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15期

以賽亞書第三十七至四十三章
1.第三十七章:
亞述帝國西拿基立皇帝是在主前第705年登基,但他登基不久,境內各地就紛紛背叛、鬧獨立,猶大的希西家王就是其中之一(參考列王紀下十八:7)。為此緣故,西拿基立為了要展示他的權威,就親自率兵直驅耶路撒冷,沿途攻佔許多猶大城鎮。這些被攻陷城鎮的人民都被西拿基立流放或是販賣為奴。
為了要保護耶路撒冷城免遭同樣的慘狀,希西家王特地差遣使者到靠近耶路撒冷城不遠的拉吉城與亞述皇帝西拿基立談判,為此付出了多達一萬公斤的銀、一千公斤的黃金(參考列王紀下十八:14-16),以及其它許多珍貴珠寶的代價,但並沒有滿足西拿基立的心。他拿到這些「軍費賠償金」之後,還是繼續領兵到耶路撒冷城外紮營,對耶路撒冷城官員、人民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威脅。希西家王特地派出三位大臣和亞述大將談判。但他們三人出去談判不但沒有成果,反而是被這位亞述大臣羞辱到極點。他們只能「悲痛地撕裂衣服」,表示極度的哀傷回到城內向希西家王報告。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就是在描述當希西家王聽到報告後,感到無助、不知所措之際,上帝的僕人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的信息,除了鼓勵猶大人民外,也給予希西家王極大的鼓舞,堅定他對上帝的信心。
2.第三十七章1至20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這三位猶大代表出去跟亞述大將談判失敗後,回報給希西家王,王知道之後反應。這段經文也有一重要的訊息,就是埃及派兵馳援猶大,亞述帝國只好將軍隊轉向應付埃及的威脅,不過亞述皇帝西拿基立也同時警告猶大,別以為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他還是會再次回來。希西家王還是只能祈求上帝的庇護。
第1節,希西家王聽到這三位大使的報告後,相當悲憤,他「撕裂衣服,披上麻衣」來表示心裡的高度哀傷。然後「進入上主的殿」向上帝哭訴來自亞述大將的羞辱。這表示希西家王確實如同亞述大將所說的,他確實是倚靠上帝的保護(參考以賽亞書三十六:15、18)。
第2至4節,希西家王要這些大使和「一些資深的祭司去見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先知」,這表示希西家王心中仍然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因為先知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傳遞上帝的信息。因此,尋找先知,就是想要知道上帝的旨意。他吩咐這些去見先知以賽亞的使者,必須談到幾件事:
一是現在國家面臨災難--亞述大軍包圍耶路撒冷城,正值國家存亡的時刻,所有國民將會面臨「恥辱和懲罰」。
二是亞述皇帝差他的大將來羞辱上帝。
三是猶大已經找不到脫離災難的路徑--如同「臨盆的產婦,因身體虛弱而難產」。
四是請求先知以賽亞為「殘存之民」求告上帝。這裡用「殘存之民」,意思是亞述帝國已經攻佔了猶大四十六座城,只剩下耶路撒冷而已。因此,這裡的「殘存之民」,就是指耶路撒冷城的居民。
第5至7節,先知以賽亞告訴希西家王的臣僕說上帝已經啟示他,要他們「不必因為亞述人說了侮辱」上帝的話而驚惶。上帝已經計畫好,要讓亞述皇帝「聽信謠言,趕回本國,在本土被殺」,這件事在本章第38節應驗。
第8至9節,亞述皇帝西拿基立率領大軍帶離「拉吉,去攻打附近的立拿城」,為甚麼會這樣?原因是在第9節提到埃及的「古實王特哈加領了埃及軍隊來攻打他們」,因此西拿基立必須先轉回頭北上去應付埃及王「特哈加」派出大軍救援猶大的威脅。但後來埃及的救援軍沒有為耶路撒冷的危機解圍,因為後來西拿基立還是依舊率領大軍回頭來包圍耶路撒冷。
第10至13節,這是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寫給希西家王之信最後通牒的主要內容。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再次告訴希西家王,他會再回來,並且用很強硬的語氣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從他決定「毀滅」的名單中「倖免」。然後他述說已經佔領的幾個出名的城鎮,包括有:「歌散」、「哈蘭」、「利色」、「提拉撒」等,其實亞述帝國已經佔領了猶大鄰近共計多達四十六個城市。因此,他很狂妄地問希西家王,有哪些神明可以庇護得了他想要攻取的城市?這種說法是要打擊希西家王對上帝的信心,不要期待耶和華上帝會來救耶路撒冷城。
第14節,希西家王和第1節所提到的動作相同,在最無助和孤單的時候,尋找上帝的幫助。他將西拿基立給他的信「展開」放在「上主面前」,表示要讓上帝親自看到西拿基立是這樣子在羞辱祂。
第15至20節,這是希西家王向上帝祈禱的內容。這篇簡短的祈禱文,充分顯示希西家王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他的祈禱內容也表明了他的信仰告白,說上帝是「惟一的」、「永生上帝」,且是「創造了天地」的神,然後他說亞述皇帝西拿基立「侮辱」了上帝的神聖,且把許多國家「夷為平地」,殘害了許多人民的性命,因此,他懇求上帝來拯救。
3.第三十七章21至38節:
這段經文是先知以賽亞傳出上帝給希西家王的信息。樣式有如天上開庭審理希西家王所投遞的控告亞述皇帝的訴狀,結果作出判決。上帝實現了祂給希西家王的應許,也就是上帝必定會伸手嚴厲懲罰亞述帝國的軍隊以及亞述皇帝西拿基立。
