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05期

箴言第十二至十八章
1.第十二章:
從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15節止,都是以相對性的「善惡」、「好壞」等型態說出人間生活形態。內容包範圍甚廣,但都是在平日生活中經常發現和體驗得到的。
第十二章中以「邪惡者」與「義人」、「正直人」相對照為主題,強調上帝所喜愛的就是「正直人」,對作惡的,上帝將會嚴懲。因此,往後的經文都會提到二者之間行為顯現出來的差異。
另外,這一章也提起「愚蠢」與「智慧」之間的差別,包括了聰明者(或是智慧者)喜歡受教、聽從規勸、深藏才學;相對的是愚蠢者總是拒絕規勸(第1節),因此,他們除了顯示出自己的無知之外(第23節),也會被人輕蔑(第8節)。
第1至3節,在第1節的「愚蠢人憎恨規勸」,也表示這種「愚蠢人」和「牲畜」沒有多大差別。表示愚蠢人的行為已經偏離應該有的規律。這樣的人,在上帝眼中是只有受懲罰的份,不會有任何祝福,因為這種人經常以惡劣的計謀陷害別人,但上帝會使這樣的人掉落在自己設下的羅網裡,沒有「安全」可言。
第4節,這節特別用「賢慧」的妻子和「無恥的妻子」作對比,解釋「賢慧」和「無恥」兩者之間的差異。這節可參考箴言第三十一章10至31節,有詳細說出「賢慧的妻子」帶給家庭和丈夫的榮耀。而「無恥的妻子」對丈夫來說,已經是「無藥可救」,只會讓他感受到有如毒瘤在身的
第5至8節,這段經文以「誠實人」、「義人」對照「邪惡人」、「愚蠢人」,他們之間的結局就大不相同;前者對人有幫助,後者只會傷害他人,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子孫後代。
第9節,這節正如俗語所說的:「過平凡生活,遠比打腫臉充胖子要來得更好。」這裡的「自高自大」,表示傲慢,但並沒有真正的實力。
第10節,這裡的動物是指家畜,特別是指牛、驢、馬、駱駝等會協助人工作的動物。一般都會餵食草料給牠們,好讓他們可以下田工作(參考申命記廿五:4)。一個對動物殘忍的人,對待家中的僕人必定更為殘酷。
第11節、第24節、第27節,這三節都用「勤勞」和「懶惰」這兩種人作對比;自古以來,勤勞的人大都不用為生活愁煩,他們的生活不一定富裕,但至少是擁有「資財」可供生活之需。相對於懶惰者,他們只會「幻想」,光有幻想並不會讓他「如願以償」,反而最後成為勤勞者的僕人,必須「服苦役」才能維生。
第12至13節,這兩節經文再次提到「正直人」和「邪惡人」之間的問題。前者不會受到後者的影響,即使邪惡者「終日想做壞事」,正直人依舊不為所動,他知道要「誠實」才能「免於禍患」臨身。
第14至16節,這裡特別強調「明達的人」和「精明的人」都會知道聽從規勸,因為這只會幫助自己有更大的「容忍」毅力,不會被激怒而做出愚蠢的動作。
第17至19節、第22節,這段經文強調說實話的益處,能讓人知道他「公正」、讓人信服並且得到上主的讚賞。而撒謊只會惹來上帝的「憎恨」,且會「傷害無辜」,一點幫助也沒有,而且這些謊言很快就會破滅。「明智」的話語會如同「濟世良藥」,使人心靈清晰。
第20至21節,「正直人」會想盡辦法化解人間的糾紛,促進彼此間的「和平」,這樣的人心裡一定會「充滿喜樂」,他所做的事也會「無往不利」。相對於「邪惡人」,只會為自己「圖謀」,心裡所想的都是一些「詭詐」的事,結果「禍患」是接踵而來。
第23節,這節說明真正有學問的人,不會隨便就顯露他的「才學」,他是會看場面而發表意見,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口不擇言,結果更「顯露」出自己的「無知」。
第25節,「憂慮」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增添人的愁煩,結果是導致人心「消沉」,失去活力。相對的,「良言」會「振奮」人心,使人得到盼望。
第26節、第28節,這兩節都提到「義人」和「邪惡人」帶給親朋鄰舍不同的結果;前者會像是「良師益友」能對人有幫助。相對的,後者只會帶領人「深入迷路」,使人「趨向死亡」。
