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40期

歷代志下第二至十一章12節
1.第二章:
從第二章起至第七章,這段經文都是記載有關所羅門如何建造聖殿(第二至四章),以及聖殿完成後奉獻的禮儀(第五至七章)。歷代志作者在所羅門登基為王後,馬上就記載他建造聖殿的事,可看出他有意表明:所羅門將建造聖殿看為所有國家大事中最為重要的,因此,排列在最前面。
這一章主要在說明為了建造聖殿和宮殿,所羅門派人去泰爾向希蘭王尋求協助,因為不論是聖殿或王宮,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建材--黎巴嫩的香柏木,以及其它相關的建材,都需要透過泰爾港口的協助才能順利運送,因此,他派臣僕去協調此項運輸工程,以及人力上的支援。
2.第二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是所羅門派信差去對泰爾的希蘭王說,需要他協助派出最好的工匠,幫助所羅門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的事。
第1至2節,這裡說所羅門不僅是要建造聖殿,也同時決定要建造自己的宮殿。而建造聖殿所需的一切幾乎都由大衛王準備好了,所羅門只需要在召集工人而已,而且他決定同時建造自己的宮殿。所羅門王雇用了共計十五萬的工人,以及三千六百個監督工程的人員。這種人力的消耗和費用確實龐大。是因為聖殿和宮殿同時進行的緣故。
第3至6節,這幾節經文說明了所羅門對希蘭王提起他建造聖殿的看法。他先肯定希蘭王協助他父親大衛王從黎巴嫩運送香柏木,並且帶木匠,為大衛王建造王宮(參考撒母耳記下五:11)。現在所羅門也請希蘭王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他說要建造聖殿作為敬拜之用,並且強調聖殿必須是宏偉,因為敬拜最偉大的上帝──比任何神明都偉大的上帝。
第7至10節,他請希蘭王派一個手藝高超的人來指導大衛王挑選出來的匠人。另外他也請希蘭協助派遣工人運送香柏木、松木、檀香木。他提出給希蘭王派出來的工人的工資是:兩千公噸小麥,兩千公噸大麥,四十萬公升的酒,和四十萬公升的橄欖油。而這些物資的來源,就是從所羅門所任命的十二個總督在自己轄區內負責(參考列王紀上四:7、27)。
從這段所列舉的這些建造材料之數目,以及人數,就可知道聖殿規模非常大,是空前的壯舉。所寫的龐大材料,早在大衛的時代就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請參考歷代志上十八:7-11、廿二:14)。
3.第二章11至18節:
這段經文是希蘭王接到所羅門信差傳遞的口信之後所做的回應,表示全力支持所羅門,一切的需要。其實,希蘭王這樣的決定也等於是在泰爾的工人賺取外匯一樣。
第11至12,希蘭王歌頌以色列的上帝賞賜給大衛王有這麼聰明又懂事的兒子,不僅要建造聖殿,也要建造宮殿。
第13至14節,希蘭讓所羅門知道他要派出一位相當傑出的匠人,名叫戶蘭。其實,他也是以色列人,因為母親是但支族的人,嫁給泰爾人。這個戶蘭有能力幫助大衛所派出來的所有工匠。
第15至16節,希蘭王要所羅門把決定要付的工資,運送給他,他也會開始派人去黎巴嫩砍伐木材準備從海路運到約帕再轉運到耶路撒冷。
這裡有個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希蘭王用蓋宮殿為大衛王祝賀,但所羅門王蓋宮殿,需要自己付錢。這也在表示希蘭王對所羅門和大衛王的尊敬差了一大截。其實,所羅門只要繼續用自己的父親大衛王的王宮即可。
第17至18節,這兩節重複第2節所說的,所羅門所用的建造聖殿之工人,都是來自戰爭俘擄得到的苦役,或是寄居在他們當中的外族人,共計有十五萬人之多。可參考列王紀上第五章13至16節的記載資料。
4.第三章:
從這一章開始,直到第五章1節止,都是記載有關建造聖殿的事。可看出歷代志作者對建造聖殿的過程和外殼並不感興趣,他所關心的是聖殿內部的裝潢設施。作者詳細地說明怎樣用純金裝貼在聖殿的牆、棟樑、門檻、門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歷代志的讀者對聖殿的建造過程可能很熟悉,所以作者就不需用更多的篇幅記載這些事務。
第1至2節,這裡提到大衛王預備了一個蓋聖殿的地址,這裡說那是「摩利亞山」、「耶布斯人亞勞拿的打麥場」,這地點和整個選地的背景,可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廿四章,以及歷代志上第廿一章等經文。其實這摩利亞山,也是當年亞伯拉罕奉獻他的孩子以撒給上帝的地方。因此,可看出建造耶路撒冷聖殿也就是在象徵著以色列子民將最寶貴的長子奉獻給上帝之處(參考創世記廿二:2、14)。
這裡說到聖殿開工日期,是所羅門作王的「第四年二月」。列王紀上第六章1節的作者特別指出,這個時間剛好是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後的第四百八十年。
第3至9節,這段經文是描述聖殿的規模。並且強調不論是走廊道內部牆壁,或是門框上,不但有純金的貼上,且都有精緻的雕刻,並鑲上貴重的寶石。這些都在顯示聖殿的雄偉和富麗堂皇。
第10至14節,這段經文是關於兩個基路伯,象徵著天使的樣式,都是用黃金打造的。這兩個基路伯就放在聖殿的至聖所裡面,而至聖所裡面就是放著約櫃。似乎在象徵著天使固守著約櫃。這裡也提到至聖所有幕簾隔著,且在這幕簾上面也繡著基路伯圖案,表示有天使監視著,一般人不可隨意窺視至聖所。
第15至17節,這是聖殿的兩根大銅柱,因為高達十五公尺半,以現代建築來看,大約是五層樓高這樣的大柱子,這是放在聖殿入口處,看起來就感覺很雄偉之狀。這柱子一根叫「雅斤」,意思是指「上帝建立」,另一根柱子叫「波阿斯」,意思是指「上帝的力量」。換句話說,聖殿表明的就是:這是上帝的力量所在,到這裡來敬拜上帝,會獲得上帝賜福的力量。
5.第四章:
這一章是繼續在描述建造聖殿的工程,這章特別提到聖殿裡的各種器具,這些都與敬拜獻祭時所使用的器材有關,包括了祭壇和祭壇上使用的鍋子、鏟子、碗等物,祭司行潔淨禮所需要洗滌的盆子(銅海),以及燈臺等等。
第1至6節,開始就介紹「銅祭壇」,這是獻牲祭用的。接著是「銅海」,這是祭司在獻祭之前,必須先潔淨自己的手和腳。特別的是,銅海是安置在有「十二頭銅牛」的背上,這「十二」很清楚在表明以色列十二支派。然後,另外造了「十個銅盆」,這是用來清洗切成塊的燒化祭之物。
第7至8節,這兩節提到聖殿內部有「十個金燈臺,十張桌子」,這是供桌,要放置供餅用的,一百個金碗,這碗就是放供餅在其中。
第9至10節,聖殿裡也有祭司的「內院」,這是供給祭司休息、換衣服的地方。這裡是只有祭司才可以進入。而「外院」是利未人也可進入的地方。不論內院或外院,門都是用銅包著。擦亮時會金光閃閃。
第11至16節,這段經文列出了戶蘭這位工匠師傅為耶路撒冷聖殿所做的工作清單。作者先說祭壇的東西,包括有鍋子、鏟子、碗等器皿。接著介紹的都是和銅器有關各種的器物。這些銅器都擦拭的非常亮眼。
第17至18節,這兩節非常有意思,讓讀者清楚知道早在三千多年前,人類已經知道怎樣開發礦產,特別是銅礦,當然上述會提到黃金,就表示金礦、銀礦、鐵礦等貴重金屬的運用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作者在這裡強調,因為聖殿使用太多的銅,簡直無法估計用去多少銅。
第19至22節,這段經文提到聖殿裡的供桌、金壇、燈臺等物品,有些是用銅,但也有不少純金打造。但值得注意的,是聖殿外面的門和至聖所的門,都是用純金包起來,可見整座聖殿看起來,裡外都是金碧輝煌。
6.第五章:
第五至七章是描述所羅門奉獻聖殿的經過。作者用這樣長的篇幅,描述整個聖殿奉獻禮的經過,主要在說明所羅門將敬拜上帝看成是最重要的,因為建造聖殿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敬拜上帝。
第五章主要在說明聖殿完工後,所羅門將放在大衛王所準備的新聖幕裡的約櫃移到完工落成的聖殿安置。因為有大衛王第一次移動約櫃發生的意外,導致烏撒意外死去(歷代志上十三:9-10),這次格外小心。
