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26期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2-06-02 00:55
篇第四十一至五十一篇
1.第四十一篇1至12節:
這首詩也是詩篇所有150篇中第一段落的最後一篇(第一篇至四十一篇)。詩篇第一篇說到聽從上帝旨意的人「有福」,這首詩也是從「有福」說起。詩人所謂「有福」,是因為得到上帝的眷顧。生命有上帝眷顧的人,即使是在患難中,也會得到興旺的力量。
這首詩歌就如同《現代中文譯本》在開頭標題所寫的,是「一個病人的禱告」,詩人在祈求上帝醫治的詩歌。但這種病並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或是內心上的。是詩人被知己朋友出賣時所寫的詩歌,而這種痛苦遠超過肉體上的病痛。
有些詩篇學者認為這首詩篇是大衛所寫的,原因是他的兒子押沙龍叛變竄位,而他最好的幕僚亞希多弗竟然跑去當押沙龍的參謀(參考撒母耳記下十六:15、23),更讓大衛無法容忍的,就是押沙龍為了要表示他竄位成功,還在王宮的平頂上公然和大衛的愛妃做愛(參考撒母耳記下十六:22),這種事無論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會感到痛心疾首。
第1至3節,這裡一開始就談到「關心窮苦人的人」就是有福氣的人。這種人就是在回應上帝揀選的愛。因此,上帝也會關心這樣的人。
再者,這裡所說的「窮苦」,不是只有指金錢、財物上的,還包括了人的軟弱、無助、孤獨、困境等。詩人說會關心這種人的人,一定會得到上帝的幫助作為回報。
第4節,詩人向上帝表示他「得罪了」上帝,這讓人很快就想起大衛王在犯姦淫罪之後,在詩歌中也是這樣表達(參考詩篇五十一:3-4)。這裡的「得罪」之意,是表示故意用惡劣的計謀陷害別人的性命。
第5至6節,詩人在這兩節詩歌中提到仇敵惡劣的行徑,不但說毀謗他的話,而且一再的詛咒他死去。
第7至8節,這兩節繼續說明仇敵怎樣對詩人設計陷害,就是故意用最惡劣的手段說些毀謗的話,只為要讓詩人因此忿恨而死。
第9節,這節是詩人向上帝表明身心痛苦之因,就是連自己最知己的朋友也出賣他。若這是大衛所寫的詩歌,那麼就是他最好的幕僚亞希多弗出賣他,而自己的長子背叛他。在新約福音書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猶大出賣耶穌。
第10節,這節很需要注意,因為詩人祈求上帝使他康復,好讓他可以向仇敵報復。其實,詩人的意思是請求上帝醫治他,使他可以從這種被敵人陷害的困境中走出來。只要他能走出這種生命困境的陰霾,就等於是在報復敵人的陷害一樣。而不是像文字上所寫的,要用相同的方式去報復。
第11至12節,詩人向上帝懇求,只要上帝幫助他,想要陷害他的力量就會消失,這樣,他就可以毫無懼怕地站立在上帝面前,讓要陷害他的人感到羞愧萬分。第12節的「廉潔自守」,這表示他在上帝面前是個誠實者,對上帝絕對忠實。
第13節,這句可說是詩篇第一集的總結。詩篇的每集結尾都是用這句型(參考詩篇七十二:19、八十九:52、一○六:48、一五○:6)。
2.詩篇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是第二集。
3.詩篇第四十二和四十三篇:
這兩篇原本是同一篇,從它們的最後一節可以看到相同的結語,很可能第四十二篇5、11節和四十三篇5節,是「副歌」。
4.第四十二篇:
第1至5節,讀這段詩歌,就會知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語聖詩第14首(新版聖詩210首)就是根據這首詩篇寫成的。
