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35期

列王紀下第十八至廿四章
1.第十八章:
從第十八章開始,直到第二十章止,這三章都是在介紹猶大希西家執政廿九年的情景。這時期也是南國猶大國最脆弱的時候,但卻因為他聽從先知以賽亞的建議,不但從事宗教信仰改革,帶領猶大人民歸向上帝,且在治國的工作上,就像列王紀作者在這裡所說的:他對上帝的忠實,從來沒有一個王像他這樣,非常謹守上帝給摩西的法律誡命。
同樣的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廿九章,將歷代志的資料用來對照列王紀的這段記事,就會更清楚希西家王的治國情景。
2.第十八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非常特別,就是用第1至8節介紹南國猶大新王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繼任王位後的大略記事,主要在說明他「效法他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然後接著用第9至11節對照北國以色列在何細亞王治理之下,被亞述帝國給滅亡,人民被擄去當奴隸的原因,就是「因為以色列人沒有聽從上主-他們的上帝,違背了上主與他們所立的約」。這種對照相當鮮明,在說明一個國家、民族的興衰,就是依據他們有否遵行上帝的話語。這點也是申命記派作者一貫的思想和信念中心。
第1至3節,這三節很簡單地介紹希西家王的背景,以及他「二十五歲」開始執政,統治「二十九年」,這樣算來他活了五十四歲。第3節說他「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這句話表明了他的風格和信仰態度,和他的父親亞哈斯可說是完全相反(參考十六:3-4)。對照歷代志下第廿九章3至11節所記載的,就可發現他作王的那一年,就重新把聖殿的門打開,而且進行修建的工作。他要祭司們把聖殿內那些邪惡的偶像全部清除。
第4至6節,列王紀作者在這三節中給予希西家很好的評價,說:「希西家信靠上主--以色列的上帝;猶大國,在他以前和以後,沒有一個王像他一樣。」原因是他繼位時,要將他的父親所鑄造大量偶像神明的猶大社會環境改造,確實是需要一番苦心。再者,第4節提供了很重要的資料,說他也打破了從摩西時代傳承下來的「銅蛇」偶像的崇拜(參考民數記廿一:4-9)。當年摩西鑄造這座銅蛇,有個重要的用意,是要治療他們在曠野漂流期間,曾因被蛇咬傷,有不少人因此死去。鑄造這座銅蛇,是要讓以色列人民看見之後,不再害怕。結果日子久了,以色列人民卻將之當作神像而加以崇拜,直到現在希西家執政,才將之摧毀。
就像前段所提起的,當祭司們潔淨聖殿之後,希西家王重新舉辦獻祭禮儀作聖殿奉獻(參考歷代志下廿九:18-25)。可以看出一個君王的態度絕對會影響到人民。
第7至8節,因為希西家王對上帝忠實,「因此上主與他同在;他所作的一切事都順利」,這也是約瑟在被賣到埃及當奴隸,以及後來被陷害而關入監獄時,作者一再用的一句話(參考創世記三十九:2、3、21、23)。在這裡,列王紀作者說上帝和希西家王同在,使他有能力可以反抗亞述帝國,且可以打敗非利士人,這些資料可以從歷代志下第廿八章16至21節的經文記事看到背景。說明了在他執政之下的南國猶大,國勢逐漸茁壯起來。
第9至12節,就像前面有提起過的,這段經文在第十七章已經有很清楚描述亞述帝國消滅北國以色列的經過,現在這裡重新簡略地敘述北國以色列滅亡的記事,其實是有個用意,就是在第12節所要說明的,希西家王就是遵守上帝的話,因此會從上帝獲得力量。相對的,北國以色列的末代國王何細亞因為不遵守與上帝之間的約,帶領人民離棄上帝,沒有上帝同在,國家就因此被消滅了。
3.第十八章13至37節:
這段有關亞述攻打耶路撒冷的事件,也同時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1至19節,以及以賽亞書第三十六章等。時間的背景應該是在主前701年的時代。有關這件亞述攻打耶路撒冷的記事,在列王紀就一直記載到第十九章。
在第十七章記載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後,對南國猶大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北國以色列的國勢原本就比南國猶大要大,且強,都已經無法抵擋亞述帝國了,何況是猶大。因此,當北國以色列人民被俘虜四散後,對猶大國是個相當震撼的警訊和打擊。或許也可能就是因為這件重大的民族災難,才使得希西家深信唯有回到耶和華上帝的信仰,才能救他們脫離亞述帝國的手。因此他帶領全國人民專心敬拜上帝,並且將一切偶像神明的敬拜統統廢除掉。但卻在此時,亞述帝國挾著強大武力來進攻耶路撒冷,對希西家挑釁,讓他和猶大人民感到相當恐懼與不安。雖然他把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勒索的黃金和銀子都奉送過去了,卻還是無法滿足西拿基立的要求,西拿基立甚至用極盡羞辱的話,不但羞辱猶大人民,甚至鄙視著耶和華上帝,這也是後來上帝大為憤怒之因,進而把亞述大軍幾乎給予全軍消滅。
第13至14節,這裡說時間是在「希西家王在位的第十四年」,換算是主前701年。這裡說西拿基立「攻打猶大的設防城鎮,加以佔領」,可是並沒有記明說哪些設防城鎮被亞述攻下。但在「亞述帝國年鑑」中則記載有四十六座設防城市被佔,也有無數的村落淪陷,且有二十餘萬的猶太人民被俘虜。因此,希西家王派出特使去和準備率軍來攻打耶路撒冷的西拿基立求和,表示願意降服。亞述皇帝西拿基立竟然獅子大開口,向希西家王勒索一萬公斤的怎和一千公斤的金子。
第15至17節,由於希西家希望用「賠償金」來緩和亞述帝國的攻勢。但這筆費用之高,逼得他必須將聖殿壁飾的金子,以及聖殿和王宮中寶庫裡的銀子全都當了。但即使希西家王依約送了這些金銀過去,但並沒有減緩亞述決定併吞猶大的決心,亞述皇帝西拿基立拿了錢卻爽約,他從拉吉派出大軍要攻打耶路撒冷城。
