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30期

列王紀上第九至十四章
1.第九章:
這一章可以分成三個部份來看,第一部份是第1至9節,上帝回應所羅門建造聖殿的用心,第二部份是第10至14節,提到有關所羅門因為大興土木工程興建聖殿和王宮,但卻也因此負債甚多,結果因為付不出工資,只好割讓二十座城。第三部份是第15至28節,這段經文述說所羅門怎樣使用國內的奴工進行這些大工程的工作,並且成立一支海軍。而上述這些段落的經文記事,也都分別記載在歷代志經書中。
2.第九章1至9節:
這段經文是上帝回應所羅門完成聖殿建築的祈禱和奉獻,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七章11至12節。在這段經文中,可以清楚看到真正重要的不是在富麗堂皇聖殿的建築,更不是奉獻的多寡,最重要的是「誠心誠意地事奉上帝,並且遵行祂的旨意」,這才是最基本的。
第1至2節,這是上帝第二次向所羅門顯現,時間是在他建造聖殿和王宮之後。因為在聖殿完成時,所羅門有舉行奉獻典禮,並且祈求上帝賜福。因此,這次上帝的顯現,是和他在奉獻時的祈禱有密切關係。
第3至5節,上帝很清楚告訴所羅門,祂已經聽到所羅門的祈禱,並且接納聖殿作為敬拜的場所,因此,會庇護這所聖殿。但有條件:所羅門必須像他的父親大衛一樣,「誠心誠意地事奉」上帝,並且「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上帝就會持續照顧他和他的後代。
第6至9節,這段經文的內容是相對於上段經文所提到的事。上帝先表示祂一定會遵守對所羅門的父親大衛許下的諾言,就是他的後裔會繼續統治以色列。但若是所羅門和他的後代不順從上帝,不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去拜別的神明,不要說想要保護聖殿和王宮,連他們所居住的土地,都會被外族人給佔領,他們會被人驅逐出去,他們會被人譏笑、嘲諷。
其實,這段經文有不少聖經學者認為是在亡國之後,他們在巴比倫當奴隸時所做的信仰反省而有的結語。他們就是因為離棄上帝,結果是國家被滅亡,人民被擄去當奴隸,被人嘲諷譏笑說,他們的上帝不再愛他們,也不庇護他們了。
3.第九章10至14節:
這段經文述說所羅門在推動大工程的工作,以及付出的國庫代價相當高。同樣的這段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八章1至2節。
第10節,這裡說所羅門「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建造聖殿和王宮」,這二十年當中,有七年是建造聖殿(參考列王紀上六:38)。這樣,建造王宮等於用了十三年時間,接近建造聖殿的一倍,可以想像得到王宮的富麗、奢華遠勝過聖殿。
第11節,這裡說希蘭王供給給所羅門建造聖殿和宮殿所需要的黎巴嫩香柏木和松樹,而根據第五章11至12節的記載,所羅門要給付給希蘭王的,是每年「兩千公噸麥子和四十萬公升的純橄欖油,作為他宮廷的食物」,而且這是一項有簽訂合約的國際關係。現在卻變成所羅門把「加利利地區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有這樣的解釋,認為並不是「給」,而是做抵押,因為在歷代志下第八章1至2節這樣記載說:「所羅門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建造聖殿和王宮。他也重新修建了希蘭王送給他的城鎮,把以色列人安頓在那些城裡。」這樣讀起來,好像所羅門後來有錢了,還清債務,希蘭王將這二十座城鎮送還給所羅門。
不過這已經很清楚說明一件事:建造聖殿和宮殿,確實是耗費了所羅門治理之下國家的財力。
第12至13節,希蘭王巡視了加利利二十座城之後,對所羅門表示很不滿意,原因是那些城是貧瘠的。但卻也可看出因為這兩項工程,導致所羅門國庫枯竭,無法付給希蘭王所需要的食物,因此,改由將這二十座城當作酬勞。引起希蘭王的不滿。不過,因為所羅門的國勢甚強,希蘭即使不滿意,也不敢太過表露,因為他還是需要所羅門的貿易合作(第26至28節)。
第14節,這裡特別強調為了要建造聖殿和王宮,希蘭王幾乎付出約四千公斤的金子,這也是很大的代價。
4.第九章15至28節:
這段經文描述所羅門利用奴工整建許多城邑,這些奴工都是在戰爭中所俘虜的,這也是他在大臣內閣中設有「奴工監督」(參考四:6)之因。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為了便於管理之故而設置這個部會首長,監督所有的「監工」。
再者,這段經文末了也提供了一則很重要的訊息,就是所羅門透過希蘭王的協助,建構了一航海艦隊,這對以色列國的發展有很重大影響。
