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41期

歷代志下第十一章13節至第廿一章

1.第十一章13至23節:
這段經文特別提到全以色列境內的祭司和利未人都遷移到南國的猶大,原因是北國以色列的耶羅波安不准他們繼續擔任祭司的工作。這也看出整個北國以色列人民離開上帝的道越來越遠。
再者,這段經文也將羅波安的家族留下簡略記錄。
第13至15節,這三節可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料,也可看出耶羅波安一上任,就想掌握宗教信仰團體,因為他不想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讓利未人繼續帶領祭祀禮儀的工作,而是把他們都廢除。因此,全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都離開了北國以色列,南遷到猶大。同時,他們也喪失了原本在北國於約書亞時代分配到的居住城市。更糟糕的是,耶羅波安甚至指派自己的人當祭司,帶領人民去「拜山羊魔神和自己鑄造的金牛」,這簡直就是公然羞辱上帝。耶羅波安的作為,可看出以色列人民在信仰上已經墮落很厲害了,並沒有因為所羅門建造耶路撒冷聖殿而在信仰上的態度更堅定。對照列王紀上第十二章25至31節,就可明白為甚麼耶羅波安就是為了要阻止北國人民持續不停地前往南國猶大耶路撒冷去獻祭敬拜上帝,特地鑄造金牛擺放在伯特利和最北邊的「但」,並且告訴北國以色列人民說,那金牛是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的神,要他們拜金牛偶像當作神明,引領人民離棄上帝。他幾乎就是重蹈以色列人民祖先在曠野漂流時代所犯的重大錯誤(參考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
第16至17節,這兩節說明相對於北國以色列耶羅波安的南國猶大羅波安,他不但接納了利未人和祭司進入耶路撒冷或猶大、便雅憫等宗族去協助獻祭敬拜的工作,在北國以色列有許多人民也都跟隨前往耶路撒冷去獻祭,因為那是他們認為敬拜上帝的中心殿宇,也因為這樣,他們對羅波安的向心力就越強。他們擁護羅波安的政策,使他執政都相當順利,有如他父親所羅門時代一樣。
第18至23節,這段經文可說簡略地述說羅波安的家族,他分別娶了大衛的孫女,以及押沙龍的女兒,共計妻妾多達七十八個以及八十八個兒女,他也分派的兒子分別在他統治下的猶大和便雅憫區內的設防城市,為了是要防範北國以色列或其他外族人入侵,他讓自己的兒子負起防衛的責任,且供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2.第十二章:
這一章描述羅波安統治之下的猶大。整個經文看來,羅波安對上帝並不夠忠實,時而遵行上帝的旨意,時而背棄上帝的誡命。
第1節,這節說出人最大的軟弱,就是在鞏固地位,或是事業有成後,忘了他的能力、財富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成功後就藐視或離棄了上帝,直到遇到困境時,才會再次想起上帝才是生命的主。羅波安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國王離棄上帝,人民也就跟著離棄了上帝。
第2至4節,這三節說羅波安治理猶大才第五年,就因為離棄上帝而遭到上帝的懲罰。上帝懲罰的方式就像士師記作者所用的句子,歷代志作者也是喜歡用這樣的句子──離棄上帝,形容以色列民族去敬拜偶像神明。上帝對離棄祂的子民採取的方式,也是一樣,以「離棄」祂的子民作回應。所謂上帝「離棄」,指的就是不再加以保護、帶領,則上帝的子民就很快會遇到困境。現在上帝的作法是讓埃及國王示撒領兵和鄰近族群聯合來攻打猶大,且是佔領了許多邊防城鎮,進逼耶路撒冷。
第5至6節,先知示瑪雅,他也是當年獲上帝的啟示,去阻止羅波安去攻打分裂他去的北國以色列的先知。這次,他在獲得上帝啟示去對羅波安和他的大臣講話,清楚告訴他們會遇到災難,就是因為離棄上帝的結果。結果羅波安和他的大臣都承認自己犯罪,得罪上帝。
第7至8節,上帝再次透過示瑪雅傳出信息,說已經看見羅波安和他的大臣認罪,因此,上帝只讓埃及的聯軍搜刮財物,但不會傷害他們的生命。上帝還要繼續觀察猶大人民是否願意順服上帝。
第9至12節,果然,埃及聯軍雖然攻入了耶路撒冷,且搜刮了聖殿和王宮裡的財寶,但猶大人民並沒有受到甚麼重大傷害。因此,羅波安在埃及聯軍退出的時候,他明白只有順服上帝,謙卑的認罪,才能使上帝的忿怒消失,不再降災難,也使猶大有重新整頓的機會。
