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10期

提摩太前書第六章
1.第六章:
這章主要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一是第1至10節,使徒保羅強調傳福音的人,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既然是僕人就沒有甚麼好驕傲的,只能盡心盡力完成主人所交代的命令。若非如此,必然是想要借著宗教圖利的人。二是第11至21節,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必須當個美好的福音見證者,持守所付託的福音使命。
2.第六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可看出使徒保羅用主人和僕人之間的關係作比喻,原因是不僅在以弗所教會,在哥林多教會也同樣發生有人誇耀自己在福音事工上的成就。使徒保羅認為這種人心存貪婪,並不是真正的福音工作者。
第1至2節,從這兩節可知道即使教會已經成立,但信徒畜養奴隸的事仍存在。當時的社會認為奴隸制度是「當然」的行為。
使徒保羅的態度非常明確,無論主人是否信耶穌基督,身為僕人基本上必須用積極的態度工作,透過殷勤的工作來表明信仰的見證。一個人信耶穌基督之後,工作場合就是他見證福音的地方,工作不盡責就無法見證福音。使徒保羅會提出這樣的看法,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參考詩篇十四:3),既然是「罪人」,就是成為「罪的奴隸」(參考羅馬書六:20)。也因為這樣,他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樣的,沒有甚麼分別。因此,他要提摩太「應該教訓和勸導」信徒認識這些事。
這裡提到「負軛為奴」,意思是指曾被送到市場上拍賣,身上有特殊記號的奴隸。現在有些奴隸聽到了耶穌基督救恩的信息,並且受洗皈依在耶穌基督的名下,而主人也是一樣都受洗信耶穌基督,那彼此要如何對待呢?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幾個重要的觀念:
一是奴隸一定要尊敬主人。「尊敬」是含有「承認」的意思,這「承認」也表示「順服」之意。也就是說,即使主人和奴僕都同樣受洗,且都在同一間教會中,也要承認主人就是主人,奴隸一定要盡僕人的責任,不可因為主人和自己都一樣是信耶穌基督,在教會團契生活中就不再承認主人對自己有管轄權。
二是更加用心在工作上,而不是怠慢,這一點是非常重要。身為一個基督徒,在工作職場上必須克盡職責,讓上司看到基督徒身上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而這就是他將信仰和工作融合在一起,是可靠的,讓人從基督徒身上看到耶穌基督的影子或亮光。
第2節提到不要「怠慢」,還有另一種意義,就是「看輕」之意。所謂「看輕」,可以從這方面來了解:由於奴隸乃是主人的財產,是可以當作財產移交給自己的子女。因此,主人的年紀有時會比奴隸小很多,甚至都沒有甚麼經驗,也不可以「看輕」(怠慢)主人。信耶穌基督的人,要從工作上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主人有謙卑、順服的心,且在工作上克盡本份。
第3至5節,這裡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甚麼是「不同的教義」,若依據使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他曾提到自己「除了耶穌基督和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參考哥林多前書二:2)。因此,所謂「不同教義」,就是指宣講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難相違背的信息。而「健全的信息」,意思就是從耶穌基督的受難於十字架,直到耶穌基督復活升天,這些信息是不能分割的。「敬虔的教義」,就是指在生活上有很好的典範,除了和社會上腐敗的生活有所區隔之外,並且對社會苦難的人有憐憫之心(參考雅各書一:27)。
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和敬虔內涵相違背的,包括有:
一是「自高自大,極端的無知」。這句話可參考第三章六節的「心高氣傲」,意思就是眼睛被煙霧給遮住,看不清楚。
二是「喜歡辯論」和「吹毛求疵」。其實這兩種都是相同的意思,是指專門在找別人身上找碴的人。這種人最容易引起紛爭,因為這只會讓對方感到被羞辱,對討論問題和明白真相並沒有幫助。
三是「心術不正、喪失真理」。所謂「心術不正」,指的就是心思意念很詭異。和第4節所提起的「自高自大」相同的意思。「喪失真理」,就是不以信仰為基礎,只想要發財。就像第5節所提到的,這種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宗教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了」。比如說,傳講信耶穌基督會賺大錢,因為聖經說,只要祈求就會得到。把上帝看成是「有求必應」的上帝,這是嚴重錯誤的看法和信仰認知。這樣的信仰不會是真理,只不過是用宗教信仰當作外衣披在身上,遮蓋欺騙的行為。
第6節,這裡所說的「知足」,希臘文是「autarkeia」,這字原本是指「大自然的財富」。意思就是說整個大自然,它會自給自足,它不需要向人類祈求甚麼,因為隨時隨地它都可以因應變化而生存。耶穌基督曾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上帝國的信息時,就指出野地的百合花、草、樹木、鳥類等等,都是上帝自己在照顧。使徒保羅曾用這個「知足」來描述他對於傳福音事工的心境,就是非常滿足(參考腓立比書四:11)。
第7至8節,可參考伯記第一章21節;詩篇第四十九篇16至17節。這兩節強化了第6節所提到的「知足」與「富有」的意義。使徒保羅指出要使一個人從「知足」進入到「富有」,「宗教」是最好的途徑。這裡的「宗教」,指的是敬虔的心靈。也就是說一個人雖然「知足」,卻不一定是「富有」。這「富有」是內心生命的豐富。
第9至10節,貪愛錢財,這是對生命最大威脅的事。許多悲慘的事件發生,都與貪財有密切關係。這裡他在指出因為「貪財」,會使人墮落在萬惡之中。這「萬惡」就是背離了信仰,離開了上帝的教訓。這也是他所是說的「貪婪等於拜偶像」之意(參考以弗所書五:5,歌羅西書三:5)。
3.第六章11至21節:
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充滿著鼓勵和期盼。他告訴提摩太必須謹記自己的角色--上帝所重用的僕人。
第11節,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要積極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等這六件事。在使徒保羅看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上帝忠心的僕人必須認真學習的功課。
正義,是指沒有偏私的態度,表示這是處理教會事務應該秉持的態度。
敬虔,是不隨便的意思。
信心和愛心,這兩項可說不能分開。因為沒有信心,愛心不會持久;同樣的,沒有愛心的信心,那樣的信心最容易陷入貪婪之中,甚至對人缺乏憐憫的愛。
忍耐和溫柔,這是基督徒面對苦難時必須有的要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承受各種壓力和迫害臨身也不懼怕。
第12節,可說是提摩太前書最中心的一節經文。可參考腓立比書第三章12至14節。將信仰看成像在競技場上賽跑那樣子,這一直是使徒保羅慣用的方式(參考哥林多前書九:24-27)。好的信仰必須持續往前走,不能回頭或停留,否則就會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榮耀甚至更嚴重的,會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第13至14節,這兩節可以參考約翰福音第十八章33至37節。早期教會要公開宣認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將會有生命的危險,因為羅馬皇帝正在推動「皇民化」,要屬下所有人民都將皇帝看成是神。使徒保羅要提摩太教導信徒,必須要在信仰的事上忠實,不能因為迫害來臨而改變信仰,也不可因為受迫害,就軟弱。
第15節,使徒保羅指出上帝的特性,就是「獨一無二的全能者」。這很清楚地說明:全能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因此,這位獨一無二的全能上帝,是應該被歌頌、讚美的。使徒保羅在這裡用「萬王的王,萬主的主」,很清楚說出創造的上帝,是高高勝過所有君王的上帝。
第16節,這節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17節至23節。上帝是絕對聖潔,不是有罪的人能夠與上帝面對面相見。
第17至19節:這段話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另一項的勸勉,在提醒他牧會工作中,對於那些有錢有勢的信徒,或是那些雖然已經信了耶穌基督,可是在信仰上表現出來的,卻與真實信仰有差異的信徒,應該盡傳道者的職責給予糾正。就像耶穌基督教導門徒所說的,必須在上帝和錢財之間清楚抉擇,看是要倚靠的是誰(參考馬太福音六:24)。
