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50期

啟示錄第四至十一章

1.第四章:
啟示錄從第四章開始直到第十一章是記載作者約翰所看見的異象,他希望能讓讀此書信的教會或信徒明白真正的處境。
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到另一個異象;這個異象和前面第一章9節至第三章22節所看見的異象不同;前一個異象都是針對地上七間教會而顯現的,而且所提起的都是針對該七間教會確切的問題和現象。而現在第四至五章所提起的異象,則是談及天上的景象,包括有坐在寶座上的上帝(第四章),以及站在寶座前的「羔羊」(第五章),也就是耶穌基督。啟示錄的特色就是會將天上與地上的景觀交錯編撰在一起。這兩章也是第六至二十二章經文的前言,重點都是在描述這位站在寶座前的羔羊,怎樣對付那些邪惡的勢力,以及最後得勝的景象。
第四章開始描述作者約翰所聽見的聲音,和看見的異象。這異象是關於坐在天上寶座上的那位全能者-主上帝。
第1節,「我看見」,從第四章開始直到最後所看見的異象,都是以「我看見」這個詞來形容作者約翰是親眼看見異象,並將之記錄下來。
「天上有開著的門」,這表示作者約翰被邀請到至高者的寶座前,說明了他和上帝的關係非常緊密。然後約翰聽到他曾熟悉像是「吹號的聲音」對他說,要「指示」他知道「以後必定發生的事」。
第2節,這時「聖靈支配著」作者約翰,讓他「看見天上有一個寶座;有一位坐在寶座上」。這裡的「寶座」,是在象徵著權威,而坐在「寶座」上的,就是有權威者。作者要強調的是:坐在天上「寶座」上的才是真正審判者。因為天上的「寶座」才是真的,地上的寶座即使顯示出人的權威,也必須接受坐在天上「寶座」者的審判,因為這位坐在天上「寶座」者掌握了審判人類和一切萬物的權柄(參考路加福音十二:4-5)。
第3至6節a句,這段經文描述「寶座」的實況如下:
一是坐在「寶座」上者,「面貌像碧玉和紅玉髓」,這都是珍貴的寶石。
二是這「寶座四周有彩虹繞著」,這裡的「彩虹」,是象徵著上帝的救贖、赦免的恩典,以及祂與人類立約的記號(參考創世記九:12-17)。因此,從這「寶座」也可讓人看到坐在那「寶座」上的上帝的慈愛。
三是「寶座周圍有二十四個座位,上面坐著二十四個長老」,這通常是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加上新約時代的十二位使徒。而這些長老「身上穿著白袍」,表示他們都是在信仰上戰勝了魔鬼誘惑的人,是得勝者(參考三:5)。且他們的「頭戴金冠」,這是用來象徵著榮耀、尊貴的意思。在這裡也可代表「權威」,如同地上的國王一般。
四是「從寶座發出閃電、響聲、雷轟」,這些都在表示威嚴,足以令人望而生畏之意。「閃電和雷轟」,在聖經中也用來描述上帝出現時的景象(參考出埃及記十九:16-19,另外參考詩篇十八:12-15、七十七:18)。
五是在寶座上也有「七支點燃著的火把」和「七個靈」。火,代表著去除污穢,有潔淨的力量。「七」則是代表著完整,表示這些力量都是來自上帝。
六是「寶座前有一片像水晶一樣光潔的玻璃海」,這是指數量多到數算不完的寶石就有如一片「玻璃海」一樣。作者用這種方式在描述上帝寶座的尊貴,幾乎無法用一般言詞來形容其壯麗之美(參考出埃及記廿四:10)。
第6節b句至7節,這裡談到在上帝「寶座四邊有四個活物」。這「四個活物」,在啟示錄一共引用十四次,而且「前後都長滿了眼睛」,表示這活物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絕不會冤枉人。然後說這四個活物的臉譜是「獅子」、「小牛」、「人」、「飛鷹」等。這些分別表示著:強壯、尊貴、聰明、迅速。這種描述可能是受到以西結書第十章14節的影響。
第8節,這裡說每個活物都「有六隻翅膀」,這是取自以賽亞書第六章2節的資料,描述天使撒拉弗的樣式。翅膀會飛,但卻都佈滿了「眼睛」,表示無論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仔細,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遮蓋住這些活物的眼睛。這些活物的主要工作是在讚美上帝,且是「日夜不停地」歌頌著。而歌頌的句子是引用自以賽亞書第六章3節的詩歌。這首詩歌也是早期教會經常引用的讚美詩歌。
「聖哉」,這是表示上帝乃是至聖、至高者,因此,歌頌上帝的子民,或是說被揀選的子民也需要學習上帝的聖潔(參考利未記十九:1-2)。「主-全能的上帝」,表示上帝乃是宇宙的主宰,是萬物生命的創造者,祂是全能者(參考創世記十八:14、馬可福音十:27)。「昔在,今在,將來永在」,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是指永遠,是超越時間、空間,表示上帝乃是永恆的主宰。
第9至11節,這是第二首讚美詩歌,也是早期教會經常歌頌的詩歌。歌頌的內容是「榮耀」,這在表示上帝奇妙的創造和拯救大能;「尊貴」,表明上帝的神聖和聖潔;「感謝」是對上帝拯救的恩典。
二十四個長老也一同加入了四個活物歌頌讚美上帝的行列。他們並且獻上了自己的「冠冕」,也表示人能夠站在上帝面前,就已經夠榮耀了。然後歌頌的主要內容:上帝是一切受造之物生命的主。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人早就因為罪所帶來的懲罰而消滅了。因此,人能活著,是全憑著上帝的恩典和旨意。
2.第五章:
這章記載的主要內容是延續第四章所看見的異象。在第四章在結尾之處,作者約翰提出一個重要的認識,就是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全能者上帝,是宇宙萬物生命的主宰,祂是萬物生命的創造者,所有的生命都是從祂而來。現在這第五章是說明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乃是救贖者,且祂的救贖是透過如同被宰殺的羔羊之方式,呈現出來。這樣的看法與先知以賽亞的詩歌中傳遞出來的相同(參考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
