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33期

詩篇第一一九篇81節至一三○篇
1.第一一九篇81-176節:
第81至88節,這是第十一段詩歌。這段是詩人在向上帝傾訴他遇到的困境,並期盼上帝伸手救助他。他提到一直在期盼上帝給他救助的應許能夠實現,但顯然這樣的期盼一直沒有出現。他看不見迫害他的人被懲罰,卻看見那要陷害他的人已經挖好了坑想要陷害他。他祈求上帝的救助,因為他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
第89至96節,這是第十二段詩歌。詩人在這段詩歌中頌讚上帝在整個創造上的偉大成就,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計畫進行,而這些都是用上帝的話創造出來的,天地的存在,就是在證明上帝的話永遠存留,他也體驗到世上的萬事都是受限的,只有上帝的話沒有任何阻礙,不論是在空間或是時間都是一樣。詩人也清楚知道,他若是沒有以上帝的法律為「喜樂」,他「早就在痛苦中死亡了」。他知道因為上帝的話,他才能「存活」下來。
第97至104節,這是第十三段詩歌。詩人再次表示他對上帝的話的熱衷,永遠不會減退。他一直將上帝的話存在心裡,因為這樣,使他比起仇敵更明智。不但這樣,他也發現自己比起所有的教師、老年人都要有智慧。因此,他遠離了一切邪惡者,並且嚴謹遵守上帝的法則。
第103節可參考詩篇第十九篇10節b句,表示只要有上帝的話,就不會有飢渴的問題出現,因為上帝的話,會使人的生命飽足。就像申命記第八章3節所說的,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長達四十年,他們雖然經歷過飢餓、乾渴的生命威脅,但卻因為上帝的話,使他們永遠沒有欠缺。
第105至112節,這是第十四段詩歌。第105節說出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亮光和方向。從第107和109這兩節可看出詩人的生命遇到痛苦、危險,即使是這樣,他仍然沒有將上帝的話給忘記,還是謹記在心。因此,當邪惡的人設計想要陷害他的時候,他都因沒有違背上帝的話而存活下來。他許願盡一生日子都遵守上帝的話。
第113至120節,這是第十五段詩歌。詩人表示忠實於上帝的話語的人,很自然地,就會對那些悖逆上帝旨意和教導的人,有不喜歡的反應。詩人也知道上帝最不喜歡的對象,就是這些不遵守祂的教導的人,當然不會賜福給這種人。因為沒有上帝的賜福,他們所做的事的結果,都是「虛空」、「垃圾」。但認真遵守上帝話語的人,會時刻戰戰兢兢,因為知道上帝的審判是嚴厲的。
第121至128節,這是第十六段詩歌。詩人一再向上帝表示,他是上帝的僕人。僕人最重要的,就是遵行主人的話、命令。他祈求上帝教導他,並且用慈愛對待他。但他再次祈求上帝,將那些想要欺壓他的人繩之以法。因為他們都違背了上帝的命令。第127節可對照第72節,都在表示上帝的話,遠勝過黃金,甚至是精煉的金子。
第129至136節,這是第十七段詩歌。詩人看見上帝的話是最好的教誨,因為會使愚拙的人得到智慧。因此,他渴望上帝垂憐他,用祂的話來幫助他,這樣,他就可以因為有上帝的話,不至於跌倒,免受邪惡的人的控制。但當他看見那些悖逆上帝命令的人時,內心痛苦萬分,因為知道那將會為他帶來沉淪、死亡,他因此而心生悲痛。
第137至144節,這是第十八段詩歌。詩人在這段詩歌中頌讚上帝的法律是「公正」的,因為祂是「公義」的上帝。祂的審判顯出「完全公道,完全正直」、「真理」,而且因為上帝的永恆,連祂的公義也是永遠存在。但詩人沒有隱瞞內心的感受,就是每當看見有人藐視上帝的法律時,就會心生忿怒如同烈火焚燒一樣的難過。
第145至152節,這是第十九段詩歌。詩人一再呼求上帝,日夜都在思考上帝的話語,因為他將所有的盼望都寄望在上帝的話,雖然有殘暴者逼近他,他還是不改變認真學習上帝的話。因為他知道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力量。只要有上帝的話同在,生命就有希望。因此,他祈求上帝賞賜給他新的生命,在他身上顯示上帝的仁慈。他也知道上帝的話就是「真理」,也只有真理才能永遠存在,不會敗壞。
