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42期

歷代志下第廿二至三十章

1.第廿二章:
這章記載約蘭的最小兒子亞哈謝的事蹟。他當猶大的王只有一年,且是客死他鄉撒馬利亞,要不是因為他祖父約沙法的緣故,恐怕他將連死都沒有葬身之處(第9節)。其實,若是仔細閱讀這章,就會發現這章凸顯了北國以色列亞哈王朝對南國約蘭和他家室的影響,這點從第3至4節可看出來。特別是他的母親亞她利雅是亞哈的女兒,手段很殘忍,可從第10至12節看得出來。
第1節,這節可從第廿一章17節的記事看出來。當時被擄去的約蘭王室所有孩子都被殺了,只剩下最小的兒子亞哈謝。由於約蘭也去世,因此,耶路撒冷的居民就立亞哈謝繼任為王。
第2至3節,這裡說當時亞哈謝作王時才只有「二十二歲」,但《希伯來文》聖經寫著「四十二歲」。不論他幾歲,這裡很清楚說他只作王一年而已。而在他作王這一年中,都是他的母親亞她利雅在替他出主意,而亞她利雅是北國亞哈的女兒,而她教導兒子就是學習外祖父的壞榜樣,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特別是採用亞哈王室的人當顧問,這使亞哈謝墮落得更厲害。
第4至6節,這三節說亞哈謝聽從亞哈的顧問之建議,和北國以色列聯合出兵去攻打敘利亞,為了要奪回基列的拉末。上次也是南北兩國聯合出兵,結果亞哈王重傷死去,這次換他的兒子約何蘭受傷。依照列王紀下第九章的記載,就在他養傷的當中,耶戶叛變把他殺了,結束了北國亞哈的王朝。但也同時殺死了去探病的亞哈謝。雖然是意外之災,但其中有上帝的旨意。
第7至9節,亞哈謝去探望受傷的約何蘭時遇害。歷代志作者認為這是上帝的旨意,安排耶戶執行這項懲罰悖逆的君王。而且同時被耶戶殺害的,還包括了他的姪兒和猶大的領袖們。
第10至12節,這段經文可說是舊約聖經中最特別的記事,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自己當猶大王執政,這可說是猶大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段歷史記事,說明猶大有過一位女王,就是亞她利雅。
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沒有依照規定讓亞哈謝的兒子繼承王位,而自任為王統治猶大。且她為了要稱任王,還殘酷的處死猶大王室的全部家族,表示不讓猶大的家族繼承王位。還好,在亞哈謝的同父異母妹妹中有一為名叫「約示芭」的,她嫁給大祭司耶何耶大,她偷偷地將亞哈謝的一個兒子約阿施救出來,並且把他和他的奶媽藏在聖殿裡的一間寢室中。那時約阿施仍是稚齡幼兒,一直被藏了六年之久,沒有被亞她利雅發現,才保存了生命。這也應驗了上帝應許要讓猶大的家族,也是大衛的後裔繼續統治猶大國,使亞哈謝的兒子在宮廷清算中得以存活,也說明了即使在最危險、軟弱的世代中,大衛王朝也不會消失,因為有上帝的應許。
2.第廿三章:
第廿三至廿四這兩章雖說猶大王約阿施的事蹟,其實主要是在介紹祭司耶何耶大如何輔佐約阿施,以及進行宗教改革的成果。這兩章可分成三個段落來看,一是耶何耶大膏立約阿施登基為王(第廿三章),大約是在主前835至796年。二是耶何耶大和約阿施合作施政、進行宗教改革的時期(第廿四章1至16節)。三是約阿施自己施政的時期(第廿四章17至27節)。
第廿三章對照列王紀下第十一章來看,就可以發現最大的不同是:列王紀的作者並沒有說明聖殿警衛都是出自「祭司和利未人」,但在歷代志則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也從這裡談及宗教改革運動立足點,就是先潔淨聖殿的規矩,並且從這裡強化了祭司和利未人所扮演的角色。
3.第廿三章1至15節:
這段經文主要是說明大祭司耶何耶大如何幫助約阿施繼承猶大的王位,並且設法把竄位的王太后亞她利雅除掉。使猶大國的統治系統再次回復由猶大家族執政。
第1至2節,前章第12節說耶何耶大將亞哈謝的一個稚兒約阿施藏和他的奶媽藏在聖殿裡長達六年時間。現在「到了第七年」,大祭司耶何耶大就串連五個猶大長官,走遍猶大各城鎮,召集了所有的利未人和各宗族代表到耶路撒冷來聚集。
第3至7節,這段經文是大祭司耶何耶大把約阿施公開介紹給所有這些猶大國各宗族的領袖,以及利未人。要他們利用聖殿來保護約阿施,而聖殿就由祭司和利未人把關,除了這兩種人,都不准任何人進入,而且下令要利未人帶防衛武器把守。想要闖入聖殿者一律格殺勿論。大祭司耶何耶大這樣的態度已經很清楚,表明了就是準備要反叛竄位的亞她利雅女王。這也說明了祭司參與政變的角色,也讓「政教」關係顯得更緊密。不過在這段政變的過程中,也重視了潔淨聖殿的重要性,因為有潔淨聖殿的舉動,表示有進行宗教改革之意。
第8至11節,這段經文很清楚地說出參與維護聖殿安全的,不僅是祭司、利未人而已,還包括了民眾也在內,這也說明了大祭司耶何耶大所扮演的角色,讓猶大民眾都會順服。就在民眾和祭司、利未人嚴守聖殿時,大祭司耶何耶大公開宣佈並把王冠戴在這位尚為稚齡的約阿施頭上,此時,民眾大聲呼喊「願王萬歲」,就這樣,約阿施正式繼任為猶大王。