第21節,先知以賽亞很清楚地讓希西家王知道「上帝已經垂聽了」他「控訴亞述皇帝」的祈禱。
第22至23節,從段經文是上帝對希西家王的祈禱(控告)的回應,也是上帝將作出的審判。這裡清楚說出上帝要嚴懲西拿基立,而懲罰的方式包括讓西拿基立被譏笑、羞辱,原因是他「瞧不起」以色列神聖的上帝,並且用許多其他的神明來跟上帝比擬,這等於是在羞辱上帝的神聖。
第24至25節,這兩節說出亞述大將誇耀西拿基立有多大的能耐,「征服了黎巴嫩的最高山峰」,也「把埃及的河流都踏乾了」,意思很清楚是指上帝創造的黎巴嫩高山,和珍貴的森林都不足以讓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對上帝生出敬畏的心,而整個中東地帶看為最珍貴的生命泉源尼羅河,也被西拿基立軍隊給堵住成乾涸。這些說詞都在表示上帝的創造沒有甚麼了不起,這種說詞等於是在藐視上帝的創造。
第26至27節,這兩節說出亞述帝國過去的威武無法可擋,並不是她有甚麼特別了不起,而是出自上帝「早就計畫好這一切」,要用她來懲罰那些背逆上帝旨意的百姓。而上帝的懲罰,就是摧毀人所誇耀的一切。
第28至29節,「你做甚麼,到哪裡去,我都知道」,這句話說明了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上帝(參考詩篇一三九:1-3)。也知道人內心的意念,無論是否有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隱藏在內心深處也是一樣。因此,上帝表示要這樣懲罰亞述,就是要「用鉤子穿過」亞述的「鼻子」,如同釣魚一樣,表示已經被抓住,將會面臨死亡。然後會用「嚼環套住」亞述的「嘴」,這是勒住野馬的一種方式,用來馴服野性、狂奔野獸最好的工具,使之聽從主人駕馭的指令。
第30至32節,這段經文是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回應希西家王的話。上帝為了要堅定希西家王的信心,要給他一個「預兆」,就是「今年明年」過後的「後年」,猶大將會恢復原有的一切景象,人民可以「播種,收穫」,吃自己努力耕種的食物。也要使「劫後餘生」就是熬過這段被圍城的艱困且忠實守住上帝話語的人,可以在耶路撒冷安定居住、生活。
第33至35節,這段話是上帝對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和亞述軍隊作出裁決。一是上帝會讓亞述軍隊無法進入耶路撒冷城,甚至連包圍也不可能。因為上帝要親自庇護該城。
第36至37節,於是上帝差派祂的「天使」進入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兵士」,這就如同上帝的天使進入埃及人家中,所有頭胎生的,包括人和牲畜都殺死一樣(參考出埃及記十二:12、29)。當西拿基立看見死亡這麼慘重之後,只好班師回朝去。就像第29節、第34節所說的,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回去。
第38節,這節簡單的記錄了西拿基立被自己兒子殺害的經過。根據歷史的記載,西拿基立是在主前681年,也就是在主前701年他率兵攻擊、包圍耶路撒冷之後的二十年,被他的兒子殺害。
4.第三十八章:
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記載兩則資料,一是猶大希西家王生病後來得到上帝允許獲得痊癒的情形。另外一則資料,是說希西家王康復之後,寫了一首詩歌歌頌上帝。有關希西家王患病和得到痊癒的記事,也記載在列王紀下第二十章1至11節,以及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4至26節。可以看到的是歷代志官方的資料最簡單,且加上了評語,而列王紀下的資料,和以賽亞書的最大差異,是以賽亞書收集了一首希西家王寫的詩歌。三本經書都強調上帝醫治希西家王時給了他一個徵兆,證明上帝一定會醫治他的病。可惜三本經書都沒有寫出患的是甚麼病症,只說那病使希西家王面臨死亡的威脅,但上帝憐憫,讓他多活了十五年。而歷代志下作者強調,希西家王忘記自己能夠復原,是因為上帝憐憫,反而驕傲起來,忘記了上帝。
第1節,這句「約在這時候」,指的大概是在主前702年的時刻,此時,亞述的西拿基立軍隊已經佔據拉吉城。而希西家王「害病,幾乎死去」。這時候先知以賽亞聽到上帝的指示,去對國王希西家說上帝要他傳達的話,要希西家王把「家務」處理好,以便「準備後事」。
第2至3節,「希西家轉臉向著牆壁」,表示他心中難過、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同時向上帝祈禱。他表示自己「一心一意事奉」上帝,懇求上帝能紀念他。之後「禁不住號咷痛哭起來」。
第4至5節,就在希西家王祈禱之後,上帝再次命令先知以賽亞回去跟希西家王說話,內容跟前次完全不同,他表示上帝「已經聽到」希西家王的「禱告」,也「看見」他流了「眼淚」。聖經作者一再用「上帝聽見」、「看見」這種連續用詞,來表是上帝一定會採取下一步的行動(參考出埃及記二:24-25、7、9)。果然,)上帝說要給希西家王「多活十五年」。這是非常特別的恩賜,表示生命是由上帝決定延長或是縮短(參考創世記六:3,路加福音十二:25)。
第6節,上帝除了要給希西家王多活15年外,還要「從亞述皇帝手裡拯救耶路撒冷」,這是極大的恩典,也回應了第三十七章35節,表明上帝這樣決定,是為了要維護祂的榮耀。
第21至22節,這兩節原本編輯在放第20節詩歌之後。《現代中文譯本》將之改編放在接續第6節。這兩節可能不是原有的資料。這裡提到上帝要先知以賽亞轉告希西家王的僕人,治療他疾病的方式,就是要王的僕人拿帶著「無花果膏」塗在王的瘡口上,這樣就會「痊癒」。而希西家王問先知以賽亞,有甚麼「預兆」可以證明這項恩典信息?
