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18期

耶利米書第一至二章
1.第一章:
這章主要在介紹先知耶利米被上帝揀選的經過,特別強調上帝揀選他,並不是在他成長之後,而是早在他還沒有出生之前,上帝就已經計畫要揀選他作為僕人了,表示上帝是按計畫進行祂拯救的工作。這也在說明當上帝決定揀選一個人來當祂的僕人時,人是沒有能力可以推諉,只能順服。而上帝給被揀選的僕人唯一的保證,就是要與祂的僕人在一起(參考一:8)。這種與僕人在一起的應許,並不表示僕人不會受苦,而是使僕人有足夠堅忍的心志,不屈服,有剛硬如銅牆鐵壁般的力量,可以抵擋得住所有的惡勢力(參考一:9)。
這章也很清楚地說明上帝會透過異象傳遞信息,這種看見異象的記事,在先知運動中一再出現,先知耶利米也不例外。在這章的異象表明有災難來自北方,就是巴比倫帝國的入侵。
2.第一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記載先知耶利米被上帝呼召、揀選出來當僕人的經過,向猶大人民說話的時代背景。每個先知都有被上帝呼召的簡短告白,其中先知耶利米的最特別,他說當還在母親的腹中就已經被上帝揀選了。換句話說,他是毫無拒絕的機會和力量。
第1節,「這部書是耶利米的語錄。」這句話有意表示此書不是耶利米自己寫的,若此,則有可能是他的秘書巴錄所記下來的(參考耶利米書三十六:4-6、11-18、26、32、四十五:1)。這節也介紹先知耶利米的家族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的祭司。因此,依照祭司的條例,先知耶利米也是祭司。跟先知以西結一樣,都是出身祭司家族(參考以西結書一:3),卻被上帝呼召出來當先知。
「亞拿突」,這是屬於便雅憫支派境內四座屬於祭司亞倫後裔居住的城鎮之一(參考約書亞記廿一:17-18)。這城位於耶路撒冷東北方大約五公里處。今天的名稱是「亞拿大」(Anata),是阿拉伯人居住的村鎮。
第2至3節,這兩節介紹先知耶利米的時代背景,說是在「約西亞統治猶大國的第十三年」,這大約是在主前627年。依照列王紀下第廿二章2節的記載,約西亞王算是一個不錯的君王,作者這樣評論他說:「約西亞做了上主看為對的事,跟隨先祖大衛的腳步,不偏左不偏右。」甚至說:「在他以前,沒有一個王像他那樣盡心、盡意、盡力地事奉上主,遵行摩西所頒佈的法律,在他以後,也沒有一個王像他那樣。」(列王紀下廿三:25)在這時候「上主向耶利米說話」,而且是「常常」向耶利米說話。但在「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統治猶大之後的君王,都不想聽先知耶利米傳達上帝的信息,一直到西底家王結束統治,猶大人民「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止,這是在主前586年。
第4至5節,這裡說先知耶利米尚且還沒有生出來,還在母親的胎中,上帝「已經選召了」他,這句話表明上帝早已經有了計畫。在聖經中類似這樣的先知有好幾位,例如先知撒母耳(參考撒母耳記上一:11)、參孫(參考士師記十三:3-5)、施洗約翰(參考馬太福音一:13-17),他們的出生都跟上帝的揀選有密切關係。值得注意的是使徒保羅也是這樣告白自己,是在還沒有出生之前就被上帝揀選(參考加拉太書一:15)。
這裡說上帝揀選先知耶利米是要指定他「作萬國的先知」,這「先知」,意思是指替上帝傳遞信息者。因此,他必須忠實傳達上帝的話語(參考申命記十八:18-19,列王紀上廿二:14)。
第6節,這是先知耶利米拒絕接受上帝的呼召。他說自己「太年輕」,「沒有口才」,這樣的話語很像摩西回應上帝的呼召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四:10、六:12)。當先知耶利米用「太年輕」一詞來回應時,其實很清楚,那是一種逃避、推諉的意思。上帝揀選人,不會受到年紀的影響,就像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出哈蘭時,亞伯拉罕的年紀是75歲(創世記十二:4),摩西被呼召時,則是80歲(參考使徒行傳七:30-35),而上帝呼召先知撒母耳傳話時,那時他還是小孩子(參考撒母耳記上三:8-10)。
第7至8節,上帝回答先知耶利米,要他「不要自以為年輕」,上帝揀選他就是要「宣佈」上帝的一切話」,這很清楚表示上帝呼召先知耶利米,是要他將上帝講的話都照實說出來給猶大人民聽。上帝為了要堅定先知耶利米的心,因此要他「不要怕」,祂會與他「同在,要保護他」,上帝這種應許先知耶利米的話,以及要他去傳給猶大人民的話是一再出現(參考耶利米書一:19、十:5、十五:20、三十九:17、四十二:11、四十六:27-28)。
第9節,於是上帝「伸手摸」先知耶利米的「嘴唇」,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說詞,表示上帝要「把該說的話放在」他的「口中」,先知耶利米只傳講上帝要他說的信息。也表示他所講的,都是出自上帝的授與。
第10節,這節說明了先知要先知耶利米去執行的工作,就是要「向萬國萬民做根除、拆毀、破壞、推翻、重建,和種植的工作」,這說明了先知耶利米一生的主要工作。這句話也可清楚看出兩項主要內容:
一是「根除」,之後就接著要「種植」。「根除」,這是連根拔起,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
二是「拆毀、破壞、推翻」,然後接著是「重建」。這部份就是穿插在「根除」和「種植」當中。因為「根除」之時,就需要進行「拆毀、破壞、推翻」的工作,然後才能「重建」,也就是重新栽種。
3.第一章11至19節:
這段經文記載先知耶利米看見兩個異象,這異象是上帝要給他傳遞的信息。然後,上帝在表明要與先知耶利米同在,並且讓他很清楚知道將會遇到猶大社會領導階層者的攻擊,可是上帝一定會「解救」他。
第11至12節,這是第一個異象,上帝讓先知耶利米看見「一根杏樹枝子」。要注意的是「杏樹枝」的希伯來文,和「儆醒」這詞的字根很接近。「杏樹」通常是在一月底至二月初之間開花。上帝透過杏樹異象讓耶利米知道,上帝要他傳遞的信息,是一定會「實現」。
第13節,這是第二個異象出現。「北方有一個滾沸的鍋,向這邊倒過來」,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語句。「北方」,這是指巴比倫帝國。而「滾沸的鍋」,表示只要被淋到一定會受到嚴重的燙傷。現在上帝讓先知耶利米看到這個滾沸的鍋將會倒向猶大國,表示猶大國將會像受到嚴重的燙傷一般。
第14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四十一章25節。
這節表示災難會來自北方,嚴厲打擊猶大人民居住的耶路撒冷和鄰近城鎮。
第15至16節,這兩節很清楚地說出上帝的計畫,就是要讓北方的國家聯合起來,一起攻打猶大國,這些聯合起來攻打猶大的國家,將會分割佔據各自佔領的城鎮,「建立他們的政權」,意思是佔領並統治猶大。原因是猶大人民「所犯一切的罪惡」,這種罪惡就是「離棄了」上帝,他們去做上帝最厭惡的事,就是拜偶像「獻祭給別的神明」。
第17節,上帝要先知耶利米「準備好」,將上帝的話告訴猶大人民。上帝要他「準備好」,是因為一定會遇到強力的反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將上帝的話傳遞出去。
第18至19節,這兩節也可參考第十五章20節。
上帝很清楚地讓先知耶利米知道,他出去傳福音,並不會很順利,而是會遇到強力反彈、阻擋。這些強烈反對他的人包括了「君王、官長、祭司」和一般人民。其實可以這樣說,就是因為人民沒有覺醒,才會讓這些國家領導者離棄了上帝。但即使這樣,上帝應許先知耶利米,說要賜給他有足夠的「力量抵抗他們」,這種力量之大,如同「堡壘、鐵柱、銅牆一樣堅強」
4.第二章:
從第二章開始直到第六章,這段經文是記載先知耶利米在約西亞王執政時代(主前639~608年)所傳講的信息(參考耶利米書三:6),而這些信息幾乎大是在主前626至621年間的狀況。主要的內容就是猶大悖逆上帝的旨意,必定會引起上帝的忿怒而使他們受外族入侵的懲罰。
