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329期

列王紀上第四至八章
1.第四章:
這章也是另一種方式在說明所羅門把上帝賞賜給他的智慧,運用在他治國的行政事務上,作者用他如何任派工作內閣人員,以及分配轄區給地方首長來說明他確實是個有智慧的君王。
2.第四章1至19節:
這段經文可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是第2至6節,這部分是宮廷,也就是所謂的內閣大臣名單,二是第7至19節的地區首長,也就是這裡所謂的總督。
第1節,「所羅門是全以色列的王」,這句話已經清楚說明經過了宮廷鬥爭之後,所羅門確定已經穩住了政權,以色列人民也確認他就是他們的王,且是個有上帝賞賜的智慧的王,可以讓他安心治理國家大政。
第2節,他任命所有臣僕,就是從大祭司開始,表示他在宮廷中佔有最重要的角色。
「大祭司:撒督的兒子亞撒利雅」,從這句話就可明白後來的祭司,就是「撒督」後裔,新約福音書所記載的「撒督該派」也是他的後裔。
第3至6節,這段經文的名單包括了:
「書記」,這跟今天的「幕僚長」或是「秘書長」很接近。
「史官」,這是指類似國家的總書記,官職很高,擁有實權。
「統帥」,很清楚這有如現代的國防部長,或是參謀總長。
「祭司」,這是指掌管宗教事務,跟大祭司位階差很多。
「總督長」,就是掌管從第7節開始的每個區域有「總督」,這裡的總督長就是負責管理這十二個總督(參考第19節c句)。
「王室顧問」,這是所羅門最重要的幕僚長,類似現今的行政院長。
「宮僕監督」,有如現今的內政部長。
「奴工監督」,這表示所羅門時代已經有「奴工」,這是指買來的奴隸,或是俘虜的奴隸。這也表示他忘記了祖先時代,他們曾在埃及當過奴隸。後來,貧窮的人民賣身為奴工,這也為他死後,兒子羅波安在處理北部支派貧困生活問題時,因為沒有辦法體會奴工生活的困境,結果使勞工部長活活被打死(參考列王紀上十二:18)。
第7至19節,這段經文是十二個行政區和總督的名單。他們主要職責是「必須從所管轄的地區供應食物給王和王的家族;各區總督每年負責一個月」。這種工作就是等於今天所說的負責稅務稽徵的工作。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十二個地區並不是依據約書亞分配給十二支族的方式,因為十二支族的地區各有不同,生產力也就有差異。如果依據約書亞的方式,依據大小、生產力繳納稅額,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如今是不論大小地區,每個行政區都要負責一個月的王室費用,對比較貧窮的地區來說,就形成極大的負擔,這一點可能就是引起後來所羅門死後,北部族群推舉耶羅波安,由他代表去向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請求,減輕他們的稅賦的背景(參考十二:4)。結果是要求減輕稅賦不成,最後變成王國分裂,實在可惜。
3.第四章20至34節:
這段經文是在描述所羅門因為有得自上帝特別賞賜的智慧,因此國勢相當強盛。他不只是一位有外交能力、擴張疆域版圖的君王,且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統治者,除了會作詩,也會寫箴言,也可說是以色列建立國家的君王制度以來,最出色的一位君王。
第20至21節,「猶大和以色列的人民像海邊的沙那麼多」,這句話已經在表示這段時間是上帝賜福以色列人民,使他們「生養眾多,遍滿世界」(參考創世記一:28、十三:16、十五:5、廿二:17、廿八:14)。不但這樣,他的國勢強到鄰近所有的族群、國家都來向他進貢。
第22至23節,這兩節說明了整個宮廷的開銷確實是相當龐大,單單飲食的需要就是很大的負擔。
