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406期
作者: 盧俊義牧師 日期: 2014-02-17 23:18
箴言第十九至廿五章
1.第十九章:第十九至二十章也是繼續談到智慧者和愚蠢者之間的差異,這二者之間的不同,不僅在於財富的累積,也在於生活的態度。這兩章所用的語句大多是對偶句型。
第1節,第4節及第7節都提到「貧窮人」;這種人在一般社會中往往都是被人鄙視或是疏忽的對象,甚至連「親人都厭棄」他。相於對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們在社會上被人重視、人人喜歡接近,似乎朋友很多,可是耳中聽到的常常多是「諂媚」、不真實的話,與其如此,倒不如多結交雖然貧窮卻是正直的人。
貧窮雖然使親友遠離,但只要保持正直,朋友雖然少也不會孤獨。因為上帝喜愛正直的人。
第2至3節、第10節、第19節、第29節,這些經文都談到愚蠢人的特質,就是「熱情而無知」、「急躁」、「生活奢華」、「狂傲」等。想要幫助這種人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只會「埋怨上主」,卻不知是自己在毀滅「前途」。
第5節、第9節、第22節,可參考第十四章25節。摩西法律很清楚說到不可以作假證陷害人(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6)。這裡說這種作假證、撒謊的人,必定會受到「責罰」。因為這不是上帝喜悅的「可恥」行為,作假證就有如邪惡者一般。
第8節,第11至12節,這三節談到真實的「知識」,不但會使人知道「自愛」,也會知道怎樣約束自己「不輕易發怒,不追究人的過失」,若是君王有這樣的知識,就會對人民更有益處,因為他的子民會感受到君王的「恩澤如霖雨沛降」,臨到他們的生命。
第13至14節、第26節,這兩節談到家庭生活的規律,都是對偶句型。談夫妻的關係,也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愚蠢」和「爭吵」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對應的狀況的就是「災禍」和會「滴漏」的房子。「無恥」與「下流」同樣的意思,都在表明做邪惡的事,這只會羞辱自己的父母。而人可以從父母承受財產,但賢慧的妻子卻是上帝所賞賜珍貴的禮物。
第15節、第24節,這兩節都提到「懶惰的人」,可參考第十二章24節、27節。這裡提到「懶惰的人」整天都是藉口遊手好閒,結果必定會捱餓,無力到連「伸手取食」進「自己口裡」都做不到。
第16節、第23節,這兩節都提到敬畏上帝的人,他們必定會「遵守上帝法律」,不敢「違背」,只有這樣,才不會使人「禍患」臨身而導致「滅亡」。
第17節,有錢不是罪惡,因為有錢可以「濟助窮人」,若這樣做會得到上帝的獎賞。這也是耶穌的教導(參考路加福音十二:33)。
第18節、第20節、第27節,這裡都談到教導的事,對子女或是年輕人的教導,都需要適時,才能使他們成為「明智」的人,否則等他們偏離正道時,就來不及了。
第21節,可參考第十六章1節、9節、第33節等。
第25節,這節也是對偶句型。再次提到「狂傲」、「愚蠢」人和「聰明」人之間的差別,就是以願不願意接受譴責作為基準。
第28節,這節提到不誠實的證言,只為了「貪圖」己利而已。但這樣的人,就是和「邪惡人」相同。
2.第二十章:
這章和第十九章一樣,談到王室的智者,應該有的表現。另外繼續談到兩個主題:一是智者與愚者之間的不同,另一是談到殷勤工作和懶惰者必定會有不同的結果。
第1節,這節說出出宮廷常見的現象,就是經常擺設宴席、飲酒作樂。箴言作者特別提醒要注意,即使是淡淡的酒,也會影響到工作效率。而濃酒會容易使人忘了應該有秩序,大聲喧嚷。有的翻譯本甚至譯成「發怒」、「爭吵」。而「酗酒」則更糟糕,就像第廿三章29至30節所說的,必定會過著「悲慘的生活,為自己哀歎」而已,對人沒有任何利益。
第2節、第8節、第10節、第23節、第26節、第28節,這些經文都談到君王治理國家應有的態度,以及他和人民的關係。這裡形容君王有如「獅子」,當君王正在發怒時,聰明的人都會避開,暫且不理會。因為君王是坐在「審判座上」。再者,一位好的君王必定知道誰是「邪惡」者,一定會「嚴厲懲治」。更重要的,一個君王若是有「誠信公正」,必定不會用「兩種法碼、兩樣升斗」,即是會避免司法不公,這樣他的「政權就能持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因為殘酷的君王只會讓人民與他越來越疏離,甚至被人民唾棄、推翻。
