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48期

出埃及記第三十至三十六章
1.第三十章:
這一章談及的問題有聖所裡面所需要配備的物品,包括燒香的壇;洗手和腳的銅盆;製造聖油、香等的規矩。
2.第三十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是有關燒香的壇要怎樣建造的細則。這個壇也稱之為所謂的「金壇」(參考列王紀上七:48),原因是這個壇必須用黃金包裹起來(列王記上七:48)。後期的詩人說「香」,就如同是上帝子民禱告的聲音,如同香的煙一樣,裊裊上升到上帝那裡(參考詩篇一四一:2)。是以色列人用來表示「真實的心,祈禱在上帝面前」的一種象徵,表示人的內心就像「香」一樣的好、味道香美呈到上帝面前。也因為這樣,後來有個傳統,只要是輪值祭司抽籤得以進入至聖所獻香祈禱時,民眾就會在至聖所外面聚集祈禱。這樣,他們的祈禱就會隨著祭司獻祭燒香時所出現的煙往上升到上帝的面前(參考路加福音一:10)。這座香壇是放在約櫃前帳幔外的中間,右邊有供桌,左邊有燈臺。
第1至2節,提到這座香壇的形狀是四方形。材質是金合歡木,和聖所的木材相同。
第3至5節,這座香壇必須用金子包裹起來,跟約櫃一樣是可以移動的。
第6節,香壇必須放在約櫃前面的帳幔外,而上帝會在帳幔後面的約櫃出現。
第7至8節,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點香,這香絕對「不可間斷」。獻上香,也有另一個意義,表示可以用香的味道消除上帝的怒氣(參考創世記八:21)。
第9至10節,提到禁止將製造家用的香之材料,用來製造燒給上帝用的香。後來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因為做這樣的事,而喪失生命(參考利未記十:1-2)。
每年有一次為這香壇舉行潔淨的禮儀,一方面表示製造香的人,可能因為手不乾淨,用潔淨禮來表示贖罪。另一方面,也用潔淨禮來清理一次香壇。
3.第三十章11至16節:
這段經文就是所謂的「聖殿稅」,又稱之為「贖命金」。
第11至12節,為要執行所謂「贖命金」,上帝要摩西進行第一次的人口普查。通過這次的普查,確知以色列人的數量,而這種「贖命金」是依照人口抽取,每人所要繳納的數額都一樣。
第13節,贖命金的稅額每年每人要繳「五公克的銀子」(參考尼希米記十:32)。
第14至16節,特別強調繳交這種稅的對象,是年滿二十歲以上的男丁。不論背景是貧或富,大家繳交的稅額都一樣。換句話說,進入敬拜上帝的地方,不論貧賤富貴大家都一樣。這種收入是為了要維護聖所的一切費用。
4.第三十章17至21節:
這段經文是關於製造「銅盆」的規矩。祭司進入聖幕前必須先潔淨手腳,表示他們的手,或是主持獻祭的事,都是潔淨的。他們的腳要走上祭壇,因為祭壇是獻祭牲物給上帝的地方,也必須洗滌潔淨。
第17至18節,這裡說這座銅盆擺放在聖所和祭壇中間。列王紀上第七章27至39節記載,所羅門王建造聖殿之後,共計放置10座銅盆,可以知道那時祭司的人數必定相當多,且獻祭的禮儀也多,因為那是以色列民族最興盛的時代。
第19至21節,規定祭司走進祭壇辦理獻祭時,要先脫下鞋子,然後洗手、洗腳,這樣才不會讓獻祭的物品受到污穢。
5.第三十章22至33節:
這段經文記載有關聖油的製造方法。這聖油就是為了要在聖所裡面點燈用的。再者用來塗抹在聖幕和聖幕內一切器具,也有潔淨、分別為聖的用意。
第22至24節,材料是用「要拿上等的香料」,包括沒藥、香肉桂、香菖蒲、桂皮,和橄欖油。這些材料都是當時最珍貴的香料,其中沒藥產自印度,而肉桂產自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這些香料都透過阿拉伯駱駝商隊運送。
第25節提到「用調製香水的方法製成聖油」,可惜的是現在已經找不到當時「調製香水」的方法。
第26至29節,這些香油除了點燈之外,也用來塗抹聖所內的器皿,包括燈具、燈臺、桌子、銅座、香壇等等,只要是聖所內的器品都要用聖油擦拭,這樣,一進入聖所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
第30至33節,除了上述聖所內的器皿外,包括祭司也要用這種聖油擦拭。這裡特別強調因為是聖所內要用的,因此,必須和家裡用的油區隔出來,表示給上帝的聖所,和家裡的不同,有分別為聖之意。