第12至13節,住在王宮裡的亞她利雅一聽到耶路撒冷傳出這樣大的歡呼聲,趕緊跑到群眾聚集的聖殿口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帶領和主持下,膏立約阿施為王。這時候的亞她利雅女王知道此時也是她失去所有權勢的時刻,她悲痛地撕裂衣服來表示極大的哀痛,並且大聲呼喊說「造反了」。但她忘記當年她是殘忍的殺害了整個猶大家族而自任為王。
第14至15節,耶何耶大發現亞她利雅,下令將之逮捕,並且帶回王宮把她處死。
4.第廿三章16至21節:
短短幾節經文,述說大祭司耶何耶大如何帶領猶大人民和新的王約阿施立約,並且開始推動潔淨宗教信仰的工作。
第16節,這節說明了整個改革運動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上帝立約。耶何耶大最大的貢獻就是像約書亞一樣,帶領國王約阿施(當時他還小)和人民與上帝立約,表明他們願意作上帝的子民,忠實於上帝的話。
第17至19節,這是大祭司耶何耶大大力推動改革工作,不但將所有巴力神廟、祭壇、偶像都拆毀,也把巴力的祭司馬坦處死。然後將大衛王所定下來的敬拜禮儀規章重新拿出來使用。更重要的,就是派人嚴守聖殿的潔淨。
第20至21節,接著就是由大祭司耶何耶大用隆重且正式的方式,把所有猶大官員、貴族,以及民間領袖都帶到王宮,表示擁護約阿施,讓他正式登基。而這時候,約阿施才只有七歲,可以瞭解大祭司耶何耶大就是輔佐他的大臣。
5.第廿四章:
這章談到約阿施的事蹟。主要可以分成兩個段落,就是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活著的日子,約阿施都依照耶何耶大的輔佐施政,使猶大國人民都對上帝忠實,因此全國人民享有上帝賜福的安寧和繁榮。但當耶何耶大去世之後,約阿施失去了執政的重要支持力,反而聽從身邊一些領袖的餿主意,離棄上帝,去拜偶像,把過去進行宗教改革的事都給荒廢了,不但這樣,還把保護他、膏立他、輔佐他的耶何耶大兒子祭司撒迦利亞給殺了,只因為他向他進言,要他放棄拜偶像。因此,上帝不再庇護猶大,就在敘利亞進攻耶路撒冷時,約阿施因受重傷而被兩位軍官殺害,結束了他的統治。
6.第廿四章1至14節a句:
這段經文主要記載約阿施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輔佐下,積極地推動整修聖殿工程。會整修聖殿,也在表示對耶和華上帝信仰的忠實。這段記事也可參考列王紀下第十二章1至16節。
第1至3節,這裡說當祭司耶何耶大還在世的時候,因為有他輔佐國政,所以約阿施「做了上帝認為對的事」。這也說明了一個君王若有好的輔佐者,或是忠心的智囊團協助,他治理的國政必定會興旺、穩定。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但這句「在耶何耶大活著的年日」也在暗示著,大祭司耶何耶大可能是因為權限過大,控制了約阿施王的一舉一動,甚至連約阿施選王后都是由他決定,這可能是在耶何耶大去世之後,約阿施便反其道而行的原因。
第4至7節,這段經文對照列王紀下第十二章1至16節經文來看,就會更清楚為甚麼利未人和祭司沒有如同約阿施下令整修聖殿之因。這裡說約阿施「即位不久,就決定整修聖殿」,在列王紀下第十二章6節說這件事拖延到他「在位的第二十三年,祭司們還沒有整修聖殿」,原因是約阿施要他們用聖殿奉獻箱裡的錢拿出來整修。祭司和利未人不服從這項命令,就用怠工的方式抵制。於是他下令要大祭司耶何耶大去執行這項整修聖殿的命令,並且要他們去徵收「稅款」,說這是「摩西為了維持上主的聖幕而要人民付出的」,這是記載在出埃及記第三十章11至16節。這是後來所謂的「聖殿稅」。第7節說明了約阿施要整修聖殿的原因,是因為亞她利雅執政時期,將聖殿損毀了。
第8至11節,這段經文說約阿施命令利未人製作奉獻箱放在聖殿門口,只要到聖殿去敬拜的人都可以將當年摩西規定的「聖殿稅」投入裡面。他們很快籌到一筆龐大的經費。
第12至14節a句,他們就將這筆聖殿稅用來支付整修聖殿的工資、材料費用。很快地,就將聖殿恢復到和當初所羅門建造聖殿時一樣「堅固」。不但這樣,徵收到的這筆稅款扣除整修費用之後,還有剩餘可用來製作「碗碟和其他器物,作為聖殿禮拜和獻祭之用」。
7.第廿四章14節b句至27節:
這段經文說明了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活著的時代,猶大人民都遵從他的教導,但他去世之後,整個國家和人民就變了樣,從前拜偶像的惡劣行為又重現,甚至連約阿施也忘記對他照顧、扶持有恩的耶何耶大,將他兒子撒迦利亞的勸言當作羞辱,而殺害了他,且殺害的地點竟然是在聖殿的院子裡。
這段也可說是歷代志作者最想要說明的一個信息:背叛上帝的旨意的君王,最常做的事,就是將上帝忠實的僕人殺死。因為他們的存在就是君王惡行惡狀的證據。而上帝對於殺害祂忠實僕人的君王和人民,絕對不會袖手旁觀。上帝一定會懲罰,且懲罰一定是嚴厲的。