詩人表示心中對上帝的渴慕,就如同口渴的鹿期盼喝到溪水。從第2至3節可看出,詩人很可能是流亡它國當奴隸的時候,敵人在恥笑他,認為上帝已經不理會他,才使他落魄到今天這樣失魂、難過。
「你的上帝在哪裡?」這句詩歌也出現在第七十九篇10節、第一一五篇2節。這種句子也出現在上帝的子民生命陷入困境時,身邊的人經常提問的問題。當仇敵這樣問時,往往讓上帝的子民無法回答,那種內心的痛苦就更加劇烈起來。
第4節,就在痛苦中,詩人想起過去,那種以歡欣喜悅的心境去聖殿敬拜上帝的日子,如今都已經成為過去。這也表示現在詩人是在經歷著痛苦,不再有這樣的日子。往事只能成為回憶。
第5節和第11節,以及第四十三篇5節相同,都是結語,也可以當作「副歌」吟唱。這節是在激勵自己,也用來激勵與自己相同處境的同胞。不要沮喪,要對上帝有信心。因為祂是拯救的上帝。
第6至11節,這段詩歌是此首詩篇的第二首。
前一首詩歌說詩人的眼淚足夠「飲食」當飯吃,現在這裡是說流下來的眼淚多到如同「洪水」、「瀑布」般的流向「約旦河」。詩人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心中難過到極點。
第8節是此首詩歌的中心,詩人向上帝祈求,賞賜給他的愛是永恆的。這樣,他就可以日夜頌讚上帝。
第9至10節,這兩節詩歌可對照第3節看,都是詩人在表示心中的痛苦和孤獨、無力。因為敵人是一再冷嘲熱諷地譏笑他。
第11節和第5節相同。
5.第四十三篇:
連結第四十二篇,這首詩篇就是這兩篇的第三首詩歌。
敵人在譏笑這詩人時,都會說他因為得罪上帝,才導致上帝離棄了他。但詩人想要表白的是,不要讓這種恥笑他的話,繼續出現。
第2節和第四十二篇9節相同,如果上帝是可倚靠的,為甚麼詩人現在陷入了險境中,卻還看不見上帝伸出手來救助?
第3節,這裡詩人懇求上帝用「真理和亮光」作他的引導。所謂真理,指的就是上帝的話,只有上帝的話才能永遠存在(參考以賽亞書四十:8),其它世上一切雖然看來美麗如花朵那樣令人羨慕,都會凋謝、過去。也只有上帝的話才是生命的亮光(參考詩篇一一九:105)。
第4節,詩人說上帝若能用祂的真理和亮光引導,詩人就能夠回到敬拜上帝的地方,彈琴歌頌上帝拯救的愛。換句話說,若是沒有上帝的引導,就不可能出現這種盼望。
第5節和第四十二篇5節、11節等相同。
6.第四十四篇:
這也是一首向上帝呼求救助的詩歌,特別是當打仗失敗時,就會吟唱的一首詩歌。詩人在詢問一個問題:為甚麼上帝「掩面不理我們」?如果過去的歷史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上帝的帶領和賜福,現在的苦難究竟是為甚麼呢?那就是因為上帝的懲罰所帶來的結果。
有一種看法,認為這首詩歌是從主前701年就開始吟唱的詩歌,原因是這一年正好是亞述皇帝西拿基立率領大軍包圍耶路撒冷城,幾乎要攻打下來了,大家都相當害怕。那時候,希西家王率領全國人民向上帝祈求救助,果然獲得上帝出手打擊亞述。也有人認為是在主前587至586年,那時巴比倫帝國尼布甲尼撒大軍包圍耶路撒冷,城內又因為沒有糧食而陷入恐慌中。後來城破、被焚,聖殿被拆毀,人民被擄去當奴隸,這時候吟唱出來的詩歌。
第1至8節,這段詩歌是在述說過去上帝怎樣在他們祖先面前行奇妙的神蹟異能。
第1至3節,聖經中若是提到上帝行大事異能,通常是用來描述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奴隸之地,然後經過紅海,並且在曠野漂流期間從天上降下嗎哪餵養他們,並且最後帶領他們進入迦南那流奶與蜜之地。
第4至7節,詩人一再宣告,能夠享有這樣的恩典,並不是因為他們祖先有甚麼能力,純粹都是上帝的力量,才使他們有能力擊敗敵人的攻擊。