5.第二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是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在回顧過去的歷史,讓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大人民知道,過去在曠野漂流的日子裡,上帝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的甜蜜、恩愛。但現在他們竟然背叛上帝,離棄上帝,忘記了上帝過去對他們的愛。先知耶利米透過這段詩歌要他們回想祖先過去在曠野的時代,是如何領受到上帝的恩典,現在他們又是怎樣背叛上帝。這也在說明一個中心信息:是人離棄了上帝,而不是上帝離棄人;也是因為人離棄了上帝,才使上帝感到非常傷心。
第1至2節,這裡一開始就說上帝要先知耶利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這樣說」,上帝「記得」猶大人民之間所立的「約」,而上帝會永遠守住這約。這裡特別強調當年在曠野流浪時,猶大人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是如同「蜜月」般的「情深」。
第3節,這節說猶大人民是「專屬於」上帝,因此被看成是「神聖的子民」,是聖潔的。為了要保護猶大人民,上帝給他們這樣的應許:「誰傷害你,我就降災禍給誰。」表示上帝絕對不允許猶大人民受到任何傷害,就像他們在曠野漂流時代,上帝親自手帶領他們走過每段路徑一樣。
第4至5節,這兩節記載上帝在控訴猶大人民背叛,指出他們「去跟從虛無的偶像」,也因為這樣也「使自己成為虛無」。這「虛無」,表示「毫無價值」之意,這詞多次出現在先知耶利米書中,用來形容假的神明(參考八:19、十:3、15、十六:19、五十一:18)。先知耶利米用這樣的詞句,其實也是在表達一個基本的觀念:當一個人去拜「虛無」、「毫無價值」的偶像神明時,其結果也是讓自己變得「虛無」、「毫無價值」。
第6至7節,這兩節很清楚提到是上帝救猶大人民「脫離埃及」後,又帶領他們進入「荒野」,然後再帶他們進入「肥沃的土地」,這土地是指迦南地,也被稱為「流奶與蜜」之地(參考出埃及記三:17、十三:5,利未記二十:24,申命記六:3、廿六:9,耶利米書十一:5、三十二:22)。但猶大人民不但不理會上帝,也把上帝賞賜給他們那美好肥沃的土地給「糟蹋」、「污染」了,這用詞很清楚表示猶大人民在上帝賞賜給他們美好的土地上,去拜偶像神明,離棄了上帝。
第8節,這節可看出猶大人民犯罪的嚴重性,這裡提到三種代表者帶頭犯罪,這些人包括了「祭司」,是上帝的僕人,他們是特別揀選出來,專事帶領人敬拜上帝;還有「統治者」,這是指國家君王、社會領袖(參考耶利米書廿三:1-4),也可以當作「牧者」;更嚴重的是「先知」,他們是上帝的僕人,要聽從上帝的命令去傳信息。但現在是連「先知奉巴力的名說預言」,而「巴力」是迦南地人民所事奉的神明,是虛假的神,先知若是奉它的名說話,就是說不誠實、欺騙的話。
第9至11節,上帝要「控告自己的子民」,這種寫法是以法庭開庭審案的方式呈現,表明上帝並非捏造罪狀,而是可以跟被告公開辯論。再者,「控告」的另一個意義,是指審判,是上帝開庭要審判悖逆的子民。這裡說要「指控他們的後代」,這是指雅各的後裔。上帝的指控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實據的,上帝說要他們去「基提島」、「基提」這兩地方看看,意即到世界各地察看,這說明了猶大人民離棄上帝的這種行為,比全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惡劣。因為猶大人民不但沒有珍惜上帝賞賜給他們的榮耀,反而是將這份榮耀歸給那些虛假、毫無作用的神明身上。這點讓上帝感到被嚴重羞辱。
第12至13節,因此,上帝決定要進行懲罰,方式是「要使諸天戰慄恐懼」,這是指上帝要邀請所有的「天」都來出庭,祂要指控猶大人民。而當上帝公開指控猶大人民時,所有聽到的人都會「驚惶失措」,因為猶大人民是上帝親自揀選的,他們原本是最脆弱的一個小國、民族(參考申命記七:7),因為有上帝的帶領,才使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和民族。上帝指控猶大人民是犯了「雙重的罪」,因此,上帝要加倍嚴重的懲罰他們,不但讓他們無法找不到水泉,也挖掘不到可蓄水的池子。這必定會讓他們痛苦萬分。
6.第二章14至25節:
這段經文很清楚地在說明猶大人民會受苦,並不是其他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離棄上帝,拒絕上帝當他們的守護者。先知耶利米在這裡用兩種內容來說明,一是變種的葡萄樹,另一是性慾衝動的野驢。主要在呼籲猶大人民要醒悟過來,不要以為藉著強大國家就可以得到庇護,排除國難,若上帝不伸手救助,任何人間的力量都無法挽回即將滅亡的結果。
第14節,先知耶利米提出這個問題:為甚麼會有「敵人要追捕」猶大人民?他們又不是「奴隸」。
第15至17節,這三節已經在預言猶大人民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種懲罰是上帝透過敵人來攻擊他們。這裡形容敵人就像凶猛的「獅子」張牙咆哮,準備要撕裂、吞噬他們,而這獅子是指亞述帝國。雖然猶大的猶大人民以為尋求埃及(這裡用「挪弗人」和「答比匿」作代表)可以庇護他們,結果不但沒有保護,反而是帶來羞辱。而這些都是猶太人「自己招來這災禍」。
第18至19節,可參考第36節。
這裡意思很清楚,指猶大人民離棄上帝,以為埃及和亞述帝國是最好的倚靠,其實,那是極大的錯誤想法。原因興起巴比倫帝國當僕人的是上帝的旨意(參考耶利米書廿五:8-9)。而這時候的埃及已經自身難保,它根本就無法出兵來庇護猶大;亞述帝國正在頹廢中,國勢已經大不如從前,想要去找亞述帝國幫忙,是一點用處也沒有。離棄上帝的結果,只會帶來嚴重的苦難。上帝會用各種方式來懲罰那與祂有約,卻悖逆祂的子民,懲罰的方式,除了會透過自然界的力量,也會用猶大人民最厭惡、懼怕的仇敵作武器。
第20節,上帝指責以色列民背叛上帝,「不服從」上帝的「權威,也不「敬拜」上帝,故意在「每一座山頭上,每一棵綠樹下」,都有「留下」他們「跪拜繁殖神明的痕跡」,這種控訴不僅是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也出現在先知以西結的信息裡(參考以西結書六:13)。這裡提到所謂「繁殖神明」,指的就是巴力,是迦南地人所崇拜的生產之神。而「跪拜繁殖」,這詞原意是指「性交」之意。
第21至24節,這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五章1至2節。
這裡說明上帝「栽種特選的果樹」、「最好的葡萄種」,這些用詞都在表示以色列民族是經過上帝特別篩選出來的。詩篇第八十篇8至11節詩人描述這棵葡萄樹,是上帝從埃及帶出來的,且是栽種之後,根深入在地底下,枝藤蔓延到相當廣泛之地。可是這些最好的「葡萄種」竟然「變了種」,使這特別選出來的葡萄樹變成「劣等」、「毫無價值」,原因是他們的「罪惡」相當嚴重,且是無論是「用鹼、用肥皂洗滌」也都無法清除。這種罪惡,就是他們拜偶像已經到了如同「狂奔的野駱駝」,也「像性慾衝動的野驢」,只要想要交配,就會到處尋找對象,而且是出現「雜交」的現象,完全「無法控制」了,也隱喻著猶大人民拜偶像的嚴重性。
第25節,從這節可看出猶大人民拜偶像神明狂熱的程度,是走到了「腳破」,喊叫到喉嚨「乾渴」疼痛、無聲,雖然有先知的警語,和勸勉,但他們都不要「回頭」,他們是「愛上了異國神明」,因此,上帝絕對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追究到底」。因為若是不給予嚴厲的懲罰,他們絕不會醒悟過來。
7.第二章26至37節:
這段經文很清楚指出猶大人民改認這些偶像神明當作他們的父母,但這些是虛假的神,並不會救人,相反的,只會帶領信徒誤入歧途而已。也再次重複前面所提起過的問題,清楚說明猶大人民遭遇的災難,是從上帝來,因為他們背叛了上帝,並且還殺害上帝的僕人。
