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39期

歷代志上第廿三至廿九章
1.第廿三章:
從第廿三章起,至廿七章止的這段經文,都是記載大衛王為了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所做的一切準備,除了前面所說的,他先替所羅門準備好材料之外,現在又將有關聖殿建造完成後,所需要的管理、敬拜等事宜,也都是在大衛王的手中事先組織、分配妥當之後交給所羅門。
歷代志作者這樣的記載想要表明一點:大衛王對於信仰事務的關心,遠超過他對宮廷、家庭事務的重視。其實,歷代志作者想表達一個基本認識:是大衛王建造聖殿,不是所羅門。所羅門只不過是去執行並完成父親大衛王決定建造聖殿的工程而已。因為所有建造聖殿的工程,不論是建造的經費、材料,甚至是聖殿完工後,所有要服事的人員都是大衛王準備的。也因此,在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以後的宮廷內部糾紛之事務,在歷代志的作者編撰中,都被省略了。作者要凸顯:大衛王確實是用盡所有的心思想要回應上帝對他和以色列民族的愛。
再者,大衛的這些準備,對後來以色列人民從巴比倫返國之後,重建聖殿以及敬拜的事宜有很大的幫助,也為利未人(祭司)的位階找到最有力的支撐點。若是認真看,就會發現新約時代的聖殿組織,也是依據這份組織系統延伸出來的。
2.第廿三章1至20節:
這段經文述說大衛先召集以色列人民的領袖,要他們調查利未族年滿三十歲以上的,然後將之分成革順、哥轄,和米拉利等三組。然後分派他們擔任與聖殿相關的工作。
第1節,這節開始就說大衛晚年時,立他的兒子所羅門作以色列的王。但若是對照列王紀上第一至二章,就會清楚看到曾發生過大衛的兒子亞多尼雅設法爭奪王位,也就是宮廷發生了政爭的事件。這項王位的繼承並不是很順利。但這節也說明了原本以色列的君王是由上帝所揀選,但從大衛開始,卻是改變為世襲。
第2至6節,從這段經文可以理解建造完成後的聖殿,規模之大,和需要維護聖殿工作的龐大人力相配合,而且這些工作者都必須是年滿「三十歲以上的利未人男子」,這也是後來有一種說法,年滿三十歲才能擔任神聖工作。不過會採用三十歲以上,是依照民數記第四章3節的規定。而在第廿三章24節又說是「二十歲以上」,則可能是後來修訂的,原因可能和戰爭人口減少,或是因為從被擄回來後,人數大減有關。大衛將這些多達三萬八千的利未人分配在四項工作:一是領兩萬四千人擔任管理聖殿;六千人保管記錄和負責仲裁工作;四千人擔任守衛;四千人作樂師。
第7至11節,這段經文是提到利未長子革順的後裔,也是簡單的族譜。
第12至14節,這段經文是利未次子哥轄的後裔,他的長子暗蘭宗族的人擔任管理聖殿裡的聖物,也負責燒香敬拜的工作。
第15至17節,記載摩西的兩個兒子革順和以利以謝的簡單後裔名單。
第18節,這是提到哥轄的次子以斯哈只有一個兒子示羅密。
第19節,是哥轄第三子希伯倫的四個兒子。
第20節,這是哥轄第四子烏薛的兩個兒子。
3.第廿三章21至32節:
這段經文記載利未人工作上的調整,原因是蓋好聖殿後,過去在曠野時間,利未人需要四處扛約櫃,現在不用了。須要負責的工作當然還包括管理聖幕,以及聖幕內所有的器皿等,如今都因為有聖殿。因此,過去扛搬的工作,改變成管理、清潔等工作。也就是保持潔淨比甚麼工作都重要。
第21至23節,這裡記載利未的第三子米拉利的後裔。比較特別的是這裡記下了米拉利的孫子以利亞撒沒有兒子,而將女兒嫁給表兄弟的事記錄下來,這算是比較少見的記載。
第24節,這節很重要,將原本三十歲才登錄名單,從此改為二十歲以上。
第25至26節,大衛王強調上帝會因為約櫃的緣故而「永遠住在耶路撒冷」,這句話其實是強化了興建耶路撒冷聖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讓利未人的工作有了改變的理由。
第27至30節,記載利未人過去需要扛約櫃和聖幕及其他器皿,現在因為有聖殿而固定下來,利未人的工作也就大幅改變。這裡指出大衛將利未人用來協助祭司的工作,管理聖殿的院子和房間,也負責清潔的工作,並且準備每天聖殿裡所需用品,包括供餅、燈油等等。還有,每天早晚兩次,聖殿必須有敬拜禮儀的課,利未人都要獻唱詩歌頌讚上帝。
第31至32節,這兩節提到特別的節日,包括有安息日、初一,以及其他節期,利未人都要按照指定的人數和規例,配合著祭司的獻祭和禮拜方式,維護聖殿的一切秩序,和幫助祭司進行所有禮拜的工作。
4.第廿四章:
這一章是記載有關亞倫後裔的職責,也就是祭司的工作。也可看出大衛王對於祭司的職責和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視。
5.第廿四章1至19節:
這段經文指出亞倫的後裔在聖殿工作,都是依照抽籤的結果安排負責的工作。而在亞倫的後裔中,只有兩個宗族,就是以利亞撒和以他瑪。
第1至2節,這兩節可參考利未記第十章1至2節,有記載亞倫的長子拿答和次子亞比戶去世之因。原因是他們兩人用凡俗的香獻祭,結果被上帝用火燒死。他們在還沒有結婚之前就已經去世,因此,沒有後裔。亞倫死後的祭司工作傳承給另外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
第3至6節,這段經文說大衛王安排以利亞撒的後裔撒督,以及以他瑪的後代亞希米勒兩個宗族協助大衛處理這些利未族人的工作。也從這裡看出以利亞撒的男性後裔比以他瑪的後裔多出一倍。因此也可說在聖殿的工作上,撒督的後代比亞希米勒的後裔要佔更多的機會。但為了公平起見,就用抽籤來決定輪班的秩序以及職務的分配,而這件事除了兩個宗族的代表親自見證外,還有王室的書記官示瑪雅,及其他臣僕都在場,表示這是很公平的事。
第7至18節,這段經文說明抽籤的結果共計有廿四班,且將這廿四班的順序列出來。而且這些輪班的人該做的工作都非常清楚。也暗示著,若是有哪個宗族怠懈職務,必定會讓該宗族的人感到相當羞愧。
第19節,可參考利未記第六至九章。
6.第廿四章20至31節:
這裡列出的一份比較清楚的利未族人之族譜,其實,這份名單也重複了第廿三章16至23節的資料。但增加了一些新的世代名單。
第20至30節,除了可對照第廿三章16至23節外,在這裡則多出了第24至25節,都是提起「烏薛子孫米迦的後代沙密」,以及伊示雅的後代撒迦利雅。
另外就是第26節,米拉利的後代增加了雅西雅,並列出雅西雅三個兒子的名字。再者,第29節多出了「基士有一個兒子耶拉篾」。
第31節,這裡再次提到所有宗族能夠參與聖殿服事的工作,都是根據抽籤(第5至6節、第31節,另外參考廿五:8、廿六:13)的方式來決定。這抽籤的方式也說明了一件重要的觀念:無論是誰,抽到怎樣的工作,都要做。沒有卑賤、高貴之別。
7.第廿五章:
聖殿記載在敬拜時需要唱歌。唱歌是讚美的方式之一,除了跳舞,唱歌最能表現出感恩的心境。從聖經中可看出以色列人民不僅是個宗教心很強的民族,且是個在音樂、詩歌方面很有恩賜的民族。從這一章可看到聖殿詩班的成形。
第1節,這節說聖殿的樂團是由「大衛王和利未人的領袖分派亞薩、希幔、耶杜頓三個利未宗族主持禮拜的事」。
這裡說這些樂團的工作,就是「要唱出上帝的信息」。因此,可以理解為甚麼很多先知說預言時,就像在唱歌一樣搖晃著身體,大概就是這種唱歌的方式。甚至很多先知幾乎都是詩人,像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約珥、阿摩司、俄巴底亞、那鴻等都是詩人。
再者,這節也提到在聖殿的樂團會用豎琴、七弦琴、鐃鈸等樂器伴奏。
第2至8節,這段經文寫出亞薩、希幔、耶杜頓等三個宗族的人以詩歌唱出上帝的信息,以及頌讚和感謝的詩歌。
這裡也說他們在敬拜上帝的時候,希幔要指導他的兒子們彈奏上述的豎琴、七弦琴、鐃鈸等樂器。詩篇第一五○篇作者說他們除了上述這些樂器外,還有吹號(號角)、打擊大小不同的鼓等,所有這些樂器都是為了配合聖殿的禮拜而用。
從亞薩的四個兒子、耶杜頓的六個兒子,加上希幔的十四個兒子,這樣共計廿四個人,他們「都是專家」,再加上受過專業訓練的利未人音樂家,就總共有多達「兩百八十八人」在聖殿投入音樂的工作。可以想像得到聖殿音樂工作的重要性和美。
第8節,這節是此章經文的中心,說明了擔任聖殿職務不是依據背景,而是以抽籤決定所擔任的職務。原因是沒有人可以拿自己的專長或特殊條件選擇自己認為「好」的工作。敬拜上帝的事,即使是人看為最卑微的事,也是最神聖、重要的事務。這種信仰的認知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9至31節,這節是接續第7節所提到的,將這二百八十八人根據家族分成「二十四組,每組十二人,由一個組長管理」。也是一樣,用抽籤的方式排出服事的順序表。
8.第廿六章:
前面談到除了聖殿禮拜時的音樂外,利未人也要負責看守聖殿的門禁事務。門禁工作也包括了看守所謂的「聖殿寶庫」。「寶庫」,這是指打仗得勝時得到的戰利品,有金銀財寶,以及以色列人民獻祭時一切貴重的財物等。另外,他們也要辦理行政工作,以及替人排解糾紛。
