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02期

約伯記第三十二至三十八章
1.第三十二章:
有不少學者認為約伯記第三十二至三十七章,並不是這本經書原有的資料,而是後來加添進去的。理由如下:
一、除了結語之外,其他部分並沒有提到約伯回應這位年輕人以利戶所說的話。
二、在這段長達六章的經文中,作者的筆法、思路、內容之架構,和前面三十一章的內容大不相同。
三、以利戶這個名字,沒有在約伯記這本經書的開頭就出現,也沒有在這本經書的結尾看到。
但也有一種看法:認為這幾章經文也是約伯記原有的資料,因為在開頭介紹以利戶時,就很清楚註明說他是個「旁觀者」,原本不想加入這場辯論,但聽到最後,他認為是應該表達意見的時候,因此說了這幾章經文記載的內容。也許是約伯和三位朋友共同請他發表意見,他才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沒有想到以利戶說出這麼多話來。
這章經文是以利戶開始回應約伯和這三位朋友所說的話。以利戶表示他尊敬這些人是他的長輩,因此他是等到大家都不再說話的時候才開始講,這也表示以利戶是個懂禮貌、有教養且謙卑的人。但是從以利戶所說的話的內容來看,也可看出他是個很驕傲的人,他指出這三位前輩說的話,是沒有智慧的話,也因此才反駁約伯提出的問題,還會讓約伯誤認上帝是個不公義者。他自認是被逼得必須開口表達想法。
第1至5節,這段經文先介紹在場有一位「旁觀者名叫以利戶」,這名字的意思是:祂是我的上帝。然後說明為何他會開口回應約伯和其他三位朋友。一開始在這裡就說「由於約伯堅持自己的無辜」,這也表示約伯和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等三人經過三個回合辯論下來,結果是各說各話,毫無交集,因此,這三個朋友發現講再多也是白費唇舌,而不再說話。原本站在旁邊觀看的以利戶對約伯「自以為義又埋怨上帝」,且聽到這以利法等三個朋友「既然不曉得怎樣回答約伯,無異默認上帝無理」,因此,他生氣了,他認為自己應該要有所回應才可以。這裡也特別說他是所有朋友中「最年輕」的,這句話也說明了東方的傳統,年輕人不可隨便在年長者講話時插嘴。
第6至10節,這段經文是以利戶在解釋他說話的原因,而且他尊敬這些人都是他的長輩,因此等到大家都不再說的時候,他才開口,這也是當時東方社會的觀點,認為年長的人,生命經歷豐富,從他們的「滿頭白髮」就可顯示出他們的「智慧」(參考十五:10,箴言二十:29)。其實,當他這樣說的時候,也同時是在暗喻著這三位長輩並沒有甚麼智慧。以利戶在這裡強調「上帝的靈,能將智慧賞賜給世人」,然後在第三十三章4節則說「上帝的靈」造了他,以利戶清楚指出自己有上帝賞賜的智慧,因為他是「上帝的靈」造的。他也說「年紀大不一定會增加人的智慧」,這句話原來的意思是指「有智慧的並不多」,表示真正有智慧的人少,即使年紀大了,也不一定就會比較有智慧。這聽在以利法等這三位年長的人耳裡,一定很難過,這也說出了以利戶心中對三位前輩的不滿。因此,他表示要說些「心裡想說的話」,希望這三位長輩能聽他說說看。
第11至14節,這四節經文可分成第11至12節,以及第13至14節,但這兩部份說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以利戶對三位前輩無法辯贏約伯而感到失望。他認為就是因為這三位前輩並沒有注意傾聽約伯所講的話,所以才「沒有人能駁倒約伯的話」。這裡所謂的「駁倒」,意思是讓對方佩服、順從之意。在以利戶看法,如果無法說服約伯,駁倒他的觀點,就是沒有找到真實的智慧,這也表示他們三人並不是真正的認識上帝。但他表示不會像他三人那樣回答約伯,因為他們所講的是沒有智慧的話語。
第15至16節,《現代中文》譯本聖經開頭用「約伯啊」這一詞,會誤以為是以利戶在對約伯講話。但原希伯來文並沒有明顯註明他是向誰說話。這兩節可看出以利戶也是個很驕傲的年輕人,他說這三個長輩都站在那裡「閉口不言」,因此,他決定不再「等候」,換自己來回答約伯所說的話,這也在表示他的口才可以勝過前面三個朋友。
第17至19節,以利法要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表示他的見解必定是有智慧的,而且他現在的心境是迫不急待想要說給約伯聽。以利戶說若自己再不說話,就會像「裝滿新酒的皮囊爆裂」,這是一句流行於巴勒斯坦的諺語,說新酒必須裝在新皮囊裡,才不會破裂(參考馬可福音二:22)。這表示應付新時代的轉變,必須有新的思維。以利戶的看法是那三位長輩的腦袋中,所存有的觀念都是「陳腐」的想法,他的才是新的。
第20至22節,以利戶表示他要講的話不會偏袒任何人。以利戶這樣說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公正、客觀,不會說「諂媚」的話。「諂媚」,這詞的意思是指虛偽,和欺騙一樣,不會被上帝喜愛(參考十三:10)。
2.第三十三章:
這章是以利戶針對約伯的問題開始講話,特別是針對約伯一再自認清白、無辜的言論與態度,表達了他的看法。從以利戶的言論可以看到他不但自負,還自以為很有智慧(參考第33節),並且自認為他的話可以讓約伯心服口服。
在第三十二章記載以利戶所說的言詞中,也有意要邀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等三人加入他的辯論,不過包括約伯在內,好像都不理他,要不就是他們三人已經不想再進行任何辯論,因此,以利戶才會直接轉向約伯說話。
3.第三十三章1至22節:
這段經文中,以利戶向約伯表明他所講的話,都有上帝的靈在導引,他用這種方式在表明自己說的話,都是真實的。以利戶強調上帝真偉大,當約伯一再控訴上帝對他的懲罰是錯誤時,以利戶則是要讓約伯知道,上帝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認識清楚的。其實以利戶這種說詞也沒有甚麼新的見解。
第1至4節,他在這段不算短的篇幅中,都是直接稱呼「約伯」的名字(參考三十三:31、三十七:14),說話的語氣好像自己比約伯還要年長,而事實上他很可能比約伯還年輕。現在他說自己所說的話是「出於至誠」、「是誠實話」。他說「上帝的靈造了」他,意思是指他現在所要講的話,是充滿著智慧。
第5節,以利戶開始先告訴約伯,若有任何想要「答辯」的話,儘管說出來。他用這樣的語句開始,也用這樣的話結束(參考第32節)。可能是受到前面約伯與三位朋友一來一往的問與答之間的影響,他也告訴約伯隨時都可以「答覆」。
第6至7節,「在上帝面前都一樣」,這是在「塵土」之基礎上論人與人之間的生命關係。這點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任何人「在上帝面前」沒有貧賤富貴之別,所有的人都是用「塵土造成」的,都是罪人,沒有一個是「行善」的(參考詩篇十四:1)。「塵土」也可以表示「卑賤」、「微不足道」之意。人雖然是用「卑賤」的「塵土」所創造的,可是在人的生命中,有上帝賜給人的「生命之氣」(參考創世記二:7),才使人的生命有意義。以利戶想要讓約伯可以暢所欲言,因此,他提醒約伯,既然大家在上帝面前都一樣,都是上帝用塵土所造的,約伯可以不用自卑,不用「怕」他,因為他也是人,並沒有甚麼好害怕的。「我不會向你施壓力」,這句話正好說明以利戶並不是上帝,不足以對約伯造成威脅。
這裡「壓力」(《和合本》用「重壓」)一詞的原意,含有恐嚇、懲罰的意謂在裡面。而「施壓」這字,在希伯來文有「手」的意思。換句話說,是出重手打擊對方,或是用「手」壓住對方之意。由於約伯曾表示上帝的懲罰讓他覺得不安,因此他祈求上帝「不再恐嚇」他(參考九:34、十三:21)。因為上帝乃是生命的主,相對於受造的人,上帝有絕對的主權。如今,以利戶對約伯強調他和約伯兩人之間都是平等,不需要有這種恐懼感。
第8至11節,這段經文是以利戶引用約伯說過的話,因此,在引用之前他特別聲明那些話是出自約伯自己的話或觀點。
以利戶引用約伯說的「你說:我無辜,沒有犯甚麼過錯」,這句可參考第九章35節b句、第十章7節a句、第十三章23節、第十六章17節a句、第廿三章7節等,因此,說上帝是「故意」要讓他承受的(參考九:20-21、九:30-31)。約伯也說上帝將他當作「仇敵看待」(參考十三:24、十九:11)然後用「用鐵鍊鎖住」他,「窺伺」他的「每個行動」,這些話可參考第七章18至19節、第九章18節,特別是在第十三章27節,幾乎完全引用約伯的話。
第12至13節,以利戶很直接就指出約伯「錯了」,他說偉大的上帝不是人隨便就可以指責的。他會這樣說約伯,是因為約伯約伯一再要求上帝回答他的問題。但是以利戶認為上帝是審判官,可以不回答人的問題,就像傳道書第六章10節作者所說的,人不跟比他偉大的人抗辯。同樣的,上帝比任何人都偉大,人不能想要跟上帝辯論。
第14至16節,以利戶認為上帝並沒有沉默,而是有回答,只是「沒有人留心聽他的話」。他指責約伯並沒有專心傾聽上帝的話,只會要求上帝聽他的,這是錯誤的態度。他說上帝不僅是對人傳遞信息,上帝也用「夢」或是「異象」向人啟示祂的旨意。這表示即使人在沉睡中,上帝也沒有停止祂的信息,因為上帝不需要休息。甚至為了要使人聽見祂的話,上帝也會用「警告驚嚇」的方式,使沉睡的人驚醒過來。
第17至18節,上帝向人說話,為要使人趕緊「離棄罪行」,「不至於自高自大」,以利戶這樣的說法,已經在提醒約伯,說他經歷了這麼大的生命慘劇,更應該要謙卑自己,這樣才會明瞭上帝的話。他認為就是因為上帝慈悲、憐憫,雖然祂有絕對權柄可以使人「下陰間」,但祂並沒有這樣做,且相反的,祂是一再施憐憫,要救人「脫離死亡」。
第19至20節,在以利戶的看法裡,「疾病」和「身體的痛苦」,都是上帝管教的方式。而現在約伯正好病得相當嚴重(參考七:5、十三:28、三十:17)。因此,在以利戶的觀點裡,生病並不一定是壞事,生病會讓人知道自己的有限。
第21至22節,以利戶認為:不論人多麼有權勢、財富或能力,對生命的掌握還是相當有限。這裡所說的「皮肉」、「骨頭」,都是指肉體,而「靈魂」則是指人的心靈。肉體的痛苦與心靈的苦悶,都在說明人需要上帝的扶持、看顧和帶領。

4.第三十三章23至33節:
在前段述說上帝的啟示,為的是要讓人明白祂的旨意,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使人知道尋找到上帝拯救的道路。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進一步提到,天使也會幫人在上帝面前說好話,為的是要使人免受刑罰。但先決條件是人必須知道認罪、悔改,否則,天使也難以啟齒。
第23至24節,以利戶說在上帝的身邊有數算不盡的天使,但有一位「中介者」,可以幫助人走正確的道路,做「所該盡的本份」。以利戶會這樣說,是因為約伯一再期盼有個中介者,可以讓他和上帝之間,有個媒介(參考九:32-35、十六:19、21、十九:25)。以利戶說,這位人和上帝之間的媒介天使,會向上帝陳情,請求上帝寬恕「憐憫」,使人不必被判刑而下「深坑」。
第25至26節,以利戶認為,只要向上帝祈禱,約伯身上的疾病一定會獲得醫治,使他可以像從前那樣,以「愉快的心敬拜上帝」。