第8節,詩人再次表示他要永遠感謝上帝。即使現在是陷入困境的時候,每當想起祖先的歷史中,充滿著上帝厚厚的恩典,就要特別獻上感謝。
第9至16節,從第9節開始,相對於出埃及、過紅海、進入曠野到迦南地的偉大神蹟,是失敗接踵而來,被列國譏笑的際遇,甚至被凌辱。但雖然在這樣苦難的日子中,詩人的詩歌還是在祈求上帝的幫助,並沒有忘記上帝,或是離棄上帝。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詩歌中,詩人說上帝不再跟他們一起去打仗。也因為這樣,他們遇到悽慘的狀況,像羊被屠殺,甚至被敵人放逐到外國去當奴隸(第11至12節)。
第13至16節,這四節都在敘述他們被敵人羞辱的情景,可看出詩人是在奴隸之地受苦而發出的哀歌。他在向上帝述說,敵人羞辱他們的鏡頭從沒有間斷過。
第17至22節,這段詩歌是詩人在向上帝告白,就算環境那樣惡劣,他依舊對上帝忠實。
第17至18節,詩人很清楚表示他對上帝絕對忠實,沒有忘記上帝,也不曾有背叛上帝的行為。可是詩人就是不解:為甚麼上帝會讓他們遇到這樣的苦難。這樣的疑問也在我們生命旅程中一再出現。
第20至21節,詩人很清楚表示,若是他有任何悖逆上帝的行為,上帝一定清楚知道。他用這種方式再次表示他對上帝的忠心。
第19節、第22節、第25節等,這三節詩歌有相同的意思,詩人在表示所遇到的困境,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死亡就在身邊。
第23至24節、第26節,這三節詩歌都是在向上帝呼求救助。若是沒有上帝的拯救,他們將面臨死亡的來臨。
7.第四十五篇:
這是一首慶祝王室親族結婚的詩歌。有人認為這首詩歌大概就是為所羅門王寫的,因為他娶了許多外族人為妻妾。不過亞哈王也是娶外族人耶洗碧,約蘭王則是娶亞他利雅。後來這首詩被看成是新郎就是彌賽亞,新娘就是以色列人民,而這是由於以色列人民喜歡用「夫妻」關係來形容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上帝就是以色列民族的丈夫,他們是上帝的妻子。
第1節,這節是此首詩歌的開場白。
第2至9節是對新郎唱的,而第10至15節是對新娘唱。其中第2至5節和第10至12節,是對新婚的新郎、新娘的勸勉;第6至9節和第13至15節是對他們的歌頌。因此,這首詩也是一首對稱體的詩歌。
第2至9節,這裡述說要歌頌這位君王的原因,是因為他有「威嚴」、「維護真理正義」、「以公道治國」、「喜愛正義,憎恨邪惡」等,這些都是使一個國家、社會穩定最重要的力量。就像以賽亞書第九章7節、第十一章4至5節等所提到的君王一樣。
第8至9節,這兩節述說國王加冕時會出現的現象。而第9節則是說到有來自各國的嬪妃聚集在國王身邊,這也在暗示著有許多國家的國王將他們國家的佳麗送來當禮物,慶賀這位國王加冕,或是當王后的使女。
第10至15節,這段詩歌是由新娘回應,或許就是由王后唱出來。在這段詩歌中,有幾點是在勸勉這位王后的:
一是王后既然嫁給國王,就必須成為這國的「母親」一樣。不能老是回想自己的故鄉、親人,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是她的親人。
二是王后一定要順服國王,因為國王是她的主人。
三是因為是王后,大家為了要討國王的喜悅,就會先討好王后。這會讓國王滿心喜悅。
四是王后的美麗、賢慧,使整個王宮充滿了喜悅。
第16至17節,這兩節是所有來祝賀的嘉賓之賀詞,表示最大的祝福,就是君王會有很多子孫,王位的繼承可以永久延續下去,而且王權會持續擴張到更廣闊的區域,永遠被人民懷念。
8.第四十六至四十八篇:
在詩篇中,有六首詩歌被稱之為「歌頌錫安的詩歌」,包括有第四十六篇、第四十八篇、第七十六篇、第八十四篇、第八十七篇,以及第一二二篇等。