第26至27節,先知耶利米在這裡用「小偷」一詞來形容猶大人民拜偶像神明的樣式,既怕上帝知道,卻愛拜偶像神明到幾乎如同慣竊一樣的程度,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但他們這種行為都顯露出來,無法隱藏,而且不僅是人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連「君王、官長、祭司、先知」,這些社會領袖也是一樣帶領人民「背離了」上帝,竟然是「認木頭作爸爸,叫石頭作媽媽」,但這些都將為他們帶來災禍。
第28節,「猶大人哪,你們的神明像你們的城市一樣多。」這句話可參考第十一章13節。但這些都是虛假的神明,當猶大人民遇到災難時,這些虛假的神明並無法來救助他們,而在此時,他們卻要上帝拯救他們。現在先知耶利米要他們去向這些偶像神明求救吧。
第29至30節,上帝指控猶大人民不但拒絕上帝僕人先知的勸勉,甚至還「殺害了自己的先知」(參考廿六:20-23,尼希米記九:26),這表示猶大人民的心已經硬化到極點不行(參考耶利米書五:3)。
第31至34節,雖然是這樣,這位慈悲的上帝還是呼籲猶大人民一定要回頭過來歸向上帝,不要像是個「長久忘記」上帝的選民。
在第32節這裡用婚禮用的貴重裝飾品來比喻,一個新娘絕對不會忘記自己要穿的新娘「禮服」,和所要配戴的「珠寶」。因為這是結婚那天一定要穿戴的物品。但是悖逆的猶大人民卻忘記了,或是故意遺棄不用。因為他們就像個淫婦一樣,只知道「追求情郎」,比起那「最淫蕩的女子」有過之,而更嚴重的,是因為去拜偶像的虛假之神,因此,就膽敢去做那欺壓「窮人和無辜者」的事,殘害別人的生命,這種流「無辜者的血」,特別是指獻兒童為祭給神明(參考列王紀下十六:3、十七:17、廿一:6、廿四:4,以賽亞書五十七:5)。這些小孩都是「沒有侵犯」的能力者。這是上帝絕對不會罷休的事。
第35節,從這裡可看出他們做了這種殘害無辜者,不但「不承認自己的的罪」,卻喊冤說自己是「無辜的」,並且很自信地認為上帝的「忿怒已經消失」,其實沒有,上帝的怒氣正熾,且已經發出烈怒。換句話說,他們對上帝的認知已經錯誤。
第36至37節,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的話,說猶大人民「貶低自己,轉向異國的神明」,而想尋求「埃及」或是「亞述」庇護他們免遭巴比倫帝國的侵犯,但結果這兩國都讓他們失望,且要讓他們蒙羞、狼狽四處亂竄逃亡。也因為上帝「棄絕」他們,要毀壞所有的偶像神明,用這種方式使他們喪失所有的一切,這是上帝用來懲罰他們的方式。
讀 耶利米書這本經書
舊約聖經中有幾位被稱為大先知的,先知耶利米就是其中一位,另外還有先知以賽亞、以西結等人。被稱為大先知,是因為他們的作品篇幅多。以賽亞書共計有六十六章,耶利米書有五十二章,而以西結書有四十八章。
先知耶利米出生在亞拿突這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北邊大約四公里處,是個土地肥沃、農產豐富的地方,屬於便雅憫支派。父親希勒家原本是一位祭司,可能是所羅門王時代亞比亞他的後裔,因為亞比亞他遭到所羅門王放逐(參考列王紀上二:26),從此之後,該家族沒有再作王朝的祭司階級。
先知耶利米在年輕的時代就被上帝揀選,呼召他出來傳達信息,他和同時代的先知以西結一樣,既是祭司,也是先知(參考以西結書一:3)。但先知耶利米接到上帝呼召時,跟摩西一樣,想盡辦法一再藉詞推諉不接受。但是當上帝呼召一個人成為祂的僕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拒絕得了,就算論是潛入深淵,也是沒有用,這就是先知約拿的親身經歷。
先知耶利米是主前第七至六世紀時代的先知,大約從主前627年至580年的這段時間內,擔任先知的工作。也就是從約西亞作猶大王開始,經過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等這幾位猶大王的那段時間。在這段時代中,也是南國猶大最混亂動盪不安的世代,耶利米負起先知的工作長達將近五十年之久,這對一位先知來說也是一件很累的事。特別是在他的時代,不但甚少人會聽他傳遞的上帝信息,社會領袖還迫害他,把他下在監獄中受苦(參考耶利米書三十二:2-3、三十七:11-16、21、三十八:13),甚至想要把他害死於監獄中。
先知耶利米沒有結婚(參考十六:1-2),朋友甚少,因為他不能跟其他人有社交生活(參考十六:5、8),有一位很重要的秘書名叫巴錄幫他寫記錄(參考三十六:4、18、四十五:1)。這本耶利米書很可能就是在巴錄的整理下成書的。
孤獨的先知
先知耶利米是一位感情豐富的先知。當他被呼召出來傳遞上帝信息時,內心充滿著熱情,很想看到自己的猶大同胞會認真聽他傳遞上帝的信息而趕緊悔改,這樣或許還有機會得到上帝的憐憫、寬恕。但事與願違,他看到且親身經歷到的,是他的同胞對他誤解甚深,迫害他,威脅要殺害他(參考十一:21、二十:1-2、廿六:7-11),對他說各種羞辱難聽的話,逼得他只能將這種痛苦向上帝傾訴(參考十五:10)。但上帝好像並沒有在他感受到這種心境難堪的時候,給他一股支持的力量(參考十五:17-18),相反地,還繼續要他去傳遞信息,使他夾在上帝和人之間,不知所措。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持續不斷地擔任著先知的使命和工作,難怪他會像先知以利亞一樣,希望以死來解除這項工作所帶來的心痛(參考二十:14-18)。特別是在眼見自己的國家面臨滅亡之際,苦勸又得不到社會領袖和民眾的接納,人們看他像瘋子一樣(參考二十:7-8),甚至有許多次,人們將他看成是賣國賊,與巴比倫帝國勾結出賣自己的國家、同胞(參考三十七:13),特別是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下令將他從監獄中被釋放回家時,這種誤解更深(參考三十九:11-14、四十:1-6),這使得他心中的孤獨感相當深,遠超過一般人所能忍受。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先知耶利米卻還是得繼續完成上帝所交託他傳達信息的使命。從這裡來看,比較容易理解為甚麼先知約拿會想到要拒絕上帝的呼召擔任先知,以及使徒保羅說的:「我沒有理由為著傳福音誇口;我不過是奉命去傳的。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哥林多前書九:16)先知耶利米說自己在「還沒有出生」之前,上帝已經「指定」他「作萬國的先知」(參考耶利米書一:5)。這種出生之前就被上帝揀選成為傳遞信息的僕人之經驗,也在使徒保羅身上出現,他就曾這樣說:「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了我,召我來事奉他。」(加拉太書一:15)
這本經書的重要信息
讀耶利米書有一個困難,就是這本經書並不是依照年代的順序編輯而成,不過很清楚的是,他的信息是針對南國猶大說的,這點和先知以西結是對全體以色列人民說話,大不相同。在這本經書中,我們會看到很強烈的「上帝審判」的信息,一再警告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要趕緊悔改,否則上帝絕對不會對他們寬手,祂會用「饑荒、瘟疫、戰爭」等嚴厲的方法來懲罰背叛的猶大人民。因此,在這本經書中,就一再出現用「饑荒、瘟疫、戰爭」這種驚人的警告(參考十四:12、15、十五:2、十六:4、十八:21、廿一:7、9、廿四:10、廿七:8、13、廿八:8、廿九:17、18、三十二:24、36、三十四:17、三十八:2、四十二:16、17、22、四十四:12、13、27)。