第15至16節,因為大衛開始,耶路撒冷就成為以色列國的首都,因此,加強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防禦工作。所羅門徵召勞工建造耶路撒冷城牆,也同時整建幾個重要的城邑,包括有「夏瑣、米吉多,和基色」等城鎮。夏瑣這城,可以作為北部的防衛城市,米吉多用來防衛西部,而基色是可以防衛南部的城邑。
第17至19節,所羅門繼續進行防衛工程,這些防衛不僅用在軍事武力上,且用在民生物資的儲存工程上,這也是他很聰明的地方。
第20至23節,這段經文說明了所羅門大興土木工程的另一個背景,就是利用大批奴工來進行這項工作,而這些奴工都是戰俘,因此,可以節省許多工資。這些戰俘包括有「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等,這些都是在迦南地的原住民族。為了管理這些奴工,他還設置「五百五十名監工」在管理他們。
第24節,這節有兩種看法,一是埃及王的女兒,也是所羅門特別喜愛的妻子,所羅門為了表示對她特別的愛,為她建造新的王宮,是離開耶路撒冷城的一座行宮。二是所羅門會這樣做,也在表示耶路撒冷是上帝的聖城,不允許有外族人的宮殿在其中。但這也表示,當這位埃及妻子要獻祭給她的神明時,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後宮中,就沒有人看見,而所羅門就從這裡開始逐漸離棄了上帝(參考十一:4)。
第25節,這裡提到所羅門「一年三次在他為上主建造的祭壇上獻燒化祭和平安祭」,這三次應該是指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等。
第26至28節,這段經文很重要,說明所羅門為了擴張國家的活動疆域,他請希蘭王替他訓練一支航海隊伍,這支隊伍可以航行到阿拉伯半島的南部「俄斐」的地方,這支航海隊伍,也為所羅門帶回了大約「一萬四千公斤金子」,表示獲得更多的利益。
5.第十章:
這一章可以分成兩個段落來看;第一段是第1至13節,描寫所羅門的智慧遠近馳名,大家都想要來跟他學習。這裡介紹一位女王示巴,因慕名而特地遠從非洲來跟所羅門認識、學習。第二段是介紹所羅門的財富,也說出在他執政下,以色列國勢到了最顛峰的時代。
6.第十章1至13節:
這是一段相當膾炙人口的故事,也同時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九章1至12節。這段有關示巴女王訪問所羅門的事,連耶穌基督在教訓的比喻中,也有提到(參考馬太福音十二:42),就可知道這件事在以色列人中甚為廣傳。比較受爭議的是,真的有「示巴」女王這個人嗎?怎麼可能千里迢迢去訪問所羅門,只是為了要測試他的智慧?在創世記第十章28節,提到閃族的後裔中,有「示巴人」。在約珥書第三章8節也提到「遠方的示巴人」。有些聖經學者認為「示巴」,就是位於阿拉伯西南部的地方,今天的葉門國境內。當時是個在商業、文化上都很發達的國家,從她所攜帶的禮物和隨從之多,可看得出她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上是相當不錯的。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她來訪問所羅門,不外是與通商有關。
第1至5節,這裡很清楚看到所羅門因為在上帝賞賜的智慧治理之下,國勢日蒸而有盛名,很多慕名而來的訪問者,「示巴女王」就是其中之一。其實,示巴女王來訪問,並不純粹是想要瞭解所羅門到底有甚麼特別的智慧,從她的隨從所帶來的大批物品,就可以看出這是一趟附帶貿易談判的事務。當然示巴女王也從所羅門建造的聖殿、宮殿等,都看到一個嶄新的以色列國之國勢強大,而知道以色列國已經跟過去士師時代,經常被外族人侵犯的時代,已經大不相同。
第6至9節,這段經文是示巴女王對所羅門的稱讚。其實,這也是一段很典型的國際禮儀中讚譽外交國領袖的官方話語。第9節記載示巴女王位所羅門祈福的話,並不表示她也相信上帝,而是因為古代的人相信每一位國王都是和其所信的神的力量有關。偉大的君王往往被比喻為「神」。示巴女王在讚美賞賜恩典給所羅門的上帝時,其實就等於是讚美所羅門。
第10節,從示巴女王送給所羅門的禮物,也看得出她的國家也不弱,這點從她送「四千公斤中的黃金」給所羅門就可看出來。
第11至12節,這段可接連在第九章28節之後。希蘭王依約將貴重的「檀香木」運送到以色列來,供應所羅門建造聖殿和王宮之用,同時還有許多「珠寶」。其實,作者將這兩節編撰在這裡,也有個用意,要表示就在示巴女王造訪所羅門的時候,希蘭王的船隊也依約來到以色列,讓示巴女王大開眼界,說明了所羅門在外交上的能力。因為她所看到的是那樣貴重的檀香木,那樣多珠寶,以及高等的建材等等,這些都可以顯示一個國家的富強。
第13節,這節說所羅門也回贈禮物給示巴女王,雖然這裡並沒有列出禮物的內容,但貴重是想像得到的。作者用一句「凡是示巴女王要求的」,所羅門「都給她」。