6.第三十章34至38節:
這是關於聖所內香之製造方式。在第1至10節記載關於製造香壇的規定,這裡則談到在香壇上點燃的香。
第34至35節,談到製造香的材料,其中「蘇合香」、「香螺」是甚麼物品已經無法可考。同樣的,用調製香水的方法調配這些香料的過程已經失傳了。
第36至38節,要先拿些製好的香的粉末撒在約櫃前,這樣,約櫃就會發出香味。同樣的,這種在聖所內所用的香,其製造方式、材料等等配方,都只能用在聖所,在家庭是不可以的。
7.第三十一章:
這章主要談到兩件事,一是第1至11節關於製造聖幕一切物品的工匠。二是關於謹守安息日的問題。
8.第三十一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主要是談到有關建造聖幕的工人。這些技工幾乎要做聖所一切器皿以及祭司的服裝都包括在內。也從這裡看出,他們的工作就是專門為聖所做工,是聖所的專用人員。他們都有上帝特別賞賜給他們的「聰明、才智、技巧,能夠做各樣工藝」,他們可說是全以色列手藝最好的工匠,這也在表明他們有來自上帝賞賜的最好才能,也用建造聖幕的方式回應上帝的賞賜。
第1至2節,「烏列的兒子比撒列」,屬於猶大支派,猶大支派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強大的支派。他當總召集人,然後「但」支派的由亞何利亞伯當助手。
第3至5節,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工匠的才能都是來自上帝的恩賜,使他們不但有好的技能,也有聰明的才智,能夠設計這種圖案和做精細的工藝。
「我的靈充滿」,這句話表明這些人能夠做這些精巧手藝之工,是因為有上帝的靈同在。這句話也一再出現在以色列人從被擄返回故鄉之後(參考以賽亞書六十一:1,以西結書三:14,約珥書二:29,撒迦利亞書四:6)。
第6至11節,前面提到的聖所內一切設施,包括桌、燈、香、油、壇、盆、約櫃、約櫃蓋、帳幔、祭司服裝等等都是這些工匠製造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工匠雖然手藝精巧、細膩,但「這一切他們必須一一照上帝所吩咐的製造」。因為這是敬拜的事需要聽從上帝的話去進行,不是依照人的喜愛。因為敬拜就是承認上帝是生命的主宰,是要和這位生命的主保持和好的關係。
9.第三十一章12至17節:
這段經文再次重申謹守安息日的重要性,疏忽安息日,等於藐視上帝的創造一樣。在出埃及記第二十章8至11節的誡命中,並沒有提起若是違背安息日的命令,該怎麼處理。在這裡很清楚記載,違背者必須處死。因此,很可能這是從被擄之地返回故鄉之後,訂出來嚴格執行的。
第12至13節,說出謹守安息日的主要精神,就是在表明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永遠的憑證」,這種憑證也是一種「約」的記號--上帝揀選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先知以西結也呼應這樣的觀點(參考以西結書二十:12、20)。
第14至15節,一再強調違背安息日,不遵守這日為聖日的人,就以藐視上帝的命令看待,必須處死。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曠野之後,就曾發生違背這項禁令的例子,因此判處死刑(參考民數記十五:32-36)。
第16至17節,再次強調守安息日表示和上帝之間有立約的憑證,且願意依照所立的約去遵行。聖經一再強調和上帝立約,是立生命之約,這約是永遠的,且延續到後代子孫,永遠存在之意。
第18節,很清楚說上帝頒給摩西的石版上面,有上帝親手寫的誡命。
這一節也是從第二十章18節開始,到此告一個段落的總結。這節也可直接連在第廿四章18節之後。也可將此節參考第三十二章15至16節,都是強調上帝給摩西的兩塊法版,就是寫下上帝的十誡。
10.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章:
出埃及記從第廿五章開始,一直到第三十一章,都是記載有關建造聖所的事。這些資料都是屬於「祭司文獻」,表示祭司所關心的,都是和敬拜上帝的事有關係。主要在說明:用最敬虔的方式來回應上帝拯救的愛。
