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34期

列王紀下第十一至十七章
1.第十一章:
第十一至十二章是介紹猶大王約阿施被按立,以及他執政的情景。而第十一章也是非常特別的一章,特別提起猶大宮廷內太后亞她利雅奪權的經過,以及祭司耶何耶大如何庇護和按立年幼的王子約阿施的情景。
2.第十一章1至16節:
這是一段猶大王室政變奪權的殘酷記事,描述亞哈謝王的母親亞她利雅親手要毀壞王室的基業。也可以這樣說,她想要奪取王位,重建敬拜巴力神明的宗教信仰。這一點剛好和耶戶在進行的摧毀偶像崇拜的工作完全相反。耶戶之所以會摧毀亞哈的兒子約何蘭王朝,除了奪取王位外,還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重建耶和華宗教的信仰。因此,他在各地殺死敬拜巴力神明的重要幹部,並且毀壞巴力神明的殿。所以,當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也是亞哈的女兒),一她聽到自己的兒子被殺死後,她的第一個反撲行動,就是先採取報復手段──剿滅猶大王室。但是,殺戮的行為只會帶來更多的報復或殺戮,亞她利雅最後也是被殺。
第1至3節,亞她利雅聽到自己的兒子被殺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反撲,他下令處死「猶大王室全家」,所幸「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才僅只有出生沒有多久,姑媽約示芭救了他,將他藏匿在「聖殿的一間寢室」,才使生命保全了下來,這樣才達六年的時間。
第4至8節,當約阿施七歲時,大祭司耶何耶大要所有王室警衛和王宮護衛官員都在聖殿裡發誓,要他們用生命保護約阿施的安全。不准有任何人企圖接近才年七歲的王子約阿施。
第9至12節,依照規定,軍隊進入聖殿不可攜帶武器。因此,當這些王室侍衛軍進入聖殿保護約阿施時,王室官員就拿當年大衛存放在聖殿理的武器給這些侍衛,好保護尚且稚齡的王約阿施。然後耶何耶大就在聖殿裡膏立約阿施為猶大的王,把王冠戴在約阿施的頭上。由於是耶何耶大扶持他當王,因此,耶何耶大對王的影響力也很深,他也可以說是「垂簾聽政」的一位祭司。
第13至14節, 當亞她利雅一聽到耶何耶大膏立約阿施為猶大王時,他第一個反應是大喊「造反了」。這當然表示她掌權七年的王朝如今大勢已去。
第15至16節,耶何耶大下令將亞她利雅在王宮外面殺死,結束他篡奪王位統治的年代。
3.第十一章17至21節:
這段經文簡略述說耶何耶大帶領猶大人民重回敬拜上帝,並且當約阿施政權的決策者。
第17至18節,耶何耶大帶領約阿施和人民與上帝立約,「要作上主的子民」,這句話很清楚在表明大祭司耶何耶大帶領猶大人民重新回到上帝的懷抱。不但清除巴力祭壇,也將那些巴力的祭司馬坦殺死。
第19至21節,當一切就緒之後,耶何耶大和王宮侍衛都護送才年僅七歲的約阿施回到耶路撒冷,坐上寶座,接受人民的慶賀。當然這時候的攝政權都落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手裡。
4.第十二章:
這章記載猶大王約阿施執政的經過,同樣的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廿四章。作者主要在說明大祭司耶何耶大輔政的時代,都帶領猶大人民對上帝忠實。而歷代志作者則是強調在耶何耶大去世之後,約阿施王就離棄上帝,又回去拜巴力了,從這裡也可得知列王紀作者會在這裡為甚麼會說,當敘利亞王哈薛率兵來攻打耶路撒冷時,約阿施就趕緊將聖殿裡所積存的財寶都當作禮物送給敘利亞王哈薛之因。
5.第十二章1至8節:
這段經文描寫約阿施命令祭司們要將人民辦理獻祭的錢,都存起來準備作為整修聖殿之用。
第1至3節,這裡一開始就說約阿施共計統治猶大40年,這表示他在47歲時就因為被殺害而去世(第21節)。作者說他「一生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原因是他從小就有大祭司耶何耶大「教導他」。可惜的是去除偶像崇拜的工作並沒有徹底斬草除根,但這也說明了拜偶像的行為,已經深化在猶大的以色列人民生命裡。
第4至5節,約阿施有意修建聖殿,因此,他下令所有祭司必須好好保管著人民獻祭時繳交的費用,或是聖殿稅,或是奉獻給祭司的錢。
第6至8節,但經過了一段時間,整修工程依舊沒有進展,這時候,約阿施要求所有祭司將整修聖殿的錢都繳交出來,他準備要將整修聖殿的工作由王室來接手。
6.第十二章9至21節:
這段經文描述整修聖殿的工作,以及敘利亞王哈薛出兵要來攻打猶大耶路撒冷的情形,以及約阿施的回應方式。
第9至12節,這段經文說明大祭司耶何耶大怎樣帶領祭司們將猶大以色列人民奉獻的錢,收存起來,並清楚點交給王室整修聖殿的負責人,然後主管整修聖殿的人,將這些錢用來支付給所有整修工程的人的工資。
第13至14節,這兩節很清楚說出猶大以色列人民奉獻的錢,除了支付工資和買整修用的材料外,並沒有用來購置新的器具,包括碗、銀杯、號筒,或其他金銀器皿。