第20至21節,這二節是結尾語,也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祝福。「要持守所接受的託付」,這句話若是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勸勉提摩太必須持守獻身的使命感。提摩太所接受的託付,就是要去禁止以弗所教會內部有人「傳不正確的教義」。傳福音的基本依據就是聖經,因為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也只有上帝的話才是正確的。「不敬虔的空談」和「荒謬爭論」,這些就是指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話題。所謂「不切實際」,就是把信仰與生活的實務分開,這就會讓人覺得信仰是一種與現實生活距離很遙遠的事。
讀提摩太後書這本書信
這也是一封使徒保羅在監獄寫的書信,雖然不是像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等四本同列為「獄中書信」,但卻可從第二章9節他提到說:「我因為傳福音而遭受苦難,甚至被綑綁,像囚犯一樣。」就可看出他已經在監獄中服刑了。因此,長久以來,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以及提多書等,這三本書信都被歸類為所謂「教牧書信」。其實可以這樣了解,這三本書信都是談到有關在教會牧養工作的問題,主要的目的是在告訴提摩太要固守以弗所教會信徒的信仰,別讓那些專門在破壞正確信仰的人,在教會中得勢。
為甚麼要寫這封書信
從這封書信中,我們也可以知道使徒保羅的一些狀況;包括他曾去過「特羅亞、哥林多、米利多(參考四:13、20)。他這次在監獄中,雖然還沒有被審判該受怎樣的刑期,但卻可看出使徒保羅內心似乎已經有了個譜,知道會受到死刑的判決(參考四:6)。已經不清楚這是誰提供他這個資訊,也可能因為這個緣故,使徒保羅急切地希望能見到提摩太,因此要他盡快到羅馬監獄看他,且最好是在趕在冬季之前(參考提摩太後書四:9、21),可見他與提摩太之間的關係多麼地密切。他曾說提摩太是「惟一」跟他同心的福音伙伴(參考腓立比書二:20)。當他第一次在羅馬等待受審之時,那時他是備受禮遇,可以在外面租屋居住,隨時有人去跟他討論有關信仰的問題(參考使徒行傳廿八:15-31)。但現在則不是這樣,他是「被綑綁,像囚犯一樣」(參考提摩太後書二:9)。是甚麼原因有這樣的差別?已經無法得到確切的資料。但從這封書信可看出幾點問題:
一、使徒保羅寫提摩太後書,心中是相當寂寞的。
在第一章15節,使徒保羅這樣說:「你知道,在亞細亞省的人都離棄了我,包括腓吉路和黑摩其尼在內。」在第四章16節說:「我第一次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沒有人在我身邊,大家都離棄了我。願上帝不加罪於他們!」這裡所提起的腓吉路和黑摩其尼這兩個人到底是誰,已經沒有資料可尋,不過可以瞭解他們必定是在亞細亞省教會很有名望的教會領袖,否則使徒保羅不必刻意向提摩太提起他們的名字。當然不是亞細亞省所有的教會都背棄了使徒保羅,這只是一種概略性的說法,意思是很多教會的信徒有這樣的反應。因為提摩太是在以弗所教會工作,而該教會就在亞細亞省的首府。另外一個重要的同工也離開了使徒保羅,那個人就是底馬。他原本與路加都是使徒保羅的同工(參考歌羅西書四:14),為甚麼會離開?使徒保羅也在這書信中說他是因為「貪愛現世」(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0)。從這些情形都可看出此時使徒保羅的心是孤獨的,需要有人陪伴在他身邊。
二、在羅馬皇帝尼祿殘酷手段的逼害下,已經有不少信徒離棄了信仰。
使徒保羅希望提摩太看待信徒因信仰受逼害的事件,要與其他人有不同的態度。他說:「因此,你不要把為我們的主作證當作一件羞恥的事,也不要因我為了主的緣故成為囚犯而覺得羞恥。你要按照上帝所賜的力量,為福音分擔苦難。」(提摩太後書一:8)可見當時在迫害之下,離棄信仰的人中有人開始對福音所帶來的生命際遇感到難以理解,更嚴重的是將為福音受苦的事當作是一件有羞恥感的事。雖然使徒保羅並沒有說明底馬到底「貪愛現世」的實際內情是甚麼,但多少是與這種為福音受苦難覺得羞恥的事有關。但這種「不以福音為恥」的信仰告白,一再出現在使徒保羅傳福音的態度中(參考羅馬書一:16)。
因此,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也有一個主要用意,是要給提摩太多一些鼓勵,即使他人已經陷入囹圄中,還是盡他當福音僕人的使命。他從鼓勵提摩太著手做起,要他「堅守」從使徒保羅所領受得到的福音信息,以及和主耶穌之間連結所得到的「信心和愛心」(參考提摩太後書一:13)。他要提摩太「持守」所接受的和確信的「真理」(提摩太後書三:14),並鼓勵他無論「時機理不理想都要傳福音的信息,用最大的耐心勸勉,督責,鼓勵,教導」(參考提摩太後書四:2)。從這裡可看出即使是像提摩太這樣值得他信任的同工,甚至可看成是「信仰上的真兒子」,他仍然在受到迫害的狀況下鼓勵他。如果連在監獄中當「囚犯」的他,都能這樣用心鼓勵非囚犯的提摩太,這必定對受信人提摩太有相當大的意義。
很人性化的一本書信
聖經中很少有一本經書是這麼清楚將自己的人性需要表露出來的,而提摩太後書卻在方面充分地讓讀者看到:作為一個傳道者在人性上的軟弱。從這本書信可看到的使徒保羅也有感到孤獨的一面,因此,需要有人陪伴他。或是說需要在「信仰上的真兒子」提摩太專程去看他。不但這樣,他還特別交代提摩太去看他的時候,記得將他留在特羅亞的加布家裡之一件外衣帶去。為甚麼這件外衣對他在監獄中有那麼重要,或是這件外衣在他生命中是代表什麼特別的意義,這裡並沒有說明。不過,當人陷入牢獄裡或是在最艱困的環境中,想帶著一項自己看為最珍貴的物品在身邊,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因為這樣對受難中的人會有某種程度上的慰藉作用,使徒保羅在這方面並不例外。
他同時要提摩太也為他帶去一些「羊皮書卷」。這裡所謂「羊皮書卷」,應該指的是舊約聖經。因為在使徒保羅的時代,聖經都半都是用刀子刻在羊皮上,然後將之捲起來,因此,一般稱聖經都是「卷」。當然也有些聖經版本是寫在當時普遍流行用浦草製成的紙上。在監獄中閱讀聖經,這情形如今也很普遍,許多在監獄中的囚犯常常會研讀聖經一樣,從這裡也可看到能給人心靈最重要的鼓舞和安慰之需要的,就是上帝的話語。
在這本書信中,他還提到一位名叫亞歷山大的銅匠曾深深傷害過他,並且語帶詛咒地說「主會照他所做的報應他」(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4)。在這封書信中,他也提到了舒米乃、腓理徒、腓吉路、黑摩其尼,特別是舒米乃,不僅在前書提起,後書又再提起一次,可見這個人對當時在亞細亞省的教會確實是造成極大的影響。使徒保羅將這些人造成教會傷害的人的名字都一一寫下來,這樣的態度與他寫給羅馬教會書信指導的信仰態度顯然有差別(參考羅馬書十二:14、17-20)。這種處理教會失序的方式,也成為後來教會引用作為借鏡的一種模式。

可分成下列幾個段落
1.第一章1至2節:請安。
2.第一章3至6節:感謝的話。
3.第一章8節至第二章13節:勸勉提摩太要作福音的忠僕。
4.第二章14至26節:信仰上應該有的態度。
5.第三章至第四章5節:注意末日來臨的現象。
6.第四章6至8節:使徒保羅自我反省的評語。
7.第四章9至18節:交代最後的話語。
8.第四章19至22節:代問候語。
提摩太後書第一至四章:
1.第一章:
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可以確定的是他人當時是羅馬帝國的囚犯,在訴訟期間,他利用空檔時間寫了第一封書信給提摩太,交代他留在以弗所教會協助牧養事工。後來,他又繼續寫這另一封書信給提摩太,而這封書信也是最後的一封書信,有點像是遺書一樣。使徒保羅寫這書信主要是因為教會內出現不正確的信仰認知,他必須出面澄清,不要讓信仰誤謬繼續惡化而危及整個教會,因此,他特別提醒提摩太,對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所犯之錯誤信仰認知,一定要嚴厲指責。而且對於教會內部有人用羞辱的話譏諷他,說他是政府的囚犯等事,則要提摩太不必覺得羞恥,因為他是為了傳福音的緣故才受難。使徒保羅期勉提摩太,為了福音,一定要堅守那「健全的信息」,絕不能妥協。
第1節,使徒保羅寫信都會先自我介紹,這也是新約聖經時代的羅馬人寫信之格式,除了發信人的自我介紹,也有受信人的名字,以及開場白的問安語句等。使徒保羅在信一開始隨即提到自己就是「奉上帝的旨意」作耶穌基督的「使徒」,這在他其它的書信中一再出現。
這句「奉上帝的旨意」,意思已經包含了自己被囚禁在監獄的苦難在內。不是事事順利才是「奉上帝的旨意」,而是當一個人遇到困境或是陷入苦難時,也有上帝的旨意在裡面。
「藉著耶穌基督所應許的新生命」,這句話在表明:當一般人看死刑犯是一種羞辱時,使徒保羅卻說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生命是嶄新的,不是沉淪的(參考哥林多後書五:17)。原因是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帶給信的人是復活的生命,是永恆的生命。
第2節,在前書他說提摩太是「信仰上的真兒子」,在後書這裡是用「親愛的」。雖然用詞上有差異,其實都在表明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很信任,也有很大的期待,他將提摩太當作親生的兒子一樣。
第3至5節,這段經文可說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鼓勵,包括有:
一是他日夜不停為提摩太祈禱。
二是想起提摩太與他分別時流出真誠的淚很感動。在提摩太前書第一章3節,使徒保羅與提摩太分開而流淚,是因為他要去馬其頓,所以吩咐提摩太繼續留在以弗所教會負責牧養的工作。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後來使徒保羅再次被關進羅馬監獄時,提摩太有去看他,這時候的分離使他們有如父子分開一般的難過。
