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20期

 

使徒行傳第十二至十八章

1.第十二章1至11節:

使徒行傳就像一部在描述早期教會的受難史,從第四章開始,一再提起信徒受到迫害的情形。但過去的迫害幾乎都是來自猶太人宗教領袖,現在則是來自羅馬當局的迫害,從「希律王下手迫害教會的一些會友」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所要說明的意義已經非同小可,因為這表示羅馬統治當局已經將基督教信仰定為「非法的組織」,看基督徒是擾亂社會治安的主要分子了。

第1節說「希律王下手迫害教會的一些會友」,這是指希律‧亞基帕一世(Herod Agripa I),一般稱他為亞基帕王。他是在主後41年上任,主後44年去世,在世時,生活極為糜爛。

第2至5節,這裡說希律把「雅各」殺了。這位雅各是門徒之一,也是耶穌門徒中第一位受難者。而彼得也被拘捕,且是準備在逾越節過後審問。信耶穌的人都知道,在苦難中最好的方法就是祈禱。因此,當彼得被抓的時候,「教會的弟兄姊妹為著他懇切向上帝禱告」,這也是唯一的方法,別無幫助。

第6至10節,彼得被嚴密的看守,但是不論人如何嚴密看守,只要上帝出手,這些看守都沒有用,就像耶穌被埋葬在墳墓中,也有羅馬士兵在看守,上帝依舊可以從死亡中使耶穌復活。現在上帝差派「天使」到監獄中「叫醒」彼得,且打開了鎖住他的「鐵鍊」。然後天使要彼得跟著他走,就這樣,彼得從警衛嚴密的監牢中走了出來。連續過了兩個警衛關卡,一直到外面時,天使才離開彼得。這都說明在上帝的帶領下,無論誰多麼有力量,也無法阻擋上帝要拯救的對象脫離苦難和險境。就像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一樣。

第11節,彼得的話中很清楚說出了現在迫害基督徒的力量,是來自「希律的手和猶太人」,但上帝的天使保守著彼得免受災害。

2.第十二章12至19節:

彼得被天使救出來後,馬上到約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家去,這裡已經是信徒們聚集的場所。比較第5節說他們為彼得祈禱,就可看出當時已經有固定的祈禱會。這位約翰‧馬可也是後來和使徒保羅、巴拿巴去傳道的同工(參考使徒行傳十三:4-5),不過因為他半途退出,當第二次使徒保羅要再出去時,就拒絕了他加入(請參考使徒行傳十五:37- 39)。

當彼得敲門而來應門的婢女,一聽見彼得的聲音,高興到不敢相信,也忘記為他開門,就跑去告訴其他聚會的信徒,大家都不敢相信那是事實。當大家看見彼得之後,「都很驚奇」,然後彼得就在大家面前作見證,說明「主怎樣帶他出了監獄」,也吩咐他們要「把消息告訴雅各和信徒們」。這裡的「雅各」,是指耶穌的兄弟,不是門徒。然後他獨自離開眾人往其他地區去。

第18節說警衛一直到天亮要提訊彼得時,才發現他已經不在監牢裡,這下才大為驚惶。為此希律王又下令搜查。結果因為查不到彼得的蹤影,憤而處死守衛的人。這些被殺害的警衛很可能是其它殖民區的人,因為希律沒有權殺害羅馬兵。而在第19節說他在這件事後,就離開猶太去凱撒利亞。

3.第十二章20至25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用殘酷手段迫害基督徒的希律,在一次聚會中突然暴斃猝死。有關他的死,傳說甚多,猶太人史學家約瑟夫(Joseph)說是在一次紀念羅馬皇帝的生日慶典,太陽光照射到希律王所穿的袍子上,因為陽光反射,照得他感到相當的不舒服,沒有多久就死去了。不過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則說是因為「天使」打擊亞基帕王,他因此而死。作者主要目的是在強調:任何迫害基督徒的統治者,都會受到上帝的譴責。