從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章的這段經文,是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運動中一段非常重要的記事。在這段記事中,主要談到以色列人如何背叛上帝,以及重新修好、重新立約頒佈誡命的經過。
11.第三十二章:
這一章主要是由「以羅伊文獻」的資料構成,除了第25至29節是「耶和華文獻」的資料。這一章主要記載以色列人背叛上帝,鑄造金牛偶像崇拜,引起上帝極大的忿怒。更嚴重的,為以色列人民鑄造金牛的,竟然是亞倫。這也暗示了最先敗壞的,就是祭司,宗教信仰的領導者,這點是很值得今天傳道者注意的事。
再者,這一章也提起利未這個支派後來在以色列民族中擔任祭司這個重要角色之因,他們站在摩西這一邊,替摩西執行懲罰背叛者的工作。
12.第三十二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描述以色列人違背和上帝之間所立的約,竟然看摩西上山去領取上帝的誡命時,他們對亞倫施壓,要他為他們鑄造金牛偶像來拜。
第1節,可參考第廿四章18節,說摩西在上帝的山上停留「四十天」。這「四十」的數字,可以表示一段適當的時間。以色列人因為等候太久,對摩西失去信心,認為摩西會有發生不測之事。因此,感到不平安,想「造個神明」來帶領他們。這裡的「神明」一詞,在第4節、第8節、第20節、第31節等,都使用「複數」名詞,表示「多位神明」。因此,第1節這裡所說的「造個神明」,是指「造一些神明」之意。這也表示這種神明是用人的手造出來,表示這種神明是假的,不是萬物的創造主上帝,而是不會動、只會增加人的負擔的偶像而已(參考以賽亞書四十:18-20、四十四:9-20,耶利米書十:1-5、9)。
第2至4節,亞倫收集以色列人拿出來的金耳環,他就為以色列人鑄造了「一頭金牛」給他們崇拜。
為甚麼亞倫要這樣做?很可能以色列人聚集到他面前時,帶著威脅的口氣說的。再者,可能和他們一樣,等摩西這麼久,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金牛」,這是埃及人看為「力量」的神明。可見以色列人在埃及早已經「埃及化」,忘記了上帝和他們祖先所立的永遠之約,他們也已經習慣和埃及人一樣拜牛神。他們甚至認為帶領他們出埃及的,就是這隻金牛所代表的神明。
第5至6節,這裡看到亞倫建造一座祭壇,然後宣佈要將這金牛當作上帝加以崇拜。他們果然這樣做,且「大吃大喝,狂歡作樂」,這正好說明了他們確實已經習慣埃及人拜偶像神明的方式。
第7至8節,上帝很清楚在山腳下的以色列人,已經悖逆祂的旨意在拜偶像神明。因此,上帝要摩西趕緊下山,同時,上帝也要採取懲罰的動作。
第7節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句子。在這一節,上帝對摩西說的話中,用「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犯罪,背棄我」,上帝不再用「我的子民」、「我的百姓」(三:7- 10),也不用「我帶領他們出埃及」(三:8、17),而是用「你」,這表示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徹底破裂,因為以色列人離棄上帝,鑄造金牛偶像敬拜。
第9節的「頑劣」是指「頸硬」,不想要聽話,順服,只想走自己的路。
第10節,上帝要改用摩西和他的子孫作為選民,把以色列人滅絕。這裡上帝對摩西說「我要使你和你的子孫成為大國」這句話,正好是上帝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族長所說的話。表示上帝要重新揀選摩西成為新的族群。
第11至13節,摩西確實是個很好的牧者、領袖。他知道上帝正在忿怒,他祈求上帝憐憫。特別是他提起上帝已與以色列人祖先立約,且「發了嚴肅的誓言」,不但要賞賜他們有數不完的後裔,且要賜給他們土地。
摩西並沒有因為上帝要揀選他成為新的立約子民,他就高興到雀躍起來。相反的,祂為整個民族的利益著想,祈求上帝憐憫、赦免,這點正好說明摩西確實是個優秀的領導者。
第14節,也因為摩西的心靈這樣純潔,上帝垂聽他的禱告,沒有把原先準備要降下的災禍給以色列人。這也說明一件很重要的事:上帝忠心的僕人替人民祈求,上帝會垂聽(參考創世記二十:7,耶利米書十一:14、三十七:3、四十二:2-3)。
