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23期

 

詩篇第十至廿一篇

1.第十篇:

這是一首祈禱的詩歌,是在苦難中祈求上帝拯救、幫助的詩歌。

第1至4節,從第1節就可看出詩人面臨著生命極大痛苦而發出的聲音。他感覺上帝距離他很遠。接著他向上帝祈求,讓那些邪惡、傲慢、欺壓人的人,掉落在自己所設計用來陷害人的羅網中。這個詩人特別說明哪種人是邪惡的人,在第3至4節說「誇耀自己的慾望」、「貪婪」、「抗拒並蔑視上主」、「心高氣傲,不求告上帝」等,換句話說,就是心中沒有上帝的人。

第5至11節,這段詩歌說出了邪惡人的特質,或是說他們表現出來的現象,有下列幾個特徵:他們會以為自己做事都很順利,卻不知上帝的審判正在等候著;以為自己所做的事都不會失敗,開口就是詭詐、恫嚇、惡毒的話;會殘害無辜的人,像獅子一般會藏身在暗處,然後攻擊那些無依無靠的人;然後還洋洋得意地說:上帝不理世上的事。他們就是因為有這種心態,才敢囂張到如此。

第12至18節,詩人知道上帝一定會看顧祂親手所創造的世界,因此,他祈求上帝出來主持公道,進行公義的審判,對邪惡的人給予嚴厲的打擊,讓受苦的人能夠得到伸冤。一個人會這樣祈禱,表示這個人對公義的上帝具有信心。雖然眼見惡人當道,但詩人還是相信上帝必定會審判,替孤苦無助者伸出援手。因為詩人很清楚知道上帝「一向幫助孤寡無告的人」,也是鑒察世上一切的主。

2.第十一篇:

這首詩的作者表明了雖然身陷危險中,也不放棄對上帝堅定的信心。

第1至3節,詩歌的開始,詩人就說他「以上主為避難所」。這是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之後,設立了六座城市作為避難城(參考民數記三十五:13-14),庇護那些生命受到威脅的人。詩人將這樣的觀念引進這首詩歌中,因此,強調只有上帝才是他生命的「避難所」。

不但這樣,詩人很清楚向上帝表示:若是沒有上帝的庇護,即使像飛鳥飛入深山躲藏起來,也是沒有用。因為真正的安全不是躲藏,而是有公義的社會準則。公義才是建構一個社會穩定的「根基」。

第4至7節,這段詩歌說上帝的「寶座設在天上」。天,是上帝的殿宇,上帝從天上俯視地上的人類,並且會對每一個世人提出審判。但上帝也居住在地上的聖殿中,祂不僅在天上,也在地上。祂「洞悉」世人所做的一切,就像詩篇第廿六篇2節、詩篇第一三九篇1至2節等詩人所說的。聖經一再告訴我們,上帝清楚知道人心中的意念(參考申命記三十一:21,箴言廿一:12)。上帝是公義的上帝,因此,祂喜愛行為正直的人。

第6節,這節和創世記第十九章23至29節經文描述所多瑪城與蛾摩拉城之災難相同。因為罪惡盈滿,上帝從天上降下硫磺大火懲罰該兩城。

第7節,「正直的人得以朝見他」,這句話可參考馬太福音第五章8節:「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

3.第十二篇:

這也是一首哀歌,且是比較像個人的哀歌。

第1至2節,這裡提到「敬虔的人」、「忠誠的人」,這是指那些在社會道德上有規律、堅持遵守正直的人。如果這樣的人沒有了,這樣的社會就會被用「油滑的話互相欺詐」的人所充斥,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力就沒有了。

第3至4節,詩人祈求上帝將這種專門說虛偽話的舌頭給切斷,不要讓這種人繼續囂張下去。這樣,才能看見一個社會的安定,使生活有平安。

第5至6節,這兩節說到上帝必定會來進行審判。因為祂已經聽到被壓迫的人呼求的聲音。上帝絕對不會漠視被欺壓的人求救的祈禱。

第6節,上帝的應許是絕對會實現的,就像銀子經過「七次」的爐火,很純潔、無瑕疵。「七」,表示完美、神聖的意思。會用銀子表示,是因為聖經時代,銀子在當時被看成貨幣、貴重的金屬。

第7節,這裡說出一個邪惡時代的特徵,就是沒有人會說誠實話,只會說諂媚的話。但上帝很清楚哪些人講的話,是欺騙、不誠實的話語。

第8節,「保護」含有「鄙視」惡者之意。詩人祈求上帝保護他,他相信上帝一定會鄙視那些作惡的人,救他脫離那種邪惡的環境。

4.第十三篇:

這首詩歌和第十二首相同,都是屬於哀歌,詩人在呼求上帝的拯救。這是詩人的身心受到重創,向上帝發出求救的詩歌。

第1節,這節可對照第廿二篇第1節:「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我哀號求助,你為甚麼不來幫助我?」兩者所要表達的意義相同。

這首詩在第1至2節以四個問題發出:「忘記」、「不理睬」、「悲愁」、「敵人耀武揚威」等等這些詞,都可感受出詩人哀嚎的聲音。

這裡的「不理睬」,跟「掩面」是相同的意思,類似這樣的詞在詩篇中一再出現(參考廿七:9、三十:7、四十四:24、六十九:17、八十八:14、一○二:2、一四三:7)。詩人要表達一個重要觀念:若是上帝不理會,生命就會失去盼望。

           第3至4節,詩人祈求上帝「看顧」他,因為他知道只有上帝的引領、扶持,才能看見生命的亮光。

第5至6節,這兩節表示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第6節所說的「你施恩厚待我」,也可翻譯成「你用厚厚的恩典補償了我」,表示上帝確實有聽他的祈禱,並且「補足」了所有的一切需要,且超過所需要的一切。


5.第十四篇:

這首詩和第五十三篇可說是相同的一篇,除了第十四篇的5至6節和第五十三篇5節有明顯差異外,其餘幾乎都是相同。第十四篇是採用「耶和華」的名字稱呼上帝,而第五十三篇採用「伊羅以」的名字稱呼,表示詩人的背景不同。

另一個特點,是這首詩有先知文學的韻味,例如第1至3節開始這句型就是很典型的先知語句,看有誰是真的對上帝忠實。

第1至3節,這首詩歌開始就說「狂傲人自言自語:沒有上帝」,這樣的句子和箴言第一章7節:「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愚蠢的人輕視智慧,也不願意學習。」剛好是相對的型態,相對於智慧一詞,就是愚蠢。詩人說愚蠢的人不相信有上帝,也不會認識上帝。

這裡說「狂傲」(或是愚蠢),意思是指那些頭腦簡單,沒有思想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把認識上帝的事置之腦後,以為上帝甚麼事都不知道,把自己看成最偉大。

「人人偏離正路;個個同樣的腐敗」,這句詩歌很清楚說明了基督教信仰的重要認識: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使徒保羅引用了這樣的觀點(參考羅馬書三:23),說明耶穌降生到世界上來的原因。

第4至6節,在這裡上帝問一個問題:人為甚麼要那樣無知?以為上帝不知道、看不見,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就是心中根本就沒有上帝的人。因為聖經一再見證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上帝。因此,心中有邪惡念頭的人,必定無法逃過上帝的眼睛,當他想要陷害人的時候,上帝會出手救助被壓迫的人。

第7節,和從巴比倫返鄉的時代有關,他們相信過去的失敗,是因為忘記了上帝。如今上帝看見、也聽見了他們悔改呼求拯救的聲音。因此,上帝出手責罰那些欺負他們的強國,特別是當那些強國誇耀自己的能力時,上帝必定會出手打擊,並同時拯救以色列人民重返故鄉建造家園。

6.第十五篇:

這首詩歌述說一個要敬拜上帝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和準備。

這首詩也被人看為是一首「智慧」的詩歌,原因是以色列人民的看法中,知道敬拜上帝的人就是有智慧根基的人,而這首詩歌是在描述敬拜上帝的人應該有的品德。詩人在這裡談到怎樣的人才能到敬拜上帝的地方,且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有幾個基本要件:

第2節提到三項:1.行為正直。這種正直是以上帝的話為準則;2.順從上帝。意思是指清楚知道上帝的命令;3.說話真誠。這是指心裡所想的,從口中說出來。沒有經過修飾,也沒有任何掩遮。是坦蕩蕩、赤裸裸地面對上帝。

第3節提到兩項:這裡提到「不毀謗」,和「不造謠」是相同的意思。另一項是「不做對不起朋友的事」,意思是指不出賣朋友。

第4至5節,這兩節提到更積極的一面,就是一個忠實於上帝的人,必定會用鄙視的態度對待那些作惡的人。相對的,對於那些敬畏上帝的人,會用尊重的態度看待。忠實的子民一定會遵守上帝的命令,不會在借錢給需要的人時,還索取利息,因為對生活有困難的貧窮人索取利息,是錯誤的態度。而這句「不受賄賂來陷害無辜」的話,是指法庭的官員,或是對政府官員說的。這也是摩西法律的教導,只有拒絕賄賂,才會有公義的審判。

