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23期

 

撒母耳記上第十六至廿一章

1.第十六章:

從這章開始是介紹以色列出現一個新的王--大衛。這也在說明上帝已經確定要廢除掃羅,另立一位新的王來替代他的政權。但掃羅並不是隨即被上帝廢掉,而是後來在跟非利士人的戰役中,掃羅被敵人的弓箭手射中,受了重傷,最後,他拔出自己的刀來,「伏在刀上自刺而死」(參考三十一:3-4)。因此,從這章開始,撒母耳記上的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在介紹這位新的王大衛,並且特別清楚說明當掃羅知道大衛要接替他的王權時,便想盡一切辦法要阻止此事的發生。但既然這是出自上帝的旨意,人就算使盡所有的力量,也無法阻止。

這章也是接續第十五章的觀點,記載對君王制度的設立,表示反對的意見。作者一再強調一個基本觀念:只有上帝才是以色列人民真正的君王。因此,上帝有權膏立掃羅,也就有權廢除掃羅的王權。同樣的,上帝決定膏立大衛來接替掃羅時,也是在表明真正領導以色列人民的是上帝。

2.第十六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先知撒母耳得到上帝的啟示,去伯利恆為膏立耶西的兒子大衛為王。但這次膏立大衛的行動,就像上次撒母耳膏立掃羅王一樣,並不是在以色列全體代表面前膏立的,而是在伯利恆舉行,只有伯利恆的長老和耶西家人出席而已。

上帝揀選掃羅時,他是便雅憫支派的人,且他的家族在便雅憫支派中,算是弱小的(參考九:21)。同樣的,這次上帝揀選大衛,他是耶西家裡最幼小的一個孩子。這說明了揀選的意義,並不是在於人的條件,而是在於上帝的旨意。上帝要看的,不是人的外表,祂所看重的,是人的內心。

第1至3節,在第十五章11節有記載先知撒母耳知道上帝要廢除掃羅之後,很難過,一再地為掃羅向上帝祈求。但並沒有獲得上帝的同意。現在上帝要先知撒母耳去伯利恆耶西的家,上帝已經在耶西家找到一位新的王。上帝要先知撒母耳借用獻祭的方式,聽從上帝的旨意行事。

第4至5節,撒母耳遵照上帝的話做了。他到伯利恆也邀請當地的長老和耶西的子們出席他的獻祭禮儀。

第6至7節,先知撒母耳看見耶西的大兒子「以利押」(參考十七:13),以為他就是上帝所要揀選的對象。但是上帝的回答卻不是這樣,因為上帝不是看外表,而是看人的內心。這樣的信仰觀念後來也成為以色列人的一句格言,經常被用來勸勉子女(參考歷代志上廿八:9,詩篇廿六:2,箴言廿四:12、三十一:30,耶利米書十一:20,路加福音十六:15,帖撒羅尼迦前書二:4)。

第8至10節,這三節經文描述耶西連續把他的七個兒子都叫來見先知撒母耳,卻沒有一個是上帝所揀選的對象。

第11至13節,因此,先知耶利米問耶西還有誰?他說還有一個最小的兒子是大衛,但他在外面放羊。先知撒母耳要耶西將大衛帶來。結果上帝告訴先知撒母耳,大衛就是他所要揀選的對象,就這樣,先知撒母耳在長老和耶西及家人的面前膏立了大衛。作者特別強調說「上主的靈立刻支配大衛」,且是從先知撒母耳油膏大衛的那天起,就「與他同在」,這都在說明上帝受揀選抹油的人,必定有上帝同在,就像上帝與先知撒母耳同在一樣。在先知運動中,上帝揀選出來的先知,也都會用這句「與他同在」來表明上帝一定會與祂所揀選的僕人在一起(參考出埃及記三:12,申命記三十一:23,約書亞記一:5、9,撒母耳記下七:7-9,以賽亞書四十一:8-10,耶利米書一:8、18,但以理書五:14,路加福音一:28)。

3.第十六章14至23節:

這段經文述說掃羅和大衛相遇的一個背景。編者把大衛被上帝揀選,並且有上帝的靈同在,和上帝的離開掃羅這樣的兩段記事放在一起,呈現出有上帝的靈同在與否,二者之間的強烈差異。

第14至17節,這句「上主差邪靈來折磨他」,聖經的作者在表達一個重要的觀念:不論是善或惡的靈,都是在上帝的掌管之下。因此,邪靈的任何行動,也要經過上帝的允許(參考約伯記一:12、二:6)。就像以賽亞書第四十五章7節所說的,上帝「造光明,也造黑暗」,祂「降福」給人類,也「降禍」在人的身上。掃羅因為上帝的靈離開,開始有了許多奇怪的幻象出現。他的臣僕向他建議請樂師來幫助他。掃羅同意了。

第18節,每件事都有上帝特別的旨意。在掃羅身邊的侍從隨即推薦耶西的兒子大衛,說他不但是彈琴高手,且有口才,更重要的,他有上帝同在,這點正好和掃羅已經失去了上帝的靈的同在呈現對比。

第19至23節,就這樣,大衛被帶到掃羅的身邊。也從大衛身上看見上帝的靈同在的力量,每當掃羅被邪靈附身,大衛一彈豎琴,邪靈就隨即離開掃羅,使他感到身心愉快。這樣,大衛就從當掃羅的服侍者開始。