第3節、第5節、第15至16節,這幾節經文都談明智者和愚蠢者的不同,在於前者會努力追求新的知識,雖然如同在探取深井中的水一樣困難重重,但仍勇敢嘗試。他會說中肯的話,但不會隨便替人作保。後者剛好相反,因為愚蠢者只會引起「爭吵」,不知道要如何避免風險臨身。
第4節、第13節,這兩節也可參考第十九章15節、24節,都提到有關懶惰和貪睡的人,其結局就是「一無所獲」、「窮困潦倒」。相對的是辛勤工作者,不會擔心「衣食」的問題。
第6至7節,自古以來,「忠誠」、「正直」的人不多,只要有這種人,他的子孫也會跟著學習,使他們得到信任而有幸福的生活。
第9節,這節很清楚說出會自我反省的人,都會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完人,而是個罪人。面對上帝的審判,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罪過。
第11節,這節提到兒童的教養,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看出」來。也就是父母的行為,孩子會學習、模仿。因此,從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樣式。
第12節,上帝賞賜給人有「眼睛」和「耳朵」,是為了要讓看清楚、注意聽。會注意看清楚事實的真相,就不會受到迷惑。有注意傾聽上帝的話語,自然會遵從。希伯來文的「聽」字,就是指「聽從」之意。
第14節,這節和台語所說的「嫌貨才是買貨人」。原因是他想買但希望價錢能更便宜,因此會想用埋怨貨品不佳的方式來爭取優惠的價格。
第17節、第21節,這兩節都和欺騙奪取財富有關,也在表示貪婪得到的,不論是食物,或是財富都一樣,最後並沒有甚麼利益。
第18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一章14節。這裡提到事情是否成功,都需要謀士參與策劃,且是需要「計畫」周詳。
第19節,這節也可參考第十一章13節。所謂的「非短流長」,就像今天所說的「八卦消息」一樣,作者告誡人不要和喜愛講這種話的人「結交」為朋友。因為這種人必定也會到別處講你的閒話。
第20節,這節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二十章17節,利未記第二十章9節,摩西法律規定「受罵父母的人」,必須處死。這裡說這種人「要像一盞燈在黑暗中熄滅」,是相同的意思。
第22節,可參考羅馬書第十二章19節。聖經一再強調,上帝必定會替無辜的人「伸冤」,因為祂是公義的神。
第24節,這節可參考箴言第十六章1節、9節、33節等經文。在強調無論人怎樣規劃生命的旅程,上帝才是真正的引導者。因此,倚靠上帝的帶領,才會達到自己所期盼的目標。
第25節,這節非常重要,說明不要亂起誓、發願,每當「許願」之前,最好先「三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做到,這樣才不會到時「懊悔」像耶弗他一樣(參考士師記十一:30-31)。
第27節,這節原本是說上帝賞賜給人的良知,有如一盞燈照亮黑暗的房間,讓所有角落都光亮,無法隱藏。這說明了一個真正有「心智和良心」的人,他的生命就像點燃的一盞燈,照亮在社會的暗角中。
第29節,這節說出「青年人」和「老年人」有不同的表徵。前者充滿生命的「活力」,後者則是經歷過滄桑生命的旅程,他的白髮顯露出生命的「尊嚴」。
第30節,「創傷」、「痛苦」都在形容生命的苦難,這些經歷會使人更清楚甚麼是邪惡,甚麼是正確的道路。
3.第廿一章:
這章很清楚地將「公義」、「明智」和「邪惡」、「不義」作對比,可看出二者之間極大的差異。
第1節,所謂「隨意支配」,意思是指「掌握」、「控制」。有些君王表面上看起來很風光、偉大,但他所做的一切,若是沒有符合上帝的旨意,所有這些都將成為泡沫消失殆盡。就像第十九章21節所提起的一樣。
第2節,這節可參考第十六章2節、第廿四章12節。這也是整本聖經的教導,說明上帝看人內心的動機,不看外表(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六:7,路加福音十六:15,帖撒羅尼迦前書二:4)。