13.第三十二章15至29節:
這段經文描述摩西帶著上帝要他頒佈給以色列人的誡命法版下山,卻看到以色列人正在狂歡作樂拜金牛偶像,大為忿怒,把兩塊誡命法版摔毀在地上,同時決定將參與膜拜金牛偶像的以色列人殺死,而執行此項命令的就是利未族人。
第15至18節,摩西手上拿著上帝「親自做了這兩塊石版」,上面刻有上帝頒佈的誡命,帶著他忠心的弟子約書亞下山,那時約書亞還以為是在打仗,但摩西已經從上帝給他的消息知道以色列人背叛上帝拜偶像的聲音。
第19節,摩西將上帝親手寫的兩塊誡命石版「摔在地上,摔碎了」,表示以色列人和上帝的關係就像這樣毀壞了。這誡命就是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立生命之約」的記號。
第20至24節,摩西將那金牛燒毀鎔化後,磨成粉,然後將那些粉末撒在水上,要求以色列人民喝下去,用這種方式來告訴以色列人,那金牛偶像是虛假的神明,人都可以將之吞嚥下去,又有甚麼好拜的?這種搗毀偶像成灰的方式也在後來的猶大約西亞王重演一次(參考列王紀下廿三:15)。
摩西對亞倫非常生氣,雖然亞倫解釋他替人民做這隻金牛之因,但也因這件事,讓他看出亞倫不但沒有能力帶領以色列人,甚至會「使他們犯這樣的重罪」,這也是後來帶領以色列人的領導權宜交到約書亞身上之因。所謂「重罪」,是指悖逆上帝去拜偶像之意。
第25至29節,這是一段相當重要的經文,說出信仰的基本態度--生命的抉擇。上帝不允許祂的子民對祂不忠實,這也是十誡中的最基本誡命,就是第一誡所說的:「我以外,不可敬拜別的神明。」信仰既是生命的抉擇,就不可以隨便。因此摩西要求「凡屬上主的人」都到他的身邊,結果「所有利未人就都結集在他身邊」,他們都聽從摩西的命令,執行「淨化」的懲罰,就這樣約有三千拜偶像神明的人被殺。這樣的事件對於往後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有相當的教育作用,因為整個出埃及的運動,就是以「耶和華宗教」信仰在帶領,因此,將信仰內涵釐清是相當重要的。也從這件事,改變了創世記第四十九章至7節,雅各晚年詛咒利未人的「分散在以色列全境」,變成分別為聖的祭司,專心在聖所侍奉祭祀禮儀的祭司,提升了利未族人在以色列人心中的地位。
14.第三十二章30至35節:
這段經文是有關摩西為以色列人再次上山祈求上帝寬恕以色列人所犯的罪。
第30節,摩西譴責以色列人犯了上帝看為「嚴重的罪」,他讓以色列人知道,為這件事,他必須再次上山去向上帝祈求,這也是要讓他們知道,不可以再次因為他不在,就重犯拜偶像的罪。
第31至32節,摩西祈求上帝寬恕以色列人所犯的重罪,他甚至寧願用自己從上帝「子民的名冊上除掉」他的名,好讓上帝能夠赦免以色列人。聖經說每個人都有一本「生命冊」(參考詩篇六十九:28,腓立比書四:3,啟示錄二十:12、15)。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沒有一件事能向上帝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這些帳都記載在生命冊中。上帝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懲罰無辜的人。因此,當摩西要求將他的名字刪除時,上帝的回答是要刪除那些「得罪」祂的人,也就是帶頭並積極參與拜金牛偶像的人。
15.第三十三章:
這章主要是「耶和華文獻」的資料(第1節、第3至4節、第12至23節),而「以羅伊文獻」的資料是第6至11節,「祭司文獻」的資料只有第2節。編輯者加上了第5 節。
這一章可看到慈悲的上帝雖然在極大忿怒中降下瘟疫懲罰以色列人,但祂還是堅守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之約。這章也說上帝不再親自帶領以色列人前進迦南,而是差派天使帶領他們,這樣的敘述句正好說明了從拜金牛偶像神明的事件之後,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間有了「距離」。
16.第三十三章1至6節:
這段經文是接續第三十二章34節之後,上帝說要派天使與以色列人同行,祂不再親自帶領,這件事讓以色列人感到相當「悲傷」。從這段經文也可以反省一個重要信仰主題:犯罪累累的子民,怎能期盼上帝同在、帶領?