第24至25節,這兩節再次強調所羅門治理以色列國的時代,人民是過著豐衣足食,且是歡樂的日子。不但這樣,這裡也強調所羅門在外交事務處理得非常順利,因此,可以「跟鄰國和平相處」。
第26至28節,這三節其實就是在反應前面所羅門任命的這些官員,他們都很盡責地在執行他們被付託的任務,使之沒有任何缺失。
第29至34節,這幾節經文幾乎是將所羅門給神話化了,認為他是當時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君王。
4.第五章:
從這一章開始,直到第九章9節,這段經文都是在述說所羅門建造耶路撒冷聖殿,以及王宮的情景。單單從他用七年時間建造聖殿,用十三年時間建造王宮,就可以想像得到花費相當龐大,也因此埋下後來國力衰退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主要是在記載往後所羅門建造聖殿及宮殿所需建材,特別是非常昂貴的木材是從黎巴嫩進口的香柏樹,因為有泰爾王希蘭的協助而完成建築的工程。
第1節,「泰爾」,這是腓尼基的主要港口,在西頓的南邊約四十公里處。「希蘭」王執政時期大約是在主前979到945年代。他和大衛的關係緊密,知道所羅門繼承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就很禮貌地派遣特使去見所羅門。
第2至6節,這段經文是所羅門請求泰爾王希蘭協助他建造聖殿的工程。他表示現在的以色列國已經國勢堅強,不怕有外國或他族人侵犯,跟父親大衛時代不一樣,需要經常出征。因此,他決定建造一座聖殿敬拜上帝。他請求希蘭王協助去黎巴嫩砍伐香柏樹,好作為建造聖殿的主要材料,而他將支付希蘭王所訂定的工資。
第7節,希蘭王聽到所羅門這樣說,表示「非常高興」,認為所羅門確實是個很有智慧的王。
第8至9節,從這兩節可看出泰爾王希蘭是很有經驗的領袖,他知道怎樣做能符合所羅門的需要,也知道該怎樣將所羅門需要的黎巴嫩建材砍伐之後,用海路運送到耶路撒冷的方式。但他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國家所需要的就是「食物」。
第10至12節,這幾節經文很清楚說明希蘭王是個聰明的君王,他知道這種事情必須有正式的協約才可以。希蘭王因此從所羅門掌理下的以色列國獲得大量民生物資,包括有「兩千公噸麥子和四十萬公升純橄欖油作為他宮廷的食物」。雙方簽訂了「協約」,因而「和平相處」。
第10節這裡說「希蘭照所羅門的要求供給香柏木和松木」,這是因為希蘭王控制著黎巴嫩大部分的土地。而他的人民因為黎巴嫩多山,且盛產這珍貴的林木,因此善於伐木、製造木器以及建築的工程。
第13至18節,這段經文說出了所羅門為了要建造聖殿所用的勞力,幾乎就是全國總動員,單單是從以色列徵召的工人就高達十八萬多,若再加上泰爾的工人,那實在是相當大的人力費用。以色列付出龐大的工資,因為要建造美麗的聖殿,全國承擔了重大的稅賦,也為往後南北分裂埋下了遠因。
第17節這裡的「照所羅門王的命令開鑿貴重的大石,作為聖殿基石」,這句話也可參考馬可福音第十三章1節,門徒在讚嘆聖殿是「多大的石頭,多雄偉的建築」,雖然這已經不是所羅門當年所建造的聖殿,而是主後538年,他們從巴比倫返回故鄉重建起來的聖殿,但基石和聖殿是完全依照第一次所羅門建造的樣式重建起來的。
5.第六章:
這章是在描寫聖殿建造的過程。在瞭解之前,先有個概念是必要的,就是在大衛和所羅門時代,他們都想要建造聖殿,主要原因是:聖殿和一般神明的殿宇相同,主要都不是用來禮拜的,而是要讓所敬拜的神有個「家」可住,這就是希伯來文的「殿」字,就是「家」之意。就像國王有王宮,王所崇拜的神,更需要有「神宮」,觀念上是這樣子的。這也是後來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的信息,作為矯正以色列人民的觀念時所說的:「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能為我造哪種殿宇,給我甚麼安息的住所呢?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以賽亞書六十六:1-2)而先知以賽亞傳的這信息,已經是返鄉重建聖殿完成之後,他再次警告以色列人民不要陷入迷信,以為重建聖殿完成,就可以安然無恙,若不是遵守上帝的教導,依照祂的旨意行事,這樣的聖殿還是一樣,有一天會再像主前586年一樣被巴比倫帝國給摧毀。