第27至28節,但祈求上帝醫治,最基本的要件,就是承認自己「有罪」。以利戶其實是在指責約伯一直不承認自己有罪,而且一再否認自己犯罪,是上帝「故意」將苦難加在他身上。因此,即使天使想要替他向上帝說項也難。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約伯真心祈禱,悔改認罪,上帝一定會赦免他所犯的罪。才能免於「墜入死亡的深坑」。以利戶是在警告約伯,他若不知道真心悔改,向上帝祈求,一定無法從死亡中被救贖。
第29至30節,這兩節也是這段經文的結語。以利戶說上帝「接二連三」地做拯救的工作,因為祂是慈愛上帝,祂只希望能救人脫離「死亡的深坑」,好使人能夠「享受生命的亮光」。因此,上帝施行拯救工作的方式,就是差遣「天使」作為「中介者」來幫助人。
第31至33節,以利戶希望約伯能把他所說的話聽進去。以利戶要約伯「安靜」下來,意思是要約伯不要搶著作答,要慢慢思考所聽到的話。因為約伯先前都會搶話提出辯解,現在以利戶也希望約伯稍安勿躁,先「安靜」一下。他並且對約伯表示只要他說得有道理,他一定會「承認」約伯所說的「理直」。相對的,若是約伯「不說」,那他就要繼續說下去。他表示要將「智慧」教授給約伯。
4.第三十四章:
在這章中,以利戶強調一個中心信念:上帝是公義的,而公義的神,必定是賞罰分明。以利戶以這種觀點來說明:約伯認為上帝沒有將善惡分辨清楚的看法是錯誤的。因此,以利戶認為約伯最該學習的,就是順服上帝。
5.第三十四章1至15節:
這段經文一開始,就可看出以利戶是在對身邊或是周圍的人講話,原因可能是約伯一直沉默不語。因此,以利戶決定轉向對身邊或是周圍的人說話,似乎有意要讓其他的旁觀者評理的樣子。這段經文非常主要在反駁約伯對自己無辜受苦的抗議。在以利戶的觀點中,上帝所做的事絕對正確,不會有偏差。因為上帝有絕對的主權,祂並不會隨人的意思轉變計劃。以利戶要強調的觀念是:上帝並不會因為約伯喊冤,就讓約伯的痛苦減輕,因為上帝不會出錯,祂也不會故意懲罰約伯。
其實,以利戶這些說法,跟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等三人所說的,並沒有差異。
第1至2節,以利戶要他們當中「有智慧」、「有知識」的人都「側耳聽」他說話。這裡所用的「有智慧」、「有知識」之希伯來文相同,意思是指社會賢達人士。這裡的「請聽我說」一詞,在第10節、第16節再次出現,以利戶用這樣的詞句在表示:他並不是無的放矢,亂講話,他所說的話都是可以被公評的。
第3至4節,以利戶表示無論約伯說得多麼有理,大家都心知肚明,因為那就是像舌頭品嚐食物,也和耳朵辨別聽到的話語一樣,就像「是非」、「善惡」等,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準則。他的目的就是要約伯公開和他辯論,讓在場的人來判斷。
第5至9節,因為約伯一再強調他是「無辜」的,卻被上帝故意懲罰,或上帝疏忽了他的冤情等類似這樣的話(參考九:15、20-22、十三:18、廿三:7、10、廿七: 5-6),因此,以利戶提出這個問題,是要大家評評理,說說看,約伯這樣的說詞對嗎?這個世上有誰會用「撒謊」的方式「承認自己有錯」,意思是指約伯一再說自己沒有錯,其實就是撒謊。他直接指出約伯真正的問題是「不尊敬上帝」,「喜歡跟邪惡人來往」,以及和「壞人結夥」。因為這樣,在約伯的話中隱約可聽到他在懷疑「順從上帝的旨意對人有甚麼好處」這樣的語氣,原因為是他一再強調壞人事事亨通。
第10至12節,以利戶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反駁約伯,他問約伯上帝會「作惡」、「不公平」嗎?他強調公義的上帝必定會「按照人的行為施報應,按照人所應得的待他」。因此,這樣的上帝「絕對不做惡事」,更不會「顛倒是非」。
其實以利戶上述的說法,也是以利法等三個朋友在前面一再重複強調過的,以利戶所說的內容並沒有甚麼新意。
第13至15節,以利戶引用創世記第一至二章有關上帝創造的記事來說明:上帝是創造者,也是所有生命的源頭,因此,整個宇宙萬物中,唯有上帝是一切的中心。是上帝委派人管理祂所創造的世界萬物(參考創世記一:28),因此,人必須聽從上帝的如果上帝決定要收回,人就無法存活下去(參考詩篇一○四:29,傳道書十二:7)。因為上帝向人吹入「生命的氣」,人才有生命(參考創世記二:7)。沒有生命的人都必定要「歸回塵土」(參考創世記三:19)。
6.第三十四章16至37節:
以利戶在這段經文中要強調約伯所認識的上帝是錯誤的,為此他要向約伯介紹上帝。其實約伯的三位朋友在前面也都曾經介紹過(參考約伯記五:8-16、八:20、十一:8-11、廿四:22-23),包括約伯自己也曾描述過自己所認識的上帝(參考九:4-10、十二:16-25、廿三:8-10a、13)。雖然每個人都會想盡辦法要描述自己所認識的上帝,但每個人對上帝的認識都不是完整的,認清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16至17節,以利戶認為約伯若是個賢明者,必定不會對上帝的認識有錯誤。有限人怎麼能「譴責公義的上帝」,或是以為上帝「厭惡公道」,這絕對不是上帝的本質。
第18至19節,這兩節提到上帝的權威和權柄,不是世上的君王所能抵擋。因為世上君王的權柄也是上帝賞賜的,因此,上帝可以對任何君王下命令,他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君王。不論是貧賤富貴都是上帝「親手所造」的,祂看重每個生命。