7.第十章14至29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所羅門的財富之多,用一句簡單的話,就是富可敵國。這段記事也記載在歷代志下第九章13至28節。
第14至15節,這兩節說出所羅門每年從各種不同管道進帳的財富就相當可觀。這裡說到每年從各地收到的黃金就高達「兩萬三千公斤」,這數目在表達並不是字面上的數字,而是象徵性的數目,表示相當的富裕,收入甚豐之意(原文是用「六百六十六他連得」),因為古代「他連得」表示的是重量,這重量在不同的地區或時空,有不同的等值。還有商人「繳納的稅金」、「貿易所得的利潤」,在加上鄰近國家諸侯「進貢的禮物」,和以色列各區域「總督的貢禮」等,這些都在說明所羅門收入之多,幾乎是無法估計數算。
第16至22節,這段經文可看出所羅門因為太富裕,所以也開始過著奢華的生活,而這段經文也為了他後來敗壞生活的留下一記伏筆。再者,值得注意的是在第21節說「在所羅門時代,銀子不算貴重」,這表明在他時代,黃金已經成為貴重的金屬物品,價值已經高過銀子。但銀子還是當時普遍的貴重貨幣基礎。在新約時代,耶穌基督的比喻中,還是繼續用銀子的價錢說比喻(參考馬太福音二十:2、10,路加福音十五:8)。而第22節回應了第九章26至28節,希蘭王替所羅門建造的一支遠航船隊,使以色列的商業貿易興旺起來,也可看出當時的船隻製造技術已經相當進步。
第23至25節,富裕的國家、王室,即使在今天也是人人羨慕,想要攀結的對象。
第26至27節,所羅門不僅在經濟、商業貿易上相當用心,在國防上也是不放鬆。他知道要有富裕的商業經濟動力,也必須要有堅強的國防作基礎。古時候,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往往是看軍事武力強弱;強國擴展貿易很快,相對的,弱國往往遭受到剝削。想保護貿易線的暢通,就必須有堅強的軍事武力作後盾。
第28至29節,從這兩節可看出所羅門時代,以色列不僅是個通商大國,也是個貨物轉運中心,這也表示以色列就是整個中東地帶的樞紐。
8.第十一章:
聖經一再提起,對人最大的誘惑,就是財富。有了財富,就必須更加小心。若是沒有堅定的信仰作基礎,很快就會離棄上帝,結果就是遺禍到下一代子孫。耶穌曾提醒說,必須在上帝和財富之間作個明確選擇(參考馬太福音六:24),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看出人性的軟弱。以色列人民會離棄上帝,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在迦南過著富裕的物質生活所致。
這章很清楚地說出過去反對所羅門統治之下的仇敵,開始利用所羅門荒廢政事之際,起來反抗他,造成以色列人民的不安,而北部的族群也因此開始思考獨立他去的運動萌芽起來。
9.第十一章1至13節:
要解讀所羅門離棄上帝的原因,或是解釋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的原因很多,包括他是大衛犯姦淫罪所生的兒子;不是上帝親自差遣先知膏立的國王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所羅門雖然開創了以色列王國的帝業,卻也為他死後的分裂帶來暗伏的遠因。這一章的作者提供另一個觀點:所羅門沒有遵守上帝的話,他娶外邦的女子為妻,導致對上帝忠實的信仰喪失,是他離棄上帝的主要因素。他總共娶了一千個女子為妻,多數都是外邦的女子,這都在說明一個重要的訊息:他的政治婚姻是為了圖謀政治利益而結婚,但卻沒有將上帝的話放在心中。真正使一個國家能安定的,不是單靠政治的力量,而是要有謙卑的心靈忠實於上帝的話。因為若是沒有上帝的話語作基礎,就不會有上帝的賜福,連帶的就沒有安定的日子可期待,這一點是聖經的作者一再要強調的。
第1至3節,除了娶埃及國王的女兒為妻,所羅門又娶了赫人、摩押、亞捫、以東,和西頓的女子等為妻,這明顯違背了摩西法律的規定(參考申命記七:3-4)。而且他不是只有娶幾個而已,而是因為富裕到「娶了七百個公主,此外還有三百個妃嬪」,這等於在暗示著他開始過著窮極奢華的生活,甚至是荒淫無度了。當然這種行為也是違背了摩西法律的規定(參考申命記十七:17)。
第4至6節,結果這些妃嬪「引誘他去拜別的神明;他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一心忠於上主--他的上帝」。而在他奉獻聖殿給上帝的祈禱後,上帝回應他的祈禱中,很清楚地告誡他,說如果他離棄上帝去拜偶像,上帝也會離棄他和他的人民,使他們被鄰國的人民譏笑,人民被擄他去(參考列王紀上九:6-9)。但所羅門顯然已經忘記了上帝的話,他的這種行為也為以色列人民後來敗壞留下壞的榜樣和害。
第7至8節,這兩節說明所羅門去拜偶像神明的證據,就是他還為所有的妃嬪建造她們原本在故鄉所拜的神明之祭壇,換句話說,所羅門不僅自己對上帝不夠忠實,甚至還因此將偶像神明的祭拜行為引進以色列,使以色列人民也跟著學樣去做,這才是最大的敗筆。