7.第十六篇:

這是讚美的詩歌,表明只要有上帝同在,就是生命最大的喜樂,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詩人以敬拜上帝的子民,和敬拜偶像神明的人相對比,認為敬拜上帝的人,生命像似一股泉源,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有如飲甘泉一般的甜美。

第1至2節,因為上帝是生命的源頭,也是保護者。因此,詩人表示在困境或苦難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投靠」這位創造萬物和賞賜生命的上帝。在這裡詩人很清楚表白:上帝就是他的「主」,意思是上帝為他生命的中心,是他的生命的主人。

第3節,這節的「高貴」一詞,意思是指「分別出來」。上帝的子民,就是被揀選出來的,因為這樣,就顯得不一樣。身為上帝的子民,就要有這種認識。使徒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就勉勵該教會信徒應該有「天上公民」的觀念(參考腓立比書三:20),因此應該在言行舉止上跟一般人有不一樣的地方。

第4節,這節剛好和第3節相反;這節說到拜偶像的人,只會為自己「招惹無窮的禍患」,原因是離棄了源頭上帝。這位詩人說他絕對不會跟隨這種人。

第5至6節,這兩節在回應第2節所說的,上帝是「一切幸福的源頭」,這裡說上帝是一切「福份的源頭」。這種幸福與福份,都和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進入應許之地有關係。換句話說,上帝所賞賜給忠心於祂的人,都是最上等、最好的禮物。

第7至8節,詩人說上帝就像一個好牧者,帶領他走正確的道路。就算在「夜間」,魔鬼、撒但最活躍、猖獗的時刻,因為有上帝的指引,就會聽到「良知」在心中呼喚,以免陷入了魔鬼的誘惑而離開上帝。

第9節,因為有上帝的引領,詩人說他的肉身和心靈都可以安穩。

第10節是表明一個人如果確實以上帝的旨意為生活的準則,這個人必定會得到永恆的生命,不會因敗壞而「下陰間」去。

第11節,詩人再次強調有上帝帶領,生命就會充滿「喜樂」,有上帝同在,就會享有「永遠的幸福」。

8.第十七篇:

這是一首懇求上帝伸冤的詩歌。和前面已經讀過的第四篇、第七篇、第十篇、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三篇等類似。詩人在詩歌中一再表示自己是清白的,不應該受到這樣的折磨,使他的生命陷入了困境。

第1至2節,這兩節很清楚表達一個認識:上帝就是公義的審判官。原因是上帝絕對不會受到任何人情的包圍影響,祂會傾聽受到冤屈者哭訴的聲音。

第3至5節,詩人堅信上帝察看人的內心,知道人心中的意念。這裡也提到「黑夜」,表示那是最容易使人迷失、犯罪的時刻,詩人向上帝表示,就算在最容易犯罪的黑夜時刻,他也是很清楚上帝的旨意,沒有違背。因為他是跟著上帝的旨意走,遵行上帝的命令行事,緊隨上帝的腳步,不偏離。

第4節的所謂「說邪惡的話」,表示專門說毀謗、作假見證的話,也有挑撥是非的意思,是陷害別人的一種方式。

第6至9節,詩人祈求上帝垂聽他的祈禱,並且祈求上帝「顯示奇妙的慈愛」。在聖經中只要提到上帝「奇妙的慈愛」,就是在表示上帝從埃及將以色列人民帶領出來。因為這是無人能料想得到的事,上帝竟然可以很輕易地從當時被看為最強悍的埃及帝國手中,將最脆弱的以色列人民帶領出來,不但這樣,還帶走了埃及人的財富,並且透過紅海淹沒了埃及精銳部隊。

另一方面,說上帝「奇妙的慈愛」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上帝所行的神蹟奇事,這些都是人無法預估、想像得到的。像從天上降下嗎哪,從磐石出泉水,讓紅海的水分開等等,只要是神蹟奇事都是在說明上帝奇妙的慈愛。詩人祈求上帝用祂行神蹟奇事的方式來保護,這樣他的仇敵就無法對他有任何傷害。