6.第六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說明整座聖殿的基本結構,包括有三層樓高,以及整座聖殿的尺寸大小。
第1節,這節很重要,說出所羅門建造聖殿的開工日期,是在他登基的第四年二月,也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的四百八十年」。若把這個「四百八十年」的數字,再加上所羅門登基的年代是在主前966年,共計是1446年,這就與一般學者考據以色列人出埃及大約是在埃及第十九王朝蘭塞二世的時候,也就是主前1290年左右(參考創世記四十七:11),相差很多。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個年代不一定是正確的時間,只是說出一個整數的年代,或是「象徵」性的數字,也就是「 12」乘以「40」,這兩個數字都很有特殊意義,因為「12」表示以色列民族十二支派,「40」表示一段「恰好」的時間,就像摩西在埃及「40」年,在岳父葉特羅家「40」年,然後受命帶領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40」年,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上帝的誡命要「40天」等等,都在表示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和「40」有關的特殊意義。
因此,這裡的「四百八十年」並不是要說明確切時間,這是一個「整數」,把建造聖殿和出埃及的時間連結起來,主要用意在說明建造聖殿,要表明的是跟上帝拯救有關。也用來表明:有上帝的拯救,他們才能脫離奴隸的枷鎖,而成為有生命尊嚴和自由的人。因此,重要的,不是要去推算距離到現在在哪一年。
第2至10節,這段經文描述聖殿建築體的結構,大致上來說,聖殿是仿照會幕的樣式建造的,是長方形,分成三個主要部份,一是至聖所、二是聖所、三是外院。包括有內部長「二十七公尺,寬九公尺,高十三公尺半」,共有三層樓高。第7節特別說明建造聖殿的過程中,沒有巨大鎚子的聲音,也沒有斧頭和其他鐵器的響聲,原因是所有的「石料是在石礦場裡開鑿的」。也可以這樣說,建造聖殿可以聽到的,是只有鋸木材的聲音,和工人搬運建材的聲音。
第11至13節,這段經文再次說明整個以色列民族邁向自由的一個基本信念:就是要以色列人民一定要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只有這樣,才能使上帝和以色列民族連結在一起。相對的,若是離棄上帝,沒有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就算有再堅固的聖殿,也是枉然。因為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上帝並不住在人的手所建造的房子裡。上帝是和遵守祂的教導的人同在。
第14節,「這樣,所羅門完成了聖殿的建造。」這句話是一種概略的說法,表示前面述說的聖殿外型結構體,就是依照那方式建造起來的。
7.第六章15至38節:
這段經文是在描述聖殿的內部。
第15至18節這幾節是談到「聖殿內牆」部分,從地板到天花板,全部都是用「香柏木」,地板全部都用「松木」。這樣,整座聖殿的內部就看不見石頭。
