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28期

詩篇第六十六至七十五篇

1.第六十六篇:

這也是一首讚美的詩歌。很明顯的這首詩是分成兩個部份,一是從第1至12節,作者都用複數的「我們」,第13至20節詩人都是用單數的 「我」。因此,有些詩篇的學者認為這是兩首詩篇合併成為一首詩歌。

第1至4節,詩人一開始就呼籲「萬民要歡呼頌讚上帝」,表示這是全國人民吟唱的詩歌。從第3節可看出詩人呼籲大家來頌讚上帝,是因為看見上帝行奇妙神蹟,讓敵人來投降。這表示只要上帝一出手,就算最強悍的埃及軍隊也只能葬身紅海,而亞述西拿基立皇帝率領二十多萬的軍隊在主前701年圍繞耶路撒冷城,也在一夕之間死亡多達十八萬五千人,最後就是落荒而逃。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只要想到這些,就很自然地會唱出歌頌的詩歌。

第5至7節,這段詩歌提出了出埃及過紅海的歷史背景。詩人呼籲大家來看上帝「在人間的奇妙作為」,只要稍微仔細想一下,就可以明白這是指人無論怎樣想都想不到的事,例如鳥怎麼會飛?蛇怎會沒有腳,卻可以在沙土上快速移動?海水怎麼會自己搖動,掀起高浪?這裡說上帝「把海變成陸地,使我們的祖先步行過去」,這很清楚是指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紅海,然後又走過約旦河。

第7節是為第5至6節作簡單的結語,說上帝的眼睛鑒察世上萬國。這意思很清楚,上帝並不是不管世上的事,祂創造的宇宙和人間世界,祂一定會管理,使之不會脫序,這樣世人和世上萬物的生命才能夠繼續保存下去。

第8至12節,這是個新段落。第8節跟第1節一樣,呼籲大家來歌頌上帝。雖然在世上的生命旅程中會遇到許多考驗、重擔、仇敵的攻擊等,但這些都是一種磨煉,上帝總是保守看顧。

第13至20節,從這段詩歌開始,所用的動詞都是單數,表示這段詩歌是屬於個人在讚美歌頌上帝的詩歌。在這段詩歌中,詩人很清楚表示上帝已經有回應他所許的願,因此,詩人一定要還願,表示對上帝的感謝。這樣,向上帝祈禱才會蒙上帝垂聽。

2.第六十七篇:

這也是一首感恩的詩歌,特別用在收割的季節裡,也就是專為五旬節節期歌唱的詩歌。也有些詩篇學者認為此首詩篇是採用對唱的方式,就像今天禮拜中的會眾讀啟應文的方式,例如領唱者先唱第1至2節,然後會眾唱第3節;接著領唱者唱第4節,會眾回應唱第5節;領唱者唱第6節,會眾唱第7節回應。或是領唱者和會眾一起唱第6至7節。

第1至2節,這兩節詩歌的內容和民數記第六章24至26節內容相同,是向上帝祈求賜福。

第3和5節的重複句是副歌。呼籲所有的人都要來頌讚上帝。原因是第4節所提起的,上帝是公義的,祂的審判絕對公正,這樣才能使世上各國都遵照法則。

在第6節的「土地生產穀物」這句子中的「生產」,是過去完成式,表示收割已經完畢,和第六十五篇是在期盼豐收的來臨有前後的時差。以色列人民有兩個節期和收割有密切關係,一是五旬節,是開始在收割的時候,二是住棚節,這是收割完成時的慶祝節期。在這兩個節期中,他們都會歡唱此詩。

3.第六十八篇:

這篇詩篇是所有詩篇中最難解的一篇,因為不知道要歸屬哪種詩歌。很可能是因為詩歌中遺漏了不少詩句,因為詩歌內容包括有出埃及的背景,也有祭司抬約櫃吟唱的詩歌,同時也有打仗勝利凱旋回來的歡樂場景,卻沒有連貫。一般來說,會認為這首詩篇是屬於感恩的詩歌。

第1至3節,是此首詩篇的序曲。義人和邪惡的人在上帝面前有完全不同的態度;義人看見上帝來臨,充滿著喜悅。相對的,邪惡的人看見上帝,馬上就消失不見了。這有摩西時代的背景,因為當摩西將約櫃製造完成,扛著約櫃前進,以色列人民隨著約櫃之後而行,且進入迦南地,只要有約櫃前行,以色列人民的仇敵見了都落荒而逃。

