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31期

詩篇第九十九至一○七篇

1.第九十九篇:
這也是一篇歌頌上帝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君王的詩篇。從第九十五篇至九十九篇之中,以這篇最為特別,因為這篇詩歌是偏重在以色列民族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就像前面許多詩篇所強調的,這位萬國之王的上帝,是個公義的君王,祂一定會主持公道。
在第3節、第5節、第9節等,都有一句「他神聖莊嚴」,這清楚地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以頌讚上帝為主題寫的。這首詩的特色是在:上帝的神聖莊嚴,從祂的統治方式表明出來,例如在第2節,提到上帝的統治威力超越萬國。
第1至3節,「基路伯」,這是指上帝的天使。在上帝的約櫃,有雕刻基路伯在蓋子上面,表示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有上帝的天使基路伯看守著約。以西結書說他們固守著上帝寶座(參考以西結書十一:22),他們聽從上帝的命令行事。這首詩篇開始,就說上帝當王掌權,大地就會震動,只要是上帝當王,萬國萬民都會來歸順,且會同出頌讚歌聲傳揚祂的聖名。
第4至5節,這兩節說出上帝的特性,就是喜愛公義、好憐憫(參考彌迦書六:8)。這裡用「喜愛公正」、「建立公平」、「伸張公義」、「支持公道」等詞來形容這位如同君王的上帝。
第6至9節,這段短短詩歌,用摩西、亞倫,和撒母耳來說明從出埃及進入曠野,一直到進入迦南地之後的歷史,說明上帝會垂聽他們的祈禱。雖然在他們走過的路上,是一再犯罪使上帝忿怒、難過,甚至用嚴厲的方式懲罰以色列人民,但這些懲罰都表達上帝是個寬恕的上帝。若不是上帝有憐憫的愛,以色列人民早就被敵人給消滅了。因此,詩人用這樣的詩歌在帶領以色列人民歌頌上帝。
2.第一○○篇:
這首詩篇最常被用在主日禮拜時的「宣召」,因為這是一首呼召民眾來敬拜上帝的詩歌,用在「宣召」時非常恰當。這首詩篇的內容和第九十五篇很接近,例如第九十五篇2節和第一○○篇4節;第九十五篇7節和第一○○篇3節等。
第1至3節,這是呼召萬民一起來歌頌上帝。第2節的「到他面前」,意思是指帶著禮物(獻祭用的)到敬拜的聖殿去。
第3節可看出以色列人民最特別的地方是將整個民族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比喻成羊群和牧羊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參考詩篇廿三:1、八十:1)。這一點也是在所有的民族中最特別的。
第4節,這裡說要用「感謝」、「頌讚」進入敬拜上帝的聖殿,這很清楚說明了獻祭時的禮儀,就是一面獻上祭品,一面要歌頌上帝賞賜的恩典。
第5節,再次強調上帝的「慈愛」和「信實」,都是永遠存在的。前者表示上帝永遠不變的愛,後者說明上帝堅守祂與子民之間所立的約,永遠不會改變。因為祂和子民所立的是永遠之約。因此,上帝一定會堅持到永遠。
3.第一○一篇:
這是一首國王或統治者,在回應上帝揀選他當領袖的詩歌,在表明他將以上帝的教導為中心,使他統治的國家、治理之下的人民看見上帝的公義。
第1至2節,這位君王表示他要學習上帝的「慈愛和公義」,這兩樣都是上帝的特性。表示這位君王要彰顯上帝造他的形像在治理之下的子民面前。這位君王也在表示他要學習「誠實」,而這幾乎是所有上帝揀選人來當僕人最重要的基礎。因為君王都是上帝的僕人。他所面對的,是上帝。沒有誠實的心,等於在褻瀆上帝的神聖。也只有「誠實」才能使人過「純潔」生活。
第3至4節,這位君王不容許他治理之下的子民背離上帝,去作拜偶像(指邪惡)的事。為了要保持純潔的生活,這位君王表明他絕對不和欺騙、撒謊的人來往(第4節所說的「不沾染邪惡的事」)。