第13至16節,對照第九章29節的記載,這裡又多出了「示瑪雅史」這本書。而「羅波安和耶羅波安之間經常有戰事」,這句話說出了分裂後的兩國統治者,都忘記了示瑪雅先知所教導他們的話,不要打自己的同胞。
羅波安死的時候才只有五十八歲而已,他的晚年和他父親所羅門一樣,並沒有確切地遵行上帝的旨意,而是去拜偶像神明。他把王位交給兒子亞比雅。
3.第十三章:
這章記載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的事蹟。他登基為王的年代大約是在主前913至910年。歷代志的作者用比列王紀作者更長的篇幅介紹亞比雅的事蹟(參考列王紀上十五:1-8),且認為他是個好的王,這一點和列王紀作者的看法不同,後者用「他犯了跟他父親一樣的罪,沒有像他曾祖父大衛那樣一心一意忠於上主──他的上帝」(參考列王紀上十五:3),而在歷代志這裡,作者卻說亞比雅帶領他的人民「仍然事奉主──我們的上帝,沒有離棄他」,和以色列的王耶羅波安完全不相同。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歷代志的作者將重點放在南國,除非北國有特殊的事件是與南國猶大有關的,才會記錄下來,而這一章就是在這樣的編撰要件之下記錄下來,為的是要表明耶羅波安統治下與南國猶大在亞比雅統治下,雖然耶羅波安有八十萬大軍,而南國國勢較弱,只有北國以色列的一半──四十萬軍隊,但是因為南國亞比雅忠於耶和華上帝,因此,也能打敗擁有大軍的北國以色列,甚至消滅了他們多達五十萬的精兵。
另一方面,歷代志的作者對於歷史的詮釋角度也與列王紀不同,作者不提耶羅波安帶北部族人離開猶大統治的原因,是和所羅門加重稅在人民身上的事有關。相反的,而是說耶羅波安背叛所羅門,並且「招集一群流氓無賴,頑強地敵對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這很明顯都是出自南國的觀點。
第1至3節,之前在羅波安繼位後才第四年,埃及就來進攻,且攻入了耶路撒冷。對南國猶大造成重創。現在,是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才繼位不久,換北國以色列耶羅波安率領多達八十萬大軍來攻打南國猶大,而猶大才只有北國以色列軍隊的一半兵力而已。這很清楚在表示,兩國若是這樣開戰下去,南國猶大必定會慘敗。另一方面,這樣的記載也在說明,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實力確實比南國猶大還要強。
第4至9節,這段描述南北兩軍對峙,猶大王亞比雅就先對北國以色列統治者耶羅波安和以色列軍隊講話,這很像先來一場心理戰。這段經文就是亞比雅所講的第一段話。在這段話裡,他強調大衛的後裔,才是上帝立約傳承的對象。意思是指耶羅波安根本就不是上帝揀選來領導以色列民族的王。因此,他形容耶羅波安是「背叛」所羅門,並且圍繞在他身邊的,是一群無賴,頑強地敵對所羅門兒子羅波安。更嚴重的,是指出耶羅波安帶領人民去拜金牛,又把祭司亞倫的後代和利未人趕走,只要有錢,就可以買祭司的職位來當。
從這段經文可看出亞比雅對耶羅波安和北國以色列軍人,提出了相當嚴重的警告。
第10至12節,這三節很明顯地是相對於前一段,亞比雅在這裡表明南國猶大擁有耶路撒冷聖殿,才是正統的傳承者,而猶大後裔擔任統治者的角色。作者用「亞倫的後代執行祭司的任務;利未人協助他們」這樣的句子代表著正統,強化了上帝只會與「正統傳承」者同在。這「正統」包括了由祭司和利未人擔綱的敬拜禮儀(這也暗示著: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敬拜才是對的)。再者,這也在表明南國猶大的人民對上帝忠心,因為這在表明他們嚴守摩西法律的規定。
第13至18節,這段經文可看出耶羅波安在軍事上是很有能力的,知道怎樣對猶大軍隊前後夾攻。但猶大軍隊因為有祭司陪伴出兵,知道在最危急的時候,尋求上帝的帶領和幫助。果然,上帝伸手救助猶大軍隊,雖然他們才只有四十萬兵力,卻打敗擁有八十萬大軍的北國以色列,不但這樣,還消滅了北國以色列五十萬精兵。這都在表明一個基本信念:真正使軍隊獲勝的,不是軍事武力,而是上帝的旨意。
第19至20節,這次猶大打了勝仗,且佔領了北國幾個重要城市,包括有伯特利、耶沙拿、以弗倫,和這些大城鄰近的村莊。北國以色列因為這次的重創,在耶羅波安統治期間,都無法再次出兵攻打猶大。
第21至22節,亞比雅也因為這次打敗猶大,國勢逐漸強大起來。他和父親羅波安一樣,擁有許多妻妾和兒女。
4.第十四章:
從第十四至十六這三章都是記載關於亞比雅的兒子亞撒王的事蹟。亞撒接續作猶大王的年代,大約是在主前910至869年,前後長達四十一年。歷代志作者介紹亞撒的篇幅,也比起列王紀作者所記載的還長(參考列王紀上十五:9-24)。作者在這三章的篇幅中,以一個「倚靠上帝,就必得勝;離棄上帝,一定失敗」這樣的主題來提醒所有的人。作者用四件主要記事來描述亞撒:
一是在十年的太平期間,亞撒王極力推動宗教改革,包括廢除偶像神明的崇拜(第1至8節)。
二是與古實王謝拉的戰爭,因為亞撒尋求上帝的幫助而獲得勝利(第9至15節)。
三是他進行第二次宗教改革(第十五章1至19節),這次改革主要內容除了繼續廢除偶像外,並「修造立在聖殿院子裡的上主的祭壇」,且帶領人民再次與上帝立約,表明要順服上帝。
四是亞撒王跟他的曾祖父所羅門、祖父羅波安、父親亞比雅等一樣,都是在遇到困難時不再尋求上帝的幫忙,不是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就是去尋求外國勢力的協助,忘記上帝才是他們的救主、拯救者,因此引起上帝的生氣,不再看顧他。現在更嚴重的,就是當先知哈拿尼去警告亞撒時,他聽了之後,不是馬上悔改認罪,而是氣到下令將先知哈拿尼關了起來(第十六章7至10節),表示拒絕上帝的話。
第1至5節,這段經文可看出亞撒治理猶大國之初的十年,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君王。他不但「廣行善事,行為正直」,而且是「做了上主-他上帝認為對的事」,表示他對上帝相當忠心,掃除偶像、祭壇,並且命令猶大人民必須尋求祖先的上帝,服從上帝的命令和旨意。
第6至8節,除了在宗教信仰上帶領人民對上帝忠心,另一方面,他也積極國防建設,把每座城都強化了防禦工程,且在軍隊的裝備上更新,並且訓練軍隊個個都成為英勇的戰士。
第9至11節,在歷代志作者的筆下,猶大亞撒是一個對上帝忠心的國王,當他看見古實(埃及)王帶領一百萬大軍來進攻猶大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祈求上帝的幫助,他深深知道只要有上帝出手,任何大軍都將敗潰。在第11節的「上主啊,你能幫助弱小的軍隊,也能幫助強大的軍隊」這句話,很清楚地說明了在上帝眼中,沒有所謂的「大」或「小」的差別,唯一的差別是誰尋求祂,祂就幫助誰。
第12至15節,上帝果然垂聽了亞撒的祈禱,祂出手打擊古實的軍隊,使一百萬大軍潰散逃跑,而亞撒的軍隊則是一路追趕,他們追到基拉耳,這是位於瑪利沙西南部大約四十公里的地方,也是埃及的境內了。也因此,猶大在此次的戰役中,擄獲許多戰利品而回到耶路撒冷。
5.第十五章:
這章經文主要在說明猶大王亞撒如何進行宗教改革的工作。這章敘述上帝透過先知亞撒利雅去對亞撒說出上帝的信息,要讓亞撒知道,只要堅持倚靠上帝,上帝一定會庇護他們。雖然也會遇到困境,但一定要記住,上帝必定會帶領他們走出苦難的陰霾。因此,亞撒就決定聽從先知亞撒利雅的信息,積極撒除在國家境內所有的偶像神明和祭壇,依照列王紀上第十五章12節的記載,他那時候的猶大人民,也有人在偶像神明的廟裡當男娼,他把這些人都驅逐離開國境。不但如此,並且還很勇敢地將他祖母瑪迦太后的后位也給廢了,只因為她造了偶像神明。唯一可惜的,是他沒有把全國所有的偶像都去除掉。但已經算是不錯的一位君王了。
第1至2節,這兩節說先知亞撒利雅獲得上帝的啟示,去對亞撒和猶大、便雅憫兩支族的人民說出上帝的信息。在這裡很清楚說出上帝的應許,只要猶大人民順服上帝,他們就會發覺上帝一直在帶領著他們。
第3至7節,「以色列已經很久沒有真神,沒有祭司的教導,沒有法律。」這句話很清楚說出士師時代的情景就是如此。但現在的北國以色列竟然又和士師時代相同,沒有人拜真正的神上帝,連祭司都不是上帝所揀選的僕人,而是國王自己設立,且是為了要拜偶像神明之需。也因為這緣故,上帝使災難頻頻出現在北國以色列,這種災難就是動盪不安,除了外患多,且內亂不停。但先知亞撒利雅要亞撒和南國人民必須堅忍守住對上帝的忠實。
第8至9節,亞撒聽完先知亞撒利雅的信息後,受到很大的鼓舞,決定推動宗教改革,不但去除猶大境內的偶像神明,也進行修築聖殿院內的祭壇,表示潔淨敬拜上帝的心靈之意。因為這樣,許多從北國以色列的支族人民,包括有以法蓮、瑪拿西、西緬等支族的人,都紛紛來歸順亞撒的統治之下,也親身體驗到上帝同在的力量。
第10至15節,亞撒就呼召這些從北國來歸順的以色列人民,和南國猶大人民,大家相聚在耶路撒冷,用獻祭的方式重新和上帝立約,表明要全心全意敬拜上帝,並且立願若是有人離棄上帝,就必須處死,以免他人因為拜偶像神明而受害。就這樣,上帝的應許果然應驗在猶大國境之內,不但人民生活快樂,也沒有外患出現,因為上帝就是他們的保護者,使他們享受太平。
