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47期

西番雅書第二至三章
1.第二章:
在第一章已有介紹過先知西番雅的時代,就是在約西亞作猶大王治理國政時期,他任內最重要的事蹟,就是潔淨耶路撒冷聖殿,並且帶領以色列人民重新回到敬虔的信仰生活。約西亞王做了一件以色列歷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就是他在位的第十八年重新帶領以色列人民在耶路撒冷依照約書所規定的方式舉行逾越節的活動(參考列王紀下廿三:21-23)。
從第一章可看見先知西番雅曾很嚴厲的警告過,上帝忿怒的大日子將會很快來臨。他清楚地指出那日子將會是個「悲慘」的一天(參考一:14),也是「苦難災禍」的時候,更是「摧殘破壞」的時刻(參考一:15)。因為上帝生氣了,而且上帝會這把忿怒的火,將要「迅速地燒毀全世界,他要徹底消滅世上的人」(參考一:18)。
現在第二章,先知西番雅更進一步地說出這些將受到上帝嚴厲懲罰的對象,並逐一說出他們的名字,這就是先知的職責。先知不會說出那些隱晦不明的信息,因為他傳遞信息的目的就是要讓聽到的人都清楚明白,好讓上帝的拯救信息很快進入人心,讓受害的人得到鼓舞,同時也要那些違背上帝旨意的人有悔改的機會,這就像約拿書所記載的情節一樣。
第1節,「不知恥」,這詞原本之意是指心中沒有上帝的人。「覺醒吧」,這是一句勸勉的話,先知西番雅要聽到他信息的人,趕緊醒悟過來,不要再像過去那樣,去求問虛無的假神,以及追尋對人生命得救毫無用處的東西。
第2節,先知西番雅呼籲大家悔改要快,不要遲疑,也就是趁自己還活著可以表白之前。因此,他用「像一朵花凋謝以前」,這是指在還活著的時候,就要趕緊悔改。而不是等到人無法自主時,想要悔改就已經來不及了。
第3節,先知西番雅提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謙虛地聽從」上帝命令的人,要記得「尋求上主」、「追求正義」,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知道在上帝面前要「謙卑」,這樣的人在審判日子來臨時,就「可以逃脫懲罰」。
所謂的「謙卑」,指的是知道遵守上帝的誡命、旨意、教導的人。這種「謙卑」跟一般人所說的「品格」並不相同。一個人在品格上很可能表現出謙卑的心境,但卻不一定是真實地遵守上帝的教導和信息。
先知西番雅在這裡說「尋求上主」,跟先知阿摩司一再呼籲的相同(參考阿摩司書五:4、6),都是一再強調只有這樣才有生路。
第4至6節,這段經文是在回應第一章18節所說的,上帝的怒火將延燒到全世界,就如同在第一章3節所提起的,上帝「要從地上殲滅人類」一樣。先知西番雅的信息不是只針對以色列人民,而是對所有當時圍繞在以色列國四周的國家、族群。
這裡提到非利士人族群所居住的城市,包括有迦薩、亞實基倫、亞實突、以革倫等四個城市。另外還有一個名叫迦特的城市先知西番雅沒有提起,有可能是在先知西番雅的時代,迦特城已經衰微、不重要了。非利士人是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之後,最使他們感到頭痛的族群,他們時常來侵犯以色列人民的社區,甚至也曾搶走以色列人民最看重的約櫃(參考撒母耳記上四:10-11)。先知西番雅說非利士人所居住的這四個城市都將因為上帝嚴厲的懲罰而成為廢墟,就像第6節所說的,要變成「空曠的野地,祇有牧人的草棚和羊圈」。
第7節,先知西番雅提到「劫後餘生的猶大人」,這句話一再出現於先知的文獻中(參考以賽亞書十:20、廿四:14、廿八:5、三十七:31-32,耶利米書三十一:2,彌迦書五:7、七:18,哈巴谷書二:8)。「劫後餘生的猶大人民」指的就是在上帝懲罰之後,仍存活的猶大人。在聖經的作者眼中,他們是上帝特別存留的,為的是要更新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知道唯有聽從上帝的旨意,才能存活下去。而且上帝將以色列人民過去被佔領的城市、土地都清除乾淨,才帶領這些劫後餘生的以色列子民返回故鄉定居。
第8至9節,這兩節特別提到摩押和亞捫人的問題。這兩個族群居住在約旦河東岸。摩押和亞捫這兩個民族其實也是以色列人民的遠親,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跟自己的兩個女兒亂倫之下所生的後裔(參考創世記十九:37-38)。先知西番雅說摩押人和亞捫人「嘲笑」、「辱罵」上帝的子民,並且還加上恐嚇。先知西番雅說,上帝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會對這兩個民族採取嚴厲懲罰作為回應,而懲罰的方式「像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指他們會遭到毀滅。
第10至11節,這兩節說摩押和亞捫人被懲罰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驕傲自大」,這可從先知以賽亞的作品(參考以賽亞書十六:6),以及耶利米書第四十八章看得出來。
第12節,特別提起古實人的問題。古實位於埃及的南部,很可能與衣索匹亞人有關,就是指現今的蘇丹這個國家。先知西番雅在這節只簡單地說上帝要擊殺古實人,並沒有明確說出原因,但必定是和他們曾經侵犯以色列人民有關係。
第13至15節,這三節再次提到上帝要毀滅亞述帝國。先知西番雅時代也是亞述帝國最興盛的時代。亞述帝國在主前721年消滅的北國以色列,並且俘虜了以色列人民,然後將他們販賣到奴隸市場,幾乎是要將以色列人滅族(參考列王紀下十七:5-6、24)。這是相當殘忍的作法,也絕對不會被上帝所允許。
「尼尼微」,這是亞述的首都,原本是最繁榮的城市,如今將因上帝的嚴厲懲罰而變成荒涼的地方,而且還會成為野獸、飛鳥群居築巢做窩的地方。原因是第15節所說的,它「誇耀自己的能力」,更嚴重的是自認為有「世界上最偉大的城」,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國家。這種情形就像先知以賽亞在譴責巴比倫帝國的淪亡一樣,因為他把自己放在和上帝同等位階(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4),這是非常要不得的事。於是上帝一出手,主前612年,上帝興起巴比倫把亞述帝國消滅。被揀選的子民,無論是誰,都要懂得謙卑。因為有謙卑的心才不會自以為是神明,而忘記了自己的強大是來自上帝賞賜的力量。
2.第三章:
從先知西番雅的信息可以看到一個很嚴肅的景象:上帝的審判來臨了,且是已經迫在眉睫了。在第一章他一再提起「上主的大日子快到了」、「上主發怒的日子」會像「怒火迅速」地來到,且會徹底地消滅全世界。然後在第二章指出上帝要懲罰的對象包括了非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以及亞述人。而這些被指明要毀滅的對象都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們根本就不把上帝放在眼裡,原因是他們都認為自己很有能力,甚至自認能夠抵擋上帝,就像亞述帝國皇帝認為自己的首都尼尼微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一樣(參考二:15)。再者,他們的驕傲也表現在嘲笑上帝選民的人(參考二:8),這就如同在瞧不起上帝一樣。
但上帝懲罰這些邦族,並不表示以色列人民就沒有問題,先知西番雅的信息也指出耶路撒冷上帝的子民違背上帝的旨意,上帝也會照樣懲罰。上帝很清楚地表示:祂要除滅所有驕傲的人,使萬國萬民知道謙卑回到上帝面前。
再者,這第三章就像許多先知文獻作品共同的特色,就是上帝的憐憫帶給祂的子民希望,就是帶領祂們從流亡的地方重返家園。
第1節,這裡說「耶路撒冷」是指猶大人民,他們代表著以色列民族,是上帝的選民。先知西番雅在第二章就已經指出上帝要懲罰非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人,和亞述人後,現在他又進一步說,上帝要懲罰的對象也包括了祂親自揀選的子民以色列人民。從這裡可看到上帝的懲罰是公義的,祂不會因為是自己揀選的子民犯罪,態度就比較寬容。且這裡清楚地指出他們拒絕上帝的話之具體證據,就是「腐敗、叛逆、欺壓自己的人民」。這裡所提到的「腐敗」,是指貪污,而「叛逆」,是指沒有遵從上帝的話去關心弱小困苦的人,且還「欺壓自己的人民」,這句話已經在說明有權勢的人,用殘酷的手段對待那些貧困無助的弱者。
第2節,這節一連串提出四點以色列人民激怒上帝的原因,包括有:一是「沒有聽從上主」。二是「不接受他的管教」,這和拜偶像的行為是相同的。三是「不倚靠上帝」。這裡的「倚靠」意思是指「信賴」。意思就是說以色列人民並不相信上帝,或是說他們忘了上帝有拯救的能力。四是「不向他祈求幫助」,表示他們心中已經沒有上帝了。
第3節,提到以色列人民的領袖,包括大官員等所犯的罪行。先知西番雅說這些大官員像「吼叫的獅子」,而法官竟然是像「飢餓的豺狼」,這都在表示官員們對待人民好像看見了獵物一樣,意思是這些官員是貪婪到如同飢餓的獅子、豺狼只要有錢,不管案件的真相,就可以歪曲真相不顧公義。且是「連一根骨頭都不肯留到早晨」,意思是指連骨髓、骨頭碎片都吞下去。另一個意思就是他們貪污的手法相當細膩,就算想要找到他們的罪狀也「找不到痕跡」。
第4節,前一節談到政府官員領袖,這節指出宗教領袖的墮落,而且比任何官員的貪污更為恐怖、可怕。
「先知」,這應該是忠實於上帝的信息才對(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但現在先知卻是「不負責任,又詭詐」,表示先知並沒有忠實傳達上帝的信息,而是只會講討人喜歡的話,這才是最危險的事。
「祭司」的責任是帶領人認識上帝的救恩,也要幫助人透過祭典禮儀,敬拜上帝。因此,他們只能用純潔的心幫助人來認識上帝。可是現在祭司並沒有這樣盡責,先知西番雅在這裡所譴責的祭司,就跟先知以西結所說的完全相同(參考以西結書廿二:26)。