對照一下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至8節的記載,希西家王看見亞述大軍逼近耶路撒冷,他馬上就跟民間長老和官員商討應對之策。先是把通往城外的水泉給堵起來,這樣,讓亞述大軍沒有水喝。再者,趕緊修築城牆,和增加軍械,然後召集城內所有的男人,並且勉勵大家不要怕,有上帝可以做為倚靠,上帝一定會為猶大人民打仗。
第18至21節,亞述皇帝西拿基立派出談判大將要去跟希西家王對談。希西家王則是派出三個代表,分別是王宮總管、王室書記,和國史大臣。亞述的代表很清楚表示希西家王沒有看清實況,猶大怎麼可能有能耐和亞述帝國對抗?連埃及都自身難保了,怎會想要期待埃及的援軍。
對照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9至15節的記載,亞述的代表很清楚告訴這三個猶大國代表官員:一是否定了希西家王所說的,認為他說上帝會拯救他們,那是謊言。二是沒有任何國家的神有能力可以脫離亞述帝國皇帝的掌握。三是他們確定耶和華上帝也是一樣救不了猶大。
第22至25節,這位亞述代表繼續對希西家王派出的這三位代表說出羞辱的話,包括說他們出兵來攻打耶路撒冷是上帝差派的,這就是亂用上帝的名,其實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16節,作者說西拿基立的代表甚至是說了「一些更難聽的話羞辱主上帝和上主的僕人希西家」。因此,他們不可能是上帝所差派的,這點非常清楚。確實,這位代表在列王紀這裡也以非常藐視的話說,只要猶大國能派出兩千騎兵,他就可以派出兩千匹的戰馬,這意思是指他的戰馬可以抵擋猶大的軍隊,且說亞述軍隊中最微小的軍官都要猶大的將領還要大。這種囂張的語句,只會引起上帝更大的憤怒。
第26至27節,原來當時中東的外交語言是亞蘭語。而猶大人民都是說希伯來語。猶大的代表希望亞述代表不要用希伯來語,為的是希望不至於影響到城牆上的守衛軍隊之心。但這樣的懇求也被亞述大將所否定。而且還說出城內的人都將「要吃自己的糞,喝自己的尿」,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耶路撒冷城已經被包圍,最後將會因缺乏糧食,而用這種方式來解飢渴。這情形很類似敘利亞王便‧哈達進攻北國撒馬利亞城時,因為圍城很久導致撒馬利亞城內飢荒嚴重,結果委了生存,女人交換孩子烹煮來吃(參考列王紀下六:24-30)。
第28至32節,在這段經文裡,亞述代表故意用希伯來語大聲對牆上的守衛軍喊叫,主要用意就是要他們不要再聽從希西家王的話,要他們順從上帝的帶領,因為亞述一定會攻破耶路撒冷城。這位代表要他們派代表出來談降服的條件,這樣,他們就可以不用喝自己的尿,吃自己的糞。但也同時說得很明白,他們一投降,結果就是像北國以色列一樣,被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居住。
第33至35節,在這段經文中,這位亞述代表提到幾個被亞述消滅的族群,他們的守護神都無法挽救那些族群免除亞述帝國的攻擊。他用這種說明來向猶大城牆上的守護軍進行心理戰,要讓他們恐懼不安。這就像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18節說的,亞述代表這樣做,為的是「要恐嚇他們,使他們沒有鬥志,好輕易地佔領這城」。
第36至37節,但守衛軍隊很清楚,他們聽從希西家王的命令,都不回答這位亞述大將任何挑釁的話。但猶大的這三位代表則是因為聽到亞述大將羞辱他們和上帝的話語,感到相當難過,用撕裂衣服表示心中極大的哀痛,然後把所聽到的話都全部告訴希西家王。
4.第十九章:
這一章非常重要,也可說是先知信息的中心──倚靠上帝,祂必拯救。當亞述帝國一再表示要攻擊耶路撒冷城時,先知以賽亞卻傳出上帝的拯救信息。
同樣這一章記事,也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也有部份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0至23節。也可看出歷代志作者在這段重要的上帝拯救耶路撒冷事件之記事,是非常簡略的幾節經文帶過而已。
5.第十九章1至7節:
這段經文描述一個忠實於上帝的君王,欲到國家大事時,一定會先問上帝的旨意。因此,透過先知詢問上帝的旨意,這是希西家聽到三位臣僕報告後的第一個動作。
同樣的這段記事也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1至7節。在希西家王時代的先知以賽亞,一直認為上帝會庇護著耶路撒冷,他要希西家王一定要對上帝有堅定的信心。在他的言論中,非常清楚警告執政者,不要以為倚靠軍事武力可以解救他們脫離災難,他特別明確指出埃及是不可靠的,而是應該要倚靠生命的主宰上帝才是正確之道(參考以賽亞書三十一:1-9)。
第1至2節,當三位特使回覆亞述大將所說羞辱上帝和猶大人民的話給希西家王之後,他用「撕裂衣服,披上麻衣」這種方式來表示心中難過到極點,然後帶著這些人進入聖殿,而這些宮廷大官也跟著國王一樣披著麻進入聖殿。在那兒,希西家王再次派這些大臣去見先知以賽亞,這次受差派的還多幾位「資深的祭司」陪同。
第3至4節,希西家王要這些官員去見先知以賽亞時,需要傳遞的消息,就是國家遇到了大難,這種困境有如臨盆的產婦,卻是因為虛弱而出現難產的現象。並且要讓先知以賽亞知道,亞述皇帝的大將說了羞辱、褻瀆上帝的話。而且希西家說猶大人民就像「殘存之民」,這已經在表示上帝的選民就只剩下耶路撒冷城內這些人民而已。因為其他的衛星城鎮都已經被亞述帝國佔領了(參考十八:13)。
第5至7節,這是先知以賽亞回覆這些臣僕的話。在先知以賽亞傳遞出來上帝的信息很清楚指出:上帝自己會處理這件事,而其中的一種方式,就是讓亞述皇帝西拿基立聽信謠言而趕回亞述去,最後會遭遇到謀害死去。在本章第37節記載,他是被自己的兩個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殺害,但這殺害事件並不是在撤軍之後隨即發生,而是在回去尼尼微城後,經過了二十年的時間(主前681年)左右。
6.第十九章8至19節:
這段經文繼續述說亞述皇帝西拿基立並沒有聽到埃及在他背後進攻而懼怕,而是再次用強悍、威脅的動作,要猶大趕緊向他投降。希西家王接到西拿基立的恐嚇信之後,就去聖殿向上帝哭訴,請求上帝仲裁。
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8至20節。內容和列王紀作者所記載的相同。
第8節,這節提到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在還沒有聽到他的大將回報猶大王希西家並沒有降服之意,就已經先出兵去攻打猶大的立拿城,這個城也是耶路撒冷重要的衛星城市。此城的淪陷,也是在說明耶路撒冷面臨了嚴酷的考驗。
第9至13節,這段經文說出西拿基立可能有兩次攻打耶路撒冷。第一次是在第9節所提到的,聽到埃及出兵攻打亞述的事,這也是在回應第7節所提到的,上帝要讓西拿基立聽到謠言而撤軍。但當他率兵回去防守時,埃及又撤軍回去。於是西拿基立更為生氣,認為猶大以為有埃及當靠山,不降服,於是再次出重兵攻打耶路撒冷。他這次先寫了一封信嚴厲警告猶大希西家王,讓他知道亞述的先祖已經攻佔了幾個城鎮,現在他也攻佔了六個城鎮,他寫這封信的用意,就是要希西家王眼睛睜亮些,抵抗他的結果是更悲慘。
第14至19節,希西家王接到亞述皇帝西拿基立的恐嚇信之後,感到相當惶恐,只好將這封西拿基立寫的信攤在上帝面前。他向上帝哭訴,那些被毀滅的城鎮,都是因為人民沒有敬拜真正的創造主上帝,而是去拜偶像的結果。但他帶領猶大人民敬拜上帝,因此,他懇求創造萬物的主宰,也是惟一的真神一定要「從亞述手中」拯救他們,這樣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惟有這位創造主才是上帝。
7.第十九章20至37節:
這段經文主要是先知以賽亞回應猶大希西家王的信。在這封回覆的信裡,先知以賽亞很清楚地告訴希西家王,要他不用懼怕,因為亞述皇帝已經得罪了全能的上帝。因此,上帝要庇護耶路撒冷的決心很明確,一定會去執行。上帝要讓猶大人民可以繼續播種、收割。相對的,要讓亞述的軍隊沒有一兵一卒能夠進入耶路撒冷城。要讓亞述皇帝和他的軍隊怎樣來,就怎樣回去。
這段經文和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21至38節記載的內容相同。都是提到上帝要庇護耶路撒冷城,使之沒有受到一點兒傷害。
第20至24節,先知以賽亞回信給希西家王,讓他知道上帝已經「垂聽了」他的祈禱。因此,上帝要伸手懲罰亞述帝國的西拿基立和他的軍隊。理由是西拿基立嘲笑的對象是神聖的上帝。雖然亞述在戰事上有過許多豐功偉業的成就,但這些都將很快成為泡影。
第25至28節,這段經文先知以賽亞清楚指出,現在上帝要進行他毀滅亞述帝國的計畫。在這信中,先知以賽亞清楚說出,過去亞述帝國的成就,都是因為有上帝賜福帶來的結果。但現今的驕傲,將使他們所擁有的從此變成廢墟,甚至付出更大的代價。就像已經完全無法彈動、被擄獲的動物一樣。亞述的軍隊從哪條路來攻打耶路撒冷,也將會從原路回去,這表示他們並沒有任何因為這次戰爭而有斬獲之意。
第29至31節,先知以賽亞說完亞述的慘敗之後,緊接著就是讓希西家王知道上帝要怎麼做。這是為了要讓他安定心思,不用懼怕的一種方式。
在這段經文說,先知以賽亞說上帝的旨意很清楚,這段耶路撒冷城被圍困期間,確實是發生食物缺乏的困境,但這種困境很快就會過去,因為亞述軍隊會撤軍,然後他們就可以繼續播種、收割。猶大城內的人民就像是上帝剩下的子民,今後可以安心居住。
第32至34節,這段經文是繼續對希西家王說的話。這裡先知以賽亞很明確地說出,上帝一定要親自庇護耶路撒冷。而且再次重複地說,要讓亞述軍隊怎麼來,就怎樣回去。他們根本無法發射任何一枝箭傷害這城的任何一個人,也不會讓任何一個亞述士兵走進耶路撒冷城。因為是上帝親自固守著這城。
第35至37節,當希西家王接到先知以賽亞的信後,「當天晚上」上帝就立即執行祂對亞述帝國皇帝西拿基立和他的軍隊的懲罰。這裡說上帝的天使進入亞述軍隊的營房中,在一夜之間,一口氣就殺死了十八萬五千人。這可說是非常嚴重的創傷,讓亞述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有一種說法是上帝用突發的惡性傳染病當攻擊的武器,讓亞述軍隊根本就措手不及。
西拿基立看見這種慘狀,不敢多所停留,立即帶著殘餘的士兵趕回去尼尼微。但「有一天」,也是前面有提起過的是過了二十年後發生的,西拿基立的兩個兒子,一個名叫亞得米勒,另一個叫沙利色,殺害了他們的父親西拿基立,主要原因是想要奪取王位,沒有想到兩個人都沒有得到,反而是西拿基立的另一個兒子以撒哈頓繼任他的王位。
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3節作者說,因為這次的事件,讓希西家王在當時備受鄰近各國尊敬他,經常向他貢獻禮物。
8.第二十章:
這段記載有關希西家王害病嚴重,快要死去,然後因為他向上帝的哭求,上帝又賞賜給他有長達十五年歲月之記事,以及後他康復之後,卻傳來巴比倫帝國差派使者來訪,希西家王忘記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賞賜,在巴比倫帝國使者面前驕傲地顯示自己的能力,這詳細的記事也同時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章。在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同時蒐集到一篇希西家王在康復之後所寫的讚美詩歌。同樣的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4至33節,但內容確實是簡略了許多。
9.第二十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世紀在希西家王害病。原本先知以賽亞傳給他的信息是:不會康復。為此,希西家王後來向上帝祈求,結果上帝又差派先知以賽亞去告訴他,說會給他延長十五年的生命。他懷疑,因此祈求一個徵兆。