第15至16節,這裡說把奉獻給聖殿的錢,和給祭司的錢分別清楚,且所有工程人員都非常誠實、可靠,因此使這項整修工程進行得非常順利。
第17至19節的背景,如果對照歷代志下第廿四章17至22節,就會明白為什麼比猶大國勢較弱的敘利亞敢來侵略,原因是因為在祭司耶何耶大去世後,沒有人敢監督國王約阿施,導致他身邊多了許多引誘他去敬拜巴力偶像神明的人,雖然上帝派先知去警告他和這些幕僚,但顯然地,約阿施和他身邊的人都不聽從。上帝的靈就支配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去公開警告。結果約阿施從敬拜上帝、聽從上帝僕人的話的君王,反而變成殺害上帝僕人撒迦利亞的君王,他就在聖殿的院子裡用石頭把撒迦利亞活活打死。因此,上帝不再賜福他,不與他同在。列王紀作者在這裡說敘利亞王哈薛率兵攻打非利士人的城市迦特之後,隨即轉兵來攻打猶大,結果猶大打敗仗,只好將聖殿寶庫裡所有的金子當作「禮物送給哈薛王」,才使哈薛帶兵撤離耶路撒冷回去。
第20至21節,這裡說約阿施的手下陰謀反叛。把他殺了。依照歷代志下第廿四章23至27節的記載來看,他們兩人殺害約阿施之後,猶大人民並沒有將約阿施葬在王室墳墓裡,而是葬在耶路撒冷城裡,而且反叛的軍官,一位是亞捫婦人的兒子撒拔,另一位是摩押婦人的兒子約薩拔。列王紀作者是說約阿施是在他帶軍隊與敘利亞軍隊交戰失敗撤退時,被他手下的兩名軍官殺死,這兩名密謀反叛的軍官,一位名叫約撒甲,另一位名叫約薩拔。為的是要報復他謀害撒迦利亞的事件。他死後,他的兒子亞瑪謝繼承他的王位。
7.第十三章:
這章主要都是記載北國以色列王約哈斯統治以色列的時代,他如何帶領以色列人民歸向上帝。但以色列人民都沒有完全離棄拜偶像的行為,以及約哈斯死後,他兒子約華施繼承王位後的情景。另有一部分,是記載以利沙活著的末期說出預言以色列王約華施將會面對的國政大事。
8.第十三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描寫北國以色列君王約哈斯統治下的情形。因為他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因此,失去上帝的賜福。後來他有改變認罪,祈求上帝帶領,而使以色列人民可以獲得上帝寬恕而享有太平的日子。
第1至2節,這裡再次出現列王紀作者經常用的句子,說一個不好的君王就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也就是帶領人民「犯罪」,沒有離棄拜偶像的行為(第2、6節)。作者用這樣的句子在描述國王沒有好好地帶領人民敬拜上帝,反而是帶領人民去敬拜偶像神明,使人的心靈墮落,離棄了上帝。這就是犯罪的記號。
第3至6節,列王紀作者的觀點,就是國家會遇到災難,就是和君王帶領人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的事有關,當然這是從宗教信仰的基礎切入看國家、社會的事務,不是從政治、軍事的角度看。因此,這裡會說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發出「烈怒」做為懲罰的方式,就是讓敘利亞王哈薛,以及他的兒子便‧哈達先後率兵來攻打北國以色列,並且用「殘暴的手段壓迫以色列人」。這時候,約哈斯才想到要回來尋求上帝,上帝也垂聽了他的祈禱,「上主賜給以色列一個解救者」,卻沒有說明這位「解救者」是誰,很可能有三個人選;一是亞述的國王亞大得尼拉利三世,他在主前806及804年攻打大馬士革,使得敘利亞腹背受敵,趕緊從以色列撤兵。二是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華施(第25節)。三是耶羅波安二世,他是一位相當有成就的以色列王。因為可以打敗敘利亞軍隊的侵犯,才使得北國以色列人民得以像從前一樣,安享太平。可是這種安享太平的日子並不是很長,原因是以色列人民已經習慣崇拜偶像神明。因此,在首都撒馬利亞依舊保存著「亞舍拉女神的像」。
第7至9節,這裡說敘利亞王消滅了約哈斯的軍隊,使之只剩下「五十個騎兵,十輛馬車,一萬步兵」,這個數目比起他的祖先亞哈時代有過兩千輛戰車,以及在一日之內就消滅了敘利亞軍隊十萬步兵(參考列王紀上二十:29)的實力相比,真是無法同日而語。現在的北國以色列可說是只有簡單的王室護衛能力,沒有所謂的「國防」可言。約哈斯統治北國以色列十七年的時間。他死後他的兒子約華施繼任他的王位。
第10至13節,同樣的,約華施統治北國以色列長達十六年時間,但他一樣,也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樣的君王都是上帝所厭惡的對象。第12節是值得注意的一節,這裡說:「他在戰場上對抗猶大王亞瑪謝的英勇事蹟,一一記載在以色列王史上。」可惜列王紀都沒有留下清楚資料,說明為甚麼約華施治國時代,為甚麼會發生與南國猶大亞瑪謝執政時的衝突。但可看出南北兩國有衝突,這並不是甚麼新鮮事。
9.第十三章14至25節:
這是舊約聖經記載有關以利沙最後一段的經文。有關以利沙死後的骨骸具有特殊能力,是在說明他雖然沒有像他的老師先知以利亞一樣肉體升天,但是,他的肉體雖然埋葬了,卻還有「神力」出現,表示出先知和上帝之間特殊的關係。這段經文也是成為後代朝聖者絡繹不絕地去以利沙埋葬墳墓的主要因素。
