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導讀(1~21)

1. 一:1節,這一節連續提起好幾個國王,包括有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

a. 猶大國:
   (1)烏西雅,在位期間大約是主前七九二至七四○年。列王紀作者說他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沒有完全將國內的神廟除盡,上帝懲罰他,使他長了痲瘋(參考列王紀下十五:2—5)。
   (2)約坦,主前七五○至七三二年在位。列王紀作者說他也做了上帝看為對的事。在他的任內建造了聖殿的北門(參考列王紀下十五:34—35)。
   (3)亞哈斯,是主前七三五至七一六年在位。他不但沒有效法祖先做上帝看為對的事,甚至帶頭領導人民拜偶像神明,更嚴重的是,還將自己的兒子獻給偶像神明(參考列王紀下十六:2—4)。
   (4)希西家,他算是相當不錯的一個國王。在他的任內他將所有的神廟、偶像掃除。列王紀的作者說:「在他以前或以後,沒有一個王像他一樣忠於上帝」(參考列王紀下十八:3—8)。

b. 以色列國:
   耶羅波安,是指「二世」,他在主前七九三至七五三年執政。他執政時期可說是北國以色列自所羅門王以降,最有成就的王。在他的時代,不但開疆闢土,且經濟繁榮。但同樣的,也就是在這樣繁榮的經濟、政治、軍事之下,人心中對上帝的忠實度相對降低了許多。

2. 一:2—9節,整本何西阿書都在述說淫亂的問題。這淫亂的問題在於以色列人民對上帝不忠。先知何西阿信息最大的特色,就是將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比喻為「夫妻」。因此,以色列人民若不忠於耶和華上帝,就像妻子對自己的丈夫不忠一樣,是犯了淫亂罪。耶穌基督比喻他那時代就是一個對上帝「不忠」的時代(參考馬太福音十二:39)。

a. 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去娶一位一再犯淫亂的女人歌蜜為妻,且與她生下三個兒女。這三個兒女所取的名字都與上帝將對待以色列人民的懲罰有關;包括耶斯列—上帝必定會報應。羅‧露哈瑪──上帝不再疼惜。羅‧阿米──斷絕關係。以上三個名字從意義上來看,都有相當悲慘的結果,原因是背叛了上帝。值得注意的是這信息是指北國以色列說的。

b. 第7節也可說是所有先知信息的中心。先知信息有個特色,即指出上帝憤怒的審判,但同時也會給予鼓勵和安慰的信息,說出上帝的拯救和盼望。也就是在懲罰之後有寬恕與憐憫。這一節說上帝還是會愛猶大(南部猶大王國)。上帝要拯救他們,但不是用軍事武器的力量,而是要用整個生活環境的變化,來保護祂的子民,也用它來懲罰窮兵黷武的國家。


3. 一:10—二:1節,上帝懲罰祂的子民最嚴厲的方法,就是拒絕承認與祂的子民之間的關係。相對的,上帝給予祂的子民最大的恩典,就是承認他們是祂的子民。第9節說上帝不再承認以色列人民是祂的子民,但在第10節則說上帝要再承認他們是祂的子民,這就是極大的恩典。

  第11節已經說出一個未來的景象:分裂的以色列子民,將再次聯合聚集成一個新的國家。以色列帝國是在主前第 九三三年所羅門王去世之後分裂成南國二支派的猶大,北國十支派的以色列。主前第五三六年因為波斯帝國的興起,取代了巴比倫帝國統治整個巴勒斯坦,並且在塞魯士皇帝的好意之下,允許以色列人民返回家鄉重建家園,這就是他們重新聯合原本已經分裂的王國的史實。也因為有這麼大的改變(從主前第九三三年到主前第五三六年,經歷了將近四百年分裂的時間),原本取名為「上帝必定會報應」的「耶斯列」這個名字,有了新的意義,成為「上帝播種」,意思是指上帝將會拯救。拯救是上帝最大的恩典,因為祂承認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二:1)。