第14節b句至16節,耶何耶大很重視信仰生活,因此,在他活著的日子裡,猶大人民對敬拜的事非常重視。當他去世時,猶大人民為了紀念他,特別是在宗教信仰上的堅持,特地將他埋葬在「大衛城王室的墳墓裡」,表示他就像王族的人一樣有地位、份量。他可說是以色列民族建國以來最受到禮遇的一位大祭司。
第17至18節,這裡沒有指明這些猶大的領袖是誰,但卻可看出在大祭司耶何耶大去世之後,猶大從國王約阿施開始,在信仰上墮落的速度相當快。有可能是因為大祭司耶何耶大是用相當強悍的手段執行宗教改革,但沒有改變人累積在心中的偶像崇拜思維。
第19至20節,這裡沒有說明上帝差派哪位先知去警告約阿施和猶大人民,只說他們不聽。因此,上帝的靈感動了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要他去對猶大人民說警告的話,說他們既然離棄上帝,上帝必定會離棄他們。這是很嚴重的警語,因為上帝若離棄猶大,他們必定會遭遇災難。
第21至22節,因撒迦利亞的話語讓猶大領袖和國王約阿施無法忍受,因此,國王約阿施參與陷害撒迦利亞,並下令在聖殿的院子裡把他用石頭打死。作者在這裡特別強調約阿施已經忘記大祭司一家對他的幫助和對猶大的貢獻。但撒迦利亞在臨終之前大聲呼喊:「願上主看到你所做的,懲罰你!」
第23至27節,上帝的懲罰相當快,就在他們殺害撒迦利亞的同一年秋天,敘利亞的軍隊就來攻打耶路撒冷,不但把所有猶大領袖殺害,也掠奪了許多戰利品。這裡特別強調敘利亞會得勝並不是因為有強大的軍隊,猶大的軍事武力比他們更強大,但上帝幫助敘利亞,用它來懲罰猶大。這也說明了聖經一貫的立場:軍隊不在於裝備的武器,或是人數多寡,而在上帝幫助敬畏祂的人(參考詩篇三十三:16-18)。
第24節說明歷代志作者的觀點:有上帝賜福看顧,國家就不在於國防力量強弱,兵馬不在多寡,當猶大國在約沙法王的時代,曾有亞捫人、摩押人等聯軍逼近侵犯,但他們卻沒有耗費任何兵力便得勝,因為上帝已經將他們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在亞撒的時代,他可以在只有古實軍隊的一半力量,打潰他們,這些都在說明他們倚靠上帝的力量,就不用懼怕敵人來犯。相反的,如果背棄上帝,即使有強大的軍事國防力量,也是枉然。這節說攻打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敘利亞軍隊,只不過是「一小隊」的兵力,「但上主使他們擊敗比他們強大的猶大軍隊,因為人民離棄了上主──他們祖先的上帝。上主用這方法懲罰約阿施王。」約阿施既然會殺害上帝忠實僕人撒迦利亞,上帝的回應是讓他在此次戰役中受到重傷。不但如此,他手下的兩名軍官,也就是第26節所提起的「撒拔」和「約薩拔」,他們利用軍隊在撤退時,將他謀殺,替撒迦利亞報仇,這表示撒迦利亞被殺害的事,在猶大軍隊中有人不滿。約阿施死後雖然葬在大衛城,但並沒有讓他埋葬在王室的墳墓裡。
8.第廿五章:
這章是記載有關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繼承王位之後所做的事蹟。他在位期間是主前796至767年,前後共計29年。
9.第廿五章1至16節:
這段經文記載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繼承王位之後,整頓軍隊的事。他知道求問上帝的僕人,但卻也犯了信仰上嚴重錯誤,就是拜偶像。他是一面敬拜上帝,一面拜偶像,這可看出當時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混亂。
第1至4節,這段經文先簡介亞瑪謝作猶大的王。很可惜的是他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不是全心」,這表示他在信仰上對上帝並不是很忠實,這點在他後來帶領以色列人民在戰勝了以東之後,卻將以東人的神明拿來當作神明敬拜這件事看得出來(第14節)。他沒有忘記那些殺害他父親的臣僕。因此,當他鞏固了王位之後,就開始替父親報仇,不過他知道遵守摩西法律的規定,不把仇恨擴大到下一代(參考申命記廿四:16)。
第5至6節,亞瑪謝也注重整頓國防軍備,總共精選了三十萬人成為精兵,同時還用三千四百公斤銀子雇用以色列的十萬名軍隊。這樣,共計有常備軍共計四十萬人,這是很大的軍容隊伍。
第7至10節,當他雇用以色列軍人時,有上帝的僕人去見他,告訴他不要雇用以色列軍隊。他提醒亞瑪謝,真正幫助打勝仗的,是上帝。亞瑪謝聽到之後,表示錢已經付出了。但上帝的僕人建議他不用索取回來,上帝會補償他的損失。他聽從上帝僕人的建議,就將以色列的軍隊打發回去,結果這些軍隊相當生氣。後來也採取報復行動(第13節)。
第11至13節,在第廿一章記載猶大王約蘭也就是曾祖父時代,以東背叛猶大獨立他去。之後,猶大國一直積弱不振。因此,亞瑪謝似乎有意要重建猶大國,希望能恢復到過去大衛王朝時代輝煌的光景。因此,他整軍三十萬。然後出兵攻打以東,確實把以東打得落花流水,而且手段也相當殘暴,把生擒的一萬以東人活活地從懸崖上推下去死亡。但亞瑪謝可能沒有想到,就在他攻打以東時,被他遣返回去的那些北國以色列十萬傭兵,卻去攻打屬於猶大佔領的城鎮,且殺了三千人,還搶走許多財物。