第4至10節,雲彩,一直是聖經作者用來表示上帝出現的一種記號。只要有上帝的地方,就會看到社會所遺棄、疏忽的貧困孤兒、寡婦、孤苦無助者等,受到上帝的眷顧。上帝眷顧的方式,就是讓倚靠祂的子民能得到好的收成,不至於飢餓。

第11至18節,這段詩歌是打仗凱旋回來時,用來迎接軍隊、君王的歡唱詩歌。

第11節很特別,這節說替上帝傳遞命令的,不是先知、祭司,也不是男人,而是婦女。她們是社會邊緣人,沒有地位的人。其實,聖經中也出現過好幾次是婦女帶頭領民眾歌頌上帝,像摩西的姊姊美莉安,在過紅海之後,帶領以色列人民歡唱歌頌上帝(參考出埃及記十五:20-21);當大衛打敗非利士人時,以色列各城鎮的婦女都出來載歌載舞地歡唱(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八:6-8)。

在這段詩歌中,詩人一再強調,是上帝把敵人的君王和軍隊驅散。這很清楚在表達一個基本信念:只要有上帝同在,就可以戰勝敵人。相對的,沒有上帝帶領,就算有最精銳的部隊和武器,也是枉然(參考詩篇三十三:16-18)。

第19至27節,這段詩歌在表達一個中心信息:上帝就是拯救者。不論仇敵是多麼地強大,都無法勝過上帝的手所扶持的子民。

第22節提到仇敵就算躲藏在「巴珊山」或「海洋的深處」,前者表示隱藏的好地方,後者表示沒有人看得見蹤影之處。但沒有任何地方可躲過上帝的手,這和詩篇第一三九篇7至12節所描述的詩歌相同。

這段詩歌特別用「拍鈴鼓的女童」、「最小的便雅憫支族走在前頭」,表明有上帝同在,最弱小的力量也不用懼怕。再者,也說明了當部隊凱旋回來時,連小孩子都會參與歡迎的行列。

第28至35節,這段詩歌說明了面對強大的敵軍壓境時,要怎麼辦?唯有的方法,就是尋求上帝顯示祂無比的能力來庇護。讓那些原本想要來攻擊上帝子民的族群,都變成歌頌讚美上帝的族類。

第30節用「埃及-那蘆葦草叢中的野獸」;「列國-那群公牛和牠們的小牛」,這樣的句子都在說明強悍的敵人軍力,無法用數字來計算,是人見人怕的對象,是好戰的族群。但只要上帝出來,他們都會乖順、聽從。

4.第六十九篇:

這是一首哀歌,祈求上主拯救脫離仇敵危害的詩歌。有些詩篇學者認為此首詩篇和第廿二篇是「姊妹詩歌」。從第35節的詩歌就可看出這首詩歌的背景,是猶大亡國之後出現的。除了詩篇第廿二篇外,此篇可說是在新約聖經中引述最多的一篇,計有:

   約翰福音第十五章25節(引用第4節)。

   約翰福音第二章17節(引用第9節a)。

   羅馬書第十五章3節(引用第9節b)。

   約翰福音第十九章28至29節(引用第 21節b)。

   羅馬書第十一章9至10節(引用第22至23節)。

   使徒行傳第一章20節(引用第25節)。

第1至4節,這段詩歌可看出詩人面臨的是生命正危在旦夕。詩人用「大水」淹到脖子、「陷在泥坑中」、「落在深水中」、「筋疲力竭」、「眼睛昏花」、敵人比頭髮還多、想除滅我的人多麼強大等等這些用詞,都可看出詩人確實已經到了最危險、幾乎無法喘氣的危急情況下。

第5至8節,這段詩歌是詩人在表達內心的心境,他自認在上帝面前都沒有隱瞞,是坦誠的。他向上帝訴說自己所遭遇到的情況,不但被人辱罵,也被自己的親友隔離出來。這種狀況和耶穌所提到的,為了他和福音的緣故,可能會遇到的遭遇相同。

