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08期

約書亞記第七至十三章
1.第七章:
這整章都是記載有關亞干犯罪的事件。這章是在回應第六章所強調的,以色列人進攻耶利哥城並非為了取得戰利品,他們攻入迦南地是為了取得上帝所應許的土地而戰,並非為了生活物品的需要,或是財力、人力。因此,上帝命令他們絕對不可以奪取當地的任何物品。這有個重要的觀念在其中,要讓以色列人學習知道,他們不是靠戰勝掠奪別人財物而富有,在上帝所賞賜的土地上,上帝所給予他們都足夠有餘。而貪心將是敗壞的一個酵素,絕對要禁止,否則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亞干的事件也在說明,雖然有法律這樣規定,還是有人不聽從,因此引起整個進攻計畫受到波折、失敗。從這裡要教導以色列人知道,違背上帝的法律規定,所影響的不只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民族受到懲罰;也要讓他們學習知道,遵守上帝法律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大家都必須嚴格遵守。
2.第七章1至9節:
這段經文開始述說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帶領下,派兵去進攻弱小的艾城,結果卻慘敗而回。這事讓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的領袖大為意外,而詢問上帝的旨意。
第1節,是整章記事的序言,也是結語。因為這節直接指出是因為亞干犯罪,才導致以色列人攻打艾城失敗。亞干是屬於猶大支族的人,對猶大支族而言也是很大的傷害。
第2至5節,艾城距離耶利哥城大約有二十四公里遠,且這段是上坡路程。若能攻下這城,在軍事上有重大意義,因為該地海拔高,容易防守,居住上也安全。當約書亞派人去窺探之後,回來報告認為該城防衛能力很弱,容易攻打下來。因此,只需三千名兵士去攻打艾城就夠了。結果沒有想到,不但被艾城的防衛軍打敗,且還有三十六人被殺死了。這次敗仗,對全體以色列人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攻打耶利哥城時並沒有交戰,是靠約書亞帶領、祭司繞城,上帝親自顯現神蹟而攻下來。現在他們親自出兵去攻打,竟然慘敗而回。這必然讓他們想到往後要繼續攻打的城鎮,死傷必定更為慘重。
第6至9節,「悲傷地撕裂衣服,拿灰撒在頭上」,這是家裡有人喪失生命而表悲痛哀傷,或是極為悲痛、懺悔的一種態度(參考創世記三十七:34;以斯帖記四:1-3;約拿書三:5-6)。現在因為以色列軍隊出師不利,約書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們必定得罪了上帝,因此,他用這種方式與上帝對話,為要瞭解到底哪個地方得罪了上帝。約書亞對上帝所說的話,也是一種自責,因為這次攻城的計畫,是他一手策劃的,結果卻慘敗。他深怕將會因此這次的敗戰,促使當地的迦南居民接連來攻打以色列人,這將會因戰敗而心生恐懼的以色列人,無心應戰,而死傷更重。
3.第七章10至15節:
上帝讓約書亞知道有人違背了法律規定,也讓約書亞知道怎樣處置違背法律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整個事件要述說的一個主題是: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是絕對的要求,不能寬待任何一個人違背法律誡命。因為違背上帝的法律誡命,等於背叛與上帝所立的約一樣地嚴重(第11節)。
第10至12節,上帝讓約書亞清楚知道,因為以色列人在攻打耶利哥城成功之後,有人不遵守上帝的命令,而私藏戰利品,上帝要約書亞毀了那些戰利品,否則祂將不會再繼續帶領他們。這是很嚴重的警告。