2.第十三章:
這章也是以「邪惡者」和「好人」之間的不同表現,以及「愚蠢與聰明」之間的不同相對照。
第1節、第10節、第18節、第24節等,都和教導有密切關係,這些經文提到接受智慧(可用「父親」作代表)的教導,就是聰明者。只有「傲慢」的兒子或是愚蠢者,才會拒絕智慧者的教導,這樣的人,必定日漸窮困而終被人鄙視。
第2至3節、5節,這三節用「好人」、「誠實人」和「詭詐的人」、「邪惡人」作分別;前者講話必定會相當「謹慎」,不會「信口開河」,而且會痛恨「謊言」,相對於後者,就是只想到奪取、壓榨別人,而且說話令人感到「可憎」,結果是自取毀滅。
第4節、第11節、第23節,這裡都提到一個重要的認識:勤勞和懶惰者之間的差別;前者,必定會足夠且有餘糧,且會認真尋找「未開墾的土地」,好增加糧食,以免窮困臨身。但相對的是懶惰者,總是會找一大堆理由推託責任,只想要「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結果使身邊擁有的很快就消失了。
第6節、第9節、第25節,這些經文用「正直」、「正義」與「邪惡」、「愚昧」相對照;前者知道怎樣護衛無辜的人,這樣的人總是讓人看到生命的「光輝」,跟這種人在一起,生命會有飽足,不會有欠缺。而後者總是讓人看見如同即將「熄滅的燈火」,表示生命即將結束,沒有盼望,而且會感覺欠缺不足意思是指生活上永遠不滿足,而飢餓就是最明顯的現象。
第7至8節,這兩節談到貧窮和富有的人不同;有錢人裝窮,是因為怕被人發現而遭遇勒索,這樣,就需要「花錢贖命」。相對的,貧窮人若是裝作富有,必定會遭遇無妄之災,而安於貧窮的人,反而可以安然過日,不會遭受恐嚇。
第12節,這節談到希望的問題。失望,總是會影響到人心靈的安靜。相對的,「願望實現」,必定會帶給人的生命「充滿生機」。
第13至17節,這段經文再次回到「明智」、「智慧」、「明達」、「忠信」,和「愚蠢」、「忠信」相對;前者會聽從教誨、教導,以增添智慧,這樣,就可以使人「逃脫死亡的險境」,更美好的,因為有智慧而能「促進和平」,這樣的人必定會「到處受人尊敬」。但愚蠢人只會造成「災禍」,凸顯自己的「無知」,常常已經落入險境中還不知道。
第19至22節,這段經文談及「愚昧人」和「義人」之間的差別,在於愚昧人總是喜歡和「邪惡」同行,結果是跟他同行的人也會受到「連累」。但相對的是有智慧的人,也就是義人,一定會得到好的報償,最重要的是能「為子孫留下產業」。
3.第十四章:
這章也是和前面一章相同,都是用「愚昧人」、「邪惡人」,和「正直人」、「智慧」、「聰明人」相對照,說明二者之間的差別。除此之外,也有幾次談及謹慎說話的重要性,例如第3節、第5節、第25節等,都在強調要說適當的話。
第1節,這節可參考第三十一章10至31節所描述的「賢慧的妻子」。賢慧是建立一個家庭的基礎,相對的就是「愚蠢的女人」,她們對家庭毫無幫助,只會「拆毀」破壞而已。箴言有多次提起,例如第十二章4節、第十九章13節、第廿一章19節等,都將愚蠢的女人用很會嘮叨來形容。
第2節,這節是對偶句型。所謂「行為乖僻」,是指不按照規矩辦事,專門鑽牛角尖,或是鑽漏洞之意。
第3節、第5節、第25節,這三節都提起有關謹慎說話的重要性,特別是說誠實話,不但在證人席上會救人的性命,也會贏得別人的尊敬。相對的,就是說謊言,只會傷害別人性命,這點可參考誡命第九條。
第4節,「牲畜耕犁」,意思是指殷勤勞動之意。雖然是牲畜來代表,但也表示一個人若是認真勤勞工作,必定會有足夠的穀物儲存在倉庫裡,不至於捱餓。
第6至9節,這段經文用「愚蠢人」、「狂妄」的人和「明達」、「聰明」、「正直人」等相對照,說明二者之間的差別。主要在說明不要想要從愚蠢人的身上得到智慧,他們犯最嚴重的罪也不肯認錯悔改。但相對的,就是聰明的人表現出來的,就是求知慾很強,也知道會學習彼此寬恕所犯的過錯。
第10節,這是一節相對句型。說明人內心的感受,絕對不是外人可以體會。