第5至8節,當這位君王有了上述的決心之後,這四節他表明了施政的準則。有下列幾點:一是要消滅作假見證的人(毀謗);二是心中狂傲的人,這種人也是藐視上帝的人;三是不用假冒偽善的人擔任官職;四是要採用誠實、忠心的人,好建造一個誠實的國度。
第8節所提到的「天天」,是指每天開庭審理國家案件,一定會仔細審理,要讓上帝所賜福的國度,是真實無欺的社會。
4.第一○二篇:
這是詩篇中七首懺悔詩中的一首(另外六首是:第六首、第三十二首、第三十八首、第五十一首、第一三○首、第一四三首等),從第23至24節可以明顯看出是屬於個人的懺悔詩歌,因此甚少用在公眾的場合裡。
第1至12節,這段是詩人在向上帝傾訴他生命所遇到的苦難。在這段傾訴的詩歌中,詩人採用「野鳥」、「貓頭鷹」、「麻雀」來描述自己的孤獨無助。因為他感受不到上帝的垂憐,即使向上帝祈禱也得不到回應。
第4至5節、第11節等,都清楚顯示作者已經面臨生命的終點,陷入奄奄一息當中。詩人的意思是若上帝還不出手救助,他隨即就會死亡。他甚至認為仇敵敢囂張地辱罵、戲弄、詛咒他,就是因為上帝生氣的緣故(第9至10節)。
第13至22節,這段詩歌可看出詩人很可能是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在苦難中所寫的詩歌。因為在巴比倫時常受到戲謔,就像第一三七篇的詩人描述他們被擄在巴比倫當奴隸時所經歷到的際遇相同。這裡詩人清楚地表示,他們雖然活在奴隸生活中,依舊確信上帝就是他們生命的救主,深信有這麼一天,上帝一定會救助他們,帶領他們重回家園,並且復興他們的國家。因此,他們要「為後代把上主的作為記錄下來,讓那些未出生的人曉得頌讚他」,這樣的信仰情操才是真實的。
第23至24節,這段詩歌可看出詩人感受到自己壯年的日子,卻面臨死亡的來臨,因此,祈求上帝的憐憫,讓他得以再繼續生存下去。
第23至28節,可看到詩人將上帝的永恆和自己的短暫作對比,寫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也是他的信仰告白:詩人知道自己的有限,和上帝無窮的能力。
第25至27節被新約希伯來書作者引用(參考希伯來書一:10-12)。
5.第一○三篇:
從這一首詩篇到第一○七篇,這五篇詩篇被歸類在一起,都是感恩的詩歌,而詩篇第一○三篇在這五篇詩歌中,被認為是最美麗的一篇詩歌。
第1至5節,詩人有可能經歷過重大的疾病,被上帝治好之後,他打從心底讚美上帝的慈愛。從第3節可看出,古代東方社會有種觀念:生病是上帝對人所犯之罪的懲罰。但在這裡,詩人表示上帝已經赦免他的罪,因為他的病已經獲得醫治,不但這樣,身體正在逐漸康復,且增添了新力氣,使他感覺有如鷹鳥一樣的強壯。
第6至18節,從第10節、第12節、第14節等都是用「我們」,就可看出這段詩歌是屬於全體民眾歌頌的。第8節:「上主慈悲仁愛,不輕易發怒,滿有不變的愛。」這句可說是整本聖經的主題。
第6節再次看見上帝的特性,就是喜歡「伸張正義」,會替被壓迫者伸冤。
第8至14節,詩人不只是看到眼前的,且是看到生命的深處。他用「天」和「地」間的差距之大,來形容上帝的愛,就像那樣的高大;然後用「東」和「西」間的距離之寬廣,來形容上帝把罪從人的身上拉開到這麼寬,使人不再陷入罪惡中。因為上帝知道人是用塵土造的,非常脆弱。他不會用嚴厲的方式懲罰人。上帝的懲罰總是在人醒悟後就停手。因為是屬於塵土,所以生命相當有限和短暫。但上帝對忠實於祂的人,則是堅守所立的約到永遠。
第19至22節,這位詩人不僅呼籲所有的人都要歌頌上帝,他也呼籲天上的天使要來歌頌,甚至所有受造的萬物都來齊聲歌頌。

6.第一○四篇:
這也是四首頌讚上帝創造之美的詩篇之一,其它三篇是第八篇、第十九篇1至6節、第廿九篇等。作者從上帝創造的宇宙萬物開始說起,頌揚上帝創造的美。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詩是以創世記第一章為基礎,寫出創造的美和奇妙。例如第1至3節,是創造的第一至二天;第4至18節,是創造的第三天;第19至24節,創造的第四和第六天;第25至26節,是創造的第五天;第27至 30節,是整個創造的總結,說到一切受造之物都是在上帝的「氣」中生活,因為萬物生命的來源,就是上帝的「氣」或是「靈」。
第1至3節,第1節的a句,和這首詩篇最後一節(第35節)最後相同。因此,開頭詩句和結尾詩句一樣,都是用「我的靈啊,要頌讚上主!」。
這段詩歌從「光」開始,然後有「穹蒼」出現,接著是有「高天的水」,也有「雲彩」和「風」。這詩人也說上帝以雲彩當作「戰車」,表示雲彩是上帝的交通工具(參考詩篇六十八:4,申命記三十三:26,以賽亞書十九:1)。
第4至9節,這段詩歌出現創造的第三天,也就是大地和大海的出現,詩人特別強調上帝的命令一出來,連水都得聽從。這樣的說詞對以色列人民來說很特別,原因是他們看海洋、大水都是危害生命的力量。但這種危害生命的力量聽到上帝的命令,就都乖順聽從,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第10至13節,這段詩歌開始出現山嶺間有水可供給野獸、野驢喝,有樹木讓空中的飛鳥棲息、吟唱詩歌,且有大地可生長出供給人類食用的蔬菜,也讓人可以耕種五穀雜糧。
第14至18節,這段詩歌提到「釀酒」,這表示人開始種植果樹,也會製造食用的「油」和得到糧食「培養體力」。第16至18節,詩人提到高聳的香柏樹松樹都是上帝栽種的,使鳥兒可以在樹上築巢作窩延續下一代生命,不但這樣,也有野山羊和石獾出沒。
第19至23節,這段詩歌特別提到日月星辰和日夜的變化,這很清楚是創世記第一章14至19節的背景,但也說明了有些民族將日月星辰當作神明在崇拜時,詩人卻很清楚表示,這些並不是神明,而是上帝創造用來管理時間的。這裡也提到人和獅子出現。
第24至26節,這段提到海洋,以及海裡的動物。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第26節,詩人提到人類造的船隻在海洋航行,有如海中的動物在游水一樣。
第27至30節,這段詩歌可說是前面所有創造的一個結論,表示這些受造的一切,能夠延續生命下去,都是上帝的賜福。若是上帝將祂的氣息收回,生命就結束。換句話說,所有萬物的生命,都是在上帝手中。上帝也賞賜食物給所有受造的動物,以及人類。
第31至35節,這是詩人在歌頌上帝創造的偉大,只要活著的日子裡,一定都要讚美歌頌。只要知道人的有限、渺小,以及上帝就是生命的主宰,所有作奸犯罪的人就會遁形消失,不敢胡作非為。
7.第一○五篇:
這首詩歌和第一○六篇有密切關係;只是這首詩偏重在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的關係,跟一○六篇注重在懺悔犯罪的焦點上不一樣。就像第七十八篇一樣,這三篇詩篇都是屬於「史詩」。在這篇詩篇中,作者採用了亞伯拉罕被上帝揀選,直到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等篇幅的背景,述說上帝揀選以色列人民、立約的資料。
這篇詩歌的第1至15節,也可以參考歷代志上第十六章8至22節的詩歌。
第1至6節,這段詩歌一再呼籲「亞伯拉罕的後裔」,和「雅各的子孫」要向萬國宣揚上帝奇妙的作為。要注意的是,當聖經說亞伯拉罕後裔時,表示還包括以實瑪利的子孫們。而說雅各的子孫,是指十二支派。所謂「奇妙的事」則是和上帝的救恩有密切關係,而拯救是和立約、揀選有關。也可以這樣說,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歷史經歷,就是在和上帝之間的「約」中經過的。而這「約」是上帝和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所立的,上帝一直遵守著「約」在帶領以色列民族。