第153至160節,這是第二十段詩歌。從這段詩歌看見詩人受到許多冤屈。因此,他祈求上帝為他伸冤。他深知上帝絕對不會使邪惡的人有得救的盼望,只有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有生命獲救的希望。因此,即使有許多「仇敵和欺負」他的人圍繞在他身邊,他還是一樣堅持不妥協,堅守上帝的話語、命令。他深信上帝「法律的中心乃是真理」,只有上帝的法律才會「永遠長存」。
第161至168節,這是第廿一段詩歌。詩人表示他對上帝的話之喜愛,不會因為有權勢的人逼迫就放棄,因為明白上帝的話語,就如同「發現了寶藏」那樣珍貴和喜悅。因此,每天有「七次」向上帝「獻上感謝」,意思是指從不間斷之意。因為每次省思上帝的話語,都會有新的發現,那種喜悅和滿足,只有一再地向上帝表示感謝。他要一心一意的「遵守」上帝的「命令和教訓」,他把自己完全呈現在上帝面前,讓上帝審查他的忠實。
第169至176節,這是第廿二段詩歌。在這最後一段詩歌中,詩人表示他要「時時刻刻頌讚」上帝,因為上帝用祂的法律教導他。他祈求上帝垂聽他的祈禱,這種祈求使他獲得上帝拯救,脫離邪惡人的欺壓,這樣,他就可以在眾人面前歌頌上帝。當他徬徨不知所措時,祈求上帝能像尋找失迷的羊一樣,帶領他,使他永遠記住上帝的話、命令。
2.讀完詩篇中最長的第一一九篇:
將之整理出來就會發現,詩人在這首詩歌中有好幾種一再重複與上帝的話語有關的句子,例如「喜愛」(參考第47、第48、第113、第119等節);「渴慕」(參考第14、第20、第131、第174等節);「頌讚」(參考第7、第12、第54、第62、第171、第175等節);「思想」(參考第48、第78、第95、第97、第99、第148等節);「謹守」、「遵守」(參考第1、第5、第8、第9、第17、第22、第33、第34、第36、第40、第45、第55、第67、第69、第80、第100、第112、第115、第117、第134、第168等節);「喜樂」、「為樂」、「樂意」(參考第16、第35、第47、第56、第70、第77、第92、第111、第143、第174等節);「記住」、「不忘記」、「記得」(參考第16、第52、第61、第83、第109、第141、第176等節);「離棄」(參考第21、第87、第93、第102、第157等節);「應許」(參考第25、第28、第41、第50、第58、第82、第107、第114、第140、第147、第154、第162、第169、第170等節);「慈愛」(參考第41、第68、第124、第149、第156等節)。
3.詩篇從第一二○篇至一三四篇等:
這十五篇詩歌通常被歸類是為了登上耶路撒冷聖殿的詩歌。因此,也被稱為是「登階之歌」,也從這裡可以瞭解這些詩歌是用在朝聖時唱的。
4.第一二○篇:
這是一首屬於個人的哀歌。但也有些詩篇學者認為這裡的「我」,可以代表整個以色列民族。意即詩人是以個人代表著團體,向上帝祈禱。因此,也是一篇團體吟唱的哀歌。
第1至2節,此首詩篇的開始,詩人就表明他是在「患難中」,原因是有「虛偽詭詐的人」正在用他們的謊言毀謗詩人。
第3至4節,是用問答的方式描述上帝要怎樣對待那些詭詐的人。這裡清楚說明仇敵想要用不誠實的話,說毀謗的話來傷害詩人,於是詩人說上帝對付這種人的方法,就是用他們傷害別人的方式來回應他們。
第4節說「銳利的箭」,指的是舌頭,或是說話不誠實的人(參考箴言廿五:18,耶利米書九:8)。而「灼熱的炭火」,意思是指可以燒得更久之炭,這表示用來傷害別人的,最後也會受到傷害,這有「以牙還牙」的意思。
第5至7節,「米設人」,這是雅弗的後裔(參考創世記十:2),是位於黑海附近的地方。而「基達人」,是以實瑪利的後裔(參考創世記廿五:13),住在敘利亞和阿拉伯沙漠,是游牧民族。通常會說這兩種人是比較不友善的民族。第5節詩人說他是「寄居」在上述的地方,隱喻著他是被擄到這地方去。而會被擄,是因為戰爭。因此,他期盼「和平」來臨,但卻無法抵擋敵人掀起的戰爭。
