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導讀(61~75)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1-03-10 12:31
61.廿三:23—35節,有人想要謀殺使徒保羅,這對羅馬指揮官確實是個很危險的訊息,因為使徒保羅具有羅馬公民的身分,如果不能保護羅馬公民的性命安全,也等於是藐視羅馬的權威一樣。不但為了要保護使徒保羅,更重要的是:保護使徒保羅,等於是再保護自己的性命安全和地位的穩定。因此,這位指揮官派出更多的兵力保護使徒保羅也是可以理解。他決定將使徒保羅移送到凱撒利亞比較高的層級去審問。
a. 第23節說移送的時間是晚上九點,這是為了要避免因為白天而被發現的緣故。
b. 請注意第29節,這一節提到兩件很重要的內容:(1)使徒保羅並沒有該囚禁或是該死的罪。(2)指揮官認為使徒保羅的事件,基本上是屬於猶太人內部信仰紛爭的問題。換句話說,這些猶太人領袖所控訴使徒保羅的罪狀,並不是屬於政治性的,而是屬於宗教性的問題。因為猶太人對於政治性的議題,沒有審問權,唯有牽扯到政治性的議題,羅馬政府才會重視。
62.廿四:1—9節,這是耶路撒冷的羅馬指揮官解送使徒保羅到他的行政上司凱撒利亞總督腓力斯處,而大祭司亞拿尼亞和幾個長老也聘請了律師很有準備地要告使徒保羅。這種行動主要目的就是要阻止使徒保羅繼續傳講耶穌復活的信息。他們所提出的告訴狀中幾個重要內容:(1)使徒保羅是個到處製造亂事的人。(2)是拿撒勒教派的領袖,意思是叛亂組織(或是非法組織)的分子。(3)污辱了猶太人聖殿的神聖。
a. 另外有一項是附帶的控告,就是在第6和第8節中,沒有出現的第7節,現代中文聖經用附註放在旁邊寫著:「我們原想按照我們的法律審判他,不料指揮官呂西亞橫加干預,從我們手中把他搶走,並命令各原告都到你這裡來。」換句話說,他們這些人在耶路撒冷想要將使徒保羅謀殺不成,就在指揮官呂西亞解送使徒保羅來凱撒利亞後,他們乾脆就連指揮官呂西亞也告進去了。
b.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第三項的「污辱了猶太人聖殿的神聖」這項罪名外,前兩項都是子虛烏有的事,就像當年猶太人宗教領袖控告耶穌到處煽動人民不要繳稅給羅馬皇帝一樣(請參考路加福音廿三:2、5),是非常政治性的,卻是罪狀相當薄弱的。
63.廿四:10—23節,從第10至21節是使徒保羅的答辯詞。在這段答辯詞中,他強調的幾點:(1)沒有任何舉動有污辱聖殿的事實,且這樣的事是可以查證的(11—13節)。(2)盼望死人復活,也傳這樣的信息(14—15、21節)。(3)應該讓那些抓我、說我污辱聖殿的人出來當面指控(19—20節)。第22節也在暗示我們,耶穌復活的信息已經傳開了,連凱撒利亞總督腓力斯也知道這樣的道理。
64.廿四:24—27節,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文;這裡特別提到腓力斯的妻子是猶太女子土西拉,她就是第十二章提過的迫害教會、且殺死使徒雅各的希律亞基帕王的女兒。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和伊米撒王亞瑟索結婚,並且要求丈夫要接受割禮。但後來又和腓力斯結婚,犯了猶太人認為淫亂的罪。從這裡可以瞭解使徒保羅為甚麼會說跟腓力斯和他妻子傳講有關耶穌的信仰之外,又特別提到有關良善、節制、將來審判的問題。而腓力斯聽了之後會感到不安,都與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有關。
a. 第28節也讓我們看到腓力斯是個喜歡錢財的人,他可能以為使徒保羅帶外邦教會信徒奉獻要賙濟耶路撒冷教會貧窮信徒的錢回來,以為使徒保羅是個有錢人吧。他這樣的行為是違反羅馬帝國的法律的。
b. 第27節告訴我們腓力斯被撤換了。但是這兩年之間他顯然沒有審理好使徒保羅的案子,而繼續將使徒保羅關在監獄中。
65.廿五:1—12節,新任的總督是非斯都。當他去耶路撒冷巡視的時候,祭司長和猶太人領袖還是忘不了使徒保羅的案子。他們要求將使徒保羅送回到耶路撒冷來審判,但他沒有答應。
第7節可以說是整個案子任何一位總督審理都覺得無法問出確實的證據和犯罪的事實。第9節和第廿四章27節情形一樣,這兩位總督都是為了「要討好猶太人」,這情形也和耶穌受審的時候,比拉多為了要「討好群眾」,將審問不出有罪的耶穌判了釘十字架的死刑一樣(馬可福音十五:15)。
「我要向皇帝上訴」這是使徒保羅最後的答辯。他具有羅馬公民權,因此當他要求上訴羅馬皇帝的時候,任何總督或是指揮官都必須答應。問題是他為甚麼要上訴羅馬皇帝呢?比較第廿六章32節亞基帕王對非斯都總督所說的:「要是這個人沒有向皇上上訴,他早就被釋放了。」使徒保羅應該知道這一點才對,那他為甚麼要上訴?