第14節,從第八章記載有關以利沙的記事後,就不再出現以利沙的事蹟,直到這裡重新出現,也說明了在以色列歷史裡先知運動中,以利沙的影響力可說和先知以利亞並駕齊驅。這裡說以利沙「患了絕症」,在他快要臨終之前,約華施去探望他,並且哭喊著:「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堅強的保護者啊!」從這句話也可看出約華施和以利沙之間有很緊密的關係。也同時說出以利沙的力量,才是真正保護北國以色列的基礎。因為在他身上蠻有上帝的能力與他同在。而且這種力量遠勝過軍隊。
第15至17節,在他臨終之前,還繼續對來探望他的以色列王約華施說出預言。這方式是透過用弓箭射箭的方式,讓約華施知道,他的軍隊可以勝過敘利亞人的侵犯,並且可以在亞弗攻打敘利亞人,直到將他們滅絕。
第18至19節,這兩節以利沙要約華施用箭擊打地上,但因為約華施只有擊打三次,因此,以利沙也讓約華施知道,他原本只要擊打五、六次,就可以完全消滅敘利亞人的,但卻因為約華施沒有全力以赴,結果只能打敗他們,並沒有能力完全滅絕他們。
第20至21節,這兩節很特別,也可說是舊約聖經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以利沙死了,被埋葬了。可是當有人將死去的屍體拋到以利沙的墳墓中,碰觸到他的骸骨,結果卻發生了這一碰觸,讓死去原本準備埋葬的死人,卻因此而復活過來。也因為這樣,後來他埋葬的墳墓反而成為以色列人民喜歡朝聖的地方,可能是希望藉著去朝聖,使自己的身體也能得到神奇的醫治吧。
第22至23節,當以色列王約哈斯執政時代,敘利亞王哈薛經常侵犯北國以色列,但都因為上帝的恩典,才使北國以色列可以有能力抵擋敘利亞的侵犯。列王紀作者說,這純粹是上帝的恩典,因為上帝不願意看見自己的選民被欺負、受苦,就像祂從前透過摩西帶領受苦的以色列人民脫離埃及的管轄一樣。
第24至25節,這兩節應驗了第18至19節以利沙對約華施的預言。
10.第十四章:
這章記載兩件事,一是有關猶大王亞瑪謝執政的情景,同樣的這段記事,也可參考歷代志下第廿五章。二是有關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治理長達四十一年的政情。
11.第十四章1至22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有關南國猶大王亞瑪謝執政後的事蹟。他的結局跟他的父親約阿施的遭遇一樣,都是被暗殺死去。這也顯示了政情不穩。特別是當他決定帶兵出擊北國以色列時,不但沒有打贏,相反的,是被北國以色列王約華施打敗,且耶路撒冷城牆被拆一大道,聖殿和王宮中的財寶都被劫洗一空,且有人被擄,包括王亞瑪謝在內,這可說真是悲慘的結局。
第1至4節,亞瑪謝在「二十五歲的時候」繼承父親約阿施的王位,共計統治耶路撒冷長達「二十九年」時間,這樣,他死時是五十四歲。作者在這裡說他「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卻「不像他的祖先大衛王」,因為大衛王在敬畏上帝的事上忠心耿耿。即使自己的兒子叛變他,且想殺害他,但是,他沒有因為災難來臨,就失去了對上帝的信心。亞瑪謝是學習父親約阿施,對宗教信仰並不執著,因此,讓人民繼續拜偶像。
第5至6節,這兩節說亞瑪謝鞏固了政權之後,就決定處決那些「殺他父王的臣僕」(參考十二:20-21)。但他遵行摩西法律的規定,不將父母所犯的罪責,追究、牽連到他們的兒女身上(參考申命記廿四:16),而是誰犯罪,誰承擔被懲罰的責任。
第7節,這節說出亞瑪謝治理之下南國猶大的軍事實力,能夠將以東人制服在統治之下。在他治國之期,不但重整軍隊有三十萬名精兵,且又花了「三千四百公斤銀子從以色列雇來十萬軍隊」(參考歷代志下廿五:6)。但後來上帝差遣先知去對亞瑪謝說,不要他雇用這些十萬名以色列士兵,因為只要有上帝同在就夠了。他果真聽從先知的話。也真如先知的預言,他的軍隊打敗了以東,收復了祖先約蘭執政時代所遺失的以東(參考列王紀下八:20-22)。
第8至10節,這三節記載亞瑪謝準備出兵攻打北國以色列,到底是甚麼原因,但在歷代志下第廿五章14至16節有一段很重要的記事,說明亞瑪謝打敗了以東人之後,卻將以東人所拜的偶像神明帶回來燒香叩拜。為了這件事,上帝的先知去警告他,但他卻不聽從先知的話,反而恐嚇說要殺掉該先知,結果該先知說上帝決定要消滅他。這段經文說當亞瑪謝決定要出兵以色列時,以色列的王約華施會講寓言,他所講的寓言故事有如在說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意思是別以為能打勝以東就驕傲起來,還不知道要滿足,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若此一定會失敗。
第11至14節,亞瑪謝果然心高氣傲,不聽勸告。果真出並去打以色列,結果兵敗如山倒那樣嚴重。以色列軍隊不但俘虜了他,也俘虜了許多人當人質帶回以色列,甚至以色列軍隊進攻到耶路撒冷,還把以法蓮門的城牆拆毀一大段,又侵入聖殿、王宮搜刮了許多金子、銀子,和用具。