第5節,先知西番雅說不論世代的景況多麼惡劣,即使在先知和祭司,以及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如何墮落,上帝還是一樣會秉公行義,祂一定會嚴厲懲罰這些倚靠權勢為非作歹的人,絕對不會放過他們。因為上帝是「公義」的,祂一再用各種方式來啟示祂的憐憫和公義的審判。但有些人還是一樣,並不理會上帝的審判,「繼續作惡,不知羞恥」。
第6至7節,這兩節很清楚地提到當一個國家看到另一個國家遭到毀滅的災難時,應該會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以免自己也相同遭到上帝的毀滅,這才是正確也是應該有的態度。這也是先知西番雅在第二章一開始就用的句子「覺醒吧」、「尋求上主吧」,用意就是在這裡。但先知西番雅說上帝很失望,因為祂非常期待祂的子民悔改,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們的態度就是鄙視上帝的恩典。
第8節,這節說上帝懲罰之前都會有「控訴」的舉動。這就像一個法庭要開庭之前,會先由檢察官提起控告,接著才是審判。上帝也要聚集所有國家或族群一起看那些被上帝起訴指控的國家的罪狀,看到上帝將他們的罪狀非常詳細確鑿的列出來時,會警醒並趕緊悔改。
第9節,從這節開始直到第20節,都是在談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民已經悔改歸向上帝。因此,上帝要帶給他們極大的喜訊,不但讓他們脫離仇敵的掌控,並且還可以將四散在各地的同胞重新聚集回來。
這裡說聽到上帝要控訴時,很多人因此知道要趕緊悔改,知道要「求告」上帝的名,上帝一定會赦免、拯救這樣的人,讓他們保存生命並且有後代可以延續生命(參考創世記四:26)。
第10節,「四散的子民」這是指四散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民,也可以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人。第12節說連居住到「遙遠的古實」之地的居民也可以回來,大家再次相聚在一起,且是「一心一意事奉」上帝,要向上帝「獻祭」。
第11至12節,這裡出現相對的詞句--「驕傲自大的人」和「謙虛卑微的人」。上帝要除滅前者,但卻要留下後者並庇護他們。
第13節,「殘存的」或是「劫後餘生」,這些都是在指上帝憐憫的對象,特別是那些被上帝刻意留下來當作復興之種子一樣的以色列人民,將會在返回家園之後,重建家園、歌頌上帝的偉大。先知西番雅特別說明這些人之所以會被上帝所留存下來,是因為他們「不再做壞事,不說謊,也不欺詐」,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求告」上帝的名。也因此,他們在上帝的庇護之下,不會再有恐懼、不安,因為有上帝同在的人,就不用再「畏懼任何人」。
第14至15節一直到第20節是一首歡樂詩歌。先知西番雅要以色列人民「歡呼歌唱」,且要耶路撒冷「滿心快樂」,這都在表明上帝赦免、寬恕了以色列民族所犯的罪。再者,上帝赦免的方式,就是「解除」對以色列人民的懲罰,相對的方式,就是「殲滅」他們「所有的仇敵」,以後,他們可不用再「懼怕災害」,因為有上帝與他們同在。
第16節,沒錯,有上帝同在,就不需要「害怕」,也沒有害怕的條件。因為有上帝同在,因此,以色列人民的手將會有勇猛有力。
第17至19節,這節說到一個有上帝同在的人,必定會有「歡悅」、「喜樂歌唱」。相對的,沒有上帝同在的人,就會有恐懼、不安。這裡用「過節時那樣歡樂」,來形容以色列人民從被擄而「流亡」到各地去的人能得到釋放時,那種生命的歡喜快樂之態。
再者,當上帝伸手救助倚靠祂、聽從祂旨意的人時,另一方面表明上帝也同時在懲罰那些悖逆上帝旨意的人,他們自以為很有能力,可以為所欲為,不聽從上帝的話。
第20節,這是上帝給祂子民的最大恩典,就是不但將他們從各地帶回故鄉,還要增添他們的生命力,使全世界認識他們並且「再次興旺」起來。

認識 哈該書這本經書
舊約先知的文獻分成三大類,其一就是在亡國之前到被擄時期,這時期的先知都是在勸勉以色列人民要悔改、歸向上帝,警告他們千萬不要離棄上帝的教訓,否則將會帶來更大的災難。就如同阿摩司、彌迦、何西阿、耶利米等先知人。第二類的先知是在國家滅亡之後,安慰與鼓勵那些被擄到外國去的以色列人民,激勵他們要對上帝有信心,因為上帝必定會懲罰那些欺負以色列人民的國家、族群,並且會帶領他們從被擄之地返回故鄉重建家園,第二時期的先知以賽亞、那鴻、俄巴底亞等就屬這類先知。第三類的先知就是在返回故鄉重建家園時,一再鼓勵以色列人民要重新建造正確信仰態度,以敬虔的心回應上帝憐憫的愛,就像是哈該、撒迦利亞等先知的信息。
哈該這位先知
在先知的作品中,有些作品有詳細介紹身世背景,但有些則是沒有。此書對先知哈該的身世背景交代得很清楚。從第一章1節所提供的記載:「大流士作波斯皇帝的第二年六月一日,上主藉著先知哈該向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話。」從這句話就可看到很珍貴的資料,就是時間。因為有明確的時間就可清楚看出那時代社會之景象。將這裡提供的時間換算出來,就是主前520年8月29日(也有學者認為是9月1日,相差兩天)。而在這一年和他同時代出來傳講上帝信息的先知是撒迦利亞(參考撒迦利亞書一:1)。然後再從先知哈該說「上主第二次」對他說話的時間是在「9月24日」,也就是同年的12月18日(也可說是「中旬」,參考二:20)。這樣看來,他傳講上帝的信息時間並不長,或是說他留下來傳講記錄的時間甚短。
在以斯拉記第五章1節也提到這樣的話:「那時,有兩個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兒子撒迦利亞-奉以色列上帝的名向住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傳講信息。」然後在第六章14節有這樣的記載說:「猶太人的父老領袖得到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建殿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他們遵照以色列的上帝的旨意,以及波斯皇帝塞魯士、大流士,和亞達薛西的命令完成了建殿工程。」這就更清楚知道先知哈該是激勵以色列人民重返家園後進行重建聖殿工程,很有貢獻的一位先知。
這本經書的主要信息
雖然哈該書是舊約聖經中篇幅次少的一本經書(最短的一本是俄巴底亞書,只有一章21節),在共計二章的經文總共才只有三十八節而已。但此書的信息對重返家園的以色列人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從聖殿重建工程能在艱難中順利完成,就可看出這對整個以色列人民重建宗教心靈生活具有無法磨滅的貢獻。
也可以這樣說,以色列民族的整個信仰中心就是在耶路撒冷聖殿。在先知哈該的時代,是一群從被擄的菁英從巴比倫返回故鄉,他們除了要維護平日生活之需要外,還要面對撒馬利亞人和沒有被擄去當奴隸卻和外族混合一起崇拜偶像神明者的騷擾、威脅;這些人知道若是返鄉的以色列人民將聖殿重建起來,就會凝聚成一股新的力量影響到他們原本已經獲得、擁有的利益。因此,他們極盡可能地離間他們,不讓他們重新整合起來。而先知哈該則很清楚知道若沒有透過重建聖殿來恢復以色列同胞對上帝的信仰,整個以色列民族將永遠無法凝聚在一起,那必定會比所羅門王死後分裂的南、北二國還要糟糕。
從先知哈該從上帝啟示所得到的信息中可知,亡國是因為他們沈溺於奢侈的物質生活,取代了應有的敬虔宗教心。如果重返家園後的以色列人民也依照過去生活的態度,不但無法重建家園,甚至還可能會再次淪落為四散各地的奴隸。因此,從重建聖殿是要建立正確的宗教信仰認知,更新心靈生活,這就是這本經書的中心信息。
可將先知哈巴谷的信息比較一下主前第八世紀先知阿摩司所傳的信息,就會看到他們兩人共同的信息,就是呼籲以色列人民不要過奢華的物質生活,他們認為這最容易使人心靈墮落,離開上帝。
哈該書第一章6節 阿摩司書第八章11節

你們播種多,但收成少;你們有飯吃,但總吃不飽;你們有酒喝,但總喝不夠;你們有衣服穿,但總穿不暖。工人所得的工資不夠維持生活。 時候已經到了,我要使以色列遍地饑荒。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這是我-至高上主說的。
先知哈該談到人真正問題是在心靈上的貧乏,而這是使人的生命枯萎之主要因素。心靈的貧乏,並不是因為缺少糧食,而是因為忘記了上帝的恩典,甚至背棄上帝的教導,去拜偶像神明。因此,先知哈該鼓勵重建聖殿的重要性,並不是在於要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硬體建築物,而是在於透過聖殿的重建,幫助以色列人民再度以敬虔的心靈敬拜上帝。在先知哈該的觀點裡,這也是幫助他們建立對上帝有信心的方式。也因此,在這本經書中會一再看到先知哈該從「你們檢討自己的景況」(參考哈該書一:5、7)、「以前/現在」(參考二:3、15、18)這樣的警語著手,希望以色列人民能切實反省。
另一方面,為了要讓以色列人民能排除重建聖殿的恐懼和不安,讓他們知道即使外有撒馬利亞人和那些已經崇拜偶像神明的人在干擾、威脅,而內有財力上的壓力,先知哈該還是一再鼓勵他們不要害怕重建聖殿的工程,因為上帝已經有信息出來,祂答應要和他們同在(參考一:13、二、4、5、19)。
對以色列人民來說,沒有甚麼信息比「上帝答應要與你們同在」更珍貴的了。他們的祖先曾經歷過在埃及當奴隸,而他們的時代則有被擄到亞述、巴比倫去當奴隸的切身經驗。當奴隸,可說是失去所有的一切。但創造萬物、帶領萬軍的統帥耶和華上帝使他們的祖先能夠從埃及平安地走出來,且擁有珍貴財寶,如今也使他們從巴比倫安然返回故鄉,且擁有許多財寶可以重建聖殿。因此,先知哈該提醒以色列人民,他們返回故鄉已經有二十年時間,大家都已經有「天花板」的房子可住了(參考一:4,《現代中文譯本》用「建築華麗的房子」),卻還不知道要趕緊將荒廢的聖殿重建完成起來,若此下去,他們將會失去上帝同在的恩典,而那時很可能將會使他們重蹈亡國的覆轍。