三是傳承自上一代的美好信仰內涵。這裡使徒保羅讓我們看到一份珍貴的資料,就是提摩太的外祖母羅綺、母親友妮基,母女兩人在信仰上都有很美好的見證,而提摩太也傳承了這份美好的信仰品德。
第6至7節,這裡使徒保羅再次重述一次在前書第四章14節已經提過的,在他為提摩太按手,差派他為同工時,提摩太已經擁有聖靈的恩賜。這種恩賜有下列幾點:
一是有火熱的心。火熱的心用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時,就是隨時隨地都在為傳福音著想,不會被環境的困難所挫敗,也不會氣餒。
二是不膽怯。這句話對早期教會的信徒來說,是一門很大的考驗,因為要面對羅馬政府逮捕的危險,也要面對自己猶太同胞的威脅。不膽怯,是因為聖靈就是上帝的力量。
三是充滿力量。這是指生命充滿聖靈力量的人,必定會勇敢見證福音,讓人感受到他的生命充滿活力,不但可以忍受困難,也可以承擔苦難,且不會與惡勢力妥協。
四是充滿愛心。這應該是身為一個傳道者應該有的基本要件。沒有足夠的愛心,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必定會抱怨連連。
五是充滿自制。使徒保羅曾說一個在信仰上成熟的信徒,會結出美好的信仰果實,其中有一項果實就是節制(參考加拉太書五:23)。也就是知道滿足,也知道怎樣過嚴謹的生活。
第8至9節,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不要因為傳福音遇到迫害或苦難,就覺得羞恥,以為上帝沒有祝福和帶領,而是要將因為福音受到的苦難,當作是在分擔耶穌基督的苦難一樣。也從這節看到此時他已經被關入監獄中,一定受到攻擊說那是一間羞恥的事,但他要提摩太有「為福音分擔苦難」的看法。他說上帝呼召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很優秀,這點對提摩太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當時在以哥念、路司得兩地是人人稱讚的對象。也許他會認為自己就是有這樣的條件,才會被上帝透過使徒保羅所揀選。但使徒保羅提醒他要注意:上帝呼召一個人來成為祂的同工,是因為祂的計畫與恩典,並不是根據人的條件,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10至12節,這節就是在解釋第九節,上帝揀選人來成為福音的同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彰顯上帝拯救的大愛。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福音的本身(參考馬可福音一:1)。基督教福音的中心,就是在見證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但傳這種耶穌基督復活的福音會遇到苦難,並不因此而有任何失志、氣餒,因為知道「主再來的日子」,就可以坦然無懼交付上帝「付託」他的使命。
使徒保羅在這裡用「付託」這詞,意思是指將最貴重的東西交給一個可以信任的對象代為管理。因此,可以這樣瞭解:福音並不是某個人所擁有的專利品,是主人的。主人將福音「付託」給信任的僕人代管。「付託」的另一面,就是要忠實、不欺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14至15節,提摩太是使徒保羅最得意的門生,因此,他對提摩太的期待也非常高,他要求提摩太忠實地「堅守」他從使徒保羅領受「那健全的信息」,並且是用「愛心」和「信心」持守著。使徒保羅在這裡特別強調,不是人有力量做福音的事工,是聖靈在人的內心中,這樣才能「持守」住上帝所「付託」的使命。
第15至18節,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提到「腓吉路和黑摩其尼」,這兩個人是誰?甚麼背景?只有名字在這裡出現,其它資料都沒有。真可惜,無法知道。而「阿尼色弗」,很可能是使徒保羅在以弗所傳福音時,得到的果實,他的全家都皈依耶穌基督的名,並且還積極地參與使徒保羅傳福音的事工。當使徒保羅被逮捕時,一定有很多人怕受到連累開始躲藏起來,也有不少人開始藉此攻擊使徒保羅,但阿尼色弗卻不是這樣;他是勇敢地跑到羅馬去探監,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他不怕因此會受到連累。不但如此,使徒保羅說阿尼色弗還帶給他許多鼓勵。他也在這裡祝福阿尼色弗。
2.第二章:
這章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一是第1至13節,這是他對提摩太的勉勵。二是第14至26節,他提醒提摩太教導以弗所教會信徒該注意的事。
3.第二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使徒保羅勉勵提摩太,要像個「忠勇戰士」,也像一個「賽跑的人」。這兩項都是傳福音的人必有的認識,只能勇往直前,不能有後退的想法或念頭。這就像在第四章2節所提到的,不論時機是否理想,都要傳福音之意。
第1至2節,這裡一開始,使徒保羅就要提摩太藉著「耶穌基督所賜的恩典剛強起來」,這是因為使徒保羅此刻是被關在監獄裡,他希望提摩太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並且要他學習領受自使徒保羅的樣式,也會栽培出能信任「交付」福音使命的人,繼續承接傳福音的工作。
第3至4節,使徒保羅最喜歡使用的材料之一,就是將羅馬軍隊那種雄壯威武的樣式帶入信仰上來看。在他的觀念中,一個人若是信耶穌基督,就要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這樣的人一定要像一個「忠勇戰士」。因為這是一場屬靈的戰爭,不是一般的戰爭,若稍有疏忽,信仰的基礎很快就會瓦解。
第5節,這節可看到使徒保羅常提到競技場上的賽跑者,在這裡尤其強調守規矩,這是競技場上最重要認知,只有遵守競賽規定而得勝的人,才有真正的榮譽可言。若是有人作假,就會使這樣的競賽失去公平的基礎,這樣,即使是獲得勝利,也不能得獎賞。
第6節,這節用農夫耕種作比喻,說農夫最先享受自己辛苦撒種、耕種所得到的果實。使徒保羅是說「辛勤耕作」這句話,已經說出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用在農事上更清楚,因為想要有好的收成,就必須有辛勞的耕種。
第7節,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要好好「思想」他之前所說的話,便可以領悟出一個基本的認識:傳福音,不可懶惰、懦弱,只能拼命,全力以赴。
第8節,這節可說是使徒保羅傳福音的中心: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其實,他從一個道地的法利賽人,變成一個福音工作者,就是和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有不可分開的關係。
第9至10節,使徒保羅說明為了傳福音,他受苦難是值得的。因為這苦難,是為了使所有得到福音信息的人,可以藉著信耶穌基督和上帝重建合宜的關係,好使所有信徒因此而獲得「拯救和永恆的榮耀」。
第11至13節,這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卻是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書信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文,因為這首詩歌可說就是使徒保羅的信仰告白一樣。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幾個重要的信仰內涵:
一是:耶穌基督復活,這就是福音。信這福音的人,就是和耶穌基督連結在一起,跟他一起「同死」,也會跟他「同活」(參考羅馬書六:8)。
二是:為福音要忍受所有的苦難到最後,這才是真正認識耶穌基督的人(參考馬太福音十:32-33)。
三是:上帝乃是個信實可靠的神,這點也是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之一。(參考申命記七:9,以賽亞書四十九:7,馬太福音廿三:23,哥林多前書一:9、哥林多後書一:18,帖撒羅尼迦前書五:24、3)。
當聖經說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時,這句話有三種意義:
第一是指上帝永遠遵守祂與人所訂立的約。不論人是否繼續遵守這約,上帝永不改變這約(參考哥林多前書十:13,帖撒羅尼迦後書三:3,希伯來書十:2)。
第二是指上帝的愛永不改變。這種觀念在詩篇中一再出現(參考詩篇三十六:5、八十九:1、2、5、24、九十二:15、九十八:3、一○○:5)。
第三是指上帝的審判是公義的,而這公義含有憐憫的意義在裡面(參考詩篇九十六:16、一四三:11,以賽亞書十一:5,約翰一書一:9)。
4.第二章14至26節:
從第14節開始,使徒保羅又開始告訴提摩太怎樣教導信徒,特別提醒他注意在教會中有些人傳達錯誤的信仰觀念,應該要禁止這種錯誤的信仰認知在教會內散佈出來,這是他寫信給提摩太時,開始就說明了寫此書信及他要求提摩太繼續留在以弗所教會的主要原因(參考提摩太前書一:3-4)。在這段經文當中,使徒保羅特別提起兩個在以弗所教會內傳播錯誤信仰認知的人,他們的名字就是舒米乃和腓理徒。
第14節,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不要想在信仰上用辯論取勝,因為想要用辯論使人來信耶穌基督,那是很荒謬的想法。真正可以使人相信耶穌基督的,是用真實行動付出的愛,才會感動人的心(參考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第15節,使徒保羅特別勸勉提摩太三件事:
一是:要經得起考驗。意思是指不要受到誘惑,不僅要很清楚福音信息,也要注意不受到怪誕的現象給迷惑,導致離開了聖經的教導。
二是:要當個無愧的福音工人。這「無愧」意思是沒有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件羞恥的事。
三是:要正確地講解真理的信息。注意這裡「正確地講解」之詞,是由「直的」(horthos)和「切割」(temno)這兩個希臘字合併起來的。意思是開拓一條道路,要將阻礙的地方給予切開,例如穿越山嶺、山洞等,使之成為一條直的道路。另一方面,古時候的石匠,為了要取石材作桌面,就必須正確地切開石頭的面,使之有筆直且平滑的切割面。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在解釋聖經上也要如此恰到好處,主要目的就是讓信徒能明白聖經的教訓,並進而喜歡閱讀聖經。
第16至18節,從這三節經文可以看到以弗所教會內部的問題所在,就是那些專門在傳講錯誤信息的人,對當時以弗所教會所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徒保羅不僅說出舒米乃和腓理徒是在當時的信徒中傳播錯誤信息的人,且說出他們所傳講的,就是當時影響早期教會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重智派」觀念:耶穌基督沒有死,也沒有復活。此教派主張肉體是不好的,因此,耶穌的復活只有靈魂,不是肉體的復活。這也就是「使徒信經」這份影響後來基督教會發展甚大的信仰告白會出現的主要原因。
第19節,使徒保羅在這裡強調真正屬於基督的教會,其根基是來自上帝建造的,是不可能會動搖的。使徒保羅曾說耶穌基督就是教會「惟一的根基」,所有的基督徒就像是在這根基上建造房子一樣(參考哥林多前書三:9b-15)。他也說耶穌基督就是信仰大家庭的「基石」,所有的信徒就是連結在這個大「基石」之上(參考以弗所書二:20-22),有這樣穩固的「基石」,就不會動搖。
第20節,再次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言論的特色,就是將教會形容成為一間房子、大家庭、身體等,然後他說明房子的基礎,就是耶穌基督,信徒就是將房子建造在耶穌基督的基礎上(參考以弗所書二:20)。使徒保羅努力要提供一個信仰概念:在耶穌基督裡,不再分彼此,所有的信徒都是為了耶穌基督而來到教會之中。
第21節,說到在教會服事的工作中,不是在分「特別」或「普通」,而是在於有潔淨的心可以為主所用。使徒保羅這種觀念取自以色列人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觀念:上帝是聖潔的,所以上帝的子民也必須是聖潔的(參考利未記十九:1-2)。
第22節,這裡使徒保羅再次提到提摩太是個「少年人」,在前書第四章12節,使徒保羅就曾提醒提摩太別讓人小看他「年輕」。現在則是要他不要「意氣用事」,這是指那些年輕人所比較容易呈現出來的「輕浮、虛榮、易怒、好辯論」等毛病,都必須盡可能避免。而相對於這些輕浮等事,則是要追求正義、信心、愛心、和平。這裡使徒保羅用的「追求」這個詞很特別,這原本是指如同一個人出去狩獵,看準了獵物,就盡所有力量一定要將獵物追到,唯恐稍微有疏忽而失去了獵物一樣。
第23至24節,可以參考第14節,也是在強化第22節所提起的「少年人意氣用事」。這裡提到「不可爭吵」,並不表示為了息事寧人而妥協,而是有所堅持,不輕易退讓。
第25至26節,這裡說對信徒要用「溫柔規勸敵對的人」,這意思是指像「母親乳養兒女一般」(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二:7),是用愛給予開導,希望對方明白真正的要理是甚麼。就像在第26節所說的,期盼有這麼一天,即使這些離開了教會的信徒因為走錯了路,也會「醒悟」而迴轉過來,這樣,就不會因覺得羞愧不敢回頭。使徒保羅並不希望有人因為誤入「歧途」,導致大家如同仇敵一般,他總是留給對方有個回頭的空間。
5.第三章:
在這章經文中,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注意,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的社會景象,這裡提到的,都是聖經中提起過的,就是人犯罪行為的證據。另外,他也提醒提摩太,一定要教導信徒認真學習聖經的真理,這是最好也是最強而有力抵擋邪惡的人欺騙之方。
第1節,使徒保羅說「世界的末期會有種種苦難」,這裡所提到的「苦難」,是指被魔鬼附身所帶來的折磨慘狀。再者,「苦難」的另一個意義,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就像無法「自我節制」一樣。還有,苦難也是指來自外在的攻擊、威脅,這也是初代教會一再有的經歷。
第2至5節,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一連串提到在世界末期的日子中,所出現各種令人難過的現象,在這裡他總共列舉了十九項不好的行為,但可以將之歸類幾點:
一是自私,只顧自己。這是基督教信仰上最不能容許的一件事。
二是自誇、狂傲,這兩個詞句經常是連結在一起使用的。所謂「自誇」,原來的意思是指沒有真才實力,卻誇口自己很有能力。「狂傲」,這是比「自誇」還要嚴重的毛病。這個詞的原意是指一個人站在很高的地方,誇口自己的才能。而更嚴重的是,這種人往往會把自己當作是上帝一樣,以自己為中心。
三是「忤逆父母,忘恩負義」、「沒有親情」,這三個詞句都有共通的意思。父母可說是子女最大的恩人,而會忤逆父母的人,基本上就是忘恩負義的人。
四是「不聖潔」、「恨惡良善」,這是指有壞的念頭,對人存心不良,這樣的人很容易用不好的計謀陷害別人。
五是「殘忍」、「凶暴」,這是對苦難的生命沒有憐憫之心的意思。特別是在那迫害的時代,對那些被抓去關在監獄中的人,還存著幸災樂禍的態度,這種人就是殘忍、凶暴。
六是「散播謠言」、「蠻橫」,這是指一個人亂說話,故意編造虛假的故事,為的是要羞辱別人,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引起爭端。
七是「出賣師友」,這是指昧著良心說不誠實的話,或是做傷害朋友、師長的事。這已經是沒有道義可言,就像猶大出賣耶穌基督一樣。
八是「愛享樂過於愛上帝」,這就像路加福音第十六章十九至三十一節耶穌基督比喻中的那位財主一樣,他可以天天奢華宴樂,卻沒有時間敬拜上帝。其實,這樣的人在心中根本就是藐視上帝的神聖和偉大。
九是假冒有信仰的人,但並不是真的如此,這種人也是使徒保羅經常指出的「假使徒」,不僅發生在哥林多教會(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一:5),也發生在加拉太教會中(參考加拉太書一:7),在以弗所教會中也出現這樣的人(參考提摩太前書一:3-7、四:1-5)。
上述這十九種現象都是在一個動亂不安的世代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
第6至7節,使徒保羅特別提到這些假教師最喜歡使用的伎倆,就是到處串門子,然後誘惑婦女離棄真道。他認為有些婦女比較容易受到那些能言善道的假教師誘惑,因此,要提摩太特別注意婦女的行動。
第8至9節,這裡使徒保羅特別提起兩個專門在欺騙女信徒的名字,就是雅尼和洋布雷。這兩人到底是誰?除了這裡出現之外,聖經中都沒有他們兩人的資料。但在猶太人的傳說中,說這兩人就是埃及法老王身邊的「術士」,曾被指派去抵擋摩西(參考出埃及記七:11-13、九:11)。因此,使徒保羅將雅尼和洋布雷的行為,比喻在法老王身邊用來抵擋摩西的術士,為的是讓當時的信徒知道,反對聖經的教訓,就等於那些術士一樣,到最後受到傷害的,就是他們自己而已。
第10節,使徒保羅特別指出他教導提摩太的是,有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很好的生活態度,不但有好的行為,也有信心、寬容、愛心、忍耐。這五項其實都可以在使徒保羅傳福音的過程中看的出來。這裡所提到的「跟隨」這個詞,是表示「很詳細」的意思。這是指提摩太跟隨使徒保羅四處去傳福音,對使徒保羅的所行所為都很清楚。
第11節,這裡提起在安提阿,這是指彼西底的安提阿(參考使徒行傳十三:50)、以哥念(參考使徒行傳十四:5)、路司得(參考使徒行傳十四:19)等地遇到迫害的經驗,使徒保羅都用極大的容忍之心來承受。這些受到迫害的經歷,提摩太都相當清楚。他提醒提摩太,經歷這些迫害的苦難,若沒有救主的拯救,就無法脫離。
第12節,這是一節很有意思的經文,可參考約翰福音第十六章33節。從這節可看到使徒保羅要求信仰必須和生活相連結在一起,但對一個淫亂成性在都會生活的人來說,過敬虔生活的人反而會被人認為是「異端」、「有問題」,可能因此就遭遇到親朋好友孤立,甚至拒絕來往,嚴重的還會被排斥、受到壓迫。
第13節,「他們欺騙別人,自己也被欺騙」這句話,可說是針對那些假使徒說的,也就是那些將福音當作商品用來欺騙別人的人,到最後他們欺騙的伎倆一定會被看穿而遭到眾人的唾棄。
第14節,「持守」和「確信」,都是和學習到的真理有關。而這真理就是耶穌基督的復活。使徒保羅要提摩太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不可妥協。
第15至16節,這兩節經文可參考詩篇第十九篇7至10節、第一一九篇105節。這裡再次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聖經的重視。在第二章15節使徒保羅曾勸提摩太要「正確地講解真理的信息」,現在則是再次提起聖經的重要性。
第一世紀的聖經,就是舊約聖經。使徒保羅在這裡提醒提摩太,一定要重視聖經。因為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對提摩太來說,他就是在母親教導之下,從小就開始學習認識聖經。