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他提到猶大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會引起上帝極大憤怒的原因,就是離棄上帝的誡命,去拜他們的手所雕刻的偶像神明。拜偶像的嚴重情況幾乎是到了全國大小城市、鄉鎮、村落都有,甚至是大街小巷都有。他說:「猶大人的神明跟他們的城鎮一樣多;耶路撒冷人為那可恥的巴力所造的祭壇也跟他們的街道一樣多。」(耶利米書十一:13)但這些來自人的手所雕刻的偶像並不是真的神,因此,在急難來臨時,一點點作用也沒有,不但救不了猶大以色列人民,還因為這樣惹起上帝極大的生氣,真是得不償失。他一再呼籲他的同胞要放棄拜偶像的愚蠢行為,趕緊悔改歸向上帝,或許這樣還有機會可以使整個國家免遭遇淪亡的懲罰。可惜,猶大人民並不聽信先知耶利米這樣的聲音,原因是整個社會充滿著「假先知」(參考五:13、31、六:13、七:4、八:10、十四:14、15、十八:18、二十:1-6、廿三:11、13、14、18、21、25-40、廿七:9、14、15、廿八:1-4、15、廿九:8-9、21、23、26、32-32、三十二:32),他們傳出假的信息,讓猶大人民誤以為一切都很平安,沒有問題。也因此,先知耶利米最困擾的事,就是要用許多時間和這些假先知對抗;他不僅要勸告自己的同胞悔改,還要揭穿假先知的面目和錯誤的話語(參考廿八:1-9)。可惜的是,人民喜歡聽假話,因為假話比較好聽,真正來自上帝的信息往往使人覺得痛苦難以接受(參考希伯來書四:12)。但不聽從上帝話語的結果,就是導致整個國家滅亡,人民被擄,就這樣,南國猶大在主前586年亡國。
先知耶利米也和先知以賽亞一樣,提出「殘存的人民」(參考五:18、六:9、廿三:3、三十一:2、7、三十二:37、四十二:13、19、四十四:12、28)這樣的信息,就是在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雖然極為憤怒而懲罰他們,但祂確實是一位仁慈、信實的上帝。因此,原本想要消滅他們的,卻因為愛他們,而留下了「殘存的人民」作為重建家園的準備。因此,在這本經書中,也會看到預言返鄉重建家園的信息(參考十六:14-15、廿三:3-8、廿七:22、廿九:10-14、三十:2-3、8-12、18-22、三十一:1-34、38-40、三十二:15、36-44、三十三:1-26、四十二:12、四十六:27-28、五十:4-5、17-20)。
本書最特別的信息
這本經書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將猶大人民視為仇敵的巴比倫帝國看成是「上帝的僕人」(參考廿五:9、廿七:6),這在先知運動中是非常特別的觀點,也是唯一僅有的例子。在先知耶利米的看法裡,即使是強猛如巴比倫帝國,也是上帝的僕人。上帝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掌管祂創造的宇宙萬物,同樣也可以借用整個受造物來教訓背叛的選民,例如饑荒、瘟疫就是其中之一。而巴比倫帝國的興起,乃是上帝為了要用它來懲罰以色列的人民。但是,僕人必須聽從主人的話,如果僕人想要自己當主,則主人會「撤換」這不聽話的僕人。巴比倫帝國後來就是遭遇到這樣的命運(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因為它「狂傲地敵對上主--以色列的聖者」(參考耶利米書第五十章)。因此,透過先知耶利米這樣的信息,就是在告訴我們:上帝賜福給我們,使我們有能力成就各樣的事業,並非要使我們敵對上帝,或是自認「像上帝一樣」(參考創世記三:5)驕傲起來,想要跟上帝比高低,這是最愚蠢的念頭,因為這只會為自己帶來滅亡而已。受揀選者,是要因為被揀選而獻上感謝,且更重要的,是應該更加謙卑,順服上帝的旨意。
再者,耶利米書也提供另一則相當特殊的內容,就是先知耶利米一再替猶大以色列人民祈求上帝憐憫,不要降那樣大的災難在他的同胞身上(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9-22、十七:16),但是上帝不但不允許,而且還要求先知耶利米不要再替猶大以色列人民祈求(參考七:16、十一:14、十四:11),且在上帝眼中,以色列人民犯罪、不聽勸勉的情況,嚴重到甚至是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站在上帝面前向上帝祈求,上帝也不會憐憫他們,還會把他們趕走(參考十五:1)!主要原因是猶大以色列人民並非初犯,而是連續地、一而再地拒絕上帝僕人傳出的信息(參考七:25-26、十一:7-8、廿五:4-7、廿六:5、廿九:19、三十二:33、三十五:15、四十二:21、四十四:4-5)。
本書的中心題旨
整本經書環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就是在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民會淪落到成為外族人的奴隸,乃是因為他們「向別的神燒香,不聽從上主的話,不遵守上帝的誡命,得罪了上帝」的結果(參考四十四:23)。這也是整本聖經中心思想--要對上帝忠心,遵行祂的誡命。這才是生命得到永恆的唯一途徑。

可分成下列段落
一、先知耶利米受呼召;第一章。
二、猶大諸王的預言,包括約西亞、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等王朝時代,先知耶利米的信息;第二至廿五章。
三、先知耶利米的事蹟;第廿六至廿九章。
四、預言以色列人民將重返家園;第三十至三十三章。
五、西底家王時代的先知耶利米、巴錄的工作;第三十四至三十八章。
六、耶路撒冷淪陷後的先知耶利米;第三十九至四十五章。
七、列國將受到審判的預言;第四十六至四十九章。
八、巴比倫帝國的滅亡;第五十至五十一章。
九、附錄:歷史資料-耶路撒冷陷落,南國猶大滅亡,人民被擄到巴比倫。第五十二章。
以賽亞書第六十至六十六章
1.第六十章:
這章和前面第五十六至五十九章的譴責內容截然不同;在這一章中,一再提到重新建造起來的耶路撒冷城,將成為萬民萬國敬拜的中心,原因是上帝賜福耶路撒冷,在這上帝親自帶領、保守的地方,只有公義,沒有凶暴,更不會有戰爭,因為大家都知道上帝是生命的主。在祂的治理之下,人們會重新看見生命的亮光,不論是白晝或黑夜,生命永遠充滿希望。
第1至3節,這是一句呼喊耶路撒冷的聲音,告訴以色列人民「起來」,因為夜晚已經過去,而「上主的榮光」要照耀他們。透過他們從上帝得到的亮光,讓過去生活在黑暗中受奴役的人民會看見希望,不但這樣,所有其他國家的君王和人民,也因此而想要來接近耶路撒冷。這樣的信息在第四十九章7節、第五十二章15節、第五十五章1節都有提到。
第4至5節,可參考第四十九章18節、22節。
這裡很清楚地指出被擄的以色列人民將會扶老攜幼地返回故鄉,就算剛出生的稚齡孩子也會有人協助「背著回來」。不論他們被擄去的地方距離故鄉有多遠,都不會阻礙返鄉的決心,人們因為得釋放重獲自由。而且不僅是被擄的人民會回來,且還會有許多商隊來此進行買賣,使耶路撒冷重新恢復往年的繁華景象。
第6至7節,「米甸」,是在約旦河外曠野地區的游牧民族。「以法」,是米甸的兒子(參考創世記廿五:4),在波斯灣以東。他們父子兩代將會帶來「示巴黃金和乳香」,而這兩項物品都是用在當時聖殿的裝飾與敬拜(參考耶利米書六:20)。
「示巴」,在非洲的東部,以產香料和黃金出名。
「基達」,這族群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參考創世記廿五:13),也是聞名世界的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的祖先。他們將帶著最好的羊群來到耶路撒冷,作為獻給上帝的牲祭。
「尼拜約」是以實瑪利的長子(參考創世記廿五:13),他們也是以放牧為生。
過去以實瑪利這族群的後裔,一直與雅各的後裔之間有很大的衝突、隔閡,如今都將因為上帝在耶路撒冷,而使他們重新回來朝拜、進貢,大家都要「頌讚上主的作為」,要在上帝的聖殿獻祭感謝上帝,使耶路撒冷聖殿「比從前光耀輝煌」。
第8至9節,這兩節所有的人都「像雲飛來,像鴿子回巢」一樣安全回來,沒有迷失方向,而且速度很快。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這些返鄉的以色列人民還帶著大量「金銀」回來,他們不是要作買賣經商,而是要「奉獻給上主--以色列神聖的上帝」,表示他們心中的感恩。