第9至10節,這裡很重要的,是上帝為了要阻止所羅門不要犯這種最令上帝痛心的事,上帝還特地向他顯現「兩次」,「命令他不可拜別的神明,但所羅門沒有聽從上主,反而離棄了」上帝,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第11至13節,這段經文是上帝對所羅門這種不聽勸告所說的話。上帝決定採取懲罰的行動,要「奪回」所羅門治理的以色列國,這裡的「奪回」一詞,是指「撕成碎片」之意,意思就是分裂。但這件事不會在他有生之年出現,會在他死後發生。原因是上帝看在祂忠實僕人大衛的緣故。作者在這裡強化了第11節所說的,所羅門是「故意」背棄和上帝之間的約。聖經說當一個人「故意」背棄上帝時,已經含有「褻瀆」之意。也就是明明知道那是不可以的事,卻偏偏去做,就等於是羞辱上帝的神聖一樣。
10.第十一章14至25節:
這段經文記載兩個所羅門的仇敵的記事,一是以東王哈達,二是敘利亞王利遜。這些都在說明上帝的懲罰並不會立即出現,但卻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在背逆者的身上發生。這段經文有關以東王哈達的記事,也可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八章13至14節,有記載大衛戰勝了以東,並且使以東臣服在他的統治下。現在則是說以東王哈達成為所羅門頭痛的人物,因為他想要「復仇」,後來一直到猶大王約蘭的時代,也就是大約主前849至842年間,以東得到獨立的機會(參考列王紀下八:20)。諷刺的是,他與所羅門也有姻親關係(參考三:1),現在卻成為死對頭。包括後來逃到埃及去避難的耶羅波安,以及對所羅門有敵意的領袖都在埃及的庇護之下,這也就說明了一件重要的事實:單靠政治手段──即使是婚姻的方式,要尋求永久的和平、繁榮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上帝的賜福和保護。這個認識即使在今天的世界也是一樣。
第14至18節,這段經文補充了撒母耳記下第八章13至14節的記事,說明大衛統治了以東之後,派軍進駐以東。這裡則說是被派去駐軍在以東的是約押,他在以東駐軍六個月,但用很殘酷的手段殘殺以東的男人。哈達是王室的後裔,他得以逃脫到埃及去避難,並且獲得埃及王給予的政治庇護,供給他生活上所有的需要。
第19至20節,這兩節說埃及王不但給予以東的哈達王儲庇護,還把自己的小姨嫁給哈達,這樣,哈達和所羅門一樣都是埃及王的女婿,身分都相同。但兩人卻是有非常大的冤仇。
第21至22節,大衛去世,約押也去世,這兩消息對哈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至少在他看來,所羅門跟他都是埃及王的女婿,必定不敢隨便對他出兵。再者,他在埃及這段時間,也培養了許多實力。因此,他向埃及請求回去以東,準備要對抗以色列。
第23至25節,這三節記載另外一位反抗所羅門的仇敵,就是敘利亞的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他的事件背景可以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八章3-8節,就可知道敘利亞臣服在大衛的時代背景。
在所羅門還活著的時代,並不都很太平,至少哈達帶領以東、利遜帶領大馬士革對以色列進行騷擾,使所羅門很難安寧,原因是他背逆了上帝的命令。
11.第十一章26至43節:
這段經文是描寫北邊十個支派的領袖耶羅波安,他是屬於以法蓮支派的領袖,在先知亞希雅傳遞上帝的信息下,他帶領北邊十支派想要脫離所羅門的統治,耶羅波安的事件,可以說是「叛變」的行動。因此,引起所羅門決定要殺害耶羅波安,他只好逃往埃及去避難,一直到所羅門去逝才返回以色列。
第26至28節,這三節介紹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他是以法蓮族的洗利達人。有很好的能力而獲得所羅門的賞識,派他「監督所有在瑪拿西和以法蓮支族地區的勞工」,很可能他的工作使他發現所羅門的勞工政策跟第九章22節所記載的有差距。
第29至32節,這裡說示羅人亞希雅先知帶來上帝給耶羅波安的信息,他用肢體語言作為象徵,向耶羅波安表示上帝要從所羅門手中把他的國分裂成兩部份,而要給耶羅波安的是「十個支族」,給所羅門的將只有「保留一個支族」,這裡說一個支族,是因為西緬已經被猶大併入了。而便雅憫支族已經非常軟弱(參考士師記第二十至廿一章),也是掃羅王的後裔族人。因此,所羅門後代統治的範圍,也僅止於象徵性的「正統傳承」而已,其他十族的版圖都脫離了南部猶大的管轄獨立去了。不論如何,北部的十支派應該是比南部的猶大為領導中心的大多了。