第20至23節,無論是甚麼樣的人,隨時都有可能因上帝的懲罰而喪失了生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長久不衰,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承受得了上帝的懲罰,即使是君王貴族也是一樣。上帝的公義從祂的審判結果就可看出來。因為祂鑒察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邪惡的人絕對無法逃避上帝的審判,即使是「深沉的黑暗、死亡的陰影」都無法「藏匿」得住「罪人」。
第23至28節,這段經文很詳細談到上帝的屬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前面談及上帝運行祂的力量在整個宇宙空間中,以利戶在這裡進一步表示,上帝也不受時間的限制,祂按照自己的意思行動。祂清楚知道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犯錯,而且世上所有君王的權柄都是來自上帝,因此上帝有權、也有能力可以廢除所有人的權位,並且揀選別人來代替(參考約伯記十二:18-19,另外參考路加福音一:52)。對邪惡的人懲罰時,並不會在暗中進行,公義的上帝做事光明磊落,為的是讓大家可以引以為鑒。第28節可說以利戶言論中最值得注意的,他說上帝會聽被迫害的貧窮人祈禱的聲音,而這樣的觀點在以利法的言論中也出現過(參考約伯記五:15-16)。因為欺壓貧窮人一直是上帝最厭惡的行為,上帝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這些人即使因此而富有,也將會在上帝嚴懲之下失去一切(參考阿摩司書五:11,俄巴底亞書10-16)。
第29節,約伯曾經一再呼籲上帝回答他受苦的原因,但上帝一直沒有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參考約伯記第廿三章)。以利戶希望約伯能明白一件事:上帝並不是按照人的希望、意思行事,上帝有自己的行動準則或是做事的方法,而人總是希望上帝依照人所想的方式去進行,這樣的觀念、想法是錯誤的。
第30節,如果沒有上帝幫助,這些為非作歹的統治者將會持續凌辱人民,使已經受難的人民永無安寧之日。就是因為有上帝幫助,才能推翻這些不義的統治者。以利法這樣的說法,是要約伯知道,上帝自有想法和計畫,約伯不用埋怨,說上帝不幫助他。
第31至33節,以利戶坦白說出他眼中的約伯,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犯了甚麼錯。因此,以利戶認為約伯若是承認自己的錯誤,上帝必定會回答他的話。類似的勸勉在約伯三位朋友的言論中也已經出現過(參考約伯記五:8、八:5-7、十一:13-14)。以利戶一再強調約伯必定有違背上帝旨意的地方,卻又不知悔改,因此,上帝才會不理他。他勸約伯若想要免於受懲罰,只有他「該做決定」,這句話很清楚地說出以利戶並不能替約伯認罪悔改,而必須是做錯事的人自己認罪悔改。別人能做的,只有為他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的憐憫和寬恕。
第34至37節,可能是因為以利戶一再希望約伯能回答他的話,卻都沒有聽到他的回應,於是他就再次轉向旁觀者提出對約伯的看法,主要目的是希望藉著公眾的言論讓約伯承認自己有錯誤,相對的就是表示以利戶的觀點是正確的。以利戶認為約伯「無知」,所講的話「毫無意義」,只要稍微用心想一下約伯所說的話,就會「發覺他說話像作惡的人」一樣。而不知道悔改的約伯,等於是在公眾面前「侮辱上帝」,罪惡實在深重。其實這些指責其他的三位朋友也表達過(參考約伯記八:2、十一:2-3、十五:2-3、十八:2)。而約伯則認為這些朋友所說的話也是一樣沒有甚麼意義,只是增添他的愁煩而已(參考十六:2、十九:2-3),約伯甚至認為這些朋友並沒比他好,也沒有值得讓他學習的地方。
7.第三十五章:
在以利戶的言論中,以這章最簡短,只有短短16節而已。這是進一步對第三十四章9節說「順從上帝的旨意對人有甚麼好處?」作說明。這章也是以利戶對約伯過去所發表的看法提出反駁,因為約伯曾表示:人的存在對上帝並沒有甚麼意義(參考七:20),以利戶同時也提出與以利法不同的看法(參考廿二:2-3)。
第1至2節,以利戶認為約伯堅持自己「在上帝面前無辜」,他認為約伯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且是「多麼不合理」的說詞。
第3至4節,以利戶認為約伯的話中有矛盾,他一方面認為人是否犯罪對上帝而言毫無意義,另一方面卻又強調自己沒有犯罪,生命卻遇到苦難。以利戶自認是個有智慧的人,不但有能力可以回答約伯的問題,也同時要讓他的這三位朋友知道真確的答案。
第5至8節,現在以利戶對約伯說,要他「仰視天空」,看看「天有多高」,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認為人無論犯甚麼罪,都無損於上帝榮耀,相對的,若是人有甚麼美好的行為,對上帝也沒有甚麼「幫助」、「利益」。因為上帝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了。其實以利戶這樣的說法就是引用約伯所提出的問題(參考七:20)。以利戶要強調一點:人的一舉一動既然對上帝沒有甚麼特別好處或傷害,就沒有條件可以向上帝索取報償,甚至遭受苦難時也沒有向上帝申訴的條件,因為這些都與上帝無關,是人自己的問題。因此,人需要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第9至13節,以利戶強調人受到「壓迫」、「被虐待」時,應該要尋求上帝的,因為上帝才是生命的盼望,而不是向人尋求幫助救援。既然上帝賞賜給人有智慧,必定「遠勝過飛禽走獸」。這樣,人就應該要認識上帝,且知道回到上帝面前尋求幫助才是正確。但人卻沒有尋求上帝,反而是「狂傲邪惡」,這樣的人呼求上帝的結果只有「徒勞無功」而已,因為上帝根本就「不聽」、「不聞」。