這章也引用了許多舊約先知文獻的資料,包括有以賽亞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等,而這些經書都與啟示文學的作品有密切關係。在這一章說有「七個印」,然後從第六至八章都在說明這「七個印」所封住的內容。
第1節,「坐在寶座上的那位」,依照第四章至4節的記載,這位就是全能創造的主上帝。他的「右手拿著書卷」,這書卷是密封著,且是用「七個印封著」,這「七」也代表著「神聖」,表示這本書卷不是一般人隨意可以打開,即使打開也無法讀,表示那是個「封閉」的書卷(參考以賽亞書廿九:11-12,但以理書十二:4)。
第2至3節,這裡說有一個「大力的天使」出現,他「高聲宣佈」看「誰配揭開這些印、展開這書卷」?這書卷並不是一般可以打開,因為有「七個印」封住,表示這是上帝親自封住的書卷,除非有上帝的幫助,否則這樣的書卷沒有人能夠打開。這裡也特別強調說「無論天上、地下,或地底下」,意思是指包括整個宇宙在內,都「沒有一個能展開書卷」,也因此沒有任何人能夠「閱讀」。意思是除了上帝親自出手,或是祂特許的對象才有辦法看。
第4節,為此緣故,作者約翰「放聲大哭」,除了這裡所說的「沒有人配展開或閱讀這書卷」外,另外一個原因是和不能執行上帝的旨意有關。因為在第四章1節上帝透過異象指示約翰,要讓他明白以後將會發生的事。因此,如果無法打開這「七個印」封住的書卷,就無法明白書卷中的意思,當然也就無法執行書卷裡所記載他應該要做的事。
第5節,這時在「長老中的一個」出來安慰約翰,要他「不要哭」。並且讓約翰知道「從猶大支族出來的獅子-大衛的後代已經得勝」,表明上帝將會差遣一位拯救者來臨,他也是一個「得勝者」,能夠解開這「七個印」所封住的書卷。
第6節,這節提到在「寶座中,有羔羊站著」,且這「羔羊像被宰殺過的」,這句話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7至10節。宰殺羊羔是以色列民族過逾越節,或是其它重要慶典、節期時必須準備的牲祭。而宰殺過的「羔羊」一直是以色列民族認為能獻給上帝最好的牲祭。
這節和第5節所提到的「那從猶大支族出來的獅子」之句子很明顯對照;原本眾人所期盼的拯救者,乃是一位擁有極大權柄、能力的君王或是領導者。但在這裡,卻變成了「像被宰殺過的羔羊」一樣的軟弱,被人當作牲祭一般擺放在獻祭的祭壇上。「獅子」,是凶悍、強壯,很會攻擊的猛獸,而羔羊卻是獻祭的犧牲品。世人總是喜歡使用勇猛的野獸來代表堅強、雄壯,但上帝卻用人看為最軟弱的「羔羊」之方式,來表明祂的慈愛(參考哥林多前書一:25)。
這羔羊有「七個角、七個眼睛」;這裡的「角」,是代表著「權柄」、「君王」、「能力」(參考申命記三十三:17,撒母耳記上二:10,列王紀上廿二:11)。而「七」表示著完美、神聖,因此,「七個角」,表示這是個完全的君王,他是大有能力的領袖,也是擁有極大權柄的統治者。「七個眼睛」,表示完全透視、一清二楚,一點也不含糊之意。
這位拯救者被「差派到世上各地去」,表示他並不是專屬某個族群,或是某個地區。因為上帝愛所有的人(參考約翰福音三:16),並不是只愛某一部份人而已(參考提摩太前書二:4-6)。
第7至8節,那「羔羊上前」從坐在寶座上那位的右手中「把書卷接過來」之後,那四個活物與二十四位長老隨即「俯伏在羔羊面前」。而且每個長老手中都拿著「豎琴」,和「盛滿著香的金爐」,而「這香就是信徒們的禱告」。注意這裡的「香」字,原希臘文是「聖徒」之意,指那些堅守信仰到最後都不改變的人。當信徒在世上被迫害、鄙視時,在天上復活的長老手中,卻都成為極為珍貴的「香」祭,呈現在上帝的面前。他們把這些受到迫害的記事,用「禱告」的方式向上帝說明,將一切都呈現在上帝面前。
第9至10節,這是一首歌頌犧牲的羔羊之愛的詩歌,是一首「新歌」。
「新歌」也是用來表示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開始(參考啟示錄廿一:5),因此,要用「新歌」來回應上帝的「新創造」。
「惟有你配」,這句是在回應第2至3節的「誰配」、「沒有一個」。在這裡則提到有資格「配接受那書卷」的,就是那被殺害的「羔羊」,只有他才有資格,因為他曾「犧牲流血」,獻上了生命作為贖罪的代價。
「各部落、各語言、各民族、各國家」,意思就是指從世界各地將屬於這羔羊的子民贖回。這樣的說法如同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那位即將來臨的彌賽亞(拯救者)的角色,他的工作就是要「把人贖回來,歸給上帝」。使他們都成為「祭司」,帶領人敬拜「事奉」上帝,使全世界都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第11至12節,這是另外一個詩班,這個詩班包括了四個活物和廿四位長老。這首詩歌同樣也是在強調「被宰殺的羔羊」,才是真正可以揭開書卷者。
這裡的「千千萬萬天使的聲音」,表示數字多到數算不盡。從這裡也可看出,天上除了有二十四位長老之外,還有數算不清的天使。作者用這種修辭來表示天上的壯觀、偉大,大到使人無法數算。
這「被宰殺的羔羊」將領受七種榮耀,而這些榮耀的用詞,都是大衛王當年帶領全體以色列人民歌頌上帝所唱詩歌的內容(參考歷代志上廿九:11-13)。這七種歌頌的詞句包括有「全能、豐富、智慧、力量、尊貴、榮耀,和頌讚」等,這都是指完美、至高的境界之意。
第13至14節,這是另外一首詩歌,和第四章11節是相似的頌詞。這首詩歌是「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生物,海裡的生物,宇宙中的萬有」等,都完全結合在一起歌頌上帝的偉大。
「都歸於坐在寶座上那位和羔羊」,這句詩歌是這三首詩歌的最重要信息 。