第33至36節,這段經文繼續談到上帝之所以會這樣處置所羅門,是因為他違背了上帝沒有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但上帝還是留下一個最後機會給他,這個機會跟耶路撒冷有密切關係。因為在這城有聖殿,聖殿裡有上帝與以色列人民立約的約櫃,代表著上帝的榮耀。上帝希望留下大衛的後裔繼續管理聖殿,敬拜祂。希望猶大的子民會因此而清楚明白上帝才是他們生命的主宰。其實,第36節也是在提醒耶羅波安,若是沒有敬拜上帝,就算上帝賞賜給他十個支派,也會失去上帝的帶領而失去所有的一切。
第37至39節,先知亞希雅提醒耶羅波安,上帝揀選他,就是要他帶領北部十支派的人民記得敬拜上帝,忠實於上帝,就像大衛一樣,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和他的後裔永遠統治這些支派。先知亞希雅特別提醒耶羅波安,要聽從上帝的命令,做上帝喜悅的事。而上帝懲罰所羅門並不是永遠的,意思是指若是耶羅波安不聽從上帝的話,而所羅門的後裔悔改了,上帝還是會改變這項懲罰的。
從第32節開始的這段經文一再強調,上帝之所以還保留一部份給所羅門的後代,是因為上帝對大衛的愛。因此,可看出整個重點就是以大衛為主體。大衛的一生,才是以色列人民所要學習的,不是所羅門。
第40節,可能因為耶羅波安開始有了要對抗所羅門的動作,引起所羅門的不滿,決定要殺耶羅波安。
第41至43節,這裡說所羅門統治以色列共計四十年,和大衛相同,羅波安繼承他當以色列的王。
12.第十二章:
從這一章開始直到列王紀下第十七章,這段經文都是記載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二國的經過,以及這兩個兄弟國家各自發展的情形。
第十二章主要在說明北部十支派會脫離分裂他去的原因,以及羅波安原本準備大軍要去攻打脫離的北部十支派,但因為上帝派先知示瑪雅去告訴猶大和便雅憫,不要去攻打北部十支族,他們聽從了先知傳遞上帝的話而撤兵,接著就是耶羅波安當第一位北國以色列的王。
13.第十二章1至24節:
在第十一章提供三個對所羅門政權有威脅的人之記事時,就已經在暗示晚期的所羅門時代,是個不安定、紛亂的時代。像利遜就是專門以打游擊的方式在製造社會紛亂,作者用「他加增以色列的禍患」來形容所羅門為了此事而煩惱不安。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北部十支派會脫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所羅門過著奢華的生活,雖然收入很多,也是入不敷出,因此必須倚靠重稅來增加收入,導致北部的民眾生活更加困苦。因此請求羅波安減輕稅賦,但被拒絕後,決定脫離分裂他去。
第1至4節,羅波安算是有意尋求北部十支派的支持,或是好感。因此,他繼任為王後,就去北部的宗教中心示劍與十支派的代表聚集會面。而此時,耶羅波安因為聽到羅波安作王(所羅門王去世),也從流亡的埃及地趕回來。於是北部支派的人也派人去請他代表出席,一起去見羅波安,並向他提出一個重要的議題:若是減輕稅賦,他們就順服羅波安的領導。
第5至8節,羅波安回應北部代表,給他「三天」時間考慮。他先去請問幾個元老,都曾是所羅門王的顧問,他們建議羅波安用服務人民的精神,善待人民,必定會獲得人民的支持。
第9至11節,羅波安顯然聽不進這些元老的建言,他又去詢問和他一起長大的年輕人的意見,這些人都是他聘請進入王宮當顧問的官員,結果他們給羅波安的建議,不但不減輕稅賦,反而還要加重稅賦。其實,羅波安在回答時,已經吐露了他父親所羅門時,給予以色列人民的稅賦就很重了,這裡用「鞭子」來形容所羅門的稅賦政策,如同拿鞭子打人民一樣的沉重和疼痛。
第12至15節,結果羅波安不採取元老的意見,而採取年輕顧問的意見,說要加重稅賦,「不理會人民的要求」。
第16至17節,北國十支派的以色列人民於是決定脫離他去,羅波安就只有統治猶大和便雅憫。
第18至19節,羅波安為了要挽回北部支派的分離,特地派「勞工總管亞多蘭到以色列人那裡去」,有意想要與他們洽商。這位亞多蘭應該就是第四章6節所說的「亞多尼蘭」,他曾管理三萬名勞工參與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的工程。原本以為他去,可能有安撫作用。但沒有想到亞多蘭去之後,就被北部憤怒的以色列人民給用石頭打死,羅波安因此慌亂了,他趕緊逃回耶路撒冷,就這樣,北部正式脫離了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大衛王朝之統治。
第20節,北部十支派的代表共同聚集,他們邀請耶羅波安出席大會,並且立他作為北部十支族成立的以色列國為王。而南部的只剩下猶大和便雅憫,但因為便雅憫甚為弱小。因此,就以猶大國來稱呼南部兩支派的國家。
