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導讀(121~156)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0-08-12 21:49
121.一一八:1—29節,讀這首詩歌,很快會想起宗教改革的先驅馬丁路德,他是最喜愛這首詩歌。在他所寫的詩歌中,很快會發現與這首詩的內容相當接近(請參考台語聖詩320首)。因為這首詩是在描述從仇敵手中得到解脫的感恩詩歌。因此,如果說是在表明以色列人民從埃及出來也可以,或是從巴比倫奴隸之地返鄉回去重建家園也不錯。
因為第27節「拿著樹枝向著祭壇行進」這句詩詞,有學者認為這首詩是用在住棚節的詩歌。可將此詩分成四段來看;一是第1至4節,由祭司開始大聲呼召以色列的百姓來敬拜上帝,感謝上帝的慈愛。二是第5至 18節,述說上帝如何拯救的恩典,作者在見證上帝的慈愛和大能的手,使他脫離仇敵的陷害。三是第19至20節,到聖殿敬拜上帝。四是第21至29節,大聲歌頌上帝的恩典。請注意第22至23 節,耶穌將之引用在「壞佃戶的比喻」裡(馬可福音十二:10—11),而引起猶太人宗教領袖們的憤怒,本想要逮捕他,卻因為怕群眾而作罷。第25至26節的「上主啊,救我們,拯救我們」,意思就是「和散那」。這也就是耶穌騎驢子入耶路撒冷城時,民眾喊出的讚美詩(請參考馬可福音十一:9—10)。
122.一一九:1—176節,詩篇第一一七篇是最短的一篇,而詩篇第一一九篇是詩篇裡最長的一篇詩歌。總共有176節,可分成廿二段,每段有8節,且都是對句。這廿二段就是依照希伯來文22個字母的順序寫成的。每段中的每節也都用同樣的字母開始。另外一個特色就是長達176節的詩句,主要內容就是在稱頌上帝的法律和教訓。因此,也被稱為是「智慧詩歌」。在詩篇中,這種用字母的順序寫成的有:第九、十、廿五、卅四、卅七、一一一、一一二,以及一一九等篇。有人認為此首詩是將詩篇第十九篇7至13節稱讚上帝法律的美給予擴大發揮。由於是長達176節詩句,因此,很可能它原本不是用來吟唱的,是提供給人閱讀的。作者將舊約聖經最主要的八個描述上帝法律的字彙充分地引用在此詩篇中,這八個字是:法律、法度、訓詞、命令、誡命、典章、律例、話等。
在這篇詩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他希望讀者能夠從生命的經歷中,體會出上帝話語對生命的意義。
123.詩篇從第一二○篇至一三四篇等這十五篇詩歌,通常被歸類是為了登上耶路撒冷聖殿的詩歌。因此,也被稱為是「登階之歌」,也從這裡可以瞭解這些詩歌是用在朝聖時唱的。
124.一二○:1—7節,這是一首哀歌。第3至4節是用問答的方式描述上帝要怎樣對待那些詭詐的人。第4節說「銳利的箭」和「灼熱的炭火」,指的是舌頭,或是說話不誠實的人。在箴言第廿五章18節說:「作假證陷害鄰舍,跟利劍、大槌,和快箭一樣會置人死命。」耶利米書第九章8節說:「他們的舌頭像銳利的箭;他們不斷撒謊。人人對朋友甜言蜜語,其實在挖陷阱。」這就是指那些虛偽的人。而第3節一開始說「虛偽的人哪,上帝要怎樣對待你呢?」也是一樣用如同「虛偽」的方式對待他。這有「以牙還牙」的內容。第7節隱約在暗示詩人有君王的背景或身份。
125.一二一:1—8節,這是一首很好的詩歌,充分表現出以色列民族原有的信仰特質:堅定相信上帝就是他們的保護者。因為上帝是位無所不在的上帝,在夜間、日間,或是外出、回來,上帝都會看顧著祂的子民。所謂「舉目觀望群山」,這是指耶路撒冷建造在山嶺上,不僅聖殿是上帝的居所,就是山嶺在以色列人民的心目中也是上帝的居所。其實這裡所謂的「觀望群山」的另一個意思,是指仰望天上的上帝之意。
126.一二二:1—9節,非常清楚地,這首詩歌是在歌頌聖殿唱的。從第3節「耶路撒冷是一座重建的城」這句話,可以看出這首詩是在被擄釋回後所寫的詩歌。特別是在第4節「各支族,就是以色列的各支族都來到這裡」這句詩詞,可以看到原本在所羅門王去世後分裂的以色列民族,已經因為主前五八六年完全淪陷在巴比倫帝國後再次混合在一起,返回故鄉時,就不再有所謂的南、北王國之分了。因此,現在反而是各支族可以聚集在一起,且是在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這是自從主前933年以來就不曾有過的經驗,四百年的分裂後,又能重新復合在一起,這實在是上帝極大的恩典。