4. 二:2—13節,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信息,對以色列人民來說是感觸很深的一段,因為背叛上帝的結果,不但自己受傷,連帶的兒女也遭殃。在十誡的第二誡就提出這樣的觀念:「恨惡我的人,我要懲罰他們,甚至到三、四代的子孫。但愛我、遵守我命令的人,我要以慈愛待他們,甚至到千代子孫。」(參考出埃及記二十:5—6)

a. 第2節,先知何西阿形容他的妻子一副淫相,意思是在拜偶像的動作上很熱心,打扮像一副勾引男人與之苟合的樣子。在先知何西阿的時代,拜巴力的祭祀行為中,有一部份是與廟妓苟合,而廟妓為了勾引更多男人與之苟合,便使盡一切方式搭訕。

b. 第3節,早期的以色列社會,丈夫有責任提供妻子衣飾和打扮的裝飾品(參考以西結書十六:10—13)。這一節也可參考以西結書第十六章9至12節。

c. 第5節,「姘夫情郎」指的是巴力神明。迦南地的人認為巴力乃是土地的神明。只要拜它,就可以使土地的五穀得到豐收。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後,從迦南地人學習了拜巴力神明,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得到飽足。

d. 第6至7節,上帝愛護以色列人民,並疼惜他們。想盡辦法要阻止以色列人民拜巴力,設了許多「障礙」阻止他們。可是以色列人民卻想盡辦法追逐他們喜愛的巴力神明。直到有一天發現所追逐的巴力神明乃是虛假的,才想到要回來找上帝。

e. 第8至13節,這一段是說明將怎樣懲罰以色列人民,包括使他們仰賴最深的生活物資葡萄樹和無花果樹都枯死(12節),使土地不再生產五穀等食物(9節),也要羞辱他們(意指他們即將被仇敵打敗,且被俘虜去當奴隸)。

5. 二:14—23節,這是一段上帝應許恩典的話語。曠野,這是以色列人民認為與上帝最親密的地方。因為曠野乃是他們祖先出埃及時,與上帝重新建立關係之處。在曠野,沒有水喝,也沒有食物可吃。但是因為對上帝忠實,全心倚賴上帝,上帝就從磐石中出泉水,從沙漠中出食物給他們。

a. 第15節的「災難谷」,原本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進攻艾城時,因為亞干偷竊,干犯上帝的命令,導致以色列軍隊進攻艾城時失敗。為此,當約書亞查出是因為亞干觸犯了禁令之後,他和他的家人都在這「災難谷」被處死。因此,「災難谷」也可說是一個懲罰的地方。現在將因為上帝的恩典,使懲罰變成恩典之處。這是因為以色列人民離棄了偶像神明的崇拜,才換得上帝的救恩。

b. 第19至20節可說是整本何西阿書的信息中心──上帝乃是信實的上帝。祂將以信實與以色列人民建立「夫妻」的關係。信實,表示遵守契約、重守諾言之意。而這樣的約,將以「仁義、公平、慈悲」為基礎。

c. 第21至23節,上帝回應以色列人民最具體的方式,就是使他們生活上不再有缺乏──以甘霖滋潤大地,這樣土地就可生產五穀。再者,上帝重申與以色列人民之間不可分的關係。

6. 三:1—5節,第1節說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再去娶歌蜜為妻,雖然歌蜜是個淫婦。這也說明以色列人民雖然一再背叛上帝,離棄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夫妻的關係),但上帝還是愛他們。

a. 上帝要先知何西阿用貴重的代價將如同妓女的妻子贖回來,這代價是十五塊銀子和一百五十公斤的大麥,這數目在當時是相當昂貴的。主要在說明上帝用貴重的代價將以色列人民贖回來。

b. 第4節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指他們被俘虜到外國去當奴隸,當然就沒有君王、領袖,也不再有信仰的自由,因為耶路撒冷聖殿已經被毀壞了。

   另一個可能性他們對於上帝絕對的忠實,以上帝做為他們唯一的領袖,這情形就像在先知撒母耳時代之前。兩相比較,前者的可能性比較高。
c. 第5節再次提起大衛王朝的時代,期盼有這麼一天,上帝的拯救來臨,以色列人民將重新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度,就像以前大衛的顛峰時代一樣。