第10至11節,這段經文述說返鄉後的以色列人民,將會在上帝的賜福下,重新恢復以往的榮耀,有「外族人要來替」他們修建已經毀壞的「城牆」,不但這樣,還有許多「國王要服事」他們,因為這些君王都是帶頭率領他的子民來加入建城的工作。過去上帝「曾在發怒的時候懲罰」他們,但「現在要賜」給他們更多的「恩惠慈愛」。過去荒廢的耶路撒冷城,如今城門將會「日夜敞開」,
因為這城將成為萬國萬民敬拜的中心,隨時都會有從遠地而來的人要來朝拜上帝,而且來進貢、敬拜的人,還包括了「國王」在內。
第12節,這節和前面所說的很不搭調,很可能是一節獨立的經文。但這節也說出一個事實:即使有重建耶路撒冷,和被擄的以色列人民陸續從世界各地被釋放返鄉的事實,但仍有一些族群持續在抗拒上帝的救恩,因此,這節說出當人們藐視祂的救恩時,上帝是會忿怒的,藐視上帝神聖的人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懲罰可能是「滅亡」,或是他們的國家會「完全荒廢」。
另一方面,這裡可能也是暗指著撒馬利亞人和亞捫人,他們曾阻擾耶路撒冷城重建的工程(參考尼希米記第四章)。
第13至14節,可參考第四十九章7節、23節。
就像所羅門時代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時,有「黎巴嫩樹林中最好的木料--松木、柏木、黃錫木」作為建造聖殿的建材,如今以色列人民返回故鄉後的耶路撒冷,將再重現昔日所羅門王時代的輝煌記錄。不但這樣,這城也將成為萬國萬民敬拜上帝的中心。因為有上帝同在,過去曾經「壓迫」、「藐視」過以色列人民的都將改變,因為他們看到上帝的榮耀光照,使該城成為「上主的城」、「神聖上帝的錫安城」。
第15至16節,這兩節說出上帝對祂子民的應許,就是要重新看顧以色列人民,上帝最先要恢復耶路撒冷城過去的榮耀,使它成為大家喜歡來相聚的地方,且是讓人「永遠快樂的地方」。過去欺壓、迫害過以色列人民的列國,他們的君王將會「像母親」一樣「哺養」以色列人民,表示他們的付出是一種心甘情願的愛。在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全能的上帝卻一定會照計畫完成這件救贖工作。
第17至18節,這裡用「黃金」、「銀子」、「銅」、「鐵」來形容返鄉後的以色列國,將再次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更重要的是,統治他們的君王會「以正義和平治理」他們,在這樣的國度裡,將「不再聽見凶暴的聲音」,也沒有強國可以入侵以色列的國境去「蹂躪」。因為有上帝保護著他們。
第19至20節,這節說出了一個非常嶄新的世界,是有上帝的亮光照耀著,因此,只要有上帝亮光照耀的地方,就足夠了,並不需要「太陽」和「月亮」。因為上帝就是他們「永遠的光」。有上帝親自照顧的地方,沒有時間的限制,甚至是超越時間的觀念。也不會「悲傷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喜樂。
第21至22節,在上帝照顧看守之下的以色列人民,將會「秉行公義」,且會讓他們「永遠繼承這地」,好「彰顯」上帝的「榮耀」。在上帝帶領之下,在人看來「最小的家要成為大族,最弱的族要成為強國」。
2.第六十一章:
有些聖經學者將這一章稱為「僕人之歌」。前面有提過關上帝的僕人之四首詩歌(參考四十二:1-4、四十九:1-7、五十:4-9、五十二:13-五十三:12),若再加上這首詩歌,則有五首關於上帝僕人的詩歌。這首詩歌之所以被重視,跟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宣讀這一章的第1至2節有關(參考路加福音四:16-19)。
第1至4節,這段詩歌很清楚描述上帝的僕人所要宣告的信息,就是讓那些被欺壓的人,獲得生命的釋放。
這裡說「至高上主的靈臨到我」,這句話可參考第四十二章1節、第十一章2節。這裡所謂「上主的靈」,表示上帝的力量,就是完成祂拯救計畫的力量,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上帝揀選出來的僕人,是要「向貧窮的人傳佳音」,這些「貧窮的人」是指被眾人所鄙視的對象,或指生活在極惡劣環境下,一再受到威權的欺壓,卻無法脫離的人;也有另一個意義是指「謙卑的人」,或是「卑微的人」。也要「醫治傷心的人」,像那些「被擄的」人宣告他們將會「得釋放」,以及「被囚的,得自由」。這裡的「得自由」,在希伯來原文是指「打開眼睛看見」。因為過去的監牢都是設在地窖裡,暗無天日,重獲自由才可以看見亮光。上帝要差遣祂的僕人去「安慰悲傷的人」,因為許多被捉去當奴隸的人是受凌虐而死,讓親人非常悲傷,但如今他們將獲得上帝的安慰。因為這重建起來的國家、社會,是會遵照上帝的旨意「秉公行義」,作為重建昔日荒廢的「城邑」的基礎。
第5至7節,既然上帝伸手救助,且有上帝在看顧保守他們的國家,且新膏立的君王知道秉公行義,這樣的國度和子民必定會被各國的人民看成是「上主的祭司」,且會享有永不匱乏,和備受尊崇的禮遇。
第8至9節,「我喜愛正義」,這點也是整本聖經給我們的教導,表明上帝的本質就是「正義」(參考詩篇三十七:28、九十九:4)。因此,祂要求凡是屬於祂的子民,都要將「正義」彰顯出來(參考以賽亞書一:17、五:7、三十:18)。上帝要與這樣的子民和國度「訂立永久的約」。這種國家才是見證上帝蒙福最好的記號。
第10至11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3節,描述一個嶄新的樣式出現。就像「穿上救恩和公義的禮服」,又像「新郎」準備迎娶盛裝的美麗「新娘」。
也像「種子發芽」,出現新的生命,使人人看見都會述說上帝奇妙的作為和救恩。
3.第六十二章:
以賽亞書從第六十至六十二章,都是談到上帝對重建耶路撒冷城恢復昔日光輝的應許。因為耶路撒冷城所代表的,不只是以色列這個民族,而且代表上帝的榮耀。
第1至5節,這段詩歌是繼續第六十一章10至11節所提到的,上帝在耶路撒冷城有奇妙作為,特別提到要賞賜「救恩」、「公義」給該城,如同「新郎」與「新娘」的榮耀。先知以賽亞在這段信息中,再次強調這些榮耀的實現,是上帝所要給祂子民的賜福。
這裡一開始就說上帝要像「公義」的「太陽照耀」,也像「燃燒」的「火把」一樣,照亮在以色列人民身上,使他們代表著上帝「手裡美麗的華冠」,是上帝心中的「寵兒」,上帝會再次與以色列人民訂立「婚約」,過著「美滿姻緣」的生活,因為上帝和他們之間有很深厚的愛情,如「新郎喜愛他的新娘」一樣,上帝就是這樣「喜愛」以色列人民。
第6至7節,在耶路撒冷城牆上,上帝將會「派駐守望者」,這樣,該城就不會再次發生被敵人攻擊的苦難。「上主記得他的應許」,這應許就是重建以色列人民荒廢的家園,並且使這家園成為美麗的城市,「萬國」都會因為她的美而「稱頌」這城。
第8至9節,上帝伸出祂有力的「右手發誓」,意思是指上帝一定會執行的計畫,絕對不會改變,也不會拖延時間。因這表示上帝「定意要實現他的應許」。而這應許了兩件事:一是農作物收成自己吃。二是勞碌得來的酒自己喝。以上兩項都在表示以色列人民將不會再受到外族的欺壓、搶奪或是恐嚇,也不需向外族進貢。因此,可以「吃自己的食物」,不必靠別人施捨、救濟。這是因為有上帝賜福,所以,他們會將這些美好的農作收成帶到敬拜上帝的場所去獻祭,感謝上帝,並且在聚會的地方歡欣快樂地「喝自己的酒」。
第10至12節,參考以賽亞書第三十五章8至9節、第四十章3至4節、第四十九章11節、22節、第五十七章14節。
當上帝帶領被擄的子民返鄉時,故鄉看見的人都會歡欣喜悅地「到城外去」迎接這些同胞,大家還會「造一條大路」、「造一條大道,清除障礙」、「豎立路標」等,好讓這些四散於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民能夠順利返回故鄉。這是因為上帝已經宣告祂要把自己的子民帶領回來,這項宣告代表著兩個重要信息:一是上帝要使以色列人民都成為「神聖的子民」(參考六十一:9),也是上帝「救贖的子民」(參考六十:16)。二是耶路撒冷城將會再度成為「上帝所喜愛的城」(參考六十:14),也會被稱為「上帝不遺棄的城」(參考五十四:6-8)。
4.第六十三章:
這章和第六十四章中,有一篇上帝審判的詩歌(參考六十三:1-6),稱讚上帝的仁慈和救恩(參考六十三:7-14),以及一篇祈禱的詩歌(參考六十三:15-六十四:12)。有些學者認為第六十三章1至6節的這段敘述上帝審判之詩歌,是延續第五十九章20節之後。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進一步在解釋第六十二章12節所提到的,上帝現在伸手拯救了耶路撒冷。
第1節,這節開始所描述的就像一個守望者在說話一般,「是誰」從遙遠「以東」首都的「波斯拉城」來?守望者繼續說這個人「穿著華麗紅色袍子」,就是「有拯救大能的上主」,他就是來宣告上帝救贖祂子民的時刻來到了。
第2節,這守望者繼續提問說:「為甚麼他穿著紅色的袍子,像踩踏葡萄釀酒的人?」因為大家不瞭解,因此提出這個問題。
第3至6節,這段是上帝回答這個守望者的問題。
「踐踏萬國,像踩踏葡萄一樣」,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上帝正在進行祂的審判,而其中也包括了「拯救」和「懲罰」,使上帝忙碌到如同正在踩踏葡萄的工人一樣,沒有時間可休息。即使是這樣忙碌,上帝仍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協助,因為如果需要外力來幫忙,這位上帝就不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了。這表示上帝是獨一的生命之主,也是唯一的審判者。就是因為沒有人來替上帝子民伸冤,因而讓上帝感到忿怒,而「親自」出手來打擊對方。而當上帝一出手懲罰,敵對上帝的下場一定很悲慘。就像這裡說的,上帝是在極其「忿怒下賤踏萬國,摧毀了」這些敵對者,讓他們「血流成河」,這是非常恐怖的景象,也是祂的衣袍染滿「紅色」的血跡之因。換句話說,當上帝出手打擊時,除了徹底毀滅外,毫無生機。就像創世記第十九章所描述的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一樣。
第7節,詩人說出以色列人民將會「述說上帝的慈愛」,描述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愛非常豐富,並且是以持續不變的愛顯現在祂子民的身上。
第8至10節,這段經文述說以色列人民後來因為「背叛」上帝,導致上帝成為「他們的仇敵,與他們作對」。但他們在背叛上帝,受到的生命苦難而悔改後」,上帝仍愛他們並親自拯救他們。上帝之所以會拯救他們,就只因為以色列人民和祂曾立下生命之約。這裡最特別之處,就是上帝並沒有因為以色列人民在落魄受苦時就離棄他們,而是與他們一起「受苦」。就像祂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之後,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期間住在帳棚裡,上帝也跟著一起居住在帳棚裡(參考撒母耳記下七:6)。
注意這裡的背叛一詞,含有幾種意義:一是他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二是他們沒有確實遵守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三是他們去做上帝看為邪惡的事,特別是流無辜者的血。
第11節,這節連續出現兩次「上主在哪裡呢?」這句話,表明上帝子民心中對獲得拯救的期盼相當熱切。現在遇到苦難的以色列人民,懇請這位賞賜給摩西力量的這位上帝,能夠像過去賞賜給摩西的力量一樣,再次顯現在以色列人民面前。
第12至14節,每當談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接續必須連結在一起談到的,就是分開紅海的水,使以色列人民能夠平安地走過,這件事表明上帝的「大能」藉此顯示神蹟奇事。再者,這裡也用「馬」和「牛」來比喻上帝帶領著以色列人民,使他們的「腳步穩健」,如同「好像馬在平原」奔馳,也像牛不論走多遠,都會記得他們回家的路徑,雖然走路的速度很慢,但終究會平安地走回到家裡。換句話說,有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就可以安穩地返回故鄉。
第15至17節,從這節開始直到第六十四章12節,這是一段先知以賽亞為他的以色列同胞向上帝祈禱的內容。在這段祈禱文中,可以分成三段落,一是第六十三章15至19節;二是第六十四章1至7節;三是第六十四章8至12節。
這節呼籲上帝的拯救,特別提到上帝的特質是「神聖、榮耀」,且擁有「大能」和「慈愛憐憫」等,先知以賽亞祈求上帝不要「不理」苦難中的以色列人民。理由是:上帝是以色列人民的「父親」,這種父子關係從非常早的祖先亞伯拉罕時代就已經確立了。就像上帝要摩西轉告埃及國王所說的話,在上帝眼中,以色列人民就像上帝的「長子」一般重要(參考出埃及記四:22)。為此之故,這位詩人先知以賽亞祈求上帝能「回心轉意」改變懲罰的計畫,使之成為拯救的恩典。也可以說,當許多以色列人民離棄上帝的道路,心靈一直剛硬,聽不下上帝的話時,懇求上帝不要漠視不理會,而要「為了那些始終服事」、以及「一直屬於」上帝的人,懇求上帝會伸出憐憫的手拯救他們脫離苦難。
第18至19節,這兩節都是用反問的句型表達心中懇切的祈求。先知表示,當敵人來統治以色列人民的時候,也同時「蹂躪」上帝的「聖所」,但他們卻看不見上帝伸手阻擋敵人做這種羞辱上帝的動作,這讓以色列人民感覺上帝好像不再承認他們是屬於上帝的子民一樣。
5.第六十四章:
這是先知以賽亞為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向上帝懇求的第二段祈禱文。
第1節,「為甚麼不把天撕開,親自降臨」,這句話也可參考詩篇第一四四篇5節。這是一種比喻,表示上帝將從此開始祂懲罰的工作。而用「萬山看見」就會「發抖」,這種句子形容上帝發出極大的忿怒。
第2至4節,在這段經文中,只要上帝真的顯示出大能,所有的人看見都會害怕,且會驚慌失措到不知道該如何才好,因為上帝的忿怒就像「乾柴烈火」滾燙,會使所有的人都「懼怕」、「顫抖」。
這裡的「沒有人看見或聽見像你一樣的神」,這句話說出了十誡的基本要意:除了這位創造萬物的上帝以外,沒有其他的真神,值得人去敬拜。這點也是第二時期的先知以賽亞一再強調表明的信念(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二:8、四十三:10、25、四十四:6、8、四十五:5、6、18、21、22、四十六:9、四十八:12)。這句話也在說明這位上帝是以色列人民生命中惟一的上帝。因為只有這位上帝是創造者,是至聖者,是祂伸出奇妙且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民從奴役之地埃及拯救出來。
第5節,這節很清楚指出上帝喜歡那些「好行善」,謹記上帝的話且去實踐的人。但對那些違背上帝旨意的人,上帝確實不喜歡,不但會「動怒」生氣,可是人的軟弱依舊存在改變不過來,不知要悔改、轉向上帝。
第6至7節,這句「我們都有罪」的話可參考詩篇第十四篇1節,以賽亞書第五十八章1節。因為罪的緣故,「連最好的行為也像污穢的衣裳」,表示不論人自認做了多麼好的事,在上帝眼中,都能很容易看出那些好事也是帶著污穢的記號。再者,無論人多麼強壯、有力,但生命的軟弱就「像枯乾的樹葉被風吹散」,像是沒有根的樹,不但會很快枯萎死去,連生存的根基也會消失。這些都是因為人離棄了上帝所帶來的結果,因為人的心中沒有上帝,就不會向上帝祈禱,也不會向上帝「求助」。
第8節,這節回應了第7節所說的「遺棄」,因為「遺棄」一詞,也可以當作消失、溶化之意。這節說上帝是捏陶的陶匠,祂可以將不好的丟棄不要,也可以將之完全打碎,重新再來。
「你是我們的父親」,可參考第六十三章16節;申命記第三十二章6節。也是指上帝就是以色列民族的救贖者之意。這句話也在表明上帝就是生命的創造者,是生命的源頭(參考詩篇一三九:13、15)。
第9節,這節說出整篇祈禱中心思想:祈求上帝的憐憫,唯有這樣,有罪的人才能生存下來。這裡祈求上帝「不要長久記住我們的罪」,此句可參考詩篇第一○三篇8至10節;耶利米書第三十一章34節;彌迦書第七章18節。因為「我們都是祢的子民」,這句再次提到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的「約」,希望用這種方式,能獲得上帝特別的「憐憫」與愛,不要去計較他們所犯的過錯。