9.第廿六章1至19節:
這段提到關於聖殿守衛的工作,就像前面一再重複敘述的,必須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看守的位置、時間等等。
第1至3節,這段經文介紹的是可拉族,可利他的兒子米施利米雅之後裔七個宗族名單。
第4至8節,這段經文是介紹俄別‧以東的族譜,他是大衛王第一次搬移約櫃失敗時,曾將約櫃暫放在他家裡,結果上帝大大賜福給他。這個宗族共計有六十二名都是很能幹能勝任聖殿守衛的工作。尤其是以利戶和西瑪迦這兩個家族特別優秀。
第9至11節,這裡提到兩個宗族,包括有米施利米雅,這宗族有十八名能勝任守衛聖殿的工作,而在米拉利宗族有何薩這家族出現十三人作聖殿守衛。
第12至19節,這段經文說這些聖殿守衛也分成好幾組,不管這些派出來的宗族代表是大或小,都是用抽籤來決定看誰要守護哪個門口,或是儲藏室。這裡特別提到示利米雅的兒子撒迦利雅是個「精明的參謀人才」,這句話很清楚在表明對於看守聖殿的許多細節,都跟他有密切關係。
10.第廿六章20至32節:
這段經文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第一個段落是第20至28節,談到有關看守聖殿寶庫的人員。第二段是從第29至32節,提到有關管理聖殿檔案記錄工作,以及排解糾紛的事。
第20至23節,這段經文說革順的後裔拉但,他的後裔管理和看守著聖殿的寶庫,這些庫房存放著要獻給上帝的禮物,這些禮物包括獻祭的用品外,也包括前面提起的,打勝仗回來的貴重戰利品。
另外,就是暗蘭、以斯哈、希伯倫,和烏薛的後裔也都有被分配到看守聖殿寶庫的工作。
第24至25節,這裡特別提到看守聖殿寶庫的主管是摩西的兒子革舜這個宗族中的細布業。接著第25節列出一份細布業宗族的族譜。
第26至28節,這段經文提到聖殿寶庫收藏的物品包括有大衛奉獻的和各宗族奉獻的貴重物品,以及從打勝仗所獲得的戰利品。而在這些物品當中,要作為維修聖殿的物品,都是由示羅密這個家族負責管理。
第29節,這節很重要,說出所有關聖殿的工作,不可疏忽的就是行政工作。除了行政事務外,也要負責排解以色列人民之間的糾紛,這些就由以斯哈的後代破例基拿尼雅和他的兒子們擔當。
第30至31節,這裡提到在希伯倫的後代當中,派出一千七百名能幹的人,負責管理約旦河西岸「一切宗教和民政事務」。而在這方面的事務,耶利雅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32節,因為耶利雅相當突出,因此,大衛就從他的家族中又挑選一千七百名能幹的家族長,管理約旦河東邊的呂便、迦得,和東瑪拿西等三支族的「一切宗教和民政事務」。
11.第廿七章:
這章主要是說明大衛當政時的內政與軍事管理組織。也從第1節和第25至31節可看出,大衛王朝時代的興盛,確實是空前絕後的黃金時代。第32至34節說出大衛王有很好的智囊團在幫助他料理國家大事。其實可以這樣瞭解:一個君王強弱,並不是他個人是否能幹而已,而是他的身邊有許多好的參謀、智囊團在幫助,否則就算有很好的個人才華,也是枉然。大衛王的成功,就是除了有很好的信仰根基外,他也很能善用人才來協助他。
12.第廿七章1至24節:
除了聖殿的大小事務外,大衛王並沒有忘記國防事務。沒有安定的國家,就沒有辦法將耶路撒冷和聖殿守衛穩妥。
但讀這章經文也會感到奇怪,因為前面談的都是和耶路撒冷聖殿有關,甚至在第廿八至廿九章也是記載關於聖殿,卻在這章突然談到軍事上的人事,似乎這可能突顯出以色列民族是個以宗教治國的民族,即使軍事的問題,也需要宗教的基礎。大衛每次出兵之前會先詢問上帝的旨意,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1節,這節提到以色列各家族族長,以及率領千人和百人的軍官,和行政官員,每年按月輪流值班。每組人數是兩萬四千名,這樣的數目是很堅強的。也顯示了大衛王時代的軍事武力相當有實力。
第2至15節,這段經文是關於十二支族中,屬於軍事代表出來輪值的名單。
第16至22節,這段經文是各支族派出來的官員,辦理行政事務的代表,也是一樣每個支派都必須有人。
第23至24節,注意第24節這裡所說的,上帝因為大衛調查戶口的事,嚴厲懲罰以色列人民(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廿四章)。大衛要進行調查之前,約押確實有表示異議,但不被大衛接受。不過第23節特別強調,說大衛沒有調查未滿二十歲以下的人數有多少,是因為上帝許諾要賜福給以色列人民有如同天上的星星那樣多人。其實,從早期以色列文化中,就是只有統計年滿二十歲以上的人,且是有作戰能力的男人才列入統計人數的對象。換句話說,身體活動上有困難的,就算年滿二十歲以上,也不列入在人口名單當中。