7. 四:1—19節,這一章主要是針對上帝的僕人祭司的控訴。祭司,原本是要帶領人民學習認識上帝,以及幫助人民敬拜上帝的。但現在的祭司顯然相反,他們不但沒有幫助人民敬拜上帝,還成為帶領人民去拜偶像神明的幫兇。

a. 對於這些帶領人民犯罪、背棄上帝的祭司,上帝有下列的懲罰:
   (1)貶低他們的榮譽。原本當祭司是一件非常榮譽的事,現在上帝要懲罰他們,貶低他們的身分地位,讓他們和和一般人民沒有差別(7節),使他們感到羞恥。亡國之後的際遇就是如此。
   (2)使他們原本富裕的生活陷入困境,且斷絕後代子孫(10 節)。
   (3)兒女、媳婦都將淪為娼妓。

b. 第11節的「新酒和陳酒」,這是指葡萄酒。新酒與陳酒,是指豐收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當人民生活在富裕中,卻因此離棄了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以為有能力生活得更富裕,乃是自己的能力,自以為最有辦法。

c. 第15節,先知何西阿是唯一一位北國出生且在北國擔任先知角色的先知。但他編寫此書時,可能北國以色列已經或是即將亡國了。他希望南國猶大能趕緊悔改,以免重蹈覆轍。因此,在這一節說「希望猶大不要犯同樣的罪」。

   (1)吉甲,這是在耶利哥城附近,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約旦河之後,為感謝上帝,在此豎立十二塊石柱作紀念。因此,「吉甲」也是重要的北國宗教聖地(參考約書亞記四:19—20)。

   (2)伯特利(和合本用「亞伯文」),伯特利的意思是「上帝之家」,那是雅各離開父親以撒的家,半途中在他睡覺的地方,看見上帝的使者從天上下來。因此取名為伯特利(參考創世記廿八:18—19)。後來成為北國以色列的宗教聖地。在此地建有很大的聖殿,為的是讓北國人民不用回到南國猶大的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但現在用「亞伯文」,意思是那是「犯罪之地」。

   (3)這是說真心的敬拜遠比虛偽的朝聖更重要。當吉甲、伯特利這些已經成為宗教聖地的信仰遺產,如今卻變成人犯罪的地方,因此,到這些地方去,如果沒有真心實意的敬拜,就算去了,也只是徒增犯罪的意念罷了。

d. 第17至19節說明以色列人民既然喜歡拜巴力,其結果是敗壞到無法挽回,只有自取羞辱而已。

8. 五:1—7節,第1節清楚指出祭司、以色列人民和國家官員都有失職。主要原因是祭司帶領人民離棄上帝,國家官員沒有盡到責任維護公義的社會秩序,而人民在祭司離棄上帝的時候,也隨著他們,因此,都將同樣被論罪。

a. 米斯巴,這是指位於便雅憫之地的米斯巴,因為它靠近猶大和以色列的邊境,另外它也是北國以色列的宗教聖地。因為在這裡有先知撒母耳所立的石頭,為紀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攻擊(參考撒母耳記上七:7—14)。

   (1)他泊山,這是位於耶斯列平原的東南方,靠近拿撒勒附近。
   (2)什亭,這是在約旦河東岸。以色列人民在這地方與摩押的女人行淫,且去參加偶像神明的崇拜(參考民數記廿五:1—3)。

b. 用圈套、網羅、陷阱,這三樣害人的工具來隱喻上述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都是當時聞名的地方,是繁榮的區域。如今變成人民墮落的城市。可能是指在因為經濟繁榮背後,隱藏著害人或誘惑人離棄上帝教訓的黑暗面。

c. 第4至7節說出確實的問題所在,即在經濟繁榮的背後,他們雖然也照常獻祭,但他們心中並不是真實地在敬拜,而是認為能夠繁榮乃是自己的努力,卻忘了他們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這「約」另外也代表「認識」,這就表示以色列人民雖然也依照規定獻祭、敬拜,但是,真正認識上帝的人都知道,這些只是表面的祭典禮儀而已,若是沒有真實的內心敬拜(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則這些祭祀禮儀將污穢了上帝的神聖。

