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45期

以斯拉記第十章
第十章:
這章主要說明在以斯拉積極推動之下,以色列人民的領袖怎樣用具體行動,來表明他們熱烈回應革新的運動,並且將與外族通婚而導致離棄對耶和華上帝信仰的民眾,願意離婚者的名單開出來。從名單中可看到確實有民眾領袖率先離棄了對上帝忠實的信仰,而在這些領袖中是包括了祭司、利未人等家族的人。因為這些人的妻兒不願意跟他們重回耶和華的信仰,忠實於這位帶領他們重回故鄉的上帝。為了要防止並挽救已經在惡化中的耶和華宗教信仰,他們處理的方式就是以離婚來斷絕持續惡化的信仰現象,不但要離開他們的妻子,連與外族妻子所生的兒子也要同時放棄。
第1節,因為以斯拉為了這件與外族人通婚,導致離棄上帝信仰的事件,悲憤痛哭,甚至撕裂衣服而俯扶在聖殿前面禱告,讓許多以色列民眾看見了也跟著難過,他們都來圍繞在以斯拉身邊,跟著悲傷痛哭,表示懺悔、難過。
第2至4節,這段經文是以攔宗族的代表示迦尼對以斯拉說的話。他表示這是以色列人民的錯,而為了要改正過來,他們發誓要送走外邦女人,以及和外邦女人所生的孩子。不但這樣,他們要堅守摩西法律。因此,只要以斯拉將這項革新運動付諸行動,他們將會全力支持。
第5至6節,就這樣,以斯拉要祭司、利未人,以及民間領袖發誓,保證一定依照示迦尼的建議去做,他們都遵行了以斯拉的這項要求。為了這件事,以斯拉到大祭司約哈難的房間,在那裡他禁食祈禱,向上帝表示心中的哀傷。
第7至9節,這是非常嚴厲的要求,這些民間的領袖下令所有返鄉歸來的民眾,都必須在三天之內到耶路撒冷聚集,否則要沒收他們的財產並將他們從猶大人民中驅逐作為懲罰。結果沒有人敢缺席,而且那時候耶路撒冷下起大雨,又冷,大家都因此而戰慄發抖。
第10至11節,這是以斯拉對全體聚集的民眾所說的話,要他們離棄那些引誘他們離棄上帝的妻子,不要再跟外族人來往。
第12至15節,民眾表示願意全力支持這項革新運動。但因為天氣冷又下雨,況且要處理這種婚姻的事,也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建議以斯拉和民間領袖,讓代表和審判官留在耶路撒冷,讓民眾回去處理後,在指定的時間內來向這些領袖和審判官報到。大家都贊成這項建議,但只有亞撒黑的兒子約拿單和特瓦的兒子雅哈謝兩人反對,因為他們背後有米書蘭和利未人沙比太的支持。換句話說,要推動這項改革並不是很順利,仍舊有極大的阻力。
第16至17節,為了要徹底推動改革,以斯拉就接受上述的建議,並且從族長中選定了一些人來執行這項改革,他們先進行調查,看是誰娶了外族女子,並且跟隨去拜偶像神明的,將這些人的名字都列出來。
第18至44節,這段經文記載調查出來所有娶外族女子的名單,並且記載他們確實送走他們的妻兒。這份名單可看到共計有十七名祭司、六名利未人,一名聖殿歌手,三名聖殿守門人,八十六名普通人,這樣共計有一百一十三人。
這樣的舉動在今天是無法被接受的,但對於剛從巴比倫奴隸之地返回的以色列人民來說,他們是將這件事看成整個民族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樣處理,他們擔心整個民族將再次面臨淪亡的威脅。也因為這樣的嚴厲手段,成為路得記、約拿書寫作的背景,兩相對照是凸顯外族女子(路得)遠比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民族,更遵守摩西的法律,只要有人傳上帝的信息給他們,他們也會接受,並且願意悔改,就像約拿傳信息給尼尼微城的人民一樣。真正的問題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民族)自己隔絕外族,認為外族人是醜陋、骯髒的,不恥與他們為伍,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尼希米記第一至七章