第24節,這節很有意思,雖然教會和基督徒受到嚴厲且殘酷的迫害,但基督徒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地,人數日漸增加、興旺,「上帝的道繼續擴展,日見興旺」。

第25節,巴拿巴和掃羅回耶路撒冷向大家報告他們在安提阿教會服事的成果,離開時他們也帶著約翰‧馬可同行。

4.第十三至十四章:

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傳道旅行的記錄。這是初代教會第一次差派人出去傳福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差派他們出去傳福音的,是剛成立沒有多久的安提阿教會,而不是耶路撒冷教會。

5.第十三章1至12節:

第1節,這節提到「安提阿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所謂先知,就是在傳達上帝信息的人。而教師,是指指導人認識上帝話語的老師。例如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就是教師。這節提到五個人的名字,但都沒有說明這五名要做甚麼事,很有可能是說這五個人就是當時安提阿教會的領導團。

    「安提阿」,這是敘利亞省內的一個大都市,是羅馬帝國統治區內第三個大城,當時人口已經高達五十萬人,商業相當發達。

第2至3節,早期教會也已經有了「禁食禱告」的信仰生活。這五個人為了差派的事工,特別舉行「禁食禱告」。也可看出對此事的嚴謹和重視。當他們獲得聖靈啟示之後,決定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兩人去傳福音,因此為他們禁食禱告外,也「給他們按手」祝福,之後就「派遣他們出去」傳福音。

第4至5節,這裡說他們來到塞浦路斯島東邊一個「撒拉米」的城市,這是希臘人的城市,但有不少猶太人居住在這裡,約翰‧馬可也去協助他們。第一次的旅行傳道就是從第4節開始,到第十四章28節結束。

第6至12節,他們一行從塞浦路斯島最東邊的「撒拉米」,「走遍全島,一直到了帕弗」,這是最西邊的城市。

在帕弗遇到一個名叫「巴‧耶穌的術士」,這個人「自稱是先知」。其實,沒有人會自稱是先知。會這樣自稱的人,必定是假先知,是會斂財的先知。他因為認為自己和總督關係良好,想要獨自傳福音給總督,其實,用意是想要斂財,因此,當他聽到總督邀請掃羅和巴拿巴,想要「聽上帝的道」時,他就想辦法要阻止這項事工,結果遭到被聖靈充滿的掃羅譴責,導致眼睛失明。這正好和掃羅當初早期迫害教會的情形相同,因為那時他也是努力在阻止人信耶穌。

第9節,這裡說掃羅改稱為保羅。掃羅是希伯來話,也是耶路撒冷教會對他的稱呼。保羅是希臘語的稱謂,是外邦人教會對他的稱呼。

第10至11節,使徒保羅詛咒巴‧耶穌,使他瞎了眼睛。這正好說明使徒保羅身上擁有特殊的能力,而這能力是來自聖靈的充滿。

第12節,這節說總督親眼看見所發生的事,就信了耶穌,「成為信徒」。

6.第十三章13至25節:

  第13節,這節說「約翰‧馬可」在旁非利亞的別加離開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也因為這件事,當第二次要再次出去傳道時,使徒保羅拒絕約翰‧馬可同行,為此事而與巴拿巴鬧分裂(參考十五:37-39)。

  第14至15節,他們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跟過去一樣都是先以猶太人會堂為傳福音的據點,會堂的主管也請他們傳講聖經的信息。通常講信息都有事先安排,但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可能因為是客人,也可能被當成是天使,因此,臨時被邀請上台傳講信息。

從第16節開始,一直到第41節,都是使徒保羅的見證信息。

在第16至25節的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從上帝揀選的祖先開始說起,包括了進入埃及避難,並且在埃及壯大,且走出埃及(第17節)。當走出埃及之後,漂流在曠野長達「四十年之久」(第18節),然後上帝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讓他們祖先在迦南地居住下來(第19節)。

第20至22節,這段經文簡略地說到經過了士師時代到君王時期。

第23至25節,這段從上帝的僕人先知預言將會有「一位救主,就是耶穌」來到,而施洗約翰就是為這位救主耶穌做開路先鋒者。

7.第十三章26至41節:

  這是另一個段落,主要在說明耶穌就是基督,但卻被猶太人宗教領袖給處死了。上帝行神蹟,使耶穌復活。

第27節,這節說耶穌的受難是「應驗了先知的預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3至12節。

第28節,這節可參考路加福音第廿三章13至25節。

第29節,可參考路加福音第廿三章50至54節。

第30至31節,這裡提到上帝使耶穌復活,而復活的耶穌有多次向門徒和民眾顯現(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5-7)。而使徒保羅就是在前往大馬士革途中遇到了復活的耶穌,才改變他從迫害者,變成福音的見證者。

第32至33節,使徒保羅說耶穌復活的信息,就是上帝完成他對祖先所應許的救贖恩典。他引用詩篇第二篇7節的詩歌,在說明耶穌重建、修復了上帝和以色列人民的關係,有如父與子的關係一般的親密。

第34至40節,使徒保羅舉出以色列人民最喜愛提起的大衛王,他說大衛王也是死了,且腐爛了,表示他沒有復活,但耶穌復活了,他就是赦罪的記號,只要信靠他,就會因他而使罪獲得赦免。

第41節,使徒保羅引用哈巴谷書第一章5節的詩歌。他引用先知的這段話,主要是希望他們不要再像過去的祖先那樣,把上帝的信息當作耳邊風。一定要聽他的勸勉信耶穌。

8.第十三章42至52節:

使徒行傳也從這裡開始記載猶太人對使徒保羅等人傳福音的事大表不滿。因此,保羅在各地傳福音,都會有猶太人鬧場的記錄。

第42至43節,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等人在猶太人會堂傳講信息受到歡迎。會堂的民眾邀請使徒保羅「下一個安息日再來向他們講解」福音的信息。

第44至47節,果然,當下個安息日一到,彼西底的安提阿民眾,幾乎都來到會堂聽使徒保羅他們傳講的信息。但也有猶太人心生嫉妒,當場跟他們辯論。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膽怯,而是更加勇敢地見證福音信息。

第48至49節,外邦人聽了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的見證後,都大受感動,許多人因此信了耶穌,成為信徒。

第50至51節,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有猶太人開始去煽動該城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來反對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甚至最後還把他們「驅逐出境」。他們只好用當時流行的一種身體語言,就是用跺掉腳上的塵土,表示警告他們要為自己拒絕而自負責任。

第52節,該城的信徒因為聽信福音而心裡充滿了喜悅。

9.第十四章1至7節:

這一章是繼續記載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外邦地區傳福音的情景。

這段經文是描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傳福音的情形。可以看到並不是每個人對福音的信息都有興趣,或是聽得下去。

雖然遇到阻擋,他們兩人還是一樣「大膽地談論主的事」,而他們也從主上帝那裡得到特別的能力,能夠「行神蹟奇事」。透過這種能力見證福音的信息是「真實的」。

注意第4節,聽到有關耶穌的信息的人,分成了兩邊:一是站在猶太人這邊的,另一則是擁護使徒的。這句話可以比較馬太福音第十章34至36 節耶穌說的話。福音是關於生命的問題,人如果作選擇很可能就會與自己的親人發生對立。在以哥念的地方發生的,已經在其它城市發生過了。

第5至6節,這裡說猶太人和有些外邦人連同他們的領袖「決心要傷害使徒,用石頭打死他們」。為此,他們就避往「呂高尼的路司得和特庇兩城以及附近一帶」,但他們不是停止傳福音,而是像第十一章19至21節所記載的相同,繼續傳福音。

10.第十四章8至20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傳福音的經歷。

作者路加有意說明在使徒保羅的身上可以看見彼得的影子。

使徒保羅充滿著聖靈的能力,能夠醫病,使一個「生下來就瘸腿」的人得到醫治。使徒保羅的醫治方式和彼得醫治那位生下來就瘸腿的乞丐的方式,都是一樣,不是用藥物,也沒有用按手祈禱的型態,而是用「命令」的語句。這說明一點:聖靈的能力不是用某一種方式在表達。只要是來自聖靈的力量,即使是一句話也可以顯現出力量。