第15至16節,這兩節記載北國以色列王約華施去世,他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繼位。
第17至18節,自從敗給北國以色列約華施之後,亞瑪謝治理之下的南國猶大就成為北國以色列的附庸國。這段期間他又活了十五年後死了。
第19至22節,就像前面提起過的,亞瑪謝的晚年際遇和他父親約阿施一樣,都是遭遇到謀殺死去。在第19節並沒有說明誰謀殺亞瑪謝,不過可能與聖殿的祭司有關,要不然就是保守派的人。雖然他曾逃到「拉吉城」去避難,但兇手還是一樣追趕過去將他殺死。他的兒子烏西雅繼承他的王位。他的能力不錯,收復了所羅門時代用來擴充海外貿易的港口以拉他(所羅門時代稱之為「以祿」,參考列王紀上九:26)。
12.第十四章23至29節:
這段記載有關耶羅波安二世的事蹟,雖然很簡短,可是如果從先知阿摩司與先知何西阿的作品就可看出,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可說是以色列王國自分裂以來,最有成就的一位國王,也是北國以色列自分裂後,最輝煌的時代。在他任期長達四十一年內,對整個以色列國的軍事、經濟、政治都有很大的「貢獻」,甚至有以色列人將他當作「拯救者」看待。
第23至25節,作者一開始就說這位耶羅波安二世「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那就是「帶領以色列人犯罪」。
從第25節就可看出耶羅波安二世在軍事上的成就,收復了許多過去祖先所失落的土地,他的成就遠比他以前的祖先都要更令以色列人民懷念。
先知阿摩司形容他那時代的貴族是「睡在象牙的床上,靠在安樂椅上享福,吃嫩牛和肥羊的筵席」(參考阿摩司書六:4),就可看出在耶羅波安二世時代經濟繁榮的景象。
注意一下第25節所提到的先知約拿,這和約拿書中的那位「逃跑的先知約拿」並不是同一位。
第26至27節,這兩節說到耶羅波安二世雖然「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但上帝還是藉著他來拯救以色列人民。作者的重點是在第27節所說的,對祂的選民有無比的愛,也希望藉這樣能幫助他們復興國家,能使以色列人民曉悟過來,因為「上主不願意以色列人永遠滅絕」。但是,上帝還是失望了,這也是後來以色列亡國於亞述帝國的原因。
第28至29節,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的北國以色列,真的是很有實力,不但打敗了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哈馬,都重新歸順在他治理之下。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撒迦利雅繼承他的王位。
13.第十五章:
這章主要都是在記錄北國以色列政情動盪的情景,包括有撒迦利雅王(第8至12節)、沙龍王(第13至16節)、米拿現王(第17至22節)、比加轄王(第23至26節),以及比加王(第27至31節)等。其它第1至7節是記載猶大王烏西雅,以及第32至38節有關約坦王的記事。
由於猶大王烏西雅執政可說是南與北兩國歷任國王在為最長久的一位,長達五十二年時間,他一個人執政時間可抵得上北國以色列好幾位國王。這也表示在烏西雅王執政時期,猶大國的政局可說是相當穩定的,這不論是過去或是現在的國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基礎。
14.第十五章1至7節:
有關烏西雅王的事蹟,在歷代志下第廿六章也有詳細記載這位國王所做的各項事蹟。在中文《和合本》的記載,將烏西雅的名字用「猶大王亞瑪謝的兒子亞撒利亞登基」,但在歷代志則是寫成「烏西雅」。《現代中文譯本》不論是在列王紀這裡,或是在歷代志都是用「烏西雅」。依照歷代志作者的資料,他確實是個很有成就的君王,包括:打敗了非利士人,使亞捫人向他降服、進貢,開挖水井,鼓勵人民開墾土地種植葡萄園,並且強化了國防力量。不過卻也因為國家強盛,心裡開始驕傲起來。因為對聖殿的祭司不敬,將原本只有祭司才可以做的祭祀工作,自己擔當。結果導致痲瘋病,也因此使他無法再進入聖殿敬拜上帝,國政是由他的兒子約坦負責。
第1至2節,「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在位的第廿七年」,這一年大約是在主前767年。當時他烏雅王是「十六歲」,前後共計執政「五十二年」,這麼久的時間,是從主前792年開始起算是他和父親亞瑪謝一起執政,直到主前767年開始,這年他獨自執政是到740年止。
第3至5節,在第3節這裡說烏西雅效法他父親亞瑪謝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這句話也可對照第十四章3節。可惜,就是沒有把猶大境內以色列人民崇拜偶像的事完全除去。前面已經有提起過,烏西雅王的成就很大,但卻也因此而驕傲起來。歷代志下第廿六章16至21節記載他擅自進聖殿在香壇上燒香,而這是只有大祭司才可以進入的地方,雖然當時有亞撒利亞祭司帶著八十個祭司去阻止他,並且提出警告。他卻在聖殿香壇的地方對這群祭司發大怒,結果就出現了痲瘋。列王紀這裡說他「一生受這病的糾纏」,國家大事只好交由他的兒子約坦處理。第5節這裡所說的「住在自己的行宮」,意思是指他已經因為患有痲瘋病的緣故,被隔離出來了(參考利未記十三:46)。