第13至15節,上帝要約書亞命令以色列人準備做好三件事:一是潔身,好在隔天去見上帝。二是必須把那不該拿的戰利品拿出來。三是要把那私藏這些戰利品的人用火燒死。會這樣處置的原因,是這些人違背與上帝之間的約。
4.第七章16至26節:
這裡並沒有說明上帝用怎樣的方式來讓約書亞知道是哪個支族、宗族的人。但聖經經常提到用「抽籤」來確定犯罪者。例如:約拿也是在抽籤之下被發現他就是引起風浪的「禍首」(參考約拿書一:7)。
第16至19節,這裡清楚說出是猶大支族中的謝拉宗族的人,終於找到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約書亞要亞干照實說出他所犯的罪。
第20至21節,亞干照實說出他在戰利品中拿取了一件巴比倫的外袍、兩公斤的銀子和半公斤的金子。他將這些東西都藏在他的帳棚內的地下。
第22至26節,約書亞立即派人去將那些東西拿出來,並將之攤在上帝面前,全體以色列人都看見。約書亞進行審判,將亞干和他一家人連同家中的牲畜都徹底毀滅。然後在亞干被石頭打死的地方堆起一堆石頭,以「災難谷」之名作為後代子孫的警惕。
這種用石頭之刑,處置亞干和他的家人,是在表示亞干所犯的罪,是褻瀆上帝的神聖(包括對上帝法律誡命的藐視,以及對聖殿的不尊敬),就像司提反被判以「褻瀆上帝」之罪,被人用石頭打死一樣(參考使徒行傳七:57-58)。
「給我們帶來」,這句話在《中文和合本》的用詞是「連累我們」,表示他的罪不但是「連累」了家人,也連累了整個以色列人。這種連累家族的處置方式,後來有了改變。申命記第廿四章16節記載說:「父母不該因兒女所犯的罪被處死;兒女也不該因父母所犯的罪被處死。各人只擔當自己所犯的罪。」(申命記廿四:16)
5.第八章:
這章記載兩件事:一是第1至29節,有關約書亞在處理亞干犯罪的事件之後,再次命令以色列人進攻艾城,並徹底摧毀了艾城。二是第30至35節,約書亞再次帶領以色列人在以巴路山上和上帝立約,且將摩西留傳給他的約書再一次朗讀給全體以色列人聽,聽的包括了在他們當中的外族人。
6.第八章1至29節:
這段經文記載以色列軍隊在約書亞帶領下攻下艾城的情形。這次與上次攻下耶利哥城不同的地方,再者,上次是派三千名軍隊去攻打(參考七:4),這次卻是用比上次多出十倍的軍隊,共計有三萬名精銳部隊出戰,結果該城共計有一萬兩千人全都被他們殺死。
第1至2節,上帝再次命令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去攻打艾城。該城具有國防重要戰略地位。上次說不可留下任何東西、物品,這次上帝允許他們留下城裡的牛群和財物。
第3至9節,記載約書亞是個很懂戰事謀略的人,和上次攻打耶利哥城的方式截然不同,上次還是上帝用奇妙的方法--要他們繞城七週,使耶利哥的城牆倒塌,這次用戰術取勝。他推測艾城的人一定以為上次打勝仗,這次必定可以將以色列人殺到片甲不留,想不到這是約書亞的一種策略,在艾城的軍兵離城很遠無法回防之際,由以色列另一隊伍攻入該城,並且焚燒該城。而且此次的戰爭並沒有扛著約櫃當前鋒,因此並不能看成是「聖戰」。
第10至17節,是部署軍隊的方式,讓艾城的王受到誘惑而陷入約書亞的疑陣,結果整座艾城變成沒有軍隊防守的空城。因為該城的王把軍隊帶去與他所看見的約書亞軍隊,正面交戰。但約書亞卻有一支精銳部隊埋伏在該城的背後,等到約書亞帶領部隊假裝逃離到很遠的地方時,該支精銳部隊就乘機攻入該城,且輕易地攻下來,因為沒有軍隊防守。
第18至23節,因為該城已經被以色列軍隊佔領,這些艾城的軍隊無法回防,且約書亞又帶領假裝逃退的軍隊回頭,轉向攻擊艾城軍隊,佔領該城的以色列軍隊也出來從背後夾擊,就這樣,艾城的人民全部都戰死,只有國王被活捉帶到約書亞面前。
第24至29節,就這樣艾城全部的人都被殺死,共計多達一萬二千人。但將該城的牛群和財物都搜刮帶走,且以色列人徹底燒毀了該城,也殺死了國王。艾城也因此有個含意:指荒廢之城。然後就像處置亞干的情形一樣,在艾城王的屍體處堆聚了一大堆石頭,表示懲罰之意。