3.第六章:
從第六章開始直到第十一章止,可說是啟示錄最主要的部分。在這段經文中,記載有關用七個印加封的書卷被打開(六:1-八:1),以及從打開的書卷中所出現的七個天使吹起號筒的情景(八:2-十一:19)。
在打開的七個印中,又分成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前四個印(六:1-8),第二個段落,是後三個印(六:9-八:1)。但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第七個印剛打開,就又出現連串的「七支號筒」,每個號筒都有一個吹號的天使。這七個號筒有一些部分重複了前面七個印之信息,但也有許多新的信息出現。這就好像七個印加上七個號筒,然後彼此相連攀結交織在一起,不斷重複也不斷「脫」出。這「脫」出來的部分,就是七個號筒的信息,而交織在一起的,就是重述七個印的意義。

4.第六章1至8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羔羊揭開七個印中的前四個印,這四個印所表明出來的,就是罪惡,為人類社會帶來禍害。但無論這些罪惡是多強大力量,都會因上帝的忿怒、懲罰,面臨大災難--戰爭、饑荒、瘟疫,並且受到野獸攻擊。每當這四個印一打開,都會重複一個重要的動詞,就是「來」。接著就有一匹不同顏色的馬會出現。這是一種編輯上的技巧,在說明人類在苦難中的一種心靈盼望,期盼著公義的上帝的審判會趕緊臨到,好制止正在毀滅人類世界的邪惡力量。
第1節,這是開啟「第一個印」,四個活物中的一個發出「雷轟的響聲」聖經作者喜歡用「雷轟的響聲」來表達上帝臨到,或是祂要進行審判的工作,啟示錄作者多次使用「雷轟」、「響聲」的詞,都是在表達這種信息(參考四:5、十一:19、十四:2、十六:18)。對照第四章7節,這第一個活物是「獅子」。
「來吧」,這個「來」字,在希臘文也可以當作「去」的意思解釋。但在這裡,以及往後的「來」字中,這是對騎著馬的騎士說的。騎士騎馬的速度越快,表示耶穌再臨的時辰已經接近,審判的時刻隨即會來臨。
第2節,「看見一匹白馬」,然後接著說這匹馬所代表的意義是「得勝」,也用來表示好兆頭,且是「得勝又得勝」。但比馬還重要的是「那騎馬的」,他得到勝利者的「冠冕」,這並不是代表傳承王位的王冠。
這裡說騎士手上拿著「弓」,表明這是來自外族攻擊者所用的兵器。「弓」也可以代表「軍隊」。
第3至4節是打開「第二個印」,第二個活物說話,如果對照第四章7節,第二個活物乃是小牛。這裡並沒有清楚說出是誰揭開「第二個印」,但可以理解,必定是「羔羊」才有資格和能力。這位騎士所騎的馬是「紅色的」。「紅」,這個字含有血、濺血之意,這正好就是戰爭死傷者身上的所呈現的畫面,這也是人世間最殘酷的影像:自己人「互相殘殺」。這表示「內戰」頻繁,剛好與第一匹白馬所代表的外患相對照。也因為這樣,用「紅色」的馬來表示血濺四處,人民的生命被嚴重摧殘。
「一把大劍」,這也是戰場上的兵器。表示殺戮的事件將層出不窮。
第5至6節,揭開「第三個印」,出現的是一匹「黑馬」,這代表的就是食物缺乏,這和饑荒有密切關係。可以這樣了解:戰爭與饑荒是分不開的,因為戰爭,使人力都投入了戰場,田園自然會廢耕。因為廢耕,或是田園成為戰場,就不會有任何收穫,饑荒隨之而來。
「那騎馬的手中拿著一個天平」,就是古代的秤,在這裡也是一種象徵饑荒的時代,按照公道分配糧食,但每個人所分配到的食物相當的少,不夠生活所需。因為在這裡說每天所得到的「工資只能買一公升小麥」,或是只買到「三公升大麥」,表示生活已經陷入困境。
若是以一天的工資是一個「銀子」(denarius,參考馬太福音二十:2),一個銀子在平時可供一家六口吃飽三餐。在平時一個銀子大約可買到八至十二升的小麥,或是二十或三十升大麥。饑荒,另一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社會問題,就是經濟上有嚴重的通貨膨脹。
「橄欖油和酒不可糟蹋」,表示在饑荒、缺乏糧食的時代,任何可食物都很珍貴。
第7至8節,這是揭開「第四個印」,看到的是一匹「灰色的馬」。這種顏色也是死亡之後屍體的顏色,因此,「灰色」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死亡」。而與「死亡」相隨的就是「陰間」。
這裡說死亡「管轄四分之一的土地」,表示還有四分之三乃是乾淨的,有生命的,不是被「死亡」和「陰間」所控制。但被控制的地方,則有「戰爭、饑荒、瘟疫,和地上的野獸」等著要懲罰人。

5.第六章9至17節:
這段經文是有關揭開第五個印和第六個印呈現的景象。這兩個印都將焦點放在天上,與前面四個印的背景放在地上人間不同。在第五章8節記載二十四個長老都拿著「盛滿著香的金爐;這香就是信徒們的禱告」呈獻到上帝面前。代表的是信徒們為受難者禱告的聲音,也是在祈求上帝為這些受難者伸冤的聲音。
第9節,這是揭開「第五個印」。這節可參考第一章2節、9節。
作者在這裡說看見有人為了傳福音,為福音作見證,結果「被殺」,這些人的「靈魂」,正在「祭壇」下。表示這些人為了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他們的靈魂就會在祭壇的腳下,就如同牲祭的血傾倒在祭壇下一樣。
「靈魂」,這是指「生命」的意思。「為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這說出在尼祿與多米田時代,基督徒受難的情況相當嚴重。
第10節,這裡特別提到「信實」一詞,表示這是含有「約」的意思。另一方面,信實也是在表示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祂的審判和統治都是公義的(參考申命記三十二:4,撒母耳記上廿六:23,詩篇九十八:9、一一一:7-8,以賽亞書十六:5,撒迦利亞書八:8)。
第11節,這些因為傳揚上帝的道而受難者,都得到一件「白袍」(參考三:5),表示雖然他們在迫害者而言是「消失」、「死亡」,但在上帝的眼中,他們卻是永恆地活著,因為他們將成為「天國的子民」(參考馬太福音五:10)。要注意的是,這「白袍」並不是人自己可以決定給誰,而是上帝親自賞賜。所有領受到「白袍」的人都奉命等待到所有「數目湊滿了的時候」,這也說明了上帝有自己的計畫與時間表,時間一到,上帝的審判很自然地就會來到。

6.第六章12至17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第六個印被揭開後,上帝開始進行祂嚴厲的懲罰行動。所描述的內容有許多舊約先知文獻都曾提過的,包括有地震(參考哈該書二:6);太陽與月亮都變色(參考以西結書三十二:7,約珥書二:31);星辰墜落,以及天空像書卷被捲起來(參考以賽亞書三十四:4)等。這些景象都在說明上帝審判來臨時,人生存的機會幾乎等於零,沒有任何一個人可能生存下去,只有上帝所揀選的子民才能免於災難的威脅(參考詩篇一○二:25-28)。
第12至14節,這是掀開「第六個印」,也是上帝審判來臨時的景象。聖經中,用天地變色、宇宙景觀變樣的方式,來描述上帝在極大的烈怒之下,進行祂對背逆者的審判。
這裡提到除了「大地震動」之外,還有更恐怖的就是日月星辰都改變。在先知文獻中,一再提起這種現象(參考以賽亞書十三:11-13、三十四:4,耶利米書四:23-26,以西結書三十八:19,阿摩司書八:8-9,約珥書二:10,那鴻書一:5)。而耶穌基督在他的教導中也曾採用先知文獻所提供的資料(參考馬太福音廿四:29,馬可福音十三:24-25,路加福音廿一:11、25),當作教導民眾的材料。甚至福音書的作者在描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是正午的時刻,但是陽光消失,「黑暗籠罩大地」(參考馬太福音廿七:45)。但啟示錄所描述的景象更特別,就是除了大地震動、日月星辰變化,還有就是「地上的山嶺和海島」也會跟著移動。
第15節,這節描述從「君王、統治者、將領」等到「奴隸和自由人」等,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在末日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所有的人都必須接受審判,沒有人擁有特權可免於審判(參考希伯來書四:13)。這裡說大家都想要去「躲在山洞和巖穴裡」,正好說出人類犯罪後想逃避的本能反應(參考創世記三:8,以賽亞書二:10、19-21),以為這樣可以逃避上帝的審判。
第16至17節,這兩節可參考何西阿書第十章8節,和路加福音第廿三章30節。
說明當人犯罪後,最懼怕的就是看到上帝的顯現,因為知道那將無法遮掩所犯的一切罪行。人呼喊「山嶺和巖石」來「倒在」他們的身上,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上帝的眼睛。但啟示錄作者說那是沒有用的,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赤裸裸地面對上帝的審判。

