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卷導讀(26~46)

26.十四:25—33節,這段經文是對押沙龍更明確的描述──他實在是不適合當以色列的領袖。即使他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暗嫩,並不表示他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繼承者(大衛的次子基利押好像早逝,因為只出現在第三章3節後,就沒有再出現過)。這裡描述他就是一個驕傲、無理的人。不知道感恩,只會想到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善待為他說話的人──約押將軍。這和大衛的特質完全相反。

   這裡特別描述押沙龍的頭髮每年剪一次,每次剪下來磅秤都重達約兩公斤。以前以色列人民看頭髮是力量的一種記號,頭髮越長,表示生命力旺盛(參考士師記十六:17)。但是,有生命力是上帝特別的恩賜,一個人必須善用上帝的恩賜,用來幫助人,完成上帝拯救的計畫,而不是用來殺人、滿足自己的需要。否則上帝會將這些恩賜收回。

27.十五:1—16節,這段經文更凸顯了押沙龍的特性,很有心機。可說是一個蠻狡猾的人。他沒有因為父親大衛寬恕他所做的錯事而心存感謝,反而設計謀叛亂。再者,這段經文也說明了大衛已經年紀老邁,對民間的訴訟事務無法照顧得齊全,才使得押沙龍有機可乘。再者,他很聰明地以希伯崙作基地,這地方原本也是大衛登基時的首都,可能後來因為遷都耶路撒冷,使得該城受到冷落,而對大衛有心生不滿之意。但是,押沙龍最不應該的地方,就是他以「要向上帝還願」的理由,進行叛變的計謀,這等於是「濫用上帝的名」一樣,是褻瀆上帝的神聖。

a. 大衛可能因為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跟隨了押沙龍,也或許是因為他認為有必要避免在首都耶路撒冷發生血腥事件,因此,他決定帶著自己的忠實者避開自己的兒子押沙龍的背叛。

b. 請注意第16節說大衛將十個嬪妃留下來,為甚麼留下十個?我們不清楚,只知道後來這十個被留下來的嬪妃,遭到大衛極嚴厲的懲罰,大衛把她們「禁閉起來,供給她們所需用的一切,但不跟她們同房。她們終生住冷宮,像寡婦一樣。」(二十:3)原因是大衛的兒子押沙龍後來進入耶路撒冷後,聽從亞希多弗的建議與她們同房(比較十六:21—22)。這件事正好應驗了先知拿單在大衛犯罪時所預言的說:「你要看見我把你的妃嬪給靠近你的男人;這個人要在光天化日下跟她們睡覺。」(十二:11)

28.十五:17—37節,這段經文提到幾件重要的事:(1) 跟隨大衛的人,包括了從前跟著他打天下的六百個從迦特來的非利士人傭兵,他們由以太率領。還有先知撒督、祭司亞比亞他,和抬約櫃的利未人。他們對大衛的王位具有象徵的意義,因為他們的身分表示著大衛還是上帝所庇護的對象,雖然後來他們聽從大衛的指示回京城去,可是他們的心是向著大衛的,因為大衛託他們和大衛的忠實朋友戶篩,共同負責蒐集情報。(2) 最讓大衛傷心的恐怕就是亞希多弗背叛了大衛,他是大衛的顧問之一,是個很有才智的謀士(十六:23),可能是拔示巴的祖父。

   第25節是這段經文最重要的一節,這節告訴我們即使在這麼壞的情況下,還是聽從上帝的指引。他不強求,只聽從上帝的旨意。因此,他說「如果上主喜歡我,有一天他會讓我回來,再看見它(指約櫃)和安放它的地方。」

29.十六:1—14節,撒母耳記的作者描述大衛王是一個很有度量的領導者。相對的,有些人就顯得氣度很狹隘。

a. 米非波設,他是掃羅的孫子,約拿單的兒子,也是個殘障的人,但是大衛非常善待他(參考第九章)。這裡的記載內容必須比較第十九章24至31節才比較清楚,原來不是米非波設落井下石的回應大衛,而是他的僕人洗巴出賣了主人,利用這個機會造謠說主人米非波設的壞話。

b. 示每,這是掃羅的家人。雖然一再當著大衛的隨從面前咒罵大衛,可是大衛的心胸卻是極其寬大,不但不與計較,還要求他的隨從們不可對示每有動粗的行為。第11節可看出大衛的智慧和信心。