第1至2節,這節仍舊繼續提起上帝和以色列人的祖先的約定,要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們後代」到上帝賞賜的土地去居住。在這裡並且再次提起那地方是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土地,這些原住民都是當時迦南地的族群,包括有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等。這六族是一再被提起的對象。
第3節,是很重要的一節,也可說是上帝對以色列民族最大的懲罰,雖然應許一塊非常肥沃且流奶與蜜之地給他們,但上帝卻不和他們同往,這表示上帝履行祂的約,但沒有上帝同在,就算再美的土地也是枉然。因為這麼美的土地,很快就會被外族入侵而喪失所有。這也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認識:沒有上帝,就會失去所有的一切。有上帝,欠缺的都會得到補足。有上帝,才會有一切。
再者,當初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建造聖所,且製造約櫃放進祂和以色列人所立之約,表示上帝與他們同在。如今上帝說不要跟他們在一起,那聖所的建造等於沒有用,也沒有意義。
第三,這裡說上帝不與以色列人民同行,原因是他們「頑劣」,上帝會再因忿怒而使更多人死亡。因此,不與他們同往,這也是一種「恩典」,但這種恩典的另一個面向,卻是懲罰。
第4至6節,以色列人現在已經清楚了,若沒有上帝,他們就算擁有那肥沃又流奶與蜜之地,也是沒有用。因此,他們都感到相當的「悲傷」,決定「不再配戴裝飾品」,而上帝也決定在他們不再配戴任何裝飾品後,要在查看他們是否真的懺悔,或只是表面上的懺悔而已。就這樣,以色列人決定取下身上所有配戴的裝飾品,表示悲傷、哀慟,不再是體面的人的樣式。
17.第三十三章7至11節:
這段經文談到以色列人每次移動,都帶著聖幕一起移動,這聖幕就是聖所。用這種方式表示上帝和他們同在,也跟著遷移(參考撒母耳記下七:6)。
第7至8節,這裡說聖幕並不是放在營區的正中央,而是放在「相當距離的地方」,這象徵著上帝和以色列人有點距離,不是祂不與他們同在,而是在旁邊看,看以色列人民是否真心悔改。而以色列人只會站在自己帳棚的門口,看摩西去聖幕代表以色列人和上帝見面。
第9至11節,上帝確實很疼惜摩西,因為他是上帝忠實的僕人。因此,每當他進入聖幕,上帝就透過雲柱降臨在聖幕中,用這種方式「向摩西說話」,而以色列人是遠遠地站著,每看見雲柱停在聖幕門口,他們就會「俯伏下拜」,表示心中的敬畏。
第11節提到嫩的兒子約書亞是摩西年輕的助手。這一節也為後來約書亞的領導地位預先留下伏筆。
18.第三十三章12至23節:
這段經文再次看見摩西確實是上帝忠實僕人。他祈求上帝繼續帶領他和以色列人,否則就不要叫他帶領以色列人。他所想的,都是為了全體以色列民族,而不是個人的利益,這才是上帝真正僕人該有的心態。
第12至16節,可說是摩西非常重要的信仰告白,他祈求上帝一定要和以色列人同行,他也祈求上帝讓他明白祂的計畫和旨意,這樣,他就知道「能事奉」上帝,在上帝面前蒙恩。他說以色列民族是「屬於上帝自己的」,這樣的說詞非常有意義,表示以色列民族就是上帝親自揀選的子民。
第14節和第17節都說得非常清楚,上帝原先要派天使跟以色列人一起走,現在上帝因為喜歡摩西的緣故,改變原先所說的,現在決定要跟以色列人同行。
第18至23節,摩西再次像上帝祈求,希望能看見上帝的「榮耀」,這榮耀是指上帝的面。也可說是上帝拯救的恩典。
上帝回答摩西的請求,是要用祂的光輝從摩西的面前經過,讓他知道上帝所說的要與以色列人同行,必定會依所說的實現。但上帝並沒有給摩西看見祂的「面容,因為看見上帝的人都不能存活」(參考創世記十六:13、三十二:30)。但上帝疼愛摩西,讓他看見上帝的「榮耀」。
19.第三十四章:
第1至28節都是「耶和華文獻」的資料,然後從第29至35節是「祭司文獻」。這一章的主題談到上帝與以色列人重新立約,並且頒佈新的兩塊石版。不過,爭議比較多的是在第28節,原先的石版只有寫十誡,這一節說石版上寫的 (第14至26節)和原先第二十章1至17節的十誡不相同。會有這樣的差異,和資料的來源不同有關;在第二十章的資料來源是「以羅伊文獻」的資料,而這一章是 「耶和華文獻」的資料來源。