7.第七章:
這章可說是另外「插入」的一章經文,因為這一章經文編輯在此,使第六章記載第六印打開之後,必須到第八章1節才會再看到第七個印被打開的記載。這章主要在描述末後的日子將會出現的景象,這景象就像在第六章17節所提到的:「因為他們震怒的大日子到了;誰能站得住呢?」上帝的懲罰確實很嚴厲,沒有人可以抵擋或免除。但是那些持守信仰到最後的人,上帝在他們身上都做了記號,有這些印記的人才能「站得住」。
這章可分成兩個段落,其一就是第1至8節,談到有關「被蓋印的」的總數,另一則是第9至17節有關從「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各語言來的」,他們都身穿白袍。可以看出來,除了以色列民族被拯救之外,也有非以色列民族之「各國、各族」的人民被列入拯救的範圍。這也說明耶穌在山上寶訓中所提起的,上帝是愛所有的人(參考約翰福音三:16)。而使徒保羅的觀念中也提起「上帝要人人得救」(參考提摩太前書二:4),換句話說,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都是上帝所拯救的對象,這對今天的基督徒和世界有極大的意義。

8.第七章1至8節:
從這章就可看到啟示錄在編輯上有個很特別的手法,就是以「七」為一個循環的數目;每當有「七」的數字出現,在第六與第七之間就會出現「插入」的資料,就是在第「七」個異象要出現之前,隨即又引發另一個「七」的異象出來。這種編輯方式除了在這章之外,也同時出現在第十章1節至第十一章13節中。
這段經文就是插入的第一段落,談及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中被拯救的人數,每個支族都有詳細的敘述。
第1節,這裡出現「四個天使」、「四極」、「四面」等「四」的數字,這個數目在聖經中有特殊意義,含有「適當」、「剛好」之意。
「地的四極」,可以表示全世界的意思。其背景與一間房子有四支柱子支撐一樣,地需要有四個「極」來支持它,這也與東、西、南、北等四個方向的觀念有關。
「四面的風」,在耶利米書第四十九章36節則是代表「毀滅的力量」,也是受到上帝差遣的使者(參考耶利米書四:11-12、五十一:1-2)。舊約的先知喜歡用「風」來表示上帝的僕人,或是上帝的工具(參考以賽亞書六十六:15,約拿書四:8,那鴻書一:3,撒迦利亞書九:14)。
第2至3節,「另外一個天使」從「東方」出來,這位天使帶來的是好消息,他手上「捧著永生上帝的印」,而這印要蓋在上帝僕人的「額」頭上。古時候的「印」可用來代表著主人、君王(參考創世記三十八:18、25,以斯帖記三:12、八:10,但以理書六:17,路加福音十五:22→經文中的戒指是帶有印記的戒指,可用來確定身份)。
第4至8節,這段經文談到以色列民族總共計十四萬四千人,被蓋上「印」記,這數目是以色列十二個支族,每個支族有一萬二千名。這數字是依據象徵著「圓滿」的十二乘上「圓滿」的十二,共計一百四十四,然後再乘上「一千」。而這「一千」表示的意義乃是「無限的圓滿」狀況。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支族受拯救的人數都一樣是一萬二千名,而不是依照人口的比例分配。這裡的十二支派,並不是根據族譜的次序,而是以「猶大」支派為先,表示猶大這支派已經取得繼承的主權。再者,這裡沒有提到「但」支派,而是提到瑪拿西(第6節),可是已經有約瑟了,因此,正確的寫法應該是「但」,而不是瑪拿西才對。會省略了「但」支族的人,可能是和創世記第四十九章17節提到的「但」之後裔,後來背叛上帝有關(參考士師記十八:27-31,列王紀上十二:29-30)。在歷代志上第四至七章的族譜中,也缺少了「但」族人的記錄(參考歷代志上七:12b)。

9.第七章9至12節:
這段是插入的第二個異象,第一個異象是作者「聽見說」有十四萬四千人被蓋印,到這個異象是他「看見一大群人,數目難以計算」,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要說明上帝的救恩,是無限的大,祂的愛就是寬、廣、深。
第9節,這節的描述和前段所敘述的有所不同,這裡說「看見一大群人,數目難以估計」,且這些人是「從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各語言來的」,而這些人都是「穿著白袍,手上拿著棕樹枝」。但前者是指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且每個支派是一萬二千人。
第10節,「救恩是從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和羔羊來的!」這句高聲呼喊的話也在表示著寶座上的上帝和羔羊是同等的位階(參考腓立比書二:6-8)。
第11至12節,不只是地上的一切萬物,連天上所有的一切,也都要敬拜上帝。
「阿們」,這是表示「心裡誠心誠意」的態度,也就是實實在在的意思。
在這首讚美的詩歌提到七項內容,包括「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能、力量」等。這些敬拜稱頌的內容都僅用於上帝和羔羊(拯救者),並不用在人的身上,因為人並不配擁有全部的稱頌。
10.第七章13至17節:
這一段是在解釋第10節所提到的這一大群數目難以計數,且身上都是穿著白袍的人,他們是哪裡來的?為何能享有這樣的榮耀?
第13節,有一位長老詢問作者這些「穿白袍的人是誰?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第14至15節,這位長老回答,說這些人都是「經歷過大災難」,這表示他們都受到迫害但堅持信仰不放棄。「用羔羊的血把自己的衣服洗得乾淨潔白」,這裡的「血」表示可以贖罪,使人的罪得潔淨。作者在這裡強調「羔羊的血」,這是採以色列人民用羔羊獻祭在祭壇上,流血在祭壇的方式,來表明贖罪的意思。因為這樣,這些穿白袍的人,才能「侍立在上帝的寶座前」,「日夜」事奉祂。
第16至17節,這兩節是在回應第15節的「上帝要親自庇護」這些因為堅守信仰的道理而受迫害的子民,這對對於那些因為堅持信仰而受難的親友來說,是最大的安慰。因為有上帝親自牧養和庇護,因此,這些人都不會再有飢餓、口渴的問題,或是溫度差異的現象,他們將有永恆的生命。