第7至8節,上帝會答應給希西家王「一個預兆」,為的是要堅定他的信心,好讓他知道上帝是個「信守諾言」的神。於是先知以賽亞要他選擇,看是「要日影前進十步,還是倒退十步」?希西家王則是回答說:「日影前進十步容易,我要它倒退十步!」果然,上帝讓「日影」在「臺階上」倒退十步。表示上帝是萬物的創造主,一切受造之物都聽從上帝的話。
第9節,從這節開始到第20節是希西家王在病癒之後寫的感謝、讚美詩歌。這首詩篇後來常用在聖殿禮拜中,特別是當有人重病得醫治之後,就會到聖殿用這首詩歌獻上感恩之祭。
第10至11節,希西家王說原本擔憂在「如日中天的年華」,會因生病而死去。因為那時他才39歲。而且耶路撒冷還受到亞述的圍困,國家正面臨生死存亡時刻使他無法安心。另一方面也會感到遺憾「不能再見上主」,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
第12節,希西家王用兩種比喻說明他的生命將要終止,就像織布機斷線,或像一座被拆下的帳棚生命。
第13至15節,為此,他痛到無法忍受,「彷彿蝨子咬斷」骨頭那樣痛苦。用鴿子叫的聲音來描述自己已經虛弱無比,可說是叫不出聲音來。此時他清楚知道只有上帝才有辦法幫助他。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會有重病纏身,是因為出於上帝的旨意。而他也清楚,上帝用重病懲罰他,是因為得罪了上帝。因此,用認罪的語句表示「不能說甚麼」。
第16節,這節也是一句許願的話。希西家王說只有上帝能醫治他的病,因此若能康復起來,在他活著的日子裡,都將會為上帝而活。
第17節,這裡的「愁苦變成安寧」,表示希西家王的重病已經獲得痊癒。因此,他說上帝「饒恕」了他的罪。這正好說明早期東方社會認為生病或是災難,都是和罪有關係。
第18節,這節可參考詩篇第六章5節,另外詩篇第三十篇9節,詩人說:「我死了有甚麼好處?我進墳墓有甚麼益處?死人能頌讚你嗎?他們能宣揚你的信實嗎?」而類似這樣的詩歌一再在聖經中出現,像詩篇第八十八篇10至11節、第一一五篇17節。
會有這樣的詩歌出現,是因為以色列人民有一個認知:在「陰間」是痛苦的,不會有歌頌上帝的聲音出現。因為「陰間」是犯罪的人受懲罰的地方,而且那地方的懲罰,是用永不熄滅的火一直在燒著。
第19節,「只有活著的人才讚美」上帝,是因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生命是來自上帝,只要有生命的,都應該要歌頌上帝的榮耀和聖名(參考詩篇六十三:3)。
第20節,這節很清楚說上帝已經治癒了希西家王的病,因此,他要用「彈琴、唱歌讚美」上帝的恩典。也要在「有生之日」,在「聖殿中讚美」上帝
5.第三十九章:
這章是希西家王故事的結束,也是他在恢復健康之後,與巴比倫王之間互動的情景。依照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25節所記載:「但希西家驕傲,沒有感謝上帝為他所做的,因此災禍臨到他、猶大,和耶路撒冷。」
這裡我們會遇到發生時間上的矛盾。前面有提起希西家王患病,時間很可能是在主前702年,也就是希西家他在位的第13年左右。可是,這章卻說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在他康復時,差派特使來訪,這位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是在主前721至710年執政,後來又在主前705亞述皇帝撒珥根去世後,再次登基為巴比倫王,隨即宣佈獨立。但還是在主前703年被亞述皇帝西拿基立給壓制下來,並且將他放逐。因此,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希西家王生病應該是在主前主前721至710年這段時間。因為那時南國猶大在亞哈斯執政時代,採取與其他國家聯盟抵擋亞述,而希西家也一樣加入這個聯盟。後來因為先知以賽亞強力介入才改變。因此,這段記事真確的時間尚待細究。
第1節,「這時候」,是指希西家王「病了,又康復了」之後,確切時間如前面所敘述。「巴拉但的兒子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他是在主前721至710執政,也就是在亞述帝國攻下了北國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之後,他繼位巴比倫王,一直想要脫離亞述帝國的管轄。在巴比倫國的人民心目中,他是一個抗拒亞述帝國的民族英雄。窮一生時間要讓巴比倫成為獨立國家,於是拉攏南國猶大共同成立聯盟抵擋亞述,一直是他治國的政策。因此,當他聽到希西家王康復了,就趕緊差派特使帶「一封問候信和一件禮物」去「問候」希西家王。這裡並沒有寫明信的內容,但可想而知盡是一些邀請加入聯盟抵抗亞述的話語。
第2節,這節可以看出希西家王讀了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的信後,感到相當欣慰,且是受到激勵。可能是太興奮的緣故,希西家王讓這些特使「看他的財富」,這些財富包括了當時最重要的「金、銀」,以及可以顯示貴重的物品--香料,和「一切軍備」。當他向巴比倫特使展示這些物品時,正好在表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但卻忘記了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救恩。
第3至4節,先知以賽亞對希西家王這樣的舉動相當有意見,他問希西家王「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他們跟你說些甚麼話?」這句話,並不是說他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而是要讓希西家知道事態嚴重。希西家王除了說這些使節團是來自「一個遙遠的國家巴比倫」外,也表示自己把「庫藏的每一樣東西都給他們看了」,而這句話也表示希西家王把自己國家的經濟與國防能力,都完全暴露給這些巴比倫特使看清楚。
第5至7節,這段經文是上帝要先知以賽亞對希西家王說的話。上帝要讓猶大王宮中所有的物品,「一件也不留下」,等於是回應了第4節所說的「每一樣東西都給他們看了」。這表示國家將會面臨滅亡,人民會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服侍巴比倫王。