4.第十七章:

從這章開始直到第十八章5節止,都是在描述大衛和非利士軍隊的代表歌利亞之間打仗的經過和結果。這段經文是由兩種不同的資料傳承編織在一起,也因為是來自不同的資料,因此,在第十六章記載先知撒母耳已經膏立大衛來接替掃羅,且掃羅也已經徵召大衛入王宮成為他帶兵器的侍衛官,並且成為治療他身上疾病的「樂官」。但在第十七章則說掃羅完全不認識大衛,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這名字,還連續兩次詢問大衛是誰,想要明白他的身份(參考十七:55-56、58)。可以瞭解:比較晚期資料認為大衛是一個牧羊人,沒有受過甚麼特別訓練,尤其是對作戰幾乎是完全沒有經驗,但凸顯出他有智慧與勇氣。不論是早期或晚期資料,作者要呈現一幅圖畫:大衛是個有智慧和勇氣的君王。這種智慧與勇氣,正好說明了有上帝與大衛同在的證據。

5.第十七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是屬於比較早期的資料。作者在這裡先介紹讓以色列人民看到就膽戰心驚的巨人歌利亞,他代表非利士人出來擺頭陣,向以色列人民挑釁,並因此讓以色列的軍人都驚慌失色。

第1至3節,這裡說非利士人軍隊集結在「梭哥城」,這是位於伯利恆以西約二十四公里的地方(參考歷代志下廿八:18),靠近非利士人的邊境,屬於山丘城鎮(參考約書亞記十五:35),意思是指非利士人已經侵入以色列人的領土了。因此,掃羅率領軍隊集結在「以拉谷」,表示兩軍距離相當接近,大約僅有六、七公里,有一觸即發之勢。

第4至7節,這段經文介紹身高有三公尺的巨人歌利亞,是「迦特」城的人。「迦特」是非利士人五個城鎮之一,另四個是以革倫、亞實突、亞實基倫、迦薩等。迦特是屬於內陸城市。歌利亞確實是個超乎尋常的巨人,他可以穿上重達「五十七公斤的銅鎧甲」,單是這樣的重量,穿在大衛身上,就會讓他透不過氣來(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七:38-39)。另外還要加上頭盔,腿部的護甲,手上還要拿著重達「七公斤」的槍矛等,這些都在說明歌利亞確實是異於常人。若是他代表著非利士人軍隊,也在說明有很多非利士軍人,都像歌利亞一樣強壯、有力,絕非以色列的軍人可比。

第8至10節,這段經文描寫巨人歌利亞對以色列人挑釁,並且說自己可以代表非利士人。如果他打輸了,就代表著全部非利士人都輸;若是以色列軍隊派出的代表輸了,就是全體以色列軍隊打輸。而古代戰爭中,輸的一方,就等於是輸了所有的一切,將會成為奴隸。

第11節,歌利亞的挑釁讓掃羅和他的軍隊都感到驚惶失措,非常害怕。

6.第十七章12至40節:

這段經文顯然和第十六章的資料不同,記載了掃羅並不認識大衛。但在這段經文中,可看出幾件重要的信息:

a.污辱上帝的選民,就等於是污辱上帝的名一樣的嚴重。

b.有上帝同在的人,即使面對著敵人也不害怕,就如大衛的詩所說的:「縱使走過陰森山谷,我也不怕災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用杖領我,用棍護我。」(詩篇廿三:4)

c.大衛不是靠武力取勝,而是靠著上帝賞賜的智慧。箴言說智慧乃是從敬畏上帝得來的(參考箴言九:10)。

這段經文描述大衛受父親之命,到前線去探望他的兄長們。這裡也同時說明大衛如何看待歌利亞向以色列軍隊的挑釁。大衛雖然年紀輕輕,但因為有上帝與他同在的緣故,而充滿著勇氣。所以,他請求掃羅讓他代表以色列軍隊,接受歌利亞的挑戰。

第12至15節,這段經文再次簡略地介紹耶西和他的家庭。當掃羅作王時,耶西已經有三個兒子去當兵。大衛替這些兄長們看顧羊群。

第16節,這節說非利士人向以色列軍隊挑釁已長達「四十天」之久,這表示已經到了以色列軍隊無法容忍的地步,但他們卻又不敢出去應戰,因為大家都怕歌利亞,沒有人敢出去。

第17至19節,當兩軍對恃的時候,這時候耶西突然要大衛帶著食物去前線看他的三個哥哥,除了給自己的哥哥外,也同時給指揮官。然後要大衛帶一點東西回來,好證明他確實是有去看到他們,且他們一切都好。但有另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在說明,耶西是要大衛去軍隊拿軍餉回來供給家用。因為他有三個兒子在服兵役,對抗非利士人。

第20至25節,這段經文是在描述前線的情景:以色列軍隊原本以為有能力可以對抗非利士人,但每當看見歌利亞出來挑釁,他們就怕到趕緊跑回自己的營寨躲藏起來,不敢出去。也因為這樣,掃羅王就提出殺死歌利亞就有三項豐厚的獎賞:一是可以獲得一大筆獎金。二是可以娶掃羅王的女兒。三是稅賦全免。可惜,沒有人敢為此獎賞賣命,因為大家都懼怕歌利亞。