同樣的這篇記事,也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1至8節。而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4至26節,用短短三節經文,說希西家王在康復後,沒有感謝上帝的憐憫,反而是驕傲起來,結果就發生許多災禍,這時候,他才知道犯錯了,上帝就沒有在他活著的時候,降災禍。
第1至3節,希西家王害重病,這可能是發生在主前701至702之間,因此,作者在這裡用「約在時候」,也就是在亞述帝國皇帝西拿基立派大軍來圍困耶路撒冷之際。原本是沒有希望康復的,因為先知以賽亞傳去給他的信息,是他會死。要他「準備後事」。其實,這也表示希望他及早準備接班的人,以免又發生宮廷王室內鬥爭奪王位的事件。希西家王聽到這消息之後,相當難過,他向上帝祈求。
第4至6節,結果上帝又垂聽希西家王的祈禱,要先知以賽亞再回去王宮,告訴希西家王,在「三天之內」,他就可以痊癒。並且答應讓他「多活十五年」時間,為的是要讓他親眼看見上帝怎樣拯救耶路撒冷,但擊退亞述大軍圍困耶路撒冷的神蹟。上帝希望用這種方式,幫助希西家王領導猶大人民用更敬虔的心,回應上帝的愛。
第7至11節,當先知以賽亞將上帝的應許給他多活十五年之信息傳給他時,也同時告訴希西家王的僕人,可拿無花果膏塗在希西家王的瘡口,這樣就會痊癒。而當希西家王聽到先知以賽亞這樣說之後,隨即跟他說有甚麼徵兆可以證明這信息是真的。先知以賽亞讓他自己選一個徵兆:看是日影前進十步,或是倒退十步?希西家王選比較不容易看到的日影倒退十步。結果就這樣應驗了。而希西家王也果真多活了十五年。
這種要求日影退十步的徵兆,很像約書亞當年帶以色列人民在迦南地攻打亞摩利人的時候,曾祈禱上帝讓太陽、月亮都停止移動,直到他打完勝仗(參考約書亞記十:12-13)。日月星辰都是上帝所創造,受造物都聽從上帝的話。
會要求徵兆,表示在信心上不足。而聖經中出現很多次需要徵兆的記號,包括亞伯拉罕也是這樣,希望上帝讓他知道怎樣會如上帝所說的,會得到祂賞賜的土地(參考創世記十五:7)。士師基甸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徵兆(參考士師記六:17、37、39)。而祭司撒迦利亞聽到天使跟他說,他年老的妻子將會生下一小孩,且要取名約翰時,他是不敢置信。結果天使讓他成為啞巴,直到約翰出生才解除(參考路加福音一:20)。
10.第二十章12至21節:
這段經文是描寫希西家王康復起來之後,就忘記他能夠存活下來,完全都是上帝的恩典,但他卻以為自己很有才華,因此,先知以賽亞就讓他知道,他的後裔將會因為離棄上帝而遭到嚴重的挫敗,結果都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換句話說,當希西家在誇耀自己的財富和才能時,這些都將會消失殆盡。
第12至13節,這裡說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聽到希西家王生病了,就帶著簡單的禮物和一張慰問卡來探望希西家王。其實那時候的這位巴比倫王是很落魄的,因為他被亞述帝國打敗,逃到巴比倫南方避難,來看希西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聯合猶大國反抗亞述。但沒有想到希西家在感動之餘,卻將自己所有的財力,和軍事裝備都呈現曝光在他面前看透透。
第14至15節,先知以賽亞獲得上帝的啟示,要他去見希西家王,這些訪客從哪裡來?來做些甚麼事等這方面的問題。希西家王讓先知以賽亞知道,這些訪客來自巴比倫,且在王宮裡看見所有一切,也就是第3節所描述的。
第16至18節,先知以賽亞聽了之後,就將上帝要他傳遞的信息給希西家王知道:他從祖先手上傳承下來的一切都將「一件也不留下」,包括他的後代都將被擄去,甚至有的人要「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服侍他們的王」。而這件事在大約經過了一百一十五年,也就是主前586年發生了,那年,巴比倫帝國將猶大國消滅。
第19節,這節也是對希西家王最令人詬病的事,就是他並沒有因為先知以賽亞傳出這信息感到哀傷、難過,祈求上帝寬恕憐憫,反而是因為這種事是發生在他的後代,他只在意自己活著的年日可以「享受和平安全」就好。
第20至21節,希西家王任內特有的貢獻,就是挖渠道,將水引進耶路撒冷城內。因為耶路撒冷城位置較高,在防禦上有利,卻在飲水上有弊。因此,他這項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希西家王也收集了所羅門王的箴言(參考箴言第廿五章),顯示他對人文生活的重視。
11.第廿一章:
這一章記載南國猶大面臨毀滅的前兆,希西家王的兒子瑪拿西繼承他的王位,但他卻沒有跟著父親希西家學習做上帝看為對的事,而是離棄上帝的話,去拜偶像神明。在瑪拿西的身上,看到的就是極大的惡例,不但將他父親希西家苦心所建立起來的信仰典範給廢了,還改變到幾乎完全相反的狀況,不但拜偶像,且將自己的兒子當燒化祭獻給偶像神明。更令上帝無法忍受的,是將亞舍拉女神的柱像放在聖殿裡,這不但是在污穢了聖殿,也與當年所羅門王建造聖殿的目的完全相反,簡直就是在羞辱上帝的神聖。他以殘酷的手段對待人民,更要命的是這樣的國王,竟然可以統治長達五十五年,可說是猶大王國掌權最久的一位惡劣國王。
是什麼原因使瑪拿西一登基就馬上將父親希西家王所辛苦建立的信仰基業給廢了,而且是完全的改變呢?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是因為他想要討好亞述帝國,減緩壓力,因此,引進了亞述帝國敬拜偶像神明的宗教信仰。在第十七章記載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後,就故意將外族人引進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民四散在其他城邦居住,除了是通婚的政策外,另外就是要破壞他們在宗教信仰上的潔淨。因此,在第十七章41節說:「那些人民既敬拜上主,又敬拜他們的偶像;直到今天,他們的後代仍然如此。」簡單的一節經文,卻說出亞述帝國在打亂以色列人民對上帝的信仰是成功的。瑪拿西懼怕亞述,恢復他父親希西家王所廢掉的一切偶像神明,可能就是為了取悅亞述帝國,然而,怕人不怕上帝,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瑪拿西這樣的舉動,使上帝無法忍受,也為猶大的淪亡帶來主因。