1.第一章:
尼希米記第一章1節開場白這樣寫著:「以下的記載是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事蹟。」如果依照這句話來看,尼希米記與以斯拉記是兩本不同的經書。但是如果繼續看下去,從「亞達薛西作波斯皇帝的第二十年基斯流月」這句話就會發現,即使尼希米記與以斯拉記是兩本經書,但記載的內容卻是同樣時代背景的事。因此,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一本連在一起的「上、下」經書。也有的將之合併為一卷,例如《希臘文譯本》(又稱之為《七十士譯本》)就是。
依照尼希米記第二章1節和7節的記載,尼希米是在亞達薛西皇帝執政的第二十年(一:1)申請返鄉,而於次年成行,這是主前445年。而以斯拉記第七章7節則說以斯拉返鄉是在亞達薛西皇帝在位的第七年,也就是主前458年。
第1節,這節很簡單的地介紹尼希米是「哈迦利亞的兒子」,而這「哈迦利亞」的名字僅出現在此處,因此,背景資料都不足。「尼希米」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安慰」。
這節說尼希米在「亞達薛西皇帝的第二十年」,這也是主前446年,而「基斯流月」是希伯來曆的九月,也就是現在的年曆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這位亞達薛西皇帝一世,在位期間是主前465至424年。此時的尼希米還停留在波斯的「京城書珊」,因為他那時是波斯皇帝的「司酒長」,也就是在皇宮中工作。這工作的職責是專門在服事皇帝飲酒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皇帝飲酒之前,先品嚐要給皇帝喝的酒,並確認酒是安全無毒。因此,與皇帝的關係相當密切,每餐必須在皇帝身旁。雖然他的地位並不是非常重要,但因是常常陪在皇帝身邊,影響力必定不亞於位高權重的大臣。
第2至3節,尼希米的兄弟哈拿尼跟一群從耶路撒冷來的人,在書珊城相遇,他向他們打聽有關故鄉的情景,才知道原來耶路撒冷城牆破損,且猶太同胞受到羞辱。
這節經文的背景可以參考以斯拉記第四章,發出命令禁止返回故鄉的猶太人繼續施工建造耶路撒冷城牆的,就是這位亞達薛西一世。理由是猶大省長和書記以及其他相關的人員,曾寫奏書給亞達薛西皇帝,認為這些猶太人修築耶路撒冷城牆,就會「不肯納各種捐稅」,導致國庫損失,並且認為居住在耶路撒冷城的猶太人「一直是叛逆的,自古以來,一直損害列王和各省的省長。這城的居民一直都是很難治理的」(參考以斯拉記四:12-16)。結果亞達薛西皇帝一接到奏摺,馬上就下命令,要省長利宏和書記伸帥,阻止猶太人重建城牆,他們「用武力迫使猶太人停工」(以斯拉記四:21-23)。
第4至11節,這段經文是尼希米聽到之後,非常「難過得流下眼淚」,在「悲傷了好幾天」當中,他用禁食方式向上帝禱告的內容。
在這段祈禱文中,他先認罪,並為所有以色列人民認罪,且承認從祖先開始就犯了錯,這種錯,就是對上帝不夠忠實,沒有遵行上帝的旨意。接著,他祈求上帝記得曾應許過摩西所說的,只要以色列人民悔改認罪,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會從世界各地,將四散的以色列人民帶領回來這應許給以色列人民居住的迦南地敬拜上帝(參考申命記三十:1-5)。他懇求上帝垂聽他和所有敬畏上帝的人的祈禱,使波斯皇帝對他特別開恩。這表示尼希米心中計畫進行一項特別的工作,才需要祈求上帝讓波斯皇帝會特別對待他。
2.第二章:
這章主要說明尼希米得以返回耶路撒冷重建、修復該城的經過。可能是因為他服事亞達薛西皇帝很成功,因此深受皇帝和皇后的信任。後來甚至被任命為猶大省的省長長達十二年(參考五:14),也就是他返鄉後的那段時間,他利用這段時間修復耶路撒冷城牆。後來他再次返鄉處理他回到波斯皇帝身邊時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件(參考十三:6-7)。可見他是相當受器重的一位宮廷要臣。不僅准予他返鄉,還給予特殊的恩寵,更給他通行與採木材的詔書,又有軍隊與他隨行(本章第7至9節),不僅保護他的安全,更可以幫助他在執行修復工程時減少阻礙。
第1至5節,這段經文回應了第一章11節所提起尼希米向上帝祈求,結果在這裡有了回應,表示上帝垂聽了尼希米的禱告。在這段經文中,也顯示了尼希米和波斯皇帝亞達薛西之間有很好的互動。皇帝看見尼希米,就發現他心中的憂愁,不但主動詢問還表示高度的關心。因此,尼希米請求皇帝准他回到猶大故鄉,重建遭到阻擋而停建的耶路撒冷城。
第6至8節,尼希米的請求,都獲得波斯皇帝亞達薛西的答應,包括他回去停留的時間,以及給他特別的通行證(皇帝詔書),讓他可以順利通行回到猶大,並得到皇家管理森林處的負責人亞薩那裡,請他協助提供木材好建造「聖殿堡壘、營門、城牆」,和尼希米回去之後再耶路撒冷的住宅。而很奇妙的,是所有這些請求都獲得准許,這是上帝給予特別的恩典所致。
第9節,這節也表示波斯皇帝對尼希米的疼惜,為了要讓他平安返抵耶路撒冷故鄉,特地「派了一些軍官和一隊騎兵護送」他。就這樣,尼希米抵達河西省時,也將皇帝的詔書交給他,這可讓河西省省長知道尼希米並不是一般猶太人,而是有特殊身份者。
第10節,這裡提到的這兩個很有影響力的人,就是「和倫城的參巴拉以及亞捫省的官長多比雅」。他們都是尼希米及猶太人最主要的敵對者(第19節、四:1、7;六:1-2、5、12)。他們兩人一聽到有人在替以色列人民爭取權益,就非常「惱怒」。因為他們瞧不起猶太人,藐視他們的能力,但他們都疏忽了尼希米的返鄉是來自上帝的呼召。有上帝參與的事工,即使再艱鉅也會成功,用人的力量想阻擋實在是非常愚蠢。
第11至15節,這段經文可看出尼希米是個很聰明的人,他雖然回到耶路撒冷了,但沒有馬上透露要進行修建城牆的工作,以免遭遇到更多不必要的阻礙。尼希米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利用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巡視耶路撒冷城繞了一圈,仔細察看整座城牆被破壞的狀況,包括有被人放火燒、拆毀成亂石堆等,這些都在說明當時破壞修建城牆的人,非常痛恨這件修復耶路撒冷城的工作。藉著巡視工作,才使他知道怎樣進行修復的工作。他雖然身上帶著皇帝亞達薛西的詔書,且身邊擁有皇帝差派的軍力可供指揮調派,但他都是很低調在進行巡視的工作,主要的原因是想減少不必要的阻力,以免修復工作還未開始就遇到更多的困難。他回到耶路撒冷必定聽到許多關於參巴拉等人阻擋修復城牆工作的事。
其實可以這樣瞭解:當時那些破壞者之所以會想盡辦法要阻止尼希米進行修復城牆的工作,並不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理由,而是政治利益的考量;因為當時的人認為:城牆破損無法修復,或是居住在沒有城牆的地方,等於生命沒有安全保障,隨時會被敵人侵犯。以現代的語言來說,城牆象徵著國防。因此,當猶太人想要修復城牆時,可以解釋為他們想要建立國防力量(參考以斯拉記四:12-16、尼希米記二:19)。
第16至18節,在巡視完成之後,也構思好了要怎樣重建時,尼希米才告訴猶太同胞的代表、領袖們,表示應該開始進行重建工作了。他把上帝怎樣與他同在,垂聽他的祈禱,使他得到皇帝亞達薛西全力的支持。猶太同胞領袖們聽了之後,就同意開始這項修復耶路撒冷城的工程。