30.十六:15—23節,這段經文主要說明三點:(1) 是戶篩聽從大衛的建議,假裝歸順在押沙龍的陣營。(2) 第21至22節回應了第十二章11節,以及第十五章16節的記事。(3) 亞希多弗在押沙龍陣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東有個習俗,就是誰要是能與父親的妻妾同房,他就是取代了父親的權力。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夠佔有國王的後宮嬪妃,表示他已經取得了宮廷的權力。亞希多弗的建議,為的是要讓耶路撒冷城的以色列人民知道,現在押沙龍已經取代了大衛,掌握王權了。在創世記第卅五章22節,記載雅各的長子呂便,跟雅各的妾辟拉同房,結果被雅各得知,非常生氣,後來甚至廢掉他的長子名份(請參考歷代志上五:1)。很可能在呂便的想法中,他父親雅各已經「老邁」了,其實,聖經的作者很清楚地介紹雅各還很健康。

31.十七:1—29節,這一章主要在說明上帝怎樣在歷史中作主。第14節b句是非常重要的經文,說出上帝就是歷史的主宰。因為上帝參與了歷史,因此,即使最有智慧的顧問—亞希多弗的建議,也會遭到冷落。因此,使他在押沙龍的身邊不得寵
,終於鬱卒自殺而死。這也顯現出押沙龍不是個好的領袖,沒有採用真正有智慧的謀士之言。
a. 另一方面,這一節也說出聖經一貫的信息:人看為好的,在上帝眼中卻不一定是這樣,就像耶穌基督所說的:「人所看重的,在上帝眼中卻是可憎惡的。」(路加福音十六:15b)
b. 這一章也說明了大衛忠實的友人戶篩、亞比亞他、撒督等人,都是忠心耿耿的朋友,他們對大衛的承諾,也一定確實去做,包括了他們的家族都是這樣的態度。尤其是在瑪哈念的際遇,更是使大衛倍覺溫馨,那就是朔比、瑪吉,和巴西萊等三人。這原本是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當以色列王時候的首都。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們看到大衛落魄逃亡時,可以給予重擊,或是嘲笑如示每一樣。但是,他們沒有,反而是拿出逃亡的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提供飲食給大衛。很有可能就是他們聽過了有關大衛怎樣善待掃羅的孫子,也就是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的溫情(參考九:4,當時米非波設就是居住在瑪吉的家),使他們深受感動吧。若是這樣,我們就學習到一件很重要的功課:善待別人,就是為自己累積了生命的「財富」。

32.十八:1—18節,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到人性中最特殊的一面;就像大衛這樣的心境,即使他的兒子押沙龍一再想要殺他,甚至還跟他的妻妾上床,但是,大衛還是一再叮嚀他的部屬不要對押沙龍有任何「傷害」的舉動。可是,最瞭解大衛的貼身隨從,恐怕就是約押了;是他知道大衛心思掛念著押沙龍,所以才設計請一位提哥亞的婦人去對大衛說「比喻」,讓大衛原諒押沙龍而使他得以回到耶路撒冷(請參考第十四章)。因此,當大衛命令約押和另兩位指揮官──亞比篩、以太等不可「傷害」押沙龍時,約押心中自有盤算。他後來親自帶兵殺死了押沙龍,很可能是對自己當時說服大衛原諒押沙龍有關吧。

33.十八:19—33節,這段經文再次讓我們看到約押對大衛的認識是相當清楚的。他知道大衛對兒子押沙龍的感情,因此,一再堅持不准他的兒子去通報戰爭勝利以及押沙龍的死訊。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知道大衛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以前有人去通報掃羅的死訊,卻得不到獎賞,相反的,是被「賜死」(請參考一:1—16),且當年約押和亞比篩殺了投機份子押尼珥的時候,還被大衛詛咒過(請參考三:39)。因此,約押很擔心如果自己的兒子去通報大衛告知押沙龍是被約押帶兵殺死的,很可能就變成亞希瑪斯死訊的回報。因此,他差派古實人奴隸去通報。雖然後來亞希瑪斯跑過了古實人奴隸先抵達通報地,但是因為他還沒有說完有關詳細戰況,特別是有關押沙龍的死訊時,古實人奴隸已經抵達通報勝訊,才使得亞希瑪斯得以逃過一劫。

34.十九:1—23節,這一章讓我們看到戰勝後的大衛要返回京城──耶路撒冷,必須先克服自己的心境──喪子之痛。在這段經文中,我們也看到人性軟弱的一面,不僅是在大衛身上,也在一般人身上。

a. 第6節,約押說的話,其實也是跟隨大衛四處流竄的軍隊的心聲。他提醒大衛,如果今天是押沙龍戰勝,不但他們都得死,恐怕連大衛也保不住吧。押沙龍既然膽敢在人民面前公然與大衛的妻妾同床,且一再發兵要殺死大衛,大家保護大衛,且為大衛拼命,且因為押沙龍的死,把軍隊的榮譽都置之度外,這樣的作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b. 第9至14節是與猶大支族的態度有關;因為當年押沙龍就是在希伯崙取得猶大支族長老的支持,現在大衛已經戰勝,他為了要表示既往不究,因此,派先見撒督和祭司亞比亞他去向猶大支族的長老表示友善的態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表示要立猶大支族的軍事領袖亞瑪撒(十七:25)取代約押,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和約押殺死押沙龍的事件有關。再者,這樣可以收編猶大不服大衛的心,因為押沙龍死後,可能就是由他在掌握猶大的政權。這樣的處理態度也是在表示大衛的聰明。

c. 大衛對示每的態度,再次說明撒母耳記作者對大衛的描述,是特別的好,讓讀者覺得大衛確實是個胸懷大量的君王。也表明出聖經的作者希望所有的統治者都有這樣的胸襟才是正確的。