第14至16節,亞瑪謝真正的問題就在這段經文中顯露出來。這段經文也回應了第2節所說的,他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不是全心」。當他打敗了以東之後,卻從以東人那裡把他們的偶像也帶回來供奉。這件事惹起上帝極大的憤怒,且派先知去見亞瑪謝,警告他所犯的這項錯誤,但亞瑪謝卻嚴詞回拒,說他沒有聘請先知當顧問。意思很清楚,亞瑪謝表示這位上帝的先知多嘴、管太多。而且還警告他,若再多說,將會遭到殺身之禍。但這位先知沒有懼怕,因為他必須忠實地傳遞上帝的信息,他告訴亞瑪謝,上帝決定要消滅他,因為他不聽上帝僕人傳遞的信息。
10.第廿五章17至28節:
這段經文記載猶大王亞瑪謝決定要趁著他國勢逐漸強壯起來時,對北國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這件事很可能和第13節所發生的事件有關。但這次的軍事行動是失敗了,他還被北國以色列王約華施所俘擄。這說明了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帝在決定勝負(第8節),不是軍事裝備或兵士的武力多寡。
第17至19節,當猶大王亞瑪謝向北國以色列王約華施挑釁時,約華施用羞辱的話對亞瑪謝派去的特使說,要他別驕傲,最好不要出來,否則一定會像在森林裡的荊棘一樣,野獸用腳一下就踩扁了。表示北國以色列並不怕南國猶大之意,不但這樣,而且還可以很輕易地就把南國猶大打垮。
第20至24節,亞瑪謝聽了很生氣,果然出兵去攻打北國以色列,結果上帝不幫助他,而幫助北國以色列,讓猶大的軍隊失敗了。歷代志作者說,這是上帝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亞瑪謝,因為他離棄上帝,供奉以東人的偶像神明。亞瑪謝被以色列俘擄,不但這樣,連聖殿和王宮的貴重物品、財寶都被以色列帶走。
第25至28節,就像他父親約阿施一樣,亞瑪謝也是被仇敵殺害的,並不是死在戰場上。這些仇敵很可能就是與殺害他父親相關的人。
11.第廿六章:
這章記載有關亞瑪謝的兒子烏西雅執政的情形。歷代志作者將一位君王的好與壞分成兩個部份記載,烏西雅的記事就和第廿四章有關他的祖父約阿施,以及他父親亞瑪謝一樣,都是分成兩段記載,前段記載他可取的部份,後半段則記載他背叛上帝的行為。在美好的部份必定帶有上帝的賜福,但在背叛上帝的部份,必定會有嚴厲的懲罰緊隨其後。
烏西雅王可說猶大國執政最長久的一位君王,從主前791至739年,共計長達52年之久,在這段超過半世紀的統治期間,國政穩定,因此,他可以大興水利、農事、國防等。烏西雅對猶大最重要的貢獻,是對抗非利士人很成功,且修復了他父親因為被以色列王約華施打敗而被拆毀的耶路撒冷城牆。
12.第廿六章1至15節:
這段經文記載有關烏西雅好的部份,就是他忠於上帝,做了上帝認為對的事。因此,上帝賜福給他,在他治理之下的猶大又重振國威。
第1至2節,烏西雅繼承他父親亞瑪謝的王位,那時才16歲,他就把父親所攻下來的以東重要城鎮以拉他重新修建,這對猶大來說很重要,因為這個城鎮是個海港城鎮,是前往非洲和阿拉伯等地區的交通、運輸要道,具有相當高的戰略、經濟價值。
第3至5節,這段經文中所提起的宗教顧問撒迦利亞是誰?並不清楚。顯然的,這位宗教顧問對烏西雅幫助很多,讓他知道怎樣遵守上帝的話語,就像在大祭司耶何耶大輔佐之下的猶大王約阿施時代一樣。
第6至8節,這段經文描述了烏西雅的戰績,不但打敗了非利士人,也降服了亞捫人,以及阿拉伯人等,他們都紛紛來向烏西雅進貢,表示臣服之意。
第9至10節,烏西雅不但在軍事上有好的防禦工事,且在經濟上也非常重視。他推廣農事,使農作生產增多,也增加了人民的財富。
第11至15節,因為有充沛的經濟活動力,使他可以擁有多達「三十萬七千五百名的兵士」,以及「兩千六百名軍官」,這些軍隊都是隨時可以派上戰場,且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士。因為有好的經濟能力,所以這些軍隊都有很好的武裝配備。更重要的,因為他對上帝忠心,因此上帝幫助他。
13.第廿六章16至23節:
就像前面已經有提起過的,歷代志作者用前段記載烏西雅王成功之處,後段記載他失敗的原因,這段記載他因為驕傲,拒絕謙卑地聽從祭司的指導。結果因此惹起上帝的生氣,用痲瘋病懲罰他。
歷代志作者一向的觀點是: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人自己有什麼能力,如果沒有上帝的賜福、扶持,人的能力是很軟弱的。因此,驕傲就是忘記上帝,或是瞧不起上帝的具體表現。