結果因為使徒保羅和巴拿巴行了這件醫治的神蹟,被當地民眾看為是神明一樣,有一個「宙斯廟的祭司,牽著牛,帶著花」要來向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獻祭。

第14至18節,這是非常重要的見證,巴拿巴和使徒保羅隨即阻止當地民眾做這種事。他們告訴路司得的民眾,說自己也是人,不是神。他們只不過是福音的見證者而已。真正賞賜生命和萬物的,是創造的上帝。他們要路司得的民眾認清這點。但顯然民眾聽不下去,原因是他們親眼看見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有能力行神蹟,在他們看法中,那是只有神明才有的能力。

第19至20節,發生在以哥念的事件,也在這裡發生,原因是有猶太人特地從「彼西底的安提阿和以哥念來」,他們特地來鬧場,唆使民眾用石頭打使徒保羅,以為已經打死了他,還把他「拖到城外」,這跟謀殺是一樣。但上帝庇護他,使他在眾人離開,只剩下門徒們「環繞著他時」,又醒了過來,站起來「走回城裡去」。然後和巴拿巴往「特庇」去。

11.第十四章21至28節:

這這段經文簡單說明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結束第一次外出傳道旅行,然後回到差派他們的母會安提阿教會。

第21至22節,在特庇這裡,使徒保羅得到一位很好的福音伙伴,就是該猶(參考使徒行傳二十:4)。在這裡「使許多人成為門徒」,表示他們的宣教事工是成功的。雖然在路司得、以哥念、彼西底的安提阿等地曾遭遇阻擾,甚至被用石頭打到昏倒,但他們並沒有害怕,還是依照這路線回去,所路過的教會,都會去鼓勵信徒要堅定信心。   

他們告訴信徒:「我們必須經歷許多苦難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這句話也是使徒保羅本身的親身經歷。

第23節,這節對教會史料來說很有意義,因為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建立教會,也會「按立長老」。再者,從這裡也看到「禁食」和「祈禱」成為早期教會信徒共同聚會的內容之一。

第24至28節,這段經文說明他們回程沒有經過塞浦路斯,而是直接從別加往亞大利搭船回安提阿,完成第一次差派的工作。他們在安提阿向大家報告這趟傳福音的經過。

12.第十五章:

這章可說是教會歷史上很重要的文獻,記載耶路撒冷第一次使徒會議,討論外邦人加入基督徒團契,是否必須遵守猶太人傳統的割禮。結論是不用。

13.第十五章1至21節:

「有些人從猶太來到安提阿」,這些人是保守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們可能原本是屬於猶太人法利賽派的分子,相當堅持守割禮的重要性。他們去告訴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摩西法律所規定的割禮,比任何條件都重要。這樣的說法在使徒保羅看來,等於是將耶穌的救恩給降低了重要性。他們將得救和割禮劃上等號。

第2節,為此還造成安提阿教會內部發生爭執。於是他們決定差派「保羅、巴拿巴,和當地教會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向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長老們請示」。這也說明了耶路撒冷教會是教會權威的中心教會。

第3節,這節說出這些代表沿路都跟其他教會信徒分享在外邦開拓福音事工的成果。

第4至5節,當他們抵達耶路撒冷教會時,確實有受到好的接待。但法利賽派的信徒卻是強調「外邦人必須接受割禮,也必須遵守摩西的法律」。

第6節,這次的會議是「經過長時間的辯論」才作出結論。

第7至10節,這段經文可說是彼得的信仰告白。他將自己與哥尼流相遇的經歷說明出來,因此,應該要肯定上帝的聖靈也會在外邦人當中做工。他這段話應該對該次的會議決定有相當的影響力才對。