   「不忠」表示心有二意。因為在他們心中有「巴力」的神明,他們認為巴力是幫助他們得到豐富收成的神。但上帝將會收回所有賞賜給他們的恩典。

9. 五:8—15節,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南北二國政局的紛亂,不但北國有危機,南國也不會有安全。先知何西阿的時代,正好是北國以色列最強盛的世代,當時的統治者耶羅波安二世可說是自所羅門王以來,最有統御能力的一位君王,在他治理之下的北國以色列,國家疆域擴展甚多,經濟達到空前的興盛。但是,耶羅波安二世在主前七四六年去世後,亞述帝國開始有了動作──重整軍備,準備要擴張版圖。結果在主前七二一年消滅了北國以色列。換句話說,在耶羅波安二世去世後的廿五年,北國就滅亡了。先知何西阿的這段預言可說已經看出北國的危機甚為嚴重。人都是看經濟面,或是看軍事武力,但先知看的是人內心的腐化。而當北國以色列被消滅時,南國猶大並不表示就安全了,相反的,它感受到來自北方國家的威脅日趨嚴重,不但被綁住了,且只能在附庸於埃及和亞述之間尋求生存機會。

   第15節是這一章經文的中心思想:只有在苦難中反省後才會醒悟,尋求上帝的救助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10.六:1—11節,從第1至3節可看出是延續第五章15節的呼籲,尋求上帝才能得到生存的機會。這也是與先知何西阿同時代的先知阿摩司所傳出的呼聲(參考阿摩司書五:6)。

a. 第6節是這章經文的主要中心思想,也是整本聖經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說出上帝所喜愛的,並不是人所獻的牲祭,而是「愛」與「認識」上帝。愛,是指將上帝的「愛」呈現出來,是在社會生活上有公義、對貧困的人有愛心。認識,是指與立約有關,也就是對上帝要忠心,不含糊、不欺騙。與先知何西阿同時代的先知彌迦也提出這樣的看法(參考彌迦書六:6—8)。可惜,以色列人民想用表面的獻祭來欺騙上帝,結果不但無法得逞,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災難。

b. 第7至11節,第7節在理解上有困難,原因是亞當並未與上帝立約。因此,用「在亞當」這樣的詞,比較清楚是指「亞當城」。這城可能就是約書亞記第三章16 節所記載位於「撒拉旦」附近。但也有學者認為這裡的亞當,是指人類而言。

c. 第9節延續第四章所提到關於祭司的罪過問題,他們不但沒有帶領人、教導人認識上帝,相反的,還是帶頭犯罪的禍首。在這裡就清楚指出這些祭司已經和強盜為伍了。有可能是因為在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因為經濟相當繁榮,包括伯特利、但、示劍等地的祭壇相當熱鬧,朝聖客相當多。大家都想爭取更多的朝聖客,為此還發生不擇手段的事件。

11.七:1—7節,第1節的「復興以色列」和「醫治我子民」是同樣的意思。因為「醫治」就是使以色列人民脫離外國人的統治,而這也與「復興」以色列人民回到大衛王朝的時代相同。

   人在暗中所犯的罪,往往以為沒有人看到、知道,卻忘了上帝乃是「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參考馬太福音六:4、6)。耶穌基督也說人在暗中所做的事,都將被揭露(參考路加福音十二:2—3)。

a. 第4節所說的「不忠」,是指淫亂的事。也就是背叛上帝的行為。
b. 第5節可能指在一個節期的慶典上發生篡奪王位謀害生命的事件。列王紀上第十六章8至10節記載以色列王以拉因為喝醉酒被心利殺死,而且王位也被奪取。

c. 這段用火爐來比喻,說明以色列君王並沒有盡責任保護人民,而讓那些有企圖心的人為所欲為。特別是祭司們,他們這些人在等候時機準備叛亂,為的是要奪取王位。自從耶羅波安二世死後,北國以色列在短短二十年中就換了六位國王,其中有四位不但遭到謀殺,王位也被篡奪。