第10至11節,這裡提到耶路撒冷已經成為廢墟,這是發生在主前586年,巴比倫帝國皇帝尼布甲尼撒王率領軍隊攻入城內的事。
第12節,這節用懇切的語氣與態度祈求上帝伸手幫助祂以色列的子民,不要繼續靜默不語,不理會他們(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二:14、五十七:11、六十二:1)。因為他們「已經忍受不了這痛苦了」。
6.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至六十六這兩章可說是以賽亞書的結尾。從這兩章也可發現似乎是針對第六十三章7節至第六十四章12節之祈禱文的回應。當第六十三章11至13節一再在問說「上主在哪裡呢」,或是第15節所提到的苦悶,祈求上帝不要「不理」苦難者呼求的聲音,接著是第六十四章12節也提出說:「上主啊,這一切不打動你的心嗎?上主啊,你不來幫助我們嗎?我們已經忍受不了這痛苦了。」這時,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的信息,說上帝隨時都會回答人們的祈求,也在等待尋找的人來找祂。換句話說,上帝並不是靜默不語,也不是隱藏在天上,不在人間,而是像第六十三章9節a句所說的:「在他們苦難中,我也受苦。」沒錯,上帝就與祂的子民同在,與他們一起受苦。
第1節,這節很清楚說出不是上帝沒有注意聽,而是以色列人民根本就沒有祈求,因為他們的心中已經沒有上帝,或是離棄上帝了。上帝在這裡說祂「隨時答應他們的祈求」,而且也在「等他們來尋找」祂,問題是「他們不來」找上帝。雖然上帝一再對他們呼喊說:「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但以色列人民表示出來的態度是一個不向上帝「禱告的國家」,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
第2至5節,這幾節說出以色列人民的問題,就像第1節所提到的,是他們頑固。但即使這樣,上帝還是展現祂的慈愛,要接納「背叛」的以色列人民回來。但他們卻是膽大妄為,竟然在上帝面前「不斷地惹」上帝「生氣」,在許多地方「燒香」獻祭給偶像神明,也去「向死人的幽靈求問」,還「吃豬肉,喝祭肉的湯」,並自稱「太聖潔了」,不准別人「碰」到他們,難怪上帝在忍無可忍之下,會發出烈怒給予嚴懲。
第6至7節,這兩節說上帝「絕不寬容」這樣的子民,決定給予「報應」、懲罰。這裡說上帝已經「寫好了判決書」,要宣佈他們的罪狀,且「絕不寬容他們」,連他們祖先邪惡的行為也一併懲罰。
第8至10節,這段經文說出上帝不會「毀滅」所有的「子民」,祂要伸手「拯救那些事奉」祂的人,就像栽種葡萄的園主,會用「好葡萄釀酒」一樣。會有揀選、分別。這裡特別說上帝要賜福給「猶大支族的以色列人」,上帝指定由她們來「承受」敬拜上帝的地方,給他們最美好的土地居住,就是在「西邊的沙崙平原」,這是非常適合放牧牛、羊的草原地帶(參考歷代志上廿七:29)。
第11至12節,但相對於這些領受賜福的以色列人民,對那些頑固妄為、一意孤行的人,上帝的忿怒和嚴厲的懲罰一定很快就會臨到他們身上。這些人就是離棄上帝去「膜拜迦狄和米尼--所謂幸運和命運之神」,這裡的「迦狄」,是迦南人所崇拜的「幸運之神」,後者「米尼」,含有「分配」之意,表示掌管命運的神,這裡說上帝會懲罰的原因是:1.他們拒絕聽從上帝的話;2.「故意不順從」且去做上帝「不喜歡」的事。因此,上帝又使他們在戰爭中「慘死刀下」。
第13至14節,這兩節是相對句型經文。前者說明「敬拜」上帝、「服從」上帝的子民,將會居住在草原肥沃的土地上,永不愁生活需要,且會有「歡樂」的日子。而相對的是,違背、離棄上帝的子民,卻要「忍受飢渴」、「蒙羞」。
第15節,原本當上帝的子民,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卻因為悖逆上帝而遭他國俘虜為奴隸時,上帝子民的名稱也將成為一種詛咒的意思,人們還用來當作咒罵他人的用語(參考耶利米書廿四:9,撒迦利亞書八:13a)。但遵行上帝旨意的子民,上帝要「賜給他們新名字」(參考以賽亞書六十二:2、4)。
第16節,上帝賞賜他們居住的「這塊土地」上,「任何求福的人都要到信實的上帝面前來求」,因為祂就是一切生命的來源。任何人要宣誓都要「奉信實的上帝宣誓」,只有這樣,才會真實,因為這位信實的上帝,是信守誓約的上帝,祂也是憐憫寬恕的上帝,必定會擦掉過去他們所犯的罪過,不再記住他們的罪惡。接下來,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第17至18節,這裡提到「創造新天新地」的詞句,在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22節再次出現,也可參考啟示錄第廿一章1節。所謂「創造新天新地」,表示一切從頭開始,這是新的事(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二:9、四十八:6),「以往的事都要被遺忘」,表示上帝擦拭乾淨過去所有犯罪的記錄。而且是「創造」新的耶路撒冷,來區隔過去敗壞的舊耶路撒冷城。
第19至20節,在新的耶路撒冷,只有「歡欣」、「喜樂」,很自然地,就不會有「哭泣」、「哀號」出現。不但這樣,在新的耶路撒冷「小孩子不會夭折」,而「老年人都享長壽」,這幾乎是每個時代的人的期盼。
第21至22節,這裡說在一個嶄新的時代裡,人人都可以享受自己勞碌所得到的,包括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和「喝自己所釀的酒」,這些都在表明上帝最大的賜福(參考以賽亞書六十二:9),跟他們過去犯罪引起上帝詛咒的結果完全相反(參考阿摩司書五:11)。
第23至24節,「他們所做的事都會成功」,這是從上帝得到最大的賜福。
「孩子不會遭受災難」,意思指不會有戰爭、饑荒、瘟疫等這種危害生命的事發生。因為這是上帝的賜福,可以讓「子子孫孫」活得快樂。更重要的,是上帝隨時都會聽到祂忠實子民祈禱的聲音,知道他們的欠缺和需要。
第25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十一章6至9節。
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是個公義的社會應該有的景象。
7.第六十六章:
從第六十五章開始,是以「上主說」作為基礎,(參考第1、8、13、17、25等節),表明這是上帝要傳遞給祂所揀選子民的信息,然後接續到第六十六章,持續出現「上主這樣說」(參考第1、9、12、17、23等節)這樣的語調,再次在提醒以色列人民要注意傾聽上帝所給的信息。
第六十六章還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從上帝的聖殿開始(參考第1節),也以敬拜上帝的聖殿作結尾(參考第20至23節)。會用聖殿作為整章結構的主軸,是因為要澄清一個基本信仰認知:敬拜上帝,並不在於人的手所建造起來的有形建築物,而在人內心的真誠、敬虔。因此,敬拜的中心雖然是說耶路撒冷的殿宇,但這耶路撒冷就是第六十五章17至19節所提起的,是一個「新」建造起來的耶路撒冷城,那是生命不會受到威脅的地方,是以上帝為生命主宰的快樂園地。
8.第六十六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敬拜上帝的方式和地點,並不在有形的聖殿或是現代所謂的「禮拜堂」,重點是在要喜愛聽從上帝的信息,無論在哪裡敬拜,只要能傳遞上帝話語的地方,就是有上帝的殿在敬拜的人的心中。再者,這段經文也說出上帝賜福的子民,一定會享有的福氣,作者用婦女懷孕臨盆,以及嬰兒吃母親的奶,來形容嬰兒出生帶給全家人的喜悅。
第1至2節,這兩節提到上帝問祂的子民,能為上帝建造「哪種殿宇」給祂作為「住所」?這是因為在以色列人民返回故鄉之後,都在為著建造聖殿而忙碌,因此有人反應建造聖殿成為他們的生活負擔(參考尼希米記五:1-5)。
