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該書導讀(1~6)

1. 一:1節,「大流士作波斯王」,這是主前五二二年至四八六年。他在位的「第二年六月初一」,就是主前五二○年八月底或九月初。

a. 撒拉鐵,依照歷代志上第三章17 至19節的記載,所羅巴伯可能是撒拉鐵的姪兒,這大概是撒拉鐵沒有生兒育女的緣故,領養所羅巴伯為自己的兒子。

b. 約書亞,他是當時在耶路撒冷擔任大祭司的職務。

2. 一:2—12節,「上主──萬軍的統帥」,這個名稱在撒迦利亞書和瑪垃基書中出現最多次(參考撒迦利亞書一:2、12、14、17,瑪垃基書一:6、二:1、12、三:1)。主要在表達一個觀念:上帝的力量之大,就像一個率領萬人的軍隊一樣。因此,當先知的文獻以這個名字稱呼上帝時,就是在表明:這個命令的背後,有一位大有力量的統帥做為倚靠,不用怕。

a. 「現在不是重建聖殿的時候」,這句話必須參考以斯拉記第三至四章,就會發現阻擾返鄉重建聖殿的人,乃是「猶大和便雅憫人的仇敵」、「當地的居民」、以及接受賄賂的波斯官員。他們是用呈上奏本給波斯皇帝,理由是:「這城一旦建好,城牆完工,那些人就不肯納各種捐稅了;陛下的國庫收入一定減少。」(以斯拉記四:13)結果亞達薛西皇帝就下令阻止建造耶路撒冷城的工作,一直到大流士統治的第二年才恢復續建工程。重建聖殿的基礎是在主前五三六年奠定的,這一停就停到主前五二○年。

   另一方面,可能是比較實際生活遇到的困境,就是他們「播種多,收成少」,因此,吃不飽、穿不暖、喝不夠等等民生的問題,使他們無法再有多餘的精力投入這種在當時是屬於「義務性」的勞工。不過,在第4節則說他們是住在「建築華麗的房子裡」,如果能夠住在這樣的房子裡,表示他們確實有能力投入當時重建聖殿的工作才對。

b. 因此,先知哈該提出的思考方向是:你們檢討自己的景況。當大家都很自私地只顧自己的時候,屬於公共的活動,特別是屬於心靈活動的層面就相對減少,這樣的前提下,人心就會空虛,不會滿足。因此,使一個人能夠在艱困的環境中也活得有尊嚴和力量,就必須有敬虔的宗教心。有這種的心靈,就容易使人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而這一點也正好是返鄉後應該要最先考慮的。在當時先知的看法是:重建敬虔的宗教心,必須從建造聖殿開始。

c. 第9至11節,先知哈該提醒返鄉的以色列人民,如果沒有上帝的賜福,人所有的努力都將成為枉然。這與出埃及的背景有密切關係,因為在出埃及入曠野後,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長達四十年時間,並沒有因為缺乏食物、飲水而發生生命危險,反而因此更加堅定對上帝的倚靠,最後終於進入迦南地。建造聖殿是表明他們對上帝堅定信心的一種表現,但他們只知道建造自己華麗的私宅,忘卻了上帝的殿,正好說明他們的心中只擔心生活所需,失落了信仰的力量和對上帝的倚靠。

3. 一:12—15節,由於先知哈該的警告,感動了返鄉後的領導者──所羅巴伯、約書亞以及人民,他們決定開始重建聖殿。

a. 第12節說他們「遵照上主──他們上帝的命令去做」,這和他們亡國之前的心態很不相同;在亡國之前,他們是對上帝的話根本聽不進去(參考以西結書卅三:31—32),所以才會一再殺害先知(參考耶利米書七:13、25—26、廿六:5、四十四:4—5)。現在則是聽從先知哈該所傳出來上帝的話,且遵照去做,表示返鄉的以色列人民已經是大不相同。再者,這些人民很可能就是先知預言中的所謂「殘存的子民」(參考以賽亞書一:9、四十四:14,西番雅書三:13),他們是上帝所看重的子民。

b. 第14節說「上主感動」他們才使這件事得以順利進行。這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人們願意聽從上帝的話,上帝的靈會在人的心中做工。才會感受到上帝的話的力量在他們的生命裡。

c. 第15節說重建聖殿的事發生在大流士在位的「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距離第1節提起的「六月一日」相差二十三天,也就是主前五二○年九月二十一。