第10至12節,這短短三節詩歌,詩人將敵人描述的非常徹底,包括1.心腸剛硬、2.隨時找機會傷害人、3.殘害人的手段有如凶猛的獅子一般。

第13至15節,詩人祈求上帝用祂的「劍」來痛擊仇敵。所謂上帝的「劍」,就是指上帝的話語(參考希伯來書四:12)。

第14節,充分顯示早期以色列民族甚為流行的觀念:父親的罪過,將持續懲罰到子孫身上。這裡所說的「今世富足的人」,是指那些用不正當手法奪取別人財富的人。如果他們把這種財富遺留給他們的子孫,也會使後代子孫連帶受到嚴厲懲罰。

第15節,詩人強調若是因為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使行為正直,這樣的人,隨時都可以見到上帝的榮耀,就會「滿心快樂」。

9.第十八篇:

這首詩歌主要是在歌頌上帝拯救的恩典。特別在這首詩歌有清楚註明是跟大衛獲救有關,背景是撒母耳記下第廿二章。

第1節,開始的頌詞在詩篇中很普遍。但這句「敬愛你」在希伯來文中卻是少見。

第2至3節,「巖石」,和「磐石」是相同的意思,表示永遠不會衰退的力量,可以作為人危難時的保障。先知以賽亞這樣說:「以色列啊,你們已經忘記了那位拯救你們的上帝,他像堅固的巖石保護你們。」(以賽亞書十七:10)在這裡詩人用了許多軍事用詞,包括「堡壘」、「盾牌」、「要塞」等,這些都在表明是防衛的工具。上帝就像這些保護的器具一般,堅固、穩定,不會受到侵犯。因此,上帝應該受到稱頌。

第4至5節,詩人用「毀滅」、「陰間」、「墳墓」等來描述和死亡最接近的狀況。

從第6節開始一直到第15節,詩人用這段詩歌來歌頌上帝的拯救,表示上帝確實聽了他呼求的聲音,並決定出手拯救。當上帝伸手出來救助的時候,天地都會為之變色。類似這樣的描述,在詩篇中一再出現,例如第五十篇3節、第七十七篇16至19節、第九十七篇2至5節、第九十九篇1節等,這都在表示一個基本概念:上帝來的時候,絕對不是靜默不語。

第10節的「基路伯」,在舊約聖經中時常被用來比喻為守衛天使,例如創世記第三章24節,當人犯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園時,上帝派「基路伯」守護伊甸園的生命樹。又例如在約櫃上面蓋子的兩端,各有一個「基路伯」,它有「翅膀」,象徵守護著約櫃(參考出埃及記廿五:17-22)。

第16至19節,說明已得到上帝的拯救。第16節說上帝「從深水中把我拉出來」,以色列文化中有個觀念:深水,是邪惡的力量匯集之處。因此,用「深水」來說明一個人掉在裡面,表示生命就快要滅亡,上帝很快又及時地將他救出,否則必死無疑。在這裡「深水」表示仇敵,力量之大就像大水一樣,只有上帝才有能力拯救。

第20至25節,這段詩歌也是詩人的信仰告白。詩人清楚表示他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因為上帝會為受冤屈的人伸冤,不會讓受冤屈者白白受難。另一方面,這段詩歌也在說明上帝是「信實」的主,祂必定會依照所立的約,拯救與祂立約的子民。「信實」也指上帝的慈愛,對忠於祂旨意的人,上帝一定會賜福給他。

第26至29節,在這段詩歌中都是用相對句型。第26節用「純潔」和「邪惡」;第27節「卑微」和「高傲」;第28節「點亮了我的燈」和「為我驅除黑暗」;第29節「攻擊」和「防禦」等,這些都在說明上帝的慈愛,會加倍賜福在遵行他旨意的子民身上,當他們遇到危急時,上帝一定會立即伸手來幫助。

第30節,這節表示上帝的信息是絕對可靠,一定要倚靠祂。

第31至36節,頌讚上帝是全能者,也是最好的庇護者,是完全的倚靠。

第31節表示除了這位創造主之外,沒有任何的神是真的,可以當作保護者。

第32至36節詩人介紹這位拯救的上帝,就是賞賜力量的來源。祂帶領人走的路都很安穩,而穩定的腳步有如母鹿在高山上跳躍一樣。也因為有上帝賞賜的力量,可以拉最強硬的弓,這樣赴戰場時,都可以成為勇猛的兵士。

第37至42節,因為有上帝保佑和支持,使敵對的力量都因此瓦解了,困境不再出現。在第41節說明上帝不會垂聽欺壓者的聲音。過去這些欺壓人的人,現在變成被報仇的對象時,換他們呼叫上帝,但上帝不會垂聽。