「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這句話參考以賽亞書第四十章22節;歷代志上第廿八章2節。這裡用「天」和「地」來形容,表示整個宇宙之空間,都有上帝的同在。也表示天地都是上帝「親手創造」的,包括了「宇宙萬有」都是。
「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這句話跟前面的建造殿宇有密切關係。上帝所喜愛的,並不是外表建築物,而是內心對上帝的忠實。「謙卑」,這表示人心中知道自己的有限和軟弱,清楚知道自己是「人」,這樣才可能謙卑下來。這樣的人才「喜愛聽從」上帝的話,而聽從上帝的話,就會享受到生命的喜悅(參考六十五:11-13)。
第3至4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一章11至14節。
「至於一般人」,這是指不敬拜上帝、拒絕上帝為他們生命之主的人。這裡特別指出「用人做牲祭」的迦南人,他們以為這樣做可為大地消除災難,也會為土地帶來生產作物的力量。但這是錯誤的認識,因為真正會賜福給土地帶來生產豐富五穀的是上帝,不是這些虛假的神明。因此,上帝決定要「降下最可怕的災禍」,因為上帝「呼叫,他們不答應」,上帝「講話,他們不聽」,而且是「故意不服從」上帝,且去做祂「不喜歡的壞事」,就是指去拜偶像。
第5節,這節提到「敬畏上主」,就是對上帝對忠實的人,也會遇到極大的羞辱,和被人所「恨」,甚至是被人「拒絕了來往」,陷入孤獨、無助中,這些都在說明對上帝忠心的人,也會遇到生命困境,但上帝一定會伸手救助。
第6節,這節是在回應第5節所說的,當時那些悖逆上帝的人,以為上帝並不會干預世上的事,其實不然,上帝對那些羞辱祂的人,上帝絕對不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上帝一定會進行懲罰,這裡就提到上帝懲罰帶來的哀嚎聲音。
第7至9節,這裡用婦女懷孕生產來形容生命出生作比喻。先知以賽亞強調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就是在有一個國家在「一天之內、一下子生下來」,這是在表示他們亡國這麼久,但是獨立建國將會很快就發生。就算婦女懷孕生子,也需要有十個月懷胎的時間,但要建立一個國家應該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但這裡說「一天之內、一下子」就出現了這個國家,表明上帝一定會成就這件在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
第10節,「要跟耶路撒冷一同歡樂」,在這之前,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摧毀時,是悲傷、痛苦。如今上帝不但帶領他們返回故鄉,且有能力讓他們從廢墟中重建這個城,並應許要讓這城繁榮成為世界的中心(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九:19-20)。
第11節,這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六十章16節。
因為上帝要讓耶路撒冷城為萬國聚集敬拜上帝的中心,因此,大家都會相聚在這裡,使這個城如同母親豐滿的乳房,有源源不斷的奶汁流出來一樣。用這種方式來形容城市繁榮的景象。
9.第六十六章12至24節:
這段經文是本章經文的結尾,也是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結束。這段經文有個特色,就是用「火」開始(參考第17節),也用「火」結束(參考第24節)。而「火」在聖經中,表明上帝審判的方式。再者,聖經每當提起上帝的審判,就是毀滅,但另一方面緊隨在審判之後的,就是上帝重新創造時帶來的賜福,使那些忠於祂的子民有個新的生活環境。這段經文談到上帝賜福祂的子民在耶路撒冷享有特別的救恩,相對於他們被擄在巴比倫的生活,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
第12至13節,這裡說上帝要賞賜給耶路撒冷「長久繁榮」,並且「萬國的財富要像川流不息的溪水」一樣。這是因為古代社會有個觀點:財富是一個人榮耀的記號,不但表示能力,也表示上天的賜福。再者,先知以賽亞也用像「母親親自餵奶的孩子」來形容生命最大的安全,就是如此。上帝要「在耶路撒冷安慰」以色列人民,「像母親安慰自己的孩子」,比喻上帝對祂子民有極大的愛及呵護,如同母親看到受傷的孩子在哭泣,給予安慰與鼓勵。
第14節,這節是第12至13節的結語,當大家看見這種景況時,就會知道那是上帝伸手扶持祂的子民,這時,上帝的子民必定會「歡欣快樂」、「健康興盛」等,同時,上帝也會出手懲罰那些離棄上帝、敵對上帝的人。
第15至16節,「上主要帶著火來」,這裡的「火」代表上帝的忿怒。上帝也會用「火和劍」,進行審判的工作,懲罰那些惹祂忿怒的人。而祂的審判速度極快如同「騎在旋風的翅膀」,人絕對無法逃離。
第17至18節,這兩節是繼續第15至16節所提到的關於上帝審判的情景。所謂「行異教潔淨儀式的人」,是指在禮儀上並沒有忠實地謹守上帝規定的人。上帝清楚「知道他們的心思和行為」,因此,上帝會「召集萬國的人民」,進行公開的審判,讓所有的人都清楚知道上帝的忿怒(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三:9、四十五:20)。
第19節,這裡很清楚提到懲罰那些大國的統治者和人民的,就是上帝。因為祂才是真正的主宰。除了懲罰悖逆的子民外,上帝也會「留下一些人」、「殘存的人」,以及「劫後餘生」的人等,上帝要留下這些人當作新的子民(參考列王紀上十九:18)。這些留下來的子民將成為上帝忠實的僕人,被差派到「各國和遙遠的地方去」見證上帝的救恩。上帝要差派這些人到「從來沒有人聽見過」上帝之名的地方,也就是偶像神明崇拜非常興盛的地方。這些地方包括了:
「他施」,這是指現在的西班牙。位於地中海另一端,是當時航行被看為最遙遠的港口。
「利比亞」,在希伯來文是用「普勒」這名稱,位於埃及的西邊。
「以善射聞名的呂底亞」,此地位於小亞細亞中西部。特別指出是「善射聞名」,表示那裡的人很會使用武器,到那裡去傳揚上帝的榮耀時,若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因而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土巴」,雅弗後代的子孫(參考創世記十:2),通常都會和「米設」連在一起(參考以西結書三十九:1,這節說他們的統治者是歌革,而這歌革是指邪惡的勢力(參考啟示錄二十:8)。
第20至21節,這些被上帝差派出去傳揚上帝的權能和奇妙作為的人「回來」時,都會帶那些被擄賣到各地去當奴隸的「同胞」回來。這裡也說這些同胞回來時,並不是以奴隸之身,而是帶著榮耀、體面的樣式。因為他們都是「騎著馬、騾、駱駝,坐戰車和貨車」到敬拜上帝的「聖山」,這些交通工具都是當時的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表示所有想要到耶路撒冷錫安山上獻上感謝祭的人,是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只要能用的交通工具都會採用。
另一方面也在表示回歸故鄉的人很多,有來自各種不同文化的地區,甚至也包括含了外族人在內(參考五十六:8)。因為這緣故,在這些返鄉同胞中,也有些是外族人,卻被按立為祭司,就像利未人一樣,可以參與獻祭的工作。
第22至23節,這個上帝所重新創造的新世界來臨時,就是永恆的臨到,所有尊崇上帝的子民在「每月的初一和安息日」都會聚集「到耶路撒冷來敬拜」上帝,包括「各國的人民」,也都會到耶路撒冷來敬拜上帝。換句話說,耶路撒冷就是一個新的時代,和過去完全不相同。
第24節,這節作為以賽亞書的總結尾。這節說出背叛上帝者最後的結果,跟那些堅守與上帝之間的約的子民,完全相反。這句話表示那些因為背叛上帝而受到嚴厲懲罰的人,連死後都無法埋葬,而暴露在外面被人看見死狀。在這種人雖死仍要受苦,身上會有「蟲永遠不死」以及「火永不熄滅」。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