第11節、第14至16節、第32節,這些經文都是用「正直人」、「聰明人」和「愚蠢人」、「壞人」等相對照,也說出這二者之間的差別。主要在說明正直人不論環境怎樣改變,他都可以屹立不搖,而且終究會得到「善報」,他的所行必定會小心,也因此而能「躲過禍患」。但相對的,就是愚蠢人終究會像倒塌的房子,他用殘暴手段所做的事,必定會使他「敗亡」。
第12節,用「道路」來比擬一個虛假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其實是領人走向死亡。
第13節,這節用「歡笑、歡樂」來掩飾內心的愁苦,結果是短暫的。意思是指不真實,就算是大家歡笑相聚,也是短暫的享福,災難依舊不會停止。這對那些作惡者來說就是如此。例如搶奪得到,歡喜只會短暫時間,懼怕被發現的時間更長。因此,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做這種事。
第17至19節、第29節,這裡很清楚表示「愚蠢人」的特性就是急躁,總會敗壞好事,「自食惡果」。相對的,通情達理的人會冷靜處理發生的事,令人看起來就知道是個有智慧的人,結果愚蠢人都要來找他幫助。
第20至24節,這四節很清楚在表達一個基本生活態度,就是聰明的人,會憐恤別人的苦難,不會因為別人貧窮就瞧不起他,會知道殷勤做工;只知道享受,輕視貧困的人,整天只會閒聊,這樣的人,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最後會變成貧窮。
第26至27節,這兩節強調「敬畏上主」的人,乃會得到生命。因為敬畏上主乃是智慧開端(參考一:7、九:10),而智慧使人得到生命(參考三:17、四:6、九:11、十五:24、廿一:16)。
第28節,一個聰明有智慧的君王,一定會珍惜他的子民,因為他知道他的權柄是來自人民的支持。
第30節,「寧靜使身體健康;嫉妒是骨中毒癌。」這句可以對照第十七章22節:「喜樂如良藥使人健康;憂愁如惡疾致人死亡。」教父奧古斯丁說:「驕傲是萬惡的根源。」人常會因為驕傲產生嫉妒的心,而罪則常會埋伏在嫉妒之中。
第31節,「憐憫貧寒」這是整本聖經的主題,對於苦難者不但不能輕視,而且要伸出援手給予救助,這乃是在回應上帝的愛,也就是對上主敬虔的態度。
第33至35節,這段經文說出一個國家、政府,需要有智慧的人來治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強盛」,有這樣的臣僕才是君王的福氣。相對的,愚蠢的人只會帶給整個民族恥辱,因為這樣的臣僕沒有盡忠職守,對災難為何發生「一無所知」,必受到君王懲罰。
4.第十五章:
這章就像前面已有提起過的,從第十二章起的這幾章都是以相對句型描述善惡、好壞、愚蠢和明智者之間的差別。這章也是以「明智」和「愚蠢」為主題,說到愚蠢的人和聰明人、明智者之間的不同,而且所用的句型多數是對偶句。
第1至2節、第4節、第23節、第26節、第28節,都是和說話有關係。有智慧者講話必定會使對方的怒氣「平息」,被認為是有「智慧」的發言,而且會帶人「充滿生機」,不但這樣,真正的智者說話前,都會經過「三思而後回答」,不會信口開河,也不會「口吐惡言」故意傷害他人,因為他內心「純潔」。相對的,就是愚蠢者說話必定會傷人,且是「粗暴」多多,「廢話」一堆,且心思意念邪惡,為上帝所「憎恨」,這樣的人對他人沒有任何益處,只會讓人失去意志。第23節也可參考第廿五章11節。
第3節、第11節,這節說出基督教信仰的特質,這位創造生命的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上帝;祂知道人在隱密中所說、所做的一切。就算躲藏在如同「陰間」、「冥府」這種最隱密的地方,上帝也會「鑒察」得非常清楚,沒有人能夠「隱瞞」得了(參考詩篇一三九:7-8)。
第5至7節、第12節,這四節用「愚拙人」、「邪惡人」、「愚妄人」、「狂妄人」,和「精明人」、「正直人」、「明智人」相對比,說明二者之間的差別。前者會藐視智者的「管教」,不領受「規勸」,也無法接受新的知識,結果為自己帶來「禍患」。但後者會明瞭智慧者的管教是有利益的,他們也會傳播「知識」給和他一起生活、工作的人,讓大家都得到利益。