第19至20節,這些反對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城的參巴拉、多比雅,和基善等人,聽到尼希米要帶領猶太人重修耶路撒冷城的消息,就譏笑他們,且語帶威脅說他們想要背叛皇帝。但他們並不知道尼希米就是獲得皇帝之允許,且有皇帝的詔書可資證明。因此,尼希米很不客氣地回應他,他們不是猶太人,也因此,在耶路撒冷並沒有任何資格說話,這就是說他們「沒有產權」之意。他很堅定地說「天上的上帝」會幫助這件重建耶路撒冷的工程「成功」完成。因為所有的以色列人民都是上帝的「僕人」。這句話已經很清楚在表明他們重建耶路撒冷城,是順從上帝的旨意而進行的。

3.第三章:
這章非常重要,記錄了四十位主要參與修復城牆的領袖代表,他們的名字,以及他們所負責的地段。這也就順利地將城牆地界作了次明確的鑑定。再者,這次修復工程是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表現出堅定的意志,所有以色列各界代表都傾全力投入,終於將修復的工作順利完成。
第1至16節,這段經文說修復工程是從羊門開始,然後用逆時鐘方式進行,繞了一圈回到羊門結束(第32節)。取名「羊門」,很可能這裡是專門買賣羊隻的地方。約翰福音第五章2節說有個池子靠近羊門的地方,就是畢士大池。
在這段經文一再重複的一句話,就是「某某城的人修造了再下一段」,這表示每個宗族參與修建工作,是緊密地接續下去,沒有停止,這樣才有辦法將整個耶路撒冷城牆的修復工作,順利完成。但同時也說明了有上帝同在,大家都願意盡心盡力。若不是上帝的帶領,想要順利完成修建的工作必定是困難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第5節說有些「領袖拒絕督工指定給他們做的工作」,所謂「領袖」,大概就是那些有錢的貴族吧。他們拒絕參與修復的工作,也暗示著修復城牆的工作並非很順利。但相對於這些拒絕的領袖,就是第12節所記載的沙龍,「他的女兒們也幫了忙」,這點很特別,已經在表示哈羅黑的家族是全部總動員,包括婦女也參與修建城牆的工作。原因可能是認知上的問題,就是城牆確實是關係整個城內居民的安危,若是城牆不保,這些婦女必定陷入危險中,生存會受到威脅。
第17至21節,這段經文是參與修建工程的六個利未家族名單。
第22至26節,這段經文提供了參與修建工程的祭司名單,也是一樣有六個家族。
第27節,這節說提哥亞城的人修了兩段城牆,在第5節提到他們接續撒督修築了下一段,在這裡說他們又修築了靠近俄斐勒城,也就是「聖殿工人住的地方」的下一段。很可能就是他們在前一段進行得不是很順利,因為受到城內領袖的阻擋,因此,有可能這裡是用來補足前段修建工程受到阻礙的方式之一種。
第28至32節,這段經文記載有許多人都把自家的門前那段城牆修建的工作承攬下來,因此,連銀匠、商人都參與有份。
其實,整章經文想要表達一個基本觀念:修建耶路撒冷城的工作,被全體以色列人民看成是整個民族生存最重要的大事。因此,人人都想盡辦法參與修建的工作,雖然不像有些宗族是整個族人都參與某段城牆的修建工作,但至少在各自家門口的那段,一個家庭就可以來做。這與所羅門時代,徵召奴工十多萬人建造,意義完全不一樣。
4.第四章:
這一章在說明修築城牆的困難,在敵人環伺的狀況中繼續修建的工程,除非有上帝的帶領,否則要完成這樣高難度的工作確實不容易。從「搬運建築材料的人也一隻手工作,一隻手拿著武器」(17節)這句話就可看出,修築城牆的工作,幾乎是停滯的,且是「從黎明到晚上星星出現,我們有一半的人在城牆上工作,一半的人拿著武器負責守衛」(21節),尼希米的助手們都是「晚上必須留宿在耶路撒冷;這樣,我們才能在夜間看守這城,白天工作」(22節),這些都幫助我們明白他們幾乎是拼命地在進行修築城牆的工作。