第1節,「所羅門王完成聖殿的一切工程」,而且所羅門還把大衛王「獻給上主的金子銀子和其他器物都放在聖殿的庫房裡」,這句話也說明了建造聖殿的錢不但足夠,甚至有餘可存入聖殿的庫房裡。原因是歷代志上第廿九章1至9節記載,全體以色列人民都有奉獻參與建造聖殿的需要。大家都拿出來奉獻,結果有剩餘。
再者,依照列王紀上第六章37至38節的記載,聖殿奠基是在所羅門作王的第四年二月,完工是在第十一年八月,這樣算來,建造聖殿前後用去七年半時間。
第2至3節,現在要將約櫃從原本放在錫安的聖幕移往聖殿,所羅門召集所有的以色列長老和各支族各宗族的族長到耶路撒冷,時間就選定在七月住棚節的節期,這原本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大節期。因此可知,並不是完工後馬上就舉行聖殿奉獻和移動約櫃入聖殿的大典,而是等到隔年七月住棚節時才舉行。
第4至9節,這段經文述說得很清楚,抬約櫃的是利未人,然後祭司和利未人把聖幕理的物品,和一切用具都搬進聖殿。所羅門和所有以色列人民都熱烈地奉獻。在聖殿裡的至聖所,約櫃上有基路伯作蓋子,而基路伯身上有翅膀很大,把抬約櫃的槓子都遮蓋起來。
第10節,這節特別說明約櫃裡面,只有放著兩塊摩西當年在西奈山上從上帝那裡領受到的誡命石版。但後來希伯來書第九章4節,說約櫃裡面除了十誡的兩塊石版外,還有放著盛嗎哪的金罐子,又有亞倫那根發過芽的杖。希伯來書的作者會這樣寫,很可能和出埃及記第十六章33至34節,以及民數記第十七章6至11節的資料有關係。現在這裡說只有兩塊刻著誡命的石版,其他東西不在了。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因為當年約櫃被非利士人搶走(參考撒母耳記上四:10-11)的時候被偷竊了。但這種說法沒有甚麼根據。
第11至14節,這段經文說利未人祭司等,都很慎重地準備在聖殿裡的服事工作,包括潔淨自己,以及穿好衣服,並將他們擔負的工作都按照規矩辦理。
這裡說「雲彩充滿聖殿,閃耀著上主的光輝」,這句話已經在說明上帝降臨在聖殿中,才會導致祭司無法繼續主持禮拜,原因是他們的眼睛無法張開。因為上帝出現的光輝閃耀著。
7.第六章:
這章是聖殿完成舉行奉獻禮儀時,所羅門對以色列人民說勸勉的話(第1至11節)。另一部份是所羅門代表全體以色列人民獻上祈禱(第12至42節)。
8.第六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是所羅門對全體以色列人民所書的訓詞。同樣的記事也記載在列王上第八章12至21節。
第1至2節,這兩節祈禱詞若是放在第13節之前會比較暢順。所羅門表示他已經為上帝建造「一座莊嚴的殿宇,作為你永遠居住的場所」。不過,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天,是上帝的寶座;地,是上帝的腳凳,有誰能為上帝建造這種殿宇給上帝居住,原因是整個宇宙都是上帝親手所造的(參考以賽亞書六十六:1-2)。因此,所羅門只不過在表達一個心願:建造一座可以榮耀上帝的聖殿。
第3至6節,這段經文是所羅門帶領以色列人民說明建造聖殿的緣由。在這裡他提到從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現在選擇耶路撒冷作為建造敬拜的殿宇,以及揀選了大衛當以色列人民的領導者,其中都有上帝的旨意。
第7至9節,這段經文很清楚表示,整個建造聖殿的計畫,是出自大衛王的手,但上帝說要由大衛王的兒子來完成這項建造的工程。這表示所羅門確實是依照上帝的旨意完成這件工程。
第10至11節,所羅門表示從他接掌王位到建造敬拜上帝的聖殿,以及將約櫃安置在聖殿中,以及將和上帝立約的誡命石版放在約櫃裡,這些工作都依照上帝的旨意完成。
所羅門說這些話,等於在向全國人民宣告,他確實是依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也完成了父親大衛王的遺言。再者,這也同時在宣告,耶路撒冷從此將成為以色列人民敬拜上帝的中心。
9.第六章12至42節:
這段是所羅門帶領以色列人民向上帝奉獻聖殿的祈禱文。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列王紀上第八章22至53節。比較特別的是在第13節,這是歷代志特有的資料,在列王紀並無此節的記事。第13節說所羅門站在一個特製的銅台上,讓人民可以看見到他站在高處,帶領他們向上帝祈禱。這並不是說他扮演祭司的角色,而是以一國之君,帶領人民感謝上帝。
整個奉獻聖殿的禮儀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祈禱,這一點對以色列人民在信仰上的意義是特別的,因為祈禱乃是在和上帝對話。如果沒有和上帝對話,則即使奉獻再好的祭品也是枉然。與上帝對話,即使沒有任何獻祭的物品,也是表明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的。整個禮儀的內容充分表明了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不可分。
第12至13節,這兩節經文說所羅門站在一個用銅板打造的高高平台上,讓以色列人民都可以看見他跪下並舉起雙手,帶領他們向上帝祈禱。
第14至17節,這段經文是他向上帝獻上感恩,稱頌上帝是信實的,並且相信上帝會讓遵守上主法律的大衛後代持續作以色列人民的王。
第18至21節,他祈求上帝日夜看守這聖殿,當以色列人民面向這聖殿或在這聖殿祈禱時,懇求上帝會垂聽,並且赦免他們所犯的罪過。
第22至23節,若是以色列人民之間有糾紛,懇求上帝成為公正的審判者。
第24至25節,如果以色列人民因為得罪導致上帝用敵人來打敗他們時,若是以色列人民知道回心轉意歸向上帝,懇求上帝會赦免、饒恕他們的罪過。
第26至27節,若是得罪上帝導致上帝用乾旱來懲罰時,他們醒悟過來而知道悔改,懇求上帝饒恕他們,幫助、教導他們知道怎樣走正直的道路。
第28至31節,假如以色列人民因為遇到各種大災禍,包括飢荒、瘟疫、旱風、霉爛、蝗蟲、蚱蜢、疾病等等,他們已經在痛苦中懇求上帝憐憫、饒恕時,懇求上帝按照他們該受到的待遇懲罰他們,這樣他們就會知道要敬畏上帝。
第32至33節,若是有外族人因為仰慕上帝而來這聖殿祈禱,祈求上帝也垂聽,這樣,全世界的人都會知道學習以色列人民敬拜上帝。
第34至35節,若是以色列人民因為上帝的命令而上戰場,面向上帝的聖殿祈禱時,懇求上帝使他們能打勝仗。
第36至39節,假如他們因為得罪上帝而打敗仗,結果被敵人俘擄到外邦去,無論他們被擄到哪裡,只要知道悔改認罪,懇求上帝能垂憐他們,饒恕他們的罪。
第40至42節,這段是結語,希望上帝不會遺棄以色列人民。
在這篇祈禱文中,所羅門一再重複強調以色列人民,或是外族人,只要是向著耶路撒冷聖殿祈禱,懇求上帝會垂憐傾聽,這在表示聖殿就是上帝居住的神聖之處。
10.第七章:
這章說明了上帝應允了所羅門的祈禱。上帝應允的方式,就是用祂榮耀的光彩降臨在聖殿中。再者,上帝直接向所羅門顯現,並且很清楚向他表示想得到上帝的垂憐和賜福,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以色列人民必須嚴格遵守上帝的命令法律。
11.第七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是上帝回應所羅門祈禱,因為看見上帝的榮耀降臨在耶路撒冷聖殿,所羅門於是獻上了數以萬計的牛和羊,然後就在長達七天的節期中,在聖殿舉行歌頌讚美上帝的活動。
第1至2節,當所羅門祈禱後,上帝回應他祈禱的方式,就是從天上降下火,把祭壇上所獻的燒化祭和物品都燒掉,而且有上帝特別的光輝充滿在整個聖殿中,導致連祭司也無法睜眼正視,因此,無法進入聖殿裡。
第3至6節,在場的以色列人民都看見這景象,因此就謙卑地俯伏在地上頌讚上帝。而所羅門和以色列人民又再次奉獻更多,包括有「兩萬兩千頭牛和十二萬隻羊」,這確實是個無法想像得出來的祭品,必定堆積得如一座小山一樣。再者,奉獻禮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在第6節所記載的,他們用詩歌讚美,也用樂器吹號。這不但說明了獻祭禮儀的重要內涵,也凸顯了利未人在整個禮儀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第7至10節,由於奉獻聖殿是在住棚節,這節日長達七天,因此,這七天當中每天都有獻祭的禮儀,也利用那七天,他們和來自各地的同胞一起歡慶聖殿的完成和上帝的降臨,並感謝上帝賜福給大衛延續到他的兒子所羅門。