所謂「智慧」,是指認識上帝(參考箴言九:10)。而整本聖經就是述說上帝怎樣藉著各種方式來拯救人類。
再者,使徒保羅在這裡說全部聖經都是「受上帝靈感而寫的」,這句話是指聖經的作者是將聖靈感動他們的話寫出來,將他們所知道的事告訴當時的信徒。可以這樣了解:全部新舊約聖經的作者,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要讓讀者知道上帝的愛和拯救。他們將自己的信仰告白和對上帝的認識寫出來,當作教導或是反省的教材之用。因為是有上帝聖靈引領作者撰寫他們在信仰上的心路歷程,才會感動人的心,因此,這本聖經就成為基督教會共同的準則。若是沒有聖經,教會就會很容易陷入人為標準的危險。
第17節,這裡使徒保羅說明白聖經的人,就會成為上帝所喜悅的僕人,而有能力去作「各種善事」,意思是指可以見證上帝的愛的事。
6.第四章:
這章好像看到使徒保羅在寫告別書一樣,根據教會的傳統說法,認為使徒保羅寫完提摩太後書之後不久,就被處以死刑。由於這是使徒保羅最後所說的話,因此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愛和鼓勵,就真的如同他在前書與後書的第一章開場白所說的,將提摩太看成是自己信仰上的「真兒子」。可能因為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因此,他希望提摩太趕快去他那邊。他也在這裡將一些加害於他、離棄他的人都名列出來,只有非常親密的人才會知道這些事。可看出使徒保羅所以會將這些成為信仰絆腳石的人寫出來,實在是讓他看不下去了,且是若不清楚將這些人的名字寫出來,可能會讓更多信徒離開了真確的信仰,因為在整個亞細亞省的人離棄信仰的人必定不少,才逼得使徒保羅必須採取這樣強烈的手段來防範(參考提摩太後書一:15)。
第1節,使徒保羅談到對人的生命有審判主權的,就是上帝和耶穌基督,這句話也是在否定羅馬政府對人生命的主宰權。使徒保羅當時是被關在監獄中,當他這樣寫的時候,等於在告訴羅馬政府,他不承認羅馬政府對他有生命的判決權,這種權柄只有創造生命的上帝。
再者,這句「審判所有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可說是早期教會最重要的信仰告白內容。這句話也就是在回應當時羅馬政府對基督徒的迫害,基督徒要表明並不害怕這樣的迫害,因為真正的審判者就是復活的耶穌基督,他審判的對象包含活人與死人。
第2節,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不論在甚麼情況下,都要傳福音,因為福音是和生命的得救與否有密切關係。不是喜歡的時候才要傳福音,也不是遇到挫折或是困境時,就對福音事工採取懈怠或是放棄的態度。
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幾個牧養工作的重點:
一是要「耐心勸勉」。這讓所謂的「耐心」,是指不妥協,但原則很清楚之意。並不是為了討好信徒,怕信徒離棄信仰就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不是這樣。
二是「督責」,意思是指知道錯誤時,不是假裝沒有發生,而是會清楚地讓信徒知道,錯誤在甚麼地方。
三是「鼓勵,教導」。使徒保羅所使用的詞是積極式的,意思就是不放棄任何可以掌握的機會,要在信仰的事上用心,讓信徒明白甚麼才是正確的信仰。
第3至4節,從這兩節看到人性在信仰上的共同點,就是指想要滿足慾望的需要,並不是真在追求真理。這裡也同時指出真假使徒的差異,就像舊約先知耶利米時代的假先知一樣,說的經常是當時的人喜歡聽的話,而不是上帝要他們說的,假先知常假冒上帝的名說虛假的信息(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4-15)。真正的先知就像先知米該雅所定義的:「我指著永生的上主發誓,上主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同樣的,身為一個福音的傳播者,他主要的使命就是見證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救恩,不是要彰顯自己的能力;他的主要責任就是在為福音作見證,而不是為了要討好信徒而講好聽的話。
第5節,這裡使徒保羅提到身為傳道者應該有的三點基本態度:
一是要「謹慎」,意指要保持頭腦清醒。
二是「忍受苦難」。傳福音的工作一定不輕鬆,特別是在一個充滿迫害的時代,傳福音甚至是會有生命的危險。因此,使徒保羅要提摩太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三是「忠心履行你事奉的職務」。這並不是說非要在哪一間教會牧會多久才是在履行事奉的職務,而是要盡責任在傳福音的事工,不論所遇到的境況是甚麼,都不要放棄傳福音的使命和責任。
第6至8節,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提到幾點很值得注意的事:
一是他說「離開人世的時刻」到了。在這裡他說「犧牲」是把自己的受難看成像是獻給上帝一樣。
二是他做了自我評估,看到自己確實跑完「那值得競爭的賽跑」。使徒保羅將傳福音當作是在羅馬競技場上競爭一樣,是在賽跑,看誰能得到最後的勝利而獲得那榮耀的冠冕。他說自己是跑盡全程,確實是一點也不為過。
三是他深信自己可以得到來自天上所賞賜的冠冕。他說這項獎賞已經在等著他去領取,因為他確實跑盡了全程,且沒有改變信仰,因為他守住了該守的信仰。
第9至15節,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一是醫生路加是使徒保羅最好的搭檔,當許多其他同工因為各種原因必須離開使徒保羅時,路加一直在使徒保羅身邊協助他、照顧他。
二是約翰‧馬可再次回到使徒保羅身邊,是一位好的同工。原本約翰‧馬可在使徒保羅第一次和巴拿巴去傳福音時,是同一個團隊(參考使徒行傳十三:5),但不知道為甚麼約翰‧馬可突然臨時脫隊,逕自回到耶路撒冷去(參考使徒行傳十三:13),這件事曾引起使徒保羅相當不快(參考使徒行傳十五:37-40)。現在這裡使徒保羅說約翰‧馬可對他在福音事工上的幫助非常大。
三是底馬貪愛現世。依照歌羅西書第四章14節的記載,底馬曾和路加第一次陪同使徒保羅在羅馬監獄中。除了路加以外,也曾和約翰‧馬可、亞里達古等人與使徒保羅同為一個團隊在服事福音事工(參考腓利門書24節)。使徒保羅不會隨便批評這些曾與他同工過的人,但現在卻將底馬寫成「貪愛現世」,可見底馬在信仰上確實有很嚴重的問題,使徒保羅才會這樣批評他。
四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有很深的感情,在他即將去世之前,希望能見到提摩太一面。但同時,使徒保羅並沒有要放棄以弗所教會的福音事工,因為以弗所是當時亞細亞省的省會,在福音事工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使徒保羅特地差派推基古去接替提摩太。這封書信很可能就是由推基古帶去給提摩太的。
五是銅匠亞歷山大對使徒保羅的傷害很大。這一位亞歷山大到底是誰?並不清楚,很可能就是和提摩太前書第一章20節所提起的那位「亞歷山大」同一個人。到底是怎麼傷害使徒保羅的?也沒有明確資料可循,但使徒保羅在這裡所用的「害」這個字,在希臘文是用「endeiknumi」,這個字是「顯露」、「陳列」的意思,也含有「舉證」的意義。換句話說,很可能亞歷山大就是一個告密者,向羅馬政府告密有關基督徒聚會的事,這對早期教會來說,是很嚴重的一件傷害事件。因此,使徒保羅不僅在這裡提起,還特別要提摩太提防這個人。
第16節,一直被聖經學界討論甚多,到底這裡所提起的「第一次為自己辯護」,這是指甚麼時候的第一次?有不少學者認為應該是在第二次他被關在監獄之時,那時因為看來情況並不樂觀,且迫害的情形越來越嚴重,頗有風聲鶴唳的氣氛,因而敢公開去探監的人沒有了,大家都有已經自身難保的危機意識。
第17節,使徒保羅說上帝給他力量,使他能夠將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傳出來。其實,使徒保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就是將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傳揚出去,特別是希望能將復活的信息傳給羅馬統治階層的人。為此,就算會被關、被殺也不怕,對他來說,一切都是為了傳揚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的緣故。
第18節,在這裡使徒保羅並不是認為自己會從監獄中獲得釋放,因為他已經知道獲救的希望渺茫,才會要提摩太替他拿需要的衣服和書籍,並且要提摩太趕緊到羅馬去跟他相會,因此,這裡他說「主一定會救我脫離一切邪惡」,指的乃是讓他有堅定的信心,不受到任何外力的誘惑,甚至為了保存生命的安全而妥協,或是對自己過去所傳揚的信息做任何傷害真理的承諾。他深信因為傳福音的緣故而受到迫害或喪失生命的,終必獲得上帝的賞賜,這就是在上帝國裡面得到永恆的生命。
第19至21節,在這裡提到一份很齊全的名單,這也是後書與前書之間最大的差異。
「亞居拉和百基拉」,這一對夫妻原本就是織帳棚的人,在哥林多城使徒保羅相遇,因為是同業(參考使徒行傳十八:1-3),且又有共同的信仰,因此,一直是使徒保羅在福音事工上最好的伙伴。他們也為了福音的緣故,特地將自己的家開放成為聚會的地方(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六:19)。
「阿尼色弗」,是一位很疼惜使徒保羅的同工,為了尋找使徒保羅,他找遍了羅馬城,才知道使徒保羅被囚禁的地方(參考提摩太後書一:16-17)。
「以拉都」和提摩太兩人都是使徒保羅很深愛的門徒或是同工,曾被使徒保羅差派去馬其頓(參考使徒行傳十九:22)。這裡則說以拉都留在哥林多,在該城的教會見證福音的信息。後來可能就是一直居住在羅馬城,協助該城教會的事工(參考羅馬書十六:22)。