5.第一二一篇:
這是一首很好的詩歌,充分表現出以色列民族原有的信仰特質:堅定相信上帝就是他們的保護者。
第1節,「我舉目觀望群山」,表明每當重要節期,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聖客湧向耶路撒冷,從遠處就看見錫安山。然後,他發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幫助從哪裡來?」
第2節,當詩人看見錫安山之後,他就知道創造萬物的上帝會從錫安山,也就是耶路撒冷聖殿之處來看顧祂的子民。
第3至6節,住在錫安山的這位拯救者上帝,一定會「保護」想要去敬拜祂的子民。為了要保護祂的子民,上帝絕對「不會打盹」,祂是「白天」和「黑夜」都保護著,使敬拜上帝的人不會受到傷害。
第7至8節,創造萬物的上帝,因為太陽和月亮也是祂創造的,因此,就不會允許太陽或月亮傷害到這些敬畏祂的子民,不論他們在何處,都會受到周全的保護。
古代以色列人民有個觀念:夜間,是傷害人最容易的時刻,包括使人生病的力量,也是在夜間出沒。也因此,以色列人民在夜間睡覺前,就會祈禱上帝來庇護看顧,使他們可以安然經過夜晚,免受傷害。
6.第一二二篇:
非常清楚地,這首是為歌頌耶路撒冷聖殿而唱的詩歌。
第1至2節,一群人相偕作伴去耶路撒冷聖殿,看見聖殿就心生喜悅,因為能平安抵達他們嚮往很久的聖殿,心中很自然地感到興奮。
第3至5節,從第3節「耶路撒冷是一座重建的城」這句話,可以看出這首詩是在被擄釋回後所寫的詩歌。特別是在第4節「各支族,就是以色列的各支族都來到這裡」這句詩詞,可以看到原本在所羅門王去世後分裂的以色列民族,已經因為主前586年完全淪陷在巴比倫帝國,現在返回故鄉之後,再次結合在一起,不再有所謂的南、北二國之分了。因此,現在是所有支族的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且是在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這是自從主前 930年以來不曾有過的經驗,是上帝賞賜給他們極大的恩典。第5節的「以色列的君王在這裡審判人民」,這是指上帝之意。因為上帝就住在聖殿裡。
第6至9節,因為耶路撒冷過去曾遭到巴比倫帝國給摧毀,因此,詩人呼籲大家來為耶路撒冷祈求「和平」,表示不再有戰爭帶來的分裂,也不會再受到摧毀。
7.第一二三篇:
從詩歌的內容,可看出是一首亡國之後寫成的詩,因此,是一首團體吟唱的哀歌。
第1至2節,說出詩人對上帝的仰望,知道上帝的偉大,面對上帝時,就知道自己的卑微有如奴僕和婢女在仰望主人的賞賜一樣。他們仰望在「天上掌權」宇宙萬物的上帝拯救他們。
第3至4節,他們期盼上帝的憐憫、拯救。這兩節指出以色列人民所受到亡國之後的凌辱。詩人說他們已經「受盡輕蔑」、「飽嚐富足人的戲弄」,這裡的「富足人」指的是俘虜他們的敵人,在敵人掌管之下,他們是「受夠了」敵人的「欺凌」。相對於掌管宇宙萬物的上帝,他們才能得到尊嚴和生命的保障。
8.第一二四篇:
這是一首感恩的詩篇,且是一首國家(或是民族)的感恩詩。從內容來看,很可能是從極大的災難中得到解脫之後寫成的詩歌。整首詩歌的主題在「要不是上主幫助我們」。這是一句很重要的信仰告白語句,說明上帝的救恩乃是一個民族生存最大的保障。
第1至5節,這段詩歌很清楚地說出,若是沒有上帝幫助、帶領、看顧,他們一定會受到「仇敵攻擊」,且會被「活生生地吞下去」,就像「洪水」一般把他們「淹沒」,早就被「沖走」死亡。
第6至8節,詩人說大家要來感謝上帝,因為有上帝庇護,使他們像「鳥兒掙脫獵人的羅網」,才能得到自由。詩人在最後再次表示,能夠拯救他們的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表示這位上帝,是獨一的真神。
9.第一二五篇:
這是一篇詩人用來表白對上帝忠實信仰告白的詩歌。