第43至50節,這段詩歌是當仇敵都降服了之後,詩人向上帝表達心中最大的感謝。

在第43節特別提到「外族人民也都歸順」過來,這表示在上帝帶領下,這個國家或君王所獲得的上帝賞賜,多過過去所擁有的。

第44至45節,說出敵人只有順服,實在找不到更好的途徑,因為他們已經完全沒有力量可以抵抗了。

第46至50節,是這首詩的結論,君王以歌頌上主的恩典作此詩的結束。注意第49節君王說「要在列國中頌揚」上主,這句話回應了第43至45節,因為列國都歸順了這位君王的統治,因此,君王也將命令他治理之下的列國都要歌頌上主。因為能統治列國不是君王自己的能力,而是來自上主的同在和支持。

10.第十九篇:

這首詩歌基本架構是用「摩西五經」作為歌頌的主題,因為創造的精美和法律之美,都是「摩西五經」主要內容。

第1至6節,述說上帝的榮耀,因為祂的創造實在非常的精美,用人的言語無法形容。宇宙萬物雖然沒發出聲音,但是看到它的存在,就像看到創造的上主一樣。

「諸天」,這是古代人的觀念,認為天有好幾層(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二:2),「諸天」這一詞也表示所有的天際。

第4節的「音訊」,原本的意思也可當作「繩索」,跟今天所謂的「軌道」一樣意思。表示整個宇宙星辰,都有一定的軌道在傳遞著上帝的命令、信息。不會混亂。

第7至14節,這段詩歌說到上帝的法律之美,美在「完備」、「可靠」、「公正」、「透徹」等,意即只要一看就明白,沒有模糊的地帶。對稱詞字用「純真」、「準確」、「可貴」、「甘甜」等。詩人認為一個人如果認真遵守上帝的法律,生命就會有如甘泉湧現出來一般,是充滿活力的生命。

11.第二十篇:

    這首詩歌和戰爭有密切關係,為了君王或將軍帶領軍隊要出征、應戰之前,向上天祈求幫助的詩歌。

第1至2節,所謂「遭難的日子」,這表示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了,祈求上帝顧念祂的子民。「顧念」這一詞和第9節的「應答」是相同之意。這裡特別強調上帝從「聖殿援助」,因為聖殿有約櫃,表明上帝就在聖殿中,祂會從聖殿發出命令。而他們出征之前,就是到聖殿去獻祭、祈求。

第3至4節,這是祈福的句子,因為出征之前,必定會詢問上帝的旨意,且要擺上獻祭之牲畜祈求上帝使君王出征的計畫都能順利進行。

第5至6節,上帝出手救援,所有不論這些威脅的力量有多大,都會被上帝所擊破,倚靠上帝的軍隊必定會打勝仗凱旋回來。

第7節,這節可以參考第三十三篇16至17節,真正可以救人的力量,不是在於軍事武力強、兵多,都不是這些,而是因為上帝的帶領和賜福。

第8節,這是相對句,說出倚靠上帝的人和不信的人,這二者之間是不一樣的結局。

第9節,再次表明人民的期盼:君王能得勝回來。

12.第廿一篇:

這是一首打勝仗凱旋回來的詩歌,在歌頌上帝的恩典。

第1至4節,充滿感恩的句子,在說明上帝信守祂應許的諾言,使這位君王能夠享受特有的福份。從第3節可看出這首詩也會用在君王就任滿週年時,舉行慶典歌頌上帝。

第5至6節,在第5節提到「榮耀、光榮、尊嚴」等這三項,都是上帝特有的,在人的身上是不配得到。如果某個人或是君王擁有這些,那並不是他有甚麼條件,而是因為上帝的賞賜才有。

第7節,這節提到「至高者」,表明上帝是無法用任何對象來跟祂比擬。因為「至高」這一詞也表示神聖、創造、獨一等意義。

第8至12節,這段詩歌是對君王凱旋回來的歡呼。第9至10節說出詩人的期盼,就是以後不會再有戰爭出現。因此,這位君王絕對不允許敵人再次找到機會復興起來,希望此次的戰爭就是結束,永無後患。

第13節,再次表明感謝上帝的帶領使他們贏得戰爭。

13.當我們讀到這種詩歌時,可以將戰爭看成是對「魔鬼」的戰爭,不一定是指軍事武力的戰爭。魔鬼,是指引誘我們犯罪的力量。人的生命成長過程中,一直是自我內心的交戰,此時都可以引用這樣的詩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