第21至24節,羅波安想用武力懲罰北部十支派,因此號召了猶大和便雅憫支族派出最精銳的兵士共計十八萬人,要去攻打北國以色列。但上帝差遣祂的僕人先知示瑪雅去阻止他們,讓他們知道這有上帝的旨意在其中,要他們回去。他們聽從了先知示瑪雅的勸告,免除了一場兄弟殘殺的悲劇。
14.第十二章25至33節:
這段經文是為後來北部以色列國無法長存久安下了個伏筆,因為他們都離棄了上帝的命令,去敬拜偶像神明,而帶頭的也是國王耶羅波安,就像所羅門帶領人民離棄上帝一樣。這也說明了他們進入迦南地後,深受當地宗教信仰以及習俗的影響,主要原因是與外族人結婚有密切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摩西法律一再強調不可與外族人通婚的背景。
第25至27節,分裂後成立國家,領導者第一件想到事的,就是積極投入國防的工程,耶羅波安先在「示劍城築堡壘設防」,然後又在「比努伊勒築堡壘」。但他還是發現人民都很習慣回去耶路撒冷聖殿向上帝獻祭,他甚怕有人因為常回去耶路撒冷,而被羅波安收買成為殺手。
第28至31節,從上述經文可看到雖然南北已經分裂,但在分裂之初,人民在宗教信仰上還是照樣回到南部的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由於一再回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無形中都會有「權威中心在耶路撒冷」的心態,這對新的王國──北國「以色列」來說,確實是不安全的。因此,重建自己的宗教中心在某些層面上來說是必要的。但這也產生另一個問題──宗教信仰的分裂。耶羅波安鑄造了兩頭金牛,並且帶人民敬拜,這就像從前他們的祖先在曠野拜金牛一樣(參考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士師記八:27),這就明顯且非常嚴重地違背了上帝的誡命。
耶羅波安特地鑄造兩隻金牛,一隻放在伯特利,另一隻放在「但」,並且還在「一些山頭上建造祭拜的神殿」。他告訴北部的以色列人民,說這些金牛就是帶領他們出埃及的神明,這簡直就像亞倫在曠野時代為以色列人民鑄造金牛一樣,受到上帝嚴懲。他們顯然忘記了這件事,而利未人當年就是與摩西站在同一戰線,這次利未人很可能沒有支持耶羅波安這樣的鑄造偶像行為,而被耶羅波安廢除當祭司,另外從「利未支族以外的家族中選立祭司」,這點也是違背了摩西法律和誡命。
第32至33節,耶羅波安還選定一個重要節期,就是「八月十五日為宗教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這就是住棚節。原本以色列人民的住棚節是在「七月十五日」,改變慢一個月舉行,剛好符合北部氣候比南部收割完成要慢的需要。希望用這種方式,逐漸脫離以南國為中心的思想。耶羅波安不但自己帶頭在這住棚節去獻祭,而且還把利未人當祭司的資格給廢了。
15.第十三章:
這是一章非常奇特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2節提到撒馬利亞城鎮,其實,在耶羅波安時代,撒馬利亞城尚未建立,因此,這可說是先編排在此,作為預言北國以色列將會因領導人民的君王離棄上帝,而遭到滅亡,留下一記伏筆,主要在警告北國以色列的領導者和人民,一定要遵從上帝的話,否則國家就會滅亡。
16.第十三章1至10節:
這是一位奉差遣的先知,去對耶羅波安警告,他所設立的祭壇,以及祭司都將遭到上帝的懲罰。再者,在第十二章33節記載耶羅波安特別延後訂定住棚節的節期,並且親自去伯特利舉行獻祭禮儀,這章就接續耶羅波安在獻祭的時候,發生神的人去對他說預言這件事。
第1節,這節說這位奉差遣的先知,是從「猶大到伯特利」,似乎有意要表明:在政治上的分裂,並不是允許宗教信仰上的分別。這裡並沒有記下這位神的人的名字,但他很清楚地說到會發生的事。這也說明了政治上的事,是上帝在主導,在宗教信仰的事上,上帝絕不會容許與祂立約的子民背棄所立的約。
第2至3節,這位沒有記下名字的先知提到「大衛的家族要生一個孩子,名叫約西亞」。這位沒有被記名下來的先知,就在耶羅波安要獻祭的時候,說出上帝要他說的預言,表示:在這祭壇獻祭的祭司將會被殺害,且他們的身體將會在祭壇上焚燒。然後又對耶羅波安說該祭壇會倒塌,壇上的灰會撒下來。這件事發生在主前621年,距離耶羅波安的時代,相差約有三百年(主前930年左右),可見這份資料是很晚期的作品。
第4至6節,結果耶羅波安聽了之後,大怒,指著神的人命令侍衛將他逮捕,結果耶羅波安的手臂立刻癱瘓了,不能動。不但這樣,正如這位神的人所傳遞的信息實現,祭壇突然倒塌,壇上的灰撒了下來。這時耶羅波安受到驚嚇,請求這位神的人為他向上帝祈求,醫治他的手臂,神的人這樣做了,醫治了他的手臂。
第7至10節,耶羅波安想邀請這位神的人回去家裡吃飯,但被這位神的人所拒絕。因為上帝有警告他「甚麼都不要吃、不要喝」,也不能從原來的路回去。他聽從上帝的話,拒絕了耶羅波安的邀請,也沒有照原來的路回家。