第8節,這節說出了希西家王的問題,是個很短視的王,只知道自己「有生之日得以享受和平安全」,而不管會因為疏忽上帝的話遺禍子孫。尤其是先知以賽亞傳出的信息很清楚說出將來他的子孫會「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奴隸,若是他能因此而修正原先的態度,且真實地悔改,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肯定,甚至改變原先懲罰猶大的計畫。可惜他沒有這樣做。
6.第四十章:
從第四十章開始直到第五十五章,這段落是以主前第六世紀中葉為背景,談到以色列民族獲得上帝的救恩,從巴比倫獲得釋放回來故鄉。主要對象也從亞述轉和成巴比倫之後的波斯帝國。
在這段落中可以看到一個重要單元,就是「上帝僕人」的詩歌,包括第四十二章1至4節、第四十九章5至6節、第五十章4至9節、第五十二章13至五十三章12節等。在這四段詩歌中,先知以賽亞所描述的這位上帝僕人,乃是個受苦僕人。有許多聖經學者特別將第四段的詩歌與耶穌受難的記事連結起來看,認為以賽亞書的這段詩歌,就是在預言耶穌的受難。
這就成為一個很有趣的思考話題,當上帝應允被擄的以色列人民可以重返並建造家園時,卻又出現了受苦的僕人,這到底在說出甚麼信息?是否在傳遞一個重要的信息:當人領受上帝的救恩後,一定要謹記在心。否則,人遺忘上帝的恩典後,會背叛上帝而害死上帝的僕人。
以賽亞書第四十章可以看出先知信息的中心:上帝才是生命的主宰。這章可分成三個段落來看,一是第1至11節,這是宣告上帝解救以色列人民的信息;二是第12至24節,這是說明上帝乃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三是第25至31節,只有上帝才是萬物的掌權者,是我們生命最好的倚靠者。
7.第四十章1至11節:
這段詩歌也可說是這段四十四至五十五章經文的序曲一樣,作者在一開始就傳出上帝赦免的信息,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祂的僕人,要將大好消息大聲喊叫給祂的子民知道。這好消息的中心,就是上帝赦免了祂的子民。聖經作者也一再表示:當上帝赦免祂的子民時,也同時在表示上帝拯救的時刻來臨。
第1至2節,「你們要安慰」,這是上帝發出的信息,對象是所有聽到的人們。這裡的「你們」,可能是天上的使者,是上帝的僕人。在這裡「安慰」一詞是用複數動詞,表示上帝的「安慰」是豐富有餘。
「鼓勵耶路撒冷的人民」,這裡的耶路撒冷的人民,是指那些沒有被擄去巴比倫的「一些最窮苦的人」,也同時包括被擄去巴比倫的人民,他們在巴比倫當奴隸,過著奴役的生活,他們的苦境上帝完全清楚。上帝已經寬恕、赦免了他們的罪。
第3節,「有一個聲音喊說」,在這節出現三次的喊叫,另外兩次在第6節、第9節。「要在荒野為上主預備道路」,這是因為上帝介入了這項拯救的工作。祂要親自帶領祂的子民返回故鄉。不論是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之地,或是「沙漠」地帶,都會有上帝同在。
第4節,這節所用的句子都是古代君王出巡時,必須做好的先前準備。用此來表示歡迎偉大的統治者、拯救者要來到,也表示極大的尊敬。
第5節,聖經作者喜歡用「上帝的榮耀」表示上帝的拯救(參考以賽亞書三十五:2)。因此,這裡表示上帝要用大能的手,要拯救以色列人民脫離巴比倫帝國的統治。這會讓「全人類都要看見」,因為這是人類眼中認為不可能的事,但在上帝手中卻實現了。
第6節,「有一個聲音喊說」,在第3節的聲音是要人去傳遞拯救者來臨的消息,在這裡是要去傳遞另一個重大消息。這裡的句子可以翻譯成「聽啊,有人在大聲說話」。然後聽到清楚的命令句說:「去報消息!」而聽到的人立即回應說「報甚麼消息?」這裡先說出「人人都像草芥」一樣短暫的生命,雖然也是美麗,但卻會瞬間消逝。
第7至8節,這兩節說出一個中心信息:不論是誰,都沒有所謂永恆。這說明了世上這些自命偉大的君王、統治者,雖然他的國度有精銳的部隊,有滿倉庫的金銀財富,生命也是一樣有限,很快都會過去。因為「人跟花草沒有兩樣」,只要上帝吹個東風,就會枯萎(參考三十七:27)。唯有「上帝的話永不改變」,上帝的話,是真理,也是創造的力量,和生命的根源(參考約翰福音一:1-4)。在這世界上,只有的話的真理才會永遠長存(參考詩篇一一九:89-90)。
第9節,這是第三次說要「大聲呼喊」。且喊叫的內容是關於「好消息」,而這「好消息」是「你們的上帝就要來了」,這位上帝就是以色列人民拯救者。
第10至11節,這位「至高的上主要帶著權柄來臨」,祂要對那些欺壓祂子民的強權國家進行審判。上帝的「權能」代表著上帝的能力,也代表著上帝的審判權,祂要「拯救」祂的子民,同時也要親自扮演「牧人牧養羊群」,像「慈祥」的「母羊」帶領著祂的「小羊」,使之不再失散,或是受到欺負。
8.第四十章12至20節:
這段詩歌的經文有個極大特色,就是採用強烈對比方式。詩人在歌頌創造天地的上帝,並且強調一個中心信息:只要是倚靠上帝,每一個人的生命將會堅強如同展翅飛翔於天空的老鷹一般,不會疲乏,也不困倦。但同時,詩人也透過這段詩歌表明一個真理: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物品可以跟這位造物主上帝相比。
第12至14節,這段經文採用極大的對比描述:「手心量海水」、「手掌測高天」、「量器量大地」、「天平秤山嶺」等,讓聽的、讀者容易明白。而「測度」、「指教」、「引導」等,這些都是屬於智慧層面的用詞。這樣,誰會比上帝更有智慧而能「教導」、「指引」祂?人是上帝用塵土造的,是受造的萬物之一,有限的人怎能認識無限的創造主上帝?
第15至17節,這裡有兩次用「看哪」這一詞,可惜都沒有譯出,在中文《和合本》、《台語漢字版》等都只有開始在此節的開始有。但在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和《呂振中》教授的版本兩次都有譯出來。主要在表達人看為偉大的世界,或是強大武力的國家,在上帝眼中卻只不過是像沙粒一般渺小。就像「黎巴嫩的森林」可說是舊約聖經時代最出名的建材,但即使將之全部用來要當作獻祭的材料也不夠用。意思是指人看為最偉大的高山森林樹木,也不夠上帝的爐灶所需。作者主要在說明:人無論用甚麼樣的宗教禮儀,也都無法述說上帝的偉大。換句話說,上帝的偉大,並不會因為人所舉辦的任何形式之宗教禮儀而彰顯出來,也不會因為人簡單的禮儀,就使上帝的偉大消失、減弱。在上帝眼中,人世間沒有甚麼所謂偉大可言。