第26至27節,大衛好像對所有的狀況都很陌生,因此詢問身邊的人。「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這句話帶有藐視的意味(參考三十一:4,士師記十五:18)。這句話表明了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有特殊關係,而「割禮」是他們最引以為榮的記號。但這句話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以色列人居住的土地,不准非利士人入侵(參考創世記十七:7-14)。

「藐視永生上帝的軍隊」,這句話也出現在第36節中。表明以色列人民就是上帝的軍隊,因此,上帝就是以色列人的總司令(參考約書亞記五:14、15,撒母耳記上十七:36)。也因此,聖經作者常用「萬軍的統帥」來稱呼上帝(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五:2,撒母耳記下七:26,詩篇廿四:10、四十八:8,以賽亞書一:9、五:16、九:7、十:23、十三:4、十四:22、四十七:4,耶利米書十九:11、三十二:18、四十六:10、四十八:15、五十:25,何西阿書十二:5,哈該書二:23)。這種用法有兩種意義,除了表明以色列人民就如同是上帝的軍隊,上帝親自帶領他們打仗(參考出埃及記十四:25、31、十五:3、十七:16,約書亞記十:14)。再者,也表明上帝自己擁有軍隊--天使(參考以賽亞書三十七:36)。

第28至30節,大衛的大哥因為不知道是父親派大衛來軍營的,因此,才會譴責他不該丟下看顧羊群的工作。但這也暗示了以利押不知道大衛已經被膏立為王的事。而大衛在以色列軍隊的營寨中詢問軍情時,也可看出大衛已經長大了,有獨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第31至37節,有人將大衛介紹給掃羅認識。掃羅聽大衛說要去對付歌利亞,起先不同意,認為他太嫩,沒有任何打仗的經歷。但大衛讓掃羅王知道他有能力打敗獅子、熊這麼兇暴的野獸,必定可以打敗歌利亞。因為這種說法,使掃羅王決定讓大衛去打歌利亞。這等於是將整個以色列軍隊的輸贏全部都寄望在大衛的身上。

第38至40節,因為掃羅也很高壯,當他把自己的盔甲給大衛穿上時,大衛因為沒有掃羅那樣的塊頭,反而成為一種極大的負擔,他寧願像平時牧羊時那樣的穿著,換句話說,他要用照顧羊群時擊打獅子和熊那樣的裝束去打歌利亞。

7.第十七章41至54節:

這段經文描述大衛打敗歌利亞的經過。重要的是大衛非常清楚,使他打敗歌利亞的,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上帝幫助他的結果。因為他是倚靠上帝的名去迎戰歌利亞。再者,作者也用這段經文說出以色列人民長久以來的觀念:人想要倚靠軍事武器打勝戰,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如果沒有上帝的幫助,就算有最精準的武器,或是精銳的部隊也是枉然,因為上帝必定會幫助敬畏祂的人(參考詩篇三十三:16-18)。

第41至44節,大衛的身材和歌利亞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歌利亞以藐視的態度看大衛,認為大衛只不過是一個長得好看的小伙子而已。但他忘記有上帝與大衛同在。他會有這樣的反應,跟一般人相同都是看外表(參考十六:7)。他指著自己的神明發誓要把大衛殺死,並且將他的屍體丟給飛鳥野獸吃。

第45至47節,整個大衛打歌利亞的事件,就是以這段經文為中心。作者要表明一個重要的信念:有上帝同在,就有生命;失去上帝的帶領,就會失去所有。因為真正會保護人生命的,就是賞賜人生命的上帝,而不是軍事武器。而大衛在這裡公開宣告:他站在上帝這邊;上帝是他的保護者。因此,他要奉上帝的名對付歌利亞的挑釁。他同時表示要用打勝仗,來向天下所有的人見證他所倚靠的神,才是真實的。

第48至50節,果然,大衛用他手上用來護衛羊群的投石器甩向歌利亞,而歌利亞連刀都還沒有出鞘,就被大衛甩出的石頭打中頭部倒下去死了。這是非常令人詫異的結局,卻說出上帝奇妙的作為在大衛身上顯現出來。

第51節,大衛用歌利亞的大刀砍下他的頭,而非利士人因此都驚嚇逃跑。

第52至53節,以色列軍隊看見歌利亞已經死,且非利士人都驚慌逃跑,這時他們就出來追趕,殺了許多非利士人軍隊,並且掠奪他們的營地。大衛就這樣凱旋式的回到耶路撒冷。

第54節,這裡說大衛「把歌利亞的武器留在自己的帳棚裡」,這句話為第廿一章9節預留伏筆,說這把武器(一把刀)後來被挪伯的祭司亞希米勒收留,在大衛逃亡時取了回去。

8.第十七章55至第十八章5節:

這段經文是來自不同的資料,從連續兩次提到掃羅根本就不認識大衛的記事可看得出來,因為在第十六章18至23節已經清楚說明,大衛是掃羅的隨身侍衛了。這段經文同時也說明掃羅留下大衛在自己的身邊,他的兒子約拿單因此成為大衛的知己朋友。

第55至58節,掃羅問以色列的元帥押尼珥,想知道大衛的身份,這是掃羅連續兩次查詢大衛的身份背景。這和他答應要將打贏歌利亞的人當作女婿(參考十七:25)有關。因此要認識到底這位「準女婿」是誰。