第7至11節,這段經文開始提起上帝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父子孫等立「約」,並強調這約將會延續到後代子孫「達到千代」都永遠常存,特別是在第8節詩人再次提醒以色列人民:上帝是信守約的上帝,且這約是永遠的,會延續到千代子孫身上。要注意的是第11節,提及約的內容包括了上帝要將「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作為居住的土地(產業),這件事可看創世記第十三章15、17節。
第12至15節,這段詩歌說出了出埃及進入曠野的背景,以色列民族確實是「人數有限」的小國小族(參考申命記七:7-8)。特別注意是第15節提到「揀選的僕人」、「我的先知」,這兩詞意義相同,都是指君王之意。而君王表示的是「受膏者」、「領袖」,也可用來當作「族長」解釋。
第16至22節,這段詩歌的背景是創世記第三十七至四十五章(第三十八章除外),記載約瑟被他的兄弟出賣去埃及當奴隸,但上帝有奇妙的手,祂與約瑟同在,賞賜給約瑟有智慧知道怎樣解開夢的啟示,因而獲得埃及法老王的賞賜,並賦予他當首相掌管全埃及國政。人的壞念頭,上帝有美好的旨意。
第23至36節,這段詩歌的背景是創世記第四十六章至出埃及記第十二章,談及雅各得知最疼愛的兒子約瑟當上埃及宰相,並且要求他帶全部家人進入埃及躲避嚴重的饑荒,以及雅各一家人進入埃及後,在埃及過著富裕的生活,並且繁延下代子孫眾多,導致埃及人恐慌和不安。於是有新國王改變了國家政策,開始迫害雅各的子孫以色列人民。
上帝差派摩西和亞倫帶領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透過許多神蹟奇事,最後安然地從埃及離開。為了要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上帝行了許多神蹟,這些神蹟奇事記載在出埃及記第七至十一章,最後一個神蹟,就是將埃及境內所有的長子都「擊殺了」,也同時殺滅了所有「頭胎」的動物牲畜。這樣,埃及國王才只好放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
第37至42節,這段詩歌的背景就是出埃及記第十三章以後,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之後,進入曠野漂流的經過。特別描述在曠野漂流期間,因為沒有食物,上帝「從天上降糧食(嗎哪)餵飽他們」,也差「鵪鶉」給他們有肉吃,並且從「磐石,使泉水湧出」,解除了他們在漂流曠野時所遇到的飢渴。不但這樣,上帝還用「雲彩」遮住白晝炎陽的暴曬,「夜間用火照亮他們」,使他們在日夜溫差極大的曠野,也能安然經過。這些都是上帝奇異的恩典。
第43至45節,這段詩歌是此篇的結尾,詩人用簡單的進入迦南「異族的土地賜給」以色列人民作結尾,希望以色列人民會真的遵守上帝給他們的法律誡命。這可從約書亞記第廿四章看出,以色列人民在帶領他們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的約書亞面前發誓,表示他們一定會遵守上帝給他們的法律誡命。
8.第一○六篇:
這首詩篇也和第七十八篇、第一○五篇相同,都是在回溯過去的歷史,因此,被稱之為「史詩」。在第一○五篇的詩篇是以「約」作主題,描述上帝如何揀選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成為他的僕人(族長),然後帶領他們進入埃及繁延下一代,茁壯整個民族。然後又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經過曠野長達四十年漂流的歲月,之後帶領他們進入應許的迦南地。現在這首詩篇則是以「犯罪」、「悔改」作為主軸,描述上帝的仁慈和不變的愛疼惜祂所揀選的以色列人民。這首詩篇將以色列人民如何在曠野中犯罪的事實紀錄了下來,也記下了他們懺悔所犯的罪過。第一○五篇的詩歌是將重點放在述說上帝用祂豐富的慈愛帶領以色列人民,這慈愛顯明上帝在立「約」上的特性。而這第一○六篇的詩歌,則是偏重在人犯罪後,上帝還是一樣施出憐憫的愛,拯救祂揀選的以色列子民,因為祂是一位紀念「約」的上帝,這是因為祂的「慈愛」的緣故。