第16至18節,因為有前一段的成就,讓烏西雅王忘記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應該要更加謙卑才對,但烏西雅王卻是開始驕傲起來。驕傲,最容易使人為所欲為,且不聽勸勉。烏西雅王自認可以進入聖殿的香壇燒香,但這是只有祭司才可以做的事(參考出埃及記三十:1-10)。因此,當他進入聖殿燒香時,祭司亞撒利雅帶著八十名英勇的祭司跟著烏西雅,要阻止他。警告他這是嚴重違背摩西法律的規定,嚴厲警告他若這樣做,就是冒犯了上帝。烏西雅這樣的舉動,和掃羅王、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的行為相同,都是想自己扮演祭司(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三:9-10、列王紀上十三:1-3)。
第19至21節,但烏西雅並不聽祭司們的警告,他依舊我行我素,手裡拿著香爐,而且還對祭司發怒,就在這時候,他的額頭突然出現了痲瘋。
痲瘋,這在猶太人看來是生命中最嚴重的污點,是上帝對人懲罰最嚴重的記號,因此,也被稱之為「天譴病」。例如:亞倫的姊姊美莉安因為批評摩西,導致上帝發怒,懲罰她,使她皮膚突然長了痲瘋(參考民數記十二:9-10);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因為貪戀錢財,拿了乃縵將軍的錢財,結果被上帝懲罰,「得了痲瘋病,皮膚像雪一樣白」(參考列王紀下第五章)。感染這種病的人,必須從人群中被隔離出來(參考利未記十三:45-46)。而從這章的經文看起來,烏西雅王可能不是屬於必須隔離起來的痲瘋病,因此可以不用隔離,但也被看成是屬於不潔淨的人,因此,不能進入聖殿敬拜上帝。以色列人民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敬拜上帝,就與永恆的生命絕緣。
現在烏西雅王就是因不聽祭司的勸言而被上帝用痲瘋病懲罰。在他活著的日子裡,只能一直隱身在自己的行宮,無法出來辦理國政,國家大事都是由他的兒子約坦掌管。
第22至23節,烏西雅雖然統治了長達52年之久,其實,前段有長達24年是和父親亞瑪謝一起執政,後段有十年時間因痲瘋病是他兒子約坦替他執政。當他去世時,也因為患有痲瘋病,不能埋葬在王室的墳墓裡。
14.第廿七章:
這章是記載約坦執政時期的事蹟。他是在主前750至735年。前後執政16年。也是歷代君王中記事最簡略的一位。
第1至2節,這裡說約坦執政時間有十六年。這十六年中有十年是和父親烏西雅一起執政,因為烏西雅被上帝懲罰患了痲瘋病。但他做了上帝看為對的事。「只是他不參加聖殿的禮拜」,這很可能和他的父親烏西雅患痲瘋病有關。原因是他也是居住在王宮,而痲瘋是不潔淨的,表示他也是不潔淨。很可能因為他不參加聖殿禮拜,導致猶大人民對信仰的事就疏忽了,也常去拜偶像神明。
第3至5節,這段經文說約坦重視國防,就像他父親一樣,修建堡壘,且強化了聖殿圍牆的防禦工程。他打敗了亞捫人,並且強迫亞捫人必須向他進貢三年,每年要繳交「三千四百公斤銀子,一千公噸小麥,一千公噸大麥」。
第6至9節,他一生都忠實於上帝。可惜的是,他只有四十一歲就去世了。然後由他的兒子亞哈斯繼任王位。
雖然僅僅是簡單的記述他執政的情況,但卻說明在他執政之下,猶大在軍事、政治上都有很好的成就,包括軍事上打敗了亞捫,使亞捫人連續三年向猶大進貢,他也修築城牆,使國家防禦功能增強。只是在宗教信仰上,雖然他沒有犯錯,可是人民並沒有學習他的模樣,這點是唯一可惜的。第2節說他「不參與聖殿的禮拜」,意思是說他父親親自執行祭司的工作之事,他沒有學習。可能是他看到父親烏西雅因為強要做祭司才可以做的事,結果感染了痲瘋,這件事使他甚為節制,不敢妄為。
15.第廿八章:
這一章都是在描述新的猶大王亞哈斯執政的情形。他繼承父親約坦留下來的王位,統治猶大國大約是在主前732至715年。
歷代志作者在介紹一位新的王,總是先作結論,說這個王有沒有「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然後緊接著是說因為有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所以上帝賜福這個王和他所治理的,使之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相反的,若是這個王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上帝一定會生氣,且用這個王、國家的敵人來侵犯,因為那是上帝的懲罰方式。這章說亞哈斯「沒有效他的先組大衛王的好榜樣,沒有做上主認為對的事」,這表示亞哈斯拜偶像神明非常嚴重,而這剛好和他的祖父、父親等人相反。
16.第廿八章1至15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猶大王亞哈斯執政之後,就離棄了上帝,去拜偶像。上帝用敘利亞,以及北國以色列來侵犯猶大,使猶大人民分別被擄到敘利亞及撒馬利亞去。但有一位名叫「俄德」的先知,他得到上帝的啟示,去向北國以色列領袖,說他們不可以俘擄自己的同胞當奴隸。他們因此聽從先知俄德的建言,把所有被擄的猶大囚犯送回猶大地區。