9.第四十六篇:
這首詩篇應該是一首「信心的詩歌」,主要在激勵耶路撒冷城內的人民,一定要信靠上帝,特別是在最危急的時候,更需要專心仰望上帝的拯救。
第1至3節,在第1節開始就說到上帝是最好、且安全避難的地方。詩篇的詩人經常用「避難所」來形容上帝(參考七:1、九:9、十四:6、十八:2、十九:14、三十一:2、四十六:1、五十九:9、16、六十一:2、六十二:7、8、七十一:3、7、七十三:28、九十一:2、9、一四二:5)。上帝成為生命的避難所,因此,在患難中就成為「急診站」一樣。詩人會這樣敘述,主要是認為上帝是無所不在的。因此,不論是發生多大的災難,有上帝當避難所,就可以安心倚靠。
第4至6節,就像前一段詩歌所表達的,上帝就像避難所,在這避難所裡,就不會有任何擔憂。同樣的,在這段詩歌中,詩人說在上帝的城裡,不論敵人如何壯大軍伍來攻擊,都不用害怕,因為只要上帝發出命令,就算最堅強的隊伍也會像雪一樣融解。這種經驗在主前701年,亞述大軍包圍耶路撒冷時經歷到。
第7和第11節都是「副歌」。
第8至10節,詩人要大家仔細看上帝奇妙的作為,只要上帝一出手,戰爭就會隨即止息,所有的武器都將報廢。這時候,大家才會知道,不是武器可以打勝仗,而是上帝要使強悍的國家,知道節制、收斂。
10.第四十七篇:
這是一首歌頌上帝才是土地的主,沒有上帝的允許,任誰也無法在地上安居、佔有的詩歌。這首詩歌後來常被用在新年的時候歌頌。
第1至2節,詩歌一開始,詩人就大聲呼籲所有的人都要來高聲歌頌上帝。因為這位上帝是「至高的上主」,全世界都是屬於祂的。原因是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
第3至4節,詩人說要歌頌上帝的原因,是因為所有的力量來自上帝賞賜,包括土地都是。因此,能夠在統治的土地上安居,就應該要感謝上帝。
第5節和撒母耳記下第六章15節有密切關係,因為所用的字句都有歡呼吹號。在撒母耳記,記載大衛帶上帝的約櫃進入耶路撒冷,包括大衛和所有以色列人民,都高聲歌頌上帝。
第6至9節,「上帝坐在寶座上」,這句話表示兩種意義,一是指耶路撒冷聖殿,因為聖殿有約櫃,這表明是上帝顯現的地方;二是指天上。詩人用這種方式在表示著: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至高的,無法用人的力量來比擬。大家都要順服祂的領導,因為只有祂才是萬王之王。
11.第四十八篇:
這篇是在歌頌耶路撒冷城的詩歌,因為這城被稱之為上帝的聖城,上帝的威嚴顯現在聖城中,敵人一看到就害怕。後來這首詩歌用在歌頌耶路撒冷城,特別是在大祭典的時候,都會唱這首詩歌。
第1至2節,耶路撒冷城因為是建造在海拔大約有八百公尺的山丘上,且因該山丘被稱之為「錫安山」,而城內有聖殿,聖殿裡有約櫃,因此,就會用「錫安山」,表示上帝的聖山,也表示那是「錫安堡壘」。
第3節,這節說耶路撒冷是上帝所顯示安全的避難所,這點一直是以色列人民長久以來深植在內心的觀念。但這種觀念必須配合依照上帝的命令,否則上帝若是離開,最安全的避難所,就會成為災難的場所。這也是主前586年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城,並將之拆毀的一個事實,因為上帝已經離開耶路撒冷(參考以西結書十一:23),不再與該城同在。
第4至8節,這段詩歌很可能和歷代志下第二十章的經文記事有關,那是主前853年的歷史,當時以東、摩押、亞捫等三國聯軍來攻打耶路撒冷。他們先佔領了「哈洗遜‧他瑪」這城。當時猶大王約沙法非常害怕,有很多人民紛紛逃難躲進耶路撒冷城內。約沙法帶領城內人民禁食祈禱。上帝垂聽約沙法王的祈求,派先知雅哈悉去堅定約沙法的心。然後利未支族的人帶領人民高聲歌頌上帝,結果以東等三國聯軍的軍心攪亂起來,互相殘殺,最後是落荒而逃。猶大並沒有出任何一兵一卒。這就是第8節所說的,是上帝親自守護這城,才倖免於難。