11.第八章:
前面已經說過啟示錄在編輯上有個特色,就是以「七」的數字連續轉換。再者,在編輯上作者也運用一種「連環扣」的方式,就是在第六與第七的異象之間,插入另一個連續「七」的異象。而這兩個「七」的異象又有相同的意義在裡面。啟示錄這種中斷的編輯方式,再次出現在這種原本已經被中斷的異象中,也就是從第六章12至17節開啟第六個印之後,原本可以直接連續第八章1節的第七個印,但被第七章的插入異象給打斷了。然後,從第八章1節開啟第七個印之後,原本應該可以直接解說這第七個印,但卻又插入了第2至5節說有七個天使拿著七枝號筒。這樣表示,第七個印就是在述說這七個天使和七枝號筒。這種一再「插入式」的編輯方式也就成了啟示錄的特殊編輯方法。
第1節,這是七個印之異象中的最後一個。在第六個印所顯示出來的景象,就像是末日來臨時天翻地覆的狀況,所有的人、不分任何階級,都躲進了巖石洞穴,甚至呼喊那些山嶺巖石倒塌掩蓋住他們來躲避災難(參考六:12-17)。因此,大家都安靜地等待「第七個印」打開,這樣大約等了「半小時」,這表示時間很短暫。換句話說,上帝的審判很快就會來臨。這對當時正在受難的基督徒來說,是個很大的盼望。
第2節,作者說他「看見七個天使」,他們都「站在上帝面前」,且是「接受了七枝號筒」,這裡可看出這個新異象又是另一個「七」的開始。這裡的「七個天使」,在希臘文的「七」之前,有加上冠詞「tous」,表示這「七個天使」並不是一般天使,而是指特定對象,或是被選派出來的天使,且具有代表性。除了在這裡提到有「七個天使」之外,在第十五章1節、6至8節、第十六章1節、第廿一章9節等,都有提到這「七個天使」和他們的工作。
第3節,除了七個天使拿七枝號筒外,這節說「另外有一個天使出來,拿著金香爐,站在祭壇前」。這個天使並不是七個天使中的一位,而是「另外有一個天使」。這裡的「金祭壇」是指敬拜上帝的地方。這裡的「金祭壇」,可參考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是用金和銅為材料製成(參考出埃及記廿七:1-8)。
第4節,那點燃的香「從天使的手中升到上帝面前」,這句話很清楚表明了天使的工作之一,就是將人的祈禱轉達給上帝(參考詩篇一四一:2)。
第5節,這是另一幅畫,前面說祈禱可以藉著天使手中的金香爐呈獻到上帝面前。現在則是說天使「把香爐裝滿了祭壇上的火,扔到地上去」,然後出現了各種令人震撼的景況,包括「有了雷轟、響聲、閃電,和地震」。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象徵著上帝對信徒祈禱的回應。聖經一再用「雷轟、響聲、閃電,和地震」來表示上帝的顯現和懲罰。因此,作者用此種方式在表示:上帝聽了信徒祈禱之後一定會回應這些為了見證福音而受難者的祈禱。
第6節,這節若接續在第2節之後,讀起來會比較順。作者在這裡說這些天使「拿著七枝號筒準備要吹號」,這是為了要宣布上帝審判的結果。吹號,表示上帝來臨、顯現,要眾人都注意。
第7節,從這節開始,一直到第十一章,就是這七個天使吹出號筒的聲音。這七個號筒也分成兩組,第一組有四枝號筒,第二組有三枝號筒。這就像在前面七個印一樣,前面有四個印一組,後面三個印另成一組;前者是對自然界造成嚴重打擊,後者則是對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痛苦。
「第一個天使一吹號」,所發出號筒的聲音是出現「冰雹和火,攙著血」,這和出埃及記第九章23至25節記載的第七個災難很接近。
地上「三分之一」的青草、樹木都被毀了。原本在第七章1至3節,是說有個捧著永生上帝的印之天使,來對站在地的四極的四個天使說,要擋住地上的大風來毀滅「地、海、樹木」,不要讓會摧毀地上一切萬物的大風來傷害,現在則說是有「三分之一」被毀滅了。從這裡也看到上帝的恩典,因為上帝並沒有全面性的毀滅。
第8至9節,這是「第二個天使」吹號筒。這裡沒有記載是誰將一座著了火的山扔到海中。這裡也是提到「三分之一」的海洋變色,包括海水變成血,「海中的生物死了三分之一」,另外「船隻也損壞了三分之一」。這種海洋變成血的景況,很類似出埃及記前的第一個大災難(參考出埃及記七:20-21)。且和第一枝號筒造成的結果相同,前者說到大地的花草樹木被燒毀,這裡說到的是海洋生態的劇烈改變。
第10至11節,這是「第三個天使」吹號筒。在第二枝號筒發出聲音之後,海洋變了色,現在則是移轉到江河,這與人的生存有密切關係,因為江河若變色,人的生命就有危險。「有一顆大星,像燃燒著的火把一樣,從天上墜下來」,因為這緣故,導致河流、水源的生態都改變了。且是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切水源」,都因此變成「苦」的水一般。這就像出埃及記描述第一個災難中,尼羅河的水變色,河水發臭不能喝(參考出埃及記七:17-19)。但在這裡則是更嚴重,因為有「許多人喝了」這變苦的水都「死了」。
第12節,這是「第四個天使」吹起第四枝號筒。太陽、月亮、星辰等「都被襲擊」而黯然失色,亮度減少「三分之一」。這個災難與出埃及記描述的第九個災難有相似之處(參考出埃及記十:22-23)。但這裡所指出的天色黑暗,受到影響的乃是大地,並不是天上。因為缺少日月星辰的光照,大地五穀等生長必定受到嚴重的影響,人民的生活也連帶受到災害的波及。
第13節,這節中斷了第五個天使接續吹號角的時刻。因為出現「一隻在高空飛翔的鷹」,牠高聲呼喊「慘啦」的聲音。這隻「鷹」就像報幕者在提醒讀者要注意,下一波的災難將會更嚴重。

12.第九章:
在前面已經敘述過的,這「七個拿著七枝號筒的天使」,也分成兩組,第一組就是第一至第四個拿著號筒的天使,第二組是第五至第七個拿著號筒的天使。在這一組的天使與另一組天使之間,插入了另一個景象,就是突然出現一隻飛翔在高空中的鷹大聲喊著,要另外三個拿著號筒的天使吹號。這隻鷹連續喊了三次「慘了」,原本是代表著三次號角聲音要帶來的災難。但卻只清楚出現兩個災難的結束(參考九:12、十一:14),並沒有清楚指明第三個災難的景象或始末。
這第五至七個天使吹號的篇幅,在編輯上和前面七個印類似,但篇幅比前一組的要長很多。現在這三個天使吹出號筒聲之後,出現的境界,並不是完全屬於地上的,而是屬於整個宇宙關連的景象。另外,在第六與第七個天使之間,又插入了另一個天使(第十章),然後才結束第六個天使吹號所帶來的災難。這就前面第六個印和第七個印開啟之間,插入了第七章描述的另一個景象,是相同的編輯方式。這也是啟示錄最特別之處,就是連續循環、再循環。