可分成下列幾個段落
1.第一章1節,介紹先知哈該的身世背景。
2.第一章2至15節,第一次傳達上帝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是針對以色列人民的領袖說的。
3.第二章1至9節,這是第二次傳出來的信息,是安慰與希望的信息。鼓勵以色列人民要對上帝有信心。
4.第二章10至19節,這是第三次傳遞上帝的信息,先知哈該向以色列人民解釋不僅需要有聖殿,更需要有聖潔的禮儀敬拜上帝,用聖潔的心與上帝來往。
5.第二章20至23節,第四次得到上帝的啟示,此次是給猶大省長所羅巴伯的信息,鼓勵他勇敢地承接下建造聖殿和帶領以色列人民的使命。


哈該書第一至二章
1.第一章:
在十二位小先知中,有六位在作品中都有先介紹這些先知的背景,這些有介紹的就是何西阿、阿摩司、彌迦、西番雅、哈該,以及撒迦利亞等。而有另外六位是沒有介紹身世背景的,就是先知約珥、俄巴底亞、約拿、那鴻、哈巴谷、瑪拉基等。有介紹身世背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寫作時代的社會情況,進而更清楚明白書中的信息意義。
哈該書讓我們清楚知道他的時代就是從巴比倫被波斯帝國釋放返鄉回來後的時代了,且是參與重建聖殿的工作。第一章就是談到返鄉後的以色列人民對重建聖殿的工作態度並不是很積極,而先知哈該傳出上帝的話告訴以色列人民必須趕緊將聖殿重建完成,因為聖殿是凝聚以色列人民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他甚至提出警告,若是疏忽了聖殿的重建,就算擁有一切財富也將會重蹈亡國的覆轍,所有的一切都將喪失。
第1節,「大流士作波斯皇帝的第二年六月一日」,這應該是在主前520年8月29日。
「哈該」,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節慶」。以色列人民在取名字通常都與出生的背景有密切關係。
作者說先知哈該傳遞上帝信息給「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他們兩人都是猶太人,且與波斯皇室的關係很好,才會被任命為官員。所羅巴伯是掌管政治事務,而大祭司約書亞則是管理宗教事務。從這裡可看到一個重要的史料,就是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在以斯拉記是用「耶書亞」這名字)這兩人都是在第一批返鄉的行列。
第2節,上帝啟示給先知哈該這樣的信息。原來在這批返鄉的以色列人民當中有人認為「現在不是重建聖殿的時候」,這裡用的是「這人民」之詞,而不是用「我的子民」,原因這些人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以色列人民,但他們的心已經不再是以上帝為生命的中心,這樣的人民與上帝原本所揀選的以色列人民是不一樣的。
第3至8節,這是上帝給先知哈該轉達給以色列人民的第一段信息。第4節很清楚地指出上帝的「聖殿荒廢著」,而他們各自卻住在「華麗的房子」,意思是指有裝潢美麗的天花板。這表示他們並不是沒有錢蓋聖殿,因為他們自己的居家都裝潢得很堂皇。這顯明了他們在信仰上,不再是以上帝為中心。因此,先知哈該說上帝要他們好好「檢討」這樣的信仰態度。這「檢討」一詞於第7節再次出現,很清楚要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省思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地位。
先知哈該傳出上帝回應以色列人民這種態度的信息是:若是他們持續這樣下去,無論怎樣努力,都將是白費心力,因為若沒有上帝賜福,就算「播種」很多,收成卻很少;有衣服穿也不會暖活;有飯吃也不會飽等等,這些在表示失去了上帝,等於是失去一切。這裡說「工資不夠維持生活」,在中文《和合本》、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以及《台語版本》等都同樣記載為「賺來的工錢放入破漏的袋子中」,這意思很清楚,指即使工作賺到工錢,也會失落,就像褲袋有破洞一樣。先知哈該告訴以色列人民,應該趕緊重建聖殿,因為有聖殿,他們就會重新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才會重拾過去與上帝之間緊密的關係。
第9至11節,這段經文是先知哈該傳出的第二段信息,也是上帝警告的信息。第9節所說的比第6節所說的更嚴重,不但「歉收」,且是把僅有的收成帶回去儲存在倉庫裡,也會被上帝用風「吹掉」。這裡「吹掉」一詞,意思就是指腐壞不能食用。再者,上帝也使天不下雨,大地乾旱,土地長不出五穀,這樣一來,連帶的是所有的牲畜、動物等都會欠缺糧食,無法存活。因為他們只忙著「建造自己的房屋」,卻任由「聖殿荒廢」,表示他們對上帝的鄙視,完全忘記他們得以返回故鄉,都是因為上帝極大恩典。
第12至13節,這裡說「所羅巴伯、約書亞,和所有從巴比倫流亡回國來的人民」聽了之後,就「遵照」上帝的「命令去做」。「遵照」的意思是指「敬畏的心」,是指他們知道要以上帝為中心,這表示他們有了改變,決定改正過來。因此,上帝要先知哈該轉達給他們的信息是「答應」要與以色列人民同在。這句話在哈該書連續出現三次(參考二:4、5)。
第14至15節,這裡再次提到時間是在「大流士作皇帝的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這是主前520年9月21日。人民領袖「所羅巴伯、大祭司約書亞,以及所有流亡回來的人民」就開始進行「重建聖殿」的工程。
2.第二章:
這章記載先知哈該鼓勵參與這項重建聖殿工作的人民領袖和所有以色列人民。只要他們把聖殿重建完成,耶路撒冷將會恢復過去的繁榮。但若是沒有用真心實意的態度重建聖殿和獻祭,所有一切都將成為污穢的記號,這點也是先知信息中一再提醒的事。
第1節,這裡提到主前520年的「七月二十一日」,也就是「10月17日」。這時間也可說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中的第三個節期--住棚節。
住棚節,又名「收藏節」(參考出埃及記廿三:16b),這是收割五穀、果實等農作之後,準備過冬的時候,對以色列人民來說是歡喜的節期。因為這節期有連續長達七天的慶祝。在這節期中,大家會喝酒歡樂。
第2至5節,這段經文是上帝要先知哈該轉告給大家的信息。上帝要他們回想過去的耶路撒冷聖殿是「多麼華麗」,而現在「看起來不是一文不值嗎」?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先知哈該並不是說上帝要求他們將聖殿建造成如同所羅門王時代一樣華美,因為論財力、人力都不能與當時相提並論。他是在鼓勵以色列人民,不要因為現在能力有限,就自卑。因為上帝並不是在看外表的美,而是要看內心是否真的尊崇上帝為生命的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會有這樣的信息,很可能是因為以色列人民心中有不安、害怕。他們怕,可能與他們確實沒有能力將聖殿蓋得像所羅門王時代那樣美輪美奐。確實,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雖說在他們要返鄉的時候,波斯帝國皇帝塞魯士曾將當年巴比倫帝國從聖殿搜刮的所有一切財寶都歸還給返鄉的以色列人民。但那些只不過是敬拜用的器具罷了,即使再加上其他的財寶,他們的財力也不能與當年所羅門王相比。因此,先知哈該一再鼓勵他們要「剛強,要努力工作」,不要害怕,因為上帝會與他們「同在」,會幫助他們、帶領他們。
第6節,這節到第9節的經文是先知哈該傳出給他轉達的信息。
這節「震動天地,搖撼海洋和陸地」,這些都在表明上帝的審判來臨必定有的現象,而時間很快就要來臨。
第7節,這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六十章9節。從先知以賽亞這段詩歌可看出,最主要是上帝恢復了耶路撒冷的榮耀之後,就會有許多商賈客旅,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到這裡敬拜上帝。這樣,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這也在表明:聖殿的美,並不是因為裝潢美麗,而是說有許多人來敬拜上帝,使聖殿裡充滿著朝聖者歌頌的聲音,這就是一種榮耀的記號。
第8節,這節是在回應第7節所提到的聖殿之榮耀。所謂「金銀都是我的」,這表明人間看為最貴重的東西,每一樣都是上帝所賞賜的。是上帝賞賜的,上帝也有權收回(參考約伯記一:21)。
第9節,這節說出上帝給予以色列人民的應許,上帝要恢復耶路撒冷城的榮光,讓聖殿比以前更為美麗好看,且讓以色列人民過「安定的生活」。
第10節,這節提到「大流士作皇帝的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這時間是主前520年12月18日。離上次他們回應上帝的信息決定要動工重建聖殿時間「六月二十四日」(參考一:15),有三個月時間了。就在這個時候,上帝的話又再次臨到先知哈該,要他傳講給以色列人民聽。
第11至12節,從第11到14節都提到兩個和聖潔有關的問題,這背景和利未記第六章有關素祭,以及贖罪祭的條例有關。
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所謂的「分別為聖的祭肉」,這是指獻祭用的。祭司會用他的衣服包著這塊要獻祭的肉,然後將之帶到祭壇獻祭給上帝。如果祭司用來包祭肉的衣服接觸到其它的物品,包括「餅、湯、酒、橄欖油,或任何其他食物」時,是否這些被碰到、觸摸到的東西也會因此而成為「聖物」?