第9至14節,因為上帝行奇妙的神蹟,因此,每當進入聖殿敬拜,就會想起上帝這些奇妙的作為,而萬國的人民也會這樣歌頌。因為上帝是「公正」、也是「正義」的統治者。更重要的,詩人說要把上帝這奇妙的作為世世代代傳到後代子孫中,這樣,後代的子孫也知道要歌頌上帝。
12.第四十九篇:
這首詩篇和第三十七篇、七十三篇很類似,都提到財富的問題。人的軟弱就是喜歡倚靠財富,以為有了財富,生命才有保障。但是詩人則告訴大家,這種人是很愚笨的。這就像路加福音第十二章16至21節,耶穌所說的比喻中,在形容那位富有的財主一樣,以為有了財富就可以倚靠之「過舒服的日子」,這樣的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幸運,但在上帝眼中卻是個「糊塗」的人,因為當上帝將他的生命取去時,人所累積起來的財富將歸給別人。這首詩的作者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只有上帝能救人脫離陰間的羅網。
第1至4節,詩人呼籲所有的人都要「留心聽」,且是要「側耳聆聽」,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為這信息是「智慧的話」,要講「明智的事」。
第5至12節,這段詩歌談到財富和生命的關係。詩人強調生命不是用財物可比擬的,生命是無價的,財物是可算的。因此,不必害怕有人用財物來誘惑或圍困我們。因為生命是在上帝手中,真正會剝奪我們生命的,是上帝,不是世上這些財物、金錢。也沒有任何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墳墓,不論是貧賤富貴,大家都相同,要面對死亡。
注意第7節的「贖價給上帝」,意思是指用金錢向上帝賄賂之意。上帝是不會接受賄賂的,因為宇宙萬物都是屬於祂所有。人身上所擁有的一切,也是祂賞賜的。
第13至19節,這是一段勸勉的詩歌,要大家不必羨慕有錢人,因為財富並不能為生命做甚麼保證。而生命是上帝在管理。上帝決定每個人的生命之長與短,人不能用任何力量和上帝換取生命延長幾天(參考路加福音十二:25)。
第15節詩人強調上帝會拯救的人,就是遵行祂的旨意的人。只有悖逆上帝旨意的人,才會想要用世上的財物買生命。
第17節,詩人再次表示:人怎樣出母親的胎,也會怎樣回到上帝那裡。這也是約伯所說的箴言(參考約伯記一:21)。
第20節和第12節相同,也是「副歌」。
13.第五十章:
如果有讀過先知的文獻,尤其是先知以賽亞、耶利米、阿摩司、彌迦、何西阿等人的詩歌,就會發現這些先知都提出一個共同的觀念:不要以為上帝喜歡人的獻祭,不是,上帝所喜愛的是人會遵行與祂所立的約,照約去行。因此,讀這首詩歌時,就會發覺有先知教導的信息內容,因此,有些詩篇的學者持這樣的看法,認為此詩是用在禮拜時,主祭者提醒以色列人民必須緊緊記住,不能因為有了獻祭,就可以隨便,或是想用獻祭來欺騙上帝,這是不對的,因為上帝並不喜歡人心中存有這樣的態度或意念。若沒有誠實的心,即使用盡所有的禮節也是枉然。人會作惡多端,是因為忘了上帝是會審判的上帝。
第1至2節,這段詩歌可能是由主禮者發出宣召的聲音,要大家用安靜和敬虔的心靈一起敬拜上帝。
這裡用「全能的上帝」,這也是基督教信仰所認識上帝的三大特性之一,另外兩種就是上帝無所不在(參考詩篇一三九:7-10)、上帝無所不知(參考詩篇一三九:1-3)。
第3節,這節表示上帝顯現時有三種現象:一是並非「默默無聲」、二是「前面有烈火」、三是「四周有暴風」。