12.七:8—16節,這段經文說明了以色列人民真正的問題所在,乃是自以為聰明,但卻不明白真正可以幫助他們的乃是上帝,而不是來自人的力量。他們遇到困難時,馬上想到請亞述或埃及出手幫忙,卻不是想到與他們立約的上帝,因此,上帝要嚴懲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幫助他們明白:上帝才是他們生命真正的主宰。

a. 第8節的「半生不熟的麵包」,指的是麵包放在石頭上烤(參考列王紀上十九:6),或是將麵包放在爐灶上烤,但卻沒有將它翻面,導致後來麵包上面尚未熟,底下已經烤焦。比喻考慮不夠周延,或是政策決定太粗糙。

b. 第10至12節,「驕傲」乃是以色列人民最大的致命傷。也因為「驕傲」,使他們與上帝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但他們的驕傲剛好顯示出他們的無知,就像一隻無知的鴿子找不到自己的窩巢一樣,到最後不是被抓,就是疲憊到累壞了,結果還是死。

c. 第13至16節也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看出上帝想拯救以色列人民,但是他們卻一再撒謊;連祈求的心也是虛假的。他們的矛盾是一方面向上帝祈求,另一方面又背叛上帝。這樣的結果是亡國,國王或是高級官員也會因此跟隨國家死亡(參考列王紀下廿三:33—34,尋求埃及的援助,結果反被埃及併吞成為附庸國)。

13.八:1—14節,這一章很明顯是將焦點放在偶像神明的崇拜上,充分顯示以色列人民在信仰上已經模糊了敬拜的對象;他們一方面敬拜上帝,另一方面卻鑄造偶像崇拜。他們建造許多祭壇獻祭,獻上許多牲畜為祭,以為這樣上帝會喜歡,實際上他們的心裡卻喜歡吃這些獻祭過的肉。

a. 第1節這裡是用老鷹來代表亞述。聖經有時也會用老鷹代表巴比倫(參考以西結書十七:3)。這裡的時間背景是在主前七三三年,亞述與以色列聯盟攻打自己的同胞南國的猶大。後來亞述反而回頭來攻打以色列。

b. 第2節的「認識」指的是與約有關;所謂立約,表示清楚應該做的事,或是喜歡的事物。人如果說自己認識上帝,就應該知道上帝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上帝最不喜歡的事,就是去拜偶像神明。

c. 第4節與以色列宮廷在耶羅波安二世死後,接連發生爭權奪取王位的事件(參考列王紀下十五:8—25)。

d. 第8節,原本以色列人民是上帝所揀選的子民,是聖潔的百姓。但現在卻變成與他國人民沒有區別,這表示他們被上帝揀選的榮耀已經失落了。上帝不再疼惜他們。


14.九:1—17節,第1節再次提到以色列人民背叛與上帝所立的約,對上帝不忠實,去拜巴力偶像神明。巴力,迦南人把它當作土地生產的神明敬拜,以色列人民學習且跟著去拜,但上帝沒有祝福,則土地不但生產不出五穀,且將嚴重饑荒。因為上帝將嚴厲懲罰他們的愚蠢行為。

a. 第3至4節,表示以色列人民將會被擄到亞述去,在被擄之地所吃的食物,就不是自己可以決定、選擇的。

b. 第6節說他們的家園、儲藏財寶之地將長滿荊棘、雜草,意思是國家滅亡之後,故鄉土地將成為廢墟,因為荒涼而不再有人居住、管理。

c. 第7至9節說出以色列人民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對上帝的僕人──先知──信息漠視、藐視的態度。這樣的心態直到耶穌基督的時代也沒有改善(參考馬太福音廿三:29—36)。
   第9節的基比亞事件,參考士師記第十九至廿一章。基比亞的居民是便雅憫支族人,因為輪暴強姦了利未人的妾致死,引發以色列其他支族的人聯合攻打便雅憫族人,戰況之嚴重使便雅憫族人幾乎快要滅族。

d. 第10至14節,生命來自上帝的賞賜,如果女人不再生育,那表示上帝的懲罰是嚴重的。若是連生了之後也將被奪走,那就更嚴重了。這表示戰爭將會發生,生命無法得到保障。這樣,原本生育兒女乃是一件歡喜的事,如今卻變成一種痛苦的負擔。

e. 第15至17節,再次提起「吉甲」。這裡也是先知撒母耳膏立掃羅為以色列民族第一個國王的地方,但也是撒母耳廢掃羅王位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掃羅沒有遵守上帝的旨意。同樣的,現在也要像當年廢掃羅王一樣,不再揀選以色列民族為祂的子民。