13.第九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第五個天使吹號之後,所發生的景況,重點是在出現蝗蟲攻擊所帶來的災難。
第1節,「一顆星從天空墜下來」,這回應了第八章10節所提到的,有一顆大的星從天上墜落。但這裡的星辰是具有位格的,因此,這裡的星辰也可以是代表天使(參考一:20、二十:1),就是一般所說的「墮落的天使」。若此,這位墮落的天使是「接受了無底深淵的鑰匙」,表示這位墮落的天使掌控著深淵的權柄。
第2節,這位天使拿著開啟「無底深淵」的鑰匙,結果產生了恐怖的景象,很像火山爆發時的情景。因為「太陽和天空」都因為這「好像從大火爐」所「冒出來的煙而變為昏暗」。這種說法,就好像出埃及記中所描述的「黑暗之災」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22),看不見日光或任何光線。
第3節,「有蝗蟲從煙裡出來,落在地上」,這種描述有如同先知約珥書第一至第二章11節所描述的景象。在這裡的蝗蟲因為是具有如同「蠍子所有的能力」一樣,因此,表示牠有強烈的攻擊力,會帶來極大的傷害。「蠍子」,是含有劇毒的一種昆蟲,多生於曠野。它攻擊人類或動物時,會導致被攻擊者因中毒而死。
從這節可看出蝗蟲本身就已經足夠讓人類與生態受到嚴重的傷害,現在,蝗蟲若是加上了毒蠍的能力,表示其攻擊帶來的傷害可能加倍,會使災難更加沉重。
第4至5節,在這裡的蝗蟲是被約束著不可以傷害「地上的草、樹木或其他植物」,這表示這些蝗蟲不可以隨意行事。這已經說明了上帝創造之物,都會聽從上帝-宇宙萬物的創造者的命令行事。這些蝗蟲接受命只可「傷害那些額上沒有蓋著上帝的印的人」,且讓他們「受痛苦五個月」,不可以「殺死這些人」。原來這些蝗蟲雖然身上帶有如同蠍子那樣的劇毒,但不是用來殺害人,而是要懲罰人。在啟示錄第七章4節有提到上帝的天使拿著印,要蓋在人的額頭上,好作記號,免得受到傷害。這種額上有記號,表明的是分別為聖,是屬於上帝揀選的子民,就像出埃及之前,以色列人民在門框上塗上羊血作記號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二:13)。
第6節,這裡的「五個月」字,可以從「五」這個數目了解以色列文化裡,這個數字也表示「圓滿」、「適當」之意。這表示上帝有恩典,使苦難期間不長,只有「五個月」,這很清楚地指出一個明確的時間,不是無限期。
第7節,「蝗蟲的樣子像要上陣的戰馬」,在約珥書第二章4節說蝗蟲就像「奔馳的戰馬」。這裡說這群「蝗蟲」的「頭上所戴的好像金冠」,這是一種形容句子,並不是真的戴有金冠冕。這裡是用「金冠」來表示牠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征服任何目標和對象,是勝利者的形像(參考啟示錄四:4、十四:14)。而「臉像人的臉」,表示有人的智慧,知道聽從命令行事。
第8節,「像女人的頭髮」,這可能是指蝗蟲的觸鬚。可是一般來說,蝗蟲的觸鬚並不長,這裡要表示這種蝗蟲的樣式,跟一般的不同。「像獅子的牙齒」,表示它們對要攻擊的對象不會手軟,絕對不留情,有很強大的殺傷力。
第9節,「鐵的護胸甲」,表示它們很強壯,要打擊它們,或是被反擊時不容易受傷。而些蝗蟲「從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馬車奔馳上陣的聲音」,這是在形容蝗蟲之多,簡直無法數算。
第10節,這些蝗蟲有「尾巴」,且有長「刺」,這些刺像「蠍子」的一樣,能使受到攻擊的人,受到「五個月的痛苦」。這些都在表示這群蝗蟲確實跟一般我們所看見的一般蝗蟲大不相同。
第11節,「有一個王管轄牠們」,這說明了這群蝗蟲是有首領在帶牠們。這裡說首領的名字「希伯來話叫亞巴頓」,這意思就是指「滅亡」。在這裡同時又加上了希臘話的名字叫「亞坡倫」,這意思是指「毀滅者」。會用這兩種語言,主要目的是要讓當時的人都能明白其意。
第12節,就像一個報幕者,說明第五個天使吹起第五枝號筒之後的「災難過去了」,並且預告「還有兩種災難要來」。就是即將吹響的第六枝與第七枝號筒。

14.第九章13至21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有關第六枝號筒吹響之後,發出的景象。在這裡出現的,並不是怪獸,而是「天使」,且又再次出現「三分之一」的懲罰。我們也可以說這個「異象」很特別,原因是在「異象」中又有另外的「異象」(四個天使)出現。
第13節,「金祭壇的四角」,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祭壇上要有凸出的四角(參考出埃及記廿七:1-2),這是作為赦免罪犯用的(參考列王紀上一:50-53)。在這裡,指這金祭壇是擺在上帝面前。而聲音從這金祭壇發出,表示上帝審判的聲音。
第14節,發出的聲音向這吹第六枝號角的天使說,要去釋放被關的「四個天使」,他們是被關在「幼發拉底河」。注意在這「四位天使」之前有加上冠詞,表示這四位天使是很特別的對象。
第15節,這節說被釋放的「四個天使」,是要為上帝進行毀滅工作的。他們將毀滅「全人類的三分之一」。但這也同時在表示尚且還有「三分之二」的人類還被看顧著,不會受到毀滅力量的波及。
在這裡作者用「此年、此月、此日」來表示有個特定的時間一到,上帝就會依照計畫進行摧毀的工作。
第16節,騎兵「兩億」,表示騎兵非常多,多到無法數算之意(參考詩篇六十八:17,啟示錄五:11)。
第17至19節,這三節描述這些騎兵的穿著以及進行毀滅工作的情景。
「紅得像火,藍得像藍寶石,黃得像硫磺」等,這三樣都是在描述災難來臨時,連想要逃避的空間與機會也沒有。
「馬的頭像獅子的頭」,表示這些馬相當凶悍,看起來就讓人膽寒心怯。且會從牠們的口中噴出「火、煙,和硫磺」等物,這樣的描述都在說明,這表示牠們會帶來徹底的毀滅。而且毀滅的數字一樣是「三分之一」。
馬的「尾巴像蛇,上面有頭」,而蛇的頭有毒牙會致人於死。這些都在表示只要被這種馬的尾巴打到,必死無疑。
第20至21節,這兩節才是作者約翰想要提醒讀者的經文。在第15節與第18節都有提到第六個天使吹出號角聲,原本是要毀滅「三分之一」的人類。但真正的用意,就是要勸勉那些還有機會獲得拯救的三分之二,要他們趕快悔改,否則他們也會像那被毀滅的人類。
這裡提到「沒有在這些災難中被殺的人」,就是指剩餘的「三分之二」的人,可惜是他們「仍然不悔改」,持續去拜自己「親手所造的偶像」,是「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走的東西」(參考詩篇一一五:4-8、一三五:15-18,以賽亞書四十四:12-17、四十六:6-7,耶利米書十:3-5)。也因為所拜的是虛假偶像的神,因此,不會想要「悔改」,相反的,還繼續做出「凶殺、邪術、淫亂、偷竊」等罪惡行徑,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懲罰而已。