127.一二三:1—4節,從詩歌的內容看,很清楚也是一首亡國之後寫成的詩。因為在第4節已經說出以色列人民所受到的亡國之後的凌辱。短短的四節詩詞,可分成兩組來看,一是第1至2節,說出作者對上帝的仰望,有如婢女在仰望主人的賞賜一樣。二是第3至4節,期盼上帝的憐憫、拯救。
128.一二四:1—8節,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首感恩的詩篇,且是一首國家(或是民族)的感恩詩。從內容來看,很可能是從極大的災難中得到解脫之後寫成的詩歌。整首詩歌的主題在「要不是上主幫助我們」。這是一句很重要的信仰告白語句,說明上帝的救恩乃是一個民族生存最大的保障。
129.一二五:1—5節,如果說一篇信仰告白要怎樣開始,這篇詩的用詞可以作為典範;作者從表明對上帝的堅定不移信心,說出他對上帝的忠實信仰。第3節是很有意思的經文,作者認為一個人如果受到邪惡的人轄制,結果就會成為邪惡的人的奴隸。因此,作者祈求上帝的賜福,讓祂的子民能夠遵守上帝的命令。換句話說,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永遠不會走入邪惡的途徑。
130.一二六:1—6節,從第1節就可清楚看出這首詩是從巴比倫返回之後寫的。將這首詩歌比較第四十二、四十三篇,就會看出二者之間的極大差距;第四十二、四十三篇,都是在祈求上帝帶領他們重回故土、家園、聖殿的詩歌。而這第一二六首詩,則是已經回來,因此,詩中充滿了喜悅、感恩的聲音。這首詩在形式上和第八十五篇很相似。雖然能回國是件極大的事件,但是,並不是都很順利,還是有遇到阻礙,這些阻礙包括了經濟上、環境上等的問題,都使他們心灰意冷,因為沒有錢,要重建家園也是一種負擔,而當他們看到家園的殘壁斷垣、滿目瘡痍的景象,傷心之情就會油然而生。第4至6節可以說是他們的這種心境。
131.一二七:1—5節,這首詩被認為是屬於「智慧文學」作品的詩歌,也同時被看成是所羅門王所寫的詩歌之一。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由兩首詩合併而成的;一是第1至2節,二是第3至5節。在第一部份,詩人提醒大家記得一個家庭如果沒有上帝的看顧,人的勞碌終將是徒勞無功。人不是不停地工作就會有收成或成就,而是在上帝賜福下,人才能得到最好的收穫,包括在休息的時候,上帝也祝福他。在第二部份,詩人很清楚地說道,生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豐富的生命力是因為上帝賞賜的緣故。這些豐富的生命力,即使是在法庭(城門口,以前是人民訴訟,法官審案的地方)與人爭辯,也不會失敗,因為他有足夠的智慧知道如何得到力量。
132.一二八:1—6節,這一首也是屬於「智慧文學」的詩歌。最普遍被祭司們用來教導人民的教材。只要是敬虔地敬拜上帝,尊上帝為主,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興旺的情況就像結實纍纍的果樹一般。將此首詩和第一首、一一二首比較來看,會發覺它們之間的內容很接近。第5至6節是祭司在聖殿祝福的用語。由於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生活的中心,因此,當詩人說「一生一世目睹耶路撒冷的繁榮」時,他的意思也是在說敬虔的人將會一生都是繁榮、富足的過一輩子。
133.一二九:1—8節,從第4節「他從奴役中把我釋放出來」,這句話就可看出此詩乃是從巴比倫釋放回來後的作品。和第一二四篇很相似。第1節「從你幼年以來,仇敵怎樣迫害你」,這裡所謂的「幼年以來」指的是在早年祖先在埃及受苦的意思。但是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仇敵能夠毀滅、消滅他們,是因為有上帝作為他們的倚靠的緣故。不過,詩人在述說自己民族的苦難之時,卻沒有提起自己如何背棄上帝的話語和教訓,導致上帝生氣,興起異族來懲罰他們。詩人是用鼓勵同胞回想上帝的慈愛著手,思想上帝怎樣恩待他們民族。