13.第廿七章25至34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管理王室財產的官員名單,還有另一批人是屬於大衛的親信。
第25至31節,這段經文的名單是包括了王室倉庫、地方倉庫、農場勞工主管、葡萄園、酒窖、橄欖園和桑樹園、橄欖油庫、牧場等主要官員。
第32至34節,這段經文也補足了第十八章14至17節名單上的欠缺,記載大衛王身邊重要的幕僚人員,包括大衛王的叔父約拿單、亞希多弗(這人後來背叛大衛王,跟隨押沙龍,參考撒母耳記下十六:15、20)、戶篩(他是大衛王的朋友,參考撒母耳記下十五:37)、亞比亞他(這是大祭司)、耶何耶大(他是顧問),以及約押(是軍事領袖)。
14.第廿八章:
第廿八至廿九章,是記載大衛王將他的王權移交給他的兒子所羅門。這兩章沒有像列王紀上第一至二章記載有關大衛王晚年,王室發生內鬥的情形,包括亞多尼雅密謀奪取王位;大衛王交代所羅門整肅約押、示每等人。作者省略這樣資料的原因,很可能是要將此次的政權轉移,描寫成是一次和平、順利,並且是全以色列所有的族群都接受的。更重要的一點,從大衛王到所羅門,往後以色列君王(包括北國的以色列、南國的猶大),政權的轉移不再是由先知或大祭司直接從上帝受命膏立,而是成為世襲(除了奪權篡位者外)。可見歷代志作者所持的觀點是屬於官方資料的立場較多。
這章經文可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是大衛王對全國各支族代表、政府高級官員講話,主要再說明建造聖殿的事。等於是為所羅門以後要建造聖殿的事,作了重要的背書,要全國代表務必協助所羅門達成任務。二是對所羅門說話,讓他知道關於建造聖殿的所有大小事。
15.第廿八章1至8節:
就像每個統治者所期盼的,就是要穩定國家政權,除了有堅強的國防、經濟、政治之外,更需要有宗教力量的支撐,否則民心很難安定,這情況是古今中外皆然。大衛王向以色列各支族的族長、政府各級重要官員,包括軍事將領等說明,他沒有建造聖殿,而需要由他的兒子所羅門建造的原因,也希望藉著他們的幫助,在他去世之後,他們可以支持所羅門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這也等於是大衛王在交代遺言。
第1節,這節可看出大衛王召集全國最高代表大會,出席者包括了各支族代表,以及政府高級官員、軍事將領,和王室代表等,全部都召集到耶路撒冷。
第2至5節,這段經文大衛王很清楚說明他原本是想要建造聖殿,好安置上帝的約櫃,好榮耀上帝。但是上帝不准,主要原因是大衛王因為經常出兵打仗,以致於他的手「流過許多人的血」。然後他說上帝猶大支族中,他被揀選出來當王,且揀選他的兒子所羅門可以接續他的王權。這等於確認所羅門就是王位的繼承人。
第6至7節,在這這兩節經文中,大衛說有兩件事,是上帝對他交代的事:一是說所羅門要建造聖殿。二是上帝會與所羅門同在,且看待所羅門如同兒子一樣的疼他。但基本要件是所羅門必須遵行上帝一切法律命令才可以。
第8節,他命令上述以色列全國各界代表必須完成上帝交代的這兩件事,除了協助所羅門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也要遵行上帝的命令旨意。
16.第廿八章9至21節:
這段經文主要可分成兩段落來看,一是大衛王告訴所羅門,必須尋求上帝的帶領、幫助。若是離棄上帝,等於拒絕上帝一樣的嚴重。二是再次交代所羅門關於建造聖殿的事,他很詳細地把所有計畫都告訴所羅門。
第9至10節,大衛王提到信仰的重要性,他不僅是傳承王位給所羅門,更重要的是,他勸勉所羅門必須謹記著上帝的話,遵行上帝的旨意。然後,他要所羅門必須有堅強的毅力去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
第11至12節,大衛王把建造聖殿的事,對所羅門交代的相當清楚,甚至將整個聖殿的藍圖都清楚地解釋給所羅門知道。
第13至18節,這段經文說大衛王將聖殿內面所需要用的一切器皿,需要用多少金屬等物品,也包括約櫃上面的蓋子等,都做了相當詳細的說明。
第19節,大衛王強調上述的這一切工作,都是根據上帝親自指示他寫出來的。
