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聖經到明白聖經的信息

引言:研讀聖經與正確明白聖經的重要性

  有一位姊妹為了要參加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向教會代表提出的理由是:有一天她祈禱後,翻開聖經,剛好翻到以賽亞書第六章8節所寫的:「於是,我聽到主說:『我可以差遣誰?誰肯替我們傳話呢?』我回答:『我去!請差遣我!』」那時候,因為有不少地方上的仕紳鼓勵她出來競選,她一直在猶豫不決。結果因為這段經文,她想必定是上帝給她的指示,所以就決定出來參加競選。她懇請教會能夠全力支持她。結果,許多教會代表都替她講話,也為她站台演講、拉票。不少信徒出錢、出力,選舉結果是落選了。

  類似這樣瞭解聖經的人倒是不少,但這樣瞭解聖經是很危險且不是正確的。

一、在急變中的台灣社會,越來越多人在尋求宗教信仰的幫助:

  台灣社會確實變得太快,且快得使人有點適應不良。可由兩部美國好萊塢出品的影片來說明:

  大約十年前有一部影片「致命的吸引力」,由麥克道格拉斯主演。片中有一段劇情是:他走進一家小店喝杯飲料,那時走進來一位美麗的小姐在他旁邊也喝一杯飲料。然後,小姐出門去,他跟著小姐出去。剛好外面下著大雨。他撐著傘,遮著這位小姐等候計程車來到,就在那時,突然颳起一陣強風,麥克道格拉斯所撐的傘一下子變成了「雨傘花」,他說了一句「made in Taiwan」。

  十年後的不久前,另一部好萊塢影片「慧星撞地球」,由布魯斯主演。內情是有一天發現有一顆慧星將會衝著地球撞過來。全世界的人都緊張得要命,以為世界末日快到了。美國率先預測到這事件的嚴重性,決定派遣一特遣隊上慧星,想用核子彈將慧星炸毀以挽救地球。這支特遣隊伍分乘兩艘太空船上去,結果有一艘撞毀,另一艘受傷但安全抵達該慧星,但需要更換零件才能啟動。就在這時,布魯斯拿了一個零件換上去,結果將太空船給修好了,他高興地講了一句話:「made in Taiwan」。

  簡單的故事,說出這十年來台灣在科技上的演變,從連風雨都抵擋不住的小雨傘,到可以上太空梭的零件,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至少它說出了台灣在科技上的進步是神速的。但人心的適應卻是跟不上,導致許多人心靈空虛與充滿著不安全感,也因此尋求各種靈異的人就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往書店去逛逛,就會發現在書架上擺放著兩大類的書:一是理財方面的書籍相當多,多數是與「管理」方面有關的,包括投資、理財等等甚至有些書就取名叫「理財聖經」、「投資聖經」等等。二是與心靈有關的書籍,而這方面又屬生死學方面的書越來越多,最特別是介紹基督教信仰的書籍也越來越多,以往這些書籍只會出現在教會書房,現在是連一般書店也可看得到,例如「小說聖經」、「關於上帝的故事」、「神的使者」、「永恆的山丘」、「聖經的故事」等等。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最近幾年許多大專院校紛紛開辦「宗教學院」或是「宗教系」,開有關宗教學、生死學方面的的課程。而更令人驚訝的是越來越多公司行號、機構組成「查經班」,想明白聖經信息的知識份子是越來越多。

  以上這些都在說明大家對明白聖經所寫的內容、信息之渴望,因為心靈空虛,使人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產生迫切感。

二、聖經是上帝的話,祂對每個時代的人在說話。

  有一句話在形容基督教的特徵:是「右手拿聖經,左手拿報紙」的宗教。意思就是:聖經的話,對準每個時代所發生的問題在講話。因為報紙都是在報導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而聖經對這些發生的事說出了信息,這信息必定對我們有非常重要的生命意義。例如:馬太福音第二十章1至16節,有關葡萄園主找工人入園去採收葡萄的比喻,對今天經濟景氣相當低迷且失業率一直在高攀的台灣社會,給人的感受就相當深刻。這個故事也是今年( 2001年7月2至7日)台北東門教會快樂兒童營的五個主要故事之一。我對「家長班」的兄姊說此故事時,就有好幾位家長感同身受地表示:他們寧願有工作而安心,也不願意因為失業而等到最後才得到雇主憐憫有工作,以及與最早得到進入葡萄園工作者得到同樣的工資。因為工作就是使人安心最好的方式。