第1至4節,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列王紀下第十六章1至4節。
亞哈斯繼位時,才二十歲。統治猶大十六年就去世,這樣,他只活了三十六歲而已。他對拜偶像的事非常熱心,也是猶大歷代君王中,不但自己鑄造偶像崇拜,更嚴重的,是他自己的兒子當作牲品獻祭給偶像,而這是上帝所不能容忍的行為。
第5至6節,短短兩節,記載上帝允許敘利亞來進攻猶大,結果打敗了猶大,使許多猶大人民被擄去大馬士革。接著,上帝又允許北國以色列來出兵來侵犯猶大,同樣打敗了亞哈斯和他的軍隊,結果「在一天之內」就有多達「十二萬猶大的精兵」被殺害,這是非常嚴重的慘敗。跟過去他的祖先有很好的國防武力相差甚多,原因是因為他離棄上帝。就像上帝的僕人對猶大王亞瑪謝所說的,是上帝決定軍隊的勝負(參考歷代志下廿五:8)。亞哈斯就是因為拜偶像非常嚴重,遠遠離棄上帝,也上帝也離棄他很遠,結果當外族侵犯猶大時,就失去了上帝的庇護,任人侵犯蹂躪猶大人民。
第7至8節,由於軍隊慘敗在北國以色列手下,猶大人民又多達二十萬人被擄,包括有婦女兒童在內,同時掠奪了猶大的許多財富當作戰利品。在這種混亂危及之狀況下,有一個以色列兵士殺了亞哈斯的兒子,也殺了王宮總管和宰相。
第9至11節,上帝的僕人先知俄德,他是北國的先知。他看見北國以色列軍隊把猶大人民當作俘擄帶回撒馬利亞時,就去見他們,傳遞上帝的信息給這些領袖,警告他們必須馬上將所擄的這些猶大人民,釋放回去,否則一定會惹起上帝的憤怒。因為南國猶大人民和北國以色列人民都是兄弟姊妹,就不應該俘擄自己的同胞當作奴隸。先知俄德特別強調一個點:猶大的失敗,是上帝要藉著以色列和敘利亞來懲罰他們。但並不表示以色列比猶大要好多少。
第12至15節,北國有四位領袖,知道了這件事,也認同先知俄德的信息,聯合起來反對軍隊俘擄猶大人民,要趕緊將他們釋放回去。他們同時承認北國以色列人民並不比南國猶大人民好,也同樣是犯罪嚴重。只是上帝先懲罰猶大罷了。這些軍人聽了這些話之後,就善待這些俘擄,然後將他們遣送回去。
17.第廿八章16至27節:
這段經文說亞哈斯王在國家最艱困的時候,不但不知道要悔改歸向上帝,相對的,他是比以前拜偶像更熱切,以前是把自己的兒子燒獻給偶像,更惡劣的行為是將聖殿關閉,這樣猶大人不但不能進去拜上帝,他還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各處建造偶像祭壇,無形中鼓舞了猶大人民紛紛離棄了上帝。因此,上帝讓外族人侵犯猶大更為嚴重,頻率更高。
第16至18節,這裡說以東人來侵犯猶大,擄去了許多人。亞哈斯不是回來向上帝求救,而是去尋求亞述皇帝的幫忙。但此時,非利士人也來侵犯,且佔領了許多城市。
第19至21節,而猶大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悔改,相反的,是冒犯上帝更嚴厲。結果,亞哈斯想要尋求亞述的幫助,不但得不到,相反的,連亞述也加入了敵對猶大的行列,讓亞述搜刮了聖殿和王宮的財富,連人民的財產也保不住。就算這樣,還是沒有辦法止住亞述對猶大的野心。
第22至25節,亞哈斯沒有悔改的心,他幾乎是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教訓和教導。當國家在危急時,他卻想到敘利亞可以靠著他們的神明打敗猶大。因此,他想若是自己也去拜敘利亞的神明,這樣,這敘利亞的守護神就可以來守護猶大,這樣猶大就安全起來。因此,他為此在全國各地建造拜偶像神明的祭壇,也鑄造偶像,同時,更嚴重的行徑,竟然是封閉了聖殿,這樣,猶大人民不但不會去聖殿敬拜上帝,相反的,是離棄上帝更遠。這當然會引起上帝極大的憤怒。
第26至27節,就像前面已經有提起過的,亞哈斯只活到三十六歲,死的時候,沒有被埋葬在王室墳墓。而在他治理之下,猶大的國勢陷入了相當脆弱的狀態。他的兒子希西家繼承他的王位。
18.第廿九章:
從第廿九章至三十二章都是記載猶大王希西家。他可說是猶大晚期最有希望復興國家的一位君王,也是積極進行宗教信仰改革的國王。在歷代志或是列王紀的作者評語中都是相當不錯的,作者用「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參考廿九:2),與「沒有效法他的先祖大衛王的好榜樣」(參考廿八:1)作比較,突顯出希西家和他父親亞哈斯之間的對比。作者對希西家的評語是用(1)「他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來形容這位君王的施政方針。(2)並且說他死後,猶大國所有的人民「都為他舉哀致敬」。有關希西家執政期間的猶大國勢發展情況,也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