第6至7節,就這樣,烏西雅直到死去的時候,都是在痲瘋病的糾纏下過日子,可說是相當痛苦。他的兒子約坦繼任他的王位。而約坦在主前750年就開始接下國家大事,直到父親烏西雅在主前740年去世。
15.第十五章8至30節:
這段經文連續記載撒迦利雅、沙龍、米拿現、比加轄,和比加等五位以色列君王的事蹟。其中以雅比的兒子沙龍當以色列王只有一個月(第13節)時間最短。另一方面,從這段經文也可看到以色列宮廷內鬥、爭權奪位的情形,充分顯示出政局的不穩定。為了要奪取王位,米拿現甚至以極為殘酷的手段屠殺居民,連孕婦都不放過。
第8至12節,這段經文是記載耶羅波安二世死後,他的兒子撒迦利雅繼位。列王紀作者說他「跟他的先祖一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句話對照猶大王亞瑪謝和烏西雅是「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就可看出完全不相同的情況和結果。這裡所謂的「領以色列人犯罪」,意思是離棄上帝,去拜偶像。很自然地,就不會遵照上帝的話去辦理國政大事。
他執政的時間很短,只有六個月而已。結果就被沙龍暗殺死去,篡奪了他的王位。這樣,從耶戶到兒子約哈斯,然後約華施接任,再到耶羅波安二世繼任,到了撒迦利雅等共計四代就結束了,這正好應驗了上主對耶戶說的,他的後代可以接任他的王位,但只會到第四代(參考十:30)。
第13至16節,這段經文是記載有關有關以色列王沙龍的事蹟。
沙龍是謀殺撒迦利亞篡奪王位的王,但這樣的王位時間很短,只有一個月而已。雖然列王紀作者說到有關沙龍的事蹟,都「一一記載在以色列王史上」,但在這裡都沒有任何著墨,因此,也就只有他暗殺前王外,其他的事很難知道是做了些甚麼。其實,僅有一個月時間,很難說可以做些甚麼。
第17至21節,在第14節就有記載「迦底的兒子米拿現」刺殺了沙龍,篡奪王位。從第16節也可看出他是一個手段殘酷的君王。在他決定叛變奪取王位所經過的城鎮,特別是「提斐薩」這城,竟然只因該城的人沒有向他投降,他就進行大屠殺,甚至連「孕婦的肚子都剖開」,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也因為他手段殘酷的統治,讓鄰近國家特別是亞述帝國對他施展壓力,逼使他必須進貢「三萬四千公斤銀子」,而他因為手段殘酷,才能從人民手中強索這麼多的錢財賄賂亞述帝國的皇帝,好保住自己的王位。將這節經文比較阿摩司書第五至六章,就會發現這些有錢人所得到的錢財是從窮人中剝削奪取的。這裡說米拿現除了強索人民的錢財外,他也同時「強迫每人捐出五十塊銀子」。就這樣,有長達十年時間,北國以色列人民在他治理之下,是過著極為痛苦的生活。
第23至26節,這段是記載以色列王比加轄的事蹟。他是繼承父親米拿現的王位,但也只統治兩年而已。同樣的,他是學父親的榜樣,結果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的事」,帶領以色列人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結果他的將領比加造反,在王宮內將他殺死,如同他的父親米拿現殺害前王一樣,比加篡奪了王位。
第27至31節,這段經文是描述殺害比加轄而篡奪王位的比加之記事。他統治北國以色列的時間算是比較長的一位,共計有二十年之久。但同樣的,他也是「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
可以這樣瞭解:沒有上帝賜福,即使擁有王位也是枉然,對人民、社會、國家都不會有幫助。比加當國王期間,國勢衰弱,被亞述帝國佔領的城鎮包括有: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底斯,和夏瑣等,以及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等地區,更嚴重的,是亞述帝國皇帝還俘擄了上述城市的人民去亞述當奴隸。除此之外,以色列還要年年進貢亞述帝國,而且也只能聽命亞述的指揮,任其壓迫。這也是以色列人自出埃及後第一次重新經歷到奴隸的慘痛生活。 後來何細亞起來反叛比加,殺了他,並且篡奪王位。
16.第十五章32至38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有關猶大王約坦的記事。這段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廿七章1至9節。對照兩處經文的記事,就可發現約坦確實是個有實力的統治者,在他統治南國猶大期間,曾出兵攻打亞捫人,且打敗了他們,並且強迫亞捫人像他進貢三年,每年要繳交「三千四百公斤銀子,一千公噸小麥,一千公噸大麥」等。歷代志作者用這句話形容他:「約坦一天比一天強盛,因為他忠實地順從上主--他的上帝。」就像列王紀作者在這裡所說的,他「效法他父親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這樣的描述,正好和北國以色列的歷代君王完全相反。