134.一三○:1—8節,這一篇詩歌是屬於詩篇中七首懺悔詩之一,另外六篇是:第六、卅二、卅八、五十一、一○二、一四三等篇。在詩中,詩人懇求上帝的憐憫、寬恕,他熱切盼望能夠得到上帝的憐憫,其渴望之殷切,就像守夜的人在等待天亮一般的迫切。將此首詩篇入在進入聖殿敬拜的詩集中,很有意思,主要是在告訴人
民,來到上帝的聖殿敬拜,必須先想一件事:如果上帝真的要追究人的罪過,有誰能逃得過?沒有!同樣的,如果上帝追究我們的罪過,我們有誰能面對?因此,來到教會這信仰團體裡,我們不是誇耀自己的能力,或是炫耀自己的奉獻、服事多寡,上帝給我們的恩典,遠遠超過我們生命所擁有的一切。
135.一三一:1—3節,任何一個經歷過生命慘痛經驗的人,讀這首詩時就會有感同身受的回應。過去以色列民族在大衛王到所羅門的時代,確實很狂大,因為國家的興盛。但是,當人在誇耀自己的成就和偉大時,往往會忘了,他所擁有的並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可得到的,如果沒有上帝的恩賜,人有甚麼能力呢?參考一下路加福音第十二章16至21節那位富有的財主故事,會讓我們清楚生命在上帝手中。沒有謙卑的態度看生命,就會容易使自己驕傲,對自己是很大的損傷。尤其是來到聖殿敬拜上帝時,更需要這樣的謙卑態度。人來到上帝的聖殿時,又能誇耀甚麼呢?
136.一三二:1—18節,這是詩篇第一二○篇至一三四篇等十五篇的「登階之歌」中最長的一首。這首詩的特點是在祈求上帝保護大衛王朝,以及立約的約櫃。作者提起大衛王的辛勞時,談的竟然是和建造聖殿的事有關。在歷代志上第廿二章記載有關大衛王準備建造聖殿的事,但是後來又得到上帝啟示,說建造聖殿的事將由他的兒子來完成。讓大衛王興起建造聖殿的原因,可以參考撒母耳記下第七章。後來在所羅門王的手中聖殿建造完成,他們用很隆重的方式將象徵著上帝同在的約櫃運入聖殿的至聖所。以色列人民一直有一個看法:只要有約櫃在,就表示上帝在他們當中。約櫃在聖殿中,就表示上帝在聖殿中。有約櫃的地方,就有上帝的約的記號。上帝必定會實踐祂與人所立的約。
137.一三三:1—3節,這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首讚美詩歌,也是富有智慧意義的詩歌。在歌頌大家以愛心相聚生活的喜悅,和睦相處的美妙。類似這樣的詩歌,也出現在詩篇第一二七篇、一二八篇。第一節的「弟兄姊妹」指的是廣義的,包括了整個民族在內都是弟兄姊妹。今天的基督徒也彼此相互稱為兄弟姊妹是一樣的意思。不過,真正讓以色列人民感受到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的美妙的,是在他們亡國於巴比倫受苦之後學習到的。也因為亡國的經驗,他們學習到亡國之前分裂的悲哀。後來返鄉後,原本分裂的民族變成合一。這也是他們原先想也想不到的上帝奇妙恩典吧。也從這裡學習到這樣的認識:苦難,不見得是不好。若能反省苦難所要帶來的意義,對生命是有幫助的。
在利未記第廿一章5節規定:「祭司不可剃頭、修鬍鬚,或割劃自己的身體來表示哀悼。」因此,再加上亡國於巴比倫時代,要得到珍貴的香膏油是極為不容易的事。這樣,可想像得到有那麼多的油可以從頭上流到鬍鬚直到衣裳,那種喜悅的心情是多麼地滿足。
138.一三四:1—3節,這是「登階之歌」最後的一首,也是最短的一首。以第3節是對朝聖者的祝福作結束。第1節提到「所有夜間在聖殿事奉的人」,是指利未人在聖殿的職責,是全天候的服侍(請參考歷代志上九:33)。
139.一三五:1—21節,這是一首讚美的詩歌。是在讚美上帝乃是創造及歷史的主宰。第1至7節是在歌頌上帝創造的奇妙和偉大。第8至12節可以說是屬於史詩,在描述他們出埃及的故事,以及進入迦南地的過程。從第13至18節則是很清楚地在說明他們墮落跟隨迦南人崇拜偶像神明的罪過。第19 至21節再次回到歌頌,用來告知所有的人民,真正的上帝乃是創造生命的主宰。
140.一三六:1—26節,這是一首被稱為「偉大的讚美詩歌」。這首詩歌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色,就是每次的回應句都是「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歌的主題放在出埃及的救恩史上,也可從這裡看出以色列人民對出埃及的事件看得非常重要。就像第一三五篇一樣,除了歌頌出埃及的救恩事件外(10至15節),首先都是先歌頌上帝創造的奇異、美妙(4至9節)。而在17至22節,則是述說以色列人民在進入迦南地的經歷。因此,此詩也可看成是一首史詩。第23節是很有意思的一節詩句,上帝不是在我們成功的時候與我們同在,而是在我們失敗的時候,痛苦的時候,祂跟我們在一起,祂從來不拋棄我們。這一點才是基督教信仰最精華的地方。