4. 二:1—9節,「七月二十一日」,這是十月十七日,也是以色列人民守「住棚節」的最後一天。住棚節是以色列人民獻上收成時的歡慶節日(參考利未記廿三:34—43)。因此,在這時候的民眾必定相當多,且是聚集在舊聖殿區。而在此時,他們聚集在此地看到聖殿重建的工作擱置下來,此時再加上第一章9至11節可看出他們那年的收成是相當不好,他們心中一定有相當深的感觸。但在第4至5節先知哈該卻傳出相當令以色列人民鼓舞的信息:上帝要與他們同在,就像當年出埃及時和他們祖先在一起一樣。

a. 農作物歉收,很可能帶來另一種生存危機──饑荒。而出埃及最痛苦的經驗就是飢餓。可是因為有上帝的同在,以色列人民的祖先就這樣度過了四十年在曠野的漂流生活。有上帝的同在,這是表明上帝是個守約的上帝。他與誰立約,就遵守約到永遠,因為上帝與人立的約是永遠的約(參考創世記十七:,耶利米書五十:5)。祂必定會照顧與祂立約的子民。

b. 第6至9節提到有關重建的聖殿將會比以前所羅門王時代所建造的聖殿還要「更華麗」。怎麼可能是這樣?這就必須先看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提到有關耶路撒冷將來得榮耀時,說:「舉目觀看你周圍發生的事;\你的同胞集合起來,要回來找你。\你的兒子要從老遠的地方回來;\你的女兒要像嬰兒被背著回來。\你看見這一切要禁不住欣喜;\你的心會興奮跳動。\從海的那邊,金銀滾滾而來;\萬國的財富不斷地流入你手中。」(以賽亞書六十:4—5)這首詩歌很清楚地說出,在上帝親自帶領下,耶路撒冷將再成為萬國的中心,世界各地的國家、領袖、人民都將聚集在這裡敬拜。因此,當先知哈該說耶路撒冷聖殿將會比從前「更華麗」時,其信息的內涵就是在告訴這些返鄉重建家園的以色列同胞,不用擔心收成欠佳,生活貧困的問題,上帝將會與他們同在,使原本破碎的家園再次繁榮起來。

5. 二:10—19節,這段經文再次強化了重建聖殿的意義和決心──上帝將大大賜福重建聖殿的工作,不但將使聖殿建造的比以前「更華麗」,甚至人民將會得到更多的祝福。

a. 「九月二十四日是聖殿奠基的日子」,這一日是主前五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正好是種植冬季作物的時候。

b. 第11至14節主要在說明聖殿乃是表明聖潔,因此建造聖殿的工作就是一項非常神聖的工作,不准有「隨便」的意念在裡面。依照利未記第六章19至23節的記載,只要經過祭司摸過的獻祭品,就是分別為聖的。換句話說,建造聖殿的工人、物品,都必須是聖潔的東西。因此,都必須有祭司親自的參與管理、監督。不准有人以隨便的心態參與建造聖殿的工作。而這種嚴謹的參與建造聖殿工程,不僅是個人在工地的地方聖潔,是連生活都必須是如此。若果一個人在建造聖殿時,也在生活中行污穢的事,這樣就會污穢了聖殿的聖潔。這就是說:建造聖殿的人,必須是在品德、生活上、工作上有好的見證者。

c. 第15至19節,這是一段堅定有力的預言,先知哈該傳出上帝的信息給以色列人民知道:當他們認真,且以聖潔的心境參與建造聖殿時,等於是奉獻了最美好的禮物給上帝。他們一定會得到上帝的祝福。依照以斯拉記第六章15節,重建聖殿的工作是在大流士皇帝在位的第六年完成。這樣,前後共計四年半的時間完成,比起在最強盛時代的所羅門王建造聖殿用了七年的時間,不但在時間上縮短了,且是在經濟景況最差的時候,他們完成這樣的艱鉅工作,充分說明了上帝的賜福和同在信息的意義。

6. 二:20—23節,這段經文是對所羅巴伯說的。主要在說明上帝所揀選的僕人必定永遠長存。雖然萬國都將傾覆、改變,但上帝的僕人會得到庇護,且要統治著萬民、萬國。第23節的「在那一天」並沒有說明確切的日期,也為「上主的日子」留下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就是將來的日子將會是甚麼時候,雖然現在上帝揀選所羅巴伯,但以色列人民是否就完全聽從所羅巴伯的帶領?而所羅巴伯是否完全順服上帝的帶領?這些都是「在那一天」所留下的空檔。這可從所羅門王雖然是上帝所揀選的僕人,但卻沒有遵守上帝的旨意,反而在晚年離棄了上帝的誡命。先知哈該對所羅巴伯有一份相當大的期待和鼓舞,希望他就是所期盼的領導者,帶領著人民遵守上帝的誡命和教訓。則萬國將會像過去順服以色列一樣地在他的統治之下,聽從上帝的旨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