這種徹底毀滅整座城的人民的記事,也是許多人讀聖經時會感到不解的事。即使到現今還是沒有很好的解釋。新約時代耶穌的教導與這樣的狀況完全相反,耶穌教導人要愛仇敵,為迫害者祈禱(參考馬太福音五:44)。這樣的教導才是真實宗教信仰應該有的態度。
7.第八章30至35節:
這段經文是在回應申命記第廿七章1至8節的命令,要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後,在一塊沒有鑿過的石頭上獻祭給上帝,並且要豎立一塊石頭,塗上石灰,在上面寫上「法律和教訓」。約書亞都確實按照摩西所交代的方式建造祭壇。
第30至31節,「以巴路山」,這是今日的拿布勒斯(Nablus),也就是示劍北邊的山。約書亞在這裡依照摩西指導的方式建造一座祭壇,就是「用未經鐵器鑿過的整塊石頭築造祭壇」,用此表示純潔、聖潔之意。建祭壇是要獻祭給上帝,因為他們打了勝仗。
第32至33節,然後將摩西法律重新寫在石頭上,這是根據申命記第廿七章3節所記載的去做。然後又將人民分成兩隊,將約櫃放在中間,表示和上帝立約之意。
第34至35節,就在獻祭後,約書亞當著以色列人面前,再次宣讀上帝頒布給摩西,再由摩西轉給以色列人的法律、誡命給大家聽。
8.第九章:
這章記載迦南地的族群聯合起來抵抗以色列人。他們之所以會聯合起來,是因為耶利哥城和艾城已經淪陷,且他們聽過有關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經過紅海、約旦河的神奇事件,因此,在他們看來,只有想辦法才能抵擋得住這個在他們看來是很奇怪的民族攻勢。而首先出招的是住在基遍地方的希未人。他們採用的方式就是以「欺騙」的方法,讓以色列人和約書亞相信他們編造的謊言。雖然後來約書亞發現基遍人欺騙他,但並沒有殺害他們,而是讓基遍人成為以色列人的奴隸。這也是第一次以色列人從過去作埃及人奴隸,變成擁有奴隸的族群。
再者,作者也用這章經文說明一個重要的信仰態度:若用上帝的名發誓,就必須嚴格遵守所發的誓言。
9.第九章1至15節: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打破耶利哥城,接著毀滅了艾城,這讓迦南地的居民和族群大為驚慌不安,他們決定要先採取行動。
第1至2節,這裡列出六個迦南地的族群,包括有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另外也說到北邊的黎巴嫩人聽到這些消息而震驚。因此,他們決定要聯合起來對抗以色列人。
第3至6節,最先出手來跟約書亞交手的,就是住在基遍地方的希未人。他們其實是住在艾城的附近,卻騙約書亞說他們是來自很遠的地方。為了要欺騙約書亞和以色列代表,故意用發霉的餅,會漏的酒袋,以及破舊的衣服,來掩飾他們是附近的居民,他們希望博取約書亞的同情並表示他們期盼和以色列人簽訂和平條約。
第7至13節,由於摩西交代他們進入迦南地之後,要消滅希未人(參考申命記二十:17)。為了要避免被以色列人像對待耶利哥城和艾城的人民一樣,因此,他們表示來求和的,並不希望受到武力的侵犯。
第14至15節,以色列人沒有詢問上帝,就收下了他們帶來這些已經腐壞的食物和禮物,並且跟基遍人訂立了「友好條約」,發重誓不殺害他們。
10.第九章16至27節:
這段經文描述後來基遍人欺騙的事被人揭發,約書亞決定遵守所發誓的約定,下令所有以色列人不可殺害基遍人,但將他們收納成為奴隸。
第16至17節,當這約成立後的三天,以色列人才發現被基遍人所騙,原來他們就居住在以色列人鄰近,只要以色列人隨時發動攻擊,都可以將他們消滅。這裡也列出這些希未人所居住的城市,包括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等城鎮。