其實,這七天的歡喜慶祝而有的宴席,也是在暗示聖殿的落成奉獻,如同舉辦婚宴一樣。以色列人民的婚宴通常都是七天之久,他們用這種方式在表明: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有如新婚的夫妻一樣。
12.第七章11至22節: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文,雖然說奉獻禮很隆重,且所費不貲,多達「兩萬兩千頭牛和十二萬隻羊作平安祭」(第5節),但是,上帝並非完全毫無條件就答應了所羅門祈求的一切,上帝不是人求什麼,都給予,祂還是有條件地審視每一件事。祂提醒所羅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遵行祂的法律、誡命,必定得到賜福。反之,將會帶來侮辱,即使是在這所聖殿祈禱、敬拜,也都將成為人民譏笑、侮辱的對象。換句話說:離棄上帝的話,聖殿將只剩下空殼子而已,只是一棟築物罷了。
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列王紀上帝第九章1至9節。
第11至12節,這裡說所羅門完成了「聖殿和王宮的工程完畢」,其實,聖殿和王宮並不是同一個時候完成的,因為聖殿用七年時間就蓋完了(參考列王紀上六:37-38),但王宮更奢華,共計用了長達十三年(參考列王紀上七:1)。
再者,上帝回應所羅門的祈禱,說祂同意用耶路撒冷聖殿作為敬拜祂的地方。
第13至14節,上帝同意無論以色列人民遇到甚麼困境,包括他們因為犯罪而受到懲罰,只要他們離棄所做的壞事,上帝就會垂憐並原諒他們所犯的錯誤。
第15至16節,上帝向所羅門確認這聖殿就是禱告的殿,且使之分別為聖,並要時時刻刻保護這聖殿。
第17至18節,上帝明確地指出,只要所羅門像他的父親大衛那樣遵守上帝的命令、法律,上帝就會永遠跟他們作為以色列人民的統治者。
第19至20節,這兩節是相對於第17至18節,若是所羅門和以色列人民離棄上帝,上帝就會離棄他們,也會離開耶路撒冷聖殿,讓以色列人民和聖殿成為別人嘲笑的話柄。
第21至22節,這兩節也是第19至20節的加強句,說明當以色列人民和所羅門都離棄了上帝時,聖殿就會被敵人嘲笑,以色列人民所建立的國家也會被人欺負。
12.第八章:
這一章有些記載與列王紀上所記載的不同;例如:列王紀上第九章10至14節說所羅門將加利利地區的二十座城當作工程費用,付給希蘭王。但在這裡則說希蘭王送給所羅門王一些城鎮。也許可以這樣說,當初所羅門因為財力不夠,因此用城鎮當作建築費,但為希蘭王拒絕,或是他將之收下當作抵押品,等待他日所羅門來贖回這些城鎮。
再者,第11節作者解釋了為什麼所羅門將埃及的妻子從大衛王宮遷移到新的王宮去,理由是約櫃曾在大衛城裡放置過,是神聖的。但是,所羅門建造新王宮給妻子,其實是有政治意圖,並非真的是信仰的理由,因為埃及王嫁女兒時,曾送給所羅門一座「基色」城(請參考列王紀上九:16)。這樣可看出歷代志作者的用心,就是要將所羅門寫成是一個盡心、盡力敬奉上帝的君王,才會得到上帝大大的賜福。特別是在第12至15節,說明所羅門是個很遵守規律的君王,在信仰的事上,他都是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應該由利未人主持的事,他就不取代,以免混淆了敬拜的規矩。

13.第八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述說所羅門完成了聖殿和宮殿的建築之後,也進行了許多國防要塞城市的建築,而所有這些勞力都是從俘擄來的迦南地人民去作勞役的工作。