    第十八章1至5節,這段經文都在描述掃羅的兒子約拿單成為大衛的知心朋友,兩人建立了「生死之交」的關係。這「生死之交」的意思,是指「結盟」。在希臘文的譯本用「立鹽約」。依據利未記第二章13節的記載,鹽代表著和上帝立約。因為在古代,鹽乃是作為保存食物及消毒、潔淨的用途。因此,這裡用「生死之交」,意思是指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和大衛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純潔的,不會敗壞的。約拿單用自己的衣服和身上的配備,當作與大衛立約的憑據。這種方式也在說明大衛在約拿單的心目中,甚至是可以取代他繼承父親掃羅的王位。從這次戰役之後,大衛在以色列人當中不但擁有權柄,且是深獲人民和官員的愛戴。

9.第十八章:

從第十八章6節開始,直到第三十一章掃羅去世為止,這段佔撒母耳記上將近半部篇幅,都是在描寫掃羅和大衛之間緊張的關係。這也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大衛逐漸興起,而相對的,掃羅想盡一切辦法要阻止大衛,但他的世代就在大衛興起中,逐漸沒落,到最後,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戰死沙場。作者在描述大衛興起的過程中,一再描述所有與大衛接觸過的人,都會對大衛有好感。也因為這些周圍的人對大衛的愛護增加,相對的,掃羅對大衛的嫉妒心也隨著增強。

10.第十八章6至16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因為大衛殺死歌利亞而受到以色列人民的歡呼愛戴,但相對的卻使掃羅對大衛產生相當的戒心,而這種戒心的另一個反應,就是嫉妒。

第6至9節,因為大衛殺死歌利亞的事件,引起以色列人民廣大的迴響,當軍隊凱旋回來時,大家都興高采烈地迎接凱旋歸來的軍隊,但更高的榮譽頌讚大衛的英勇,但這句「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的讚美詩歌,引起掃羅相當的不滿,心生妒忌。這第9節也為往後掃羅一再設法要殺害大衛留下一記伏筆。

第10至11節,這裡再次提起掃羅的病仍然持續發作著,使他失去理性,這次他拿起一把矛,準備要殺死大衛,但都被大衛躲開。顯然地,大衛過去可以用豎琴的聲音安撫掃羅激動的情緒,現在已經失去功效,才會發生這種事。

第12至16節,這裡用「怕」字,在第15節則用比較級,且是升級「更加怕」來形容大衛日漸興起,到第29節就用「更怕」來描述,表示此時的掃羅對大衛的態度是心中的恐懼越來越強。因此,掃羅希望藉著打仗,讓大衛戰死沙場(參考十八:17、21、25)。但因為有上帝的同在,使大衛不但在沙場上安然無恙,而且每戰必勝。也因為這樣,以色列人民對大衛更是越加愛戴。

11.第十八章17至30節:

這段經文凸顯出掃羅的心機險惡,為了要除掉大衛,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而這都在說明作者所重視的一個主題:一個人有否上帝同在,從他的意念和行為就可以看得出來其中的差異,現在上帝的靈已經不再與掃羅同在,而是與大衛同在。而想要和上帝同在的人對抗,就是想要敵對上帝一樣。因此,掃羅雖然絞盡腦力要謀害大衛,上帝卻庇護著大衛,使他事事順利。

第17至19節,原本掃羅為了要打敗歌利亞就曾提出將他的女兒當作獎賞,可是,當大衛打贏了歌利亞,同時為以色列人打勝了非利士人之後,掃羅並沒有依照他先前的承諾,主動獎賞大衛,而是將她改嫁給別人。不過這可能牽涉到資料來源不同,因為若是從第17節之後的經文脈絡看起來,掃羅顯然並沒有提出這種嫁女兒當作獎賞的要件。但大衛很聰明,他表示自己出身卑微家庭,並不配當國王的女婿。

第20至23節,這裡說「米甲愛上了大衛」。將這句話比較第22節掃羅親自對臣僕說的話,已經說明了大衛在所有以色列人當中,有很好的評語。因此,米甲會愛上大衛,並不是很稀奇的事,她必定也知道父親掃羅欺騙了大衛,沒有按照約定將姊姊米拉嫁給大衛。但掃羅心中所想的都是壞念頭,只想到要怎樣害死大衛,這點正好說明了他心中已經沒有上帝的靈同在。現在又想要藉著米甲愛大衛,計畫將大衛害死。但大衛都保持這樣的態度:自己不配當國王的女婿。

第24至27節,掃羅認為大衛是考慮到聘金的問題承擔不起,就利用這個機會提出殺害大衛的餌,就是以「一百個非利士人的包皮」作聘金的條件。但這就是至少要殺死一百個非利士的男人才有辦法達成。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問題是:割包皮,在以色列人民看來,這是一項神聖的宗教禮儀,是和上帝立永遠之約的行為(參考創世記十七:9-10)。現在掃羅要將這神聖宗教禮儀,用來當作迎娶他女兒的聘金,且是用此種方式要進行陷害的行為。這種將宗教禮儀拿來當作謀害人命的行為,就是在褻瀆上帝的神聖。而掃羅並不是第一個做這種事的人,在雅各的兒子西緬和利未身上就有過;他們兩人為了要替自己的妹妹底拿報仇,也是要求示劍城所有男人以「割禮」當作聘金娶底拿。然後利用示劍城所有男人割包皮之後,疼痛到無法動彈之時,進行全城大屠殺(參考創世記第三十四章)。這件事讓雅各相當難過,後來他在臨終之前,詛咒了西緬和利未(參考創世記四十九:5-7)。