第32至35節,短短的幾節經文,說出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改變的現象,就是和先前祖先一樣,沒有把人民已是根深蒂固拜偶像神明的事給除滅,因此無法帶領全國人民專心一意地敬拜上帝。不過,至少他是忠實於上帝的。只是人民拜偶像的事,已經是積年累月的老習慣,沒有強力執行剷除,就會在民間落根生長。再者,在他執政期間,他在國防要務上確實是下了功夫,他把聖殿的北門防衛工程建造完成。歷代志作者說他又在耶路撒冷的俄斐勒擴建城牆,也在猶大山區建設城鎮,在山林裡建造堡壘和瞭望台等,這些都是和國防基礎有密切關係。
第36至38節,他統治猶大十六年。但沒有想到在他治理期間,敘利亞王利汛和北國以色列王比加聯盟攻打猶大,主要目的是要猶大也加入他們的聯軍,反抗亞述帝國擴大版圖的舉動。但猶大因為不敢得罪亞述,結果以色列和敘利亞出兵懲罰不加入聯軍的猶大。
17.第十六章:
這章都是記載有關亞哈斯繼任父親約坦留下來王位,統治南國猶大的情景。最糟糕的,是為了要巴結亞述帝國,希望亞述帝國出兵抗拒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的聯軍,他竟然去亞述拜訪結束返國的時候,將亞述的偶像神明也帶了回耶路撒冷,結果因為這樣,把歷代祖先對上帝忠實的態度,給完全摧毀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有關亞哈斯的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廿八章。在歷代志的記事中有一段很特別的資料,描述上帝的僕人先知俄德出來對撒馬利亞的以色列軍隊喊話,說為甚麼要俘擄自己的同胞南國猶大的軍隊?為甚麼要屠殺他們?俄德提醒他們之所以能夠打勝仗,是因為上帝要藉著他們懲罰南國猶大。若是他們不釋放猶大的俘擄,上帝將會嚴懲他們。就這樣,北國以色列領袖決定釋放南國猶大的俘擄,包括受傷的的士兵都全部釋回。
同樣的歷史記事,也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七章。當敘利亞軍隊進攻的時候,讓猶大全國人民都心靈不安。這時候,上帝曾差遣祂忠實僕人先知以賽亞去對亞哈斯說話,要他不要怕,要信靠上帝。但顯然地,亞哈斯聽不下先知以賽亞的警語。他寧願相信亞述帝國的武力護衛,而不相信上帝的庇護、帶領。
18.第十六章1至9節:
這段經文一開始,就說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繼任父親約坦留給他的王位,但他卻沒有「效法他的先祖大衛王做上主認為對的事」,就這樣,帶領南國猶大人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跟北國以色列君王的情形相同,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第1至4節,原本在約坦之前的猶大君王,都是對上帝忠實,雖然他們沒有能力剷除境內的偶像神明,但至少國王本身是敬畏上帝的。但卻沒有想到約坦的兒子亞哈斯卻不是這樣;他是離棄上帝,做上主看為邪惡的事,和北國以色列的王相同。更嚴重的,是在第3節,他做了最不該做的事,也是他的祖先所沒有過的行為,就是「把自己的兒子燒獻給偶像,仿效原先住民的可惡行為」,而且他是帶頭到處去拜當地的偶像神明。
第5至6節,這裡也可從第十五章37節看見,就是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聯盟攻打南國猶大,但久攻還是攻不下耶路撒冷。但依照歷代志下第廿八章5至7節則是記載敘利亞和以色列打勝了,且俘擄了很多猶大人到大馬士革去,並且因為約哈斯的軟弱無能,導致南國猶大有十二萬的精兵被以色列殺害,包括亞哈斯的兒子瑪西雅也遭殺害。而被以色列軍隊俘擄的猶大人民共計有二十萬人,和許多財物。這對猶大來說,可說是極大的創傷。
列王紀作者說,就在這時候,敘利亞侵入了「以拉他城」,佔領這城,這原本在烏西雅王時代所收復的祖先城鎮,如今又再次失落了。簡單的一句話,說出南國猶大的國勢衰弱了起來。
第7至9節,為了要解決以色列和敘利亞聯軍圍困耶路撒冷的事件,請求亞述帝國派兵協助救援。結果付出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就是將聖殿和王宮中的金子、銀子當作禮物送給亞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可以這樣瞭解,當君王將聖殿的金銀財寶都當作進貢他國的禮物時,就已經在表明這個君王已經不再看重敬拜上帝的重要性了。果然,亞述皇帝答應了南國猶大約哈斯的請求,率領軍隊去攻打敘利亞,把大馬士革佔領,殺了敘利亞王,且俘擄人民。
19.第十六章10至20節:
這段經文很清楚說明了亞哈斯王帶領猶大人民公然離棄上帝的經過。