第19至22節,這裡特別提到關於至聖所的部份,因為是要安放約櫃的地方,所有牆壁都用「純金」貼起來。
第23至28節,這段經文是關於約櫃的蓋子部份,雕刻有兩個「基路伯」,這基路伯就是天使。有兩隻翅膀,也都是用金子包裹起來。
第29至30節,這兩節說聖殿內部和至聖所的地板,都貼上黃金。
第31至35節,聖殿的入口處的門上、牆壁上都有雕刻著基路伯,也有雕刻著棕樹、花朵,這些都是用金子包裹起來。
第36至38節,從建造奠基日的所羅門在位第四年二月,到現在完工是他在位第十一年八月,這樣共計用了七年六個月的時間。所用的建材漂亮,品質都是上上之選。
8.第七章:
這一章主要是在描述所羅門建造聖殿之後,緊接著就是建造王宮的情形。特別要注意的是,所羅門花七年六個月的時間建造聖殿,卻用多出接近一倍的時間,也就是十三年才完成王宮的建造,可想像得知所花的費用和人力更重。這也暗示了,建造王宮比聖殿還重要。
9.第七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是描述有關所羅門建造王宮的情形。
第1節,這段經文開頭就說所羅門「也為自己造了一座王宮,花了十三年時間才完成」,表示時間是比聖殿幾乎多出一倍,因此,從聖殿到王宮完成,共計花費二十年時間。但有一種說法,是聖殿和王宮同時進行,不過這種可能性應該不高。
第2至5節,這裡有特別提到「黎巴嫩林宮」,意思是指王宮裡舉辦典禮用的大廳,因為全部都是用香柏木建造,因此又稱為「黎巴嫩林宮」。
第6至7節,這裡有所羅門專用的審判案件的地方,稱 為「審判廳」,前面有個走廊大道可通這審判廳。
第8節,在審判廳的後面,就是王宮,同時他也為所娶的埃及公主(參考三:1)建造特有的宮室。
第9至12節,這段經文描述王宮的基地所採用石頭,都是經過精工細鑿而成,跟聖殿所用的石頭是相同材質。
10.第七章13至39節:
這段經文描述為了建造完城的王宮之內部裝飾,所羅門還特地派人到泰爾去找名匠來幫忙,也可看出所羅門對此王宮的重視。
第13至14節,這裡介紹所羅門派人去泰爾找到一位有名的工匠名叫「戶蘭」,他是個專門鑄造銅器的名匠。從歷代志下第二章11至14節得知他的母親是以色列人,父親是泰爾人。戶蘭是個「非常聰明又有經驗的名匠」。所羅門特別聘請他「監督所有的銅器工程」。
第15至22節,這段經文是關於戶蘭鑄造了兩根銅柱,並且將之「立在聖殿的進口」處,其中一支稱為「雅斤」,意思是上帝建立的。另一支稱為「波阿斯」,一是指「在上帝裡面就是力量」。
第23至26節,這段經文是關於製造銅海的情景。所謂「銅海」,意思是指用來裝水的容器。在歷代志下第四章6節有說明,這是提供給祭司洗滌他們的手、腳,甚至是衣服。這個容器很大,可以裝得下「四萬公升」的水。有十二隻銅牛環繞著這個銅器。
第27至39節,這段經文是戶蘭做了十個可以移動的銅盆座,這裡特別強調座腳、鑲板、座身、輪軸等都是用一整塊的銅鑄成的。這表示銅座是相當堅固,不可能折斷。會鑄造這樣的銅座,主要目的是可以移動。這個可放在銅座上的銅盆,可以容納八百公升的水。但從放置的位置來看,卻是固定擺放,並不是為了要移動之需。
第40至47節,這段經文記載戶蘭為聖殿所鑄造的一切物品,作者將之列出一份清單,正好說明戶蘭確實是一位很有學問且手藝高超的工匠。因為數量確實太多,所以沒有將戶蘭鑄造出來的這些銅器給予秤重。
第48至51節,所羅門又另外請人為聖殿製造金器,包括有金壇、供餅的桌子、十個燈臺、碟子、盛火炭的盆子、至聖所門上的門鈕,和聖殿的外門等,都是用金子製造的。然後,所羅門將大衛獻給上帝的金銀和其他器物都放在聖殿的庫房裡,這些物品絕大多數都是戰利品(參考撒母耳記下八:7-12)。
11.第八章:
這章主要是記載有關迎接約櫃進入聖殿的至聖所情形,也就是完成建造聖殿的主要目的,因為他們認為上帝是與約櫃同在。當將約櫃安放妥當之後,所羅門帶領所有的以色列人民站在祭壇前,向上帝祈禱,然後才舉行奉獻聖殿大典。