第1至3節,這段詩歌表明詩人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信心,說出他對上帝的忠實信仰,那種信心的堅定,有如上帝居住的聖山錫安一樣,「永遠屹立」不動搖。
第3節是很有意思的經文,詩人認為一個人如果受到「邪惡人的轄制」,結果就會成為邪惡人的奴隸。但上帝的子民就算有時候會被邪惡的人轄制,也只不過是短暫的。因為上帝疼愛祂的子民,會很快救回他們。
第4至5節,詩人祈求上帝賜福給那些「良善」、「遵守」上帝命令的人。這樣,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永遠不會走入邪惡的途徑,像那些邪惡的人一樣,最後就是「淪亡」死去。
「願以色列永享太平」,詩人祈求上帝賞賜平安給祂的子民,不再受到戰爭的侵襲,這樣,他們就不會受到邪惡者的迫害而偏離上帝的道路。
10.第一二六篇:
這是一首感恩的詩歌,從第1節就可看出這首詩是從巴比倫返回之後寫的。將這首詩歌比較第四十二篇、第四十三篇這兩首詩篇,就會看出二者之間的極大差距;第四十二篇和第四十三篇,都是在祈求上帝帶領他們重回故土、家園、聖殿的詩歌。而這第一二六首詩篇,則是已經回來故鄉,因此,詩中充滿了喜悅、感恩的聲音。
第1至3節,詩人說今天能夠返回故鄉,簡直就像作了一場「夢」一樣,但事實是「夢想成真」,那種心中的喜悅,只能用「歡笑」、「快樂歌唱」來表現。因為是上帝才有辦法將他們從奴隸之地帶領回故鄉來。
聖經說上帝「成就大事」,通常除了用來指上帝的創造外,也用來形容上帝帶領祂的子民離開埃及,以及後來從奴隸之地帶領他們回故鄉重建家園。
第4節,「像雨把水帶回乾涸的河道」,意思是指祈求上帝復興他們,因為他們剛剛返回故鄉,那是荒蕪甚久的故土,亟需要上帝的幫助,他們才有能力重新建造起來。
第5至6節,這是流行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諺語,當地的人有一種看法,在撒種的時候,一面撒種、一面流淚,就會使撒下去的種子得到撒種者的生命之滋潤,成長得更美好。在這裡,詩人用來表示只要有認真地重建荒廢的耶路撒冷、故鄉、家園,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使他們得到滿溢的成果,而顯出生命的喜悅。
11.第一二七篇:
這篇和第一二八篇這兩篇詩歌都被認為是屬於「智慧文學」作品的詩歌,也同時被看成是所羅門王所寫的詩歌之一。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由兩首詩合併而成的;一是第 1至2節,二是第3至5節。
第1至2節,這裡的「房屋」和「城池」,分別表示著家庭、國家之意。詩人要傳遞一個重要信息:一個家庭若是沒有上帝參與其中,人的努力成果將會如同泡影;國家若是沒有上帝保守看顧,遇到強敵來入侵,即使堅固的城池也無法守住。接著詩人就說出他想要說的,人整天的勞碌,若沒有上帝的賜福,所有的勞碌都將徒勞無功。
上帝會賜「安眠給祂所愛的人」,這句話清楚表示敬畏上帝的人,他所有的勞碌都會得到上帝的看顧、賜福,可以安心享受成果。這裡的「安眠」表示安息之意,有上帝賜福的安息,才能獲得新的生命力。
第3至5節,詩人很清楚地說出,「兒女」、「子孫」都在表示延續生命之意,而這種延續生命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的賞賜,不是人的努力就可以得到。
「戰士手中的箭」,表示豐富的生命力,可進攻,也可用來防守用。因此,得到]上帝賜福的人,就會充滿這種生命的力量,使他在法庭(城門口,以前是人民訴訟,法官審案的地方)與敵對者對抗、爭辯,都不會失敗,因為他有上帝所賞賜足夠的智慧,知道如何應對生命的威脅。
12.第一二八篇:
這一首和第一二七篇都是屬於「智慧文學」的詩歌。是普遍被祭司們用來教導人民的教材。只要是敬虔地敬拜上帝,尊上帝為主,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興 旺的情況就像結實纍纍的果樹一般。將此首詩和第一首、一一二首比較來看,會發覺它們之間的內容很接近。