另一方面,這一章也讓我們學習到一個寶貴的經驗;尼希米不是只停留在祈求上帝的幫忙,他是祈求上帝的助力,同時也積極、不怠慢地策劃嚴密的防衛系統,包括以一半的人守衛,另一半的人工作,且守衛的人必須拿著刀矛、盾牌、弓箭,且還穿著盔甲,「每一個工作的人腰間也都配刀」,這說明他們是隨時在準備作戰。同時,在敵人當中的猶太人也時常提供敵方消息,提高大家的警戒心。這些都說明了一點:所謂倚靠上帝,並非表示自己甚麼事都不管,而是更積極進行應該做的事,這樣才對。由於他們是被殖民統治的順民,不能有軍隊,再加上因修築城牆而被誤認為有「叛亂」的意圖,因此,不能主動攻擊,只能在必要時才出手防衛。若是沒有控制好,很可能因為被挑釁而動干戈,正好落入敵人的陷阱裡,因此,尼希米控制著整個局勢,他要吹軍號角的人站在他身邊,由他發號施令,這樣才不會出亂子。
5.第四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提到參巴拉、多比雅等這些領袖,是積極反對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城的工程的人物,他們不但藐視這些返鄉的猶太人有多少能耐,而且還聯合阿拉伯、亞捫,和亞實突的居民準備來攻擊,製造混亂,好讓波斯皇帝下令阻止這件工程的進行。
第1至3節,這裡特別提到參巴拉是代表著北部的撒馬利亞人,和代表著東邊亞捫族的多比雅,他們用諷刺的話,主要是在羞辱猶太人的能力。認為他們就算是要從瓦礫中找建材也難,這意思是指他們連購買新的磚頭也沒有錢之意。因為他們不知道波斯帝國塞魯士曾下令全國人民要好好鼓勵他們。並且皇帝給尼希米的詔書中,曾囑咐皇家管理森林的主管協助尼希米,而河西省的省長要幫助尼希米,因此,才敢用這種態度譏笑猶太人想要重建城牆的工程。從第3節看出他們甚至認為就算城牆蓋起來,也是非常弱,不堪一擊,只要有隻狐狸稍微一撞,城牆就會倒塌。這表示著他們若是要出手攻擊,根本就不需要費甚麼力氣。這當然是說他們重建這城是沒有甚麼意義的。
第4至6節,尼希米聽這些敵對者的嘲笑之後,他沒有反擊,他知道要倚靠的對象,並不是武器、波斯帝國皇帝的權威,而是上帝。因此,他透過祈禱向上帝哭訴,表示敵人就是這樣子在嘲笑他們修築城牆的工程。另一方面,尼希米也積極地帶領猶大人民趕工修建。上帝賜福猶大人民,讓這件修築工程進行得非常順利,且是超越了預計的目標。
第7至10節,這些敵對者一聽到修建城牆的工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就非常憤怒。他們沒有想到愈阻礙,他們修建的速度就愈快。於是聯合阿拉伯、亞捫,和亞實突的居民,共同策劃想要攻擊耶路撒冷,好製造事端,然後迫使波斯皇帝下令停建。
6.第四章11至23節:
這段經文記載尼希米怎樣防衛這項修建工程的進行。他已經得到敵人要來破壞工程進行的計謀。但他不是停止工作向上帝哭泣,而是帶領人民拿起武器準備對抗。
第11至13節,尼希米獲得的情報是來自滲透在這些敵人陣營中的人,或是在敵人陣營中,也有反對他們阻礙這項工程進行的人,他們將參巴拉等人想要策劃製造動亂的計謀傳給尼希米知道,讓他知道破壞的計謀即將出現。尼希米不敢怠慢,他叫民眾武裝起來,要配刀矛弓箭,然後組織宗族代表,守在沒有修完的城牆後面的低窪處。
第14至15節,尼希米巡視每個角落,和擔任守衛的人,鼓勵他們不用怕敵人,他們真正的倚靠是上帝。他也告訴這些守衛的猶太人,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在固守自己的家園、家庭。結果敵人才發現他們準備要攻擊耶路撒冷的計謀被曝光了。因此,他們就收回了這項計謀。
第16至18節,為了防衛敵人突如來襲,尼希米要猶太人民參與修建工程的人,一半站著守衛,且都必須全副武裝,準備隨時都可以跟敵人作戰。包括搬運建材材料的工人也是一手拿武器,一隻手工作。緊急吹號的號手是站在尼希米身邊,以便隨時聽尼希米下令吹號作戰。
第19至21節,由於修築城牆的範圍甚廣,大家彼此之間的距離也遠,因此,尼希米提醒大家一聽吹號的聲音,就要趕緊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他那裡集合。每天都有一半的人在工作,另一半的人守衛備戰。