第18至21節,因為這件事在以色列內部出現不同意見,也傳出不滿的聲音。但以色列的領袖們堅持要守約,因為那和平條約是用上帝的名發誓而簽訂的。也從這裡看見以色列人經過四十年曠野漂流的經歷,知道遵守約的重要性。為此,他們決定讓基遍人存活下來,不殺害他們。但要將他們當作奴隸使用。
後來在大衛王時代,整整三年發生嚴重的飢荒,大衛求問上帝,才得知與掃羅殺害基遍的居民有關(參考撒母耳記下廿一:2)。大衛為了要處理此事件,答應基遍人的要求,從掃羅的後代中,交出七個男丁,吊死他們(撒母耳記下廿一:6-9)。
第22至23節,約書亞做出裁定,讓基遍人永遠在以色列人當中當奴隸,做祭壇所需要的挑夫之工作。
第24至25節,說出在迦南地的人確實傳述著上帝怎樣帶領以色列離開埃及奴隸之地,且在越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還有能力打垮耶利哥城的人,也有能力殺害地理位置甚佳的艾城,且把該城所有的人都殺害等,單是這些傳聞就讓基遍人嚇到不知所措。
第26至27節,約書亞聽完這些基遍人的陳述之後,決定下令讓基遍人受到保護,不准有任何以色列人傷害基遍人。
11.第十章:
這章主要記載基遍人與以色列人簽訂合約,並且成為以色列人的附庸國,導致迦南地各城邦、族群等國王都緊張起來,加上基遍原本就和耶路撒冷等郡王沒有密切的關係,於是耶路撒冷王就決定聯合其他城邦郡主攻打基遍。再者,因為基遍剛好是阻擋以色列軍隊南下的屏障,是國防的重要位置,因此,這些族群會聯合來攻打基遍,也是在為自己的安全作考慮。而以色列既然成為基遍的宗主國,就有責任保護基遍的安全,因此,當這些邦城聯合起來攻打基遍時,基遍王隨即請求約書亞出兵援助,約書亞立刻派大軍去攻打亞摩利人的聯軍。
12.第十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記載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聯合希伯倫、耶末、拉吉,和伊磯倫等五個亞摩利王聯合起來進攻基遍。其實,這樣的政策也是耶路撒冷王在對迦南地的族群宣告:誰跟以色列人合作,結果就會和基遍的遭遇相同。是一種警告的方式。
第1至5節,這裡特別提到約書亞不但徹底毀滅了艾城,且將該城的國王殺死,這種消息傳到迦南地各地區,必定會引起所有郡主、城邦領袖都震驚、懼怕起來。特別是艾城位居險要的地理位置,且是大城,都會被以色列人攻取下來,耶路撒冷更是位居山丘,不容易攻下的城堡,就像後來該城的耶布斯人放話給要帶兵攻打該城的大衛說的:「你永遠進不了這城,就連盲人和跛子也能擊退你!」(撒母耳記下五:6)不過看到基遍降服於以色列人,且成為附庸國家,於是決定聯合所有亞摩利人所居住的上述這些城的王,先圍攻基遍,他們認為只要能將基遍攻打下來,就算以色列人想要繼續進攻其他城鎮,也難。
第6節,由於前一章有提起基遍人順服以色列,並且訂立了和平條約,表示基遍願意成為以色列的附庸,所以基遍人就派人去傳話給約書亞,告訴他所有亞摩利人聯合起來攻打基遍,請求約書亞派兵來救援、幫助基遍。
第7至8節,約書亞派出大軍,且是精銳部隊前去救援,上帝也藉此機會再次告訴約書亞,要他不必害怕,上帝會與以色列的軍隊同在。這也表示這場戰爭,將會是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征戰。
第9至11節,很清楚說明是上帝親自出手打擊亞摩利人,祂從天上降下冰雹,使亞摩利人無法逃脫以色列軍隊的突擊。另一方面也說明約書亞確實是個聰明又守約的領導者,趁著半夜率軍隊進攻圍困基遍的亞摩利人。速度之快超出亞摩利人的想像,也因此,一聽到以色列軍隊來到,亞摩利人就怕到不敢迎戰而想要逃離,上帝降下冰雹阻擋,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單是被冰雹打死的人,就比以色列軍隊還多。