其實,他必定有理由,而這理由可能和羅馬皇帝驅逐羅馬城的猶太人事件有關,而這事件又牽扯到基督徒被認為有密切關係,因此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他是想替早期的基督教會辯護,要讓羅馬皇帝知道:基督徒其實在信仰和社會生活上是要求很嚴格的,也和猶太人激進黨派的人時常製造叛亂的事件無關。
66.第廿五:13—27節,從第18至19節可以看到,這位新上任的總督非斯都對使徒保羅的案情的看法,是屬於猶太人宗教內部的紛爭。由於羅馬政府賦予猶太人有信仰耶和華宗教的信仰自由。他們就不便介入猶太人的宗教紛爭。這種觀點也和彼拉多審理耶穌的案子原先的態度相同(請參考約翰福音十八:31)。
a. 這位亞基帕王就是第十二章所記載那位殺死使徒雅各的希律王的兒子。一般稱他為希律亞基帕二世。
b. 非斯都在向亞基帕王述說整個案情和經過主要有兩點內容:(1)他很認真維持羅馬帝國審問案情的規定。(2)案情的主要因素是猶太人說耶穌已經死了,使徒保羅卻說耶穌還活著。
c. 第27至28節讓我知道,如果非斯都想要轉送使徒保羅的案件到羅馬,就必須寫出詳細報告,問題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寫這分報告。
67.廿六:1—11節,第廿六章主要是記載使徒保羅如何辯護的內容。我們看到每次他辯護,都是在為福音作見證,不是在為自己解脫罪名。第5節可以看到使徒保羅所受的教育是相當嚴格的。前面提過,他是屬於出名的經學教師迦瑪列的高徒。第6至8節他提到此次被抓來受審,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期盼死人復活的事。而這盼望是祖先時代就已經期盼至今的。
68.廿六:12—18節,這段經文是使徒行傳第三次記載有關使徒保羅在大馬士革遇到復活的主耶穌之經歷。也是三次中最簡單的一次。第一次在第九章,第二次在第廿二章。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說在大馬士革的經歷中,那對他說話的聲音是用「希伯來話」說的。並且又附加了一句希臘俗語:「牛用腳踢主人的刺棒,反而傷了自己。」意思是自討苦吃。使徒保羅套用這句話,表示自己努力用殘酷的手段迫害基督徒,最後是自己受傷害。這件事一直是他內心的「刺」一樣(請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二:7)。
69.廿六:19—32節,請注意第22節,使徒保羅再次談到耶穌就是舊約先知和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彌賽亞(救主)。這位救主因為人的罪受難,卻因為上帝的大能復活,為的是要將這救恩降臨到外邦人中。
a. 非斯都無法繼續聽使徒保羅的申辯,他認為使徒保羅已經發瘋了。確實是很難讓當時那些社會上的貴族聽得下,一個要救人的人,怎麼會變成被人釘十字架的罪人?就像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傳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信息在猶太人看來是污辱,在外邦人看來是荒唐。可是在蒙上帝選召的人眼中,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這信息是基督;他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一:22—24)
b. 總督非斯都無法聽得下,而亞基帕王認為使徒保羅想要改變他的信仰。
c. 第32節亞基帕王對非斯都說的這句「要是這個人沒有向皇上上訴,他早就被釋放了,」可說是整個審理使徒保羅的事件的結論──使徒保羅是無罪的。
70.第廿七、廿八章,都是在記述有關使徒保羅被押解到羅馬去的海上行程經過。可用一句:「旅途相當艱辛。」這樣的話來形容整個過程。但是,卻也在那樣艱辛的旅程中,看到上帝的靈透過使徒保羅降臨到所有與他同船的人。換句話說,即使在苦難中,也是上帝的恩典。
71.廿七:1—12節,這趟羅馬之旅一開始就很不順風。根據第37節的記載,在船上的人數總共有二七六人。好多次遇到大風的攔阻,但是並沒有人願意聽使徒保羅的勸告,主要原因是使徒保羅並非航海的人出身,且他又是「囚犯」,負責帶兵的指揮官寧願相信船主和船長的話。其實,如果是我們,也會是這樣:相信專家的話。不會相信被聖靈充滿的使徒保羅的話。會相信聖靈充滿的人的話,必須有相當的信心和謙卑的信仰造詣才有辦法。
a. 請注意第1節開始就用「我們」這個字眼。這是從第廿一章17節以後才再出現。換句話說,在使徒保羅受難於「地方監獄」中,都沒有看到作者路加出現,但現在又出現了。