第1至2節,這裡一開始就說所羅門「用二十年的時間建造聖殿和王宮」,這二十年是包括了建聖殿七年、建王宮十三年。這裡說希蘭王送給所羅門的幾座城市,所羅門都加以以重建。根據列王紀上第九章11至13節,為了要給希蘭王材料和工資費用,將加利利等二十座城市當作「工資和材料費」折算過去。但這件事讓希蘭王相當不滿意,有可能其中有些城市是廢墟,不值錢。因此被希蘭王退回。但也有可能,這些城市是所羅門用其他方式,比如拿自己的錢出來給付給希蘭王,然後把這些城市收回來後,花錢重新整建,且安置以色列人民居住其中。
第3至6節,這段經文說所羅門不僅重新建造上述被希蘭王退回的城市,他同時建造了曠野城市巴美拉,以及儲藏貨物的哈馬境內所有城市,同時把一些老舊城市重新建造起來,其實,他這樣大力重建許多城市,都是和國防有關。這也在暗示著,所羅門時代,已經不再像大衛王時代那樣,堅強的國力,鄰近國家都不敢覬覦。但所羅門時代,大費周章地奢華建造王宮,正好在說明國力會衰退的原因。古往今來的歷史都是如此。
第7至10節,這段經文說明所羅門都是將迦南地人當作奴工對待,而讓以色列人民當戰士、官長、馬車長和騎兵,並且有監工在監視著迦南人。其實,他這樣做,正好是以色列人民祖先在埃及當奴工的苦難經歷。
14.第八章11至18節:
這段經文述說所羅門確實是個很遵守摩西法律規章的君王。
第11節,所羅門為他所娶的埃及王女兒之妻子,安置在他所興建的王宮後面,他為這王后興建了特別的寢宮(參考列王紀上七:8)。歷代志作者說這是所羅門為了讓聖殿的約櫃不會受到污穢影響,而會有這種看法,很可能是因為所羅門沒有要求這位埃及王的女兒,歸向上帝,而是她要求所羅門為她建造偶像祭壇,好讓她在王宮裡也可以祭拜,這點從列王紀上第十一章1至8節的記事可看出來。
第12至15節,這段經文說所羅門都按照規矩獻祭、敬拜上帝,而所有他父親大衛王所規定下來有關聖殿敬拜禮儀,他都全部遵守。
第16節,這節說所羅門完成了他計畫中所有的重大工程。
第17至18節,所羅門進一步請希蘭王替以色列組成一支海上運輸船隊,作為擴展海上貿易的需要。他在以東地區的阿卡巴灣海岸建立兩個港口,請希蘭王替他訓練航海人員,結果賺回了大約有一萬五千公斤的金子。可算是成功的海上貿易。
15.第九章:
這章主要述說兩件事,一是提到所羅門一生中,和上帝賞賜給他智慧有關的事,除了分辨兩個妓女的兒子外,再來就是有遠在非洲的示巴女王不辭千里之遙,來像他請益的記事。另外一件,就是述說所羅門的財富多到不可數。但若是整個記事來看,他雖然很富有,卻還在晚年人民課重稅,在他死後,兒子羅波安也不聽北方人民請求減少稅賦的請願,導向國家分裂的結果出現。
16.第九章1至12節:
這段有關示巴女王的拜訪的記事,也在說明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國,達到最顛峰的境界,國家的財富、政治版圖等等都成為當時左右鄰國羨慕的對象。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這段經文中,可清楚看到「智慧」與「財富」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在古代人的觀念中,此二者是分不開的。聰明有智慧者,往往很有財富,此二項也帶來強大的統御力。
第1至4節,這段經文開始,就說遠在非洲的示巴女王聽到了所羅門的智慧,比起當時整個中東地帶任何君王都要來得有份量。很可能因為第八章18節記載的所羅門船隊到俄斐,也將所羅門的名聲遠播出去。示巴女王因此慕名而來,同時帶著懷疑的心,想要測試所羅門是否如同傳說中的那樣有智慧。她帶了許多貴重禮物送給所羅門,也提出了許多問題,所羅門都給了她滿意的回答。免不了的,所羅門會帶領她參觀聖殿和富麗堂皇的宮殿等建築,這些都讓示巴女王見識到所羅門的財富和智慧。
第5至9節,這段經文是示巴女王所說客套禮貌性的官方話,稱讚所羅門,也稱讚他治理之下的人民是相當幸福的。示巴女王同時把她帶來的禮物送給所羅門,包括有大約「四千公斤的黃金,很多香料和珠寶」等。其中高貴的香料,是所羅門從來沒有收過的。
第10至12節,這三節說所羅門和希蘭合作開發的海運船隊,確實是賺了許多財富。而所羅門也回報給示巴女王相對的財寶,因為所羅門比示巴女王更富有,因此,回贈的必定比她送的更多。