第4至6節,特別強調上帝的審判是公正的,天地都是上帝公正的證人。這也表示人所有的一切言行舉止,上帝手上都有清楚的資料可查,一點也不冤枉。
第7至15節,這段詩歌很清楚地是上帝在控告以色列人民用虛偽的態度敬拜祂,特別是以色列人民想要用繁文縟節的宗教禮儀來掩飾所做的邪惡之事。但上帝不會看這些獻祭之物,因為萬物都是上帝的。因此,詩人呼籲所有的人都要用真實感謝的心,這比虛偽的獻祭更有用。
第16至23節,這段詩歌說出上帝很清楚知道以色列人民的罪狀:1.他們是作惡的人,表示他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2.厭惡上帝的管教,意思是不聽從上帝的話。3.與盜賊為友,和淫亂的同夥。這表示他們做了和上帝的教導相違背的事。4.是到處撒謊,等於說毀謗的話,或是作假見證。5.以為上帝默許這些惡劣的行徑。
第22節,詩人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記住上帝的教導,要留心聽上帝的話,否則上帝進行審判和毀滅時,就來不及了。
第23節,這節和第14至15節是相同的意思。
14.第五十一篇:
這是大衛王所寫出名的詩歌之一,是首懺悔的詩歌。在詩篇中共計有七篇都是屬於懺悔詩歌,包括有第六篇、第三十二篇、第三十八篇、第一○二篇、第一三○篇,以及第一四三篇等。
這篇是大衛王犯姦淫罪後所寫的懺悔詩。如果仔細讀,就會發現這首詩的主題:「你不喜歡牲祭,不然我就供獻;你也不要燒化祭,上帝阿,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你不拒絕。」(第16至17節)這兩節和詩篇第五十篇8至15 節的內容甚為相近。述說上帝不是喜歡人的獻祭(奉獻),上帝要人知道悔改、認罪,而人應該知道真誠的感恩,才為上帝所喜愛,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恩賜。
第1至5節,大衛從上帝有永恆的愛開始祈求,請求上帝用愛來「除掉」、「清除」、「洗滌」他的罪。
第4節,雖然大衛是謀害自己的部屬烏利亞,但他知道這種行為等於不把上帝放在眼裡才敢做得下去。因此,他說自己得罪了上帝,是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他不逃避上帝的審判,認為接受懲罰是應該的。
第5節也說明了沒有一個好人,在上帝面前,大家都是有罪的人。
第6至12節,在這段詩歌中,詩人表示上帝所喜愛的,就是誠實懺悔的心,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上帝恩典,將身上的罪孽除掉而潔淨。也只有在這前提之下,才能獲得上帝伸手洗滌人的罪。
他祈求上帝對他所犯的罪,給予憐憫、寬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得到 「一顆純潔的心」。換句話說,不是人自己有能力可以使自己潔淨,是上帝的慈愛,人才能從罪惡的污穢中得到潔淨的力量。因此,「除掉」等字眼,構成這首詩重要的關鍵用詞。
第13至17節,在這段詩歌中,大衛顯示了內心的感恩,他深信上帝會寬恕他,也因為這樣,他要將上帝這種永恆的愛教導所有罪人,讓他們知道悔改認罪,來歸順上帝。要用懺悔的心回到上帝面前,而不是用獻祭的表面功夫。
第18至19節,大衛承認因為他犯罪,導致上帝不再疼惜耶路撒冷,可能因此使該城遭遇到災難。因此,他懇求上帝憐憫看顧,重新建造該城,就像上帝為他更換一顆新的心一樣。他用這種方式在表明:因為自己犯罪,使得自己治理之下的國家變成虛弱、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