20.第三十四章1至9節:
因為上次上帝親自寫在石版上的法典已經給摩西在忿怒以色列人民悖逆上帝時,給摔在地上摔壞了(參考三十二:19)。現在上帝要摩西自己準備兩塊石版上山去,上帝要他把誡命寫在石版上。
第1節,上帝要摩西重新準備兩塊石版,然後上帝要把摩西所摔壞的那兩塊石版上的話重新「寫在這兩塊版上」。
第2至4節,摩西依照上帝的指示準備好,就上山去見上帝。上帝不准任何其他人跟摩西一起上山,只准摩西一個人上去。
第5節,「上主在雲中降臨」,這句話一再出現在出埃及記,表示上帝不讓看見祂的面的摩西死去,用雲彩遮住祂的臉,後來聖所約櫃前的帳幔也就代表著這種意義。
再者,這句「宣告他的聖名-耶和華」,是指摩西在呼求上帝的聖名,表示一種讚美、歌頌之意。
第6至7節,說出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說明上帝「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富的慈愛和信實」。聖經若出現「信實」這詞,表示堅持所立的約,不放棄之意。這裡「千萬代」這一詞表示永遠之意。而和「三、四代」相比,就成為鮮豔對比,表示上帝的愛勝過上帝的忿怒。
第8至9節,摩西沒有替任何以色列人辯護,他知道自己的族人是「頑劣」,他只有祈求上帝憐憫「饒恕」他們的「罪惡過犯」,繼續接納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這就像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那位稅吏在聖殿向上帝祈禱時說,求上帝憐憫他是個罪人一樣(參考路加福音十八:13)。
21.第三十四章10至28節:
這段經文談及上帝再次和以色列人立約。但這裡的約書和第二十章至廿三章19節的「約書」有很大的差異,並且簡略許多。
第10至13節,上帝再次告訴摩西,祂要行神蹟奇事,要讓以色列人可以進入應許之地居住,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神明能做出這種偉大的事。而上帝應許之迦南地,已經有原住民居住。這裡再次提起的六個族群(參考三十三:2),都是迦南地最強悍的族群。但上帝要伸出行大能的手,讓以色列人可以順利進入居住。但上帝特別提醒摩西,遇到這些族群,絕對不可以跟他們簽任何的約,因為以色列人已經和上帝有永遠的生命之約。
古代中東的社會有一種看法,雙方立約,需要神明作證。若以色列人和迦南地的居民簽約,表示他們承認迦南地的人所崇拜的偶像神明和上帝同等,但十誡的第二誡非常清楚,上帝絕對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因此,不可以跟當地的人簽任何的約,且要摧毀他們所拜的偶像神明、祭壇。可惜的是,以色列人後來進入迦南地之後,就離棄上帝所教導他們的這些規矩。
第14節,這是第一誡,可參考第二十章3節。
第15至16節,是在解釋第12節的禁令。不但不可和當地居民「結盟」簽約,也不可和當地的居民「通婚」,以免因此而受到「影響」,「去拜異教的神明」這件事,後來卻發生在所羅門王身上,他帶頭犯罪(參考列王紀上十一:1-8)。
第17節,這是第二誡,可參考第二十章4節。
第18節,是關於除酵節的規矩,也提起這是和出埃及的事有關。這節參考第十二章1至14節、第15至20節、第21至28節、第43至51節、第十三章3至10節等處都有記載相關的規定。
第19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三章11至12節。
第20節,參考第十三章13節。這句「不可空手來敬拜我」,可參考第廿三章15節。
第21節,這是第四誡。可參考第二十章8至11節。守安息日,被看成是維繫和上帝之間約的記號。換句話說,若沒有遵守安息日,等於是破壞了這約。
第22節,「七七收穫節」,以及「收藏節」,可參考第廿三章14至17節。
第23至24節,這裡強調一年三次所有男丁要去「朝拜上帝」,這是指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