12.第廿一章1至18節:
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三章1至20節。不論在列王紀作者或是在歷代志的作者都同樣寫下了這句話:「他大大犯罪,敵對上主,激發上主的憤怒。」這兩本經書作者都說:「猶大人民不聽從上主的命令。瑪拿西領他們犯罪,比上主從他子民面前趕出去的原先住民所犯的罪還要嚴重。」這些話為南國猶大的滅亡寫下了註腳。也因為離棄上帝,或是說根本就不相信有上帝,因此,在瑪拿西手上「殺了許多無辜的人民,使耶路撒冷街道流滿了血」,這是上帝無法寬恕瑪拿西的另一個原因(參考列王紀下廿四:4)。
第1至2節,瑪拿西可說是南北兩國國王執政最長久的一位,共計有五十五年,但卻也是最糟糕的一位國王。他「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是比過去迦南地的人所做的行為更可惡。
第3至7節a,這段經文很詳細描述做了哪些上帝看為非常邪惡的事,包括有:重建拜巴力和亞舍拉偶像,以及建築這種偶像神明的祭壇;且把自己的兒子燒獻給這些偶像神明;行占卜、巫術、求問算命的、通靈的;更可惡的是把亞舍拉女神的柱像放在聖殿中,這等於是在羞辱上帝的神聖。就像前面所敘述過的,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要討好亞述帝國。他如此深怕亞述帝國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像歷代志下第三十三章11節所說的「亞述軍隊的將領侵犯猶大。他們捉住瑪拿西,用鈎子鈎他,銅鍊子鎖他,帶他到巴比倫去」,這使他害怕到極點,但卻不知道他嚴重背離上帝的作為,是惹了上帝極大憤怒的原因,也種下了猶大滅亡的主要因素。
第7節b至9節,這是有關上帝對所羅門王建造耶路撒冷聖殿表達的看法,聖殿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人民共同敬拜的場所,但若是大家會遵守上帝的誡命,上帝會伸手庇護他們所居住的土地。但可惜的是,瑪拿西並沒有這樣做。
第10至12節,這三節指出上帝有差遣僕人先知去傳達上帝警告的信息給瑪拿西,但很顯然地瑪拿西並不聽從先知們的話,依舊帶領猶大人民離棄上帝。因此,上帝決定要降災禍到「耶路撒冷和猶大,使每一個聽見這事的人都嚇呆」,這很清楚說出上帝要降的災禍必定是相當嚴重。
第13至15節,上帝僕人先知的信息在這裡很清楚地指出,上帝「懲罰耶路撒冷」就像「懲罰撒馬利亞一樣」,這樣的信息已經很清楚指出,上帝將會摧毀耶路撒冷。而且不僅是這樣,連國王和人民都會像亞哈王朝一樣,就是王朝的後代將會被消滅殆盡,人民會被擄去當奴隸。
注意第14節所提到「殘存的人民」,這原本是希西家王向上帝祈禱時所說的,祈求上帝看顧這些僅存的選民(參考列王紀下十九:4)。現在上帝僕人先知所傳出的信息,卻說上帝連這些殘存的人民也要放棄,把他們交給仇敵。這也充分顯示上帝已經不要這些悖逆祂的選民。
第16至18節,這段經文說明了上帝決定要摧毀瑪拿西王朝,因為他不但領人民離棄上帝,也殺害許多無辜人的血。就在他治理長達五十二年之後死了,由他的兒子亞們繼位。
13.第廿一章19至26節:
這段經文述說亞們繼位之後,繼續仿效他父親瑪拿西的惡劣行為。他統治的時間很短,大約只有兩年左右。
第19至22節,就像列王紀作者所描述一個君王好與壞的句型相同;列王紀作者認為好的君王,就是仿效大衛王的樣式,尊崇上帝為大;相對的,不好的君王,就是帶領人民去拜偶像。瑪拿西就是非常惡劣的君王,他甚至將偶像神明帶入聖殿內,誤導猶大人民以為敬拜至高的萬物之主上帝,和拜偶像神明巴力和亞舍拉相同。而繼位瑪拿西王位的亞們也是這樣,學習他父親瑪拿西的樣式,當然就不會去「遵從上主的誡命」。
第23至26節,這裡提到有關宮廷政變失敗的事件,原因是亞們執政後,很快地就引起他的臣僕「反叛他」,在王宮裡把他刺殺了。但這些殺手並沒有因此而奪到王位,猶大人民反而把這些謀害者給殺了,然後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繼位為王。這約西亞可說是猶大末期最優秀的一位君王。可惜的是,他的改革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4.第廿二章:
從這章開始直到第廿三章30節,這段經文都是在描述約西亞王執政的各項事蹟。包括他如何整修聖殿的,以及如何清除聖殿內從他祖父到父親時代所設立的偶像神明等,並且如何帶領人民回到唯獨耶和華上帝的敬拜,更重要的,是在他任期內重新隆重地舉行國家性的逾越節。
有關約西亞王的各種事蹟,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四至三十五章。在約西亞統治時期,也有一位很出名的先知耶利米,他就曾用很美的詩句讚美這位君王,說他「始終秉公行義」,也「為窮苦無助的人伸冤」(參考耶利米書廿二:15-16);而另一位先知西番雅,很有可能約西亞王的改革運動跟這位小先知的信息有密切關係。
15.第廿二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述說約西亞王一登基,隨即進行宗教改革的工作,而方式就是先整修聖殿,沒有想到,就在整修聖殿的時候,發現了「法律書」,這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發現,也改變了約西亞王,使他一生的時間都大力推動信仰改革。
第1至2節,這裡開始就說約西亞王繼位時,年紀才只有八歲而已,他統治了三十一年,這樣,他去世時才年僅39歲,非常可惜。雖然年紀這麼輕就去世,但在他活著的年歲中,卻是極盡所能的推動信仰改革,也可說是猶大王國末代中,最傑出的一位國王。作者用很典型的句子說:「約西亞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跟隨先祖大衛王的腳步,不偏左不偏右。」