第1至5節,這是此首詩篇的引言,以讚美和祈求開始。
在第1節開始的這句「要讚美上主」,和在最後一節的最後一句「要讚美上主」相同,其希伯來文是用「哈利路亞」,在詩篇第一一一篇、第一一二篇、第一三五篇、第一四六至一五○篇等,開頭第一句都是用「要讚美上主」(哈利路亞)。在這段詩歌中,詩人再次強調遵守上帝命令、伸張正義的重要性。因為上帝的拯救,就是在顯明祂的公義。
第2節詩人很清楚地表達出上帝所做的大事,不是用人的語言能述說、歌頌得清楚。也就是太偉大了,遠超過人的語彙所能表達。
第4至5節,是祈求的詩歌,詩人祈求上帝能讓他「分享」、「記得」、「拯救」他,顯然地,詩人感受到上帝與祂的子民之間已經有了距離。
第6至12節,從第6節,詩人用過紅海的例子來說明以色列人民打從那時開始就犯罪了。原因是他們一遇到紅海就埋怨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竟然是要讓他們死在紅海(參考出埃及記十四:11-12)。但上帝很有耐心,祂沒有生氣,而是伸手分開紅海的水,乾旱了河床,讓以色列人民安然地走過紅海,因此,以色列人民就歌頌上帝拯救的大愛。
第13至18節,這段詩歌的背景和民數記第十六章記載可拉、大坍、亞比蘭的叛變記事有關。這裡並沒有提起可拉也牽涉在其中,可能是可拉的兒子們並沒有在這事件中去世(參考民數記廿六:11),而且後來他的後裔都在聖殿參與服事工作。這段詩歌也提起以色列人民的祖先在曠野就一再對上帝怨聲連連。上帝曾滿足他們的需要,但也降「疾病在他們當中」。
第19至23節,這段詩歌和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1至35節、申命記第九章8至21節等有密切關係。會用「何烈山」,這顯然是依據申命記的傳統(申命記第三十三章2節例外),這名稱在出埃及記、民數記都是用西奈山。以色列人民鑄造金牛來代表拯救他們脫離埃及奴役的耶和華上帝,導致上帝大為不滿。表示他們才在曠野漂流的時代,就已經忘記了拯救他們的真實上帝。第22節的「含」是指埃及。原本上帝是非常生氣,想要將以色列人民給予毀滅,但摩西為以色列人民向上帝哀求,懇求上帝將他的名字從名冊上刪除,用以換取上帝憐憫、赦免以色列人民。後來上帝只將那些參與拜偶像神明的以色列人民用瘟疫除掉。
第24至27節,此段詩歌和民數記第十三至十四節有關,是摩西差派每個支族的代表,去窺探迦南地,結果去窺探回來的探子,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兩人同意要繼續朝向上帝應許的迦南地去,其餘十個支派的代表都極力反對。原因是他們認為迦南地的人碩壯高大,根本就沒有力量可以進入,只能當他們的奴隸而已。第26至27節的警語,可參考利未記第廿六章33節,申命記第廿八章64節,這些警告後來都在詩人的時代應驗了。
第28至31節,這段詩歌可參考民數記第廿五章,敘述有關摩押人誘惑以色列人民在批珥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的事件,結果再次引起上帝用瘟疫嚴厲懲罰他們,還好有一位祭司亞倫的孫子非尼哈,因為看見人民在跟摩押女子行淫,犯了不該做的事,他將做那事的人殺死,才阻止了禍患嚴重蔓延下去。
第32至33節,這兩節詩歌和民數記第二十章1至14節的記事有關。因為摩西被以色列人民為了缺水的事煩到無法忍受,因此也對上帝出怨言,結果上帝決定連摩西也不能進入應許之地。