15.第十章:
從第十章1節到第十一章14節,這一段經文是介於第六個天使和第七個天使之間插入的資料,就像在第六章提到的第六個印和第八章1節提到的第七個印啟開之間,插入了第七章的「四個天使站在地的四極」,以及數目無法估計的人,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一樣。在這章作者提到上帝忠心的僕人或信徒遇到極大的苦難。
第1節,「大力的天使」,他是直接從天上降下來的。作者特別形容這位天使是「披著雲彩,頭的上面有一條彩虹」。這代表著上帝審判的時刻已經來到。再者,「彩虹」也象徵著上帝審判後的拯救恩典之記號(參考創世記九:8-17)。
「臉像太陽」,這種像似太陽的光芒,就是代表著上帝的榮耀。「腿像火柱」,火柱是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時,上帝讓他們知道身邊有祂保護與同在的記號(參考出埃及記十三:21-22)。
第2節,這位大力的天使的手上是拿著「展開的小書卷」,表示不再是隱藏的秘密,是公開的,且是可以清楚知道書卷裡面所記載的事。
「右腳踏在海上,左腳踏在地上」,這是一種奇特的景象。古代的人若是同時提到「海」和「地」時,是指整個世界之意。這裡表示著:無論是在深淵(海)中,或是在陸地上的,都是在他的掌管之下,也是在他審判所及的範圍內。
第3至4節,這裡又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七」的數字出現。
「七個雷發出回響」、「七個雷所說的話」,好像「獅子吼叫」的聲音,這是一種種令人聽起來會心生恐懼感的聲音。作者約翰說原本要將所聽到的「寫下來」記載下來時,但卻聽到「有聲音從天上來」,要他「不可記錄」所聽到的話,主要原因就是這「七個雷」發出的內容是秘密。
第5節,「向天舉起右手」,這是一種發誓的姿勢。
第6節,這位天使是對著「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上帝發誓」,這也是聖經一再介紹我們認識的真正上帝之特徵(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1,詩篇三十三:6、一一五:15、一四六:6,以賽亞書三十七:16、四十二:5)。這句話表示除了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外,其餘的神都是人的手所造的偶像神明,這些偶像神明是「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走的東西」。
「不會再遲延了」,這句話對早期教會信徒來說非常有意義,對當時的信徒來說,確實是很有鼓舞作用,讓在苦難中或是灰心喪志中的信徒,重新燃起生命的盼望。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這是早期教會共同認定的信息(參考約翰一書二:18)。
第7節,這裡說出「第七個天使吹號的時候」,就是上帝實踐祂的旨意的時刻。而上帝的旨意早在先知的預言中就已經提過了(參考阿摩司書三:7)。
第8節,作者約翰再次聽到「先前從天上來的聲音」,就像他在第4節所聽到來自天上的聲音。
第9至10節,這位天使要作者約翰將此書卷給「吞」吃下去。這樣的異象和以西結書第三章至3節提到的命令相同,都是要吞吃書卷。這種吞吃書卷所象徵的意思,就是要讓作者約翰明白所有書卷內的意義。而且說吃了這書卷之後,「嘴裡卻像蜜一樣的甜」,這也是詩人所說的一樣(參考詩篇十九:10、一一九:103),而先知耶利米也說,上帝的話,使他的心裡充滿了喜樂(參考耶利米書十五:16)。可是,作者把小書卷吞下之後,「肚子就真的感到苦」。可以這樣了解:當僕人去傳播上帝的信息時,那種感覺是非常好的,甜美的。但領受到上帝的信息的人,可能感覺就不是這樣,因為這會使他發覺與生活經驗、價值觀念相差很多,要改變過來,心裡確實是會有很大的掙扎、痛苦。
第11節,作者強調上帝的話,是要傳達給所有的人都聽到,包括「各民族、各國家、說各種語言的人和君王」,不論是甚麼身分的人都需要上帝的話。再者,不論所要宣佈的信息是多麼地難聽,甚至可能因此為僕人帶來生命的災難,也是要傳遞出去。

16.第十一章:
這章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一是第1至14節,這是繼續第十章插入的資料。在這段資料中,談到有兩個見證人,這兩個見證人是站在世界之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和兩個燈台。二是第15至19節,這段經文談到第七個天使吹號後所顯現出來的景象,就是看見天上的聖殿開了,上帝坐在寶座上,上帝進行審判。