第1節,這節開始就說「敬畏上主的人多麼有福啊!」然後接著又說「遵行」上帝命令的人也是「有福」的人。
第2至3節,說明了「有福」的內容,包括享受自己勞碌所得到的,不用擔心有缺乏;家庭會美滿,不但妻子會生養眾多到如同「結實纍纍的葡萄樹」,這表明的是充沛的生命力,而且所生下的子女,就像生命力極強的「橄欖樹」,一棵棵栽種在溪水邊一般。
第4節,詩人再次用肯定的語氣說「敬畏上主的人」,一定會得到如同第2至3節所提到的來自上帝賞賜之福。
第5至6節,這是祭司在聖殿祝福的用語。由於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生活的中心,因此,當詩人說「一生一世目睹耶路撒冷的繁榮」時,他的意思也是在說敬虔的人將會繁榮、富足的過一輩子。
13.第一二九篇:
從第4節「他從奴役中把我釋放出來」,這句話就可看出此詩乃是從巴比倫釋放回來後的作品。和詩篇第一二四篇很相似。
第1至2節,這裡所謂的「幼年以來」,指的是在早年以色列人民的祖先在埃及受苦的意思。但是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仇敵能夠毀滅、消滅他們,是因為有上帝作為他們的倚靠的緣故。從第2節可看到仇敵的迫害,是用「殘酷」的手段對待他們,這不僅是早年在埃及當奴隸時受到如此對待,後來被擄去巴比倫當奴隸時也是被羞辱(參考詩篇一三七:1-6)。但都沒有讓他們因此而變成懦弱、不堪一擊。因為上帝是他們的倚靠。
第3至4節,「在我背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這表示以色列人民被擄去當奴隸時,受到鞭打所留下來的記號,這種傷痕是無法塗滅、抹去的記號,這種記號就像在田裡,農夫用犂耕過的「犂溝」一樣「又深又長」(參考彌迦書三:12)。
第5至8節,這段詩歌是詩人對受難同胞的鼓勵,他用上帝會詛咒欺壓他們的仇敵來表達,他說憎恨「錫安」的人,都會被上帝所擊退。其實,他的意思是指欺壓他們,等於與上帝為敵一樣。因為他們就是上帝所揀選的子民。這些仇敵會如同「長在屋頂上的草」,意思是沒有土地作它生長的憑藉,很快就會「枯乾」,就算有成長,也不過是稀稀落落,連要割成「一把」當柴火燒都嫌少,不會有人「奉上主的名祝福」他們。
14.第一三○篇:
這一篇詩歌是屬於詩篇中七篇懺悔詩歌之一,另外六篇是:第六篇、第三十二篇、第三十八篇、第五十一篇、第一○二篇、第一四三篇等。在詩中,詩人懇求上帝的憐憫、寬恕,他熱切盼望能夠得到上帝的憐憫,其渴望之殷切,就像守夜的人在等待天亮一般的迫切。將此首詩篇列在進入聖殿敬拜的詩集中,很有意思,主要是在告訴人民,來到上帝的聖殿敬拜,必須先想一件事:如果上帝真的要追究人的罪過,有誰能逃得過?沒有!同樣的,在敬拜上帝的教會裡,如果上帝追究罪過,有誰能面對?因此,來到教會這信仰團體裡,不能誇耀自己的能力,或是炫耀自己的奉獻、服事有多少,上帝所賞賜的恩典,遠遠超過人所能回應上帝賞賜給人的恩典。
第1至2節,「絕望」,表示生命陷入最谷底的狀況。詩人懇求上帝垂聽他的呼叫、哀號。這裡的「絕望」也可以當作「海洋深處」,表示跟死亡只是一牆之隔那樣的接近了。
第3至4節,詩人說如果上帝「記錄」人所犯的罪過,沒有任何人能逃得過上帝的懲罰。原因是聖經一再提起上帝手中有本冊子,記錄著每個人的生命腳跡,這本冊子也可以當作是人的「生命冊」來看(參考腓立比書四:3,啟示錄二十:12)。但上帝憐憫祂的子民,讓他們知道悔改、認罪,上帝就「饒恕」他們所犯的罪過。
第5至6節,詩人表示因為上帝有豐富的慈愛,因此,他「仰望」上帝的救恩,比守夜的人「等候天亮還要迫切」,這種迫切的狀況,在詩篇中經常用「日」與「夜」連在一起來表示,也說明那是時時刻刻沒有停止之意。
第7至8節,詩人呼籲以色列同胞,一定要「信靠上主」,因為上主有「不變的愛」,這種愛就像「豐盛」的宴席,享受不盡。這種愛,是拯救的力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