第12至15節,也是舊約聖經中非常奇特的一段記事,這裡提到約書亞向上帝祈禱,讓太陽和月亮都停止不動,直到以色列軍隊打敗仇敵亞摩利人。上帝因為應允這次的戰爭,且上帝也親自擊打亞摩利人。所以,上帝聽了約書亞的祈禱,太陽和月亮都是上帝所創造,因此,都聽從了上帝的命令,直到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軍隊戰勝為止。這種祈禱天象改變的記事,也發生在先知以利亞的身上,他祈求上帝不要下雨,也不降甘露,長達三年的時間,導致大地飢荒(列王紀上十七:1-7、十八:1),說明的是,如果是出自上主的旨意,就是天上的星辰也會聽從。例如摩西在埃及國王面前所引發出來的各種災難就是個例證。
約書亞的這首詩歌,記載在「雅煞珥書」上,另外,撒母耳記下第一章19至27節是一首大衛王為掃羅和約拿單寫的輓歌,也記載在「雅煞珥書」上,這是一本記載「以色列戰史」的史書,但並沒有編入聖經正典中。
作者強調一件事,並不是以色列軍隊精銳可退敵,而是:「上帝為以色列征戰!」才使敵軍因為聽到要面對以色列軍隊就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另一方面,這也是在表示約書亞和摩西一樣,他們都是上帝的忠僕,他們的祈禱,上帝都會垂聽。
這段經文也帶來一個重要的信息:太陽、月亮,這兩種星體是迦南人所崇拜的神明,它們也聽從上帝的指揮,這也在表示這兩種星辰都不是神明,都是上帝所創造的萬物之一,所有受造之物都會聽從上帝的命令。只有創造萬物的上帝才是真正的神。
13.第十章16至27節:
這段經文述說這五座城鎮的王都因戰敗而逃走,被發現躲藏在洞穴中,約書亞下令將這些王殺死,也有殺雞儆猴之意,要讓迦南地其他族群的領導者知道順服以色列才能保平安。就像第21節說的:「從此,沒有人敢開口反對以色列人。」這表示還有當地人存活。
第16至21節,戰敗的亞摩利地區的五個國王都逃到瑪基大的一處洞穴躲藏,因為被人發現而通報給約書亞。約書亞命令先將洞穴用大石頭堵住,以防這些國王逃離。然後命令軍隊繼續攻擊這五個城邦的軍隊和人民。第20節的「只剩下少數人逃進城裡去,沒被殺掉」,後來在第28節說戰勝之後,約書亞仍沒有放過這些躲藏在瑪基大城內的亞摩利人。
第22至24節,當約書亞打贏了這場他族聯合的戰爭之後,他回來懲罰躲藏在洞穴中的五個王,下命令將他們殺死,並且用他們躲藏的洞穴當作墳墓埋葬他們。
14.第十章28至43節:
這段經文描述約書亞乘勝追擊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攻打鄰近的城鎮,征服了許多地區,佔領了許多要塞基地。而以色列軍隊也因著此次戰役,深入到迦南地的南部地區,包括耶路撒冷南部的山區。比較特別的是,聯軍攻打基遍的構想是由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的提議,但是耶路撒冷城卻沒有在此次戰役中被消滅,而逃過了一劫,且它又是最接近基遍城的城市。耶路撒冷要等到大衛王的時代才攻下來(撒母耳記下五:6-9)。
第28節,這節可對照第21節來看。
第29至30節,這是攻打立拿城。
第31至33節,這是打下了拉吉城。
第34至35節,這是攻打伊磯倫,也跟前面一樣,都戰勝了。
第36至37節,約書亞取下了希伯崙城。
第38至39節,拿下了底璧城,以及鄰近所有的城鎮。
第40至43節,這裡說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的軍隊,征服整個亞摩利人居住的地區,以及山區,並且佔領這些重要的基地要塞。
作者依舊強調這是上帝親自帶領以色列人的戰爭,才能得到的成果。換句話說,若不是上帝同意這戰爭,儘管以色列有精銳的部隊也是枉然。就像過去埃及派出最精銳的部隊去追離開的以色列人,也是全軍覆沒。因為上帝和以色列人同在,親自帶領他們脫離埃及。
15.第十一章:
這章是延續第十章,主要在說明迦南地各部落、郡主、城邦的王,他們一聽到以色列軍隊勢如破竹般直搗迦南地南部的各區域,現在換成迦南地北部各地的許多部落、族群、郡主、城邦都整裝聯合更多的軍隊,為的是希望能將以色列的勢力驅逐出去,但結果就像南部的族群一樣,還是被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軍隊給擊潰。
16.第十一章1至15節:
南方的部落是由耶路撒冷王帶頭,現在北方的是由夏瑣王耶賓帶頭,傳話給其他部落領袖,包括瑪頓王約巴、伸崙王、押煞王,以及北邊山區、加利利湖南邊的約旦谷、丘陵地帶和多珥附近沿海一帶諸王等,這表示夏瑣王的影響力甚大,甚至還召集南部一些尚未降服於以色列的地區部落,大家都相聯繫集合起來,要攻打以色列。作者用他們「人數多得像海灘上的沙粒。他們擁有很多馬匹和戰車」,要跟以色列人作戰。
第1至5節,很清楚將北部聯軍和南部幾個部落的軍隊連結,主要攻打的對象,就是以色列的軍隊。其實,這也是迦南人的保衛戰,聯盟共同出擊,也表示他們彼此的利害相關連。當區域發生危險時,沒有任何一個部落、族群可以置身度外。
第6節,是整章的中心經文,主要在說明無論敵對以色列的軍隊有多麼地精銳,或是人數多麼龐大,只要有上帝與以色列軍隊同在,他們都不必害怕,因為真正在打仗的,不是以色列軍隊,是上帝親自為以色列人戰爭,無人誰能抵擋得了上帝。
第7至9節,這段述說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的軍隊攻下了北到米斯利弗‧瑪音和西頓,東到米斯巴谷,直到把敵人擊退並且殺光為止。約書亞都是依照上帝給他的指示去做。
第10至11節,將北部和東部的上述這些族群、部落攻陷之後,約書亞率軍轉向回來攻打北部地區最強大的夏瑣國,也是一樣徹底毀滅該城,和人民。
第12至14節,可看出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說明約書亞像摩西一樣,只要是上主所命令的事,他都遵照去行。要注意的,是這裡特別提到北部地區的城市,除了夏瑣被徹底毀滅外,其餘都沒有,但以色列人洗劫了城內所有的財物並殺光城內所有的人民。
第15節,這節再次強調約書亞和摩西一樣,都是上帝忠僕,只要上帝的命令,約書亞像摩西,都一一遵照著去做。
17.第十一章16至23節:
這段經文也可看出作者的筆法,就像出埃及記作者的筆法相同:能使國王心硬的是上帝。這樣筆法所表達的本意是:有誰能使埃及國王如此心硬呢?除了上帝敢使這種自傲心很強的領導者生氣以外,還有誰有這樣的能力?因為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這對整個埃及帝國是非常大的損失,也是造成國家經濟大亂的一件事,誰有這樣的能力造成這樣大的損失?當然只有上帝。這裡在第20節所用的「上主使那些城的人決心跟以色列作對」,寫法就像出埃及記所寫的一樣。特別是在第10節記載「那時夏瑣是所有王國中最強大的」,就跟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埃及帝國是當時整個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帝國一樣。人往往在自以為軍事武力強大時,就會看不起上帝所帶領的「弱小」族群,這才是造成滅亡的主要因素。
第16至20節,述說約書亞帶領以色列軍隊佔領迦南地的區域範圍,並且強調整個迦南地區的族群,只有基遍人聰明,知道和以色列人講和,簽訂和平條約,因此才免於受難。「其他的都被征服了。」
第21至22節,特別提起巨人族亞衲,其實也是在回應民數記第十三章22節、28節、33節等,當年摩西派去窺探回來的探子,都表示對該族群很懼怕,現在作者說亞衲族沒有甚麼好怕的,在上帝帶領下,以色列的軍隊將巨人族亞衲給消滅了,並且消滅殆盡,在以色列統治區內沒有殘留下來的。