第20至21節,大衛王勸勉所羅門,必須要「堅強勇敢」,鼓勵他不要怕,也不要沮喪。他深信上帝一定會和所羅門同在,幫助他。而且他也讓所羅門知道,祭司和利未人被派駐在聖殿擔任的職務和工作,他們和那些工匠都會傾全力協助所羅門,只要所羅門下令,這些人都會全力以赴,把聖殿建造完成。
17.第廿九章:
這章主要是有兩個段落,第一是從第1至9節,大衛王為了要建造聖殿,除了在第廿八章對全體以色列領袖表明此項工程的重要性,也讓他們知道繼承他王位的所羅門,在建造工程上需要大家的扶持、協助。現在他是向全體以色列人民宣告此項工程,且強調這不是為人建造的聖殿,而是為上帝。因此,除了他奉獻財物以外,他也希望全體以色列人民共同參與此項工程建造的需要。第二段落是從第10至25節,在這段落裡,大衛王帶領全體以色列人民向上帝獻上感恩。以色列人民也跟隨著他奉獻財物作為建造聖殿的需要。最後一個段落是第26至30節,這五節也是歷代志上的結語,說明大衛王統治結束,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他的王位。
18.第廿九章1至9節:
在這段經文裡,大衛對全體以色列人民宣告要建造聖殿的原因,並鼓勵大家參與建造聖殿的奉獻行列,以表示大家都參與有份。也從這裡可看出建造聖殿的花費確實是相當重,負擔很大。
第1節,這節大衛王很清楚表明,他的兒子所羅門還年輕,經驗不足,而要建造聖殿的這項工程是非常艱鉅,因為這是為上帝而建。這很清楚在表明,若是單由所羅門來執行這項工程的建造,是不夠的,確實是需要大家的協助。可見大衛王對所羅門的愛護,和他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他的兒子所羅門能順利完成他建造聖殿的心願。
第2至5節,大衛王在這裡表示建造聖殿所需要的建材,他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但他知道除了他所準備的一切外,恐怕還不足夠,而他無法親眼看見聖殿的建造情形。因此,他讓以色列人民知道他準備的,希望全體人民也加入參與奉獻的行列,這也說出兩件重要的事:一是可以預防建造聖殿所需要的花費不足。二是讓全體人民都有機會參與,這比他個人奉獻一切更有意義。他先表明自己捐獻出來的,包括「一百多公噸最好的金子,和大約兩百四十公噸純銀」,這確實是個龐大的數目,也顯示出大衛王的財富非常雄厚。
第6至9節,當大衛王這樣宣佈,以色列各界代表因為大衛王早已經召集他們宣告這件事,因此,當這些代表回去轉告給所有人民的時候,大家都會清楚知道這確實是出自大衛王的意思。因此,紛紛熱烈參與奉獻建造聖殿,結果民眾又奉獻了「一百七十多公噸的金子,三百四十多公噸的銀子,大約六百二十公噸的銅,和三千四百公噸的鐵」等,這些都在表明以色列人民確實在大衛王治理之下,不但國家財富雄厚,人民也非常富有。而這些捐獻出來的金銀銅鐵,都放在「聖殿寶庫」,這是臨時的,因為聖殿還沒有建造完成,且由葛順族的利未人耶歇管理。但更重要的,就是「人民樂意獻給上主;大家都高興有那麼多東西奉獻出來」,這點才是最重要的事,表示奉獻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自感恩的心。
19.第廿九章10至30節:
這段經文包括了大衛王帶領人民將這些奉獻給上帝並表明感恩。然後率領全體人民獻上感恩的祭典。值得注意的是,這段經文記載第二次宣佈所羅門為以色列國的王(參考廿三:1)。同時,這段經文末了也述說大衛王結束統治,由兒子所羅門繼位。
第10至13節,這段經文是大衛帶領以色列人民獻上讚美上帝,述說上帝的榮耀、威嚴,是萬物的創造者、主宰,更重要的,他說「所有富貴、財寶」都是從上帝的賞賜才得到的。這也說明了所有奉獻為建造聖殿的一切,都不值得誇耀,因為都是上帝賞賜,只能用感恩的心回報上帝的慈愛。
第14至15節,大衛王述說奉獻的緣由,就是他們原本甚麼都沒有,不但到處流蕩,且面對死亡。但因為上帝賞賜,他們如今才擁有許多財富,因此,現在的奉獻,也只不過是回應上帝的愛罷了。
第16至19節,如今這些奉獻,就是為了要建造聖殿給上帝,好榮耀上帝的聖名。因此,大衛表明這些奉獻都是全體以色列人民真心誠意的奉獻,懇求上帝讓以色列人民永遠有這種熱情,對上帝忠心。最後,他在祈禱中,懇求上帝賞賜給所羅門有「一顆熱誠的心」,真實地遵行上帝的一切法律命令,完承建造聖殿的工程。