第16至19節,這段經文記載亞撒更進一步地把自己的祖母瑪迦太后的官階給廢掉,原因是她貴為太后,卻帶頭鑄造偶像,這不但使自己敗壞,也會連帶的影響到人民的信心。因此,當亞撒將瑪迦的太后后位廢除,也在說明若繼續發現她沒有停止偶像崇拜,很可能會像一般人民那樣被處死。而且,亞撒積極地將全國各地所有偶像和祭壇都給摧毀。他一生對上帝忠實,並將所有父親要獻給上帝的器物都放在聖殿裡,表明真實歸屬於上帝所有。這樣,直到他治國的第三十五年,國家都沒有出現過戰爭。唯一可惜的是,他沒有把山丘上的神廟給全部摧毀,這點很可能就是和他的祖母瑪迦太后有關,使改革的工作發生困難。
6.第十六章:
這章經文也可參考列王紀上第十五章16至24節。依照列王紀作者的寫法是:「猶大的亞撒王和以色列的巴沙王在位期間,雙方經常打仗。」這表示雖然南北已經分開,卻經常為了政治的理由互相侵犯,而不是互相扶持、幫助。在前面一章說猶大王亞撒對上帝忠心,知道凡事倚靠上帝的庇護、帶領,就像前面第十四章記載他倚靠上帝打敗古實一百萬大軍。但這章亞撒變了,當北國以色列王巴沙侵犯時,他卻拿聖殿的錢去賄賂敘利亞王出兵打以色列。換句話說,亞撒不再倚靠上帝,而是倚靠政治力量,這點很像他的曾祖父所羅門一樣,晚年的信仰變質了,是非常可惜的事。
第1至3節,這裡在記事上跟列王紀上的時間有差異,那就是依照列王紀上第十六章8節的記載:「猶大王亞撒在位的第二十六年,巴沙的兒子以拉作以色列王。他在得撒統治了兩年。」現在這裡說:「猶大王亞撒在位的第三十六年,以色列王巴沙侵犯猶大。」這樣在時間上相差大約有十年時間,目前無法理解差異之因。
北國以色列想要孤立猶大,斷絕她的外援,這樣就可以容易侵犯猶大,壓制猶大成為附庸。因此,以色列王巴沙就在拉瑪築壘設防。而為了要解決這種被包圍的困境,亞撒忘記要尋找上帝的幫忙。上次他面臨古實大軍壓境,就是尋求上帝幫助,結果獲得全勝。但這次他卻是尋找敘利亞王便‧哈達,而且是用聖殿和王宮的金銀當作酬金,請求敘利亞出兵制裁以色列。這種把上帝的錢都作尋求外力幫助的方式,也是等於在羞辱上帝一樣。
第4至6節,果然,敘利亞就出兵打北國以色列,使得以色列王巴沙趕緊撤軍,卻因此留下了許多築壘建材,變成猶大的意外戰利品。亞撒就將這些材料搬運去修築迦巴和米斯巴這兩座城市加強防衛工程。
第7至10節,這段是非常重要的經文。在這段經文中,上帝差派僕人先知哈拿尼去見猶大王亞撒,指責他倚靠敘利亞王,卻不知道要倚靠上帝。他告訴亞撒,上帝看顧對祂忠實的君王和人民。先知哈拿尼也舉出實例,包括古實派出百萬大軍要侵犯猶大,也因為上帝出手幫助猶大,就把百萬大軍打得潰敗逃跑,這樣的經驗應該讓他謹記在心。現在他卻忘記了。先知哈拿尼很清楚地指出亞撒是個很笨的王,既然不願意倚靠全能的上帝,往後將會戰亂頻傳。先知哈拿尼這樣的指責,猶大王亞撒非但不知道悔改,反而大為生氣,下令先將先知哈拿尼關起來,同時用更殘酷的手段虐待人民。
第11至14節,這段經文說出亞撒心中已經完全沒有上帝的信仰觀念,即使他生重病,也不想尋求上帝的醫治,只知道詢問醫生。因此,在他治國四十一年後,去世了。他的一生就像前面所說的,跟所羅門一樣,都是晚年在信仰上變了節,真是可惜。
7.第十七章:
從第十七章至廿一章1節止,這段經文是記載猶大王約沙法的事蹟。他是繼承父親亞撒的王位,時間大約在主前872至848年,前後統治猶大有廿五年。作者將他和希西家、約阿施兩個王並列,主要在歌頌他們對上帝的忠實。特別是在第十七章9節說約沙法派人走遍猶大各鄉鎮去教導人民認識上帝的法律,這一點才是他被作者看重的要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強調教導人民認識摩西法律是利未人的工作,也就是祭司的職責,就像上帝差遣先知耶利米要去完成的工作一樣(參考耶利米書十一:6-8)。
第十七章說約沙法不但在宗教教育上認真推行,且在國防工作上也不怠慢,他「奮發圖強」,並且在各城鎮設立國防要塞。單單軍力就高達一百一十六萬之多,大衛時代的猶大軍力也不過是五十萬(參考撒母耳記下廿四:9)。
第1至3節,短短的三節經文,就是用這句「他效法他父親早年的榜樣,沒有拜巴力」來形容約沙法是個上帝所喜歡的君王。約沙法為了防範北國以色列再次侵犯,他積極地在各重要城市進行防衛工程。
第4至6節,約沙法對上帝忠實,他不作離棄上帝的事,只遵行上帝的命令,也因此,上帝鞏固了約沙法在猶大國的統治,使他和猶大國逐漸強盛起來,更重要的,他繼續掃除國內所有的偶像神明和祭壇、神廟等等。