第23節,說明整個征服迦南地的戰爭就此結束,約書亞從第一次扛約櫃打前鋒進入耶利哥城,緊接下來在上帝的指示下進攻艾城,與五王聯軍敵對,以及和其他王國聯盟對抗等,都贏得勝利,就此達成以色列人出埃及,經曠野進入迦南地的願望。約書亞依照先前的約定,由以色列各支派推出代表參與分配土地事宜(參考民數記三十四:16-29)。這節也可說是以色列人正式進入迦南地,佔領了上帝應許他們居住的土地。但事實上並不是完全,因為還有些需要征服的地方。
18.第十二章:
這章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攻迦南地的一個結論。這章分成兩個部份,一是第1至6節,再次提起摩西已經完成的部份,主要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領土,這是屬於約旦河東部的地區,也已經答應分配給呂便、迦得兩個支族,以及半個瑪拿西支族,作為他們的產業(請參考民數記第三十二章;申命記三:1-22;約書亞記一:12-18)。第二部份是第7至24節,這部份是記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軍隊佔領約旦河西岸。也就是北起「但」,亦即從北部的黎巴嫩直到南部的「別是巴」。這些地區都是屬於約旦河西岸的地區,也就是迦南地的土地。
19.第十二章1至6節:
這段經文在民數記第廿一章21至35節,以及申命記第二章26節至第三章11節等處都有記載,且是非常詳細。
第1至5節,從這裡可看出不論是統治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或是巴珊王噩,他們統治的區域範圍都很大,和約旦河西岸的小部落非常不一樣。換句話說,在迦南地不同族群甚多,也因此以色列人進入後面臨了許多困難。
第6節,論及將約旦河東岸土地分配給呂便、迦得這二支族的人,以及半個支族的瑪拿西人居住,作為他們的產業,前二支派是自己來向摩西請求,也得到摩西的應許,因為土地範圍太大,所以摩西又把其中的一塊分配給一半的瑪拿西支派的人居住。這些記事都可以從民數記第三十二章33至42節,以及申命記第三章12至17節等看到。
20.第十二章7至24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約書亞的部份,也就是越過約旦河,在西岸整片迦南地所進行的征戰。
第7至8節,這片屬於迦南地的部份,這兩節所說的正好和第十一章17節的記載反向;在第十一章是從南部往北部寫,這裡從北部的黎巴嫩寫到南邊的以東附近的哈拉山。這裡再次提到原本居住在這塊地區的族群名字,包括有: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第9至24節,提到的族群更多,共計載三十一個部落。這也是後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非常辛苦之因,因為這些族群並不是完全消滅。耶布斯人所佔據的耶路撒冷,一直到大衛王時期才攻佔下來。
21.第十三至廿一章:
這段長達九篇的篇幅,都是記載以色列人分配所佔領的土地有關事宜。再者,要瞭解以色列人對土地的觀念是:土地乃是上帝所有,不是屬於個人或是任何團體。上帝才是土地的支配者。
22.第十三章:
這一章主要提到三個主題:一是第1至7節,談到還有不少地方是以色列人沒有完全佔領下來的。二是第8至14節,這裡談到在約旦河東岸以色列有兩個半支派早就分配好土地了。三是從第15至33節,這部份談到在東岸這三個半支派分配的土地範圍。
23.第十三章1至7節:
這段經文特別提起非利士人居住的地區尚未攻佔下來。而非利士人也是後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經常感到頭痛的族群,因為他們經常騷擾以色列人的居住安寧。