第8至10節,上帝是公義的主,祂「憎恨邪惡人」所做的事,因此,一定會拒絕這種人的奉獻,還會嚴厲懲罰他們。相對的,「義人」所做的事、祈禱,都會蒙上帝的悅納、賜福。
第13至15節,可參考第十七章22節。說明真正的智者,會知道保持心靈的舒暢,不會讓憂愁煩擾他的心。
第16至17節,「煩惱」,與第13節的「悲愁」、15節的「苦惱」同義。財富多,卻沒有「敬畏上主」,這種人的「煩惱」會隨著財富增加。真正的智者會寧願選擇儉樸的物質生活,而持守對上主的敬畏,他知道使自己心靈活潑喜樂,勝過富裕的物質生活而帶來仇恨。第17節和第十七章1的:「吃硬餅乾而心安理得,勝過滿桌酒肉而相爭相吵。」意義相同。
第18至22節,這段經文再次談到智者和愚蠢者之間的差別;智者顯露出來的特質,就是「容忍」、「誠實」、行事「正直」,會謙卑地傾聽他人意見;相對於愚者,就是「急躁」、「懶惰」、「藐視父母」、「以愚拙為樂」,做事沒有計畫。
第24至25節、第27節,這段經文說明上帝喜愛的人,是會知道選擇「生命道路」,這種道路是和上帝保持合宜關係;他不會想要貪圖「寡婦的家業」這種「不義之財」,也會拒絕賄賂。
第29至33節,這段經文再次提起愚蠢者和正直者,在上帝眼中必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上帝一定會垂聽「正直人的禱告」,當然不會理會邪惡者的祈禱聲音(參考約翰福音九:31),因為有上帝垂聽,就會讓智者心中喜樂,這種人必定是「敬畏上帝」的人才會得到這種智慧。
5.第十六章:
這章主要在強調上帝就是一切的主宰,人需要謙卑,不要以為自己事事都能,只有上帝才有這種能力,因為祂是萬物的創造者。
第1節、第9節,這三節經文都在強調一個基本認識:真正成就人所計畫的事,是上帝。和台灣的俗語「千算萬算,不值得天一劃」,或是中國的俚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相同。也可對照第十九章21節、第二十章24節、第廿一章30至31節等經文。
第2至3節,這兩節說到上帝察看人內心的心思意念。如果人驕傲,上帝不會給予祝福。因此,知道把所計畫的萬事「交託上主」,這樣的人必定會「成功」。
第4節,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這句俗語來看第4節就很接近。作者強調離棄上帝的人,最後必定會「滅亡」。
第5至7節、第18節,聖經一再說「狂傲的人」,心中不會有上帝,這種人心中瞧不起上帝(參考詩篇十四:1)。箴言第六章17節曾說這種人也是上帝所厭惡的對象。但相對的,對上帝忠實,信靠、敬畏上帝的人,一定會獲得上帝的祝福,即使是仇敵當前,也會化干戈為玉帛。
第8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五章16節。誠實是一個人的生命最重要的要素。寧願守住,也不願意因欺騙而富有。
第10至15節,這段經文都和君王的治國態度有關;談到君王若想要長治久安,使國家穩定,最重要的是在審案、治理國政時,必定是以「正義」為根基。因為好的君王知道傾「聽正直」、「誠實」的話語。
第16節,「智慧」、「知識」都是相同的意思,這是無法用世上任何貴重之物品,包括「精金」、「純銀」等換取得到。
第17節,智者顯現出來的就是「正直」,這種人會知道「遠離邪惡」,且會「謹慎走正路」,這樣就會「保全」生命免受傷害。
第19至20節,「謙卑」的人會將自己的身段放下來和「窮人來往」,因為他會聽從上帝的話,去關心貧困的人,結果發現自己「受益無窮」,因為他會蒙上帝賜福(參考十九:17)。相對的,就是「狂妄的人」,他們根本沒有將窮人看在眼裡,他們心中只想要奪取更多財物。
第21至24節、第27至28節,這段經文談及說話的表達方式;包括說話「溫雅」(第21節)、「三思而後言」(第23節)、「懇切的話」(第24節)、像「無賴」者所說的話語(第27節)、危言聳聽、搬弄是非的話(第28節)等。而只有「聰明人」才會講出適當的話語,他也會知道接受「教導」增添知識。