整個故事的內容很像先知阿摩司的經歷一樣;先知阿摩司也是從猶大到伯特利去傳上帝的信息,結果被伯特利的大祭司亞瑪謝阻止,且認為他是為了要餬口而傳上帝的話語,並且狀告到國王耶羅波安二世那裡,但被先知阿摩司斥責。這位沒有記名的先知也是拒絕耶羅波安的邀宴。
17.第十三章11至34節:
這段經文述說這位神的人的另一面。在前面,他面對國王耶羅波安的邀請,勇敢地拒絕,且當面指責也不怕。但在這裡,有假先知冒用上帝的話邀請他,他卻信以為真,沒有真實地遵守上帝的話而接受邀請吃喝,結果是死於非命。這段故事很明顯在說明一件事:上帝的命令,絕對服從。不論是誰,或假藉上帝的名(第18節),都不能忘記上帝親身的啟示。特別是對於上帝的僕人,在一個背棄上帝誡命的世代中,更應該要隨時注意有人會利用宗教信仰的名義,胡亂發出信息,這一點更須明白謹記在心。上帝的僕人必須忠實於上帝,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能妥協。
第11至15節,這位神的人在伯特利對耶羅波安所說的話和醫治的事,傳開了。讓一位老先知的兒子知道,回去告訴老先知。老先知獲知神的人回去的路徑,立刻騎驢趕去找這位神的人,並且請他跟著老先知回家去用餐。
第16至18節,原本神的人拒絕,但這位老先知說自己也是先知,獲得上帝的天使啟示,要神的人跟著他回家一起吃喝。作者很清楚說明這位「老先知是在撒謊」。他不但沒有聽神的人的話,反而是用撒謊在試探這位神的人。也可以這樣說,即使是先知,若是沒有上帝傳遞給他信息,他也不能假冒上帝的名說話,這點在先知耶利米時代就是個很清楚的例子。有不少人就是冒用上帝的名傳話,結果害猶大滅亡。
第19至22節,上帝的聲音傳到這位神的人,譴責他竟然違背上帝的話語。因此,他將會「被殺」,且屍體不能葬在家族的墳墓裡。當這位神的人聽到上帝這樣的信息之後,他沒有趕緊悔改認罪,祈求上帝的憐憫寬恕,就像耶羅波安請求他代禱,懇求上帝憐憫後,癱瘓的手立即恢復。但這位神的人並沒有這樣做。這也說明了神的人也會有忘記上帝的命令的時候。
第23至25節,這隻獅子也是奉差遣來咬死這位沒有遵守上帝命令的神的人,獅子並不是因為飢餓而攻擊神的人,而是執行上帝的命令,懲罰神的人。因此,當獅子咬死神的人之後,並沒有吃神的人,不僅如此,獅子還站在屍體旁邊,有護守著之意,讓神的人的屍體容易被看出來。
第26至28節,這位試探神的人老先知得到這消息,清楚知道神的人並沒有完全遵守上帝的命令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於是他就趕緊出門去看,果然發現驢子沒有被咬傷,神的人的屍體完好。
第29至32節,老先知就把神的人的屍體帶回去埋葬在自己的墳墓裡,並且交代他的家人,以後也把他埋葬和這位神的人在一起。老先知也告知他的家人,這位神的人所傳遞的信息一定會發生在北國以色列。
第33至34節,耶羅波安並沒有因為親身體驗到上帝的懲罰,和聽到神的人所警告的話而悔改歸向上帝,他依舊繼續我行我素,自己設立祭司在祭壇向偶像神明獻祭。這也說明了北國以色列後來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拒絕順從上帝。
18.第十四章:
這章提到兩件事,一是先提到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的兒子害病死去的事,以及他的死(第1至20節),另一件事談到南國猶大羅波安的簡單事蹟,以及他死後埋葬的事(第21至31節)。雖是南北兩國,但卻說到全體以色列民族的行為,就是悖逆上帝的話,去拜偶像神明,這點是上帝所無法忍受的事。上帝用斷絕他們的後裔來作懲罰,以此警惕他們,但顯然的,這些領袖並沒有因此而知覺要悔改,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從第十四章開始,直到列王紀下第十七章止,記載的方式也有固定,就是將分裂後的南、北二國交織記載,這樣就可比較一下北國的時代,和南國的社會,二者之間有何差異。
19.第十四章1至20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的兒子去世之事。也提到耶羅波安一再帶領以色列人民去拜偶像神明,卻等到自己的兒子害病嚴重時,才會想要從先知的口中探知兒子害病可能帶來的結果。這可看出他心中極大的矛盾。再者,這段經文也提到上帝知道人心的險惡,透過先知傳遞祂的旨意,即使先知亞希雅已經眼盲,上帝的話卻清楚地讓他知道耶羅波安想要隱藏的事,也無法躲過上帝對人內心的鑒察,透過先知亞希雅明確指出他的錯誤,害死了他的兒子,使他失去從上帝得到王位和傳承給後代子孫的恩典。
第1至3節,這段經文一開始就說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害病嚴重,耶羅波安想要知道兒子會有如何的結果,這必定跟他準備王位傳承有密切關係。因此,要他的妻子打扮成一般的婦女,去北國以色列的敬拜中心示羅找先知亞希雅;他是示羅人,也是預言耶羅波安會得到北國以色列十支派擁護為王的一位先知。