第1節,開始就說「約書亞已經老邁」,可以比較第十一章18節說的:「約書亞跟這一帶地區的諸王爭戰了很久,終於擒獲了他們,把他們處死。」可見在進攻約旦河東岸地區確實用了很多年日。第廿四章29節說約書亞去世時,是一百一十歲。而與約書亞同年代的另一位領袖人物迦勒(同時被摩西差派去窺探迦南地的,參考民數記十三:3-15),則在第十四章提到自己的年齡是八十五歲(參考約書亞記十四:10),因此,這裡雖然說約書亞已經老邁,可是離開他去世的時間尚有廿五年歲月的時日。
這節開始就說約書亞已經年老,表示他已經無法繼續帶領以色列人,而這句話其實也為後來的士師記埋下伏筆。因為約書亞去世之後,就沒有忠實且優秀的領導者來帶領以色列人。
第2至3節,談的是非利士人居住的地方,在第3節提到非利士人有五個城市,包括有迦薩、亞實突、亞實基倫、迦特,以及以革倫等。
第4至5節,談到的是迦南人、西頓人和米亞拉、迦巴勒人等的地區。
第6節,這是屬於居住在山區上的西頓人地區。
第7節,清楚說明約旦河西岸的這片迦南地,是要分配給以色列九個半支派。
其實上述這些敘述都在說明,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一再要面對這些尚未降服他們的區域之人民。而且也受到這些民族的民情、風俗,甚至宗教信仰的影響。
再者,上帝要約書亞先分配土地給以色列各支族,為的是先佔領所取得的土地,讓以色列人可以先安居下來,畢竟他們在曠野已經漂流四十年,也需要一段時間滋生養息。約書亞可說是為以色列人打開了迦南地的門戶,往後就必須讓他們各族的人去努力完成尚未竟功的大業。依照士師記第三章4節:「上主留下這些民族是要考驗以色列人,看看他們是否服從上主藉著摩西頒佈給他們祖先的誡命。」在這塊土地上,要考驗那些沒有經歷迦南戰事的以色列人。他的目的是要教以色列的每一代學會打仗,尤其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人。後來士師記作者說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和與他同時代的長老去世後,後代的子孫確實墮落了,他們忘記了上帝的命令、誡命。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24.第十三章8至14節:
這是記載早先已經確定要將約旦河東岸分配給呂便、迦得,以及瑪拿西的半個支族(參考民數記第三十二章)。很可惜的是後來也因地理環境的影響,呂便的後裔在大衛王朝的時代幾乎都被迦得的後裔所同化,每當提到約旦河東岸的事,只提到迦得,而不再提起呂便了(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三:7;撒母耳記下廿四:5)。很可能就像士師記的作者所提起的,他們與外族人通婚,也因為有河為界,與本族人的來往隨著日子而遠離。
第8節,是關於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個支族因為摩西已經分配好了,所以沒有任何問題。
第9至13節,述說這兩個半支族在東岸所分配到的土地。
第14節,利未支族並沒有分配到土地,特別提醒他們的需要都從獻祭的物品中獲得。
25.第十三章15至33節:
這段經文是關於長子呂便這支族在東岸分配到的土地。
第15至21節,提到呂便分配到的土地其範圍,以及居住在當地的族群,除了有希實本的王所佔領的土地外,還有米甸人的土地。
第22節,特別提起被摩押人出重金聘請去說詛咒以色列人不成的巴蘭,也在後來打仗中,被以色列人殺死。
第23節,清楚說出約旦河成為他們分別東西岸的一個邊界。
第24至28節,描述迦得支族分配到的土地範圍。
第29至31節,這是摩西分配一部份東岸的土地,給瑪拿西支派的一半族人去居住,且非常清楚這半支族就是瑪拿西的兒子瑪吉的後代。
第32至33節,再次強調在約旦河東岸也一樣,沒有分配土地給利未族人,因為他們必須分散在各支派中,好協助各支派的人辦理獻祭禮儀,而利未族人就是從獻祭的物品中分配到所需要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