第25節,這節和第十四章12節完全相同。
第26節,「不敢懶惰」和「勤勞」工作很接近。這節也可參考第十二章24節、第27節、第十三章4節等經文。
第29至30節,這兩節都提到「心術不正」的人,無論他做什麼,都是為了要「欺騙鄰舍」,「圖謀壞事」。上帝一定會清楚知道這種人心中所圖謀的邪惡之事。
第31節,這節可參考利未記第十九章32節。表示年老「白髮」的人,也象徵是智慧的記號。
第32節,「忍耐」和「自制」相同,有這種能耐,就是一種無形的堅強力量可以致勝仇敵。
第33節,這節和第1、3、9節是同樣的意思。「抽籤問卜」除了表示「謀略」之外,也指著偶像神明之意。換句話說,除了上帝以外,其他的神明都不能取代上帝對人生命的決定權。這也是摩西法律嚴厲禁止求神問卜的原因(參考利未記十九:26),因為這種行為是迦南地人民敬拜偶像神明的方式,這些偶像神明不能決定人的命運。除了上帝,沒有人能知道人的生命會怎麼樣。在約拿的故事中,那些水手雖然抽籤知道問題出在約拿,但即使水手們用盡一切辦法要平息風浪,卻徒勞無功,因為他們無法改變上帝要約拿去完成的工作。
6.第十七章:
這章談到宮廷或是貴族的家庭生活,和一般人家庭生活的規律,並沒有特別的一個主題。
第1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五章17節。也在表達一個基本認識:即使生活貧困,卻能平安無事,這就是最大的福氣(參考詩篇第一三三篇)。聖經中記載幾則關於「滿桌酒肉」,卻是暗藏殺機的例子,包括撒母耳記上第二十章6至7節,掃羅想要利用宴席殺害大衛;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23至29節,記載大衛的兒子押沙龍為了幫妹妹討回公道,準備了筵席請他的兄弟暗嫩吃飯,並趁機將暗嫩殺了,自己卻因此逃亡在外。這說明了雖然物質上缺乏,能享受和睦相處的家庭生活,比榮華富貴而彼此猜忌、相爭更有價值。
第2節,這是指王公貴族的家庭。「精明的僕人」可以取代愚拙的兒子,而且很可能會「繼承」主人的「產業」。
第3節,這節說明上帝「考驗」一個人,就如同「鍛鍊」金銀一樣的,只有經得起考驗的人,在信仰上才是真實的。
第4節,這節談到「作惡的人」和「撒謊的人」,他們都是喜歡聽欺騙、不誠實的話。因此,所做的事盡是邪惡。
第5節,這節可參考第十四章31節。聖經的教導是要關心、愛護窮人。因此,任何「嘲笑」、「羞辱」窮人都等於是在「侮辱」上帝一樣,這種人肯定會「受懲罰」。
第6節,這節可參考第十六章31節。也是一句對偶句型。這裡說出年老的父母以「子孫」的成就為「華冠」,這表示一種榮耀。而「兒女」也會以有正直、智慧的父母為「光榮」。
第7節,這節也跟宮廷、貴族的生活有關。領導者若是「撒謊」,就與他的地位不相稱,就像「愚蠢人說溫雅的話」一樣,搭配不起來。
第8節、第23節、第26節,「賄賂」是一種罪行,摩西法律很清楚禁止,說:「要公正無私,不濫用職權;也不可接受賄賂,因為賄賂會使明理的人盲目,使公正的人顛倒是非。」(申命記十六:19)賄賂的行為看起來有時很管用,但就長遠來看,則是敗壞人心最嚴重的因素。只有收受賄賂的官員才會作出「懲罰無辜」和「責打善人」的判決。
第9節,「寬恕」和「懷恨」是相對的;前者可以「得人喜愛」,而後者就無法建立「友誼」。
第10至11節,明智者和愚蠢者,二者之間差異很大;前者願意接受「責備」,相對的,後者就是講了「一百」遍也是沒有用。因為他們聽不下勸導,只會一味地做壞事,結果就是面臨「死亡」而不知道。
第12節,「失掉幼子的熊」,意思是指母熊,性情必定會暴戾,攻擊性很大。作者在這裡說「胡作妄為的愚妄人」比失掉幼子的母熊更糟糕,這種人比母熊更惡劣,一定要遠離他們。
第13節,這節可參考羅馬書第十二章21節:「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箴言這句話「以惡報善」就是說明不知感恩的人,只會為家裡帶來「禍患」。
第14至15節,不論是家庭或是國家都一樣,若是「爭論」不休,尤其是對於「邪惡」的人沒有任何懲罰,相對的,卻是傷及「無辜」,結果都是一種重大負擔,甚至嚴重時會引來災禍如同河床「決堤」所帶來的水患一樣,會導致「氾濫」成災。