第9至12節,在這段詩歌中,可以看到這位受到委屈的詩人,很清楚在表示寧願接受所有的凌辱,因為他深深知道,上帝是公義的審判者,只有上帝最清楚發生的事。第9節提到聖殿,因此,很可能是發生在主前586年,聖殿被巴比倫軍隊放火燒毀之時,詩人很可能是一位利未人,就算想要護衛聖殿,也無能為力,相對的,換來的都是嘲笑、羞辱,而他只能用禁食表示哀傷,穿上麻衣表示內心的哀慟。

第13至21節,這位詩人很有信心,即使是在這麼危險的狀況下,他還是堅信上帝一定會伸手救助他。因此,他祈求上帝不要讓他被前面第1至3節所提起的惡劣環境所打倒。他祈求上帝用祂永恆的愛和應許,救他脫離這些危害他生命的力量。

他深信,上帝知道他的遭遇,他很孤獨,沒有人同情他,也沒有人想要幫助他,甚至在他餓了的時候,竟然拿毒藥給他;在他最乾渴的時候,拿酸醋給他喝,這等於是雪上加霜一樣的殘酷。這些仇敵在他身上所做的事,他深信上帝都看得非常清楚。

第22至29節,這段詩歌就是詩人祈求的詩歌。當詩人在祈求上帝的救助同時,也是在祈求上帝用這些惡劣手段對待他的仇敵,用他們相同的手法對待他們。

第22至23節被使徒保羅引用在羅馬書第十一章9至10節中,並且加以說明是「大衛的詩歌」。但是否出自大衛王的詩歌,有些聖經學者表示不同的意見,有的學者認為和先知耶利米的詩歌比較接近。

第26節說出詩人的痛苦是因為來自上帝的懲罰。作者自認為是個有罪的人,因為罪,使他生活在災難的痛苦中。這是因為早期的人認為遇到災難是和上帝對罪的懲罰有密切的關係。在這首詩中,作者也表示受到極大的冤屈,因為他沒有偷竊取得不義之財,卻要承受這樣的責任。即使是受到許多的冤屈,作者還是表示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相信上帝會拯救他脫離這種遭遇羞辱的處境。

注意第28節,是詩篇第二次提到關於生命冊的事,第一次是在第五十六篇8節。聖經中提起生命冊的事記載在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32、33節;但以理書第十二章1節;瑪拉基書第三章16節;腓立比書第四章3節;啟示錄第三章5節、第十三章8節、第十七章8節,以及第二十章12節、15節等。耶穌也曾提醒他的門徒,要因為名字記錄在天上而歡喜,而不是因為邪靈的降服而高興(參考路加福音十:20)

第30至36節,這是一段感恩的詩歌。從第32至33節可看出詩人前面所提到的背景,很可能就是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時所唱的哀歌。如今他們已經獲得釋放,因此,在第35至36節提到的詩句,是和返回故鄉後重建家園的事有關係。

5.第七十篇:

這篇詩篇和詩篇第四十篇13至17節相同。有趣的是,詩篇第四十篇是編輯在詩篇第一集的最後,而這第七十篇也是編輯在第二集的最後,且最後都是以相同的詩句作為結尾。唯一不同的是:此篇所用的上帝之名是「以羅伊」,在第四十篇是用「耶和華」。

這也是屬於哀歌的詩篇,也是哀歌詩篇中最短的一篇。

第1節下半句的「上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和第5節最後一句完全相同。頭尾都在祈求上帝幫助,正好說明這首詩篇的詩人,是因遇到生命的困境而寫的詩歌。

第2至3節,可清楚看出詩人向上帝祈求幫助,是因為有人「要殺害」他,在他遇到困難時,不但沒有人伸手幫助他,還用幸災樂禍的態度嘲笑他,讓他感到相當的難堪。而這兩項都是上帝所不喜歡的態度。

第4至5節和詩篇第四十篇13至17節相同。

6.第七十一篇:

這首詩篇讀起來感覺很熟悉,原來是這位詩人引用了前面讀過的幾首詩篇的句子,例如:

第1至3節引用第三十一篇1至3 節a句。

第5至6節引用第廿二篇9至10節。

第12節a句,引用第三十五篇22節b句、第三十八篇21至22 節、第四十篇13節。

第24節引用第三十五篇28節。

這位詩人很可能讀過許多詩篇的作品,當自己在寫詩時,也將他覺得好又適合的詩句引用到此篇詩中。由於這首詩篇也有很濃厚的老人韻味,才會出現「現在我老了」、「我衰弱了」、「現在我年老髮白」、「經歷許多災難痛苦」等等這種句子。因此,有詩篇學者認為這詩人應該是一位年紀老邁者,那麼他一生所親自經歷的是:即使是有許多苦難,他還是倚靠上帝,相信上帝就是他此生最好的保護者。因為感受到上帝奇妙的作為,所以他要日夜都歌頌上帝的救恩。

另外,這首詩篇中一再出現詩人堅定的告白說,上帝是「公義」的(參考第2節、第15節、第16節、第19節、第24節等)。他說要宣揚上帝這種特質和事實。公義的上帝,這可說是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之一。

再者,這首詩篇中還出現「頌讚」上帝一詞多達六次(參考第6節、第8節、第14節、第16節、第22節二次)。而用了五次「宣揚」的詞(參考第8節、第16節、第17節、第18節、第23節)。

從上述這些詞彙的引用,就可清楚這首詩歌主要目的是在頌讚上帝,傳揚祂的救恩。雖然詩人也遇到許多生命中的困境,仇敵甚至環伺在他的身邊,千方百計地想要傷害他,他還是不怕,因為他自認一生的時間都倚靠上帝,且深信打從出母胎開始,上帝就保護他,現在他年老了,他只祈求上帝繼續看顧他,與他同在,這樣他就心滿意足了。

7.第七十二篇:

跟詩篇第二、第一一○篇一樣,都是用在國王登基時候唱的詩歌。當然像這樣的詩歌也用在新年為國王祝賀時唱的。

這首詩歌最大的特色是,時常提到貧窮人的需要,例如第2節、第4節、第12節、第13節、第14等節。很有可能作者是出身貧窮的背景,因此在這首詩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好的君王的理想:他會照顧貧困,或是受到壓迫的人,會守護他們,使這些貧困的人得到應該有的生命尊嚴。其實這樣的詩歌內容,也是在表明一個社會最基層人民心中的聲音和盼望。

上述這些都可以從先知何西阿、阿摩司、彌迦、以賽亞,以及耶利米等他們的作品中看得出來,這些先知的作品一再出現譴責統治者怎樣在壓搾人民、圖利自己。因此,在這首詩歌的開頭,就出現詩人祈求上帝「把公正教導君王」,賜給王子有上帝的「公義」(參考第1節),會知道用「正義治理」上帝的子民,且會用「公道對待被壓迫的窮苦人」(參考第2節),使全國的人民都能「共嘗正義」,用「公平維護窮苦人」(參考第3節、第4節),在他掌權的日子裡,國家、社會都知道國王伸張「正義」。這就如同申命記第十七章14至20節摩西法律中所提起的,祭司要在君王上任時,抄一份上帝的法令讓君王知道,而君王要將上帝的法律誡命放在身邊,隨時拿起來閱讀、學習,知道敬畏上帝。因為一位敬畏上帝的人, 一定會知道怎樣將上帝的話擺在第一位。

           再者,這首詩篇也是詩人在向上帝祈求,賞賜給這種有上帝公義形像的君王,在他治理之下,國家得以享受上帝特別的恩典,不但是日月星辰的運轉順利,也能使甘霖按時降下來滋潤大地草原(參考第5至7節),這樣,土地就會盛產五穀,整片山陵佈滿莊稼,收穫豐富,這樣,人民就能夠生養眾多,使城市的人口稠密,像野地滋生青草一樣多(參考16節)。所謂「國泰民安」,正是這首詩篇的主題(參考第7節)。

  第18至20節並不屬於這首詩歌原有的範圍,是這首詩篇編者給予添加上去的結語,用來表示詩篇第二集的總結,和第一集的結語相同(參考四十一:13)。

8.第七十三至八十九篇:

從第七十三篇開始是詩篇的第三集。有聖經學者說這一集總共有十七篇詩歌,其中有十一篇是屬於大衛宮廷裡的大音樂家亞薩(參考歷代志上十五:16- 19)所寫的。其餘是大衛或是其他樂師所寫的。亞薩很可能是樂團的負責人,詩歌並不一定是他寫的,但可能由他負責找人完成這些作品也說不定。