17.第十一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描述天上的聲音傳出,要差派兩個「穿著麻衣的見證人」傳揚上帝的信息。而這兩位見證人所傳的是審判的信息。
第1節,作者約翰「接受了一根像杖一樣的尺」,然後聽到聲音要他去「量一量上帝的聖殿和祭壇,並數一數在聖殿敬拜的人」,這裡的「聖殿」,也是指著基督的教會。每個信徒都是屬於建造聖殿的「石頭」(參考彼得前書二:5)。這裡的「祭壇」可以是指所有為了維護耶穌基督的信仰,而慘遭殺害的人,上帝要他數算確切的數目有多少。
第2節,「外院」,這是指聖殿正殿之外的地方,允許外邦人聚集之處。不用去計算他們的數字,他們是迫害者。因為量聖殿、祭壇的主要用意,是表明與上帝和好,則這些迫害者,相對的就是敵對上帝者。
「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這等於三年半的時間,就是一千兩百六十天。
第3節,「兩個穿麻衣的證人」,在以色列文化中,穿麻衣是在表示高度哀傷、痛苦的一種穿著方式,表示家中有至親的人過世,用穿麻衣來表示哀傷。再者,也表用來表示誠摯的痛悔之意(參考,耶利米書四:8,約拿書三:6)。
「兩個」見證人,這也是申命記摩西法律的規定(參考申命記十九:15)。「一千二百六十天」,這也剛好是三年半之久。
第4節,「那兩個見證人就是站在世界之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和兩個燈臺」,這表示他們傳達出去的信息,是倚靠上帝的能力,不是來自人的智慧或言語(參考撒迦利亞書四:6)。
第5節,「如果有人想傷害他們」,由於這兩個見證人就是上帝忠實的僕人,因此,誰傷害上帝忠實的僕人,等於是傷害上帝一樣。他們的任務是要傳出上帝的信息,因此,在上帝的信息完全傳遞出去之前,不能受到阻礙或受難。
第6節,這兩位見證人身上擁有上帝所賦予的神奇力量,他們擁有先知以利亞一樣的能力,會祈求上帝「叫天不下雨」(參考列王紀上十七:1),並如同摩西「使水變成血」(參考出埃及記七:20-21)的背景。
第7節,這兩位見證者,也就是上帝忠實的僕人在傳遞上帝信息時,緊隨而來的,是居住在「無底深淵」中的敵對者,會攻擊上帝忠實的僕人,甚至殺害上帝忠實的僕人。
第8節,作者約翰特別強調受難之處在耶路撒冷城外,也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這些受難者,就像是背負了耶穌的十字架一樣,他們都將因此與耶穌同復活,因為他們是和耶穌同受苦難在十字架上的僕人(參考羅馬書六:5、8)。
這裡用「所多瑪」與「埃及」,前者用以表示上帝將會從天上降下大火燒毀,作為他們迫害上帝忠實僕人的懲罰(參考創世記十九:24)。後者的「埃及」用來表示像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之前的大災難,如同上帝懲罰全埃及地所有頭胎生的人和家禽動物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二:29)。
第9節,「三天半」剛好回應了「三年半」的時間。屍首若是「三天半」沒有埋葬,將會發生屍體腐臭、浮腫變形的樣子。這說明了上帝忠實的僕人受難的殘忍鏡頭。再者,為這種遭受迫害而死的事件,是無法掩蓋、遮蔽的,原因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包括有「各民族、各部落、各語言,和各國家」的人,他們都看到了,他們就是這迫害事件的共同見證者。
第10節,「地上的人因他們的死而歡樂」,原因是這兩個僕人傳的是上帝的信息,使這些迫害他人的感受到極大的痛苦。因為上帝的話,往往像雙刃的劍一樣,刺入人的骨髓,使人難耐其中的痛苦。
第11節,這節說上帝在祂的僕人苦難中,伸出創造生命的手。在過了「三天半」之後,上帝賞賜「生命的氣息」給這些為福音作見證而受難的人,使他們從死亡中「站立起來」,看見的人,特別是那些迫害者看見之後都「大大驚惶」。
第12至13節,這兩位受難的僕人不但復活起來,且被接到天上去享受著榮耀。相對的,殘害上帝忠實僕人的,將會受到悲慘的嚴厲懲罰。
這裡的「十分之一」,表示著一種警訊,意思表示不是全部。因為上帝是慈悲的,祂希望做惡的人知道悔改,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因為悔改而得救。同樣的「七千人」,只是一個必要的數目,並不是全部,因為還有「剩下的人」,但他們都「非常害怕」。並且為親眼所見之事實而知道「頌讚」上帝。
第14節,就像在第九章12節一樣,這裡說「第二個災難過去了」;同時宣佈「第三個災難」將隨之來臨。

18.第十一章15至19節:
從第15節開始,這是第七個天使吹響了號筒。因為天使吹響這個號筒,也同時結束啟示錄第一部份的段落。
這個段落和前面第七個印打開時的景象不相同。在第七個印打開時,天上是寂靜無聲長達半小時之久。現在吹響第七枝號筒時,天上就傳出很大的聲音。相同的是,在第七個印開啟之後,就又隨即有了新的異象出現,就是七個天使拿著七枝號筒。在此,第七枝號筒吹響之後,也跟前面第七個印一樣,除了聽到大聲響歌頌上帝的偉大外,接著又是連續不斷出現新異象。
但第七枝號筒所揭開的景象,並沒有像第14節b句所提到的「第三種災難就到了」,和前面幾枝號筒出現過的景象非常不一樣;前面的異象是災難接踵不斷而來,但在第七枝號筒吹響之後,所呈現的景象是公開宣告基督成為王,原本坐在上帝面前的廿四位長老,現在都俯伏在上帝面前,同聲歌頌上帝的偉大。
第15至19節的這段經文,是第七個天使吹響號筒後的情形,內容包含一首讚美上帝的詩歌。
第15節,這節說明第七枝號筒吹響後所出現的情景,這裡說第七個印揭開之後,隨即就看到新的異象,就是天上傳出很大的聲音。這聲音正式宣告「統治宇宙的大權已經屬於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了」,這說明了基督掌權的範圍,是包括整個受造的宇宙,而且這次掌權將是「世世無窮」,也就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永無止盡的。
第16節,這「廿四個長老都俯伏在地上」,每當描寫這廿四位長老在歌頌讚美上帝時,都是俯伏在地上的(參考四:10、五:8、14、十九:4)。
第17至18節,這是一首短詩,在頌讚上帝的偉大。
第17節,「昔在、今在的上帝」,這句話表示的意義就是「一直活著、存在著的上帝」。這裡用「昔在、今在的上帝」,與第一章4節、8節、第四章8節的「昔在、今在、將來永在」用法不同;這裡並沒有「將來永在」,很可能在啟示錄作者的觀念中,世界末日已經就要來到,上帝的審判即將展開,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所有的舊秩序都將結束,未來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是個新創造的世代(參考廿一:1-5)。
「全能的上帝」,這句話也在說明基督教信仰所見證的上帝的特徵之一,上帝乃是全能者(參考創世記十八:14,約伯記四十二:2,馬可福音十:27)。啟示錄作者多次使用「全能的上帝」這個詞(參考一:8、四:8、十五:3、十六:7、十九:6、廿一:22)。作者約翰說「全能的上帝」時,是以祂那「大權能」的權柄,統治了宇宙萬物和人類世界,而這「大權能」的權柄是在人無法預知的情況下出現的。
第18節,這節說到上帝的審判來到的情景有下列幾個現象:
上帝的「義怒」,表示是上帝公義的審判。也是審判的時刻到了,所有的人,即使是「死」去的人也要「受審判」。
「你的僕人」,是指上帝的僕人,包括有「先知」(指傳達上帝信息者),以及忠實的「子民」,和所有「敬畏」上帝的人,都會得到「獎賞」。這些人是不分貧賤富貴的。
「毀滅大地的人要被毀滅」,這些就是造成人類世界混亂,或是使人居住的環境受到破壞的人。
第19節,「天上的聖殿」,這是指屬於上帝子民敬拜的地方(啟示錄作者一再使用這個名詞,參考三:12、七:15、十五:5)。也在表示人的心靈和上帝交流之處。另外提到「約櫃」是放置在聖殿中,這也在表明,敬拜上帝,就是在實踐與上帝所立的約。但敬拜必須是用真誠的心靈。
這節表示審判的時刻來到,上帝就降臨且坐在審判的寶座上,同時有震撼人心、令人畏懼的「閃電、雷轟、響聲、地震,和大冰雹」等出現,這些都在表示上帝已經來到審判的寶座前,要開始進行祂公義的審判,讓所有的人心生敬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