第7至9節,這段經文很重要,說約沙法為了要幫助人民明白上帝的法律誡命,特別派出使者,尤其是祭司、利未人到全國各地去教導人民認識上帝的法律,這點也說明了一個重要信息:不僅是國王懂得遵守上帝的命令、誡命,所有人民都要遵守。因為人民若都知道遵守,國王就會知道不可以違背上帝的命令。
第10至13節a句,因為有上帝賜福、看顧,很自然地,鄰近各國都不敢來侵犯猶大,相反地,還會來進貢,這裡說有阿拉伯人送給約沙法「七千七百隻綿羊和七千七百隻山羊」,這說明了約沙法確實成為鄰近部落眼中的一個強者。這些進貢也在表示尋求猶大的庇護。
第13節b句至19節,這段經文說猶大一個小小國家,就擁有多達一百一十六萬大軍,要養這樣多的軍隊,除了需要有充沛的經濟能力外,也在說明猶大國勢的堅強,已經不是北國以色列能夠忽視的。其實,這都在說明一件事:有上帝帶領,國家就會強盛。相對的,就會虛弱下來。
8.第十八章:
這章主要的資料來源是列王紀上第廿二章,有關約沙法和以色列王亞哈之間的關係。作者開始說明約沙法在最強盛的時候,有力量足以對抗北國以色列亞哈的軍力。在前面記載亞比雅、亞撒的時代,都是軍力比以色列遜色許多;亞比雅的時代,猶大的軍力是四十萬和以色列八十萬對抗(參考歷代志下十三:3),在亞撒的時代,則是以五十八萬軍隊對抗擁有一百萬大軍的古實王(參考十四:8-9)。但在對抗以色列侵犯的時候,卻是去尋求敘利亞的軍力(參考十六:3)協助防禦工作。但現在約沙法是全心全意地倚靠上帝而使國勢強盛起來,也因此,使得猶大雖然是小國,卻能與北國以色列王亞哈同席而座,且結為姻親。
9.第十八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是約沙法和以色列王亞哈之間一段很重要的互動。亞哈自己御養許多假先知,滿足自己的慾望,他的行為正好也說出了北國以色列根本就不喜歡聽從真正上帝先知的信息。但南國猶大約沙法可不是這樣,他知道凡事要問上帝的旨意,特別是關於出兵攻打敵人時,更需要上帝的帶領和扶持。因此,當亞哈要請他聯合出兵去攻打敘利亞,好把祖先的土地基列的拉末城搶回來,約沙法認為可以,但需要先詢問上帝的旨意。但亞哈認為他可以找到先知,結果那些都是假先知。大家都說同樣的話,並不是真實。約沙法一聽就明白,因此要求去找上帝的先知,而不是國王御養的先知。
第1至4節,這裡一開始就說猶大王約沙法和北國以色列王亞哈有了姻親關係,原因是約沙法的長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這表示當時是以色列民族在王國分裂之後,南北兩國關係最好的時刻。不過,從歷代志下第廿二章10至12節的記事來看,這門親事後來差點將猶大王室給毀了。因此,這門王室的姻親關係並沒有為猶大家族帶來上帝的賜福。
約沙法是禮貌上去拜訪以色列王亞哈,因為有姻親關係。因此,當他去拜訪亞哈時,亞哈的王室用隆重的禮儀款待約沙法。但這次的宴席並不單純。因為亞哈想要說服約沙法跟他一起去攻打敘利亞所佔領的基列拉末城。約沙法表示願意,並且表示隨時都可出兵。但條件就是要先問問上帝的旨意,這點也是約沙法在信仰上與亞哈差異之處。
第5至8節,亞哈知道約沙法的要求之後,立即要他御養的四百名先知出來,問他們若是他要出兵去攻打拉末城,可否?這四百位亞哈的御用先知都異口同聲地說:「去吧,上帝會使你得勝。」其實,他們說的都是討亞哈喜悅的話,不是真的從上帝那裡來的。對上帝忠實且敬虔的約沙法一聽就清楚了。因此,他對亞哈說要找上帝的先知,好求問上帝。這也表示先知不是想說甚麼就說甚麼,而是需要透過祭祀禮儀來問上帝的旨意。亞哈一聽約沙法說要問上帝的先知,就表示有一位名叫米該雅的先知,但他說的話都是對亞哈不吉祥,且總是「說凶險的話」,他並不喜歡聽。但約沙法確認為不應該這樣說上帝的先知,而是要聽從。因此,亞哈只好派人去請米該雅來王宮。
第9至11節,這段經文是在回應第5節記載的,四百名亞哈御用的假先知都說出討他喜悅的假話,都是贊成亞哈出兵去攻打敘利亞。還說上帝會跟他同在,使他打勝仗。
第12至13節,這位受命去找米該雅的亞哈王之大臣,找到米該雅,就警告他說,所有王的先知都說同樣的話,表示王亞哈一定會成功打勝仗。因此,要米該雅也說同樣的話。但米該雅回應他說:「我指著永生的上主發誓,上帝要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這句話就成為先知的定義,也說出了先知的職責所在。
10.第十八章14至34節:
亞哈求問先知米該雅有關出兵攻打拉末城的事。米該雅就說上帝的天使故意使亞哈的御用先知都說出欺騙、不誠實的話。結果這群御用假先知的代表,就是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很生氣,認為先知米該雅羞辱了他,打了先知米該雅一巴掌,而亞哈王則認為米該雅是故意用這種方式在挫他的銳氣,因此下令將先知米該雅關在監獄裡,等他打勝仗回來要審問先知米該雅。結果正如先知米該雅所預言,亞哈王出戰即死在戰場。