以利戶這樣的說詞已經很清楚在說明:約伯就是因為過去做盡壞事,如今才會有苦難纏身,現在他無論怎樣向上帝祈求都是沒有用的。
第14節,以利戶想要告訴約伯,要他「耐心等候」,不要心浮氣躁。他讓約伯知道他的「案情已到達」上帝的「面前」,他再次強調:上帝是公義的神,祂一定會施行審判。他要指出約伯一再認為上帝都不出手「懲罰」,也不理會「罪惡」,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且是「毫無意義」,以利戶認為約伯「說許多話」,除了凸顯自己的無知外,並沒有特別意義可言。他就是要約伯靜靜等候上帝的審判。
8.第三十六章:
在以利戶的言論中可以看到他的中心思想裡有一非常重要的觀念:生命在苦難中,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參考三十三:15-19)。在這章經文中,他重申這種觀念的重要性。以利戶想要告訴約伯的是:約伯是無法看見上帝的,而上帝也不會直接回答約伯的話。不過,從約伯記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就可看見以利戶這種獨斷的論調並不正確。這正好顯露出人的錯誤:想替上帝做決定。
9.第三十六章1至21節:
以利戶一直覺得約伯的三個朋友並不是很有智慧的人,他認為他們的言論只有使約伯更難過,因為他們並沒有講出智慧的言論,好讓約伯心服口服。當他在批評以利法等三個人的問題時,他同時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且認為自己之觀點足可代表上帝的看法(參考三十三:3-7)。然後以利戶進一步宣告他所認識的上帝,他勸勉約伯,用正確的態度面對苦難。
第1至2節,以利戶認為他「要替上帝說一些話」,意思是指他所要說的,都是公正的,他希望約伯會「耐心聽」他繼續講下去。
第3至4節,以利戶自認「所知道的範圍很廣」,他要告訴約伯「創造主」是「公正」的,而且強調自己所說的話是「真實無偽」,並且會讓約伯認識他就是「一個真有智慧的人」。以利戶這樣的說詞容易陷入一種危險,就是自以為是上帝的代言人。
第5至7節,這三節可說是以利戶在最後這段談話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在這裡他說出上帝幾個特別的屬性:
一是偉大的上帝,絕不「輕視」任何一個生命,這就像詩篇第一一六篇15節,詩人所說的,在上帝的心目中,任何一個子民去世,都是非常痛惜的事。
二是上帝是個無所不知的上帝(參考三十四:21、25)。在上帝,沒有祂「不明白的事」。
三是會替「窮苦人伸張正義」,也會「保護正直人」。
在這裡,以利戶特別強調上帝絕對「不容許罪人活著」,祂一定會嚴厲懲罰罪人。
從第8至12節,可看出以利戶並沒有回答約伯之所以受苦難的問題,他將問題帶回到一個基本觀念:苦難、困境,都是和上帝的美好旨意有關,為的是要教導人改邪歸正。以利戶強調人會有「受鎖鍊捆綁」,是「因為他們的行為遭受苦難」,這種說法是非常傳統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這正好是約伯要質疑的觀念。接著他說上帝就是用這種方式要這種人知道自己的罪過,就是和「狂妄自大」有關,而這是上帝最不喜歡的人。因為這種人就像詩人所說的,他們心中沒有上帝。以利戶要約伯清楚,只要他會「順從」上帝的帶領,就會得到上帝的祝福,並且得以「安享世上的日子」。否則將會因此而無法獲得上帝的祝福,反而會帶來詛咒、審判,而被下到「陰間」,這也是以利戶第二次提出的警告(參考三十三:17-18)。
這裡所謂「無知無識地死去」是指一個人進入到沒有知識的領域去,甚麼也沒學到就死了。這樣看來,在以利戶的生命觀中,一個人活著的日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認識上帝。因為認識上帝,就會明白自己是人,不是神。
第13至15節,以利戶說「不敬畏上帝的人」,就算已經受到嚴厲懲罰,也不會想要悔改歸向上帝。以利戶的這句話已經在表示約伯就是個不敬畏上帝的人,因為約伯已經痛苦到這種程度了,還不承認自己犯罪,祈求上帝赦免、寬恕。難怪他家裡的孩子會「命短夭折」,上帝就是用這種禍患來教訓約伯,好「開啟」他的「眼睛」看清事實。
以利戶的整個思想基礎是:上帝「以苦難教訓人」認識祂。這樣,以利戶要強調的是:苦難,並不盡然都是壞的,有時也是上帝給人的一種功課,讓人可以學習認識自己的軟弱和錯誤(參考三十三:19),好藉此來「開啟人的眼睛」。
第16節,從這節開始,以後的經文似乎遺落了一些資料,因為有些經文的上下節內容無法連貫。
以利戶在此勸勉約伯一定要尋求上帝的幫助,這樣上帝會從「患難中救拔」他,並且恢復約伯原有的榮耀。
第17節,「現在你受了應得的懲罰」,以利戶再次強調約伯受到的懲罰與他所犯的罪有關,因為上帝的審判是公義的(參考三十四:10-12),上帝絕對不會冤屈好人,或作出不正確的審判。
第18至19節,這兩節是相對句。以利戶提醒約伯,千萬不要被「財富」所影響,因為「財富」很容易使人受到誘惑而離棄上帝的法則。以利戶特別提到不要被「賄賂」給騙了,這裡的「賄賂」原本指的是「贖價」,意思是指有些人以為沒有甚麼事是用「賄賂」無法「贖價」回來的。這種觀念就像俗語所說的「有錢可使鬼推磨」。以利戶特別強調「財富」和「大權力」對人不一定有幫助獲利益。