12.第八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是有關運約櫃進入聖殿的情景。
第1至2節,所羅門召集「所有以色列的長老們和各支族個宗族的族長到耶路撒冷」,然後選在住棚節的時候舉行奉獻聖殿的大典。
第3至5節,這項抬約櫃的重責是交由祭司負責,還包括聖幕,和聖殿用的一切器皿都搬進聖殿裡放置妥當。因為這是一項重大的典禮,所以各支族所奉獻的牛羊等牲祭,是「多得無法計算」。
第6至8節,約櫃放置在有基路伯的雕像下面,這兩座基路伯的翅膀剛好可以遮住整個約櫃。
第9節,這節說約櫃裡面只放置著「兩塊石版,沒有其他東西」,這兩石版是上帝頒布給摩西轉給以色列人民知道的誡命(參考出埃及記三十四:28)。這兩石版也表示著上帝和以色列人民立約的記號。再者,將上帝的約櫃迎接入耶路撒冷聖殿,也表示以後的聖殿成為以色列人民新的宗教中心。
不過,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約櫃裡面除了放著兩塊寫著十誡的石版外,還放著「盛滿嗎哪的金罐,又有亞倫那根發過芽的杖」(參考希伯來書九:4)。
第10至11節,這兩節可參考出埃及記第十六章10節、第廿四章15至17節等,都是在表明上帝顯現時的光輝。這表示上帝確實跟隨著約櫃,它放置在哪裡,上帝就在那裡。
第12至13節,所羅門一看見這景象,隨即唱詩歌頌。第12節是引用詩篇第十八章11節、第九十七篇2節等詩人的觀念,表明上帝通常都不會直接顯示祂的光芒,都是隱藏著,讓人看不見,但祂卻可以看見人。但現在,因為所羅門已經將聖殿蓋好,且將約櫃搬進了至聖所的地方,上帝就在此刻顯示祂的光輝,因此,在所羅門看來這表示上帝已經接納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且「願意」居住在聖殿裡。他祈願上帝「永遠居住」在這聖殿裡。這也是後來以色列人民一直存在的觀念:有約櫃在的地方,等於有上帝同在。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是:人們真的忠實於上帝所頒布的法律誡命。因為約櫃裡面放置兩塊法版,就是要表明這個意義。
13.第八章14至21節:
這段經文是所羅門對以色列全體會眾所說的話,這也是一種奉獻聖殿的宣告詞。
第14至16節,雖然這裡說是所羅門為以色列人民向上帝祈福,其實,是他代表著以色列人民向上帝告白建造聖殿的目的,這也等於是在向以色列人民宣告建造聖殿的用意。他說明上帝確實是「信守」承諾的神,再者,他藉此機會也向以色列人民說明,上帝親自揀選他的父親大衛來統治以色列人民。
第17至19節,所羅門表示不是自己想要建造聖殿,而是他父親大衛原本就想要建造聖殿,但上帝沒有答應大衛建造,而是要大衛的「兒子」來建造。
第20至21節,所羅門強調上帝信守承諾,才使這間聖殿可以順利建造完成。而他也將代表立約記號的約櫃安置在聖殿的至聖所裡,在約櫃裡有和上帝立約的石版。
14.第八章22至53節:
這是所羅門的一篇祈禱文,主要是在祈求上帝祝福以色列人民。在這段祈禱文中,他主要提出七點:祈求上帝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民(第25至30節);祈求上帝作他們的審判者,使壞人無法逍遙法外,好人得到祂的垂憐(第31至32節);懇求上帝寬恕懺悔的以色列人民,讓他們從敵人手中能夠回來(第33至34節);祈求上帝眷顧以色列人民居住的土地有甘霖(第35至36節);使以色列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得以安居,免除災禍(第37至40節);也為外族人祈求上帝的賜福(第41至43節);祈求上帝幫助以色列人民在戰爭中得勝(第44至45節);為得罪上帝,或被俘虜的以色列人民祈禱(第46至51節)等。
第22至24節,這是歌頌上帝確實信守與以色列人民所立的約。他說上帝所承諾的每一件事,都有實現。