先知哈該會問祭司們這問題,可能是當時有有人認為若是要獻祭給上帝的東西,即使包著的布巾、衣服等,一碰到其它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會跟著成為「聖物」。換句話說,當時流傳著這種「聖物」會有感染力的功效。顯然這種說法是和利未記第六章27節所記載的有關,認為只要「跟這牲祭接觸都會受到神聖威力的傷害」。
其實,利未記在提醒包著獻祭用的布,要看成是「聖布」,要保持這塊布的潔淨,不要再接觸到人或是任何其它東西,這全然是為了要保持潔淨之用而已。
當然這些祭司們都很清楚先知哈該問這問題的意思,因此他們的回答很清楚,明白表示「不算」。意思是指分別為聖的東西,並不會因為這東西接觸到其它的東西,就連帶的使這些被接觸到的東西變得神聖。
第13節,這裡是哈該提問的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可參考民數記第十九章11至13節,表示接觸到死人的屍體就會不潔淨長達七天之久。然後在第22節說這樣的人若是觸摸過的東西也是不潔淨。這主要在說明如果祭司不小心有碰觸到不潔淨之物,特別是死去的屍體,如果沒有經過潔淨禮儀的處理過,他又接觸到其它的東西,就會也連帶的使其它的東西也被污染了。這樣的說法是非常合乎衛生條件的。但在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民將之特別用來在獻祭的禮儀和祭司人員潔淨的規律上,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一則,希望這些祭司都會保持潔淨的身體,這樣在獻祭的工作上才會神聖。二是所有要被獻祭的物品都必須是潔淨的。如果一個祭司的手不乾淨,他所拿的東西原本若是乾淨的,也會因為祭司的手不乾淨而被污染了。
這樣的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因此,這些祭司們的回答也是很清楚,就說「會」。
第14節,先知哈該對這兩個問題做出的結論。他的結論好像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聖經學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一是:當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想要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時,有撒馬利亞人和其他已經在敬拜別的偶像神明的人也表示願意參與建造聖殿,並且願意提供必要的物品。以斯拉記第四章1至3節就有這樣記載,說這些撒馬利亞人去見所羅巴伯和族長們,表示他們要參加建造聖殿的工程。但卻被所羅巴伯、耶書亞,和族長們拒絕,他們回答這些熱心的撒馬利亞人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幫助,來為上主--我們的上帝建造聖殿。」(參考以斯拉記四:3)先知哈該的這段話很可能就是在說,若讓這些撒馬利亞人參與建造的話,將會使聖殿被污染。因此,拒絕他們參與是對的。而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他們,不要以為他們因為建造聖殿,就會比那些被他們看為不潔淨的撒馬利亞人聖潔。他們也不會因為建造聖殿,就成為神聖的族群,他們必須自己時時刻刻保持潔淨才是正確之道。
二是:當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決定要建造聖殿時,卻仍然跟撒馬利亞人有往來,甚至向他們購買建造聖殿的用品。而這些用品本身可能就是不潔淨的。因此,如果使用這些不潔淨的用品,僅僅用手接觸就已經是不潔淨的了,現在又用之來建造聖殿時,豈不是也使建造起來的聖殿污穢了嗎?
第15至19節,先知哈該要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用重建聖殿之前的景象,對照重建聖殿之後發生的情景。第16至17節就是在重建聖殿工程之前,也可說是在重複描述第一章9至11節所提起過的經歷,他們受到乾旱的侵襲,不但收成沒有如所期盼的,而且是比所期盼得到的還要少。原因是沒有得到上帝的賜福。現在他們在「九月二十四日」這一天,他們動工進行建造聖殿的工程。先知哈該看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他要以色列人民注意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分界嶺;這一天之後,他們即將開始有了新的現象出現。因為上帝將與他們同在。他們的倉庫裡將有重新裝滿了豐收得到的一切。
第20節,「在同一天-九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重建聖殿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上帝的話再次臨到先知哈該。
第21至22節,上帝要先知哈該將祂的信息傳給帶以色列人民回故鄉的所羅巴伯,主要的用意就是要讓所羅巴伯知道,他將負起重建聖殿的責任,並帶領以色列人民恢復昔日上帝與他們同在光輝的日子。要讓「猶大省長所羅巴伯」看見上帝怎樣顛覆、摧毀過去欺負他們的人。這樣的信息是很大的鼓勵,因為以色列人民回鄉的也不過只有五、六萬人而已,四面的仇敵都虎視眈眈,連撒馬利亞人都會在他們想要建造聖殿的時候故意來找碴,其他的仇敵必定不會放過侵略他們的機會。因此,當先知哈該對他們說上帝要親自為他們抵擋仇敵時,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個非常珍貴的好消息。
第23節,這節對以色列人民的領袖所羅巴伯來說感受很不一樣,因為先知哈該說上帝看所羅巴伯是「僕人」。通常這個詞只用在先知的身上,除非是很特別如巴比倫帝國的皇帝尼布甲尼撒被上帝呼召成為上帝的「僕人」(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現在上帝將所羅巴伯看為「僕人」,表示所羅巴伯在上帝眼中有很不一樣的身分。這裡《現代中文譯本》用「統治」,在中文《和合本》用「印」這個字。這個詞也出現在耶利米書第廿二章24節,上帝要將戴在猶大王約雅斤手上的「印章戒指」摘除,這意思就是要除掉約雅斤國王的權威。古代社會用「印章戒指」表示權威,或是證明身份之用。這樣,所羅巴伯被上帝揀選成為有權威的統治者,掌管返國後的以色列人民。
認識 撒迦利亞書這本經書20141123
「撒迦利亞」這個名字在猶太人社會中是很普遍的,這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記得。」單在舊約聖經中就有廿九個人與此同名。他和先知哈該是同一個時候被上帝呼召出來傳遞信息。在尼希米書第十二章12至21節中,提供一個重要資料,就是先知撒迦利亞可能來自祭司的家族,且他具有「祭司宗族的族長」身份,因此,他既是先知也是祭司。他雖然和先知哈該在同一時期受呼召傳達上帝的信息,但依照哈該書的記載,先知哈該工作的時間僅有四個月而已(參考哈該書一:1、二:20),可說相當短促。而先知撒迦利亞傳講信息的時間則是長許多,依照撒迦利亞書第一章1節的記載,他是在「大流士作波斯皇帝的第二年八月」開始出來傳上帝的信息,這是主前520年。然後從第七章1節記載「大流士作皇帝的第四年九月」的這句話來看,這是主前518年,這樣就已經有兩年時間。但若是再加上第九至十四章預言的經文背景來看,很可能是在主前480年以後的作品,這樣,從開始工作到說預言結束,時間必定更長,這也是為甚麼有不少學者質疑第九至十四章也是他的作品之因。但有一種說法是:這本經書既然是用他的名字,很可能就是他自己所寫的。
這本經書的主要信息
就像先知哈該對重建聖殿的貢獻一樣,先知撒迦利亞在這方面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但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他提醒以色列人民不要重犯祖先過去所做的錯事:拒絕聽從上帝的話(參考撒迦利亞書一:2-6)。他警告返鄉重建家園的以色列人民,必須聽從上帝的話,且要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
再者,在他的信息中一再強調悔改、認罪比甚麼都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過著敬虔、誠實的信仰生活。在他所傳出的信息中,他認為這是遠比任何形式的宗教禮儀更重要(參考七:5-6、9-10)。因此,他讓以色列人民知道一項重要的使命:重建後的耶路撒冷城和聖殿,不僅將會是世界各地人民學習信仰生活典範的中心,更是敬拜上帝的地方(參考八:20-23、十四:16-19)。他用這種高超的理想來鼓勵以色列人民一定要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
這本經書的特色
讀撒迦利亞書,很容易看到書內有很濃厚的「彌賽亞」即將來臨之感覺;例如:
1.第九章9節:「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這樣的信息被新約福音書的作者所引用,當耶穌基督跟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城時,就是騎著驢進入城的,那時全城的人都像是在迎接凱旋歸來的君王一樣(參考馬可福音十一:6-10)。
