在說明上帝若施行拯救,任誰都無法抗拒。出埃及記的故事中,記載上帝通常會以「瘟疫」來懲罰祂的人民。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此次就是亞述帝國的軍營中發生了瘟疫,使他們死亡的速度很快,且數目非常高。雖然亞述帝國的國力甚強,但是,並無法庇護自己的士兵,同時也說明了污衊上帝的人,其所遭遇到的懲罰,是非常嚴重的。
33.二十:1—21節,希西家王生病幾乎死去的事,是發生在主前七○一年左右,也就是在巴比倫帝國入侵之前。他生病,先知以賽亞原本是告訴他要準備後事,沒想到他傷心地祈求上帝,結果上帝允許他再多活十五年的時間,主要目的是要讓希西家王能夠帶領猶大人民脫離亞述帝國的侵犯。
a. 第8節,當希西家聽到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要讓他多活十五年時,他簡直不敢相信,因此,要求有徵兆讓他明白。人常有這樣的軟弱,當上帝賞賜的恩典遠超過人的經驗時,就會要求徵兆以強化自己的信心。亞伯拉罕也是這樣,希望上帝讓他知道怎樣會如上帝所說的,會得到祂賞賜的土地(請參考創世記十五:7)。上帝是創造的上帝,祂可以命令受造之物聽從祂的話,因此,上帝依照希西家王的要求,讓日影倒退十步。這和約書亞當年帶以色列人民在迦南地攻打亞摩利人的時候,曾祈禱說:「太陽啊,停在基遍上空;月亮啊,止在亞雅崙谷。」結果真的是這樣,「太陽就停住,月亮也不動,一直到以色列打敗仇敵。」(參考約書亞記十:12—13)
b. 第12節的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來探望希西家王,其實那時候的他,是很落魄的,因為他被亞述帝國打敗,逃到巴比倫南方避難,來看希西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聯合猶大國反抗亞述。沒有想到希西家在感動之餘,卻將自己所有的財力都曝光在他面前。大約經過了一百一十五年,也就是主前五八六年,巴比倫將猶大帝國消滅了。這就是第16至18節先知以賽亞預言的實現。
c. 第20節,希西家王任內特有的貢獻,就是挖渠道,將水引進耶路撒冷城內。因為耶路撒冷城位置較高,在防禦上有利,卻在飲水上有弊。因此,他這項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希西家王也收集了所羅門王的箴言(請參考箴言第廿五章),顯示他對人文生活的重視。
34.廿一:1—25節,這一章讓我們看到猶大面臨毀滅的前兆──離棄上帝的話,去敬拜偶像神明。在瑪拿西的身上,看到的就是極大的惡例,不但將他父親希西家苦心所建立起來的信仰典範給廢了,還改變到幾乎完全相反的狀況,不但拜偶像,且將自己的兒子當燒化祭獻給偶像神明,更令上帝無法忍受的,是將亞舍拉女神的柱像放在聖殿裡,這是污穢了聖殿的神聖,與當年所羅門王建造聖殿的目地完全相反。他對人民以殘酷的手段對待,更要命的是這樣的國王竟然可以統治長達五十五年,可說是猶大王國掌權最久的一位惡劣國王。
a. 是甚麼原因使希西家王死後,他的兒子瑪拿西一登基就馬上將父親所辛苦建立的信仰基業給廢了,而且是完全的改變呢?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是因為他想要討好亞述帝國,減緩壓力,因此,引進了亞述帝國敬拜偶像神明的宗教信仰。在第十七章記載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後,就故意將外族人引進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民四散在其它城邦居住,除了是通婚的政策外,另外就是要破壞他們在宗教信仰上的潔淨,因此,在第十七章41節說:「那些人民既敬拜上主,又敬拜他們的偶像;直到今天,他們的後代仍然如此。」簡單的一節經文,卻說出亞述帝國在打亂以色列人民信仰上原有的堅持傳承是成功的。猶大的瑪拿西懼怕亞述,恢復他父親希西家王所廢掉的一切偶像神明,可能就是為了取悅亞述帝國,然而,怕人不怕上帝,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瑪拿西這樣的舉動,使上帝無法忍受,也為猶大的淪亡帶來主因。
b. 一個政治朝代的末期,出現最典型的現象,就是宮廷內不安寧,不是因為爭奪權位殺害生命,就是因為報復殺害他人。亞們的臣僕殺害他,猶太的人民則是殺害兇手。
35.廿二:1—20節,約西亞登基為王,對猶大的歷史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在他的任內發現了申命記這本重要的經典,使他得以有機會進行宗教改革的工作。歷史學家給他不錯的評語: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跟隨先祖大衛王的腳步,不偏左不偏右。所謂跟隨大衛王的腳步,意思指的是敬拜耶和華上帝,遵行祂的教訓。