第22至23節,尼希米自己也一樣,連睡覺時也不換裝,因此,所有的部下都跟他學習,表示隨時都可以迎戰來挑釁的敵人。另一方面,他也告訴所有的主管和他們的助手,晚上都必須住在城裡,不准回家。換句話說,尼希米已經將修建工程當作如同軍事作戰一樣。因為敵人隨時會來突擊。

7.第五章:
這是一章非常感人的記錄,說明在苦難中同胞的愛,以及領導者潔淨的心靈的重要性。前面一章提到有外面的勢力威脅到他們建造城牆的進行,這章則是記載阻礙修建城牆工程的,是來自城牆內部,同胞之間的問題。
第1至5節,由於修建工程延宕多時,因此,有許多人因為加入了修建工程,而導致忽略了他們的家庭生活需要。因此,這些家人可能因為年老,或是尚且弱小無力工作賺錢,或是因為身體有疾病無法倚靠工作養活家人。因此,他們生活需要的「糧食」不夠。為此,他們有人典押葡萄園、田地、房屋等,才能買糧。但也有人典押這些田園是為了繳稅,還有些人用女兒去做奴工,才能換取需要糧食或金錢。
第6至8節,從第六章15節看到修築工程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之下,雖然僅僅費時「五十二天」,但已經造成猶太人民在生活需要下的極大壓力,這些都成為他們沈重的負擔。但真正的問題在第8節,就是在猶太人當中有些富有的人,竟然借錢給貧窮的同胞,卻收取高利貸,這樣的行為是違背摩西法律的教訓。摩西的法律清楚地規定:
「如果你借錢給我子民中的任何窮人,不可像放債的人索取利息。」(出埃及記廿二:25)
  「如果你有同胞窮得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你必須供給他,好像供給外人和寄居的人一樣,好使他繼續住在你那裡。你不可向他索取利息;要敬畏上帝,讓他繼續作你的鄰居。」(利未記廿五:35-36)
  「借給外族人可以計算利息,借給以色列同胞就不可。你們遵守這規定,上主──你們的上帝,就會在你們將佔領的那片土地上,事事賜福給你們。」(申命記廿三:20)
  以上三段經文都清楚地說明他們當中有人並沒有按照摩西法律的規定對待貧窮的同胞,特別是在大家都盡心、盡力為修築圍牆而荒廢了自己田園的時候,有錢的人應該更出力協助貧窮者度過生活難關才對。尼希米為了這件事極為難過,也很生氣。他毫不留情譴責民眾的首領和官長,說他們剝削自己的同胞。
第9至11節,他很清楚表示這種放高利貸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是不會做這種事的。因此,他下令所有放款給自己同胞的人,要將所有的債務一筆勾消,不論是借錢或是借糧食、酒、油,或是田地、葡萄園、橄欖園,甚至是房屋等等的債務都必須要取消。
第12至13節,當尼希米這樣說了之後,所有的猶太人都表示願意照他的命令去執行,歸還財產,不向窮人索取債務。為了要使他們所說的話成真,尼希米找來祭司,叫這些民間領袖們在祭司面前發誓,表明一定會遵守諾言。尼希米並且用象徵性的動作,發出詛咒給那些不願遵守這項誓約的人,使他們所獲得的一切都消失殆盡。所有的民間領袖都異口同聲表示:他們是真誠願意遵照尼希米的吩咐。
第14至18節,亞達薛西在位第三十二年,也就是主前432年。第14節這裡說尼希米「作猶大省長」。他原本是返鄉要協助修築耶路撒冷城牆的,結果卻變成回去擔任省長的職務。在這段經文中,尼希米也記下了自己在當省長執政期間,從沒有拿省長應得的報酬,跟先前的省長不同。原因是他深知此時猶大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他強調自己是個敬畏上帝的人,絕對不會做貪婪的事。換句話說,敬畏上帝的人,必定會愛民、不貪、不奢侈。他樹立了當領袖者的典範──不貪、愛民、節儉。
8.第六章:
從這一章可看到尼希米帶領猶太人修築耶路撒冷城牆的經過確實很不容易,因為他不斷受到恐嚇。每當遇到恐嚇的事,尼希米都是一再祈求上帝幫助他,使他有智慧明辨上帝的話語。
第1節,從這節可知道經過五十二天之後,全部修築完成,除了進口處還沒有安置城門,其餘是連一個缺口也沒有。
第2至4節,由於尼希米相當謹慎,並且要求所有參與修築城牆工作的人,不論是在白天或是晚上都必須穿好衣服,且都「把武器握在手中」(參考四:22-23),因此,他的仇敵參巴拉、多比雅、基善等人設計想要誘使尼希米離開耶路撒冷城,到離約帕東南約十一公里遠的「阿挪」會面。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尼希米遠離耶路撒冷城,這樣要謀殺他就不會遇到猶太人的阻擋。但尼希米深知他們的壞念頭,因此,都沒有接受邀約,雖然他們都是波斯帝國皇帝屬下的官員,但尼希米有皇帝亞達薛西的詔書可防身。他派人回覆他們表示無法前往, 因為工作繁重。前後四次邀約,每次尼希米都用相同的理由回覆。
第5至7節,這段經文說這些想謀害他的人,於是發出第五封公文,所用的理由都與叛亂有關。他們表示聽到尼希米想要造反的消息,所以才會積極修建城牆,因為他想要自立為王,並且說他安排先知準備要膏立他為猶大的王。恐嚇尼希米說這件事一定會傳到波斯皇帝那兒去。因此,他們要求尼希米一定要親自與牠們會商此事可能帶來的影響。
第8至9節,尼希米回覆清楚表示這是他們捏造的,絕對不是事實。但這些人就恐嚇說要使這項修建工程停頓下來。尼希米是個敬畏上帝的人,每當遇到這種困難或威脅時,他就是用祈禱來向上帝傾訴,懇求上帝幫助他。
第10節,尼希米在危險的時候去尋求先知的聲音,結果示瑪雅卻要他躲藏在「聖殿的聖所」,這是很奇怪的建議,因為根據民數記第十八章7節的規定,只有輪職的祭司才可以進入「聖所」,其他人進入都必須處死。因此,他的建議其實就是陷阱,要讓尼希米即使不被仇敵殺死,也要讓猶太人祭司團認為他褻瀆「聖所」的神聖,就算不處死他,他也會成為大家所詬病的對象,這樣他要領導猶太人修建城牆的工作會愈困難。尼希米也從這裡知道這位示瑪雅乃是一位假先知,不是真的先知。從第14節也可看到,當時假先知還不少,包括了女先知挪亞底。
第11節,尼希米拒絕在這困難的時候逃避。其實,若要逃避遇到的困難而活命,他不返鄉就好了。他就是因為聽到城牆沒有修好,荒廢著,他才決定請求亞達薛西皇帝准他返鄉。
第12至14節,尼希米省思了示瑪雅的建議後,終於發現示瑪雅已經被參巴拉、多比雅等人收買了,想用這種計謀讓尼希米在猶太人當中失去尊嚴,沒有領導權,這樣,他們阻礙圍牆修建的工作就可達到。從這裡也看到信仰墮落的情況,就是先知也接受賄賂去陷害別人,這已經違背十誡的第九誡了。
第15至16節,這裡很清楚說整個圍牆的工程經歷過五十二天,終於完成。那些計謀要阻止這項工程進行和陷害尼希米的人都感到相當羞愧,因為他們沒有完成阻礙的目標。但他們忘記,這項工程是上帝所允許要重建的。有上帝允許,祂就會出手幫助。
第17至19節,這段經文可看到除了有假先知附和這些反對尼希米的仇敵之外,同時也有不少猶太人參與在這項反對尼希米的計謀中,原因很可能與耶路撒冷的貴族有關。他們反對尼希米,很可能是因為尼希米要他們將貧窮同胞的債務一筆勾消的緣故(參考五:1-13),這也說明了當時他們同意將債務一筆勾消,並不是真心實意,而是礙於面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和他們與外邦女子結婚有關。因為尼希米和以斯拉都是極力反對與外族通婚。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看到耶路撒冷城牆修好後,人民倚靠貴族協助之心必定大大減弱,相對的,是對上帝的信心大大增添,也造成這些有權勢的人對尼希米的不滿。
9.第七章:
這章主要在說明修築完成後的尼希米,如何幫助耶路撒冷城的猶太居民維護城內居住的安全。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幫助他們建立巡邏防衛制度。最重要的是找出兩位值得信賴的助手負責督導巡防的工作,也就是自己的兄弟哈拿尼和城堡的司令官哈拿尼雅。再者,在這章中也有一份戶口名單,是記錄結伴返鄉的名單,與以斯拉第二章所記載的名單很接近。
第1至3節,這段經文可看出尼希米果真是個很好的領袖。他在城牆完全修建完成之後,立即組成守衛人員。他將聖殿的詩班、守衛、利未人等工作都派妥之後,立即任命他的兄弟哈拿尼和城堡司令哈拿尼雅兩人,負責耶路撒冷的安全。他稱讚哈拿尼雅是個敬畏上帝、可靠的人。他只交代清晨天沒亮以前,不可打開城門,太陽下山後就要將城門關閉、上閂,並且分派守衛人員,負責保護安全。
第4節,從這節可看到主前586年,巴比倫皇帝尼布甲尼撒嚴重摧毀耶路撒冷城的景況,確實荒廢得相當嚴重。另一方面,因為原先的城牆沒有修復,所以居住在城內反而不安全,因為沒有人固守,任何強敵或盜匪都可能入侵,會居住在城內的人,必定也是窮到極點,因此,有沒有城牆、城門等對他們來說已經無關緊要。這就是為甚麼城裡的人並不多的原因,也是「房屋造好的也不多」之因,因為實在沒有能力繼續修建自己的房舍。就像前不久他們向尼希米說的,連吃飯都有問題,還得典押自己的兒女為奴,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修建自己的房舍確實是很困難。如今城牆修復後,情況必定改變不少。搬進來城內居住的猶太人民必定會越來越多。就像第6節所說的:「許多流亡的人離開巴比倫省,返回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回自己的家鄉。」
第5至6節,這段經文說尼希米想要瞭解整個返鄉的實況。因此,他召集民眾和他們的首領、長官,要察看他們的家譜。因為耶路撒冷城牆已經修復完成,且已經有守衛,表示可安全居住時,返鄉人潮陸續增加。他們就是從巴比倫奴隸之地回來的人。
從第7節到第73節的經文,資料和以斯拉記第二章相同。這段列出了返鄉團中的十二位領袖名單。
第8至25節,這段經文是記載以色列各宗族的人數。這裡共計提供了十八個宗族。
第26至38節,這段經文記錄了回到祖籍的人數。
第39至42節,祭司宗族返鄉的人數。
第43至45節,這段經文記載利未宗族、聖殿歌手、聖殿守衛等宗族人數。
第46至56節,這段記載聖殿工人的三十二個宗族名單。
第57至59節,這是所羅門僕人共計有時一個宗族。
第60節,聖殿工人的後代和所羅門僕人的後代回來的人數有「三百九十二名」。
第61至62節,這兩節很有意思,很可能這些人確實已經無法找到原有的族譜,但是,他們也可能是隨同他們來到耶路撒冷的外族人,就像當年出埃及時,也有許多外族人跟著以色列民族逃出埃及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二:38,民數記十一:4)。
第63至65節,這裡提到有些人無法找到族譜來證明他們是屬於祭司宗族的人,但因為他們當中卻有人與外族人通婚,因此也被列入為「不潔淨」的族群,這樣的人不能擔任祭司的工作。
第66至69節,這裡提供總計返鄉人數,也有男女僕人,以及男女歌手。另外也紀錄了馬、騾子、駱駝、驢的數量。這些動物都是運輸上很重要的動力。
第70至72節,這裡記下了有關他們帶回貴重的捐助物品,包括有省長捐贈的,除了有黃金八公斤外,還有祭司禮服、禮儀用的碗。還有族長們捐獻的金銀,以及人民捐獻的金銀和祭司禮服等。
第73節,這節是第一至七章的總結,表示所有返鄉的人,生活都安頓下來了。
也是從第一至七章是尼希米記前半部,都是記載尼希米的事。第八至十章,都是記載有關以斯拉的事。他是一位「飽學之士,精通上主──以色列上帝頒給摩西的法律」(參考以斯拉記七:6)。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