第3至7節,這段經文說約西亞在位的「第十八年」,也就是他廿六歲時,就派人去把聖殿中的錢拿出來,交給整修聖殿的負責人,好支付工人工資,以及用在購買整修必須的材料。更重要的,他深信所有整修聖殿工程的人都很「誠實可靠」,這也可看出他用人不疑的態度。
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12至13節,作者很詳細描寫這些參與監督和整修聖殿工程的人的名字。
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3至7節,作者說他除了「廢除了山丘上的神廟、亞舍拉女神的柱像,和所有其他偶像」。並且說在他領導下,他的臣僕都聽從他的指揮,把所有境內直到北國以色列各地的偶像神明、祭壇全都拆除,甚至連異教神明的祭司也給剷除,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執著的毅力完成了這件事。
第8至10節,這段經文可說是約西亞王時代最重要的一段記事,就是在整修聖殿時,突然在聖殿內發現了法律書。因此,當王室書記沙番去負責執行約西亞王的命令時,從監督整修聖殿負責人大祭司希勒家得到這個重要消息,沙番接受過該法律書,並且讀了該書,然後回去報告給約西亞王知道,並將該法律書讀給王聽。
所謂摩西法律的書,指的是什麼?一直有爭論。有的認為是「摩西五經」,有的認為是申命記的某一部份,例如申命記第十二至廿六章。但也有的認為是利未記第十七至廿六章。
16.第廿二章11至20節:
這段經文描寫一位女先知戶勒大,聽到這消息之後,把上帝給她的信息傳給約西亞。這信息主要有兩項:一是上帝會嚴厲懲罰耶路撒冷和猶大人民,因為他們悖逆上帝的旨意。二是上帝肯定約西亞的忠實,且會知道謙卑順服。因此,上帝要懲罰猶大和耶路撒冷人民的時間表,將會延後到他去世之後才進行。
第11至13節,當約西亞王聽到沙番讀給他聽法律書的內容時,他用撕裂衣服這樣非常悲傷的態度,表達內心的難過。因為就像前面所說的,這法律書上記明以色列人民悖逆上帝,所以上帝要用嚴厲的方法懲罰這悖逆的子民。為此,約西亞趕緊差派祭司、王室書記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等重要臣僕數人,去想辦法詢問上帝的旨意,且要確切明白這卷法律書上的教訓,他知道上帝會發怒,就是因為沒有依照法律書上的記事去做。
第14至16節,這些王室重要臣僕去找到一位名叫戶勒大的女先知。當她聽到這件消息,並且在得知上帝的旨意之後,就很坦白地跟約西亞王報告上主所說的話。
為什麼約西亞王不派人去詢問先知耶利米,或是西番雅?有可能是和她的丈夫沙龍擔任主管聖殿禮服的職務有關吧,也許是和她住的地方比較近有關也說不定。
第17節,這節說女先知戶勒大所傳出來的信息,是關於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很清楚指出因為他們悖逆上帝的行為非常嚴重。因此,上帝決定要嚴厲懲罰他們。這些行為都在瑪拿西和他兒子亞們時代的行為可看出來。
第18至20節,這三節是關於給約西亞王的信息,說明約西亞王因為得到法律書之後,知道謙卑下來認罪悔改。因此,上帝承諾他在「死以前」,不會「降災難給耶路撒冷」,上帝會讓約西亞「平平安安地離世」。
17.第廿三章:
這是列王紀這本經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因為自從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成南與北兩國以來,作者說沒有一個國王像約西亞這樣用心在信仰改革的事上。他除了宣讀所發現的「約」書,也再次帶領人民與上帝立約,並且決心要遵守「約」書中所說的誡命。
這章的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3至7節、29至33節等。
約西亞王發現法律書之後,隨即採取行動,除了第廿二章所提起他詢問先知的意見外,也知道要馬上進行宗教改革,把從祖父瑪拿西到父親亞們所犯的錯誤行為,全都改正過來,甚至範圍遠至北國以色列的伯特利,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親自以國王的身份帶領耶路撒冷人民一起參與慶祝荒廢已久的逾越節慶典,使之成為國家慶典。列王紀作者在這章用這句話來描述約西亞王說:「在他以前,沒有一個王像他那樣盡心、盡意、盡力地事奉上主,遵行摩西所頒佈的法律;在他以後,也沒有一個王像他那樣。」(廿三:25)可惜的,是他有宗教改革的熱情,卻沒有政治的智慧,因想要反抗埃及出兵戰死沙場,而結束他統治耶路撒冷三十一年的時間,而這時他才只有三十九歲而已。
18.第廿三章1至20節:
這段經文描述約西亞王傾全力推動宗教改革的運動。他首先就是把聖殿中所有的偶像全部清除,這些都是在他祖父瑪拿西時代設置的,等於是污穢了所羅門建造聖殿的原意。現在他將這些偶像神明都清除,表明他對上帝的忠實。同時,他也清除了所羅門晚年建造的偶像祭壇、神像等,讓人民不會在看見這些偶像神明而繼續崇拜,導致犯罪。
第1至3節,約西亞把國內所有領袖,也包括先知、祭司等宗教領袖,並且將耶路撒冷人民代表,不論是貧富等,都帶到聖殿,他親自大聲宣讀這本在「聖殿裡發現的約書」,然後他向上帝立約,而在場的人民、代表也跟他一樣,都表示要「一心一意遵守他的法律誡命,並實行約書上所規定的命令」。這種方式也等於是一種立約的態度。
第4至9節,這段經文很清楚地描述約西亞進行清除偶像的情景。他下令祭司和利未人,以及聖殿警衛,把聖殿裡所有用來拜巴力和亞舍拉女人、星辰等器物全部都從聖殿裡搬出去,然後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山谷都燒掉,接著要把這些燒毀的灰帶去伯特利,其實,這種方式也是在對統治北國以色列的亞述宣示,猶大絕對不會順服亞述,政治的意味很強。