9.第七十三篇:

如果回想所讀過的詩篇第一篇,就會很清楚發現該首詩說到「義人」與「壞人」之間的差異結果。這首詩也是提到「好、壞」之間的差別。編者將此首詩放在第三卷之首,也是有意用來比擬第一卷的開頭。不過,詩篇第一篇很清楚地說到,好人會興旺,壞人會枯萎。而這首詩篇卻不是這樣,相反的,此首詩歌從開始到第17節,都明顯的提到壞人(或是說做惡的人)是一再興旺,但是好人卻不是這樣,很類似約伯記的內容。

第1至3節,是此首詩篇的序言,特別是在第1節,詩人就將結語用來當此首詩篇的開頭,他要表示:上帝確實是恩待以色列人民,特別是對那些「心地清潔的人」,上帝絕對會看顧。雖然是看見許多邪惡的人興旺,但他深知上帝還是公義的。詩人也承認每當看見壞人興旺,自己就會心懷不平。

第4至14節,這段詩歌很詳細地描述邪惡者所行所為的事跡,包括將「驕傲」當作炫耀品一樣,滿身充滿了「暴力」,心中「充滿詭詐」,最典型的是「自高自大,圖謀欺壓別人」,他們最拿手的方式,就是「操縱人間的同類」,這變成一股大力量,使得「上帝的子民也轉向他們,一心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這點才是導致整個社會崩潰、亂序之因。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上帝不會知道;至高者不會發覺」,他們會這樣說,其實就是他們的心中根本就不相信有上帝。他們心中就是「貪而無厭」等等。當詩人控訴這些惡形惡狀的壞人之後,接著用第13至14節表示相對於這種邪惡者,自己卻反而顯得無奈和軟弱,甚至有一種誤解,以為謹慎自守,並沒有甚麼意義。

第15至20節,詩人表示回到敬拜上帝的地方-聖殿,終於明白過來,原來上帝是會懲罰的,不是視而不見,也不會袖手旁觀。不是這樣。當這些作惡的人在說上帝看不見、不會知道時,其實,上帝很清楚他們所作所為,正在進行嚴厲懲罰的審判。上帝要使這些作惡者所有的一切都消滅,陷入恐怖的結局,他們過去所擁有的一切,都會像夢一樣,一覺醒來,就都沒有了。

第21至26節,在這段詩歌中,詩人表示自己就像約伯在告白一樣,對上帝的認識錯誤,要不就是不清楚。現在已經知道從前的「心懷不平」是很愚昧的。但仁慈的上帝並沒有因此就拒絕、不理會他,上帝還是仁慈地伸出祂的手,扶持著他、勸勉他、接待他,使他享有上帝的榮耀。他深深體會到,上帝才是他生命的倚靠。

第27至28節,因為明白了上帝的救恩,詩人表示一定要宣揚上帝這項慈愛,要帶領大家來倚靠上帝。

10.第七十四篇:

這篇詩篇很清楚,是一首團體在唱的哀歌,主要是記載耶路撒冷聖殿被毀而唱的哀歌。從第3節:「我們的仇敵已把聖殿完全摧毀了;求你來,來巡視這片瓦礫荒場。」是「聖殿完全摧毀了」的紀錄。有幾次事件是和聖殿的毀壞有關係;一是主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帶兵攻入耶路撒冷城,用火燒毀聖殿(參考列王紀下廿五:8-9)。二是主前351年,波斯王亞塔瑟斯(Artaxerxes Ochus)為了要鎮壓猶太人的暴動而進入聖殿,摧毀祭壇。三是主前167年,敘利亞王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Epiphanes)把豬獻在聖殿祭壇上。不少學者認為這篇詩是寫在第三次事件之後。但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是寫在第一事件之後,也就是主前586年巴比倫侵入耶路撒冷,燒毀聖殿為背景。

不論背景是甚麼時候,都可明白這是一首哀歌,因為國家遇到了災難,且是相當大的災難,特別是聖殿被摧毀了,人民原先所倚靠的信仰力量幾乎是隨著聖殿的燒毀而被摧毀。就在這樣的心境下,作者以第12至17節這首詩鼓勵人民,要對上帝有信心。祂必定會伸出大能的手,就像以前祂帶以色列子民出埃及一般。