2.第十一章12節:「我對他們說:『如果你們願意,請把工資給我,不願意,就留著。』於是他們付給我三十塊銀子作工資。」對讀過福音書的人來說,這段經文是一點也不陌生,「三十塊銀子」跟猶大出賣耶穌基督的價碼完全相同。先知撒迦利亞傳出的信息已經在說明,真正好的牧羊人一再被拒絕,他看顧羊群沒有幾天就被用三十塊銀子給解雇了,先知撒迦利亞用「廢除」了約(參考十一:11),來形容以色列人民拒絕上帝的救恩,這就像好牧者耶穌基督被棄絕一樣。
3.第十一章先知撒迦利亞用兩個牧羊人來形容上帝忠實的僕人,和惡劣的僕人之間的差別;這樣的比喻很像先知以西結在他的作品第三十四章中所傳出的信息,也如同約翰福音第十章,耶穌基督用「我是好的牧人」這樣的詞句來比喻他自己一樣。同樣的,耶穌基督也提起了壞牧人的樣式(參考約翰福音十:12-13)。
另一方面,撒迦利亞這本經書也有很濃厚的末日來臨、上帝審判的日子信息,就像其他的先知文獻一樣。先知撒迦利亞一再用「時候快到」、「在那天」、「日子快到了」等這樣的詞句(參考撒迦利亞書八:20、23、九:16、十二:3、4、6、8、9、11十三:1、2、4十四:1、4、6、8、13、20、21),說明上帝的審判即將來到,而且是一定會來到。而這樣的日子來到時,不但是在說明上帝的審判會出現,祂的審判不只是對背叛祂旨意的人,同時也會對堅守上帝旨意的子民進行拯救的工作。
就像先知以西結、但以理一樣,先知撒迦利亞也經常看到「異象」,從第一章7節起,一直到第六章8節止,共計出現八個「異象」,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這些「異象」之後,都有天使解說這些異象讓先知撒迦利亞明白。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異象都有一個特色,就是上帝要親自帶領以色列人民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並且祂要居住在耶路撒冷城,表示祂要和以色列人民同在(參考二:10、11)。也因為有上帝居住在這裡,所以耶路撒冷城將成為繁榮、穩定(參考一:17、八:3-5)、可安居樂業的城市(參考十四:11)。
引起議論的經文部份
這本經書一再引起爭議的地方,就像前面提起過的,有些聖經學者認為第一至八章是出自先知撒迦利亞的作品,但第九至十四章則是另一個作者所寫的。且這部份被編輯編列在這裡,讓人讀起來感覺並不是很順。原因是第一部份都是談及耶路撒冷城和聖殿重建的事,而後則是只有在第十四章20節談到耶路撒冷聖殿,其餘都是談及有關上帝的審判,以及祂忠心僕人的問題。
第一至八章很清楚地說出一個明確的歷史年代,就是在省長所羅巴伯治理之下,聖殿重建的時期。因此,可以很清楚知道先知撒迦利亞的時代和先知哈該、以斯拉、尼希米等這些帶領以色列人民返鄉重建該城和聖殿,以及返鄉後重建信仰根基,以及社會生活之秩序有密切關係。
再者,第一至八章大都以散文體寫成,這和第九至十四章是以詩歌的文體很不一樣。而且第九章至十四章並沒有像前段經文所呈現出來的歷史背景之資料,很難確定作品出現的年代。不過也有少數的聖經學者不這樣認為,他們仍舊主張整本撒迦利亞書都是同一個作者所寫的作品。
可分成下列幾個段落
1.第一章1節,介紹先知撒迦利亞。
2.第一章2至6節,勸勉以色列人民要悔改。
3.第一章7節至第六章15節,有關八個異象的內容。
4.第七章至第八章,有關禁食問題以及未來的應許。
5.第九章1節至第十一章3節,論及以色列人民和外邦人之間的關係。
6.第十一章4至17節、第十三章7至9節,有關以色列人民內部紛爭的問題。
7.第十二章1節至第十三6節、第十四章,論及耶路撒冷將成為世界的中心。

撒迦利亞書第一至五章
1.第一章:
先知撒迦利亞和先知哈該可說是同一時期的先知,這兩位先知都有一股非常火熱的宗教情操,希望以色列同胞能夠趕緊排除一切困難,將耶路撒冷聖殿重建起來。他們非常清楚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將返鄉的以色列同胞重新凝聚起來。在這兩位先知的眼中,重建敬拜上帝的耶路撒冷聖殿,才能使當奴隸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以色列同胞,重新獲得生命的尊嚴,使所有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民,都能透過敬拜上帝,看到上帝的救恩持續在他們當中帶領著,不要因為遇到阻礙就失去了信心和盼望。
先知撒迦利亞就像先知以西結、但以理一樣,經常看到異象,總共十四章的篇幅中,從第一章開始直到第六章,都是記載他所看到的異象,這些異象在撒迦利亞書佔據了很大的篇幅。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本經書被新約啟示錄引用的經文相當多,共計引用了廿八次,這是很特別的地方。也可以這樣了解,先知看見異象是很普遍的經驗,例如先知阿摩司也看見異象(參考阿摩司書七:1-9、八:1-3)。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也都看見過異象(參考以賽亞書六:1-7,耶利米書十八:1-4、廿四:1-3)。也因此,有些聖經學者喜歡將撒迦利亞書也列入啟示文學作品之中。而啟示的作品其內容幾乎都與上帝的審判有密切關係,這一點在撒迦利亞書中也是如此。
這一章記載先知撒迦利亞看見三個異象,一個是馬的異象,二是四個角的異象。每個異象都代表著一個意義。
2.第一章1至6節:
這段經文記載有關先知撒迦利亞被上帝呼召出來傳遞信息的經過。在十二位小先知中,有六位都有詳細介紹身世背景,包括先知何西阿、阿摩司、彌迦、西番雅、哈該、撒迦利亞等,這對了解他們信息的意義上幫助很大。
第1節,這節說先知撒迦利亞是在「大流士作波斯皇帝的第二年八月」出來傳達上帝的信息。這是在主前520年10月底。和哈該書第一章1節記載先知哈該的年代相同。因此可以很清楚知道先知撒迦利亞和先知哈該乃是同一時代的人。
「易多的孫子比利加的兒子」,尼希米記第十二章4節則是記載易多乃是利未族人,且是屬於祭司階級者。所以可知,撒迦利亞不但是祭司也是先知,和先知以西結相同(參考以西結書一:3)。
第2至3節,這裡沒說上帝要先知撒迦利亞傳信息給誰,但從「你們祖宗」這句話就可清楚知道對象是居住在猶大和耶路撒冷地區的猶太人。而這些人主要都是被擄去巴比倫當奴隸現在返鄉的民眾。信息的內容是要返鄉歸國的以色列人民「轉向」上帝,這「轉向」一詞是指悔改之意。
第4節,這節提出撒迦利亞的祖先們,也就是以色列人民拒絕聽從上帝僕人的呼聲,過著「邪惡犯罪的生活」,「不順從」上帝,結果導致亡國。這樣的信息對從巴比倫被釋放回來的以色列人民來說非常刺耳,但卻是非常實際。
第5節,那些拒絕上帝話語的「祖先和那些先知都不在了」,因為那已經是大約七十年前的事了。那一時代的人都過去了,可是歷史的痕跡依舊。
第6節,先知撒迦利亞再次提醒以色列人民要注意,上帝是有計畫的,祂會依照所計畫的進行。該毀滅的,上帝絕對不寬恕。該賜福的,上帝不會忘記或是虧欠。他的祖先們就是因為拒絕聽從上帝的話,結果是「自食苦果,後來他們悔改了」,上帝才帶領他們返回故鄉來。
3.第一章7至21節:
從第7節開始,直到第六章8節,這段經文都是記載關於先知撒迦利亞所看見的八個異象。
這段文記載兩個異象,第一個是有關馬的異象(第7至17節)。馬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紅色、斑紋和白色。然後在第18至21節提到第二個異象,就是他看見四個角,接著是看見四個工匠。
第7節,記載第一個異象出現的時間,是在「細罷特月二十四日」,這是巴比倫月曆十一月的名稱。時間是主前519年2月15日,這距離先知撒迦利亞出來傳上帝信息的時間主前520年10月至11月間,兩者相隔約三個月。
第8節,異象出現的時間是「在晚間」。若是從第四章1節來看,這異象出現可能是在先知撒迦利亞睡覺之時。先知撒迦利亞的這個異象很特別,說上帝的天使騎著「一匹紅馬」,後面緊跟著有「紅色」、「斑紋」、「白色」的馬。
第9至10節,並沒有解釋「紅色」、「斑紋」、「白色」等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因此先知撒迦利亞向帶頭的天使提問這些馬所代表的意思。這位帶頭的天使很清楚地回答,那些「紅色、斑紋、白色」等三種馬,就是上帝差遣到世界上來的使者,牠們來巡查這個世界。
第11節,這些馬巡查之後向天使報告說「整個世界都安寧無事」,這句話也說明了當時的環境現況。原來波斯帝國塞魯士皇帝的兒子剛比西斯(Cambyses)突然去世,此時帝國之內有許多地方紛紛趁隙叛亂。因此,繼任皇帝的大流士一世(Darius)用了許多時間去對付那些叛亂的族群,才使帝國境內逐漸平定下來。因此,這裡的「安寧無事」,指的是這件原本可能引發政變或是帝國分裂的事,現在已經平息了。也在暗示著以色列人民進行重建聖殿的工程應該可以繼續推動,不可再有拖延的理由。
第12節,騎著紅色馬匹的那位天使向上帝祈禱,說上帝「向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城發怒已經七十年了」,這句話可參考耶利米書第廿九章10節,這是從主前605年巴比倫帝國侵犯猶大,甚至俘虜了約雅敬王到巴比倫去囚禁(參考歷代志下三十六:5-6)開始算起。但這「七十年」又有另一種算法,就是從耶路撒冷城被燒毀的主前586年,直到積極動工重建該城的主前518年。這樣前後大約也將近七十年。這位天使在祈禱中懇求上帝伸出「憐憫」的手疼惜以色列人民。