第25至26節,所羅門祈求上帝,祂曾應許父親大衛,說他後代子孫若都會順從上帝的命令,他們就永遠作以色列的王,希望這項承諾都會實現。
第27至30節,雖然聖殿並不是能讓上帝居住得下,但祈求上帝能垂聽他和以色列人民在此聖殿的祈禱。祈求上帝日夜看顧這間聖殿,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禱告殿宇。
第31至32節,祈求上帝成為以色列人民的審判者,使作惡的人會受到應該得到的懲罰,使被冤枉的人得以獲得伸冤。
第33至34節,如果以色列人民得罪上帝而被敵人打敗,被俘虜他去。若是他們悔改認罪,祈求上帝寬恕、憐憫,並且帶他們回來這塊上帝所賞賜的土地。
第35至36節,若是以色列人民因為得罪上帝,導致發生乾旱時,若是他們知道悔改認罪,懇求上帝饒恕他們的罪,並且教導他們走正確的道路,再次降雨在他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上。
第37至40節,如果有發生大災難,或是飢荒、瘟疫等等,甚至被敵人包圍,此時,若有人從內心發出真實哀求的聲音,懇求上帝會垂憐,依照他們各人應得的賞賜給他們,這樣,以色列人民就會知道敬畏上帝。
第41至43節,如果有外族人聽到上帝奇妙的作為,而願意向上帝祈求時,懇求上帝也會垂聽這外族人的聲音,這樣,全世界的人就都認識真神上帝,知道敬畏上帝,並且知道這聖殿就是敬拜上帝的地方。
第44至45節,若是因為上帝旨意而出征,懇求上帝會保守他們,使他們在戰場上能得勝。
第46至至51節,若是以色列人民得罪上帝,而被打敗並俘虜到異鄉去,若是他們知道悔改認罪,懇求上帝能因為他們真心悔改而赦免他們,垂聽他們的祈禱,使俘虜他們的人生出慈悲的心善待他們。
以上這些祈禱,都有一個共同中心點:以色列人民無論在哪地方,只要他們是向聖殿祈禱,期盼上帝會垂聽,並且伸出救助的手。換句話說,這座聖殿就是上帝居住的地方,且是上帝和以色列人民立約的記號,是一座實實在在用來祈禱的殿宇。
後來,先知以賽亞在以色列人民從巴比倫被釋放返鄉之後,他就一再強調重建起來的聖殿,應該是「稱為萬民禱告的殿」(參考以賽亞書五十六:7)。但在耶穌的時代,聖殿反而因為那些虛偽的宗教領袖,變成了耶穌所譴責的「賊窩」、「市場」了(參考馬太福音廿一:13,馬可福音十一:17,路加福音十九:46,約翰福音二:16)。
第52至53節,所羅門向上帝祈求永遠看顧以色列人民,因為他們是上帝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子民。
15.第八章54至66節:
這段經文是所羅門繼續向上帝祈求賞賜恩典給以色列人民,也同時勸勉所有以色列人民要對上帝忠實,遵守上帝的法律誡命。然後,就在守住棚節的節期活動,舉行歡慶聖殿的落成。
第54至55節,所羅門跪著向上帝祈禱後,轉向所有以色列人民,再次向以色列人民宣告,也是一種信仰告白的方式。
第56至57節,他告訴以色列人民,但願上帝永遠與以色列人民同在,不要丟棄他們,就像過去和他們祖先同在一樣。
第58至59節,他祈願以色列人民真的會遵守上帝頒布給以色列人民祖先的法律誡命,並懇求上帝會記得他今天的祈禱,每天賜福給以色列人民。
第60至61節,他祈願不只是以色列人民知道這世上只有一位上帝,沒有別的神,也期許所有的以色列人民都會對上帝忠實。
第62至64節,這是以色列人民為聖殿舉行「奉獻禮」,所奉獻的牲祭數量之多,包括了「兩萬兩千頭牛和十二萬隻的羊作平安祭」,這數目是非常多。以色列人民用這種方式來表示他們對上帝無限的感恩。
第65至66節,因為所羅門召集各宗族和支派的代表到耶路撒冷集會的時間,就是在住棚節(參考第2節),這節期前後共計八天,因此,就在整個節期結束時,大家都高高興興地回家去。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