第11節,彼得很清楚地說要求外邦人守割禮是「不對的」,他強調得救是因為「藉著主耶穌的恩典」。

第12節,並沒有詳細說明巴拿巴和使徒保羅說些甚麼見證,但「大家默默地聽」他們兩人在外邦地區傳福音和「所行的一切神蹟奇事」。

第13至21節,這段經文是耶穌的兄弟雅各做出結論,也可見他當時已經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如果再比較加拉太書第二章12至13節,就會發現雅各已經在耶路撒冷教會取得相當重要的地位,連彼得和巴拿巴都對他有讓步。

由雅各作出這次議會的結論:(1)不可吃祭過偶像的食物。(2)不可有淫亂的行為。(3)不可吃勒死的牲畜和血。

14.第十五章22至35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耶路撒冷使徒會議,決定推派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跟著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一起去安提阿。同時帶去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文去。

這次關心的地區,不僅是安提阿,還包括了敘利亞,和基利家等地的教會和信徒。因此,這封代表著耶路撒冷教會權威的信函,要給這三地區所有教會。

注意第24節,這封信特別澄清以前有人對他們說外邦人要加入教會,必須先受割禮的這件事,並不代表耶路撒冷教會的立場。這對過去那些法利賽人的基督徒來說,是一件很大的衝擊。

第25至29節,將使徒會議的決議說明一次,也同時肯定了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福音事工上的貢獻(參考第26節)。

第30至35節,因為耶路撒冷教會被看成是權威的中心教會,因此,代表猶大和西拉也是「代上帝發言的先知」,他們兩人宣讀信件外,也鼓勵信徒,堅固他們的信心。完成工作責任後,就回耶路撒冷去,但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則是繼續留在安提阿教會。

15.第十五章36至41節:

這段經文提供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資料,這是使徒保羅第二次的外出傳道,這段旅行傳道的記錄是直到第十八章23節止。

這次是使徒保羅自己想去的,因此,他主動邀請巴拿巴同行,不是安提阿教會或是其他教會的差派。但他對上次馬可‧約翰半途離隊的事,耿耿於懷,因此,當巴拿巴提議再帶他去的時候,他拒絕了,並且為此還與巴拿巴分手。使徒保羅因此帶著西拉同行。也從這裡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使徒保羅不再停留在安提阿教會傳道,而是四處去傳福音。雖然他原先是提議要「回到從前傳佈主道的各村鎮去,看看信徒們的情況,」然而實際上他走的路線是和第一次走的不一樣。這次走的路途比上次更遠,時間也更久。

16.第十六章1至10節:

在這次的傳道旅行中,「提摩太」加入了這次傳道的行列。使徒保羅一直將提摩太看作是最好的同工,甚至看他有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參考腓立比書二:22,提摩太前書一:2,提摩太後書一:2)。

第3至5節,這裡特別提到使徒保羅為提摩太行割禮,這好像跟他過去的態度很不一樣。因為同樣是希臘人的提多卻沒有行割禮。也許可以這樣了解: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猶太人的女人向來扮演著家庭教育的主要工作,因此,提摩太必定知道很多關於猶太人的習俗、禮節。而因為他母親是猶太人,在外邦人的眼中,他被看成是猶太人。但因為父親是希臘人,所以在猶太人看來,提摩太卻是外邦人。而使徒保羅帶著他去傳道,有很多時候,他們是要到猶太人的會堂去對猶太人傳講耶穌的信息。因此,提摩太若是有受割禮,在往後對猶太人的工作上確實會有幫助。因為他們努力見證福音,上帝賞賜給他們路過的教會「人數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第6至10節,這段經文在基督教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使徒保羅原本要北上亞細亞地區,但似乎遇到了困難而無法順利北上,因此,他們就「繞過每西亞,到特羅亞去」。

第9節是很關鍵的一節,因為在當晚使徒保羅「得到一個異象」,他看見一個馬其頓人向他懇求去幫助他們。就這樣,使他決定要前往馬其頓。也因為這項決定,基督福音的信息就此傳入了歐洲。

17.第十六章11至15節:

這段經文提到使徒保羅他們來到「腓立比」這個城市。這是馬其頓省的一個重要城鎮,也是羅馬帝國轄下的重要據點,很多退伍軍人居住在此鎮。使徒保羅在馬其頓開拓的第一間教會就在腓立比。

第13節,可看出此城猶太人不多,因為猶太人是凡有結過婚的十個男人就可成立一個會堂。如果不足十個人,可成立「禱告的地方」。使徒保羅每到一個城鎮就尋找猶太人聚會的場合,這也看到使徒保羅在外出傳道之初,還是以猶太人為主要對象。

呂底亞這位婦女可能是個富商,才有財力販賣紫色布匹。她是「從推雅推喇城來的婦人」,可能是嫁給猶太人吧,對信仰很認真,因此,上帝「敞開了她的心,使她留心聆聽」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她和她一家的人都領受使徒保羅給他們施行的洗禮。隨後她邀請使徒保羅等人到她們家去,繼續傳講福音信息。就這樣,她的家人成為腓立比教會的第一個受洗的家庭,並且將自己的家成為傳福音的據點,腓立比教會就是從她的家開始,成為歐洲第一間教會。

18.第十六章16至40節: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每個時代都會有人利用宗教信仰斂財的事件發生。在腓立比這個地方,就發生有人利用女奴被邪靈附身騙取錢財。作者路加描述使徒保羅在醫病、趕鬼的能力上,和彼得簡直就是一模一樣。腓利在撒馬利亞曾使一個會行邪術的「西門」歸正受洗,後來這位已經受洗的「西門」,還盼望能用錢買到彼得身上聖靈的能力,而被彼得詛咒(參考使徒行傳八:9-23)。現在使徒保羅使一個女奴的主人從此無法利用她被鬼附身行邪術騙取錢財。

第19至21節,這女奴的主人因為看見失去錢財,就抓住使徒保羅和西拉去告官,控告他們在傳另一種新的宗教,而這是羅馬政府禁止的行為。

第22至24節,結果群眾無知,並沒有明察他們被利用,連官府也一樣。導致使徒保羅和西拉被鞭打,還被關入牢裡。

第25至30節,使徒保羅和西拉雖然是關在監獄中,卻還是充滿著喜樂的心,吟詩歌頌上帝。上帝用強烈的地震,打開了監牢的門房,看守的警衛以為所有的囚犯都逃離,這樣他也必死無疑。因此,想要自殺時,使徒保羅叫他,讓他知道他們並沒有逃離。這讓警衛大為吃驚,也因此,問使徒保羅和西拉,他「該做甚麼才能得救」。

第31至34節,使徒保羅和西拉對他說:「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人就會得救。」然後,使徒保羅和西拉也傳福音給這獄卒的家人聽,結果他們全家都受了洗禮。並邀請他們兩位到他家去,一起歡喜,因為他們全家都受洗皈依耶穌。

第35至40節,必定是因為聖靈奇妙的作為,使羅馬軍官主動說要釋放使徒保羅和西拉。

第37節,使徒保羅第一次公開自己是「羅馬公民」。這在當時是很有社會地位的,也受羅馬法律特別的保障。因為這樣,讓鞭打他的警官大為吃驚,羅馬官長只好親自來賠罪,「道歉」,然後請他們離開該城。他們就往呂底亞的家去。

因此,可以看出在腓立比有成功的福音事工成果,但也有受到迫害的痛苦經歷。

19.第十七章1至9節:

使徒保羅和西拉離開腓立比城後就來到帖撒羅尼迦。就像往常一樣,他們還是喜歡先去猶太人會堂見證、分享福音的信息。但很清楚地,猶太人經常會在聽了他們的講道之後,和他們辯論。

第3節,「我對你們傳揚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這句話就是使徒保羅在各地傳福音最主要的內容,也是整本新約聖經的中心主題。但要說明這句話,就必須用更多的時間解釋:為甚麼耶穌會受難於十字架上,以及他復活顯現給眾人看見的信息。