第4至5節,先知亞希雅雖然已經年老,且眼睛已經盲了,看不見,但上帝卻告訴耶羅波安的妻子化裝成一般平民來探望他關於孩子害病的事。
第6節,即使是化裝成一般平民,上帝卻清楚知道人在暗中所做的事。因此,啟示年老且眼盲的先知亞希雅知道來敲門的人就是耶羅波安的妻子,並且毫不假思索地,開門見山就說出他的兒子會死的壞消息給她。
第7至11節,這段經文是先知亞希雅傳遞上帝要他講的話。在這話語中說到幾點重要的信息:
1.耶羅波安能當上北國十支派的王,是因為上帝的揀選。
2.被上帝揀選的人都應該遵行上帝的旨意,行上帝要他做的事。
3.耶羅波安竟然鑄造偶像帶領人民去拜這種偶像神明,惹怒了上帝。
4.上帝決定要除滅耶羅波安家中所有男人,因為男人就是繼承王位者。這清楚指出他的家族將不會有人繼承王位。
5.他家人即使去世也不會有人替他們埋葬獲得安息的機會。
這很清楚地說明就是耶羅波安這一代統治而已,結束了上帝將結束對他特別的恩典。但他不會珍惜,以為都是自己的能力才有的結果,這是很可惜的事。
第12至16節,這是先知亞希雅繼續對耶羅波安的妻子所說的話,因為她打扮成一般婦女,只為了不要讓人認出他就是王后的身份,但眼盲的先知亞希雅在上帝啟示下,當她敲門時就已經認出來了。現在她告訴耶羅波安的妻子有幾點重要的事:
1.她回到家以前,孩子就會死去,但卻是所有孩子當中最幸運的。因為還有人埋葬他(這句剛好回應第11節)。
2.耶羅波安的王朝就這樣結束,沒有孩子可以繼承。
3.上帝要懲罰悖逆的以色列人民,讓他們成為他族的俘虜。原因是他們離棄上帝,且崇拜自己的手所鑄造的偶像。
這懲罰已經清楚說明了是因為國家領袖帶領人民犯罪的緣故。
第17至18節,當耶羅波安的妻子一回到家裡,所看見的都跟老先知亞希雅所對她說的完全相同。
第19至20節,這是一種記載王朝結束的公式化記載方式。在列王紀或歷代志的寫法,都是以這個模式記載。這裡說耶羅波安去世後,他的兒子拿達繼任為王,但拿達僅統治兩年時間,就被以薩迦族人亞希雅的兒子巴沙叛變殺害(參考列王紀上十五:27),耶羅波安的王朝就這樣結束。
20.第十四章21至31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南國猶大羅波安的事蹟。這段經文記事也同時記載在歷代志下第十一章5至12節、15節等。
第21節,這節補充了第十二章有關羅波安繼承所羅門王位之後,所欠缺的資料。也是從這裡開始,記載南國猶大的事蹟,都是以「猶大」這名稱,而這名稱所代表的,只是猶大支族和便雅憫支族而已,版圖範圍小,人口也少了很多。這裡很清楚說羅波安擔任猶大王統治耶路撒冷,那年他是四十一歲,統治時間有「十七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母親是亞捫人叫「拿瑪」,這表示所羅門娶外族人為妻。而這簡單的一句說羅波安的「母親是亞捫人」,也說出了所羅門透過婚姻關係所建立的王國霸業,並不是成功的例子,如果沒有上帝的賜福,沒有上帝的話語作基礎,即使用更巧妙的外交、政治手段,都無法長久存在,所有的努力也會是枉然的。
第22至24節,短短三節的經文,就可看出南國猶大的問題並不比北國以色列輕。他們也是一樣敬拜偶像,且還在各地敬拜地點設有男娼,這是非常嚴重的事,已經說明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幾乎完全被當地同化了,特別是在宗教信仰上更是如此。已經分不清楚耶和華宗教信仰和偶像神明之間的差別。
第25至28節,這是很重要的一段經文,說到埃及王示撒帶兵攻打耶路撒冷,並且是進入聖殿奪取了所羅門時代所鑄造的金盾牌(參考列王紀上十:16-17),而且也進入所羅門建造起來那奢華的王宮搜刮所有的寶物。有關埃及王示撒帶兵攻打耶路撒冷城以及奪取聖殿、王宮中的財寶之事,可參考歷代志下第十二章1至12節。作者說因為羅波安知道悔改認罪,上帝特地寬恕他,不將怒氣傾倒在耶路撒冷城。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國王認罪,恐怕所謂的「聖城」、「聖殿」都將毀滅在敵人的手。當埃及將這些金盾牌奪走之後,羅波安改用「銅盾牌」,每當他去耶路撒冷聖殿獻祭時,守衛王宮的衛兵就拿著這些銅盾牌護衛著,這已經在暗示著南國猶大的國勢已經衰弱許多了。不再像所羅門王時代那樣了。
第29至31節,統治猶大十七年之後,羅波安也去世了。然後由他的兒子亞比雅繼承他作王統治耶路撒冷。這裡第30節很重要,說「羅波安跟耶羅波安之間不斷發生戰爭」,這句話已經很清楚說出分裂後的南北二國,彼此之間經常有戰爭的事發生,而這也是造成國力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