三、正確明白聖經,才能幫助教會在宣揚福音事工上有明確的方向,和成為穩定教會的一股力量。

  在1970年代,台大哲學系講師陳鼓應出版「耶穌的新畫像」乙書,討論有關舊約聖經的種種問題,認為舊約聖經所介紹的上帝乃是個殘忍的上帝。那時,他的書風靡了許許多多的大學生,並用之來詰問基督徒學生。那時,只看到零散的幾篇文章回應,但多數是譴責陳鼓應的多,並無法提出辯解使人接受的立論。甚至連神學院的老師也沒有任何回應。後來,天主教耶穌會的房志榮神父在「書評書目」雜誌的第二至四期,連續用三期的篇幅,針對陳鼓應書中所提出的問題,逐一回答,並且在結論時很不客氣的語氣表示:不希望在看到類似的文章出現。因為當一個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知道怎樣做學問,特別在研究古代經典作品時,最基本的研究是回到經典的時代背景去瞭解。連這樣的基本研究態度都缺乏,已經失去當個學者應該有的認識。

  我在推動讀聖經運動時就經常遇到信徒這樣問我:甚麼是「神蹟」、「聖靈」等等這種名詞的意義。也經常被問到:創世記中記載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然後他們兩人生了該隱和亞伯。而該隱殺死亞伯後,只剩下該隱一個人,他要跟誰結婚?怎麼結婚?如果上帝只創造亞當和夏娃,那人類是怎麼延續下來而遍滿全地?耶穌為甚麼會說「不要以為我是帶和平到世上來的;我並沒有帶來和平,而是帶來刀劍」(馬太福音十:34)?這樣的話到底是甚麼意思?類似這樣的問題甚多,因此,正確(或是說比較清楚)明白聖經的信息,也就更容易將福音的信息傳達出去,讓更多的人明白聖經,對基督教信仰也就有比較好的見證。

四、怎樣研究聖經—幾個基本認識和簡單的方式

  除了靈修需要每天讀聖經外,我們也需要用些時間作聖經研究。因為我們的世代是個動亂不安的世代。如果我們能多用些時間研究聖經,對我們心靈的生活必定有相當大的幫助。不會因為社會的變遷,影響到我們對上帝的忠實,或是改變我們對信仰的堅持。有聖經上帝的話在我們心中,就可幫助我們時刻反省信仰的內涵,幫助我們過聖潔的教會、社會生活。

1.從一本自己最喜愛的經卷研究著手。

  新舊約聖經全部六十六卷,如果要全部都研究,確實很不容易,除非是相當專業學者,否則一般信徒是不太可能。因此,研究聖經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選一本你最喜愛的經卷開始,而且是越簡單、最為熟悉的經卷。先將它讀熟,讀得越熟,效果越好。

2.需要準備不同版本的聖經。

  準備幾種不同版本的聖經,為的是要作經文比較,因為不同版本,就會有翻譯上的不同。不同的翻譯,讀起來的瞭解、感受就會不相同。至少你可以有三種以上的版本,包括台語版、和合本、現代中文版。

  例如:傳道書三章5節:
  和合本:「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現在中文:「同房有時,分房有時;親熱有時,冷淡有時;」
  從這裡我們看到「拋擲石頭」和「同房」,不但文字上差異甚大,語意也幾乎是南轅北轍。

  又例如:箴言第五章15節:
  和合本:「你要喝自己池中的水,飲自己井裡的活水。」
  現代中文:「你要對自己的妻子忠實,專心愛她。」

  看,讀起來就像是完全兩碼子事,是不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同的版本,讓我們讀起來就會更有興趣,會很想瞭解一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時候,你可以找參考書了解一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是去找你教會的傳道者討論。

3.找出經文的關鍵字、詞、句。

  這是研讀聖經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能找出這些就很快會知道該段經文的信息是甚麼。

  例如:創世記第一章一再出現的句子是「;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天。」(同樣的句子出現在第5、8、13、19、23、31等節)這是六天創造中每一天創造後作為結語的句型,說出創造的一個重要特色:從「晚間」到「清晨」。為甚麼是「晚間」,因為「晚間」是「黑暗」的表徵,創造的開始,就是上帝將祂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開始的。換句話說,創造就是將「黑暗」變成「光明」。把不好的,變成好的;將沒有秩序的,變成有秩序的,這些都說出了創造的特色。

  又例如: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至31節,有關財主與乞丐拉撒路的比喻。在這段故事中,我的看法是在第19節已經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句子,就是這個有錢的財主是「天天奢華宴樂」(和合本,現代中文用「每天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無論是「和合本」用的「天天」或是現代中文用的「每天」,都已經說明那是包括了「安息日」在內。從這句子就可以知道這個財主,不僅是有錢到很浪費而已,而是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沒有將上帝放在眼中。因為他已經富有到連「安息日」都忘記了。一直到死後下到陰間受苦時,才想到生前都忘了將上帝放在心上。因此,當他請求亞伯拉罕差人到他家去告訴其他五個兄弟時,亞伯拉罕的回答很簡單,就是「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甚麼是「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就是聖經。一個忘記讀聖經的人,心中怎麼會有上帝?不會吧。一個連敬拜上帝的日子都會忘記的有錢人,他的心中怎能會將上帝放在重要的位置呢?不會,他想到的只是他的財富而已。