第34至39節,這段詩歌是記載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之後,不僅沒有與迦南人隔離出來,反而是跟他們通婚,且隨著他們的習俗去拜偶像神明,更糟糕的,是國王還殺害無辜人民,並且把自己的兒女獻給偶像神明(參考列王紀下十六:3、十七:17、廿一:6)。他們用這種方式背叛了上帝,使上帝極其痛心。
第40至46節,從第43節可看出這是士師的背景,他們多次被外族人攻擊,然後就在痛苦中悔改,並請求上帝的救助,於是上帝一次又一次地差派士師救助他們。上帝會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伸手救助他們,是因為上帝信守祂與以色列人民所立的約,也用祂那無比的愛,希望能轉回他們悖逆的心。第46節指波斯帝國興起,消滅了巴比倫帝國,塞魯士王決定釋放他們返回故鄉重建家園。
第47節,詩人祈求上帝帶領被俘虜四散去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返回故鄉。接著呼籲所有以色列人民頌讚上帝的恩典作結尾。
第48節,是詩篇第四集的結束,和第一至三段的結尾都相同,表示這位慈悲的上帝應該受到當有的尊崇。
9.從詩篇第一○七篇開始,一直到第一五○篇結束,這部份就是詩篇的第五集:
第一部份是從第一至四十一篇;第二部份是從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第三部份是從第七十三至八十九篇;第四部份是從第九十至一○六篇;第五部份是從第一○七至一五○篇。每一篇都以頌讚上帝作結束,並加上「阿們」表明心中的真誠心意。
在這第五集當中,第一一九篇是詩篇中最長的一篇,共計有176節的詩歌,分成廿二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8節詩歌。這廿二段落,每個段落都是用一個希伯來文的字母開始,是最特別的一首詩歌。因此,這第五集詩篇雖然只有四十七篇,但因詩篇第一一九篇有長達176節的詩歌,也可說是詩篇五集當中,篇幅最長的一集。
這段詩集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第一一三至一一八篇,這六篇詩篇被稱之為逾越節的詩歌集,通常在逾越節時會吟頌。另外在第一四六至一五○篇,這部份很特別,在開頭用「要讚美上主」,在結尾時也是。這句「要讚美上主」的歌詞,在希伯來文是用「哈利路亞」,因此,又被稱之為「哈利路亞詩集」。
10.第一○七篇:
這首詩篇可分成三個部份一是第1至3節;二是第4至32節,這部份是由四種遭遇到不同苦難的詩人向上帝祈求憐憫、看顧而吟唱的哀歌,這四種就是(1)迷失方向的人,他們走錯了道路,導致生命陷入危險中(第4至9 節)。(2)因為違背上帝的命令,而被關進監牢中受苦的人(第10至16節)。(3)因為犯罪被懲罰,甚至導致重病的人(第17至22節)。(4)在航海中遇到災難的人(第23至32節)。由於上帝垂聽他們的禱告,他們請大家與他們一起感謝上帝的慈愛,頌讚上帝行大能奇事(第8節、第15節、第21節、第31節等);三是第33至43節,描述上帝的恩典和慈愛。
這首詩篇的特色,就是在第二個段落中,每個部分結束,就有一段副歌,而副歌的開始都是「在急難中,他們求告上主」,然後用「他們要感謝上主的慈愛」結束(參考第6至8節、第13至15節、第19至21節、第28至31節)。
第1至3節,這段是此首詩篇的開場序言,呼籲所有的人都要來歌頌、讚美上帝,因為上帝有永遠的「慈愛」。從第3節隱約可看到這首詩歌是以色列人民從奴隸之地巴比倫被釋放回來後寫成的,詩人呼籲所有的以色列人民要來感謝上帝的恩典,因為祂拯救了受難的子民。