第10至13節,當亞哈斯去大馬士革迎接打敗敘利亞的亞述皇帝時,就仿造了一座偶像神明和祭壇交給祭司烏利亞,要他仿造一個。當他在訪問亞述皇帝結束回到耶路撒冷時,祭司烏利亞已經造好了該偶像神明和祭壇,亞哈斯就這樣帶領猶大人民拜偶像。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以為亞述帝國很強,因此,仿造亞述帝國所拜的神明也會強盛起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和信仰認知。
第14至18節,亞哈斯還命令祭司烏利亞把聖殿中原本要用來敬拜上帝的新壇移走,將他為偶像神明所建造的祭壇擺設在聖殿裡面,換句話說,在他手中,將偶像神明放入聖殿裡,而祭司不但沒有阻止,反而是聽從亞哈斯王的命令行事,誤導了國王和人民進入聖殿祭拜偶像神明,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第19至20節,很清楚地,猶大在亞哈斯離棄上帝之後,全國人民開始瘋狂地隨著他拜亞述人的神明,但一樣,並沒有因此而使國家和人民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因為上帝不再庇護他們,也不與他們同在。他在統治猶大十二年時,去世,由他的兒子希西家繼任為王。還好,在希西家王治理之下,他帶領人民重回上帝的懷抱,可惜的是,此時的南國猶大已經是衰弱多病,想要改革也很難徹底,但至少還讓猶大人民看見一絲盼望。
20.第十七章:
這一章主要是說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並且將北國以色列人民俘擄到各地去,且從鄰近各國引進他國、他族人民進入北國以色列境內居住,而這就是後來以色列人民和外族通婚的一個主要背景。而他們生下來的後代,也因此被南國猶大人民鄙視而稱之為「撒馬利亞人」由來的一個背景。列王紀下也是在這一章結束了北國以色列的歷史。這時是主前721年。
原先亞述帝國只是打敗了以色列,讓她每年必須向亞述帝國進貢。但是,以色列的王何細亞顯然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局面,他想要結合埃及帝國的力量,反抗亞述的控制權,結果反被亞述帝國知情而將之消滅了。這種情形也是後來南國猶大發生的情景,上帝忠實僕人先知耶利米一再勸告南國人民要投降順從巴比倫帝國的統治,但他們不聽從先知耶利米的話,甚至把先知耶利米下在監獄中,繼續抵抗巴比倫帝國,結果後來被巴比倫帝國給消滅了,全國人民幾乎都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
21.第十七章1至23節:
這段經文細述上帝不再庇護北國以色列人民,原因是他們離棄上帝好遠、好遠。他們不但接受迦南人的神明,還接受他們的生活習俗,而這些習俗中有很多都是和迦南人的宗教禮儀有密切關係。換句話說,他們已經不再相信上帝,而且喜歡迦南人的宗教信仰,甚至把自己的兒女當作祭品燒獻給異教神明,在生活上也去詢問算命、卜卦等,這些都是惹起上帝憤怒之因。
第1至4節,這裡說「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第十二年」,這應該是主前732年。這一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作以色列的王」。其實,他也是用刺殺比加王篡奪得到王位,就像歷代的先王一樣,都是跟著去「做上帝看為邪惡的事」。但他接下的這個北國以色列,當時是屬於亞述帝國的殖民國家。可能是看見亞述帝國更替皇帝,他想趁機脫離亞述的統治,結果新任的亞述皇帝撒縵以色(主前727至722年)派兵來攻打以色列,結果北國以色列投降,只好每年都要向亞述帝國「進貢」。但何細亞顯然並不是真心順服,他暗中派人去尋求埃及的資助,並且公然背叛亞述。因此,亞述皇帝撒縵以色將他逮捕關入監牢。
第5至6節,主前724年,亞述再次大舉派兵進攻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會「圍困」長達「三年」之久,是因為這座城是建造在山丘上,且在亞哈王時代,對該城做了很好的防禦建構,才有這樣堅固的防禦設施。亞述帝國為了攻取撒馬利亞城,竟然圍困長達三年之久,不過還是攻下了撒馬利亞城,這是主前721年。亞述帝國攻下之後,就把「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去」,且將這些被擄的以色列人民分散在其他的城市。其實,也就是送到各地的奴隸市場去拍賣,人數多達二萬七千二百九十名。在第24節說亞述帝國再從其它鄰近地區移入他族人進入補充這些以色列人民被擄之後空出來的城鎮,這就是以色列女人和異族通婚的原因。
第7至12節,這段經文是作者在說明為甚麼以色列國會被亞述滅亡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一是他們忘記了曾拯救他們祖先脫離埃及奴隸之地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
二是他們學習迦南地人的習俗,將這些民間崇拜偶像神明的習俗帶入敬拜上帝的禮儀中。