第18節,這節到第20節也可參考第四十一章7節、第四十四章9至20節。這些經文的背景都是在諷刺當時流行於巴勒斯坦的宗教風氣,就是把人的手所造的神像,當作是上帝在拜,甚至將這些虛假的神明拿來與創造天地的上帝相比擬。而更荒謬的是巴比倫帝國的皇帝甚至自比為神明,要他所統治的人民來拜他。
第19至20節,這兩節可參考耶利米書第十章3至5節。只要是人的手所造之物,不論是用多麼貴重的材料鑄造出來,都不是真正的神。
9.第四十章21至31節:
這段詩歌是接續前段經文在述說上帝的偉大,相對的,地上的君王很渺小。
第21節,這節連續提出四個問題,包括「不知道」(兩次)、「沒有聽見」、「不是有人告訴過」等,這些句子都是用一種疑問的句型出現,表明的是應該要知道,而不應該是這麼疑惑不清楚。
第22節,這節採用以色列人的宇宙觀,描述上帝的創造就是將氣吹入穹蒼中,然後上帝就是坐在這穹蒼的上面,表示比日月星辰還要高的地方,上帝從最高的頂上俯視地上的人類,人就像「螞蟻一般」的渺小,而人居住在「帳棚」內,隨時要收摺帳棚離開他去(參考哥林多後書五:4)。
第23至24節,這節可以對照第17節來看。在地上,人看為偉大的君王,在上帝的眼中,並不算甚麼。只要上帝一出手,就可以讓這些自視偉大的君王「全歸烏有」,如同「幼小植物」一樣,很快就會因風吹雨打、日曬而「枯乾」,或是像糠秕「被風吹散」。
第25節,這節可對照第18節。注意這裡強調「神聖」的上帝,這「神聖」一詞,表示上帝和人之間的差別。以賽亞書的作者共計用了廿六次「神聖」一詞來形容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而這位「神聖」的上帝最忌諱人濫用祂的名,或是用其他物品來模仿取代祂(參考出埃及記二十:4-7)。
第26節,創世記第一章16很清楚,說上帝創造了太陽、月亮、星辰等會發光的「光體」。因此,上帝的命令它們都會聽從,如同將軍「率領軍隊」,對麾下的軍隊認識得非常徹底、清楚,甚至可以「一一指名呼喚」。
第27節,從出埃及記可看出陷在苦難中的以色列人民常發出「埋怨」的聲音,認為上帝已經離棄了他們(參考詩篇八十八:14),原因是他們以為上帝「不關心」他們所遭遇的「苦難」、「冤枉」。其實,人的一舉一動上帝都非常清楚。
第28節,可以對照第21節,也可參考詩篇第九十篇1至2節。這裡用上帝不會「疲乏」、「困倦」來表示上帝絕對不是有限的人可以清楚描述與瞭解的。
第29至30節,因為上帝是永恆的造物主,人的「力量」或是「力氣」都是祂賞賜的。不論是多麼強壯的人,都會有生命的極限。「疲乏」、「困倦」都是人的生命特徵,也說明了人的有限、軟弱。但相對的,上帝卻是永遠不會「疲乏」、「困倦」。
第31節,對上帝絕對忠心的人,一定會得到上帝賞賜的力量在這人的生命中,使他「像老鷹一樣張開翅膀」,無論在哪裡奔跑、飛馳,都不會困倦。
10.第四十一章:
這章則是進一步向萬國、萬民發出聲音,要所有的人都知道這位創造天地的上帝,就是人類歷史的主宰。包括世上的君王,以及人的手所造出來的神明,都只能臣服在上帝之下。
11.第四十一章1至20節:
這段詩歌很清楚表達的一個基本認識:上帝創造並管理著宇宙萬物,祂也是整個宇宙的審判者與所有者。因此,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君王可以取代上帝,也沒有任何一個神明可以跟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上帝相比擬。同時也說出上帝要怎樣對待祂揀選的子民。
第1節,詩人一開始就喊出「諸海島啊」這詞,這是指沿海各地的島嶼,當時有許多被擄的以色列人民,被強制移送到許多沿岸地區當奴隸。現在上帝準備進行審判的工作,因此對所有的人呼喊「要聚精會神」聽上帝審判的聲音,也同時讓所有的都可以來「申辯」。
第2節,這節可參考第四十五章1節。這裡所指出的來自「東方」的「那征服者」,就是指波斯帝國的塞魯士國王。上帝使塞魯士王有強大力量可以制伏違背命令的巴比倫帝國和列國。
第3至5節,詩人在這裡說明新興帝國波斯的軍事行動能力,就像是最先進的部隊一般,能夠快速且「穩然前進」,使敵人難以察覺,敵人即使發現了,想要趕緊應戰都會來不及。這裡詩人用歷史的「開始」和「終結」,表示整個歷史的進行,都是在上帝的主導下進行。因此,只要聽到上帝要進行審判,且揀選僕人來執行祂的命令時,無論誰,都會「害怕得發抖」。
第6至7節,當面臨危機時,膽怯的人總是彼此緊靠在一起,互相取暖、鼓舞,以為這樣可以形成一股力量,抵擋上帝的審判。但他們卻無知到以為用自己的手鑄造出來的虛假神明可以抵擋生命的主宰上帝,希望這樣可以拯救他們免於死亡,其實是一點點幫助也沒有。
第8至10節,這節提到以色列是上帝的「僕人」。所謂「僕人」是指地位相當卑賤的人,也可以指「奴隸」。而「雅各」,也可以指「以色列」(參考創世記三十二:28、三十五:10)。這樣,雅各這名稱,可以看成是一個人,也可當作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以色列民族是上帝「揀選的子民」,這裡的「揀選」一詞含有「立約」之意。因為有立約,且上帝是信實的,祂永遠記得以色列人民,「沒有遺棄」他們,因為他們是上帝所「揀選」的「僕人」。這樣,就有上帝與他們同在,即使面對生命的威脅也不用害怕,因為上帝必定會「保護」、「拯救」他們。
第11至12節,說明了主人要怎樣對付那些欺負主人的僕人的人。對這些專門欺負人的人,上帝會審判他們的罪,使他們慘遭極大的失敗,或是「死亡」,甚至會被上帝「消滅」。
第13節,這裡再次表示上帝將會伸出祂的「右手」扶持祂所揀選的僕人,會賜給他們力量,使僕人可以站得很安穩,不會動搖。
第14節,「你雖弱小,也不用害怕」,這是上帝的子民必須有的認識。只要有上帝同在,在人看來最軟弱的,也將變成最剛強(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二:7-10)。
第15至16節,第14節提到以色列人是「弱小」無力(參考申命記七:7),但現在上帝將要使他們如同「裝上又新又利的齒」,如同一部嶄新的「打穀機」,有能力徹底毀滅過去欺負他們的國家、族群。
第17至20節,當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外邦去當奴隸時,悽慘的景象是連想要「尋求水喝」也不可得,此時會「喉嚨乾渴」,很痛苦,如同在陰間一般(參考路加福音十六:23-24),這段經文是詩人用上帝當年帶領以色列人民的祖先出埃及,進入曠野時的背景來描述。上帝在沙漠曠野地帶,讓磐石湧出泉水(參考出埃及記十七:5-6)。而且顯示奇異的神蹟,讓沙漠長出「香柏樹和金合歡樹」、「松樹、杉樹,和黃楊樹」、「石榴樹和橄欖樹」等非常珍貴的建材。以色列人民後來用上述這些樹木當建造聖所和約櫃的材料(參考出埃及記廿五:5、10、13)。這些都在顯示上帝的神能,大家一看就「會明白」。