第25節,可參考第廿三章18節。但有差異的,是在第廿三章說牲祭的脂肪不可以留到隔天,但這裡是指逾越節宰殺的牲畜不可留到隔日。
第26節,可參考第廿三章19節。「不可用母羊的奶來煮小羊」,這句話在第廿三章19節b句也有提起過。
第27至28節,上帝要摩西把這些吩咐的話都「寫下來」,上帝要用這些和以色列人重新「立約」。這裡很清楚,說寫下來刻在石版上的,就是「十條誡命」。而摩西這次在上帝那裡停留的時間和上次相同,都是「四十晝夜」,這裡說他這段時間是「不吃不喝」,用這種方式來表明「禁食」,專注的心領受上帝的誡命,使這誡命歸化為聖。
22.第三十四章29至35節:
這段經文是屬於「祭司文獻」的資料。若編輯在第三十一章18節之後,會更順暢。也從這裡開始,一直到第四十章結束,都是屬於「祭司文獻」的作品。這段經文也被使徒保羅引用在哥林多後書第三章7至18節,使徒保羅說主耶穌的榮耀勝過摩西。他用這種方式來強調耶穌才是生命的救主,不是摩西可以比擬。
第29至30節,這裡說摩西在山上面見上帝,且帶著上帝頒佈的誡命法版下來,表示他帶著上帝的榮耀下來。因此,臉上充滿著上帝賞賜的光輝。作者用這種方式在說明,在摩西身上,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
第31至32節,摩西要以色列人和亞倫,以及所有以色列的「領袖們」都到他面前,他把上西奈山得到上帝頒佈的法律誡命傳遞給全體人民。
第33至35節,摩西將上帝「所吩咐的話告訴以色列人民」,為的是要讓他們知道嚴謹遵守,以免重蹈悖逆的覆轍。
23.第三十五章至四十章全部都是「祭司文獻」的資料
在這六章中,會發覺內容很熟悉,這是因為前面已經有提起過關於聖幕和聖幕內的器皿和物品的擺設與製造方式。在這最後的六章中,「祭司文獻」作品表現出它的特色,就是對祭典禮儀的重視。作者很詳細地記載這些典章律例,為的是要教導以色列人一定要用嚴謹的態度敬拜上帝,因為他們整個民族之所以能存在,就是上帝的憐憫和寬恕的結果。
24.第三十五章:
這章到第三十九章就是重複敘述有關聖幕製造的過程和規律。
25.第三十五章1至3節:
這三節是關於守安息日的規定。這也是十誡的第四誡,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二十章8至11節。
第1節,摩西一開始就強調這是出自上帝的「命令」以色列人必須「遵行的事」。這裡的「命令」,表示上帝的話。也是生命的源頭(參考約翰福音一:1-4)。
第2節,可參考第十六章23至30節、第二十章8至11節、第三十一章12至17節等,都記載強調守安息日的重要性,這表示在維護生命的延續。就像第三十一章12至13節所提起的,守安息日,是用來表示和上帝之間有約的憑證。換句話說,遵守安息日,才能表示是屬於上帝的子民。因此,當摩西在向上帝陳述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時(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三:13),上帝就要他們以遵守安息日來表白。
第3節,這節說安息日家裡不可以開爐灶起火煮飯,前一天就要準備好。這點在降嗎哪時,就已經教導過(參考十六:23)。
26.第三十五章4至9節:
這段經文可參考第廿五章1至9節。
注意第5節這裡所說的「凡樂意的人可以奉獻......」。強調奉獻是以「樂意」的心作基礎,否則奉獻就失去了意義(參考哥林多後書九:6-8)。
27.第三十五章10至19節:
這段經文可參考第三十九章32至43節,以及第廿五章至第三十章等經文,有對聖幕內部各種備品做過詳細的記述。
第10節,這裡所說的「名匠」,其實在第30、34節,以及第三十一章2節、6節等處都有提起,意思是指懷有特殊才能的人,由猶大家族的比撒列作召集人,負責督導和派工的責任。
28.第三十五章20至29節:
這段回應第5節所提起「凡樂意的人可以奉獻」聖幕內部各種物品。以色列人聽完摩西的吩咐之後,隨即就回去開始準備。
第21節,說「凡甘心樂意奉獻的人都帶來禮物,獻作建造聖幕之用」,就這樣,連串的建築工程開始。只要是以「樂意」作基礎的奉獻,其所奉獻出來的不管是物品,或是才智,必定都是上上之選。如果奉獻出來的都是差的,把最好的留下來自己用,那就不是「樂意」的態度。最好的奉獻,並不是指數字,而是指「樂意」的心。馬可福音第十二章41至44節記載那位窮寡婦的奉獻,雖然是僅有的「兩個小銅板」,卻是最好的。