第1至3節,開頭就詢問上帝,為甚麼「丟棄」了以色列人民,詩人懇求上帝不要再發怒了,要紀念他們是祂所揀選的子民。第3節所提起的「仇敵」很清楚是指巴比倫帝國,要不,就是希臘帝國時代的安提阿哥四世。

第4至11節,這段詩歌述說這些摧毀聖殿的人,他們怎樣搗毀聖殿中所有的一切,他們用幾近狂歡的方式,拿起斧頭就在聖殿裡亂砍。除了放火焚燒外,還用「褻瀆」上帝的方式,想要徹底摧毀他們的信心。

詩人在這裡詢問上帝,看見這麼嚴重的褻瀆行為,上帝為甚麼還不出手嚴厲懲罰這些仇敵?他們會這樣問的原因,是因為找不到先知了,因此他們也無法明白上帝的旨意,指示他們這樣的情況還要多久?難道上帝真的不管了嗎?

第12至17節,詩人在這段詩歌中再次提起上帝創造的偉大,以及帶領過他們的祖先離開埃及、走過紅海的神蹟奇事,用此方式來鼓勵他的同胞要對上帝有堅定的信仰。因此,不論敵人多麼強壯有力,都不要再懼怕,因為上帝過去所行過的神蹟奇事,就足夠將這些力量如同怪獸般的大帝國給予摧毀。

第13節b句到第14節的「海怪」和「海獸」,都是迦南人和巴比倫人所深信海中的毒龍、怪獸(參考以賽亞書廿七:1),也用這海中怪獸來形容當時頻頻侵犯以色列人民的亞述、埃及、巴比倫等帝國。

第18至23節,再次祈求上帝要記住這些仇敵怎樣在欺負軟弱無助的貧民,祈求上帝的公義能因此彰顯。他們在得意中,以狂傲的態度在鄙視上帝的神聖。

11.第七十五篇:

一般來說,第七十五和七十六篇,都是在回答第七十四篇的詩歌。因此,都被看成是先知在敬拜時所用的詩歌。因為第七十四篇10節問說:「上帝啊,我們的仇敵嘲笑你要到幾時呢?難道他們要永久褻瀆你的名嗎?」從這裡發出問題,然後在第七十五篇就有了上帝的回答,上帝已經確定了審判的日期,且「要以公道施行審判」。世人的力量是無法阻擋上帝的,因為上帝要親自審判,祂不需假別人的手。至於上帝什麼時候要審判,並沒有說出明確時間,就像耶穌所說的,那時候是甚麼時間,沒有人知道。因為上帝自己有個時間表。

第1節,詩人帶領所有的會眾「感謝」上帝,也要宣揚上帝奇妙作為的偉大。這表示上帝確實開始針對前面第七十四篇所提起那些仇敵對上帝褻瀆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第2至5節,「上帝說」,這是先知文獻的特徵,表示來自上帝的信息,眾人必須注意傾聽。

第2節說上帝已經「定下了審判的日期」,但並沒有說明甚麼時候。而且上帝的審判會很公正,不會冤屈無辜的人。

第3節說上帝要在這混亂不安的世代中,用祂的手穩住整個世界,在祂的手上,一切都將變得非常有秩序。

這段詩歌說上帝會讓這些狂傲的人再也無法狂傲起來,也要讓他們過去那種囂張的態度收斂起來。

第6至8節,上帝開始進行審判時,不會借用其他方式,而是會直接從天上下來進行審判的工作,就像對付那些建造巴別塔的人,他們想要在地上顯揚自己的名,上帝就是直接從天上下來進行審判,結果是分散他們的語言,使他們無法再聯合在一起(參考創世記十一:1-9),也如同當以色列人民在埃及過著極其痛苦的奴隸生活時,上帝的作法就是直接從天上下來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參考出埃及記三:8)。

第8節所用的「烈酒」,邪惡的人都要來喝,這是舊約聖經中一再使用的方式來形容上帝的懲罰(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一:17,耶利米書廿五:15-29、四十九:12,以西結書廿三:31,哈巴谷書二:16)。

第9至10節,邪惡者被粉碎,他們的力量不復存在,這是值得感謝上帝的大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