4. 認識聖經的背景,是瞭解聖經的入門之道。

  聖經的作者不同,寫的方式就會不同。也因為作者時代的不同,寫出來的信息就會有不同。每一卷經典都有它成書的社會、時代背景。不同的背景,所寫出來的含意也會有所不同,這是非常自然的。

  例如: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看的。因此,馬太福音的作者很喜歡引用舊約的經文資料,有一句話時常出現在馬太福音中,就是「因為先知曾這樣寫著」(二:5),或是「這事應驗了先知…所說」(二:17、四:14)。馬太福音的作者用這樣的方式,以表示耶穌基督確實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要來的彌賽亞。

  但是路加福音則是寫給外邦人看的,引用舊約聖經並沒有很特別的意義,因為大部分的外邦人(外國人)沒有看過舊約聖經。路加福音的作者比較關心社會上的邊緣人,特別是那些被猶太人瞧不起的「撒馬利亞」人、稅吏,甚至是乞丐、妓女等,在路加這位作者的眼中,他們都是上帝所疼惜的子民。

  前面三本福音書對耶穌基督所行的事蹟非常重視,因此,記載許多有關耶穌基督行神蹟、奇事的故事。

  而約翰福音則是比較重視耶穌基督的言論,對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比起前三本福音書,就減少了許多,但卻記錄了耶穌基督許多言論,以及對事物的看法。類似這樣的寫作背景先瞭解之後,對明白聖經就更容易了。

  再舉一例說明:創世記第廿七章39節,有關以撒對以掃祝福的事。

  和合本:「;地上的肥土必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為你所得。」
  現代中文:「;天上的甘露不降給你;肥沃的土地你沒有份。」

  看,這是完全不同的翻譯。在希伯來文原本的意思確實是沒有甘露,也不會有肥沃的土地。為甚麼翻譯上會有這樣的差異?原因是在於希伯來文的表達方式;如果先看同樣這一章的第28節,以撒對雅各的祝福所說的是:

  和合本:「;願上帝賜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
  現代中文:「;願上帝從天上賜給你甘霖,使你的土地肥沃!」

  這說明了希伯來在文化上表達方式的特色:如果有天上的甘霖,都按著播種的需要(所謂「適時」)降下,則即使是在貧瘠的土地也會肥沃,而產出非常豐碩的果實。相對的,如果沒有「適時」的甘霖從天上降下來,無論土地多麼地肥沃,也是枉然。所以,作者用「天上的甘霖」排在最前面,「地上的肥土」寫在後面,就是在表示「天上」的比「地上」的更重要。有這樣的瞭解後,就不會像過去讀到這一節時,常常感到不解說:明明說沒有其他福氣可賜給以掃了,怎麼還說「有」呢。

  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希伯來文中一個重要的介系詞「min」的了解。這就關係到比較深奧的語文認知問題,因此,如果有類似這樣的發現,可以問傳道者,他會設法幫助你了解。

5. 需要準備幾本基礎用的參考書。包括字典、辭典、釋義的書籍等。

  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有些相似的經文需要比較研究。例如馬太、馬可、路加等三本福音書出現類似經文的地方,或是申命記與利未記的相關法令條文等,將類似經文提出來相互比較,才會知道不同的原因何在。

  例如:福音書中有關「五餅二魚」的神蹟,這是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基督所行唯一的一個神蹟(馬太福音十四:13—21;馬可福音六:30—44;路加福音九:10—17;約翰福音六:1—13)。將這四本福音書所記載的相關經文內容相互比較之後,就會發現其中有一項非常突出且重要的記事,就是在約翰福音第六章8至9節說,;安得烈帶一個小孩子來,這個小孩帶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給耶穌基督。只有約翰福音提起這「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是一個小孩子提供的。這個小孩的舉動給我們帶來許多可想得到的信息空間。

  又例如:有關守安息日的誡命;在出埃及記第二十章8至11節,很清楚地說是因為上帝在「六天裡創造了天、地、海,和其中萬物,但在第七天休息。」可是,在申命記第五章12至15節,說要守安息日是因為要以色列人民記住,他們「曾經在埃及作過奴隸」,「上帝以大能大力」把他們搶救出來的緣故。這樣的記事不同,就可發現一個基本的背景,很可能提供資料的來源不同。這些不同的資料,很可能與資料的年代、背景有關。不同的年代,表明的是社會背景已經有了差異。

  結語:我一直有個經驗,與猶太人同樣是東方文化世界的我們,讀聖經是比西方人更容易進入狀況。只要我們肯用些心思、時間去研讀、查考,就會發現聖經確實是一本充滿著生命活力的心靈書籍。我也深信有用心研讀聖經的信徒,他教會信徒的信仰品質才會提升,甚至他所屬教會的傳道者在獻身的使命感上也會增強。只有不喜歡研讀聖經的信徒,信仰的品質會日趨墮落,連帶的也會影響到該教會傳道者獻身的使命感。一個愛主耶穌的教會的信徒,是會喜歡研究聖經的信徒,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