a. 他所做的事和約阿施一樣,都是要求整修耶路撒冷聖殿(十二:7),這也表示聖殿已經荒廢了許久,要不然就是被充滿著偶像神明污穢了聖殿的聖潔,因此需要整修。約阿施要求祭司將人民奉獻的錢移作整修的經費,現在約西亞也是這樣,因為他的父親亞們和祖父都是敬拜偶像神明的王,因此,約西亞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重整聖殿,和約阿施一樣,都是將整修的工作交代專業的工人去進行。結果在整修聖殿時,發現了摩西法律的書。時間是主前六二二年,也就是約西亞廿六歲的那年。
b. 所謂摩西法律的書,指的是甚麼?一直有爭論。有的認為是「摩西五經」,有的認為是申命記的某一部份,例如申命記第十二至廿六章。但也有的認為是利未記第十七至廿六章。不論如何,約西亞因為發現「摩西法律的書」,就想要瞭解真正的意義,因此派他的臣僕去詢問女先知戶勒大。為甚麼他不派人去詢問先知耶利米,或是西番雅?我們不清楚。可能和她的先生在聖殿工作有關吧,也許是和她住的地方比較近有關也說不定。先知戶勒大說明上帝會讓約西亞有平安的國政,但卻不一定會傳承給他的子孫有這樣平靜日子。
36.廿三:1—30節,這是列王紀這本經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因為自王國分裂以來,沒有一個國王向約西亞這樣用心在信仰上的事。他除了宣讀所發現的「約」書,也再次帶領人民與上帝立約,並且決心要遵守「約」書中所說的誡命。從第4至9節可看出他將聖殿被偶像神明崇拜所污穢的一切記號,都清除殆盡。他並且將這些清除出來的偶像神明統統燒掉,而且為了不讓人民再有機會膜拜偶像神明,他還將死人的骨骸放在祭壇上(14節),這樣的作法就像污穢了祭壇,使該祭壇不能再使用。
a. 請注意第10節,在猶大國晚期時代,猶大人民已經因為迦南地神明敬拜的方式受到極大的影響,有人將自己的孩子當作燒化祭般的獻給偶像神明。
b. 第15至18節可參考列王紀上第十三章1至3節、31至32節的記載。
c. 第20節看到約西亞王像是發大怒的樣子,不但清除了所有偶像神明、神廟、祭壇,並且是連根都要清除,他將這些幫助人民祭祀偶像神明的祭司人員也殺了。他這樣執行嚴厲的清除工作,是遵從申命記第十三章、第十七章2至7節的規定。
d. 第24至25節就是申命記第六章4至9節所說的,盡心、盡意、盡力事奉上帝。約西亞可說是空前絕後對耶和華上帝最忠實的一位君王。
e. 請注意第21至23節,簡單的寫法,卻說明了此次逾越節的慶典,是國家性的慶典,是全國一同舉行,這種方式自從進入迦南地越過了約旦河,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族舉行過一次後,就不曾有過,原因除了各族分配了自己族群的居住土地外,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沒有再將這個節日看得那麼重要,因為他們已經漸漸地從迦南人中學習到當地的宗教生活,而忽略了對耶和華上帝的忠實。這次再次舉行,意義就特別的重大,表明他們就像是再次與上帝立約之意。
f. 非常可惜的是像約西亞這樣的君王,卻在一次的軍事行動中喪生了。此次戰役的背景是因為巴比倫帝國興起,巴比倫皇帝在主前六一二年出兵攻打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城被攻陷。殘存的亞述軍隊逃至幼發拉底河西岸,等待埃及的援軍幫助。主前六○九年,埃及國王尼哥二世出兵的時候,約西亞也出兵欲阻止埃及的援軍路經米吉多,原因可能是害怕埃及的舉動會影響到猶大的獨立,也有可能是為了要取悅巴比倫帝國。可惜的是在此次軍事行動中,他喪生了。因為他無法抗拒埃及,當時的埃及也是中東地區相當強勢的國家,以猶大之力要抵擋,那是不可能的。
37.廿三:31—37節,由於約西亞王的戰敗,再加上他的兒子約哈斯並沒有繼續遵守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結果僅僅登基三個月,就因為被埃及王尼哥二世俘虜而賠上大筆的金錢,使得原本已經衰弱的猶大國勢再次衰退下去。
請注意第34節,埃及國王尼哥二世立約哈斯的兒子以利亞敬為猶大王,但卻為他改名為約雅敬。這種「改名」、「命名」,所代表的意思,是猶大順服了之意。也就是猶大順服了埃及帝國,成為它的附庸國。