141.一三七篇:1—9節,一看馬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亡國之後寫成的詩歌,內容充滿了哀怨、感傷。第4節說:「身處外邦異國,我們怎能唱頌讚上主的歌呢?」讓我們看出詩人心中的感觸是多麼地複雜;要感謝上帝嘛,說不出來;不感謝上帝嗎?也不承認。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自己犯罪的事實,不是上帝不要他們,而是他們自己背棄了上帝的旨意。亡國被俘虜至巴比倫的痛苦生活,甚至讓作者說出「抓起你的嬰兒,把他們摔在石頭上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這樣的話來。但是我們知道在耶穌基督裡,這樣的報仇思想不是基督教信仰的本質,因為耶穌的教訓是「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五:44)。使徒保羅也說:「要祝福迫害你的人;是的,要祝福,不要咒詛。」(羅馬書十二:14)我們可以理解在二千多年前以色列人民亡國的慘痛經驗,當心中那種怨恨既深時所寫出來的詩歌。
另一方面,我也曾經提過,當詩人在說「仇敵」的時候,往往在說「罪惡」是人生命中最大的仇敵。因此,用「罪惡」的認識來讀詩篇會比較容易找到明白入門的途徑。
142.從第一三八篇至一四五篇,都有註明是「大衛的詩歌」。不過有聖經學者並不認為都是出自大衛王的作品。
143.一三八:1—8節,這一首感恩、頌讚的詩歌。是一首以宮廷的詩歌作為
主軸寫出來的詩歌。第1節的「諸神」也可以翻譯成「有權力者」,或是「異邦諸王
」。也有的譯本用「天使」。這意思是指無論是甚麼樣的神、天使,或是有權力的人
,這位君王在它們這些面前也不會改變對上帝原有的忠誠,會在它們面前敬拜耶和華
上帝。第6節很值得注意,就是詩人說:像這樣威嚴、偉大的上帝,卻還是在「看顧
卑微的人」,而那些狂傲的人一定會被上帝給揪出來。因為他們的心中沒有上帝(詩
篇十四:1)。
144.一三九:1—24節,如果說智慧是甚麼,那麼這首詩歌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一開始就說:上帝是個無所不在、無所不知(全知)的上帝,祂深知人所行、所言的一切。人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看顧中,無法隱藏。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想:上帝不知道,或是上帝看不見!因為整個受造的天地都是在上帝的範圍內,沒有上帝看不到、查不到的地方。這種全知、全能的上帝,已經超越了人所能理解的範圍。人所能表達或是所能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感恩和順服。
再者,在第16節作者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念:早在人尚在母親的胎腹中,上帝已經擬定好了日子。這也是先知耶利米所說的:當他尚在母親的胎腹中就已經被上帝揀選了。先知以賽亞的詩歌中這樣描述以色列民族和上帝的關係:「在我出生以前,上主已經指派我作他的僕人。」(以賽亞書四十九: 5a)耶利米書第一章5節說:「上主對我說:『在我賜生命給你以前,我已經選召了你;你還沒有出生,我就指定你作萬國的先知。』」。使徒保羅也有這樣的說法:「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我,召我來事奉他。」