17.第九章13至31節:
前段說所羅門有聰明智慧,因此,他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特別是在政治、外交上很成功,使國家的版圖不需要用武力就可以達成擴疆闢域的效果。
這段經文主要說明所羅門在經濟發展上有很突出的成就,這些成就都與上帝賜給他的智慧有密切關係。他結合了政治、外交、經濟,使以色列國家強盛達到最高峰的境界。
第13至16節,這段經文描寫所羅門執政時代,不但前面所說的航海船隊帶回許多貿易成果,他也抽商人的稅,以及鄰近國家進貢的收入,單單是黃金就多到無法可數。
第17至24節,這段經文描寫所羅門不但奢華,簡直是奢華過度,他確實很富有,按照這裡的描寫,他幾乎是全世界上最富有的君王。只因為他是個上帝賞賜智慧的君王。也因此,有許多君王可能受到示巴女王的影響,也想要來從他身上獲取智慧,都紛紛帶貴重禮物來見他。這些禮物包括金器、銀器、衣裳、武器、香料、馬匹、騾子等。
第25至28節,這段經文述說所羅門也強化了他的國防,不但有很好的軍事裝備,也有很穩定的疆域,不用擔心外族人入侵。雄厚的財力,是他可以安穩的基礎。但這種基礎若是沒有上帝的賜福,最後也會消失。
第29至31節,這裡提到幾種以色列文獻,包括有「先知拿單史、示羅人亞希雅預言書,和先見易多異象等書。這裡也提到所羅門執政共計四十年,跟他的父親大衛王相同。死後由他兒子羅波安繼位。
18.第十章:
從第十章開始,是有關以色列國分裂成南、北二國的史料。也是從這一章開始,直到第三十六章止,可以看到作者對北國以色列歷史輕視,對南國猶大則偏好,原因是認為南國乃是以大衛後裔為主軸,是屬於所謂的「正統」王朝。因此,除非與南國有關係的資料,作者才加以介紹,否則北國以色列的歷史就省略了。這就很清楚知道,歷代志作者是以南國猶大的觀點在看以色列民族的興衰。
這章的記事也同時記載在列王紀上第十二章。
直到到這裡,歷代志的作者並沒有任何記下所羅門晚年離棄上帝的事件,但在列王紀上第十一章1至13節則有清楚記載他犯罪離棄上帝的原因。
19.第十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記載所羅門去世之後,他兒子羅波安繼位,以色列北部支族的人就希望他能夠減免人民稅賦的負擔,這也是前面所說的,所羅門雖然累積了無法估計的財富,但卻無法知道人民生活的痛苦。而他的兒子羅波安更無法知道民間的疾苦。因此,當北部支派推出代表來見他,請求減免稅賦的負擔時,他並沒有體會人民生活的痛苦,而是要思考之後才回答。
第1節,也許所羅門並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早就去世吧,才沒有在他死去之前,就在耶路撒冷封立他的兒子羅波安為王。羅波安繼任為王後,也到北部以法蓮境內的示劍城去,這城也是北部支族的政治中心,北部地區的人民都出來表示擁護他作王。
第2至5節,這裡提到北部支族的領袖耶羅波安的事,在歷代志作者並沒有任何交代,但在列王紀上第十一章26至40節,有很詳細的資料記載以法蓮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逃到埃及去避難這段故事的背景。歷代志作者甚至認為以色列國會分裂的原因,是耶羅波安的「背叛」所造成的。但在這裡,作者說出北部的族群請求耶羅波安代表他們,去向羅波安說項,希望他能減輕稅賦,原因是所羅門使他們「背負重擔」,已經使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了。這可能就是前面已經敘述過的,在所羅門時代,大興土木,而這大興土木並不是因為建造聖殿造成的,因為建造聖殿的費用從大衛的時代就已經開始存錢準備了(參考歷代志上廿二:14、廿三:2-9),而且依據歷代志下第五章1節,建造聖殿之後還有剩下的金銀和其他器物都放在聖殿的庫房裡。因此,加重人民稅賦的重擔應該是與建造王宮有關,且他的王宮中共有一千名嬪妃(參考列王紀上十一:3),這都充分顯示他在宮廷中的生活相當奢華浪費,不知道節制造成必須加重稅收才能平衡收支的。例如在歷代志上第九章17至21節,描述他在王宮中的生活情況,就可看出所羅門是過著窮極奢侈的生活,但卻不知道民間生活的疾苦。