第13至16節,這段經文是上帝用「仁慈安慰的話回答天使」的祈求,這裡說明上帝雖然懲罰耶路撒冷城,但祂還是「深深地愛惜耶路撒冷」。再者,上帝要報應那些趁著人家有苦難而進行打劫並因此而壯大自己的國家。這些強大國家正在「享安逸」的生活,而那些被他們欺負的國家卻正蒙受苦難。這裡的「安逸」一詞,含有「驕傲」的意思。這裡說出上帝將重新返回耶路撒冷,因此,已經遭燒毀的「聖殿必須重建,聖城必須重修」。當上帝說要重返耶路撒冷,意思就是說祂要拯救以色列人民,要與他們同在。當他們重建聖殿完成、在聖殿內敬拜的時候,上帝要回應他們,會再次對他們說話。
第17節,這節說出原本已經成為廢墟的耶路撒冷城,將因為有上帝同在而「再度繁榮起來」。這種繁榮是因為有「上帝幫助」該城的緣故,用這城「作自己的城」。
第18節,從這節開始到21節,這段經文是第二個異象。
這個異象有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主要的就是在「四個角」,第二個部分是看見四個工匠。
第19節,這節說明「四個角」所代表的是強大的力量,就是把「猶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人民趕散的勢力」,表示將上帝子民俘虜他去的力量。
以色列人民喜歡用「角」來表示一個人、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力量(參考詩篇十八:2,在《現在中文譯本》修訂版就將之翻譯成:「是我的盾牌,拯救我的力量,是保護我的要塞。」在《台語版本》聖經翻譯:「伊是我的盾牌,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在中文《和合本》用:「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呂振中教授版本》翻譯與中文《和合本》的相同,而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也是將「力量」翻譯成用「角」。可是將「上帝是拯救我的『力量』」翻譯成「上帝是救我的『角』」,就是指「力量」。
第20節,是異象的另一個部份,說看見「四個工匠」出現。這裡並沒有說這「四個工匠」是做些甚麼工作的,但很清楚的,這「四個角」就是跟「四個工匠」相對應。
第21節,先知撒迦利亞問天使關於這四個工匠要做甚麼?天使的回答是說這四個工匠是要摧毀這些侵犯上帝子民的力量(角)。
注意以色列歷史,就會明白在主前538年左右,波斯帝國出現,第一個皇帝塞魯士,在消滅了巴比倫帝國之後,隨即頒佈諭令,釋放被俘虜到巴比倫帝國去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都可以返回故鄉去重建家園。這個異象表明上帝另外差遣「四個工匠」出來對付已經失去了上帝揀選他們的準則的「四個角」,因為這些「角」都沒有依照上帝的指示去做,而更糟糕的,就是因為壯大、有力、興旺,反而將自己當作神明一般,要跟上帝作對(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就是上帝差遣這「四個工匠」去推翻「四個角」的意思。
4.第二章:
這一章談到第三個異象,是「準繩」,有個人拿此準繩要量耶路撒冷。然後說上帝要帶領被巴比倫俘虜他去的子民返回故鄉。
第1至2節,先知撒迦利亞看到第三個異象。這個異象是說看到一個人,他的手上拿著一條繩子,要「去量耶路撒冷」,要看看這個城「有多長多寬」?這和第一章16節所提起上帝要「重修」這個城有關。因為量此城的寬,表明是要開始建造這已經被毀滅的城池。這表示上帝已經決定要進行修復該城。先知撒迦利亞用這種方式在鼓勵以色列人民,要積極起來重修這城。
第3至4節,這裡明確說出新的耶路撒冷城將會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過去該城已經被火燒毀成為廢墟,如今將成為一個人煙稠密的地方,因為將會「有很多人和牲畜」。比較特別的是這裡強調新耶路撒冷是個沒有「城牆」的城市。古代的城堡,一定會有圍牆,那是為了要保護城裡居民的安全而建造的。但同時也會有個缺點,就是人口和牲畜若是越來越多,就會覺得城池狹窄、擁擠。
第5節,這節解釋了沒有建造城牆之因,這是上帝要親自保護,祂要用「火牆,圍繞這城,保護它」的安全,使這城成為「榮耀的臨在」,這「榮耀」表明的是上帝之意。。
第6至7節,這兩節很清楚說到過去上帝懲罰以色列人民的情景,就是國家被敵人消滅,人民四散,有的被擄而賣到各地去當奴隸。這種情形以主前721年亞述帝國對待北國以色列人民最嚴重(參考列王紀下十七:5-6)。接著是在主前586年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消滅,而北國以色列因為亞述也在主前612年被巴比倫消滅,都盡入巴比倫統治之下。
第8節,這節提到以色列人民是上帝的心肝「寶貝」。因此,誰欺負以色列人民,等於是「擊打」上帝「心愛的寶貝」一樣嚴重。上帝要先知撒迦利亞去向那些過去欺負以色列人民的國家、族群公開宣告這個信息。換句話說,先知撒迦利亞讓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知道,上帝已經再次承認他們就是祂的子民,上帝要作他們的保護者。
第9節,這節說明這件事必定會照著上帝所宣告的實行。這節也可以參考以西結書第二章5節,先知以西結在傳達上帝的信息時,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拒絕聽從。因此,先知以西結說,有一天,以色列同胞必定會知道,上帝確實曾差遣他去傳信息。這裡也是這樣,先知撒迦利亞說上帝透過僕人先知所說的話,一定會實現,這也是為了要證明這些先知傳的確實是上帝的話,只是有人硬是不信。
第10節,這節也是先知撒迦利亞帶給返鄉後的以色列人民最好的信息之一,就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同在,要親自帶領著他們。因此,他在這裡呼喊耶路撒冷的人要「歡樂歡唱」地雀躍,原因是有上帝的同在,生活與工作都可以安枕無憂。
第11節,這節可看到一個嶄新的應許,返鄉後的以色列人民,因為有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將會成為大國、大族。
第12節,先知撒迦利亞傳出上帝要住在耶路撒冷,這很清楚地已經在表明,耶路撒冷城將成為各國、各族都喜歡的城市,也因此,這城市將會成為最繁榮的地區,更重要的,耶路撒冷不會因為繁榮而墮落,而是一個有尊嚴、秩序,是個分別為聖的城市。
耶路撒冷城將會再次成為萬國、萬民聚集的城市,這樣的應許在第八章20至23節再次出現。另外在先知以賽亞第二章1至3節、第六十章1至3節、第六十二章2至3節、6至7節、12節等經文都有。
第13節,先知撒迦利亞告訴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要在上帝面前肅靜」下來,不能隨便、喧嘩。需要用嚴肅的態度之因,是上帝要來審判。眾人都要聆聽上帝的審判。
5.第三章:
先知撒迦利亞從異象中對他的以色列同胞傳出上帝信息時,就是告訴他們上帝「要住在你們當中」(參考二:10)。千萬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已經在表明上帝將成為以色列人民的保護者,不論在甚麼環境、際遇之狀況下,上帝都將會在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保護者,帶領著他們。也可以這樣說,整本聖經就是在說:只要倚靠上帝的救恩,上帝就會與他同在,無論在甚麼環境下,都會體驗到上帝賞賜的力量。
先知撒迦利亞對從巴比倫奴隸之地返鄉回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同胞說,上帝會與他們同在,就是要告訴他們不用害怕,上帝要保護他們,甚至會用「火牆」來保護耶路撒冷城(參考撒迦利亞書二:5)。他傳出這樣的信息,就是要讓以色列人民不用擔心會有人來破壞他們建造耶路撒冷城的事,也不用害怕敵人會再來攻擊,相反的,耶路撒冷城將會成為世界的中心,這是因為有上帝居住在該城,世界各地的人都會想要來聚集在該城,並且爭相要成為上帝的子民(參考二:11)。
這章是記載先知撒迦利亞所看到的第四個異象,這個異象的特別處,是看到天上好像開庭審案的景象。很像約伯記第一至二章所描述的,上帝坐在審判的桌子前,眾天使侍立在上帝面前,然後有撒但來到上帝面前想要控告上帝的僕人約伯。這裡則是說撒但在上帝天使面前要控告大祭司約書亞。
第1節,這裡稱呼約書亞是「大祭司」,他站在「上帝的天使面前」,而在他的右邊是站著「撒但」。撒但是指「試探者」、「誘惑者」的意思。而大祭司的職責就是在代表敬拜上帝者,用專一的心、敬虔的心靈敬拜上帝。撒但就站在大祭司約書亞的旁邊,它的目的是干擾大祭司約書亞,不要讓他專心祈禱,它想盡辦法要讓他想到其它的事去,使他無法和上帝專心講話。因為撒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使人離開上帝,讓人無法專心敬拜上帝。
第2節,這裡說願上帝的天使「斥責」撒但。原因是在前面已經提起過的,以色列人民亡國於巴比倫帝國之後,過著奴隸的生活,受盡了折磨,後來上帝憐憫他們,給他們有機會返回故鄉重建家園。因此,這節這裡用「像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這句話來形容苦難中的以色列人民。
火,巴比倫帝國在主前586年攻進耶路撒冷城之後,就是用火焚燒該城和聖殿。火也是代表著上帝的懲罰。而「從火堆中抽出來的一根火柴」,意思就是沒有燒盡的木柴,趕緊將之抽出來以免也被燒毀。
另一方面,「火」也表示已經潔淨了原本因犯罪而污穢的以色列人民之心靈。因此,撒但的控訴是為了要阻擋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倚靠上帝,想要讓這些以色列人民繼續對上帝發出怨言,對上帝失去信心。