(加拉太書一:15)這樣的描述都在述說一個非常的基本觀念: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好、善、能力,上帝才會揀選我們,而是因為祂的慈愛,早在我們生命尚未成形之前,上帝的愛已經先愛了我們,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同工。所以接下去,詩人說:「上帝啊,你的意念多麼深奧,你的心思多得難以數算!」確實就是這樣。這也是先知以賽亞說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145.一四○:1—13節,這是一首祈求上帝幫助人脫離邪惡者侵犯的詩歌。第3 節特別提起邪惡者的口中所說出的話,就像毒蛇的舌頭一樣。這和創世記第三章蛇引誘人犯罪情節相同。指控的就是邪惡者嘴中說出來的話,就是要引誘人離開上帝的法則、規律。更嚴重的是使人藐視上帝,甚至要與上帝同等位。另外一點,邪惡者的口總是會說出陷害、誣告的話語(11節)。在這樣強有力的惡人面前,詩人說出自己的情況有如「弱小、貧窮」者,相信上帝會維護、看顧他。
146.一四一:1—10節,這是一首祈禱的詩歌。在現代中文譯本有標題寫著「晚禱」,是依據第2節「願我高舉的雙手成為晚祭」。「晚祭」,是每天早晚都當獻祭的一部份。出埃及記第廿九章39至41節清楚提到早、晚獻祭的內容。詩人以祈禱代替獻祭,說明他心中確實是敬虔的態度,如同在獻牲祭時那樣,不敢怠慢。但是詩人的心中有掛慮,是因為他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引誘他離開上帝教訓的人,容易使他偏離上帝的旨意。他希望上帝幫助他有堅定的信仰,以免離開了上帝的教訓。
147.一四二:1—7節,是一首祈禱、訴求的詩歌。第4節可看出作者心中的孤獨,確實是很痛苦,因為沒有人關心他,也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苦情」。他發現惟一可以聽他訴苦的是上帝。因此,他求助於上帝,懇求上帝伸出援手。這首詩也是聖方濟神父最喜愛的一首詩歌,因為這首詩歌對於那些覺得生命活在孤單中的人是首很好的借用題材。
148.一四三:1—12節,這是詩篇七首懺悔詩(第六、卅二、卅八、五十一、一○二、一三○、一四三等篇)中的最後一首懺悔詩。雖然說是懺悔詩,但是除了第2節「因為在你面前沒有無辜的人」是懺悔的詩句外,其餘都是屬於哀歌的內容。可以將此首詩分成兩段落;第1至6節,述說自己所遇到的困境,並且相信上帝是個慈悲的天父,並迫切渴望能得到上帝的拯救。第二段是從第7至12節,比前一段更明確表明需要上帝的拯救好脫離仇敵。第10節的「你是我的上帝」和最後一節的最後一句「因為我是你的僕人」,正好表明出作者內心的順服。以色列人民和上帝的關係就如同這位詩人所描述:主人與僕人。僕人惟有唯命是從,才是正確的方式。
149.一四四:1—15節,這一首是比較特別的詩歌,因為它的內容至少是由三種不同的型態寫成;包括第1至8節,第9至11節,第12至15節。這首詩和詩篇第十八篇很相似,例如第2節和第十八篇的第2節,第5節和第十八篇9節,第6節和第十八篇14節,第7節和第十八章的16至 17節,第10節和第十八篇50節的內容相同。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此首詩是摘自詩篇第十八篇的。但是這種說法引起不少爭議。
在第一至二段中,詩人讚美上帝在他遭遇困境中拯救他。即使他是很渺小,上帝也是一樣伸出援手。第8和11節b是重複句,強化了仇敵的特性──撒謊。可以看出作者的信仰觀念:一個人如果會撒謊,表示那個人的心中根本就沒有上帝,因為連「宣誓也是撒謊」,這樣的人就是在欺騙上帝。
第三段是許願的詩歌;在這段詩歌中,詩人充分表現出心中的期盼,他認為真正得到上帝賜福的族群,必定會有這樣的成果:有堅強的後代,有豐富的收成,有生命的活力,充滿了喜樂。然後已知道尊崇上帝為主的人民才能有這種期盼作結束。
150.一四五:1—21節,這也是一首讚美的詩歌。而以第10節達到最高峰,即所有受造之物都要歌頌讚美上帝的偉大。這首詩也是一五○篇的詩歌中,惟一的一篇用希伯來文標題寫著「讚美詩」的詩歌。它和詩篇第九、廿五、卅四、卅七、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九等篇一樣,每句詩的開始都是依據希伯來文字母的順序排列寫成的。希伯來文的字母有22個,但是在第13節因為連續用了兩個字母,因此,變成只有21節。不過我們在第13節卻看到兩組詩句。