耶穌如果真的是猶太人所期盼來臨的基督,那他為甚麼會受難?這個問題也是早期教會信徒們共同的問題,這也是福音書作者們努力要處理的問題之一。

第4節,這節說:「有好些敬拜上帝的希臘人和婦女界的領袖也信了」。在腓立比有販賣紫色布匹的婦女呂底亞和她的家人一起受洗信耶穌,現在在帖撒羅尼迦這地方則是有婦女界的領袖信耶穌了,這說明了婦女在福音事工上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但這樣,還有人也加入了福音事工。

第5至9節,有福音的地方,就有人反對福音的事工。「當地的猶太人心裡嫉妒,召集了一些市井無賴,糾合成群,在城裡引起暴動」,想把使徒保羅打死。他們衝進耶孫的家,很可能是他的家已經成為聚會的場所。他們抓耶孫和信徒去官府,控告他們收留「攪亂天下的人」。但顯然地,他們並沒有充足的證據,因此,官員只好要他們交保,之後就釋放了。

就像耶穌在各地傳福音,也必有反對福音的人在攪局。這說明了聖靈在作工,魔鬼也試著在破壞聖靈所做的事工。

20.第十七章10至15節:

為了不讓使徒保羅和西拉發生意外,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趕緊將他們兩人利用半夜送去「庇哩亞」。而他們依舊跟過去一樣,每當到一個城市,就會先尋找猶太人會堂去見證福音的信息。

第11節,這節說庇哩亞人「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這句話說出作者路加在觀察信徒的事有獨到的眼光。他特別提到庇哩亞人不僅聽使徒保羅傳講信息,更可愛的地方是「他們熱心地傾聽信息,每天查考聖經,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

第12節,這節特別強調福音的信息在外邦地區反而很有成果,有社會領袖階層的人也加入了基督信仰的行列,這對後來使徒保羅進入雅典、羅馬傳福音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第13至15節,同樣的,有人加入,也有從帖撒羅尼迦來的猶太人鬧場,因此,當地的信徒留下西拉和提摩太,然後護送使徒保羅獨自一人去雅典。

21.第十七章16至34節:

「雅典」,這是當代歐洲社會的思想中心,也是整個希臘文化思想的重鎮。在他們眼光中,猶太人簡直就是「未開化」的草芥民族。因此,當他們看到使徒保羅傳福音時,當地人的反應是「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甚麼」、「他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等,這樣的話也是表明他們相當瞧不起使徒保羅和西拉等人所傳講的福音。可是聖靈在作工時,即使在人看來很「低賤」的事,也是很高貴。

第18節,這裡提到「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這兩種思想都是當時雅典思想界的主流。前者創立在主前306年,主張宇宙萬物都是由「永恆的原子」所組成,不是上帝創造的。人要努力從上帝管轄的恐懼中脫離出來。不要相信有神,信仰會使人迷信、恐懼,而結婚會使人失去自由,也反對婚姻關係。後者,是由哲諾(Zeno)這個人所創。他因在「斯多亞」教書,因此,就用這名稱說明他的思想主張:認為理性才是一切的中心。神明是世界的靈魂,充滿在整個宇宙中,有泛神論的傾向。人要努力工作,以減少慾望,因為慾望只會帶給人更多的煩惱。

第19至21節,當他們聽了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之後,開始感到興趣,想要了解更多,就帶他到「亞略‧巴古的議會上」,讓他繼續見證福音的信息。有人對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感到「非常奇異」,因此他們想要「知道究竟是甚麼意思」。

第22至31節,這段經文記載是使徒保羅的講道詞。可以分成三點來看:(1)上帝是創造的上帝,宇宙萬物的主(24節)。(2)上帝就在我們當中,與我們同在,我們是上帝的子女(29節)。(3)上帝希望人離棄罪惡( 30節),這樣才有復活的盼望(31節)。結果有人接受了使徒保羅傳講的信息。