12.第四十二章21至29節:
這段詩歌是第1節所提起的,上帝呼召萬民都聚集來聽祂開庭審判。現在所有的人員都到齊了,上帝要對祂子民所拜的虛假神明發出審判。
第21節,「上主這樣說」,這是先知文獻非常典型的句型。每當先知說出這句話時,是在表明上帝審判即將來臨之意。而且是允許「萬國的神明」也可以替自己辯護,把自己認為「最強的理由提出來」,這表示上帝要公開和這些人所供奉的假神明辯論,並揭穿虛假之神的面貌。
第22至24節,這是上帝對這些假神明或是崇拜他們的人提出的幾項挑戰要件:一是這些神明是否能「預言將要發生的事」、「預測未來的事件」;二是它們能否「解釋往事的意義」;三是有否能力「做好事或降些災難」,表示它們確實有神能。上帝非常清楚這些虛假偶像甚麼都做不到,此外,上帝也說去拜虛假偶像神明的人,特別是推動偶像崇拜的人都是「卑逼可惡」,尤其是和上帝有立約的子民去拜這些虛無的神明,在上帝眼中是「可惡」的人。
第25節,這裡的「在東方選定一個人」,是指上帝膏立波斯帝國的塞魯士王。上帝下命令要這君王把軍隊從「北方來攻擊」,這君王帶來的軍隊,會「踐踏」、「踩踏」所有敵對上帝,不肯聽從上帝的族群、國家,和領導者。
第26至27節,這兩節呈現對比;第26節提出有誰能「預言這事的發生」?當然是沒有,第27節便說上帝先將這「好消息」傳給耶路撒冷的子民,讓他們知道已經開始進行審判那些欺負他們的人,以及那些帶他們離棄上帝的悖逆者。這裡的「好消息」也包含了那些被擄到外國去的人,都將因為上帝懲罰欺負者而獲得釋放,返回故鄉。
第28至29節,這兩節說出那些虛假的神明是沒有用的。因為它們不但不能給苦難中的人民帶來絲毫希望,也沒有能力讓那些強悍欺壓他人的人,被壓制下來,不再囂張。
13.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章都有個非常重要的主題,是論及以色列人民乃是上帝揀選的僕人,就像在第四十章所提起的,上帝要祂的僕人去傳好的消息給在耶路撒冷的受難子民,然後在第四十一章提到上帝揀選塞魯士作為祂的僕人,興起他,使他去為上帝完成懲罰悖逆子民的工作。
現在第四十二章,再次提到上帝揀選的僕人,由於上帝揀選一個民族或是一個人來作為祂的僕人,是要成為祂的同工,並一同參與拯救的工作。因此,上帝一定會扶持他、喜愛他。然後繼續在第四十九章1至6節、第五十章4至9節、第五十二章13至五十三章12節等都有談論到上帝僕人的角色和使命。
14.第四十二章1至13節:
這段詩歌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上帝揀選祂的僕人,是要為上帝在地上行正義。作者並沒有明確說出這位「僕人」是誰?但在第四十一章8至9節曾提到「以色列是我的僕人」,且在第四十三章10節再次提到上帝選以色列作祂的僕人。但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巴比倫王也曾經是被上帝揀選出來的「僕人」(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用來懲罰背逆的以色列人民。而先知以賽亞在第四十五章1節,則是說上帝揀選塞魯士「作王」,這也是在表明他就是上帝所揀選的僕人。因此,誰是上帝的僕人?應該說是:誰實踐上帝的旨意,順從祂的話語的教導,這樣的人、民族、國家等,才是上帝所揀選的僕人。僕人絕對不等於主人,更不能取代主人。
第1節,這裡一開始就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扶持他;我揀選他,喜愛他」,類似這樣的句型與耶穌於約旦河領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從天上傳下聲音時所說的相同(參考馬可福音一:11)。聖經作者表示上帝所揀選的僕人,一定是祂所喜愛的對象,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因此,上帝會「扶持」祂所揀選的僕人,也會用祂的「靈充滿」在這被揀選者的身上。這「靈」字表示「氣息」、「風」,就像創世記第一章2節、第二章7節所用的詞相同。表明是一種特有的力量,可完成上帝創造或拯救的目標。而上帝揀選的僕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為萬國帶來正義」,就像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一樣(參考創世記十八:19)。
第2至4節,這位上帝揀選出來的僕人,外表並不起眼,不會引人注意。接著用「壓傷的蘆葦」和「將熄的燈火」來代表那些受到壓迫,生命受到極大摧殘,被人排擠到社會角落,毫無生存空間的邊緣人,上帝依舊「不折斷」、「不吹滅」他們。這位被揀選出來的僕人,「不失望也不沮喪」,會持續不停地在地上「伸張正義」,這是上帝揀選的僕人的使命。
第5節,「上帝創造諸天」,這句話很重要,也是信仰告白最基本的一句話。這裡清楚地表示上帝是天的創造者。這節的第二句是上帝「造地和地上的一切生物」,結合前句「上帝創造諸天」,就是上帝創造「天地,和地上的一切生物」,這也是創世記第一章6至13節所敘述上帝創造天地的經過。第三句說上帝「賜給人生命氣息」,這句話可參考創世記第一章26節所提起的「形像」,和第二章7節的「生命的氣」。
第6至7節,這兩節一開始,上帝就宣佈要「賜力量」給祂所揀選的僕人。就像前面提起過的,主要用意是要僕人「在世上主持公道」,因為上帝就是公義的。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上帝的特性。上帝的僕人若是真實地去實踐上帝揀選的使命,就會「成為萬國之光」,使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重燃生命的亮光,如同開啟「盲人的眼睛」一樣。讓那些被擄的人如同從「被囚」的「監獄」中走出來一樣獲得釋放而看見「光明」。
第8節,「我是上主;耶和華是我的名」,這句話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三章15節b句。這句話也是一種宣告,表明的就是在這宇宙萬物中,只有這位創造的神,才是真正的上帝。上帝絕對不允許虛假的偶像神明與祂「共享」榮耀,這「榮耀」所代表上帝拯救的恩典(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二:10)。