第21至25節,當大衛帶領人民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祈禱後,也是這項奉獻禮拜的結束,大家都一起享用獻祭的食物,同時膏立所羅門為主,和膏立大祭司撒督(其實,這背景是所羅門將原本的大祭司亞比亞他給廢了,因為他參與亞多尼雅奪取王位的行列,所羅門以撒督取代亞比亞他,參考列王紀上26-27、35)。
「所羅門是一個成功的君王;以色列全國都順從他。」這句話應該是在他早期治國時代,是所有大衛王時代的臣僕都效忠他,且他所有的兄弟也是,不敢有人想要奪取王位。因此,祂治國的初期,以色列國是一個富強的國家。但在他晚年的時候,就因為娶了許多外國女子為妻,而離棄了上帝。
第26至30節,這段經文再次說明大衛統治整個以色列民族,共計四十年。其實,真正統治全體以色列人民的時間,應該要從他進入耶路撒冷開始算起,這樣是「三十三年」,因為在希伯崙作王那段七年時間,至少有兩年的時間,北邊許多地區仍是由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統治著許多地區,後來北部地區在押尼珥的協助下,才來歸順大衛(參考撒母耳記下二:8-11)。第29節有提到「先知拿單、迦得先見的史冊」,可惜目前已經找不到這樣的史書或經書。
認識 歷代志下這本經書
所羅門繼承王位後的以色列
歷代志上可說是以大衛王的事蹟為基礎。整個上卷共計有廿九章,第一至八章是記載以色列民族的族譜,然後第九章提到利未族和祭司的家族,以及掃羅的後代,第十章簡單的記載掃羅死去的記事。然後從第十一章開始,直到第廿九章止,全部都是以大衛的事蹟為主要記事內容。而在這長達十九章的篇幅中,從第廿二章開始,直到第廿六章止,在這五章的篇幅中,都是記載大衛王為了要籌建耶路撒冷聖殿所做的努力,連利未族人要擔任的工作都已經分配好了。這可明顯看出歷代志作者重視大衛,遠勝過其他的經書。
歷代志下是從所羅門執政開始,記載有所羅門的事蹟,是從第一章直到第九章止。但在這九章的篇幅中,就有六章,也就是從第二至七章10節等,都是記載和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有關的事。雖然在這段經文中的第六至七章是記載所羅門對以色列人民的訓詞,以及他代表以色列人民向上帝祈禱,以及上帝對所羅門祈禱的回應,但都可看出這是和聖殿的建造、完成、奉獻有密切關係。真正記載有關所羅門事蹟的,也只有短短的第一章、第八至九章而已。比起他的父親大衛王,顯得乏善可陳,而他父親大衛王留給他的,是個「國勢非常穩固」的以色列國(參考列王紀上二:12)。照理,所羅門應該是可以在這個非常穩固的基礎上,使以色列國更加堅強才對,可惜的所羅門並沒有這樣。相對的,依照列王紀的作者提供的資料,他晚年離棄了上帝,跟著他所娶的許多外國妻妾去拜偶像神明(參考列王紀上十一:3-5),這跟他在奉獻耶路撒冷聖殿時,對上帝的祈禱內容大不相同。
歷代志下有特別編輯的方式和資料
若是要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歷代志和列王紀最大的差異,應該可以說歷代志作者在以色列王國分裂後,對北國以色列著墨甚少,幾乎都是以南國猶大為主。這當然可以說歷代志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編撰此本經書。雖然在歷代志下第十八章也有提起先知米該雅和北國以色列亞哈王之間互動的關係,其實,那是因為南國猶大約沙法正好去訪問北國以色列王亞哈的緣故,也是為要凸顯約沙法是提醒亞哈王,要出兵去打仗,也應該要聽聽上帝忠實僕人先知的話才有這段記事。但比米該雅更需要介紹的先知,例如: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等,卻都在歷代志下中沒有出現過。
歷代志下從第十章開始,描寫北國以色列分裂出後,一直到第三十六章,都是以南國猶大作為記錄的材料,而且在描述的方式也和列王紀作者差異很大。歷代志下作者蒐集了不少列王紀作者所欠缺的資料,例如歷代志下第二十章有關以東出兵要攻打猶大的事件,就是獨特的資料。例如第廿四章14節b句至27節,記載有關約阿施王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時代,敬拜上帝。但當大祭司去世之後,他就聽從幕僚的話,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而且還在耶路撒冷聖殿的院子裡打死了祭司撒迦利亞,這樣的資料也可看出南國猶大的君王,是如何悖逆上帝的旨意和命令。