第32至34節,雖然有人反對,也有人瞧不起使徒保羅所傳的福音信息,但還是有人聽了也信了,更可貴的是,受到感動而加入見證福音的同工,這裡特別介紹有「亞略巴古的議員杜尼修,又有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和另外一些人」。不要放棄傳講福音信息的機會,無論在甚麼地方,只要傳講,必定會有人聽,因 為傳福音的工作就是聖靈的工作。

22.第十八章1至17節:

使徒保羅等一行人來到哥林多,這是個大城市,也是個港口市鎮,貿易興盛,但色情行業也很熱絡,連宗教活動都參雜著色情的內容。

第2節,這節提到羅馬「皇帝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離開羅馬」。這事是發生在主後49年的時候。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在羅馬發生猶太人暴亂的事件。但是另有一種說法是:耶穌復活的福音傳入羅馬時,引起該城的猶太人極大的不滿,時常與基督徒發生衝突,因此,羅馬皇帝生氣下驅逐令。

這節也提到以製皮革業維生的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也來加入傳福音的行列,他們是從哪裡得到福音?並沒有資料,很可能原本就在羅馬教會聚會,他們來哥林多城,就成為使徒保羅在福音事工上很好的伙伴,特別是在第18至19節說他們夫婦兩人在福音事工上很積極。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使徒保羅說「他們為了我冒生命的危險」,也提到他們的家提供了聚會的場所(參考羅馬書十六:3-5)。

第5至6節,西拉和提摩太也趕來加入傳福音,使徒保羅就停止靠織帳棚維生,全心投入見證福音事工。但他傳福音時,反對的浪潮依舊。他用跺掉身上的灰塵表示他們不信所導致的滅亡與他無關。

第8節,這節很有意思,因為連猶太人管理會堂的基利司布和他全家的人都受洗歸信耶穌,這表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也有人接受耶穌復活的信息。

第9至17節,這裡說到上帝的聖靈啟示了使徒保羅,要他「別害怕,只管講」,上帝要與他同在。他和其他同工留在哥林多長達一年半,教導信徒對信仰的真確認知。

就像以往一樣,每到一個地方傳福音,使徒保羅等人都會去猶太人會堂見證福音,但都遇到猶太人極力的破壞,甚至告到羅馬統治者之處。由於羅馬統治者一直認為那是屬於「猶太教」內部的事,不予受理。因為除了猶太人的猶太教被羅馬政府允許存在外,不准有其他宗教存在。在羅馬政府的了解中,基督教是屬於猶太教的一支。而控告使徒保羅沒有成功,卻讓會堂主管所提尼受到傷害。

23.第十八章18至23節:

這段經文描述使徒保羅結束第二次的旅行傳道事工。

第18至19節,這裡提到使徒保羅以及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婦到敘利亞去。這裡並沒有說明使徒保羅剪掉頭髮發願的內容。然後又在以弗所和這對夫妻分開,自己去猶太人會堂見證福音。

第20至23節,雖然以弗所的會友要留使徒保羅,但他還是決定先回安提阿。在回程途中繼續在各地教會堅固信徒的心。

24.第十八章24至28節:

在介紹使徒保羅在以弗所城傳福音之前,作者路加在這裡先介紹亞波羅這個人的故事。後來,他在哥林多教會很有影響力。

「亞波羅」,他是亞歷山大人,有口才,對聖經認識很豐富,且受過相當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他「常常把耶穌的事正確的向人講解」。他對早期的教會確實有影響力,作者路加在這段經文說亞波羅也是個福音事工的勇士。

第25節,但亞波羅「只曉得有約翰的洗禮」,從這句話也可以知道施洗約翰傳「悔改的洗禮」,對早期教會影響很大,雖然他很早就去世,但是他所傳的一直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中。

第26節,百基拉和亞居拉不愧是福音的幫手,他們夫婦幫助亞波羅更清楚耶穌的救恩。

第27至28節,亞波羅離開以弗所,轉往亞該亞繼續傳福音,並且也是一樣,進入猶太人會堂傳講福音的信息,也與猶太人公開辯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