第16節,只有「愚昧人」才會一直擁抱錢財,卻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性遠超過這種可數的財富。
第17節,這是一般生活知識,只有相互關心的人,才會有「朋友」,也才能持續維護「親人」的關係。
第18節,箴言作者一再提起不要隨便替人「作保」的事(參考六:1、十一:15、二十:16)。過去如此,現今的時代也相同。
第19至20節、第24節、第27至28節,這些經文都是談及愚蠢者和智慧者之間的差別;愚蠢的人會挑撥離間,愛「誇張」不實的事,這種人心裡所想的都是「邪惡」。相對於智者,他們講話一定會謹慎、小心(參考十:19、十三:3)。
第21節、第25節,這兩節都談及家庭生活,說明智慧之子,會使父母歡樂、安慰。
第22節,這是一句經常被引用來安慰、鼓舞病人的話。類似的話語也出現在第十二章25節、第十五章13節、15節、第十八章14節等。
第24節,說明「聰明人」和「愚昧人」處事的方式很不一樣、前者做事「明智」,後者總是優柔寡斷,甚至會變來變去,「永遠拿不定主意」。
7.第十八章:
這章談及有關語言的事較多,包括了第4節、第6節、第7節、第8節、第13節、第17節、第20節、第21節等,都和說話的態度、方式有關。
第1至3節,這兩節都談及自私的人,和愚蠢人是一樣,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會關心別人,表現出來的,就是自我中心很強。其實,這種人在某個層面來看,也跟「邪惡」、「傲慢」的人相差不遠,只會為自己帶來羞辱而已,對自己一點利益也沒有。
第4、6、7、8、13、15、17、20、21節都談及和說話有關的事。有智慧的人,知道怎樣謹慎使用語言,他不會在人面前搶著說話。因為他知道「話可保命,也可喪生」,絕對不會「信口開河」,以免後患無窮。這裡的第8節和第廿六章22節完全一樣。所謂「閒話」也是指不必要的話,如同現代所謂的聊「八卦」,形容人在吃過飯,會再喝個茶搭配小甜點,一口口很容易吞食下去,覺得口感很好、很舒服。可是,一些愉快的談話可「促進」消化,太多的話常會造成消化不良。
第5節,可參考第十七章26節。所謂「縱容」,意指明明知道,卻容許這種「邪惡不義」的事持續存在,導致最後傷及無辜,這是「不公」的事。
第9節,箴言的作者談到「懶惰」者的事很多,可參考第十章26節、第廿一章25節。
第10至11節,這兩節提到真正可以使人倚靠的力量,並不是在金錢財富,而是在上帝,祂才是人生命真正的倚靠,聰明的「義人」都會知道這件事。
第12節,是對偶句。用謙卑和「狂傲」兩種態度相對比。
第14節,這節可參考十二章25節、第十五章13節、15節、第十七章22節等經文。這些經文都在說明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持守對生命樂觀的態度,就會使生命的痛苦容易承受下來。
第16節,在台語有這樣的話:「送禮送前面。」意思是指禮物擺前面,對方說話和態度看在禮物的面子上,會改變,並且會使事情辦得更順利。但這也是因為一個不按規定辦事的社會才會出現的狀況。其實,這裡的「禮物」也可當作「賄賂」解釋。接受賄賂的人往往會將賄賂看成是「禮物」。
第18節,這裡的「兩個權貴」,指的是位階相近的人,彼此誰也不服誰時,只好用「抽籤」來斷定先後秩序。
第19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七章17節。只有智者才會時刻想到「幫助親人」,也只有愚者才會和親人「爭吵」。
第22節,可以參考第三十一章10至31節有關賢慧的妻子。
第23節,這節是對偶句,說出「貧窮人」和「有錢人」的態度差異。
第24節,這節說出朋友在於深交,而不在於多。也就是說知己的朋友不用多,有知己親密的朋友遠勝過骨肉之親卻疏離的兄弟姊妹。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