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認識以斯帖記這本經書

舊約聖經的分類中,以斯帖記和路得記、傳道書、雅歌、耶利米哀歌等五本被歸類在「聖卷」範圍裡。非常特別的是這五本「聖卷」都與以色列人的節期有關係;例如:路得記與傳道書都與收穫節、住棚節有關,這是慶祝葡萄收成的季節,有連續七天的節期。

[閱讀全文]

以斯帖記導讀(1~21)

1. 舊約聖經的分類中有五本經書被歸類在「聖書」範圍裡,就是以斯帖記、路得記、傳道書、雅歌、耶利米哀歌等。這五本「聖書」都與以色列人的節期有關係;其中以斯帖記和普珥節有關,這是紀念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統治下,從被滅族的危險中脫離出來的故事。直到今天,猶太人還紀念這個節日,且是猶太人節期中最受歡迎的節日,因為這一天可以大吃大喝,且左鄰右舍相互贈送禮物,有如嘉年華會一般,小孩也會以各種打扮來參與這項活動,還有選美活動。

[閱讀全文]

認識歷代志這本經書

歷代志和以斯拉這二本經書之間的關係

  歷代志上、下這原本是一本書,是後來翻譯成希臘文時才分成上、下兩本經書。有一段時間,人們將這上、下兩本經書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等四本看成是同一本經書,持這種看法的原因,是因為在歷代志下第卅六章22至23節記載的內容,和以斯拉記第一章1至3節的經文內容相同。

[閱讀全文]

歷代志上卷導讀(1~20)

1. 歷代志這本經書,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日誌」、「年代誌」。而在七十人的希臘文譯本則用「遺漏之事」來稱呼本經書。這樣就可知道這本經書有「補漏」之意,也就是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這兩本經書所遺漏的事加以補足。這是為甚麼讀歷代志會有一種感覺,以為和撒母耳記或列王紀相同,其因在此。

[閱讀全文]

歷代志上卷導讀(21~39)

21.十七:1—15節,這段經文可說是以色列王國歷史最重要的一段,因為這段經文明確指出:(1)以色列的君王將從此由揀選成為世襲(11至12節)。(2)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就是大衛,因為他一直是上帝忠實的僕人(8節)。(3)大衛的王朝將成為以色列王國的正統。更重要的是這段上帝的應許中,已經透露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永續的王朝,遠比建造聖殿來得重要。沒有永續的王朝,聖殿也將無法保存,這樣不但不能榮耀上帝的名,相反的,會成為敵人譏笑的話柄。

[閱讀全文]

歷代志下卷導讀(1~25)

1. 從第一章至第九章,都是記載所羅門登基後的國事情況,包括他祈求智慧、建造與奉獻聖殿、迎接約櫃入聖殿等,其中以建造聖殿為最主要的記事內容。但這段省略了列王紀裡描述所羅門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故事──所羅門得到智慧的例證,也就是兩個妓女爭奪孩子的故事,也省略了建造王宮的經過,以及列王紀上第一至二章有關所羅門和兄弟之間爭奪王位的經過,在上卷結束大衛王朝的歷史後,下卷就直接記載所羅門怎樣得到上帝的賜福,興旺以色列帝國的事蹟。

[閱讀全文]

歷代志下卷導讀(26~44)

26.第二十章至廿一章1節,主要在說明對上帝忠實的君王,並不表示國家都不會遇到困境,約沙法算是很忠實的君王,但也會遇到鄰國來侵犯的大事件,使他心生害怕而求告上帝。同樣的,一個敬虔的基督徒,並不表示都不會遇到困難,也是一樣會遇到生命最危險的時刻而需要求告上帝伸出援手。

[閱讀全文]

認識列王紀這本經書

  列王紀這本經書原本只有一本,會分成現在的「上」、「下」,是因為有一本稱之為「七十人譯本」的希臘文聖經,將它和撒母耳記一起編列成王國史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列王紀就是屬於第三與第四卷,也就是目前這種「上」與「下」兩本,後來的拉丁文譯本也跟著分成「上」與「下」,就這樣保留至今。也有的聖經學者比較喜歡將列王紀分成三個段落看:a.列王紀上第一章至第十一章,這是以色列王國連合一起的時代。b.列王紀上第十二章至列王紀下第十七章,這是分裂後的南國以色列和北國以色列時代。c.列王紀下第十八章至第廿五章,南國以色列滅亡後,北國猶大的景況。因此,有人認為若是分為上、中、下三卷更為貼切。不過這種觀點並沒有被接受,只能當作分段閱讀的一種。

[閱讀全文]

列王紀上卷導讀(1~25)

1. 列王紀上下原本是一本經書,後來因為很有名的希臘文翻譯本,稱為「七十人譯本」,將之分成上、下兩卷,才變成現在的樣式。上、下的方法是以北國以色列亞哈王朝的結束(上卷廿二:37),和南國猶大王約沙法王死後不久(上卷廿二:50)作分界。

[閱讀全文]

列王紀上卷導讀

26.十一:14—43節,這段經文是記載三位主要敵對所羅門的人物,一是以東王哈達,二是大馬士革的王利遜,三是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