第3節,大祭司應該穿著聖袍,因為大祭司是在帶領人民敬拜上帝。現在大祭司約書亞卻是穿著骯髒的衣服,正好表示他是不潔淨的,所以撒但就是利用這機會控告約書亞,說他在污穢上帝的殿宇,對上帝沒有敬意。但是,大祭司約書亞之所以穿著骯髒的衣服,正好表示他是剛從那苦難中回來的族群,需要大家給他更多的鼓勵、疼惜,而不是胡亂控訴。
另一方面,大祭司約書亞身上穿著的骯髒衣服,也是在表示以色列人民身上的罪,因為大祭司代表著以色列人民,原本應該是聖潔的,現在他身上卻是污穢、骯髒的,所代表的正好說明以色列人民的罪是多麼嚴重,難怪會讓撒但有很多的機會可以來攪亂。
第4節,這節說上帝決定把大祭司約書亞身上骯髒的衣服脫掉,換上新的衣服。理由是上帝已經除掉了他的罪,就等於除掉了以色列人民所犯的罪,表示上帝已經寬恕、赦免了以色列人民。這表示是一個嶄新的開始,過去的都丟棄了,不再留下任何痕跡。
第5節,說明在這大祭司身上的新形象,除了讓他穿上新的衣服,也有「乾淨的禮冠在約書亞的頭上」(參考出埃及記廿八:36)。這節也可參考路加福音第十五章22至23節,耶穌的比喻中,那位慈愛的父親接納認罪悔改回來的兒子所做的舉動。
第6至7節,這兩節說明了被上帝揀選的以色列人民,重新受到上帝的重用,給予新的命令。而這新的命令就是要遵守上帝的「法律」,並且認真去執行。這樣,上帝就會「垂聽」他們「禱告」的聲音,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大祭司就是要進入聖殿為民眾祈禱的,這是他主要的工作。
依照啟示錄第四章和第七章的記載,在上帝寶座旁有許多天使圍繞服事。上帝忠實的僕人就像天使一樣,他們的祈禱上帝絕對會聽。
第8節,在未來聖殿中的景象,就如同從前一樣,不是只有約書亞一個人負起祭司的職務,而是有一群人都同為祭司。不僅如此,這裡特別提到這些祭司們將成為上帝特別啟示的對象。在這裡作者用「吉兆」這個字,希伯來文是「mopet」,意思是說「上帝的能力特別彰顯」。這很清楚地表示著這些祭司不是只在帶領人們敬拜上帝,辦理獻祭禮儀而已,而且他們要成為先知說預言,要傳達上帝的信息給眾百姓聽。
第9節,這節說遵行上帝的話,就會使以色列人民如同豎立在磐石上一般,永遠不會動搖。再者,現在他們返鄉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聖殿,上帝給他們的應許,就是要讓他們的聖殿如同建造在堅硬的磐石上,永不再動搖、燒毀。在這裡說此石頭有「七面」,「七」這個數目在以色列文化中所代表的,是完美、神聖,有上帝賜福的意思。有「七面」也可說是面面俱到沒有遺落之處。這確實不錯,當上帝要將祂所揀選的這些子民之罪除盡時,必定是非常清楚祂的子民的狀況,也清楚他們確實是已經悔改、認罪了。
第10節,這節可參考彌迦書第四章4節。
現在先知撒迦利亞也是這樣預言,有這麼一天,當耶路撒冷聖殿建造完成之後,也是上帝的話語傳開之際,就在那時候,上帝的話將重新建造世界的秩序,沒有戰爭,不會有紛爭,左鄰右舍,大家都是好鄰居,可以和平相處,一起享受著安逸的生活。
6.第四章:
這章記載先知撒迦利亞看見的第五個異象。就像在前一講所提起的,先知撒迦利亞所看到的異象,每個異象都有它特別的意義。
第一個異象中,指出上帝的赦免已經降臨在他的子民當中。
第二個異象中,讓我們看到上帝要進行審判的工作,要讓那些欺負弱勢族群者受到嚴厲的制裁。
第三個異象可看到上帝給予祂的子民有個應許,就是要成為他們的保護者,上帝要用「火牆」圍繞他們所建造起來的耶路撒冷城,並且要讓該城成為最繁榮的城市,因為該城有上帝與之同在。
第四個異象則是說到大祭司身上的衣服代表著上帝的子民,雖然是骯髒到不堪入目的狀況,但上帝深愛這些苦難的子民,不但要將大祭司身上的髒衣服換成乾淨的,且還要幫他戴上榮耀的冠冕,且上帝還要垂聽大祭司所獻上的祈禱。
以上這些異象都說明了一個重要的連接點:上帝已經赦免了以色列人民,現在上帝要再成為他們的保護者,並且要帶領他們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城,使之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一個以敬拜上帝為中心的城市。
先知撒迦利亞的異象中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一開始就傳出上帝憐憫的信息,這和一般先知文獻來比較很不一樣。若是翻閱先知文獻,都會看到先有上帝的忿怒之指控,然後呼籲以色列子民要認罪、悔改,以祈上帝的憐憫和寬恕。但先知撒迦利亞的異象打從開始就是傳出上帝要赦免他們,然後接著連續的異象,都是好的信息,這對剛從奴役之地巴比倫回國的以色列人民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即使在整理家園之後已經覺得非常疲憊,可是先知撒迦利亞這樣的信息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原因是有上帝的憐憫、赦免,且要成為他們的保護者,又應許要讓他們所正要重建的耶路撒冷城和聖殿,成為眾人聚集的城市,也是萬民敬拜的聖殿,這聽起來是多麼可期盼的美景。
第1節,這裡說先知撒迦利亞看到這個異象,是從睡夢中被天使叫醒過來的。非常奇特的是先知撒迦利亞看到的異象,都會有一個天使來解析異象的內容。這第五個異象,非常清楚寫著是在熟睡中被天使叫醒過來的而看到的。
第2節,這節提到這個異象是有關燈臺和燈,而要了解燈臺和燈這方面的事,可參考出埃及記第廿五章31至39節,在摩西法律中很清楚記載聖幕裡的燈臺都是用純金打造的,且整座燈臺都是。同樣的,這裡的燈臺也是有「七盞燈」,且「每盞燈都有七個燈心」,從「七盞燈」到「七個燈心」,都在凸顯出「七」這個數字的意義。
第3節,在這異象中特別的地方是在燈臺的上面有個「碗」,而這碗的兩邊各有一棵「橄欖樹」。出埃及記第廿七章20節很清楚記載燈臺的油必須是「最好的橄欖油」。因此,這已經在表明這燈的油是直接由橄欖樹上的橄欖滴出的,這樣,這些燈就永遠不會熄滅。
第4至5節,天使問先知撒迦利亞,是否明白這樣的異象所要說明的意義?先知撒迦利亞的回答是「不知道」。就像前面的異象一樣,每個異象都是天使和先知撒迦利亞在對話,由先知提出問題,由天使回答。
第10節b句至14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段經文在編輯上的差異;例如《台語版本》,就是照著希伯來文聖經原有的編輯方式,將《現代中文譯本》的第6至10節a句順著第5節編排下去。而中文《和合本》的版本、《呂振中教授版本》的譯本也都是這樣。再看英文的《新國王欽訂本(NKJV)》、《猶太人聖經(The Jewish Bible)》等版本都是這樣的編排方式。但是《耶路撒冷版本(The Jerusalem Bible)》聖經則是在編輯上和《現代中文譯本》相同,而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也是這樣子編排。
第10節b句,這節說天使回答先知撒迦利亞,讓他知道七盞燈乃是代表上帝的「七個眼睛」。在第四個異象中,提到上帝要放一塊石頭在大祭司約書亞的面前,這塊石頭上有「七個面」(也可說「七個眼睛」)。意思就是能看得非常清楚,無法隱瞞。
如果聖幕就是敬拜上帝的地方,那麼,在聖幕裡的燈臺有七盞燈,而這七盞燈表示著上帝的七個眼睛,那就更清楚地在說明:敬拜上帝的地方,不可以有隱瞞或是欺騙的心,因為上帝非常清楚每個人的心思意念。上帝看人的內心,且是看得非常清楚,就像這裡說的,上帝的七個眼睛在看「整個世界」,表示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遮住上帝的眼睛。
第11至12節,這是先知撒迦利亞進一步詢問有關兩棵橄欖樹的問題,在第12節則是更清楚說到這兩棵橄欖樹的樹枝,是和倒橄欖油入燈壺的「兩支金管」相連接的。這就更清楚讓我們看到一幅圖案:橄欖樹所榨出來的油,就直接灌入了燈壺中,這樣,燈的油永遠不會枯乾,燈會永遠點燃而發出亮光。
第13至14節,在和天使的對話中,天使要讓先知撒迦利亞知道,就是兩棵橄欖樹象徵的是兩個被選出來的領導者。這裡並沒有說這兩個領導者是誰?但從第三章的第四個異象中看到一個大祭司,他就是哈該書中所提起的約撒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而另一個就是在這一章第6節所提到的所羅巴伯;他是撒拉鐵的兒子(參考哈該書一:1)。
所羅巴伯是返鄉群眾中,被波斯帝國的皇帝塞魯士任命為猶大省長,負責管理這些回歸故鄉的以色列人民,他並且是帶領以色列人民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重要領袖之一(參考以斯拉記五:2)。哈該書第二章廿三節這樣記載上帝透過先哈該傳給所羅巴伯的信息說:「我的僕人所羅巴伯啊,在那一天,我要選召你。我要指派你奉我的名統治。你是我所選擇的。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宣佈了。」
這就很清楚,所羅巴伯就是一位政治領袖,而大祭司約書亞則是一位宗教信仰的領導者。他們兩人要帶領全體以色列人民敬拜上帝、事奉上帝。
第6節,這裡說上帝要先知撒迦利亞把祂的信息是要轉給所羅巴伯的,上帝要讓所羅巴伯知道,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城,特別是在聖殿的部份,並「不是靠武力、才能,而是倚靠上帝的靈」才能成就這件重建的工作。