35.十九:24—30節,這一段是在回應第十六章1至4節,有關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出賣主人的事件。從這段可以知道當年洗巴所講的,與事實有了出入。大衛還是繼續關懷米非波設,不過因為受到洗巴的影響,米非波設的福利已經不再像以前享受的那樣多。

36.十九:31—39節,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有功於大衛的人,並不想從大衛身上得到甚麼獎賞,巴西萊就是個例子。由於大衛的強力邀請,他最後提議由他的兒子金罕跟隨大衛入耶路撒冷城。後來大衛在臨終前,就交代他的兒子所羅門一定要善待金罕(參考列王紀上二:7)。

37.十九:40—43節,從這段經文可看出南部猶大支派的人和北部以色列支族的人,他們之間顯然有很大的對立。因此,這段經文其實也為後來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北二國預留了一個伏筆。

38.二十:1—2、14節—26節,示巴是便雅憫支派的人,因為掃羅是便雅憫支派出身,因此,當大衛從猶大支派繼承王位後,這兩支派就一直存在著緊張性,這點可從第十九章40至43節記載有關猶大與北邊的以色列之間的爭寵看出。但是他的叛變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弭平。

   這段經文主要在描述一位有智慧的女人,她想到的和約押所考慮的是相同,因為如果約押真的帶兵攻入該城,必定造成極大的傷害,不僅城會被攻破,連帶人民的性命將會有嚴重的傷亡。這位女人的反應,也說明了示巴並非是眾望所歸的人物,比起大衛,那是遜色了很多很多。這也說明了沒有先知或祭司膏立的君王,在以色列民族中想要成為領導者,還是相當困難。

39.二十:3節,可比較第十五章16節,以及第十六章22節,押沙龍在王宮的平頂上搭了一座帳棚,「在眾目睽睽下,押沙龍走進帳棚,跟他父親的妃嬪睡覺」,這是大衛恢復政權後,將這些妃嬪打入冷宮之因。

40.二十:4—13節:依照第十七章25節的記載,亞瑪撒與約押是表兄弟,因為他們的母親彼此是姊妹,可是亞瑪撒曾經參與押沙龍背叛大衛。大衛為了要收編北部以色列族群的民心,特地封官給亞瑪撒,且官位是取代約押(十九:13)。但是,他顯然對出兵討伐自己的以色列族群不認真,或是有怠慢之態,這也說明了一點:大衛真的很聰明,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待北部的族群。約押可能出於「軍紀」的要求,或是為了要掃除亞瑪撒對他的威脅,並將之屍體暴露在路邊,為的是要讓跟隨的軍人知道,真正領導他們的將軍是約押。

   約押的這種作法並不是大衛所喜歡,過去他殺了來投誠的押尼珥將軍,現在又私自殺了亞瑪撒,因此,大衛後來晚年交代後事時,特別提起這兩件事,要他的兒子所羅門「處置他,不可讓他善終」(列王紀上二:6)。後來約押也參與亞多尼雅竄奪王位之爭,被所羅門王派比拿雅將之殺死(列王紀上二:29、34)。這說明了一件事:權位過高,往往忘了自己應遵守的本份,這是很危險的。

41.廿一:1—14節,三年的饑荒,這表示相當嚴重(參考列王紀上第十七章至十八章1節)。
a. 這段經文可看到舊約時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法律和道德規範。故事的背景記載在約書亞記第九章,基遍人後來歸順了以色列民族,並且被約書亞罰他們服奴役,但是「不准以色列人殺害他們」(約書亞記九:26)。我們已經不知道為何掃羅要殺害他們,而基遍人既然是奴隸,就沒有權要求償還公道待遇,雖然大衛有意要用錢補償他們,可是他們拒絕用錢討公道,他們要的是一個可以為後代留下「安全」的保障。因此,大衛決定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來提醒以色列人民不可虧待誓約過要保護的對象。

b. 「七人」,是代表一個「完整」的數字,象徵著這「七人」可抵所有被殺害的基遍人。這「七人」其實也很無辜,這也就是耶穌基督的教訓中一再強調的,要用愛勝過仇恨(參考馬太福音五:44),使徒保羅的教訓中也是這樣要求(參考羅馬書十二:14—21)。

c. 請注意第9至10節說這「七人」的屍體暴露在野外,是從「晚春,開始收割大麥的季節」,一直到降秋雨的時候。這是因為三年沒有下雨,被認為與掃羅殺害基遍人有關,因此,殺他後代「七人」一直到下雨才可收屍,為的是表示上天有息怒,才降雨。因此,必須等到雨下了才可收屍。再者,屍體若被禿鷹或野獸吃了,那是非常羞辱的一件事。因此,母親守在屍體旁邊,為的是要趕走飛鳥和走獸。