對大衛來說,認為殺死一百個非利士人並不是甚麼困難。因此,同意了,不但這樣,大衛還給「兩百個」,足足多出一倍。可是大衛並沒有發現掃羅對他有很深的敵意。而掃羅也因為大衛果然完成並且提出了這項聘金,使他原本想要害死大衛的計謀又告失敗,只好讓女兒米甲和大衛成婚。

第28至29節,此時,掃羅才真正發現「上主的確與大衛同在」,而且也發現連自己的女兒米甲也確實深愛大衛,也因為這樣,他嫉妒的心升高。而且是「更怕大衛」,因而決定要終生與大衛為敵。

第30節,這節說出了大衛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領導者。這裡說大衛每次出戰非利士人,總是「比掃羅其他將官有更輝煌的戰果」,也使得他的名聲因而遠播。

12.第十九章:

這章開始介紹掃羅的兒女和大衛之間深厚且真摯的情感,他們為了要保護大衛,故意冒著生命的危險,想盡辦法要保護大衛,使他免於被自己的父親掃羅殺害的危險。

這一章和第二十章的資料來源顯然不同;這一章一開始就說掃羅把想要殺害大衛的事告訴約拿單和其他臣僕,但第二十章2節卻說約拿單並不知道掃羅有想要殺害大衛的計劃。第十九章說約拿單為大衛向他的父親掃羅說項,獲得圓滿的結果。但第二十章卻說約拿單不但沒有說服他父親掃羅成功,甚至自己也差點被父親掃羅所殺。但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可能並不相同。但都強調一點:掃羅確實是很積極想要除掉大衛。原因就是第二十章31節掃羅所說的,只要大衛活著一天,約拿單就別想要作國家的王。但掃羅忘記,他的王位並不是傳承的,而是上帝揀選的。

13.第十九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強調約拿單和大衛之間的「約」,有如「生命之約」一樣,因為他們兩人立誓結為「生命之交」(參考十八:3)。而掃羅再次想盡辦法要殺害大衛。顯然地,前段所描述約拿單化解掃羅和大衛之間的緊張,只不過是將這種危機延後而已。在掃羅的心目中,大衛依舊是他最痛恨的「仇敵」,非將他除掉不可。

第1至3節,這是第一次記載掃羅公開表示「要設法除掉大衛」,這樣的寫法已經很清楚說明過去大衛在掃羅宮廷中受歡迎之事(參考十八:16),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可能是和第十八章30節所說的大衛的名聲已經勝過了其他重要將軍,這也可能威脅到其他將軍們在國王掃羅面前的地位。但約拿單和大衛之間有著「生死之交」的濃厚友誼,他深愛著大衛。因此很明白地告訴大衛說他的父親掃羅想要殺他。然後他對大衛提出一個保全的意見,就是找一個可讓大衛藏匿的「秘密」之地。而那地方只有拿單知道而已。然後,約拿單表示要去跟自己的父親懇談這件事。

第4至5節,這兩節記載約拿單確實依照對大衛的承諾去做;他在掃羅面前稱讚大衛美好的事蹟,包括了:(1)大衛所做的事,對掃羅只有幫助,沒有傷害。(2)大衛確實是擊退非利士人的主要功臣,因為他殺死了以色列人最懼怕的巨人歌利亞。(3)大衛是無辜的。殺害無辜的人,絕不是上帝所喜悅和賜福的事。約拿單這樣的說法是在提醒自己的父親掃羅,殺害大衛,將會為自己帶來上帝更大的懲罰。

第6至7節,掃羅雖然是發誓不殺大衛,但接著就發生他拿手上的矛要刺死大衛,這表示他發誓的話並不會算數。

第8節,簡單的一節經文,表示大衛持續興旺起來。相對的,就是掃羅逐漸在沒落中。大衛可說是非利士人的剋星,只要有大衛出征,就可以打敗非利士人。而以色列軍隊最怕的就是非利士人,因此,強化了大衛在以色列軍隊中的聲望。而以色列人民一定會像婦女所歌頌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會唱著「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的詩歌。這就更讓掃羅感覺不是滋味,越想要殺害大衛。

第9至10節,這兩節隨即反應出第8節所提到的,大家越稱讚大衛,掃羅就越想要殺害他。這次是在毫無預警之下,掃羅突然向大衛拋擲他手上的矛,還好大衛躲開了,才倖免於難。

14.第十九章11至17節:

這段經文記載大衛的妻子米甲協助丈夫逃離掃羅的手。米甲在父親和丈夫之間作出一個重要的抉擇,她選擇幫助丈夫,這在當時對她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就像雅各的妻子協助丈夫逃離父親拉班的手一樣(參考創世記三十一:14-16),必須有切斷與父親之間關係的心理準備(參考創世記三十一:52)。

第11至13節,掃羅因為大衛逃離他的殺害,使他大為生氣,派人到大衛的家去守候。大衛的妻子也是掃羅的女兒米甲,利用半夜把大衛從窗口縋下逃離他去。然後用一尊偶像假扮大衛還睡在床上。