38.廿四:1—20節,臣服於埃及之後的猶大,並沒有得到安寧,因為正在壯大的巴比倫看猶大,就像看待埃及一樣,都是它要討伐的對象。從弱小的國家著手,這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的策略。他可說是巴比倫帝國最強悍的一位帝王。在位期間是從主前六○五至五六二年。主前六○五年,他率軍打敗了埃及的軍隊,使得原有的中東政治局勢大為改觀。可是,在主前六○一年,當他再次出兵征討埃及時,卻遇到了挫敗,原因是他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而在中東地區的許多小國,包括猶大在內,看見尼布甲尼撒王急忙返國,以為他戰敗,就紛紛表態獨立、反抗巴比倫帝國。這些小國包括猶大在內,約雅敬並不聽從先知耶利米的警告(請參考耶利米書廿七:9—11節),反抗巴比倫帝國,結果反而帶來亡國的災難。
a. 第8至16節是分裂後的猶大王國最慘痛的經驗,國王約雅斤以及王室的所有成員、官員被俘虜,請注意第16節所記的,是俘虜了一萬人去當奴隸,其中包括了七千人,還有一千工匠和鐵匠;他們都是重要人物和善戰的勇士,所謂「工匠和鐵匠」,這些人是戰場上很重要的「技師」,因為古代製造、修理槍、矛、盾、戰車等兵器都是這些人。當這些人被擄去巴比倫時,也就表示猶大連製造兵器的人才也沒有了,而且這些人才都變成了巴比倫的奴隸,只能替巴比倫製造兵器。而整個猶大王國留下來的是「最窮苦的人」,國家變到這樣的慘況,列王紀的作者就是用「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句話來形容墮落的君王帶來的結果。
b. 第17節所表示的和第廿三章34節所記載的埃及王尼哥二世對待以利亞敬一樣,將以利亞敬改名為約雅敬,表示猶大完全順服埃及。現在則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為王,並且將他改名為西底家。這就是表明猶大已經完全順服巴比
倫了,此後不再順服埃及。
c. 第20節所表示的意思很清楚,上帝已經放棄了祂的選民,因為他們背棄了他們祖
先和上帝之間所立的約。
39.廿五:1—30節,就像約雅敬背叛巴比倫一樣,西底家王也背叛巴比倫王,因此,尼布甲尼撒決定徹底消滅猶大王國。為甚麼他要背叛巴比倫呢?大概是當時埃及的態度有關。當西底家於主前五八九年登基之時,西底家曾宣誓要效忠巴比倫,而巴比倫為了確保西底家真的效忠於他,還俘虜了「一些顯要作人質」(請參考以西結書十七:13),西底家並且還派遣了特使前往巴比倫晉見尼布甲尼撒王(請參考耶利米書廿九:3),表示絕對忠誠順服。但是,現在卻態度改變,很可能就是因為埃及發動反抗巴比倫的動作,使西底家覺得有機可乘,尤其是當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包圍之際,埃及真的出兵來救援,巴比倫也為此而臨時撤兵,使得西底家真的以為埃及是可靠的。但是,當主前五八八年元月十五日,巴比倫軍隊再次圍攻耶路撒冷時,一直圍困到主前五八六年七月十八日,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耶路撒冷城終於被攻破了。史學家說城門會打開的原因是糧食嚴重缺乏,甚至傳出人民交換孩子煮來吃(參考耶利米哀歌四:3—10)。西底家的兒子當著他的面被巴比倫王殺死,而他自己則是被挖出眼睛,然後被擄到巴比倫去。在約雅斤時期,巴比倫王已經俘虜了猶大王國一萬人去當奴隸,且他們幾乎都是重要的人物,「都是善戰的勇士」(廿四:16),如今尼布甲尼撒王又將「那些剩下的匠人和投降巴比倫的人都擄到巴比倫去。但他把一些最窮苦的人留在猶大,叫他們在葡萄園和田裡工作。」耶路撒冷城幾乎成為廢墟,因為巴比倫王「放火燒毀聖殿、王宮,和一切耶路撒冷達官貴人的房屋。他的軍隊拆毀了城牆」(請參考詩篇第一三七篇)。
a. 這樣在所羅門王時代所建造起來,甚為富麗堂皇的耶路撒冷聖殿,以及皇宮,就因此全部付之一炬,完全摧毀了。就像當年上帝對所羅門王所說的:「如果你和你的後代不順服我,不遵守我給你們的法律誡命,去拜別的神,我會把我的子民以色列從我賜給他們的土地上趕出去,並且離棄這座我曾分別為聖、作為敬拜我的聖殿。各地的人將譏笑以色列,輕視他們。這聖殿將成為一堆廢墟。」(列王紀上九:6—8)
b. 第21節簡單的一句話—猶大人民被擄,離開了本國。說明了猶大從此亡國。人民在巴比倫當奴隸,一直經過五十一年時間,波斯帝國興起打敗了巴比倫,他們才得到機會返回故鄉重建家園。
c. 第22至26節,基大利和先知耶利米都是主張順服巴比倫,因此得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的信任(請參考耶利米書四十:1—6)。可惜,在猶太人中還有許多人是不接受亡國的事實,就在基大利被巴比倫用來管理猶太人的兩個月後,這些保守派的人謀殺了基大利。
d. 尼布甲尼撒王去世,以未‧米羅達接續為王,他善待約雅斤,從監獄釋放他,並且禮遇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