對照列王紀下第十八至二十章記載有關希西家執政的記事,就會發現和歷代志記載的資料有極大的差異;列王紀在內容上偏重於希西家在國政上的事務,而在歷代志則偏重在宗教改革方面的描述,在這方面包括了重新奉獻聖殿、過逾越節、提升利未人的地位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希西家執政共計廿九年,其中還包括了他曾向上帝祈求延長十五年的歲月(參考列王紀下二十:6)。在希西家執政的期間,也就是主前721年,乃是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消滅,人民被俘虜四散在各地寄居當奴隸,以及亞述帝國從外國引進許多居民居住在撒馬利亞,甚至強迫北國以色列人民和外族人通婚等等,這些事蹟都沒有出現在歷代志裡面。雖然說歷代志作者偏重南國猶大的正統角色(他認為猶大後裔才是延續雅各家族的),但對於十二支派中的九個支派被俘虜到外國去當奴隸,剩下沒有被俘虜去當奴隸的,卻又面臨被迫和異族通婚的迫害,這麼重要的事件卻疏忽了,確實是件很難想像的事。
20.第廿九章1至17節:
由於希西家的父親約哈斯將聖殿封閉,且大量在全國各地建造偶像祭壇,以及鑄造偶像,導致國家幾乎被上帝懲罰至滅亡。因此,當希西家繼承王位後,就積極展開清除這些錯誤的宗教信仰態度。他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把祭司和利未人召集回到聖殿門口,發誓要帶領人民回到上帝面前,要他們先潔淨自己,然後根據摩西法律的規定,進行潔淨聖殿的工作,他從這裡開始,要重新洗滌猶大人民對上帝不忠實的心靈。
第1至2節,這是歷代志作者介紹猶大諸王的一種筆調,就是先說繼承王位的年齡,然後說這個王統治多少年,母親是誰等等。這裡說希西家「二十五歲的時候作猶大王」,他統治猶大共計「二十九年」。最重要的是他「效法先組大衛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這句話已經說明了希西家會帶領猶大人民回到上帝面前。不會像他的父親亞哈斯那樣悖逆上帝。
第3至4節,希西家作猶大王是在主前715至686年。他在登基為王的第一個月,就召集了祭司和利未人聚集到聖殿「東院」,這是指聖殿大門的廣場。對這些宗教領袖表達他的心願。
第5至11節,這段經文中,希西家對這些祭司和利未代表說出幾點重要看法:一是所有祭司和利未人必須先潔淨自己,然後把聖殿的污穢除掉。二是祖先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三是不敬拜上帝,也不開放聖殿給人民敬拜(這是指自己的父親亞哈斯)。四是上帝因此大怒而懲罰猶大人民。五是上一代的祖先因此被上帝懲罰死於戰場的不計其數,而妻兒被擄他去的更多等。這些都在表明希西家是個很清楚實況和原因的君王,並不因為自己的父親在政策上有錯,就用謊言掩飾,而是坦承錯誤。這也表示他即將開始進行改革的工作。
第12至14節,這裡列出利未祭司和利未族的代表名單,每個宗族派出兩名代表,共計有十四名。
第15至17節,這些宗教領袖回去,召集自己宗族的人進行潔淨禮儀,先潔淨自己,之後就進行潔淨聖殿。這樣共計花了十五天的時間,到了第十六天,就都把聖殿「清除乾淨」,準備好要敬拜上帝。
21.第廿九章18至36節:
當這些宗教領袖向國王希西家報告聖殿潔淨完成之後,他就立即帶領人民進行獻祭的工作。猶大人民因為經歷了打敗仗、妻兒被擄他去的苦難,如今已經清楚他們過去離棄上帝,才換來如今慘痛的結果。因此,當希西家推動宗教改革時,他們都願意配合。希西家是親自帶領人民領袖去敬拜,且是為王室「贖罪」,因為他知道是自己的父親亞哈斯背叛了上帝,才導致人民受難、國家接近淪亡的邊緣。
第18至19節,這些宗教領袖來向國王希西家報告,已經完成聖殿的潔淨工作。
第20至24節,希西家召集耶路撒冷城內的領袖,他要特地為王室的罪,以及猶大人民的罪等向上帝獻上贖罪祭。所有這些贖罪禮儀都是依據摩西法律的規定進行(參考利未記十六:3-10)。
第25至30節,在獻祭敬拜時,所有程序都依照大衛王時代所訂下的禮儀進行,不僅把聖殿歌手都找回來,希西家也親自帶領人民謙卑地「跪下敬拜上帝」。他這樣親自表率的禮拜方式,深獲猶大民眾的心,大家都「歡歡喜喜」地跟著他跪下來敬拜上帝。
第31至36節,人民是喜歡希西家帶領他們重新回到敬拜上帝的信仰,因此,大家都主動地帶他們的牲畜來獻祭,表明他們是真心誠意地敬拜上帝。注意第31節說「其中有些人自願帶來牲畜,宰了作燒化祭」,這句話表示即使在亞哈斯時代背棄上帝,還是有人保持著對耶和華上帝的忠實,只是因為政治環境和社會情況使他們無法進入聖殿獻祭罷了。
第34節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節;將這一節對照第5節、第15至16節、第31節等經文來看,就可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國政以及社會動亂不安的世代,連祭司、利未人也都無法「保持潔淨」。因此,希西家為了要潔淨聖殿,帶領人民重新回到耶和華上帝的面前時,第一件事就是要這些宗教人員先潔淨自己。如果宗教人員沒有這樣率先做起,就無法帶領人民以敬虔的心靈敬拜上帝。