值得注意的,是約西亞將這些神明的偶像燒毀之後又磨成灰,然後將灰撒在人民的墳墓上。再者,從第5節可看見當時猶大人民已經有流行拜太陽、月亮,和星辰的習慣。另外也從第7節看到當時偶像神明的崇拜之墮落情況很嚴重,就是在廟裡設置有娼妓,包括有男娼,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表示猶大人民幾乎就是迦南地宗教行為化了。
第10至14節,從第10節可看出在瑪拿西執政的時代,猶大人民已經因為迦南地神明敬拜的方式受到極大的影響,有人將自己的孩子當作燒化祭般獻給偶像神明,而且瑪拿西自己就是率先這樣做的國王(參考廿一:6),人民也因此跟著學習。現在約西亞都將這些祭壇摧毀殆盡,並且還將所羅門王時代所建造起來的亞斯她錄等神明祭壇(參考列王紀上十一:4-9),全都打破、摧毀。
第15至18節,這段經文可參考列王紀上第十三章1至3節、31至32節的記載。在南北兩國分裂時,北國以色列的王耶羅波安就曾在伯特利和但兩地建造金牛讓人民去崇拜。現在伯特利是亞述統治下的區域,但此時,約西亞這樣做,有意表示可以跟亞述開戰之意。
第16節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節,就是約西亞王發現有一座墳墓,後來知道那是先知的,而那位死去的先知就曾對當時的王傳遞相同的信息,說要他清除偶像神明。約西亞命令將這位先知的墳墓給保存下來,也包括從撒馬利亞來的先知,他們的墳墓都被完整保存下來。
第19至20節,這兩節也在暗示著,在約西亞王統治之下的南國猶大,國勢有增長茁壯之態。也從這兩節看到約西亞王像是發了大怒的樣子,不但清除了所有偶像神明、神廟、祭壇,並且是連根都要清除,他將這些幫助人民祭祀偶像神明的祭司人員也殺了,然後又將他們放在這些祭司所從事偶像崇拜的祭壇焚燒。他這樣執行嚴厲的清除工作,也是遵從申命記第十三章、第十七章2至7節的規定。
19.第廿三章21至30節:
這段經文描寫約西亞王除了清除國內所有的偶像神明之崇拜外,也帶領全國人民以國家祭祀禮儀方式舉辦慶祝逾越節。並且簡單的記載他因為參與抵抗埃及大軍而戰死沙場。
第21至23節,短短的三節經文,卻說出很重要的一件宗教上大事。就是他帶領全國人民一起舉行慶祝逾越節的慶典活動。本來逾越節都是每個家庭要舉行的節期,但在他的時代,一般人民都將逾越節當作是吃喝玩樂的節期,沒有人會認真想到那是跟以色列民族的存亡有密切的歷史和信仰關係。這就是在第21節所提起的「遵照約書上的記載守逾越節,紀念上主--他們的上帝」。約西亞王看重這節期,也是幫助人民重新思考這節期的意義,明白上帝在他們歷史中拯救的恩典,這樣,就不會忘記上帝而去拜偶像神明。因此,他親自主持這項節期慶典。而過去從來沒有一個國王這樣子做的。
其實也可以這樣瞭解: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族越過了約旦河進入迦南地之後,曾舉行過一次國家性的慶典,之後,就不曾有過,原因除了各族分配了自己族群的居住土地外,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不再看重這個節日,因為他們已經漸漸地從迦南人中學習到當地的宗教生活,而忽略了對耶和華上帝的忠實。這次舉行的意義就特別的重大,表明他們就像是再次與上帝立約之意。
第24至25節,列王紀描寫約西亞王誠如申命記第六章4至9節所說的,是盡心、盡意、盡力帶領人民事奉上帝,他可說是對耶和華上帝最忠實的一位君王,列王紀作者給他一個很好的評價:在他以前沒有,而在他以後也沒有一個王像他那樣。
第26至27節,從這兩節就可看出上帝對瑪拿西所做的事,一直無法赦免,就可知道在他治理之下的南國猶大,離棄上帝的行為是多麼地嚴重。雖然約西亞王這麼努力改革宗教,但這兩節也隱約地在暗示著,約西亞推動這項宗教改革運動,顯然並不是很徹底,因為人民已經習慣拜偶像神明了。因此,雖然官方這樣進行改革,但人民還是私底下偷偷地在非公共場合拜偶像神明。
第28至30節,這三節經文記載可參考歷代志下第三十五章20至27節,歷代志作者有特別提到埃及攻打亞述的迦基米施城,跟約西亞無關。但約西亞不聽,堅持要出兵協助亞述,也許這是他的政治考量和判斷。此次戰役的背景是:因為巴比倫帝國興起,巴比倫皇帝在主前612年出兵攻打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城被攻陷。殘存的亞述軍隊逃至幼發拉底河西岸,等待埃及的援軍幫助。主前609年,埃及國王尼哥二世出兵的時候,約西亞王想出兵欲阻止埃及的援軍路經米吉多,雖然如同前面所說的,埃及王尼哥有警告,這和猶大無關。當時的埃及也是中東地區相當強勢的國家,以猶大之力要抵擋,那是不可能的。但約西亞王可能是害怕埃及的舉動會影響到猶大的獨立,也有可能是為了要取悅巴比倫帝國。可惜的是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就在「米吉多」這地方的戰場,他被埃及兵的箭射中而受重傷,他的侍從將他帶回耶路撒冷,結果就這樣死了。而這時他才僅39歲而已。他的兒子約哈斯繼任為王。
20.第廿三章31至37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約哈斯和約雅敬這兩個王的情形,他們都是在埃及管轄之下的傀儡君王。
第31至34節,這段經文是關於約哈斯繼任為王的記載,非常可惜的是,他沒有將父親約西亞王所努力一生的剷除偶像神明崇拜的事給保存下來,相反的,他是學習瑪拿西王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由於約西亞王的戰敗,約哈斯僅僅繼位三個月的時間,就被埃及王尼哥二世給俘虜他去。不但這樣,埃及還因為約西亞派兵打埃及,要求索賠軍事費用多達「三千四百公斤銀子和三十四公斤金子」,這使得原本已經不是很強壯的猶大國勢再次衰退下去。
注意第34節,這節說埃及國王尼哥二世立約哈斯的兒子以利亞敬為猶大王,並且還將他的名字改為「約雅敬」。這種「改名」、「命名」,所代表的意思,是猶大順服了之意。也就是猶大成為埃及帝國的附庸國。
耶利米書第廿二章10至12節,有先知耶利米所提到的關於約哈斯之情景,就是被擄到埃及去,就一直到死都沒有被釋放回來。