第14至17節,掃羅下令一定要殺死大衛才會罷手,於是命令人連床鋪都扛到他面前。結果發現躺在床上的是個假人,而生氣地質問自己的女兒米甲為甚麼要放走大衛。米甲以自己生命受到威脅回應。

15.第十九章18至24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大衛尋求先知撒母耳的幫助,也同時在解釋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掃羅竟也成了先知嗎?」這句俗語的由來和掃羅後來被「上帝的靈支配」有關。再者,這段經文也可看到,上帝的靈是隨著上帝的旨意行,不是人所能指使、控制。這是掃羅第二次受上帝的靈感動而忘形說話,第一次也是遇到一群先知,然後他就跟著先知們一樣「忘形說話」(參考十:10-12)。

第18至20節,當大衛跑到先知撒母耳處尋求庇護時,掃羅忘記先知撒母耳是膏立他的上帝僕人。還派人去拿約找撒母耳,要緝拿大衛,但這些受派去緝拿大衛的人,卻因為先知撒母耳的關係而受到上帝的靈支配,也開始忘形說話。

第21節,當掃羅聽到他派去緝拿大衛的人都受到上帝的靈支配,就再派更多人去緝拿,結果連續差派了兩次都受到相同的經歷,就是因為上帝的靈支配著這些人,才使他們沒有完成掃羅的命命。

第22至24節,掃羅聽到連續派三組人去緝拿大衛,結果都被上帝的靈支配,沒有成功。於是他親自出馬去抓大衛,但他前三次受他差派去的人的經歷一樣,甚至他還在先知撒母耳面前脫光衣服忘形說話,而這就是此句「掃羅竟也成了先知嗎」的俗語的由來。但這句話是帶有懷疑的意思。

16.第二十章:

這章記載大衛繼續他逃亡尋求庇護的路線,他去找約拿單,並讓他知道掃羅要殺害他的事,而後來約拿單也證明了他父親掃羅的確要殺害大衛。原因是掃羅想要把王位由兒子約拿單繼承,但若是大衛還存在,將無法使以色列軍隊心服口服,也不易得到民眾支持。唯有除掉大衛,才會使約拿單順利繼承王位。

17.第二十章1至23節:

這段經文記載大衛在先知撒母耳的幫助下,順利躲過掃羅三次的追殺,之後他就離開拉瑪,去找他「生死之交」約拿單的幫忙。約拿單是掃羅的兒子,掃羅心中的王位繼承人。

大衛之所以會找約拿單,很可能是上次約拿單曾說服了他父親掃羅,不要殺害他的事有關。但更可能就是因為這是不同的資料,若是將此章經文編輯在第十九章9至10節之後,則整體讀起來會更連貫。也有些學者認為,此段經文應該發生時間會比第十九章1至7節所記載的事件更早。

第1至2節,大衛從先知撒母耳的拿約處離開,他去找掃羅的兒子也是他的好友約拿單。讓他知道自己的遭遇。但約拿單向大衛保證,若是掃羅有謀害他的計畫,一定會讓他知道。他用這種方式要保護大衛。

第3至4節,大衛提醒約拿單不要以為他的父親掃羅會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他。為了要讓大衛安心,約拿單用發誓的語氣向大衛表示:願意盡所能地聽從大衛。

第5至8節,這段經文是大衛告訴約拿單他的計畫,為了要確認掃羅是有殺害大衛的證據。他給約拿單的建議是:故意在與掃羅的定期餐會中缺席的方式,來測試掃羅王的態度。他要約拿單用大衛返回故鄉去參加家族的「獻年祭」,這個祭原本是指每月的「初一」。但大衛的話的意思,是指「每年一次」,他的家庭利用此節日聚會一次。大衛要摯友約拿單用這種方式,檢測掃羅是否真的生大衛的氣。大衛強調他和約拿單之間結盟的重要性。他們彼此之間有「生死之交」的盟約在,因此,他希望即使是真的非要他死,也希望是由約拿單來執行「死刑」,而不是由掃羅來殺他。

第9至10節,約拿單認為大衛想得太多,原因是他仍舊相信父親掃羅並沒有想要殺害大衛的計劃或想法。他用很肯定的語句,讓大衛知道,一旦明確知道掃羅有殺害大衛念頭,一定會讓大衛知道。但大衛依舊不放心。有些學者認為大衛這樣的態度,顯然是很有「心機」,或是心思很「細膩」,但也從這話語中,表示他對約拿單並不是完全信任。

第11至16節,這段經文可看出約拿單確實是在表明他和大衛之間的關係,是「生命之交」的關係,他用生命作賭注發誓,不論如何一定會讓大衛清楚知道他父親掃羅的態度。就算付出生命代價,他也會讓大衛獲得逃離掃羅的手的機會。而他也肯定大衛有一天必定會掌權,他希望大衛也發誓,一定會照顧他的家人。

第17節,約拿單在此要求大衛發誓,確認他和大衛之間「生死之交」的盟約能夠永續存在。後來大衛確實遵照約拿單所要求的,善待他的兒子米非波設(參考撒母耳記下第九章、廿一:7)。

第18至23節,這是約拿單繼續談到大衛前面所提與掃羅王一起用餐的事,大衛的問題是:萬一掃羅王發大怒,「誰來告訴我」這個危險信號,約拿單在此告訴大衛如何得到明確的答覆和保障。約拿單要用射箭的方式來表明,他會利用命令僕人撿取他發出的箭所說的話,當作暗號。若是在「你後面」,這就表示安全。但相對的,若是說「在你前面」,這就表示危險,大衛必須馬上逃跑。