人會以為有強壯的武力,就可以所向無敵,如入無人之境。但先知撒迦利亞傳出的信息則不是這樣。若是沒有上帝帶領,即使最精銳的部隊也是一樣,毫無用武之地。這件事可以從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過紅海的神蹟看出來。人的才能方面,可以用經濟力量、學識、技藝等這些來呈現出來。但即使有了這些,若是沒有上帝的看顧、帶領,也激發不出甚麼特別的創意,就算再好的頭腦,也會有不知所措之時,甚至只要來個地震、颱風、蟲害等等,就足夠讓人有不知所措的感觸。
第7節,這節說出倚靠上帝會帶來的結果,就是可以超越所有的障礙,這種障礙不僅是在經費上的困難,更大的阻礙是來自外族人的阻礙。這節說當「最後一塊石頭放上去時」,也就是聖殿建造完成之時,就在這個時候,眾人都會歡呼,因為整個建築實在是太棒了。這句「多麼壯觀,多麼壯觀」的話,可參考馬可福音第十三章1節,當門徒從耶路撒冷聖殿走出來,看到整座聖殿的宏偉時,對耶穌基督說這樣的話:「老師,你看,這是多大的石頭,多宏偉的建築!」
第8至9節,這並不是另一個新的異象,而是天使繼續在解釋這第五個異象所傳遞出來的信息。第一次的信息出現在第6至7節,要先知撒迦利亞傳達給所羅巴伯知道,建造聖殿並不是倚靠人的力量,而是倚靠聖靈的帶領。現在第二次的信息則是非常清楚地,要告訴所羅巴伯,讓他明白不用害怕,也不用擔心,在他的手中將會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
第9節下半句也同時出現對先知撒迦利亞的鼓舞,這句「我們的子民就知道是我--上主、萬軍的統帥差遣你到他們那裡去的」,在第二章9節、11節,以及第六章15節等處都有出現,主要是要讓先知撒迦利亞知道,不用失志、氣餒,上帝真的是和他同在,不會讓他孤單、被戲謔,上帝要讓他明白這些信息都會實現,會使所有聽到的人都因此加倍尊崇他。
第10節a句,這節說出了當時他們建造聖殿是因為有人阻擾而遲緩了一些時間。但另一方面也有發生在以色列人民內部的問題,就是有人因為全心參與建造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工作,導致忘記了家計生活的需要,導致家裡生活陷入貧困飢餓中,更嚴重的是有人竟然為了生活的需要,將田園土地抵押借錢,甚至被迫必須賣兒女當奴隸才能過生活,這些事件可從尼希米記第五章的記事中看出來(參考尼希米記五:1-6)。當一個人沒有能力供給生活所需時,就很難在工作上盡心、盡力,尤其在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工作,都是大家抽空出來參與的,若是因此使生命陷入貧困的狀態,建造起來的聖殿必定會有缺陷,圍築起來的城牆必定是殘缺不全。
這裡用「當他們看見所羅巴伯拿著測錘繼續建造聖殿,他們會很高興」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當他們看到所羅巴伯在進行建造聖殿的工作時,千萬不要小看建造聖殿的工作,因為那才是使他們生命豐富起來的力量,使他們生命齊全、有活力的記號。
7.第五章:
在這一章中記載的是先知撒迦利亞看見第六個和第七個異象。先知撒迦利亞確實有很特殊的經歷,他連連看見異象,且這些都很清楚地指出主要內容是甚麼。例如在第一個異象,說到上帝已經赦免了以色列人民,然後接下去的第二個異象就提到上帝要懲罰那些欺負弱小貧困者的惡霸。在第三個和第五異象,都是談到有關重新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的事,並且很清楚地讓先知撒迦利亞知道,上帝一定會藉著大祭司約書亞,和政治領袖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兩人來完成重建耶路撒冷--包括該城和聖殿的工程。而在第四個異象則是說到上帝要使原本已經污穢的以色列子民,成為潔淨的百姓。這項潔淨的工作就是以大祭司約書亞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換成新的,且又戴上了新的禮冠,更可貴的是,上帝清楚地應許,透過大祭司約書亞的祈禱,上帝一定會垂聽。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異樣好像都是針對兩千五百多年前發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事,其實,我們若是仔細思考這些異象所啟示出來的意義,就會發現聖經最珍貴的地方,就是這些異象就是在對我們今天的時代發出聲音。這些異象都很清楚地告訴先知撒迦利亞,雖然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聖殿,是要藉著大祭司約書亞和政治領袖所羅巴伯,但是,真正使這些重建工程可以順利完成的,乃是上帝的靈,不是倚靠人的才能,更不是倚靠軍事武力,或是政治勢力的強盛(參考撒迦利亞書四:6)。這種信息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實在非常珍貴。
第1節,「再觀看」,這很清楚地說先知撒迦利亞所看見的異象,並不是隔一段時間之後才出現一個新的,而是一個接連一個地出現,異象是連續不斷地出現在他的眼前。因此,作者才會「再」或是「又」這個字。要表明的是,這個新的異象是緊跟著前面的異象之後出現的。
先知撒迦利亞說他看見「一卷書卷飛過天空」,這是非常奇特的異象,竟然有會飛的書。再者,古代的書,都是用羊皮或是蒲草製成的。浦草是一張張的,而羊皮則是可以捲起來保存。
第2節,這卷會飛的書卷竟然是非常長和寬。長有九公尺、寬四公尺半。會有這樣大的書卷?確實很難理解。
第3至4節,這兩節說出這本大書卷裡面所寫的信息,而這信息都是屬於不好的,因此,第3節這裡說信息是「詛咒」的話語。這裡提到詛咒的內容包括兩方面;一面是要懲罰那些手不潔淨的人,就是「盜賊」。另一方面則是要懲罰那些不誠實的人。
盜賊,這也是猶太人列為「罪人」的三種人中之一。猶太人說「罪人」時,通常是指「稅吏」、「妓女」,和「盜賊」等這三種人。再來就是針對那些「發假誓的人」,也要進行「清除」工作。發假誓,這是違背十誡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出埃及記二十:16)特別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發假誓」,意思是指以上帝的名來發誓。這也是亂用上帝的名的一種錯誤行為。這樣,濫用上帝的名發假誓,等於違背了兩條誡命,第三誡說不可濫用上帝的名(參考出埃及記二十:7),然後就是第九誡:「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出埃及記二十:16)一個人敢這樣做,正好在表示這個人的心中根本不把上帝當作一回事,或是說在這種人的心中,不但不承認有上帝,還用這種欺騙的方式在迷惑他人,這樣也等於是和羞辱上帝一樣,都是很嚴重的錯誤行為。
問題就出在這裡;想想看,當大家從奴隸之地巴比倫返回故鄉參與建造耶路撒冷聖殿之際,卻發生這種偷竊、發假誓的行為,這樣,建造聖殿的意義又是甚麼呢?敬拜上帝就必須用真誠和心靈(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這是最基本的要件。上帝一定要「詛咒」這種人和他的家庭,表示這種懲罰是很嚴重的。
第5節,這節開始是第七個異象。
第6節,先知撒迦利亞在天使的指引下,看到一個「籃子」,這種「籃子」在希伯來文叫做「伊法」(ephah)。是一種用來裝穀類的桶子。這個籃子裡面裝的「全世界的罪惡」。
第7至8節,這兩節說這個籃子裡有「一個女人」坐在裡面。天使又說這個女人「象徵邪惡」。「罪惡」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是屬於陰性的,因此很可能為此之故而用女人來代表。另外,也有一個原因是和迦南地的宗教信仰有關;當地人喜歡崇拜女神亞舍拉,以色列人民就是因為在迦南地時跟當地人拜這種女神,導致上帝相當的忿怒,終至被上帝嚴厲懲罰。
第9節,就在這時候,天空中出現「兩個」身上帶有「強大的翅膀」的女人飛了過來。這裡特別提起這兩位女人身上的翅膀如同「鸛鳥的翅膀」,要注意的是鸛鳥的希伯來文是「hasida」,這個意思是指「忠心」。換句話說,這兩個女人身上的翅膀已經在象徵著她們兩人就是上帝忠實的僕人,受到上帝的差遣到世界上來。
再者,翅膀打起來會有「風」。而「風」在希伯來文是「ruah」,這個字就是聖靈的意思。這樣第四章6節說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是倚靠聖靈的力量,而不是用人的能力或勢力。這兩位身上有翅膀的女人,她們身上充滿著上帝的靈來到這世界上,將這個代表著充滿罪惡的籃子帶走了。
第10至11節,先知撒迦利亞問天使,想要知道這兩個有翅膀的女人要把這籃子帶到哪裡去?天使的回答是「巴比倫」(中文《和合本》用「示拿地」)。這代表著喜愛崇拜偶像神明的地方,在那裡被人放置在廟宇中崇拜著。啟示錄第十八至十九章,作者也是用「大淫婦」來代表著巴比倫。
這樣,這個異象很清楚在說明一件事:在敬拜上帝的百姓中,他們回到故鄉之後,所重新建造起來的耶路撒冷城,將不會再跟過去一樣,有崇拜偶像神明的現象存在。上帝要親自消除這些偶像神明,要將這些偶像神明送回去原本的地方。但要消除這些偶像神明並不是倚靠人的力量,而是要靠上帝的靈才有辦法,這就像第四章6節所提起的,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的工作,不是倚靠人的力量,而是倚靠聖靈的帶領。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