第廿三章35至37節,這段經文是約雅敬在位執政的情景,這裡說他繼位時廿五歲,統治了十一年。為了要賠償埃及的軍費,他再次增加稅賦,讓人民生活更困苦。同樣的,他也是繼續他兄弟約哈斯的壞榜樣,帶領人民去拜偶像神明。
更扯的是,當國家要賠償這麼大筆的錢給埃及時,他除了向人民課重稅外,卻還奢華到建造雄偉的皇宮,不但貪圖自己的利益,而且做出「流了無辜者的血,以暴力壓制人民」的事(參考耶利米書廿二:13-17),難怪這樣的國家會滅亡,人民會被擄去當奴隸。
21.第廿四章:
這章繼續記載有關約雅敬和約雅斤前後兩個王執政的情景。這時的猶大國並沒有因為臣服於埃及而得到安寧,因為正在壯大的巴比倫看猶大,就像看待埃及一樣,都是她要討伐的對象,結果換成巴比倫帝國入侵猶大。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的策略,就是先從弱小的國家著手,他先選擇敘利亞、摩押、亞捫,然後就是透過巴比倫聯合這些小國組成聯軍進攻猶大。
尼布甲尼撒皇帝可說是巴比倫帝國最強悍的一位君王。他是在主前605至562年在位。主前605年,他率軍打敗了埃及的軍隊,使得原有的中東政治局勢大為改觀。可是,在主前601年,當他再次出兵征討埃及時,卻遇到了挫敗,原因是他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而在中東地區的許多小國,包括猶大在內,看見尼布甲尼撒王急忙返國,以為他戰敗,就紛紛表態獨立,反抗巴比倫帝國。這些小國包括猶大在內,約雅敬和約雅斤等王都不聽從先知耶利米的警告(參考耶利米書廿七:9-11節),反抗巴比倫帝國,結果反而帶來亡國的災難。
22.第廿四章1至7節:
這段經文是描寫約雅敬執政下的猶大國。
第1至4節,果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兵攻打猶大,他只能降服。因為埃及在主前605年的迦基米施之役,被巴比倫軍隊打敗。這很清楚,埃及無法繼續成為猶大的庇護國。主前604年,也是尼布甲尼撒執政的第二年,巴比倫軍隊先掃蕩了非利士,此時約雅敬表示順服,從埃及附庸國變成巴比倫的附庸國。
要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約雅敬臣服巴比倫三年之後,就背叛了巴比倫。這可能是因為主前601年,因為埃及背叛巴比倫,巴比倫即時調兵回去打埃及。這時,約雅敬宣佈背叛,巴比倫軍隊無法調回來制裁,但卻指使敘利亞、摩押,和亞捫的軍隊聯合來攻打猶大。結果約雅敬被俘擄了。
歷代志下第三十六章6至7節這樣記載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侵犯猶大,俘擄了約雅敬,把他用鎖鍊鎖住,帶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也把聖殿裡的一部分財寶帶到巴比倫他的王宮。」這樣的記事正好就是列王紀在這裡第2節所說的「消滅猶大」。因為國王已經被俘擄了。
第5至7節,約雅敬被擄之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立他的兒子約雅斤繼位。列王紀作者在這裡說,埃及已經無力可幫助他過去所統轄的國家、部落、族群。換句話說,已經不可能再來幫助猶大了。
23.第廿四章8至16節:
這段經文是描寫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治理之下的猶大。歷代志下第三十六章9至10節簡單的記載他的事蹟。
第8至9節,約雅斤在十八歲時繼位治理猶大國。時間非常短,僅有三個月時間而已,跟他的祖父約哈斯一樣。同樣的,他也是帶頭拜偶像神明的君王。
第10至14節,這段經文述說約雅斤期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又命令他的大將帶兵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城的時間可能就是從主前592年12月開始,大約圍城三至四個月,在主前597年3月中旬,佔領了耶路撒冷。這是歷代志下第三十六章9至10節的經文所說的,圍城是三個月又十天。尼布甲尼撒王親自來耶路撒冷,「約雅斤和他的母親、兒子、將領、王宮臣僕都投降了」。巴比倫王並且將約雅斤俘擄,也同時把「聖殿和王宮理所有的財寶都搬到巴比倫去」。更嚴重的,就是也同時俘擄了「高官和戰士,共一萬人。他又把所有的工匠和鐵匠等都擄走,只留下最窮苦的人」。這樣的猶大國實質上就整剩下一個名字的而已。整個猶大王國之所以會淪落到只剩下「最窮苦的人」這樣的慘況,列王紀的作者就是用「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句話來形容墮落的君王帶來的結果。耶利米書在第廿三章24至30節有記載先知耶利米對此件事的看法。
第15至17節,巴比倫王不僅是俘擄了約雅斤,也把他的「母親、妻妾、臣僕,和猶大的領袖一併帶去」,這次是再次俘擄「七千人,還有一千工匠和鐵匠;他們都是善戰的勇士」,這等於說猶大的國防全部都被解除了。其實,這時候的猶大可說是亡國了。因為這裡說「工匠和鐵匠」也都被擄去,表示這些人是戰場上很重要的「技師」,因為古代製造、修理槍、矛、盾、戰車等兵器都是這些人。當這些人被擄去巴比倫時,也就表示猶大連製造兵器的人才也沒有了,而且這些人都變成了巴比倫的奴隸,只能替巴比倫製造兵器。
這時候,尼布甲尼撒王立約雅斤的叔父瑪雅探做猶大王,因為約雅斤族裡的人都被俘擄去巴比倫當人質了。同樣的,瑪雅探也被改名為西底家。
24.第廿四章18至20節:
短短三節,簡略地說明在西底家執政時代,因為他背叛巴比倫帝國,而結果是換來猶大徹底被消滅的厄運。列王紀作者維持貫有的筆調,說西底家「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是導致上帝對猶大發出烈怒之因,決定讓猶大被消滅。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