18.第二十章24至42節:

這段經文證實了大衛的憂慮:掃羅確實要殺害他。而約拿單也因為這件事,對父親掃羅相當不滿。因為他親自經歷到父親掃羅連他也要殺害。

第24至26節,就像大衛告訴約拿單的,王宮有例行的飯局,第一天他沒有參加,掃羅以為大衛可能「遇到了使他不潔淨的事」,這句話可能是指利未記第十五章16至18節,申命記第廿三章10節的法律規定,與性行為有關的事。

第27至29節,就如同大衛預先猜測到的,當第二天他還沒有出席飯局時,就會引起注意了。這時果然掃羅就問起大衛的事。約拿單也用事先和大衛討論過的答案回應,說大衛回故鄉去參加家族的聚會。

第30至31節,沒錯,這時掃羅真的大發雷霆,指責約拿單,罵他是「畜生」。他之所以如此生氣,是因為當父親的掃羅想要將王位讓給兒子約拿單,但約拿單卻不知道只要大衛活著一天,他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才會想要設計殺害大衛。他下令不論如何,一定要把大衛帶來處死。

第32至34節,約拿單雖然被嚴厲斥責,他仍然質疑地問掃羅為甚麼要殺大衛。掃羅是越聽越生氣,拿起他的矛向約拿單丟擲過去,想要殺害他。約拿單為此非常生氣也很難過到整天都沒有吃飯,因為他終於發現掃羅確實想要殺大衛。

第35至40節,次日約拿單照樣去事先約好的地方練習射箭,並且帶一個童子替他撿箭,然後利用撿箭的機會讓大衛知道他必須逃離掃羅。

第41至42節,這時候,大衛從躲藏的地方出來,他感謝約拿單隱藏他、庇護他、愛他。大衛向約拿單保證,若有一天他掌權,一定會信守所發的誓言,照顧約拿單的家族。

19.第廿一章:

從第十九章18節開始記載大衛為了要逃避掃羅的追殺,四處逃亡並尋求他人幫助。大衛首先找先知撒母耳(參考十九:18-24節),然後又繼續跑去找與他結有「生死之交」的掃羅兒子約拿單(參考二十:1-42)。現在第廿一章則是記載大衛找了挪伯的祭司亞希米勒幫忙(參考廿一:1-9),接著又從挪伯到非利士人迦特城那裡去躲藏(參考廿一:10-15)。上述這些並不一定是依照前後秩序,這些資料有的是出自不同來源,例如第二十章尋找約拿單幫助,就像前面提過的,那時大衛還在掃羅王宮中,且在固定時間和掃羅及其他官員一起聚餐。但在第十九章10節就已經記載得很清楚,大衛已經逃離自己的居所,並離開了王宮,開始他一連串的逃亡生活。

再者,有關大衛到挪伯找亞希米勒幫忙的故事,在第廿一章只記載亞希米勒協助的經過,後續的事件則是祭司亞希米勒家族慘遭掃羅報復這件事,在第廿二章9至23節,非常詳細地敘述掃羅大屠殺亞希米勒家族的整個經過。聖經作者有意表達一件事:掃羅殘殺上帝的僕人祭司,且是以大屠殺殘酷手段之方式,正好說出掃羅已經沒有上帝的靈同在,才會用這種極端鄙視和污衊上帝的方式,對待上帝的僕人。敬拜上帝的地方,也應該是一個提供庇護生命的場所。當祭司在敬拜上帝的場所慘遭殺害時,也表示殺害者心中已經不再敬畏上帝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經文故事曾被耶穌引用回應法利賽人指責他的門徒安息日摘麥穗來吃的問題(參考馬可福音二:25-26)。

20.第廿一章1至9節:

這段經文記載大衛逃到挪伯,他在這裡找到祭司亞希米勒,請求給予他食物的協助。

  第1節,「挪伯」是位於耶路撒冷東北部大約五公里處,在基比亞南部的一座城市。是國王敬拜上帝的場所。「亞希米勒」,他是亞希突的兒子,非尼哈的孫子,以利的曾孫。當他看見大衛來到時,以「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大衛,他是掃羅朝廷的宗教師。而這句「戰戰兢兢」也可說為第廿二的大屠殺事件,預留了一記伏筆。他問大衛為甚麼獨自到這裡來找他,這句話說明了亞希米勒和大衛很熟識。

第2至3節,非常清楚地,大衛對祭司亞希米勒撒謊,且是這個謊說得非常周密。他以「特殊任務」(參考第5節)來說明此次單獨行動之因。再者,他希望能獲得食物支援。但有另一種看法,認為大衛沒有告訴亞希米勒實情,是為了要保護他,屆時若是掃羅追問,他可以因為全然不知,而免遭牽連,但這種說法證明是錯誤。因為後來掃羅還是大屠殺了亞希米勒和他的家族。大衛向亞希米勒希望有「五個餅」可吃。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大衛想要拿這五個餅在繼續逃亡的路上食用。