第22至24節,很詳細描述「樂意奉獻的男女」都帶來了他們看為珍貴的裝飾品、物品,這包括了他們的衣物,和貴重金屬等。
第25至26節,說到許多有才藝的婦女,將她們所織成的麻紗紡線都帶來作為建造聖幕之用。這些都是精工手藝之作品。
第27至28節,不僅是衣物首飾,還有珠寶,這可是他們收藏最珍貴的財寶了。但為要使聖幕和祭司衣服代表著以色列人可以面對上帝,他們都拿出最好的了。不僅是寶石,也包括他們在家裡所提煉出來,最純潔、潔淨的油、香料等。
第29節,再次強調以色列人真的是「甘心樂意地把禮物帶來,奉獻給上主」。這種甘心樂意奉獻的態度和付諸實際行動的記事,在早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中俯拾即是。
29.第三十五章30節至第三十六章1節:
這段經文最重要的內容是人的才能、才智、各樣能力等等,都是來自賞賜。因此,除了奉獻物品外,這些身懷最好才能、才智、各樣手藝等人才,他們也將所有的這些才華全都奉獻出來給上主。
第三十六章1節的「都要按照上主的吩咐進行各項工程」,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表示奉獻的主要精神是以順服作基礎,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是按照上帝透過摩西給他們的吩咐。由於聖幕是敬拜上帝、面對上帝的地方,因此,按照「上帝的吩咐」是一切工程的基礎。當最後完成時,從第三十九至四十章,一再重複敘述這句話:「這一切是依照上主吩咐摩西的話做的。」(參考三十九:1、5、7、21、26、31、42、43、四十:16、19、21、23、27、29、32)。
30.第三十六章:
這章主要在說明聖幕的建造,可以參考第廿六章。
31.第三十六章2至7節:
這段經文正好說明以色列人確實心甘情願地奉獻所以一切,來建造敬拜上帝的聖幕。
第2節,這節提到領導者是「比撒列」,他是猶大支族的人。而他的副手「亞何利亞伯」,他是「但」支派的人。他們都是「蒙上帝賜予才能」的人,也包括所有樂意參與建造聖幕的人在內,都是蒙上帝賞賜才華的人。
第3至5節,這裡說「每天早上,人民繼續帶來禮物,交給摩西」,這種奉獻禮物之多,是多到影響技工建造聖幕工程的進行。因此,他們去見摩西,讓摩西知道奉獻的物品已經「超過了上主吩咐建造的工程所需要的。」這也說明了以色列人是真心奉獻,越是感恩的奉獻,就會感受到永遠不缺乏。
第6至7節,為此,摩西只好「叫人民不必再為聖幕奉獻」,因為以色列人所奉獻的,「已夠完成全部工程而有餘」。換句話說,是根據上帝的吩咐建造,因此,上帝要他們怎樣造,他們就怎樣造。不是隨著人的意思,若根據人的意思,很容易因為超過原先需要的收入時,改變計畫並擴大範圍。但是,「按照上帝的吩咐」就不必這樣。
32.第三十六章8至19節:
這段經文記載建造聖幕的工程細則。可參考第廿六章1至37節。
在這段經文中一再出現的數字是「五」。這數目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表示的是「美滿」、「完美」之意。另外,也從這數目看到建造聖幕的工作者,都是「那些靈巧的技工負責建造」。也就是說,有最好的技術者奉獻他們的才能參與聖幕的建造工程。
33.第三十六章20至38節:
這段經文說建造聖幕的工程人員都是佼佼者,所用的材料也是上品。當時看為最貴重的金、銀、銅都用上了。因為聖幕裡面有約櫃,約櫃裡面放置上帝的誡命石版,以及一罐裝有嗎哪要留給後代子孫,要讓他們知道上帝怎樣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曠野漂流的生活時,用嗎哪餵養他們、教育他們,使他們的祖先沒有餓死、病死,而能夠順利進入應許之地迦南的恩典。因為約櫃象徵上帝的同在,因此,聖幕就必須建造得相當精緻,才能配得上約櫃的貴重。也因此,這段經文用非常細膩的筆法,將聖幕的各種枝節都盡述出來,且在用色方面很講究,包括有「藍色、紫色、深紅色」等,這些都在說明尊貴之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