15.十:1—15節,這一章的開頭再次提到「葡萄樹」,回應了第九章10節所說的以色列「像在曠野中發現了葡萄」(比較耶利米書二:21)。曠野中的葡萄樹,意思是「粗糙」價值低的野葡萄樹。在先知以賽亞的信息裡,則說明這棵野葡萄樹後來因為上帝的栽培而成為非常美好的葡萄樹。可惜,它並不如預期中長出好且甘甜的葡萄,而是長出「一顆顆又酸又澀」的葡萄(參考以賽亞書五:1—2)。

a. 第1節「多產的葡萄樹」,意味著在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以色列相當興盛的狀態。但經濟景況越繁榮,離開上帝的情況就越嚴重。拜偶像的行為跟著他們的經濟繁榮形成對比。

b. 第3至4節,他們對於君王的看法,也說明了以色列民族君王的重要性;在他們的認知中,國王是人民的表率,應該帶領人民走向正確的道路。但以色列這些歷代君王卻引領人民走向錯誤的道路。因此,若沒有上帝的幫助,就是最有能力的君王如耶羅波安二世也只會帶領人民背棄上帝的道路而已。

c. 第5至8節,在耶羅波安一世的時代,為了阻止北國以色列人民回到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他在伯特利建造一座類似耶路撒冷聖殿的殿堂,並且造了一座大金牛供人民敬拜,可能是想用大金牛取代約櫃吧,但因為樣式很像迦南人所拜的巴力神明,因此人民根本分不清拜金牛與敬拜上帝有甚麼差別。也就是混淆了原本的敬拜上帝的心。結果不但沒有幫助人民有更敬虔的信仰,反而帶來國家的滅亡。

d. 第9至10節,用基比亞事件來形容上帝將用懲罰便雅憫的方式,來懲罰北國以色列。

e. 第11至12節,這原本是上帝對祂子民的期待。第12節可參考阿摩司書第五章24節。

f. 第13至15節,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為倚靠軍事武力就可使國家安全。但聖經卻告訴我們,沒有上帝的幫助,即使有最尖端的科技武器,也是枉然。當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以色列人民並沒有任何武器,只有倚靠上帝賜給他們的信心、智慧、勇氣。埃及擁有堅強的軍事力量,卻無法敵對以色列人民。可參考詩篇第卅三篇16至19節。

16.十一:1—11節,聖經除了用「夫妻」來表示上帝與人的關係之外,也用「父子」、「主人與僕人」,以及「創造主與受造物」的關係來表示。

a. 第1至4節,形容上帝與人的關係是「父子」。這表示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有如父親抱著嬰兒在胸懷一樣的親密。但以色列人民卻因為拜巴力神明而遠離上帝這樣親密的愛。

b. 第5至7節,這是說明離開上帝的照顧,等於自取滅亡一樣的悲哀。更嚴重的是,沒有人能替他們解決這樣的苦難──亡國、被俘虜。

c. 第8至11節,這段詩歌說明了上帝對以色列人民永遠之約的愛。上帝的愛(約、恩典)是永遠的。可參考詩篇第一○三篇8至9 節:「上主慈悲仁愛,不輕易發怒,滿有不變的愛。他不長久責備;他不永懷忿怒。」