第20至21節,「黑夜」與「列國覆滅」,這二詞都是代表著亡。人不要以為可以用死亡來掩蓋所犯的錯誤,因為連陰間也是上帝所管轄的地方(參考詩篇一三九:8、11-12)。為非作歹的人常會期盼「黑夜」來臨的時刻(參考廿四:13-17),特別是當國家面臨滅亡的時刻時,對貪婪的人而言,正是他們發國難財的好時機。但別以為上帝不知道這種人心中打的主意,祂看得非常清楚。因為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上帝,祂一定會報應。以利戶特別提醒約伯,若他是個聰明、有智慧的人,就應該清楚知道他所遇到的苦難,就是在「警告」他要遠離邪惡。
10.第三十六章22至33節:
從這章第22節開始,一直到第三十七章24節止,都是在歌頌上帝的詩歌。然後緊接著就是第三十八章到第四十一章,是上帝出面回答約伯的疑問。而上帝的回答內容與此段經文的內容非常連貫。
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提供另一個思考中心題目:我們無法知道上帝的旨意。人對上帝的認識越少,表示人越渺小。
第22至24節,這段經文特別強調上帝的無限大,相對的,就顯示出人的渺小,以利戶透過這種方式在提醒約伯,不該質疑上帝的公義。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特別著重在第22與26這兩節,都是以「上帝多麼的偉大」這樣的詩句開始。因為上帝「是最偉大的導師」,萬物都是出自祂的手所造。因此,只有上帝才知道整個祂所造的宇宙萬物。因此,人若想要瞭解生命的問題,只有問上帝最清楚。人只是學生;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聽從與學習。以利戶勸約伯要把自己的角色弄清楚,不要混淆。因為上帝是整個宇宙萬物的造物主,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指定」上帝「該做」甚麼事,或是指責上帝的錯誤。換句話說,人不但不能批評上帝的作為,而是要知道謙卑,這樣就會凡事感恩,並且知道「頌讚」上帝的名。
第25至26節,以利戶說人「只能從遠處觀看」上帝奇妙的作為,意思就是無法明白清楚。就像遠距離看事物一樣,模糊不清。再者,這也在表示卑微的人無法靠近偉大的上帝(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8-21)。也無法估計無限的上帝,單單以人的歲數、時間來看就是這樣(參考彼得後書三:8)。
第27至28節,下雨之後,陽光蒸發水氣又使雨水重新降落大地,這種宇宙之間的循環不息,正好說出上帝創造的奇妙。而且這些都是上帝眷顧人類的作為。
第29至33節,這段經文都在描述整個天空中奇妙的景象,遠超過人所能明白的範圍。
以利戶說上帝「使雲彩移動」,但人卻只能從地上觀看;上帝「雷電橫掃天空」、「閃電照耀天空」,但「海的深處仍然黑暗」,但這些卻帶來豐沛的雨水可以灌溉大地,使地上的農作物可以產生「豐富的食物」好「餵養萬民」。當人看見、聽見「雷電」時,就會知道將有「風暴的來臨」,連牲畜也知道怎樣躲藏以免受害。以利戶用這種方式在表達一個觀念:這些閃電、雷電、大雨等等,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可以用來滋潤大地,使五穀豐收。相同的,上帝也可以用這些雷電、閃電、風暴等當作工具,懲罰悖逆祂的人。
11.第三十七章:
這章開始並沒有出現像第三十四章及三十六章1節的「繼續」、或是第三十五章1節的「又」,顯示這一章經文乃是接續第三十六章的文脈。主要內容是以利戶希望約伯從上帝的偉大創造中看到自己是多麼渺小,並試著去明白上帝在他生命中的意義。
第1節,這節與第三十六章33節相連;在第三十六章33節a句談到雷電預告風暴的來臨,這節則是說「暴風」已經來臨。風暴與雷電是一體的兩面,兩者是分不開的,雷電出現時,往往總有風雨交加的景象。在第三十六章33節b句談到牲畜知道逃避雷電和風暴的侵襲,這節則是說到人遇到這種景象的時候,不知道往哪兒去逃避,心只會害怕而「跳躍不已」,這顯示出人的軟弱和無力,遠不如牲畜。
第2至4節,以利戶要大家都「聽上帝的聲音」,上帝就是透過這些「雷轟」、「閃電」、「隆隆的吼聲」、「不斷的閃光」來向人啟示祂自己。因此,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會從這些天際上的景象,知道上帝的偉大,而謙卑自己。
第5至13節,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用自然界的景象來表示:所有這些「雪」、「雷電」、「風暴」、「雨水」、「寒流」、「密雲」等等,都是聽從上帝的「下令」而行動,這絕對不是人能「測透的事」,說明無論是季節或氣候的變化,都和上帝的旨意、命令等有密切關係,因為所有受造的宇宙萬物都聽從上帝的話而行動。而這些行動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就是上帝在「顯示對人的慈愛」。
第14節,以利戶一直表示他要代表上帝講話,因此,一再要約伯注意「留心聽」他講話,因為他的話就是上帝的意思。他要約伯「安靜片時」,好好思考「上帝奇妙的作為」,這也是往後上帝直接回答約伯時所提的建議。