「特羅非摩」,他是使徒保羅的同工,卻也因為他的緣故,被猶太人逮到機會,認為使徒保羅就是故意帶領非猶太人的特羅非摩進入聖殿,這種行為是藐視上帝聖殿的神聖,因此將使徒保羅逮捕送官去審判(參考使徒行傳廿一:28-29)。
第21節這裡說要提摩太趕在冬天之前到羅馬來,主要原因就是冬天船會停止航行,若是再延誤一些時日可能提摩太就無法前來,但他真希望看到提摩太最後一面。
「友布羅、布田、利努、喀勞底雅」這四位是誰?目前找不到更多的資料。不過這也是使徒保羅寫書信的一個特色,就是會在寫信時將和他同工且在身邊的人,一併附上請安的口信。
第22節,這裡很特別,前一句是用來對提摩太說的,因此,所用的是單數代名詞「你」,而下半句則是用複數代名詞的「你們」,指的就是對眾人所祝福的話,這裡的眾人很可能就是以弗所教會的兄弟姊妹們。
認識 提多書這本書信
通常我們在作聖經分類的時候,也會將使徒保羅的書信作個分類。分類的方式很多種,會用年代來分,也會用性質內容來區分,或是用收信的對象區分。例如寫給教會的書信,就是: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等,另外寫給個人的書,就是:提摩太前書和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等。很有意思的是這樣的分類也剛好是新約聖經的目錄順序。
另外有一種分類的方式,就是將使徒保羅的書信用「監獄書信」、「牧會書信」分類。所謂「監獄書信」指的就是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提摩太後書也應該是屬於「監獄書信」之範圍,但一般來說,提摩太前書和提摩太後書這兩本書信都被歸類在寫給個人的書信中,也與提多書一起被歸類在「牧會書信」中。
不論如何分類法,用使徒保羅的名字寫給個人的書信,共計有: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等這四本。而這四本書信都是針對個人的需要來寫的。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提多書也是屬於「牧會書信」一類,這樣就了解到這本書信必定和牧養教會的工作有密切關係,也從這裡可以想像的到,提多是一位被使徒保羅委託去牧養、關懷教會的傳道者,也是使徒保羅很重要的同工之一,就像提摩太一樣,他們兩人都是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甚為倚重的福音伙伴,也因此,使徒保羅才會寫書信勸勉他們、鼓勵他們。

關於提多這個人
提多,是使徒保羅在傳道工作上,有兩位被他當成「信仰上的真兒子」(參考提多書一:4)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提摩太。
非常特別的是,提多雖然被使徒保羅看為是「信仰上的真兒子」,可是在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筆下卻從未提起他,反而是在哥林多後書中有九次提到他(參考哥林多後書二:13、七:6、13、14、15、八:6、16、23、十二:18),另外四次分別在加拉太書第二章1和3節、提摩太後書第四章10節,以及提多書第一章4節。
雖然這樣,在這有限的資料中,也可找到一些有關他的背景;他是希臘人,因此,沒有受過割禮(參考加拉太書二:3)。主後49年在耶路撒冷召開第一次「使徒會議」時,使徒保羅除了帶巴拿巴前往外,也同時帶提多一起去參加(參考加拉太書二:1),可見使徒保羅對他在信仰底子的認知上相當肯定,可以成為使徒保羅在使徒會議中最好的見證者。當使徒保羅第三次旅行傳道時,曾有兩次特別差派提多到哥林多去處理該教會的問題,第一次是為了要平息該教會的紛爭,果然不負使徒保羅的寄望,他順利完成受託的任務,讓使徒保羅相當安慰(參考哥林多後書七:6)。另一次是為了募款捐助耶路撒冷教會貧困的兄姊,使徒保羅也是派提多去哥林多教會協助完成此項事工(參考哥林多後書八:6、16)。
後來,使徒保羅又派提多去克里特島處理「設立長老」的事務(參考提多書一:5),後來又要他趕往尼哥坡里去與使徒保羅會面(參考提多書三:12)。從提摩太後書第四章10節可以看出,使徒保羅第二次在羅馬監獄服刑時,提多並沒有在使徒保羅的身邊,而是到撻馬太(今天的南斯拉夫)。不過並沒有詳細資料顯示那次行程是否也是受使徒保羅差派前往的。
為甚麼寫這封書信
根據提多書第三章13節的記載,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是要提多協助律師西納和亞波羅順利進行前往克里特島教會的事工。該島是地中海的第四大島,島民的道德生活水準低,詐欺、貪婪,且懶惰(參考提多書一:12-13),可以想像的到當年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該島的時候,必定造成信徒在信仰生活上有很大的掙扎,或是內心的鬥爭。後來使徒保羅派提多在該教會牧會,主要就是在堅固信徒的信仰生活,且希望透過信徒建立良好的生活榜樣,影響該島居民的生活品德。
但就像在哥林多教會一樣,環境對信徒的影響總是很大,除非有非常堅定的信心,否則不但沒有好見證,更壞的是會影響到教會這信仰團契應該有的「聖潔生活」(參考提多書一:10-11)。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要鼓勵「在信仰上的真兒子」提多,他知道提多在那裡的牧會工作必定不容易,但卻不希望提多會因牧養工作的艱困而退縮或怠惰起來。就像他勉勵提摩太一樣的,使徒保羅也是期許提多「不要讓人輕看」他(參考提多書二:15,對照提摩太前書四:12)。
雖然是寫給提多的書信,且時代和背景也與今天的世代相差甚大,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當時的人性墮落並對福音反應冷漠。這兩千年來,福音無論傳到甚麼地方,所遇到的情況似乎都沒有甚麼甚大的差別。也因此,包括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都是給傳道者很好的教材。

可分成下列幾個段落
第一章1至4節:請安的話。
第一章5至16節:設立克里特教會長老,以及對付假教師。
第二章1至15節:真實的信仰內涵。
第三章1至11節: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第三章12至15節:結語。

提多書第一至三章

1.第一章:
在這章,他很清楚提醒提多管理和組織教會應注意的事項。在這方面,使徒保羅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設立長老。主要目的是希望該教會能自立起來,因為長老就是在負責管理和幫助福音事工者。
再者,在這章經文中,也可看到克里特島教會發生的問題,跟加拉太教會一樣,就是有人進入該教會傳講「另外一種福音」(參考加拉太書一:6、9)強調割禮很重要。他說傳這種信息的人根本就是「叛道」,是「用荒唐無稽的話欺騙別人」。因為如果認為割禮最重要,那等於說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已經失去了光輝和拯救的恩典的意義了。而由於提多是希臘人,使徒保羅帶他在身邊,也沒有替他行割禮。這對克里特島教會信徒來說,特別具有意義。
第1節,使徒保羅就自稱是「上帝的僕人」,這種用法很少見,因為在別處他都是用「基督的僕人」(參考羅馬書一:1,腓立比書一:1),這裡卻是用「上帝的僕人」。而「僕人」,這詞原本指的是「奴隸」的意思,也就是說完全屬於主人所擁有的財產,個人沒有甚麼自由可言。另一點,在徒保羅採用希臘文「僕人」(doulos)一詞,意思是指:自己是心甘情願地接受上帝差遣,也完全遵照上帝的話語傳達信息。
第2節,使徒保羅在這裡強調「真理」是和「永恆的生命」分不開的。再者,使徒保羅在這裡特別提到上帝乃是「不撒謊的上帝」,意思就是上帝乃是「信實的上帝」。而「信實」,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對所立的「約」永遠執著固守,不改變、也不會忘記。表明的意思是當人的生命陷入苦難中,上帝決定要將人從苦難中拯救出來,而這就是第3節使徒保羅所提到的,他受付託就是要宣揚上帝拯救的信息。
第3節,「時機成熟」,是指末世的日子之意。這裡所用的「奉上帝--我們救主」,這樣的用詞已經在表示拯救工作是依照上帝的旨意在進行,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就是依照上帝的旨意而來的。而使徒保羅就是要將這個信息宣揚出來,這就是他受上帝揀選、呼召的使命。
第4節,這裡使徒保羅表明他和提多之間的親密關係,有如「父子」一樣,就像他對提摩太的態度一樣。在這裡使徒保羅稱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主」,而在第3節也稱上帝是「我們的救主」,然後在第二章10節說「我們救主上帝」,接著在第13節又稱「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而後在第三章4節又稱上帝是「我們的救主」,又在第6節則稱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這樣的交替用法,可清楚看到使徒保羅思想中要表達的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耶穌基督就是和上帝合一的救主(參考約翰福音十七:11、21、22,腓立比書二:6-7)。
第5節,「克里特」,這是位於地中海中的一個很大的島嶼,在希臘的東南邊。使徒行傳第二章11節記載,在聖靈降臨於使徒們身上時,那時在場的群眾當中,也有來自克里特島的人。使徒保羅要提多在該島的教會設立長老。
第6至9節,這段經文提到設立長老應該注意的要件:
一是「無可指責的人」(第6節),這句話並不是說一個人完美無缺點,而是說不要有被別人握有攻擊把柄的人。例如當長老的人「只能有一個妻子」,同樣的,若是對一個女長老來說,就是「只能有一個丈夫」。