第14至17節,當先知米該雅來到亞哈和約沙法的面前,亞哈就問他是否可以去攻打拉末城。先知米該雅也故意說和御用先知相同的話。但亞哈知道一定不是這樣。因為過去先知米該雅說的信息,總是會和他的御用先知大不相同。如今說出相同的話,倒讓他感覺不對。因此,亞哈命令先知米該雅既然奉上帝的名講話,就該說誠實話。因此,先知米該雅很清楚說出若是這次出兵,必定會使以色列的軍隊像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群一樣,不但危險,也會四散而去。亞哈一聽這樣的話,就知道先知米該雅又說對他不吉利的話了。
第18至21節,這段經文是先知米該雅用比喻的方式,說出天上開會討論亞哈要出兵去攻打拉末城的事。天使決定用假先知的話來欺騙亞哈的御用先知,而且上帝表示欺騙亞哈的話會成功。
第22至24節,當米該雅說這比喻後,就警告亞哈若是果真出兵,一定會「遭遇災禍」。但御用先知的代表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狠狠地打了上帝的先知米該雅一巴掌,認為這是對他最大的羞辱。西底家會用這麼激動的方式回應上帝的先知米該雅,是希望亞哈能夠信任他。因為若是亞哈聽從先知米該雅的信息,那西底家和所有御用先知的工作都會失去,甚至可能會因為國王而遭到死刑。因此,他不僅打了先知米該雅,也質疑上帝不可能離開自己身上。但先知米該雅說上帝的靈已經不再和西底家同在。
第25至27節,亞哈一看見西底家這樣激烈的反應,就信任西底家而對先知米該雅感到憤怒,因此,下令將先知米該雅關在監獄裡,並且虐待他,等他打勝仗回來之後才處理他。但先知米該雅表示亞哈不可能再回來。因為他會戰死沙場。
第28至29節,就這樣決定了,南北兩國同時出兵去攻打拉末城。可能因為米該雅的話,讓亞哈感到心裡不安。因此,他卸掉國王的王袍,希望這樣可以躲過敘利亞軍隊的注意。但卻要求約沙法仍舊穿著國王的王袍,其實,這是很有心機的想法,以為這樣,約沙法將會成為敘利亞軍隊注目、攻擊的對象。
第30至34節,果然,亞哈原本存心不良,想要藉此機會害死約沙法,當在戰場時,敘利亞軍隊都把攻擊對象放在著王袍的約沙法身上,但約沙法知道在危急的時候,喊叫上帝的幫助。果然,上帝垂聽約沙法的呼求聲音,出手改變了敘利亞軍隊攻擊的對象,從約沙法身上轉移離開。但卻有一位敘利亞小兵隨便射箭,就射中了亞哈身上,且箭頭剛好落在盔甲的連接縫處,亞哈因此受了重傷,就這樣死了。正好應驗了先知米該雅的預言。
11.第十九章:
這章主要在說明兩件事,第一是約沙法因為和亞哈聯合出兵,正好表示他也支持一再藐視上帝神聖的君王,這件事讓上帝很生氣。第二是約沙法繼續非常積極地進行宗教改革,他同時任命許多忠實的宗教領袖當人民訴訟的審判官,也勉勵他們必須遵守上帝的規定,以公義審判人民的案件。
第1至3節,這段經文是約沙法和亞哈去攻打敘利亞的戰事後,回到了耶路撒冷。先知哈拿尼得到上帝的信息去對約沙法說話,譴責他不該和亞哈聯合出兵。因為亞哈是「壞人」,是「憎恨上主的人」,約沙法不該跟這種君王在一起。因為這次的事件,若不是上帝出手救助,約沙法就會死在戰場上。為了這件事,上帝很生氣約沙法,但由於約沙法對改革人民的信仰有貢獻,上帝仍然會繼續引領他。
第4至7節,這段經文說約沙法都會定期出巡去看南國人民是否都有歸向上帝,他巡視的範圍是全國各地都去。不但這樣,為了要徹底執行引導人民歸向上帝,他在各地設立審判所,任命審判官員,並且一定要敬畏上帝,要按照公義審判人民的案件。
第8至12節,這段經文說明約沙法任命利未人、祭司,和其他領袖作審判官,審理人民的訴訟案件。從這段經文可以很明確看出約沙法確實是個很好的君王,在他設置審判官員之職責最大的特色,就是由政教分別審判不同的案件;大祭司審判宗教案件,一般領袖審判民事案件。這在早期的社會會這樣分開,確實是件很不簡單的事,也說明了約沙法確實是個聰明有智慧的君王。他要所有審判官員,必須心存敬畏上帝的心,要忠實地辦事,才不至於得罪上帝。
12.第二十章:
從第二十章至廿一章1節,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對上帝忠實的君王,並不表示國家都不會遇到困境,約沙法算是很忠實的君王,但也會遇到鄰國來侵犯的大事件,使他心生害怕而求告上帝。同樣的,一個敬虔的基督徒,並不表示都不會遇到困難,也是一樣會遇到生命最危險的時刻而需要求告上帝伸出援手。
第二十章記載以東和亞捫人、摩押人聯合出兵來攻打猶大。約沙法雖然有許多軍隊,但他仍舊會害怕,而祈禱上帝。結果上帝是垂聽了他的祈禱,應許會親手打擊這些想要攻擊猶大的聯軍。