第15至18節,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連續提出幾個問題,所用的語句都是「你知道嗎」這樣的句型,這種句型是帶有諷刺的意味在其中。要強調的是,他認為約伯根本就不懂這些事。換句話說,以利戶雖然是用「你知道嗎」,其實他真正的意思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再次用「雲彩」、「閃電」、「南風」等來說明「上帝奇異的作為」,不是人所能理解的。他強調整個「穹蒼」就是上帝創造的奧秘。創世記第一章6節說到上帝創造「穹蒼」,並且稱為「天空」(參考創世記一:8),而人只不過是「穹蒼」中的一個小小生物而已。
第19至20節,這兩節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以利戶很謙虛,要約伯教導他,其實他是在諷刺約伯。因為約伯一再要求跟上帝對話,因此,以利戶對約伯提出這樣的看法。以利戶則認為約伯這樣的態度簡直是不知分寸。以利戶在這裡說他不敢「要求跟上帝說話」,因為他怕被上帝的忿怒給「毀滅」。
第21至24節,這段是以利戶的結語。在這段結語中,他再次引用自然天象,包括「天空的亮光」、「涼風」、「北方有金色的光輝」等,來陳述人的愚拙、渺小與上帝的智慧、偉大實在無法相較。
以利戶另一方面也是在設法安慰約伯,要他不用再害怕生命陷入苦難中,因為上帝的慈愛會讓所有苦難過去,之後就會像「天空晴朗」一樣,約伯也會再次重現新的生命希望。即使上帝的威嚴使人敬畏,但上帝還是公義的上帝,不會冤枉好人。以利戶的終結還是認為:約伯的苦難,不是來自上帝。因為上帝是「公義正直」的,祂只會替好人伸冤,不會「欺壓人」。他提醒約伯不要「自以為聰明的人」,要知道「敬畏」上帝才是正確的態度。
12.第三十八章:
從這章開始直到第四十一章止,是上帝回答約伯連續提出的問題。然後緊接著在第四十二章1至6節是約伯簡略回答上帝所提出來的許多問題。整本約伯記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在這段上帝回答約伯提出詢問苦難之因。但要注意的是上帝並沒有直接給約伯答案,反而向約伯提出連串的問題。這說明了一件事:約伯所期盼的,是上帝針對他的問題作答,但上帝的回答卻是要約伯從整個宇宙萬物存在的奧秘來思考,而這些都是上帝創造的。就在這當中,約伯終於發現自己根本就是整個宇宙萬物中的小丁點,原本約伯自以為很偉大,懂得非常多,其實並非如此。
在這段經文中,作者用「上主從旋風中向約伯說話」作為開場白,表示上帝的偉大,就像人看見旋風會膽怯害怕一樣,因為只要旋風一轉向到人的身上,人將失去蹤影。這幫助了約伯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上帝沒有回答人類提出的任何問題。因為所有的答案都在祂的創造中,只要人稍微細心去觀察、注意看,就會知道。約伯最大的收穫,就是在這種尋求解答的過程中,在信仰上有了明顯的成長,而最後終於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在上帝這段回答約伯的問題中,可以分成兩個大段落,一是從第三十八章1節至第四十章2節,然後約伯有簡短的回答(四十:3-5),二是第四十章6節至第四十一章34節,然後約伯第二次回答(四十二:1-6)。約伯每次回答,都對自己過去的無知表示懊悔。顯然地,當約伯聽了上帝所提出的問題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理直氣壯想要跟上帝辯論的想法,都已經改變了。這也說明了約伯看到自己和上帝之間有著極大的落差,這也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這章從第4節開始,上帝連續用許多不同的受造物,向約伯發問,這些受造物包括了天與地(第4至7節)、海洋(第8至11節、16節)、太陽(第12至15節)、陰間(第17節)、光與暗(第19至20節)、氣候(第22至30節、34至38節)、星辰(第31至33節)等,宇宙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上帝用這些屬於祂創造的一切,也是人看為「自然」,或是認為浩瀚偉大的景象,甚至是無法理解的整個寰宇現象來向約伯提出質問。主要都繞在一個基本問題上:人對上帝所造的宇宙萬物認識多少?其實,上帝就是在問約伯:你懂多少?
第1節,這是第一次「從旋風中向約伯說話」,第二次是在第四十章6節。這也是約伯所期盼得到的,在前面有多次約伯一再向上帝提出問題,希望上帝和他對話,他要跟上帝理論、答辯(參考九:32-33、十三:3、22、廿三:3-7、三十一:35、37)。這裡的「旋風」,也可當作「暴風」解釋,通常是用來形容上帝臨在的方式之一(參考詩篇五十:3,撒迦利亞書九:14)。這是一種讓人看見、聽到就會膽怯心驚的一種方式。
第2節,「你是誰」,這是上帝直接向約伯提出質疑。上帝問約伯怎會對上帝的智慧「表示懷疑」。在這裡「智慧」一詞,也表示上帝創造的奧秘和祂的計畫與旨意(參考詩篇三十三:11,箴言十九:21)。
第3至7節,現在上帝要約伯「像一個有勇氣的人」,原本意思是指「像一個人」或是「像一個男人」。原先是約伯在向上帝質問他苦難的由來,現在是上帝要他站起來回答上帝所提出的問題。上帝不但沒有回答,而是提出問題要約伯回答。上帝開始從祂創造開始來問約伯,那時他在哪裡?換句話說,人根本不知道上帝是怎樣創造世界的。因為連人也是上帝所創造的。既然約伯自己認為很無辜,甚至懷疑上帝,祂倒要問問約伯整個受造的宇宙,是誰將之規劃出來,以及怎樣讓大地像個有「支柱」支撐著。
這段經文是將上帝比喻為一個建築師,對於祂所創造的一切,不論是設計或是製造的過程,都是經過祂細密的計劃之後才進行的。當上帝創造完成時,天上的天使都「歡呼」歌頌,但上帝問約伯,那時候他在哪裡?