當耶羅波安去告訴羅波安,希望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時,他的回答卻是要他們三天後才來。
第6至7節,在這三天中,羅波安去詢問父親時代留下來的老臣,問他們對減免稅賦的意見。這些老臣建議羅波安要「善待這些人,使他們高興」,這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接納耶羅波安所代表的北部支族人民的意見。
第8至11節,但羅波安顯然不喜歡老臣們的意見,他詢問與他同時長大的年輕顧問,結果他們給他的意見,不但是不減輕,而且是要加重抽稅,換句話說,他們建議他用更嚴苛的統治手段對待這些北部支族的人,想用這種方式使他們恐懼不安。
20.第十章12至19節:
這段經文述說羅波安回覆北部支族代表的話,說要加重他們的稅賦負擔,結果導致以色列民族分裂成為北部以色列、南部猶大等兩個國家。
第12至15節,羅波安在三天後接見耶羅波安等北部代表,就將他身邊的年輕幕僚所提供的加重稅賦之議回覆給他們。也因此,埋下了以色列國分裂的因素。第15節是這一章最重要的一節經文,作者要說明以色列國的分裂,其實就是上帝對一個失落愛心的君王的審判,也是上帝對所羅門的懲罰。因為依據列王紀上第十一章的記載,所羅門因為娶了許多外國女子為妻妾,她們誘惑所羅門離棄上帝,跟隨這些外國女子的妻子去拜偶像神明。
第16至17節,這兩節很清楚說明羅波安這樣的回覆,是導致北部支族決定與南部猶大支族分裂之因。他們強調大衛和他們沒有關係,也表明要讓大衛的宗族自己照顧,他們不願意再把大衛家族當作他們的領導者。就這樣,北部支族的「反叛回家去了」,就這樣,「羅波安只作住在猶大地區的人民的王」,而這僅僅是一段很短的時間。一個輝煌的以色列王國分裂了。這句「羅波安只作住在猶大地區的人民的王」,對照第十一章1節就會明白這地區只有兩個支族──猶大和便雅憫。而便雅憫卻又是十二支派中最弱小的一族(參考撒母耳記上九:21)。再者,猶大支族在大衛時代已經將西緬支族併入了。因此,南部其實就是三族,北部支派就有九族,且土地大、人多。
第18至19節,這兩節清楚說出北部支派背叛後,第一個反應動作,就是拒絕接受羅波安的指令,和像過去一樣,指派他們的工作。因此,當羅波安派出勞工總管亞多蘭陪他去北部以色列巡視時,北部人民具體的反應,就是用石頭打死亞多蘭,而羅波安因為逃離的快,否則也會被打死。北部支族的人民用這種方式讓羅波安知道,他們確實背叛了他。
21.第十一章:
這章記載當北部支族分裂出去後所發生的一些事件,包括了羅波安整軍準備打北部支族,同時加強一些城市的防衛工程。另一方面是所有祭司和利未人都因為心向耶路撒冷,而從其他城市移轉到耶路撒冷去。
22.第十一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記載上帝的僕人去阻止羅波安出兵打北國支族的以色列兄弟。另一方面,是羅波安雖然沒有出兵,但也預防北部的軍隊南侵,因此加強了防禦工程。
第1節,這節很清楚說到羅波安一回到耶路撒冷,就開始準備出兵去打北部的支族同胞。羅波安從猶大和便雅憫這兩支族中選出最精銳的部隊共計十八萬人,希望藉此能繼續控制北部支族。
第2至4節,就在這最緊要的關頭,上帝差派僕人示瑪雅,要他去阻止羅波安和猶大人、便雅憫人,不要去攻打北部的以色列人。很重要的,是他們都聽示瑪雅的勸言。因為他們知道,若沒有上帝同意,就算他們派出的都是精銳部隊,也將會是枉然。
第5至10節,雖然上帝阻止了羅波安出兵,但他沒有忘記要加強防禦工程的重要性,共計整建了十五個城市,在這十五個城市修築堡壘,以防萬一必須開打或是北方出兵來侵犯。
第11至12節,不僅是修築堡壘,而且還進行囤糧以備戰爭之需。羅波安原本是全以色列十二支族的統治者,現在因為不聽老臣的建議,疼惜北部支族的困境,反而因此使北部支族決定離他而去,結果羅波安只剩下統治猶大和便雅憫這兩支族而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