13.第二十章1至19節:
這段經文描述約沙法聽到有摩押、亞捫,以及米烏尼人等聯軍要來攻打猶大,這讓約沙法大為擔憂。因此,他不但下令全國人民必須禁食,祈求上帝帶領,更親自帶領人民向上帝大聲祈禱,結果上帝的靈降臨並傳達上帝的信息,表示要與猶大人民同在,要他們不用沮喪,因為上帝會親自打擊這來侵犯猶大的聯軍。
第1至3節,這段經文開始就說摩押、亞捫,和米烏尼人來侵犯猶大,而且已經有佔領了一個重要城鎮「洗哈遜‧他瑪」。約沙法聽到這件事,很難過,就下令全國人民禁食,表示哀傷。
第4至5節,猶大各地的人民都陸續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院子裡,向上帝祈求帶領,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確實是需要上帝帶領他們。這也說明了約沙法確實是個對上帝很有信心的君王。
第6至9節,這是約沙法帶領全體人民向上帝祈禱的第一段。在這段祈禱文中,他先歌頌上帝,是個大能大力的神。且感謝上帝賞賜給他們祖先這片可居住的土地。而且祖先為了要感謝上帝,還特地建造聖殿作為敬拜上帝之用。現在,大家都聚集在聖殿前,向上帝祈求,懇求上帝垂聽他們祈禱的聲音。
第10至12節,這是第二段祈禱文。約沙法特別提起祖先經過摩押人、亞捫人,以及以東人的地方,都沒有入侵他們土地。但現在他們卻來侵犯猶大人民和土地。他向上帝表明聯軍勢力龐大,猶大人民無法抵擋他們,因此,只能仰望上帝的帶領和保守。
第13至14節,這裡特別強調為了國家即將面臨被滅亡的危機,猶大所有的男人攜家帶眷地來到敬拜上帝的聖殿前面,向上帝祈禱。就在這時候,上帝的靈突然降臨在一位利未人雅哈悉的身上。他就因此傳出上帝的信息給眾人知道。
第15至17節,這三節就是上帝的靈透過雅哈悉傳出信息的內容,表示要猶大人民不用害怕,因為戰爭的勝敗,都是操在上帝的手中。上帝要猶大的軍隊不用攻擊或是回擊,只要守住陣腳、站穩就可以。上帝一定會和他們同在,會讓他們打勝仗。
第18至19節,約沙法和猶大人民聽到雅哈悉傳出上帝這樣的信息,都俯伏在地上感謝上帝,而且有利未支族的哥轄與可拉族人站起來大聲歌頌上帝。
14.第二十章20節至第廿一章1節:
這段經文描寫約沙法依照雅哈悉傳出的信息,用歡喜的方式統領軍隊前往戰場提哥亞的曠野去。果然上帝是親手為猶大人民打擊敵人。同時,在這段經文中也描寫約沙法治理時代的結束。
第20至21節,當猶大軍隊準備要出發去迎擊敵軍的時候,約沙法又再次提醒猶大的軍隊,一定要信靠上帝,這樣就會打勝仗。另一方面,約沙法也命令聖殿的歌手穿上特別節期的衣服,走在軍隊面前,一面走,一面吟詩歌頌上帝的偉大。這很不像軍隊要出征的樣式,但約沙法卻是用這種在表達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不是他們的戰爭,而是上帝親自要出手打仗。而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上帝、對抗上帝。
第22至24節,上帝果然親自出手打擊摩押、亞捫,和以東的聯軍,上帝先用摩押和亞捫的軍隊把以東的軍隊消滅,之後再反過來彼此殘殺。因此,當猶大的軍隊來到戰場時,只看見處處都是屍體。
這次的戰爭有如約書亞帶著祭司扛著約櫃,命令吹號角的祭司吹著號角,然後扛著約櫃繞著耶利哥城,結果就使該城牆倒塌了(參考約書亞記第六章),又像基甸率領三百人攻擊米甸人一樣,上帝使米甸人彼此攻擊、自相殘殺,基甸帶領去的人不用出力就戰勝了(參考士師記第七章)。
第25至30節,這段經文很清楚說到這次戰役,是上帝親自替猶大王約沙法和他的人民打仗。只要有上帝出手打擊,阻擋的力量一定會瓦解殆盡。摩押、亞捫,以及以東人的軍隊潰敗逃逸,留下一大堆戰利品任由約沙法和他的軍隊奪取,結果是多到花了三天時間還是拿不完,可見這次聯軍的數量之大,難怪猶大王約沙法和他的人民都恐懼不安而尋求上帝的庇護、帶領。約沙法就這樣帶領軍隊凱旋歸來,他們是一路上載歌載舞地回到耶路撒冷聖殿,獻上所得到的戰利品外,是一直歌頌上帝奇異的恩典。也因為這次的戰爭勝利,使所有鄰近族群就此不敢再來侵犯,這些外族人都非常懼怕,因為知道上帝親手打擊對手。因此,在約沙法統治之下,真正達到國泰民安。
第31至34節,約沙法這樣共計統治二十五年,而他是三十五歲繼位的,因此,他總共活了六十歲。他在執政期間,都是和父親亞撒一樣,不偏不倚地做上帝看為對的事,唯一的缺陷,是沒有將偶像神明崇拜給完全割除殆盡。