第4至6節,亞希米勒表示只有「聖餅」,而這是指陳設餅。依照出埃及記第廿五章30節的記載,聖幕裡面要有桌子在約櫃前面,在這桌子上面要放獻給上帝的「供餅」。亞希米勒願意分享這種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餅(參考利未記廿四:9)。因此,他問大衛是否「近日沒有親近過女人」,因為這種餅是獻祭給上帝的,屬於聖潔之祭物。在當時的看法,有「親近女人」就屬於一種「屬世」、「世俗的喜樂」,又是與「性慾」有關,因此不能和神聖的物品有任何接觸。否則會玷污了聖物的潔淨。大衛強調他和他的部下都因為有「特殊任務」在身,所以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親近過女人」的事。這裡所用的「潔淨」,意思是指性器官沒有進行任何性行為之意。可能是大衛的解釋讓祭司亞希米勒覺得可信,因此,他將規定只有他或其他祭司才可食用的聖餅給了大衛。這種餅是每逢安息日,就要更換新的上去。因此,這裡說祭司亞希米勒將「剛從聖桌上換下來」的陳設餅給大衛。

再者,為什麼祭司亞希米勒會詢問大衛「近日有沒有親近過女人」這樣的問題?原來當大衛告訴亞希米勒說是為了「特別任務」,由於大衛是成功的軍事領袖,因此,在亞希米勒的瞭解裡,「特殊任務」可能與軍事行動有關,根據摩西法律,軍人在營中或是在軍事行動時,不可以親近女人(參考申命記廿三:9-11),這點從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可看到大衛為了想要奪取烏利亞的妻子拔示芭,將烏利亞從前線調回來,並一再想盡辦法要烏利亞回去與妻子同房,可是都被烏利亞拒絕了,原因是看戰爭是神聖的事,如果違背了而導致戰敗,不但自己生命不保,連帶的是整個民族都可能毀滅。因此,任何軍事出發之前,都必須有宗教儀式。在以色列人民,軍人出征之前則必須先舉行潔淨的禮儀。

第7節,這一節是編者為了解釋第廿二章9至10節、18節等經文而有的解釋。「以東人多益」,以東是以掃的後裔,也是替國王或是宮廷管理所屬的牲畜,負責管理、放牧等工作的主要官員「畜牧長」。他剛好去挪伯「履行一件宗教上的義務」,這是指多益可能在某些宗教行為上的問題,去會幕進行一項宗教上的「贖罪」禮儀。二是也可能利用宗教上的禮儀,掩飾他當掃羅線民的角色,為的是要查訪大衛的行蹤。因此才會有這句「那天剛好在場」。而這句也為後來多益檢舉祭司亞希米勒協助大衛逃亡,以及後來掃羅命令由多益執行屠殺祭司亞希米勒和其家族的工作,作了伏筆。

第8至9節,這裡說大衛向祭司亞希米勒索取矛或刀的理由,是因為行動太匆促,以致於沒有時間準備武器就上路。其實,這樣的理由很薄弱。真正的原因是:大衛很可能是看到多益在祭司亞希米勒之處,因此,感覺不妙,才向祭司亞希米勒索取武器,為的是要作為安全上的防範之用。而祭司亞希米勒拿被大衛殺死的非利士人歌利亞的那把大刀給大衛。

21.第廿一章10至15節:

這段經文為甚麼會編排插入在此?確實有點不解。因為若是將第廿二章緊接在第9節之後,應該是很容易明白,因為第廿二章述說著祭司亞希米勒因為協助大衛,結果全家族慘遭掃羅殺害。但為甚麼會將此段大衛逃到非利士人迦特城的記事,編排於此?或是,為甚麼大衛會想要逃到這城來躲藏呢?確實很難理解。

再者,第廿七章1至7節也有記載大衛逃到非利士人迦特城亞吉王那兒去尋求庇護,不但這樣,亞吉王還賞賜給他一個洗革拉城。因此,若是要將大衛尋求庇護的事件比較有系統的編輯在一起,應該是將第廿一章10至15節這段經文和第廿七章1至7節的經文編輯在一起,這樣會比較有系統些。也有可能此段經文和第廿七章的記事,是相同的資料也說不定。

第10至11節,「迦特」,這是非利士人的城,大衛逃到這裡,可以確定掃羅不敢進入該城緝拿他。但他一進城,就被人發現而通報給該城的王亞吉知道。

第12至13節,為了要躲避亞吉王發現是他而遭到報復,大衛就故意裝瘋、「亂寫亂畫」,且故意「讓唾沫流到鬍子上」等,這些動作使他避開了被逮捕的危險。聖經時代留長鬍子是一種榮譽和尊貴的象徵。這也是摩西法律會要求「離俗人」(拿細耳人)必須留長髮和鬍子之因(參考民數記六:6-9)。現在大衛「讓唾沫流到鬍子」,這已經在說明大衛玷污了自己。這樣的人,是骯髒、不潔淨的人。誰接觸到這樣的人,也會跟著倒楣。其實,古代人有個觀念,認為精神失常的人,是受到神的詛咒、折磨。因此,要遠離這種人,會比較安全,以免連帶受罰。

第14至15節,亞吉發現大衛的樣子,馬上就認定大衛是發瘋了。將這樣的人帶到國王面前是跟在羞辱國王一樣的嚴重。因此,他很不高興他的臣僕帶大衛去他面前。亞吉王的這些話,顯示他並不知道大衛是在自己的城內被發現的。而從亞吉王的話中可推測當時迦特城內可能有不少瘋子。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