三是在各地大城鎮、小村、小巷、山丘、樹林等地,雕塑偶像神明。
這些都是上帝不准他們做的事,但他們都屢勸不聽地去做。
第13至18節,這段經文是繼續前段所敘述的以色列人民之過犯,就是上帝曾屢次差派先知去警告他們,這些先知包括了大家所熟悉的以利亞、以利沙、阿摩司、何西阿、彌迦,以及最早期的先知以賽亞等。但他們以色列人民都不聽。而且不是只有北國以色列人民拒絕聽從,連南國猶大人民也是一樣。其實,這樣的話已經含有嚴重警告南國猶大人民的韻味了。
因為拜偶像神明的風氣很興盛,而這些虛假的神明帶給以色列人民就是虛妄。更嚴重的,就是「把自己的子女燒獻給異教神明,又向通靈的和算命的問卜」,這是上帝非常生氣而難以原諒的事。因此,決定讓亞述帝國把北國以色列消滅,讓以色列民族剩下猶大國。
第19至20節,前段都是細說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因,現在這兩節則是連帶提到南國猶大人民的問題,也是和北國以色列人民的情形相同。作者在這裡提到上帝「棄絕所有的以色列人,懲罰他們,把他們交在殘忍的仇敵手中」,這句話已經很清楚說到往後一百多年,也就是主前586年巴比倫攻破耶路撒冷的慘劇。
第21至23節,這段經文述說主前930年,也就是所羅門去世之後,以色列民族分裂成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就是由以法蓮族出身的耶羅波安帶領。但他一開始為了阻止以色列人民忘不了回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竟然在「但」和「伯特利」這兩地方建造聖殿,卻也同時雕塑金牛讓以色列人民去拜(參考列王紀上十二:25-31),這就是北國以色列人民犯罪的第一步。然後歷代國王都是如此接續下去,就像第22節所說的,他們是「不斷重複他所犯的罪」。結果上帝嚴厲的懲罰就像第23節所說的,被俘虜到亞述帝國去的以色列人民,是「一直住在那裡」,也就是從主前721年,直到主前538年波斯帝國興起替代了巴比倫帝國之後,以色列人民因波斯皇帝的允許才有機會返鄉。這樣他們在亞述帝國居住超過了二百年之久。其實,在這段將近兩百年時間,北國以色列人民幾乎已經找不到完整的支族宗族了。
22.第十七章24至41節:
這段經文述說被擄到亞述帝國或被賣到各地去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悔改,而是繼續鑄造偶像崇拜。雖然他們當中有人想要敬拜上帝,但他們顯然已經無法分別清楚,真假之神間的差別。原因是這種錯誤的信仰認知已經好一陣子的年日,連祭司也弄不清楚了,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第24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以色列人民遭遇到空前的「大浩劫」,就是亞述皇帝將居住在撒馬利亞和鄰近城市的外族人,強制遷移進入撒馬利亞城和鄰近城鎮居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被俘虜到亞述帝國去當奴隸以外的,讓那些餘留在撒馬利亞的以色列人民,與這些從外地遷移進入的異族人通婚,想用這種方式同化以色列民族,也希望這種方式改變他們的「耶和華宗教信仰」。其實,亞述帝國會這樣做有個原因,說穿了是想要把以色列民族給消滅。由於這樣混合著居住,會很容易讓以色列的婦女跟這些移居進入的異族男人通婚,這也是後來有「撒馬利亞人」之稱的緣由背景,但這名稱有種鄙視的語意。這也是後來以色列人民改變看法,就是只要女性是以色列人,無論她與哪族人通婚,生下來的兒女都認為是以色列人。但若是男性是以色列人,除非和同樣是以色列女人結婚,否則,只要與異族女人通婚,生下來的子女並不算是以色列人,必須經過祭司檢驗合格才算。
第25至28節,這裡說這些被移居進入撒馬利亞城居住的人並不知道或是拒絕敬拜上帝,結果經常發生被野獸咬死的事件。因此,亞述知道之後,隨即把擄來的奴隸當中差派一位有祭司身份的人回去,教導他們怎樣敬拜上主。
第29至33節,這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文,述說以色列人民和這些同居在一起的外族人,他們也把信仰混雜在一起了。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民把敬拜上帝,當作敬拜許多神明中的一位神而已,而不是獨一的上帝。他們甚至學習西法瓦音人把兒女燒獻給他們的神明。而且在敬拜上帝時,也用拜偶像神明的禮儀參雜加入,這些都是引起上帝極為憤怒之因。
第34至41節,這段經文說明留在北國以色列的人民,他們已經不知道甚麼是獨一的上帝了,他們在敬拜獨一的上帝同時,也在敬拜當地的異教神明,無論上帝的僕人如何勸解、說明,他們都無法聽從。因為這已經成為他們好幾代傳承下來的信仰態度了,偏離了上帝透過摩西頒佈給他們的法律誡命。說穿了,他們對上帝的認識是越來越模糊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