第9節,表示上帝早已經預定好要成就的事,如今已經實現。這表示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跟其它虛假的神是完全不同,這也是在以賽亞書第四十一章21至24節所提起的,那些虛假的神,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去。沒有這種能力的神明,就不是真正的神。
第10至12節,這段詩歌通常被稱為是普世性的讚美詩歌。詩人或是先知以賽亞在呼籲所有的人以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起來歌頌上帝。詩人呼籲「全世界」所有地上的國家,包括「海洋和其中的生物」,這些上帝親自創造的萬有,也包括了在「海島和島上的居民」,大家都要一起來歌頌上帝。
第11節,作者確實是視野很廣,在二千多年前,就可以看到「海島和島上的居民」,也看到「沙漠和其中的城市」都有居民居住在當中。雖然要在「沙漠」中討生活很困苦,但他們也是「要高聲歌唱」來讚美上帝。
這裡提起幾個城市的名字,包括有「基達」,這是位於亞拉伯沙漠以北地區,也是貝度因人的家園,這裡以畜牧業出名(參考以賽亞書六十:7,以西結書廿七:21),當地人以游牧維生居多(參考耶利米書四十九:28-29)。「西拉」,這是以東人的首都,因為多岩石,且峭壁又多,被稱之為「峭壁之府」。
這樣,無論是海島上的人,或是在沙漠地帶的居民,甚至世居住在高山峭壁上的居民,大家都要同聲歌頌上帝的救恩。
第13節,這節說上帝已經準備好,要開始進行審判的工作,這種審判就如同一個「勇士」都準備好了,要向「敵人顯耀威力」一樣。
15.第四十二章14至25節:
這段詩歌是繼續第13節所提起的,上帝要出手擊打那些敵對祂旨意的人。
第14節,「沉默好久」,表示上帝對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沒有任何回應。但這並不表示上帝不知道,也不是說上帝允許這些不公義的事發生,而是上帝有自己的時間和計畫。現在祂決定要出手了。當上帝一出手,就會使人經歷到「像陣痛的婦人大聲喊叫」的痛苦。
第15節,當上帝進行審判時,必定會摧毀祂所創造的所有山岡和河川。正好和第四十一章18至19節所描述的完全相反,這對悖逆者來說是摧毀,而對於倚靠上帝救恩的人,就如同甘露、雨水降落在乾旱之地一樣得到滋潤生機。
第16節,上帝的救恩來臨時,就連原本是「瞎眼的子民」,也可以「走上」不曾走過,且是完全「陌生的道路」。因為上帝會使「黑暗變為光明」,也「使崎嶇小路變成康莊大道」,這就像第四十章4節所描述的,當那拯救者來臨時,必定要先完成這些工作。
第17節,在第13節說「敵人」,在這節是說「假神」、「偶像」。上帝的仇敵就是這些虛假的神明,上帝的子民若是去拜虛假的神明,等於是和上帝的敵人站在同一陣線上,當然會引起上帝的忿怒。
第18至19節,「瞎眼」、「耳聾」都要「看」、「聽」,因為當上帝要審判全世界時,不是只有耳聰目明的人才要傾聽、注意看,連居住在島嶼、高山的子民都要傾聽。現在則是呼籲所有的人,包括看不見、聽不到的人都要注意。
這裡「我的僕人」、「差遣的使者」,都是指著以色列人民。他們既然是上帝的「使者」,就應該要聽從上帝的話語才對,但以色列人民顯然並未如此。
第20節,這節指出作為上帝僕人的以色列人,竟然是去拜那些完全沒有生命跡象的虛假神明。他們雖然親眼看見過上帝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一樣「沒有心得」,聽了上帝僕人傳遞的信息,仍然「沒有領悟」。
第21至22節,經文中先提到上帝要「伸張正義」,但卻因為以色列人民沒有嚴守上帝的法律誡命,而使民族敗壞,心靈破碎,最後淪為外族人「欺壓」的對象,他們被擄到異鄉,遭到「蹂躪」,不但被譏笑(參考詩篇一三七:1-3),更沒有人去搭救他們。
第23至25節,這段詩歌再次提醒以色列人民,要知道反省,才會明白他們會淪亡為他國奴隸,就是因為沒有「遵守」上帝的「法律」而受到上帝的懲罰,更令上帝痛心的就是連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以色列人民也沒有感覺,還以為沒有任何問題,原來大家都已經「麻木不仁」,聽不下上帝發出的警語,才會有這樣慘痛的結果。
16.第四十三章:
這章可說是一首史詩,描述了以色列人民從被上帝揀選,到他們因為背棄上帝受懲罰,詩人用歷史的經歷說明上帝無比的愛。但顯然地,直到他們返鄉回國重建家園,以色列人民並沒有呈現出上帝子民應該有的新樣式、新的心靈。詩人希望透過歷史的經歷,喚醒他的同胞記起上帝拯救的恩典,會聽從上帝的話,回到上帝面前。
17.第四十三章1至13節:
這段詩歌很像第四十一章8至10節所說過的,充分顯示出上帝對祂所揀選的子民的愛,上帝應許會永遠與他們同在,並且會將四散在世界各地的子民召回來。這也是前面一再敘述過的。再者,這段詩歌也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再次確認拯救以色列人民脫離奴役生活的,就是這位獨一無二的創造者,絕對不允許有其它的神明和祂相提並論。因為這位拯救的上帝就是獨一的神,只要專一敬拜上帝,必定會獲得上帝的保守、看顧,使國家、民族在上帝所賞賜的土地上,長居久安。
第1至2節,這裡一開始就宣告說「創造你的上主」,這句話不僅是指單一的個人,也說出一個民族、國家,都是來自上帝的創造。上帝在這裡說祂「要保護」以色列,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將四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民「救贖」回來。祂要在苦難中的子民「不要怕」,因為上帝即將伸出祂救助的手帶領他們返回故鄉。雖然他們的生命如同「臨深淵」、「渡江河」、「踏炭火」、「陷在火燄」裡,都不用害怕,因為創造的主--以色列的上帝,即將伸手救助他們遠離這些危害他們生命的枷鎖。
第3至4節,這裡說明了上帝拯救以色列人民脫離上述的苦難的理由,就是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立有生命之約,這種約就是「我是上主--你的上帝」。這裡說上帝要「拿埃及贖回你的自由」,這句話可參考以賽亞書第十九章19至22節,說明上帝要把以色列人民從埃及人手中搶救出來。再者,上帝會把祂所揀選的子民看成是心中寶貝,因此,願意付出最大的代價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苦難。