二是除了忠實於婚姻生活外,更進一步要求兒女也是要在信仰上清楚、明白真理的人。換句話說,身為一個教會的長老,就是在指導信徒認識真確的信仰,若是連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指導,這樣的人要成為信徒們的信仰指導者,依照使徒保羅的看法,並不適合擔任長老的角色。
三是在生活上有規範的人。使徒保羅在這裡列出了幾點:包括有「不傲慢、不暴躁、不酗酒、不好鬥、不貪財」等五項。其實,將這五項併合起來看,就會明白他要求一個長老應該懂得在生活上有所節制。
四是在有積極幫助人的信仰態度。包括有「樂意接待人」、「喜歡做好事」,這兩點在教會信仰團契中非常重要。「喜歡做好事」,這句話指的就是心甘情願地參與服事的工作。
五是「堅守可靠、符合教義的教訓」,這是指對聖經的教導有明確的認識,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了。這樣才能「同時糾正那反對的人的錯誤」。從這裡可看出一點:克里特地區教會裡,已經有人在傳遞那些與聖經的教導不符合的謬誤信息。
第10節,在該教會中有猶太基督徒傳遞尊崇割禮的信息,這也是使徒保羅聽了之後感到相當惱怒之因。於是,他希望提多在這件事上有個好的處理方式,看怎樣阻止這種謬誤的信息繼續傳出去。而使徒保羅認為在克里特教會設立長老就是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讓教會的長老來協助提多維持教會的秩序。
第11節,使徒保羅要提多「禁止這些人說話」,要怎樣才能禁止這些人說話?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聖經來教導信徒們明白謬誤與正確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堵住這些傳講錯誤信息的人的嘴。
再者,使徒保羅提醒這些傳講不正確信息的人,也就是過去他經常提起的所謂的「假教師」,主要目的就是貪圖錢財,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好像是大發熱心,但骨子裡卻是想要賺錢,把福音當作商品販賣,這樣的行為也發生在哥林多教會中(參考哥林多後書二:17)。
第12節,使徒保羅提到在克里特有一位先知,但卻沒有說這位先知的名字是誰。很可能這句話在使徒保羅的時代是一句很流行的俗語,用來形容克里特人的個性,因此被使徒保羅採用當作教導的材料。使徒保羅採用這句俗語在形容克里特人時,主要在說明當地的人很狡猾,不誠實,不要被他們的外表所欺騙。
第13節,使徒保羅就要求提多一定要教導信徒活出信仰,這樣就可以區別出信與不信之間的差異。使徒保羅要提多必須「嚴厲責備」那些亂講信息的人。
第14節,這裡再次指出那些強調割禮最重要的猶太基督徒,所講的是荒唐的信息,這信息導致他們背棄了真理「所堅持的規例」。
第15節,這節可參考馬可福音第七章8至13節,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導。
這節說出了當時教會遇到的問題,除了猶太基督徒對割禮的堅持外,還面對著另一個造成信仰認知上的困擾,就是所謂「重智派」(Gnosticism)者的困惑,這派的人主張人的肉體是骯髒、邪惡的,只有靈魂才是潔淨的。因為耶穌基督是神聖的,因此他根本就沒有降生在人類世界上,因為人的世界是這麼的骯髒,怎能被這樣聖潔的救主居住呢?這就是「重智派」者所強調的一種對耶穌基督降生、死、復活等相對看法。「重智派」的人還會強調若一個人要真的潔淨,就必須謹守禁慾主義,不要結婚,也不要吃某些食物等,這樣的說詞也困擾著以弗所教會,因此,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要他注意這一派的人對信徒造成的影響(參考提摩太前書四:3)。
第16節,是對前述經文的一個結論,使徒保羅說這些「主張受割禮的猶太基督徒」,表面上看起來像基督徒,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認識上帝,因為他們的言行不一致。
2.第二章:
就像寫信給其它教會的信所關心的事一樣,使徒保羅很多時候在處理的事件,除了信仰的認知之外,再來就是有關信徒信仰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從這裡可以明白一點:基督教信仰是和生活連結在一起、分不開的。如果信仰上沒有好的規律、嚴正,就很難傳遞信仰的意義。
第1節,「至於你」,這句話是用很強的語句寫出來的。其實是和第一章10至16節相對照,因為在該段經文中,特別提到在克里特地區教會中,發現有一批「假使徒」在傳講不正確信息。因此,使徒保羅指出那些人的謬論和錯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醒提多必須在教導信徒對信仰的認識「合乎健全的教義」,就是關於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以及他復活、升天的事。使徒保羅講這句話時,是用嚴肅,也接近命令的語句,要提多不可以像那些傳錯誤信息的「假教師」,導致信徒背離了信仰。
第2至5節,提醒提多針對年紀大的人應該有的教導態度。在這段經文當中,他特別提到幾點:
一是對男性的老人,要他們在信仰和生活上成為好的模範。這裡特別提到「信心、愛心、耐心」等三樣信仰內涵,這也是使徒保羅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起過的事(參考提摩太前書六:11、提摩太後書三:10)。
二是對年老的婦女,要她們在生活上有所節制。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在這裡對年老婦女的要求方面,包括有「不可搬弄是非」、「行為要謹慎」、「不作酒的奴隸」等。
三是對年輕的婦女,要她們重視家庭生活。使徒保羅確實非常強調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他的觀念中,家,就是見證信仰最重要的地方。而婦女則是最容易見證福音的人。
第6至8節,這三節經文是針對年輕信徒的教導。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他並沒有說要怎樣教導年輕人,只說一句「要他們管束自己」,然後接著就是要提多作年輕人的榜樣。他提到「誠懇、嚴肅」這兩項,前者意思是指正確、不腐化的意思。而後者是指在態度上要很清楚,不隨便之意。
注意第8節所提到的,不要讓那些敵對者有把柄可以攻擊,或是找到錯誤可以羞辱,這一點很可能就是在隱喻著那些假教師;他們表面上好像在教導信徒認識甚麼大道理,其實心中在意的是「貪圖錢財」這件事。另一方面,使徒保羅也特別提醒提多,「言語要恰當」,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言行一致,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
第9至10節,這兩節談到有關奴隸和主人之間的問題,這也是使徒保羅所關心的議題。他在以弗所書第六章5至9節;歌羅西書第三章22節至第四章1節;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至2節等處經文都有提起過,特別是腓利門這本書信,談的就是有關奴隸阿尼西謀的事。而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20至22節,使徒保羅甚至運用這種主人與僕人之間的關係,比喻耶穌基督和基督徒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耶穌基督就是信徒的主人,所有的信徒都是耶穌基督的僕人。
使徒保羅的時代,蓄養奴隸的風氣相當豐盛。在使徒保羅的看法中,身為奴隸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因此,用誠心順服主人之外,更不可有「偷竊」的行為出現。
第11節,「上帝拯救全人類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了」,這句話其實也在說明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審判的時刻到了,二是上帝有救贖的恩典。在上帝的審判中,都有奇異的恩典相隨。但這拯救的恩典都有一個基本的要件,就是認罪悔改,而這一點也是整本聖經的主要信息之一。沒有認罪悔改,就無法看到或體會到上帝憐憫的愛(參考以西結書三十三:11)。
第12節,使徒保羅一再強調的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準則,在這裡他談到一個基督徒既然已經領受上帝的恩典,就應該和敗壞的生活有區隔,或是將過去敗壞的生活給排除。這節所說的「恩典」,指的就是第14節所說的「基督為我們獻上自己,救贖我們」。當聖經在說「恩典」時,是說原本不是人有資格領受的,但現在卻「白白地」得到了。而「正直」,這是對待別人或是處理事務時應該有的態度,是不會冤枉別人,也不會欺負比自己軟弱的人。「敬虔」,這是指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表示不隨便,而是以真實的態度敬拜上帝。
第13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再次談到「蒙恩的日子來臨」,這是指耶穌基督再臨的時候,所有信靠他、皈依在他的名下的人,都將享受耶穌基督的救恩。