b. 第9節說「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不適合繼續航行,」這是因為禁食節是在十月初五左右的時間,快進入禁航時間。如果繼續航行,必定會遇到東北季風的吹襲。但是他的建議顯然沒有得到回應。
72.廿七:13—44節,顯然使徒保羅他們的船是遇到了強烈的東北季風的吹襲。不但船上的貨物都拋棄了,甚至連船都破損了,他們幾乎連生命都在危急中。
a. 第23至24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又再夜裡遇見了天使對他說話。他對所有船上的人說,上帝必定會照顧大家安全抵達目的地。再者,上帝要帶領使徒保羅在羅馬皇帝面前作見證。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當時,羅馬皇帝被看成是神明一般在供奉著,如果使徒保羅能去他的面前傳講耶穌復活的信息,要讓羅馬皇帝知道:真正生命的主是上帝,不是羅馬皇帝。真正的力量是來自復活的耶穌,不是軍事武力。
b. 第35至36節我們看到早期教會最寶貴的信仰生活記號:分享愛筵。即使在那樣患難中,使徒保羅也是用這「分享愛筵」的方式來表達生命共同體的信仰意義,並且是用「感謝上帝」的心情分享愛筵。這在危難中更是可貴的態度。
c. 使徒保羅得自天使的啟示確實應驗了,他們都平安到了陸地,但是船已經破損不堪再使用了(22、26節)。
73.廿八:1—15節,第4至6節,很可能是影響後來編撰馬可福音書時,較後期添加上去的一段資料,就是馬可福音第十六章18節「用手拿蛇」也不至於受傷害。
a. 使徒保羅因被毒蛇咬到而沒受傷,這件事成為他在這島上最受重視的對象,也因此得以有機會醫治好酋長父親的病,同時為整船的人得到糧食。我們可以看到聖靈在帶領人走世上的旅途時,都會有奇妙的安排,使人在環境非常惡劣的狀況下,也會得到力量和救助。
b. 請注意第15節,這裡說使徒保羅一船人抵達羅馬後,就遇到了去亞比烏市場和三館來迎接他的羅馬教會信徒。羅馬教會是誰開拓的呢?這一直是個問題,因為使徒保羅從來沒有去過羅馬,那到底是誰去開拓建立的?再者,這裡的信徒可能已經從其他教會得知使徒保羅的到來,因此時常在關心和打聽船期的事,可見這裡的信徒也很關心此事。我們後來看到他在羅馬受到好的款待,以及可以繼續傳福音,這必定和羅馬教會信徒的支持有密切關係。
74.廿八:16—31節,使徒保羅受到好的款待,並沒有被關在監獄中,從第30 節可以看到,他是自己租房子。這樣好像不是囚犯,但卻是囚犯的身分。且租屋達兩年的時間,這樣的費用有可能是羅馬教會的信徒在支持,要不然就是使徒保羅所開拓的外邦人教會,或是他自己的家人所支付。不過,我們看到他因為租屋的關係,也可以繼續傳福音,只是無法像過去一樣到處去走,而是開放的房子,接受來訪的人,與他們談有關主耶穌的事,宣揚上帝國的信息。
a. 第17節說使徒保羅還是約了猶太人領袖,讓他們知道他確實沒有違反「祖宗的規定」(所謂的守割禮的問題),以及「冒犯同胞」(指對耶路撒冷聖殿污辱的事)。他會這樣用心向猶太人領袖解釋這件事,主要是希望能消除猶太人領袖對基督徒的敵意。
b. 很有意思的是第21至22節,這些猶太人領袖的回答說明了兩件事:(1)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領袖並沒有將使徒保羅的事傳遞過來。很可能是因為羅馬時常發生猶太人的紛爭事件,羅馬政府已經不太喜歡,甚至後來發生驅逐猶太人出境的事件。可能因此使得耶路撒冷當局不敢再將使徒保羅的事件傳送過去,釀成更多的爭端。(2)羅馬的猶太人領袖認為使徒保羅是屬於另一種教派,且這教派時常受人攻擊。
c. 第26、27節是引用先知以賽亞書第六章9至10節的經文。這是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譴責以色列人民所提出的警告,是因為以色列人民心硬,不肯聽上帝僕人傳達的信息,拒絕悔改。使徒保羅用在這裡,也是對那些猶太人領袖們說的,因為他們是聽了,但卻是心硬不信。雖然使徒保羅是從早到晚,「向他們講解上帝國的信息,他引證摩西法律和先知書,要他們信耶穌,」但是他們有的信,有的不信。因此,使徒保羅就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來回應他們的態度。
75.使徒保羅是來到了羅馬,這也是他一直有的心願。可惜的是他是以「囚犯」的身分來到這個當時最具權力中心的地方,不是自由身,不能隨處傳福音。不過,萬事都有上帝的旨意。我們看到他最可取的地方,就是即使是以「囚犯」之身分來到羅馬城,也沒有忘記傳福音,勸人信耶穌。這一點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