第5至6節,「不要怕,因為我與你在一起!」這是典型上帝呼召人出來當僕人的話語(參考出埃及記三:12a,約書亞記一:9,士師記六:16a,耶利米書一:8,以西結書二:6-7)。
詩人在這裡提到「東方、西方」、「北方」、「南方」等,其實指的就是全世界。既然是上帝發出拯救的信號,就要全世界各國都要將上帝的子民釋放回來,因為這些被揀選的子民都代表著上帝的「榮耀」。這裡「榮耀」一詞,表示兩個意義:一是指上帝的拯救,另一是指上帝的創造。
第8至9節,這兩節就像天上在開庭審理案件一樣。上帝下令,要把受審者「傳到法庭來」,因為上帝要親自開庭審理案件,祂要當審判者。上帝要審判這些「有眼睛,卻看不見」,以及「有耳朵,卻不能聽」的子民,因為他們去拜的神明就是這樣子,去拜這種神明的人,就跟這些神明一樣。不但這樣,上帝也要同時審判「萬國萬民」,上帝要他們到法庭來把他們所拜的神明的能力顯現出來,看看這些神明能否預言未來的事,這樣才能證明它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
第10節,「以色列人哪,你們是我的證人」,這句話在第12節又重複一次。這很清楚在說明,以色列人民因為曾被上帝從埃及帝國手中拯救出來,他們能夠生存下來,就是上帝極大的恩典。也是最好的證人,他們有義務和責任替上帝作見證。而要見證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句:「除了我,沒有別的上帝。」這也是十條誡命的第一誡(參考出埃及記二十:3)。而這句「過去沒有,將來也沒不會有」,表示這位拯救的上帝,是永恆的上帝。不論這時代怎樣改變,祂永遠不會改變。
第11節,這節在第四十四章6節、8節、第四十五章5至6節、18節、21至22節、第四十六章9節等,都一再重複這位創造天地的上帝,乃是獨一的上帝。也從這裡可看出這個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神的信念是以賽亞書所強調的信息中心,也可說是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
第12至13節,這位獨一無二的上帝是真實可靠的,祂可以「宣告將發生的事」,沒有任何一位神明有這種能力。而這位獨一無二的神,要審判世上所有的人,「沒有人能逃脫」上帝的「掌握」,原因是整個宇宙都在上帝管理之下,無論是在高天或是深淵,上帝都在那裡等待(參考詩篇一三九:7-8)。而且,也「沒有人能改變」上帝奇妙的「作為」,上帝決定要做的事,一定會實現。因為祂是信實的上帝。
18.第四十三章14至28節:
這段詩歌所描述的,是一個新的紀元開始,就像早期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現在上帝要從巴比倫帝國的手,帶領祂的子民以色列民族走出巴比倫,返回到故鄉巴勒斯坦。因此,這裡說上帝要啟開新的作為,除了是要懲罰巴比倫帝國外,也強調祂將開始一個新的紀元,祂這樣的決定,等於在表示祂將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秩序。
第14節,先知以賽亞一再提到上帝是「神聖」的神,祂拯救的方式,就是「差遣軍隊攻打巴比倫」。從先知耶利米的信息看見上帝也曾差遣巴比倫皇帝去懲罰祂的子民以色列(參考耶利米書廿五:9)。現在,上帝要反過來懲罰巴比倫帝國,主要原因是它犯了最大的錯誤,是想與上帝比高低,甚至想取代上帝。因此,上帝決定要消滅這樣的君王及國家(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
第15節,這是上帝宣告祂的本性。一祂是神聖的上帝;二是創造者;三祂是君王,是統治者(參考申命記三十三:5)。
第16至17節,這兩節說出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紅海的神蹟奇事。上帝先在紅海的「浪濤中」,「開闢一條通路」,讓以色列人民可以平安地通過(參考出埃及記十四:21-22)。然後讓埃及的精銳部隊,全數淹滅在紅海中(參考出埃及記十四:28)。
第18節,這是過往的歷史事件,上帝要以色列人民看前面即將出現的大事。這是他們可親身體驗到的,而不要「老記著往事」,也「不要沉湎在回憶中」,因為這樣會讓人以為上帝只有為他們做過這件事。上帝要他們看到「新的作為」,這是新的神蹟奇事,就是上帝要伸手救他們脫離巴比倫帝國的手。
第19至21節,「新的作為」,這是指如同過去他們的祖先出埃及一樣。但上帝要他們親身體驗到上帝奇妙的作為,不再只是聽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而是在他們這代子民的身上,將會親眼看見上帝「在荒野中開闢通路」,「在沙漠裡挖掘河流」,不但這樣,連「野獸」、「野狗和鴕鳥」等這些動物,都會尊敬上帝,因為當耶路撒冷在上帝懲罰之後,都變成了廢墟,這過去曾經享有輝煌時代的繁榮之城,隨即就成了這些動物盤踞的地方。當時這些野獸也都會知道發出敬畏和歌頌上帝的聲音,何況自命比這些動物還要高等的人,更應該歌頌上帝、敬畏上帝。因為上帝要伸手帶領被擄的以色列人民重返家園。現在上帝帶領祂的子民返回故鄉的路途中,雖然會經過沙漠、荒野,但上帝會在這種曠野的沙漠地帶出泉水,使他們不至於乾渴(參考三十五:6b、四十一:17-18)。因為他們是上帝「自己造的子民」,是上帝所親自揀選的子民。
第22至24節,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以色列民族一進入迦南地,就「厭棄」了上帝,跑去崇拜巴力神明。這才是讓上帝感到痛心的地方。上帝並沒有要求祂的子民作任何獻祭,而是只有要他們用謙卑的心,行公義、好憐憫,與上帝同行(參考彌迦書六:6-8)。
第25節,參考以賽亞書第一章18節、第四十四章22節。這節說出上帝奇異的恩典,祂並沒有因為這些被揀選的以色列人民背叛祂,就放棄救他們脫離苦難,相反的,祂最終還是「饒恕」以色列人民一切的「罪過」,沒有向他們「報復」。
第26至28節,參考第四十一章21節。上帝是會允許祂的子民向祂提出辯論。上帝明確指出以色列人民的「祖宗犯了罪」,且是從「領袖」開始,這些人包括國王、社會的領導者,以及先知、祭司等,他們不但對上帝不忠,連帶的也陷上帝的子民離棄、背叛了上帝。因此,上帝決定要嚴厲懲罰他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