21.第三十章:
這章可看到已經荒廢了許久的逾越節,在希西家執政的時代再次重新出現,也可說是從所羅門以後,第一次「以色列人民」如此慎重地舉行逾越節(第26節)。逾越節,這對以色列民族來說具有相當的意義,因為那是表明他們從奴隸的生活環境中得到脫離,有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之生命重新再造、復活的意義。如今,重新舉行守逾越節,就是要表明上帝才是他們生命的主。特別是在希西家深知他父親亞哈斯時代,悖逆上帝的行為之嚴重性,是連聖殿都封閉起來。因此,希西家重新帶領猶大人民守逾越節,所表明的信仰和生命的意意,就更清楚了。
22.第三十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說希西家不僅是帶領猶大人民重新回到敬拜上帝的信仰告白,他也同時發信給北部所有以色列同胞來跟他一起敬拜上帝。他派人把這信發給瑪拿西、以法蓮、亞設、西布倫等地區的以色列人民聽到這消息,都用譏笑的口吻回覆這些信差。但猶大人民還是一樣堅定的心,要跟隨希西家敬拜上帝。
第1至4節,這段經文說希西家同意把舉行逾越節的慶典延遲一個月,原因是祭司還沒有完全潔淨自己,而且還有很多猶大人民沒來聖殿朝聖過。因此,大家都同意先把這些不完美的事都補足了,才來舉行全國性的逾越節慶典。
第5節,這是非常特別的一節經文。這節說希西家不僅命令猶大人民潔淨,準備要守逾越節,而且是廣發邀請函給北部支族的同胞,請他們一起到耶路撒冷來參加這已經很久沒有遵守的逾越節。
第6至9節,這段經文是邀請函的內容。
這句「你們是在亞述王來侵時倖免於難的人」,已經在表明當時北國以色列已經淪亡了,這些「倖免於難的人」,就是沒有被擄賣到奴隸市場的人民。希西家提醒北國以色列人民,國家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因為離棄上帝所帶來的結果。他勸勉這些倖免於難的以色列同胞回到耶路撒冷來敬拜上帝,這樣,上帝會感化那些俘擄他們親人的人,使他們生出憐憫的心,釋放俘擄他去的人返回故鄉。因為上帝是仁慈、滿有憐憫的生命之主。
第10至12節,這段經文說明了北國以色列人民的心是多麼剛硬,也說明了上帝對他們的懲罰,正是他們該得的。因為當希西家派出信差送邀請函給所有北部以色列同胞時,他們都譏笑希西家。而值得欣慰的,是猶大同胞決定跟隨希西家和宗教領袖,對上帝忠實,以真誠的心敬拜上帝。
23.第三十章13至27節:
這段經文描述希西家怎樣帶領猶大人民舉行逾越節的經過。在所有這些禮儀過程都是依照摩西當年頒布給以色列人民祖先的規定進行。換句話說,他們重新回到古老的禮儀,用很嚴肅的態度進行逾越節應該有的祭祀敬拜方式。
第13至16節,原本逾越節是在元月14日舉行,但因為有些祭司準備不夠潔淨,因此,決定延遲一個月時間(第1至2節),在二月14日舉行逾越節禮儀。也從第15節可看出原來是他們當中有些祭司並不是很認真在潔淨的規定上,想要矇混過去。再對照第廿九章34節「原來利未人比祭司更切實遵守潔淨的規定」這句話,就可明白有些宗教領導者並不是很真心,但如今看到國王希西家是那樣認真地要恢復過去對上帝忠實敬拜的禮儀,因此,就感覺自己很羞愧,也趕緊潔淨自己,帶著贖罪祭來奉獻。
第16至17節,從這兩節可看出宗教領袖確實很嚴厲地檢查每個祭司是否有真實地潔淨自己,若是沒有,就不准他們擔任祭祀禮儀的工作。而這些禮儀都是就像第廿九章34節所說的,利未人比祭司還認真切實遵守一切規定。因此,若有發現祭司不切實地潔淨自己,就不准他們進行獻祭的工作,由利未人來代理。這也說出了這些祭司們確實是怠忽了他們應該有的職責太久了。或是他們心中存疑是否國王希西家是真的要進行這項宗教改革,想要再觀望一段時間。
第18至22節a句,這段經文可看出雖然上次派出信差送去邀請北部以法蓮、瑪拿西、以薩迦、西布倫等支族的同胞來參加,曾因此受到羞辱。但還是有人願意來加入。但因為太久或是根本就沒有經驗過守逾越節的規律,因此,發現這些來自北部的同胞並沒有遵守應該有的守此節期之前要準備的潔淨禮儀。希西家很發揮了他的愛心,替這些北部同胞祈求上帝的憐憫。第20節很重要,這裡說上帝垂聽了希西家的祈禱。就這樣,一連七天時間,民眾都歡歡喜喜地慶祝除酵節。而利未人盡心地帶領人民敬拜上帝的事,也獲得希西家的稱讚。
第22節b句至27節,這段經文可看到他們將原本只有七天的除酵節延長一倍,一連舉行了十四天。除了逾越節慶典之外,也同時獻上平安祭。希西家自己帶頭奉獻,民眾領袖也跟著學習心甘情願地奉獻。從第25節可看出這些來自北國以色列人民還是有人喜歡遵守摩西法律的規定,過聖潔的生活,即使在困境的亡國環境下,他們並沒有因此失落了對耶和華上帝的信。第26節說出希西家這樣認真地推動宗教信仰改革,是從所羅門之後,不曾有過的現象。上帝也垂聽了猶大人民祈禱的聲音,這表示上帝會賜福給猶大人民,已經北國那些喜歡敬拜祂的子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