整篇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歌頌上帝的偉大,特別是在歌頌上帝的慈愛,乃是「慈悲、憐憫、不輕易發怒、滿有不變的愛」。先知約拿曾拿上帝這樣的特性來抗議,因為約拿在想:應該要消滅尼尼微城人民。但是上帝卻赦免他們。為了這件事,約拿大大不高興,並且用死抗議上帝這樣的慈愛(請參考舊約約拿書)。第18節說出上帝慈愛、憐憫的特性,不是離人遠遠的,而是接近、親近所有祈求祂的慈愛的人。這樣看來,誰祈求上帝的慈愛,上帝就接近那個人。作者告訴我們,上帝雖然很偉大、神聖,滿有威嚴,但是,對於謙卑祈求祂的人,祂必定垂聽、看顧。相對的,是只有驕傲的人才會認為上帝距離他很遠。作者從歌頌上帝的偉大開始,進而讚美上帝的慈愛,然後以頌讚上帝的聖名結束。
151.從第一四六至一五○篇,都是歸類在「讚美詩集」。因為在這五首詩的開頭都是以「要讚美上主」作起唱,也用「要讚美上主」作結束。由於「讚美主」這字的希伯來文是「哈利路亞」,因此,也被稱為「哈利路亞詩集」。
152.一四六:1—10節,這首詩的一個主題:人是有限的,並不是我們生命的倚靠者。真正使我們可以倚靠的,乃是創造生命的主上帝。祂是窮乏人的希望(5至9節),而不是只有富者、強者才能擁有。
153.一四七:1—20節,從第1、7、12節等三節可看出,作者是以「讚美上主」開始。因此,可以將這首詩分成三段來看。第一段的重點在第2節,歌頌上帝重建耶路撒冷。從這裡可以知道此首詩應該是在亡國、從巴比倫返回故鄉後寫成的。亡國的人民心靈有重大的創傷,但是上帝的慈愛醫治了這樣的疼痛。第二段述說上帝的慈愛,使他們在困境中得到飽足。人要倚靠的就是上帝的慈愛,而不是倚靠人自己能力的強盛。這些來自人認定的偉大並不是真實的(比較第一四六篇3至4節)。第三段則是歌頌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特別的偏愛,尤其是頒佈法律給他們遵行。這一點非常特別,因為在以色列人民的信仰中,認為摩西法律是來自上帝親自頒佈的,不是出自人的手筆(請參考出埃及記廿四:12—18)。
154.一四八:1—14節,從整首詩歌的內容來看,這是一首呼籲宇宙萬物,也就是一切受造之物都要歌頌上帝的詩歌。這些宇宙萬物,從人到星辰、天、地、海,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生物都在這當中。作者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上帝創造之始,都是好的,是從上帝的好、賜福開始。因此,用歌頌的心來回應上帝的愛才是正確的生命態度。
155.一四九:1—9節,明顯的,這首詩歌是在歌頌上帝為祂的子民戰勝仇敵,凱旋回來後所唱的詩歌。詩歌內充滿了愛國的熱情,也充分表明了使他們從受困中得到釋放的興奮。第2節的「以色列」和「錫安」是同意義,都是指上帝的子民之意。
156.一五○:1—6節,是詩篇最後的一首詩歌。也是在這首詩歌,詩人採用了以色列人在讚美歌頌時所用的重要樂器:吹號、琴、鼓、簫、鈸等。如果以今天的樂器來看,應該就是組合一支齊全的交響樂團一樣,大聲齊鳴,大聲歌頌上帝的偉大。這一篇也可以說是將詩篇帶到最高境界,因為在前面的詩篇中,我們常看到的是哭訴、哀怨、記恨、復仇、愁煩、感恩、歡樂、歌頌、讚美、喜悅、跳舞等等。但是,這首詩是以整個可以打響的樂器齊鳴,為的就是歌頌上帝的偉大。作者要說明一件事:不論是喜怒哀樂,人生所有的一切生命際遇,都要用歌頌上帝作為生命最高的境界點,因為這才是生命。有這樣的生命態度,才會體會出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說:完美的生命,是以歌頌上帝的愛來結束。因為生命是來自上帝,整個宇宙、萬有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和奇妙的創造。惟有回到上帝的創造,才會知道除了歌頌以外,還是歌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