   (1)在這裡用獅子比喻上帝,先知阿摩司也這樣用過(參考阿摩司書三:8)。鳥兒與鴿子都代表著以色列人民。

   (2)這兩節也可說是預言以色列人民將獲得拯救並被釋放返回故鄉的好信息。但從主前七二一年直到主前五三六年,前後經過了一八五年這應許才實現。

17.十一:12—十二:14節,這章經文都在述說上帝對以色列和南國猶大的懲罰。

a. 第十一章12節的「謊言、詭詐」、「背叛」都說出人對上帝「不忠」的意思。

b. 第十二章1節看見以色列在外交上的努力,既對亞述表示順服,又對埃及頻頻進貢。想用這種雙面外交手法保全自己的安全,但那是沒有用的。

c. 第2至14節都是以雅各生平故事為背景,述說以色列民族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從第3節看到雅各出生時就搶著要出來的故事(參考創世記廿五:24—34)。第4節是他從岳父拉班那兒攜家帶眷回故鄉時,在批努伊勒的雅博河與上帝的天使摔角的事件(參考創世記卅二:22—32)。這一節也提到創世記第廿八章雅各在逃到伯特利時,看到天使在他頭上,有天梯直達天庭,天使上上下下的異象。

d. 第6節再次表明先知信息的主題:實行不變的愛,伸張正義,才是上帝所喜愛祂子民該做的事(參考阿摩司書五:15,彌迦書六:8)。

e. 第7至9節,指出以色列人民在迦南地所學習到的詭詐、欺騙。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欺騙人,也用這樣的方式帶所欺詐得到的錢奉獻,這等於污穢了上帝的聖潔一樣可惡。但先知的教導中告訴他們,從詐欺所得到的,最後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段經文可參考阿摩司書第二章6至8節、第三章10至11節。

f. 第10至11節,第六章8節已經指出基列所犯的嚴重之罪。即使是獻祭甚多,但用的卻是詐欺所得到的財物。

g. 第12至14節,這段經文說到雅各的兒子約瑟帶領族人進入埃及的背景。第13節則提到摩西後來受差遣到埃及拯救他們出來。可惜以色列人民並沒有因此感謝上帝、遵行上帝的旨意,引起上帝的生氣。

18.十三:1—16節,以法蓮,這是約瑟在埃及所生的兒子,被雅各納入如他親生的兒子(參考創世記四十八:5)。雅各在最後祝福時,給以法蓮的遠勝過瑪拿西(創世記四十八:19)。由於北國以法蓮成為壯大的族群,因此,在北國變成主導的力量。可是,主導的力量是帶頭者,若是走偏路,後面跟隨的人也會脫離正路。

a. 第4至6節述說上帝帶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並帶他們進入迦南地的歷史事件。但是當他們進入迦南地,生活安定且富裕起來後,竟然忘記了上帝的恩典,而開始驕傲起來(參考申命記八:17—18)。

b. 第7至8節,在第十一章10節是用「獅子」表示上帝的保護以色列人民,擊退敵人。現在這裡是用「獅子」來進攻他們。

c. 第9至11節可參考撒母耳記上第八章。

d. 第12至16節,這段經文可用第一章先知何西阿娶歌蜜為妻,生下的孩子命名來比喻;耶斯列:上帝必定會報應。羅‧露哈瑪:表示上帝不再疼惜。羅‧阿米:上帝和以色列人民斷絕關係。沒有上帝,人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19.十四:1—3節,先知的共同信息就是呼籲以色列人民要悔改,只有悔改才能拯救他們脫離死亡的危機。這也是整本聖經所帶給我們的信息。

20.十四:4—8節,這是一首祝福的詩歌。當以色列人民尋求上帝的憐憫和寬恕時,上帝會改變祂原有的忿怒,成為恩典滿溢的上帝,因為祂聽了他們悔改的禱告。不但要醫治以色列人民的傷,也要賜給他們更多的恩典,使他們像從前被揀選時一樣,是個興旺的民族,也是個滿有生命活力的族群。上帝將成為以色列人民生命的源頭,就像甘霖不斷的土地,長出花、草、樹木一樣,也像盛產葡萄的葡萄園,可釀許多美酒。

21.十四:9節,這節也可說是本書的結語。先知何西阿再次呼籲以色列人民要聽他所傳的信息,注意他所記載下來的。就像摩西、約書亞一樣,對以色列人民提出生與死之間的選擇──義人與罪人的道路不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