第14節,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都有信仰上的責任,因為信徒都是領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救恩的人,因此應該知道怎樣將這樣的救恩顯明出來。而使徒保羅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去分享這份拯救的愛。他告訴提多這分享的愛,就是教導信徒「熱心行善」,也就是要將上帝的愛具體化,付諸實際的行動。
第15節,這節可到使徒保羅對提多的期待,他不僅要提多扮演一個傳道者,將上帝的救恩向信徒們闡明,還要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要督促信徒照著教導去實踐,如果有不聽從的,或是有偏離教導的,不可以隨便了事,而是應該要「責備」。「不要讓人輕看你」,這句話也曾用在提摩太的身上(參考提摩太前書四:12)。也從這句話,可知道提多當時年紀確實是年輕。在早期的社會,都會有一種看法:經驗和知識,會隨著年紀而增長。但使徒保羅要提多認知一點:傳道者必須在信仰的認知上,日日進步,不但自制力要高,並且在行事上顯出公正的態度,這樣才會讓信徒尊重。
3.第三章:
我們讀使徒保羅的書信,很快會發現他的書信有個特色,就是非常強調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帶有社會責任的。在他的書信中就一再提醒所有的信徒,必須將基督徒的美德展現出來,這是為了要讓眾人看到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上確實有與眾不同之處。他認為一個人得到耶穌基督的救恩之後,就應該更新心思意念,要與未信耶穌基督之前有所不同。如果沒有這樣,信與不信之間就沒有甚麼差別。(參考以弗所書四:23-24)。
在這章經文中,可以看到使徒保羅一再要求提多要好好勸勉克里特島教會的信徒,在平日的生活中活出基督耶穌的樣式,就是要有更多實際的行動去關心困苦的人。從這章多少也看到該島教會信徒是自私的多,真正有愛心的人少。
第1節,這節提到「要他們服從執政者和當權者,聽從命令」,類似這樣的說法不僅出現在這裡,也出現在其羅馬書第十三章1至2節;提摩太前書第二章1至3節。但要注意,不要單看話語的表面,而要思考一個問題:他們為甚麼這樣說?如果對照一下使徒行傳第四章19至20節所記載,彼得和約翰對當時猶太最高階級的議會之議員所說的話,就會更清楚明白他們所說的「服從」是有條件的。如果統治者、掌權者要取代上帝,那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如果掌權者要強迫信徒去做違背信仰的事,那是應該抵抗,且是要勇敢抵抗。因為基督徒最大的使命就是為福音作見證。
第2節,使徒保羅提到一個好的信徒應該就是一個好的國民。身為一個好國民,他有幾點基本的生活態度:
一是不毀謗別人。毀謗,是指惡意中傷,也就是故意散佈不實在的話傷害別人之意。
二是不要爭吵。所謂爭吵,是指不接受任何與自己相異的意見,只要與自己相反的意見,就一律反對到底。這種態度是錯誤的。
三是要和氣友善。意思是指不隨便發脾氣,而是要「生氣有理」。
四是謙讓待人。謙讓的意思是指溫柔的態度,也是仁慈的另一個意義。
第3節,他用「我們」一詞的用法很特別,主要是讓克里特教會的信徒感受到包括使徒保羅在內,大家都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他見證說在他還沒遇到復活的耶穌基督之前,自己就像是一個「悖逆、迷失」的人一樣。這是指生命失去了方向,這樣的人,會放縱情慾,為了追求滿足個人的慾望,甚至會不擇手段,即使因此而傷害到別人也不會在意。但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
第4至5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提醒提多,要讓克里特教會的信徒知道,被揀選成為一個基督徒,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甚麼特別的才能,或是有甚麼好行為被上帝揀選,而是因為上帝的憐憫。類似這樣的提醒也出現在摩西轉達上帝給以色列人的話中(參考申命記七:7-8)。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也有提起(參考以弗所書二:8-9)。使徒保羅將上帝拯救的焦點,放在祂的憐憫和仁慈上,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這節也提到早期教會已經實施的一件事:就是洗禮。洗禮在早期教會被看成是一個恩典的記號,這記號表明了一個人的悔改。有悔改,就可以得到拯救的恩典。
第6節,這節可看見早期教會信仰告白中非常重要的信念:三位一體的上帝。這樣的信仰告白一直傳承到我們今天的教會。聖靈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之一,和耶穌基督同等位格,也和上帝相連在一起(參考哥林多前書六:11b)。耶穌基督和上帝的靈是分不開的,也和上帝拯救的計畫相連在一起。因此,可以這樣解釋三位一體的意義:
聖父上帝:這是指創造天、地、海等宇宙萬物的獨一上帝。
聖子上帝:就是指上帝為了拯救世人,使人認識祂的救恩,祂親自來到世界上,以人的形體出現,取了奴僕的樣式,成為人生活在這世上,就是耶穌基督(參考腓立比書二:6-7)。
聖靈上帝:是上帝拯救工作的方式,也是上帝拯救力量的記號。使人受感動而啟開心門,認識上帝的救恩,這種力量就是聖靈的工作(參考以弗所書一:13)。
第7節可說是提多書的中心信息,也是使徒保羅最重要的思想。這節提到兩件事:
一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人才能和上帝有合宜的關係。
二是可以盼望永恆的生命。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息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信耶穌基督的人,不會死,因為會有復活的恩典在等待著他去領受。
第8節,使徒保羅要提多在克里特教會傳揚的就是這個信息:傳揚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傳揚這信息也是今天基督教會最重要的使命。
第9節,這節提到「族譜和名錄以及法律上的爭執」,這很清楚是指猶太人最重視的割禮。割禮的問題也牽涉到猶太人傳統的認知,猶太人一直堅持只有亞伯拉罕的子孫才是上帝揀選的子民。因此,一個外邦人要成為上帝揀選的子民,第一個要件,就是必須先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而亞伯拉罕的子孫必須接受割禮作為記號(參考創世記十七:11-14)。但使徒保羅則強調這些已經被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恩典取代了。
使徒保羅為甚麼會告訴提多,說爭論這些事沒有益處呢?原因是他在各地傳福音時都會遇到有些保守派的猶太基督徒,一直在他背後強調守割禮的重要性,讓他非常生氣。
第10至11節,使徒保羅主張對付這些經常造成教會紛爭的人,所採取的態度就是先警告他,而且要警告兩次。如果勸勉之後還不聽,就要與他切斷來往的關係,意思就是在信仰上將之當作不同「道」的人看待。原因就是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信仰不會有成長,相反的,很可能會敗壞,因為這種信仰是「腐化的」,意思是指沒有生命可言。
第12節,這裡提到「亞提馬」這個人。這名字只在這裡出現,也因此,並沒有任何資料可讓我們對他有更多認識。
「推基古」,他是亞細亞人,也是使徒保羅的同工,他有很多次隨使徒保羅去旅行傳道(參考使徒行傳二十:4),備受使徒保羅的信任,傳遞信件給以弗所教會(參考以弗所書六:21-22)和歌羅西教會(參考歌羅西書四:7)。使徒保羅也曾派推基古去以弗所教會,可能是為了替代提摩太(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2),可見他在使徒保羅心目中的份量很重。現在則是差派他去克里特教會替代提多,讓提多回到使徒保羅的身邊。
然後使徒保羅要提多到「尼哥坡里」去跟他相會。這是現今南斯拉夫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一個城市。
第13節,「律師西納」,很可惜聖經沒有任何資料可幫助我們對他有更多的認識。但從這一節可以看出他和亞波羅同行,也是一位好的福音伙伴,因為亞波羅是很優秀的福音工作者,口才很好(參考使徒行傳十八:24-28),甚至後來在哥林多教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參考哥林多前書一:12、三:4-6、22、十六:12)。他們兩人將會經過克里特地區,使徒保羅希望提多給予他們兩人幫助,也有聖經學者認為這封信就是託他們兩人帶去給提多的。從這裡也可看出早期教會對那些福音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
第14節,這節再次看到使徒保羅在教導信徒的功課上,都沒有忘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分享和分擔。就像他告訴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二十:35)他認為結出信仰的果子,就是幫助那些缺乏的人。所謂「不要作閒散無用的人」,意思就是不要成為沒有結出果子的信徒,意思是如果信仰讓人只顧自己,這樣的信仰並不是真實的,基督教信仰就是教導我們怎樣伸手幫助需要的人。因此,努力行善,就是結出好果子的方法。
第15節,使徒保羅特別要提多「向同一信仰的朋友問安」,因為在第十一節提到對那些製造紛爭的人,使徒保羅已經將之看為不同信仰的人,因此,也不必帶關懷去給他們,也不需要向他們祝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