第8至11節,這段經文上帝是用海洋來作問題的主軸。在以色列文化中,海洋或是大海通常表示黑暗或是惡勢力的所在地。但上帝將之比喻有如母親生小孩一樣,大海是從大地生出來。然後上帝用奇特的方法把大海「關閉」、「止住」,使這種代表惡勢力的大海控制住的,而這並不是人的力量,而是上帝。上帝也用雲彩當作裹布,可將大海「包裹」起來,就如同母親用布包著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並且對大海下個命令,使「海水」有了「界限」,然後右設「門閂」,讓海水不至於氾濫造成災害。
第12至15節,這裡上帝用「光」來表示他奇妙的創造能力。而「日光」是上帝創造中最奇特的,因為有「曙光照臨大地」,才能將人最害怕的黑夜,也就是那「藏匿」在看不見之處的邪惡勢力給「趕出來」。也因為有「日光」的照耀,大地如同「泥土上的印戳」。這裡的「印戳」一詞,表示「紅色」,就像炎熱的陽光照在大地,使一切看起來如同被熨斗燙過的衣服一樣,筆直的山嶺與山谷間的鴻溝,有非常清楚的分界。也因為「白天的亮光強烈」,這樣就可以「使邪惡的人」退卻,不敢再「為非作歹」。這表示:只有邪惡的人才會利用黑夜隱藏自己,以免惡劣的行為被發現。但卻無法逃離上帝鑒察之眼。因為祂是創造日光的主,不會受到限制。
第16至18節,這段是用「陰間」來形容上帝的能力及至深遠的陰間、深淵中。這裡提到「海的深處」,指的意思就是黑暗。可用「深淵」來代表。「深淵」也代表著魔鬼、撒但藏身之處。上帝懲罰人最嚴厲的方式,就是將人關在「深淵」中。被關在「深淵」的人,要經過一千年才能被暫時釋放出來(參考啟示錄二十:1-4)。而這裡的「陰間」,這是指死人去的地方。但上帝也是「陰間」的主宰。如果人不能超越「陰間」,那又怎能和上帝比能力?怎能要求上帝和他對換位置,由約伯當控告者,上帝當被告呢(參考約伯記十三:22)?而第18節是一句諷刺的句子,其實,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因為這裡所說的「世界」,是包括了地底下的「陰間」在內,而這是一種宗教性的用語,表示人無法用尺或任何量器去衡量的另一個世界。
第19至21節,這三節經文是用「光與暗」來問約伯對這兩樣知道多少?上帝問約伯「光從何處來」、「黑暗的源頭在哪裡」這樣的問題,也等於提出創造之初的問題,和第4節所提的問題相同。如果是發生在創造之初,人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人就無法解答這樣的問題。若是無法解答第19節的問題,就更無法解釋這一節所提的「送回原處」,因為不知道光與暗從哪裡來,又怎能將之送回去呢?接著上帝用很諷刺的話說約伯就像上帝的年齡一樣久,看著上帝的創造。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人的生命就像嘆一口氣罷了,很快就會消失(參考詩篇九十:4、9)。
第22至30節,這段經文主要以氣候的變化來說明上帝奇妙的作為,這氣候的變換,包括雪、雹、陽光、東風、大雨、雷電、露珠、冰、霜等,這些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人仍然無法事先掌握氣象,只能隨著大氣的變化,等待氣候恢復平靜,人才能繼續行動。上帝問約伯有否看過收容雪的「雪庫」或是冰雹的「雹倉」,而上帝用這些當作工具使用,用來懲罰悖逆的子民。然後上帝提到「太陽」和「東風」,上帝問約伯是否知道這兩樣放置在哪裡?而「雷電」與「大雨」二者有密切關係。河川是因為下雨切割地面而形成。上帝用「大雨挖掘水道」,這種巧奪天工的力量,已經遠超過人所能想像得到的範圍。上帝也要「降雨」在沒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在那種地方可以看到許多花草樹木,滋養著野獸、爬蟲,和飛鳥。這些都在表示上帝的仁慈,使大地、萬物與人,一切受造物都能享受祂的恩澤。
在這段經文中的最後,上帝用雨水、露珠、冰、霜等來說明祂創造的奧秘,而這些都不是人的手,或是能力所能造出來的。第28至29節,是對稱的兩句詩歌,主要在說明上帝創造的奇妙。這裡用父親與母親,以及生產,來表示上帝看這些就像是親生的一樣。因為有這些,人的生命才能保存,大地的萬物也因此獲得滋養生命的糧食。連使水結成冰,堅硬如同石頭,也是上帝奇妙的創造才成。
第31至33節,「昴星」,這是指南方的星宿,表示溫暖的意思。而「參星」,是指北方的星宿,代表著寒冷。「群星」,也在表示當「季節」更替時,就有不同的星辰在引導著氣候變化,而這些都必須聽從上帝的旨意,不是人在控制。星辰的運轉有一定的「定律」,所謂「定律」,指的就是一定的秩序,是上帝在管理。
第34至38節,這裡上帝詰問約伯,他能向「雲彩」、「大雨」、「閃電」下命令否?其實,人若不是創造者,受造物就不會聽從。因為受造物只聽從造物主的命令,而萬物的創造主就是上帝。
接著上帝提到空中的飛鳥,祂特別提到「朱鷺鳥」,這種鳥又稱為「鸛鳥」,一種在尼羅河流域經常出現的鳥類,喜愛吃蛇、爬蟲類,因此被看成是「益鳥」。因為傳說中,這種鳥會發出哀鳴的聲音,向人們預告尼羅河將會氾濫。因此,埃及有人將之當作神明敬拜。但也因為埃及人膜拜這種鳥,在摩西法律中禁止食用這種鳥,也不准用於獻祭,要將之當作不潔淨的鳥類看待(參考利未記十一:19)。而「雄雞」,這是一種會報時的雞,古時候的人飼養這種「雄雞」當作時辰的計時器,也因此被稱之為有「智慧的動物」。上帝問約伯,誰教這些鳥類有這些奇妙的知識?他是否知道雲彩有多少朵?或是甚麼時候要將雲彩裝著的雨水降下來,使土壤成為淤泥「緊緊黏結」在一起?而這些都只有上帝所掌管,不是人的能力可以造成。
第39至41節,從三十八章39節開始,一直到第三十九章30節止,都是以動物為例,表明連地上的動物,和空中的飛鳥也都可以作上帝的見證者。這些動物包括有:獅子、烏鴉、野山羊、野鹿、野驢、野牛、鴕鳥、馬、老鷹、兀鷹等。
「獅子」,這是聖經中描述最強壯、凶猛的動物,沒有任何動物比得上牠(參考箴言三十:30),甚至會用獅子咆哮的聲音來比擬上帝講話的聲勢,令聽到的人膽戰心驚(參考阿摩司書三:8)。既然人害怕獅子,又怎能餵養獅子呢?但上帝卻很自然地餵養所有野地上所有的獅子,包括小獅子在內,上帝都讓牠們毫無欠缺(參考詩篇一○四:21-22)。約伯記的作者想要表達一個中心思想:上帝不是只照顧人類而已,祂創造的其他萬物也需要看顧、餵養。而上帝賞賜給人類的最多,使人類的手可以做許多事,因此上帝將祂所創造的世界交給人類管理,但人類顯然並沒有盡責。而「烏鴉」,屬於空中的飛鳥之一。就像耶穌所說「牠們不種不收,無倉無庫,上帝尚且飼養牠們」(參考路加福音十二:24)。
以上這些都在表明一個基本觀念:人的能力實在是很微薄、弱小。這只有再謙卑的人的身上才會明白。約伯若是知道謙卑,態度就不會像前面那樣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