另外,在第廿八章9至15節,作者也蒐集到另一個重要的資料,就是先知俄德,以及北國以色列的四個領袖,都反對北國以色列軍隊因為打敗猶大軍隊,而要將猶大的軍隊俘擄回撒馬利亞去,他們堅持要把這些俘擄送回去還給猶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歷代志下第廿九至三十一等三章,作者很仔細地介紹猶大希西家王宗教改革的用心,除了重新整理耶路撒冷聖殿外,也帶領人民重新依照聖經的教導守逾越節。描寫希西家王確實非常用心的在帶領人民回到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即使他派信差將送去北國以色列的以法蓮、瑪拿西、亞設,甚至北部到西布倫等,邀請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來守逾越節,雖然被嘲笑,也不以為意。從這裡可隱約看見歷代志下作者的觀念中,就是以耶路撒冷才是以色列民族的中心。
但最特別的記事,莫過於歷代志下第三十三章10至20節這段經文,作者說瑪拿西王因為悔改被上帝赦免,因此,被擄去巴比倫後,又被釋放回來,不但這樣,他還拆毀了所有的偶像神明的祭壇,而且還命令猶大人民必須要敬拜上帝。這點和列王紀的作者所記載差異最大;列王紀作者甚至說瑪拿西殺了許多無辜的人民,又領猶大人民拜偶像(參考列王紀下廿一:16),甚至認為猶大亡國之因,就是和上帝不肯赦免瑪拿西的惡劣行徑有關(參考列王紀下廿四:3-4)。
這本經書的資料
在介紹歷代志上經書時,已經有介紹過歷代志這本經書,會發現有許多內容和撒母耳記上、下,以及列王紀上、下等經書很雷同,原因是它至少有一半的資料是取材自上述這些經書,另外也取材自摩西五經、士師記、以賽亞書、詩篇、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等經書。比較特別的是,作者也提起了幾個重要的資料來源。在歷代志下也有這樣的資料,諸如:
以色列列王史(參考歷代志下二十:34、三十三:18);猶大和以色列列王史(參考歷代志下十六:11、廿五:26、廿七:7、廿八:26、三十二:32、三十五:27、三十六:8)。另外,作者也引用所謂的「先見史」(參考歷代志下三十三:19)、示羅人亞希雅預言書、先見易多異象書(參考歷代志下九:29)等。可看出作者引用的資料相當廣泛,用心整理的認真程度當可明白。之所以這樣用心整理,是為了要讓從巴比倫返鄉的猶大子民知道,他們的上一代祖先會淪落到被俘去異鄉當奴隸,是因為離棄了上帝的誡命、教訓所致。他希望返鄉回來的猶大子民都會認真地從歷史記錄學習到新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這本經書的特色
從這本經書可看出作者對耶路撒冷聖殿作為敬拜上帝的唯一殿宇,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這點從上述希西家王派特使帶他的親筆邀請信,送去邀請北部以色列的以法蓮、瑪拿西、亞設、西布倫等支族的人來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一事可看出來(參考歷代志下三十:10-12)。希西家王甚至在信中勸勉北國以色列人民,要回來歸向上帝,或許這樣,可以獲得上帝憐憫,使被擄他去的以色列同胞可以早日得到釋放(參考歷代志下三十:8-9)。其實,希西家王的說法,就是認為他們沒有回到耶路撒冷聖殿來敬拜上帝,才會離棄上帝。這種觀念與申命記派的作者不謀而合。申命記的作者就相當強調「上主要選一個特定的場所作為敬拜的地方」(請參考申命記十二:5、11、14、18、21、26、十四:25、十五:20、十六:2、5、11、15、16)。歷代志的作者則認為耶路撒冷聖殿是唯一合法的聖所,其他地方的敬拜都不屬於上帝所祝福的地方。從這裡也可以理解這本經書作者有個主要思想,就是為了要保持猶太民族在種族、宗教信仰上的純潔。
這本書在最後結尾之處,也就是第三十六章22至23節,特別記下了波斯皇帝塞魯士登基的第一年,就決定了釋放被巴比倫帝國俘擄的所有以色列人民,讓他們可以返回故鄉重建家園。也因此,有一種看法,就是這本經書是在返鄉之後的作品。
這本經書的主要大綱
1.歷代志下第一章至第九章:所羅門王朝的時期
2.歷代志下第十章至第三十六章:王國分裂後的南國猶大景況。
歷代志下第一章

1.第一章:
從第一章至第九章,都是記載所羅門登基後的國事情況,包括他祈求智慧、建造與奉獻聖殿、迎接約櫃入聖殿等,其中以建造聖殿為最主要的記事內容。但這段省略了列王紀上第三章16至28節,描述所羅門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故事──所羅門得到智慧的例證,也就是兩個妓女爭奪孩子的故事。同時也省略了建造王宮的經過,以及列王紀上第一至二章有關所羅門和他的哥哥亞多尼雅之間爭奪王位的經過。在歷代志上以結束大衛王朝作結語,然後這下卷就直接記載所羅門怎樣得到上帝的賜福,興旺以色列帝國的事蹟。
2.第一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描述當所羅門在基遍獻祭時,上帝向他顯現,表明要賞賜給所羅門任何的祈求。結果所羅門向上帝求智慧。結果上帝不但賞賜給他智慧,也賞賜給他所沒有祈求的財寶、富貴、名聲等等。這段記事也可參考列王紀上第三章1至15節。
第1節,這裡說「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鞏固了他對以色列國的統治」,這句話參考列王紀上第二章13至46節,就會知道所羅門把哥哥亞多尼雅殺死,也廢除大祭司亞比亞他,並且在放置約櫃的祭壇裡殺死軍事將領約押,最後是處死了掃羅家族最後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示每,也就是所羅門將政治對手、宗教領袖、富有敵意的軍事領袖,以及前朝掃羅家族的重要人士等等都剷除了之後,才真正使他的王權鞏固了下來。
第2至6節,這段經文說所羅門率領政府所有高級官員去基遍獻祭。那時因為聖殿還沒有建造,而原先放置約櫃的聖幕還放在基遍,也就是說基遍在當時仍被以色列人民看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敬拜中心。這也是為甚麼大衛王一心一意想要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之因。所羅門沒有忘記時常去當地獻祭敬拜上帝。
這裡指出所羅門「在銅祭壇上獻了一千頭牲畜作燒化祭」。這種「銅壇」,可參考出埃及記第廿七章1至8節、第三十八章1至7節的資料,就可明白這種祭壇,就是專門為了獻燒化祭而建造的。
第7節,就在當天晚上,上帝向所羅門顯現。在列王紀上第三章5節、15節都很清楚說是上帝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
第8至10節,所羅門不假思索地就說,希望上帝賞賜給他「智慧」,好使他能夠治理「如同地上的塵土那麼多的人民」,這句話也在表明當時的以色列國,在大衛治理之下,人口已經增加非常多。這點從大衛差派參與聖殿相關事務的利未族人就高達三萬八千人,而且這還是年滿三十歲以上,且身體強壯者。若是加上其他支族的人,必定更多。
第11至12節,因為所羅門沒有向上帝祈求「富貴、財寶、名聲,也沒有求消滅敵人,或為自己求長壽」,卻只有「祈求聰明智慧」,使上帝甚為感動。因此,上帝決定連這些他所沒有祈求的,都要一起賞賜給他。而且要賞賜給他的,比過去任何一個君王,以及後來的君王都要多。這表示所羅門的王朝將達到最顛峰的狀態。
3.第一章13至17節:
這段經文描述所羅門時代的軍事力量的強壯,和經濟能力之雄厚。這段經文也可參考歷代志下第九章13至28節;列王紀上第十章14至29節等。
第13節,當所羅門聽到上帝這樣的應許之後,就從基遍回到耶路撒冷。在列王紀上第三章15節特別記明,說所羅門回到耶路撒冷後,去站在約櫃前,獻上燒化祭和平安祭,表示感謝上帝這項重要的應許,而且還設宴席款待所有的臣僕。
第14節,這節簡略地說所羅門的國防軍事裝備非常周密,不但建立了一支多達一千四百輛馬車和一萬兩千匹戰馬的騎兵隊,然後他將這支雄武的軍隊派置在耶路撒冷,另有一部份配置在其他城市,這表示他治理之下的以色列國防,非常堅固。
第15節,這節說出他治理時期,以色列的財富相當驚人,不但金銀寶石像石頭那樣多,而且還有貴重的進口建材香柏木。
第16至17節,這裡的「慕茲黎和基利家」,這兩個城市,在古代是兩個國家,位於現在的土耳其東南方。在所羅門時代,這兩個城市可說是戰馬(也可說是種馬)培育中心城市。但這兩個城市都被所羅門的忠心商人控制著。換句話說,這些戰馬不僅是國防武力,也控制著國防裝備輸出的能力。因此,所羅門的商人也可從埃及進口馬車,這樣就可以輸出國防武器給鄰近國家,大賺外快。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