第35節至第二十一章1節,這段經文再次說約沙法重蹈覆轍。因為他在次和北國以色列亞哈兒子亞哈謝來往。但亞哈謝是跟他父親一樣,都是離棄上帝,帶領人民拜偶像。約沙法和亞哈謝結盟,並一起組成一支船隊,結果被以利以謝提出警告,表示上帝要摧毀他的船隊。果然事實就這樣如這位以利以謝所警告的,這支船隊並不是上帝所喜歡看見的。因此,雖然有組成,卻沒有出航過。約沙法去世後,他的兒子約蘭繼承王位。
再者,這裡提到有一本如今已經無法尋獲的「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史」。
15.第廿一章:
這一章記載約沙法的長子約蘭繼承王位統治猶大的事蹟。他作王的時間是在主前848至841年,前後共計八年。可惜的是,他並沒有依照父親約沙法留下來給他的好榜樣,謹守上帝的誡命、規章,反而是去跟隨上帝最不喜歡的亞哈王之壞榜樣,結果使整個有上帝看顧的猶大王國,從此開始衰敗。雖然有上帝的先知去勸勉他,但他仍然不願意聽從。雖然用重病打擊他,他卻依舊不知道悔改。真可惜。
16.第廿一章2至11節:
由於約沙法去世,他共有七個兒子,由長子約蘭繼承王位。但約蘭並沒有像他父親約沙法那樣敬畏上帝,反而是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上帝因為有應許大衛王,要讓他的後代子孫繼承王位,這正好表明上帝是信實的。但上帝讓以東、立拿城等,在約蘭統治之時期,脫離猶大的統治獨立他去。
第2至4節,約沙法因為對上帝忠實,因此得到上帝特別的厚愛,賞賜給他許多財寶。約沙法把這些財寶分給他的這七個孩子,並且派他們鎮守設防城。這是為了要防範外族人入侵的國防政策,但沒有想到約蘭生怕他的兄弟會奪取他的王位,竟然把他的六個弟弟全部都殺死了。不但這樣,也同時殺害了許以色列的官員。結果,當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入侵時,他就頓失了其他領袖協助防衛工作,導致約蘭家裡的兒女、宮裡的妃嬪都被擄他去(第16至17節)。
第5至7節,這段經文可看出約蘭的妻子,也就是亞哈的女兒,對約蘭有真正的影響,使他從亞哈學習了許多上帝看為邪惡的行為,這也是上帝非常不喜歡約沙法和亞哈結為姻親的關係之因。但上帝並沒有因此使猶大王國改朝換代,因為上帝持守和大衛所立的約,就是要讓他的後代永遠掌權。
第8至12節,這段經文很重要,說明約蘭因為不聽從上帝的旨意,上帝雖然沒有讓外族人來侵犯,導致國家滅亡。但上帝讓原本在他父親親自治理之下的以東,原本是屬於猶大國的附庸(參考撒母耳記下八:13-14),如今上帝是以東人宣告獨立,作為懲罰猶大王約蘭。雖然約蘭曾想要攔阻以東人叛離,準備出兵懲罰以東人,但上帝伸手幫助以東人,使他們可以在約蘭軍隊的包圍下,得以逃脫獨立而去。另一個獨立他去的是立拿城。上帝用這種方式作為懲罰約蘭背叛上帝的方式。
17.第廿一章12至20節:
這段經文說明上帝怎樣懲罰約蘭,除了派先知去指責他,也讓先知所說的話都逐一實現在約蘭的身上。因為他的背叛,上帝要將他所有的一切都收回去。
第12至15節,這段經文是先知以利亞寫信給約蘭的信。這信主要在表示約蘭竟然背叛上帝,而且因為他是國王,竟然如此背棄上帝,因而導致猶大人民也跟著他去拜偶像神明。另外,先知以利亞也在信中也譴責他殺害自己的六位兄弟。這件事讓上帝非常憤怒,決定要摧毀他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兒女、妃嬪。而且他還讓他患有嚴重的腸病。
第16至17節,這兩節經文說明了先知以利亞寫給約蘭的信之內容是相符的。那就是上帝讓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來侵犯猶大,並且把約蘭的妃嬪、兒子都擄去去,只剩下他最小的兒子亞哈謝。其實,就像前面所述說過的,他把父親約沙法派去坐陣指揮設防城的六個弟弟都殺死了,導致這些城鎮失去指揮官,而沒有人領導邊防城鎮,如今都因外族人入侵而失守,連帶的,約蘭擁有的財富,特別是自己的兒女只剩下一個兒子而已。
第18至19節,這兩節也是在在說明先知以利亞所傳遞來自上帝的的信息,都已經開始逐漸完成。這兩節可對照第16節先知以利亞所說的信息。約蘭因為上帝的懲罰,結果他「患了一種嚴重的腸病」,且時間長達兩年,使他的的病越來越嚴重,最後是病到了脫了腸,結果是痛苦而終。不但這樣,他的部屬,並沒有任何人為他的死表示哀悼。
第20節,約蘭是三十二歲時繼承父親的王位,然後只統治了八年,四十歲就去世了。同樣的,這節再次強調他去世時,沒有人為他難過,原因是猶大國在他的治理之下快速衰退。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