42.廿一:15—22節:這段經文都是非利士人和以色列民族之間戰爭的記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提到這些非利士人都是「巨人型」的非利士人。

43.廿二:1—51節,這是一篇美麗的詩歌,也是感恩的詩歌,它的內容和詩篇第十八篇幾乎完全一樣。可將這首詩歌分成三個段落:

a. 1至16節,是讚美上帝的偉大。上帝不僅是宇宙的創造者,大衛說上帝更是他的保護者。第7節的「聖殿」指的是「天上」之意,也就是「上帝的居所」,祂的寶座之處。第11節的「基路伯」,是上帝的僕人之意,也是約櫃的守護者。

b. 17至31節,是在介紹這位偉大的上帝,祂會保護大衛的原因。第21至25說上帝是按照人的所作所為報應人。第26節是說明上帝的特色—信實的上帝。意思是說不改變祂對人所說過的承諾。

c. 32至51節,因為有上帝的保護和支持,所有反對大衛的人都消滅敗退了。第47至51節是這首詩的結論,述說上帝是位永活的上帝,意思是當大衛在落魄逃亡的時候,上帝並不像其它的神明一樣,只站在勝者那一邊,一位永活的上帝是愛護著祂的子民到永遠,即使祂的子民在失敗中,也是愛護著,要保護祂的子民免於淪亡,並且設法幫助他們制服敵人。

44.廿三:1—7節,這也是一首詩歌。第1節說大衛是個詩人,為以色列人民寫了很多的詩歌。雖然標題寫著「大衛的遺言」(和合本用「大衛末了的話」),但並不是說這些詩是他最後寫的。比較正確的說法是:這是大衛留給他的後代的遺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衛說上帝賜給他最好的禮物,不是財富,也不是權柄,而是上帝的靈和約。前者使他有智慧,知道怎樣倚靠上帝的帶領。後者使他永遠成為上帝的子民,沒有被遺忘、丟棄。

45.廿三:8—39節,這段經文是記述大衛手下的忠實將領,這段應該編在第廿一章會比較適合。值得注意的是幫助他最多的約押卻沒有列在此份名單中,很可能是與他擅自殺死押沙龍,或是殺死押尼珥和亞瑪撒的事件有關也說不定。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他後來參與了亞多尼雅篡奪王位,後來名字被刪除。還有是在最後提到「赫人──烏利亞」,他就是大衛設計害死的一位手下勇士,大衛為了要奪取他的妻子,將他害死(參考第十一章)。

   可將第24至39節這段經文,比較歷代志上第十一章26至47節,名單共計有四十六名,可見後來又有增添或是修改。

46.廿四:1—25節,這是非常特別的一章,述說大衛做了一次清點人數的工作。比較歷代志上第廿一章1節:「撒但敵對以色列人,使大衛定意進行戶口普查。」我們可以這樣瞭解:就是在大衛普查人口之後不久,發生了一次大瘟疫(傳染病),導致以色列人民死去高達七萬人之多(15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耶路撒冷城沒有受到這次瘟疫的波及,很可能在說明該城因為是「聖城」,置放著「約櫃」的地方的緣故。大衛為甚麼要戶口普查?有一種可能是與評估軍事力量有關。而聖經的作者則認為軍事力量強與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來自上帝的帶領,因此,戶口普查是一種驕傲的舉動。因此,歷代志上的作者說「上帝不喜悅這件事,因此他懲罰以色列」(歷代志上廿一:7)。

a. 再者,這件事也說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一位君王的錯誤,造成傷害的就是人民。因為君王的權柄是來自上帝的委託,他所犯的錯,會帶來上帝對該國人民的怒氣。這也說明了另一件事:人民不能眼睜睜地看國王犯罪,卻不加以抵制。

b. 大衛選擇「寧願讓上主親自懲罰」他,原因是:他不選擇戰爭,是因為戰爭帶來的死亡,不僅是自己的子民而已,且可能傷及無辜的敵對者,並且會使被俘虜的人民受到更多的傷害。他不願意選擇饑荒,是因為饑荒會造成所有的人民受害死亡。他選擇瘟疫,是因為可以得到上帝憐憫,不會普遍受害,像耶路撒冷城沒有受到波及就是一例,因此是最輕的一種懲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