第4至9節,這段詩歌是在描述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的情景。曠野,是個不毛之地,沒有任何食物和水。因此,他們經歷了沒有水和食物的苦難,因而求告上帝的幫助。於是上帝帶領他們走到有水喝的地方,也幫助他們找到食物,使他們免去了飢渴的苦難。就像前面所提過,第6至8節是副歌。因為是在曠野,所有結尾的第9節說上帝垂聽了他們的祈禱,使他們解除了飢渴的苦難。
第10至16節,從第11節可看出這段詩歌很可能跟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過著如同牢獄之災的痛苦生活有關。但也可能是因為犯了信仰上的錯誤,導致災難臨身而陷入囹圄的苦難。第13至15節是副歌,因此第16節說上帝的拯救,是將如同監牢的「銅門」、「鐵閂」給砍斷、擊破,使這受難者可以脫離,獲得釋放。
第17至22節,這段詩歌是談及生病所帶來的生命苦難。舊約聖經時代有個普遍的看法,認為疾病是和犯罪有密切關係,是上帝伸手打擊悖逆的子民的一種方式。因此,在疾病的苦難中,尋求上帝的赦免,就等於是在尋求上帝的醫治一樣。
這裡詩人在生病的苦難中祈求上帝的救助。詩人在這裡表示已經病重到接近死亡的邊緣,吃不下任何東西,完全喪失了「食慾」,此時已經不是醫生的能力能救回生命,除非有上帝的醫治。而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來源。因此,當這苦難者向上帝祈求,上帝就醫治他,使他得以康復起來。第19至21節是副歌,然後第22節詩人在獲得醫治之後,要用詩歌向上帝獻上感謝,述說上帝奇妙的「作為」。
第17節的「得病」,原本希伯來文也有「成為愚昧」之意。用愚昧來看這段詩歌也可以明白,因為愚昧所表明的,就是對上帝認識不清楚,導致離開了上帝。當人離開上帝越遠,痛苦就會加重。
第23至32節,這段詩歌述說航行在大海中所遇見的苦難。以色列文化中有個傳統,認為大海是邪惡勢力、危害生命力量的隱藏之處。上帝創造之初,就是用祂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先穩定了水對生命的危害,之後開始創造。創世記第七至八章述說上帝用大水消滅所有受造的萬物。重新另一個創造。啟示錄第廿一章的作者,說上帝所創造的新天新地,沒有再出現大海。
不論是大海或是風,都是上帝所創造。當航行者遇到大風浪,不但站不穩,簡直就像喝醉酒的人一樣,東倒西歪,這時船快要沉沒時,所有身上的才能都使不上力了,最後只剩下上帝可倚靠。因此,只能向上帝祈求,這時,上帝發出命令,使狂風不再呼嘯,一切風和浪都聽從上帝的命令。這樣,航行者就不會擔憂船翻了「沉到深淵」中。
第28至31節是副歌,在苦難中向上帝祈求,上帝必定垂聽。現在詩人要見證在上帝命令之下風平浪靜,才使得航行者可以上岸,並且在「人民的大會上宣揚上帝的偉大」。
第33至38節,這是一段歌頌上帝奇妙作為的詩歌,表明上帝就是整個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主宰,一切萬物都是出於祂,也屬於祂。因此,只要上帝發出命令,河水會乾旱,肥沃的土地也會變荒蕪,上帝用這種方式來對付那些「邪惡」的人。但相對的,上帝也可以使沙漠變成綠洲,讓居住在這種地方的人,不再擔憂飢餓,他們可以播種,且會得到豐富的收成。不但這樣,上帝會賜福給聽從他旨意的子民,使他們充滿著生命力,可以多子多孫,家畜都會增加。其實,這段詩歌也可說是整個以色列人民歷史的濃縮版。
第39至42節,這段述說上帝是個公義的主,祂厭惡欺壓人的人,祂一定會出手打擊這種欺壓人的人,救出受到欺負的人,並且賜福給這種軟弱者。上帝用這種方式來表達祂的正義。「正直的人」看見了都喜歡,而「邪惡的人」看見上帝進行公義的審判時,只能「啞口無言」。
第43節,所謂「明智的人」,意思是指認識上帝的人,會清楚上帝這樣的作為。也從這裡體驗到上帝的愛永不改變。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