第3節、第15節,這兩節可參考箴言第十五章8節。上帝揀選一個人立他為君王,主要用意是這位君王能夠「秉公行義」,遠比君王獻祭非常多更重要(參考撒母耳記上八:15,列王紀上十:9,彌迦書六:6-8)。只要君王知道「秉公行義」,他正直的子民就會高興,而「作惡的人」就會「心懷恐懼」、不安。
第4節,可考詩篇第十四篇1節。「狂妄高傲」,這種人就是所謂驕傲的人,這種人心中不會有上帝。因此,箴言作者在這裡說是「罪」。奧古斯丁說:驕傲乃是罪惡的源頭。
第5節,可參考箴言第十六章3節。這是指在計畫任何事之前,會尋求上帝的幫助和指示。這裡所說的「富足」,是指會知道滿足,不會有貪婪的心。
第6節,可參考二十章21節。這裡的「不義之財」也是指用不正確的手段獲得的財富。
第7節、第10至12節、第16至18節、第20至21節、第24節、第26至29節,這些經文都談到邪惡人和正直人之間的差別;包括邪惡的人的行為「暴戾」,只想「做壞事」,他們的行為只會帶來「敗亡」,因為他們只會想過著奢華生活,卻懶得伸手幫助窮困的人,而且「任意揮霍」,結果必定「家產蕩然」無存。就像愚蠢人一樣,這種人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自命不凡」,且是「心驕氣傲」,「貪求無度」,不但這樣,他們最會「撒謊」,在眾人面前會「假裝勇敢」。以上這些都是指行為邪惡的人,而正直人不會這樣。
第8節,這節是對偶句型。以「犯罪的人」和「純潔的人」對應,他們做事的方式是「彎曲」與「正直」對照。
第9節、第19節,可參考第十九章13節b句,嘮叨與爭吵,不會為家裡帶來安寧,只會增添生活的困擾和不安。
第13節,這節也可參考第廿四章11至12節。知道幫助「窮人」的人,必定會得上帝的看顧。自私的人不會關心別人,這種人在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有人幫他。
第14節,這節可參考第十七章8節、第十八章16節。說出官場的現象,但要注意這種「可止烈怒」的時間很短,利益一旦改變,過去所有賄賂的效果隨即會消失。
第22節、第30節、第31節,這三節經文意思很相近,都在說明敬畏上主才是真正的「贏家」。詩篇第三十三篇16至19節的詩人說:「君王不倚強大的軍旅獲勝;兵士不靠強大的力量保命。靠戰馬不能保證勝利;馬的威力救不了人。上主看顧敬畏他的人;他看顧仰賴他慈愛的人。他救他們脫離死亡,饑荒時保留他們的生命。」也可參考箴言第廿四章5節,傳道書第九章16節、18節。真正有智慧的人,比手上有武器的人更容易獲得勝利。
第23節,有智慧的人,他開口說話都會「謹慎」,以免惹來不必要的「禍患」。
第25節,懶惰的人和自殺同樣,因他只會為自己斷了生路。
4.第廿二章:
這章分成兩個段落,其一是第1至16節,也談到智者和愚者之間的差異。其二是第17至29節,這部份的內容一直延續到第廿四章22節,都是屬於另外蒐集到的智慧之言。
第1節,這節可參考傳道書第七章1節a句說:「好名譽勝過珍貴的香水。」意思很接近。這節說出在人間世界,不是只有金銀才是寶貝,有比這些更為貴重之物,就是信譽。
第2節、第9節,參考箴言第十四章31節。雖然「貧窮人」和「有錢人」都是上帝「所造」,但知道對貧窮的人生出憐憫的心,而不是以鄙視的態度看待,才是有智慧的富人,這樣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參考箴言十九:17)。
第3節、第5節,這兩節都提到「機警的人」會知道怎樣避開「災禍」,只有「愚蠢的人」才會不顧一切往前走而掉落在「邪惡人的羅網」裡。
第4節,具體說出「敬畏上主」者的所得,乃是「富足、光榮、長壽」。富足,指的是豐富的生命內涵(參考約翰福音十:10)。光榮是智慧者的記號,而長壽是指一個人有很強的生命力。
第6節、第15節,這裡提到教導孩子「走正路」是身為長輩的責任。這樣會改變他們生命的態度,也會讓他們永遠懷念。
第7節、第13節,這裡是說出現實社會的生活形態。和第十章15節所說的:「財富是有錢人的保障;貧困毀滅了窮苦人。」這些都是在鼓勵人要勤勞工作,不要整天奢華宴樂(參考十二:24、27),或是找藉口推託工作(第13節)。再者,也是警告人,如果因懶惰而導致負債,那將是生命悲哀的事。
第8節,「不義的種子」,表示邪惡的事。意思指專門做壞事的人,結果只會為他帶「無窮」的「後患」,結果他所有累積起來的一切,都將歸之烏有。
第10節,這裡「狂傲的人」和愚蠢人是相同的,他們都不承認有上帝。因此,才會引起更多的「糾紛、爭吵、羞辱」等。
第11節、第29節,這兩節都提到一個有智慧的君王所喜愛的部屬,就是「純潔的心」和「辦事敏捷的人」,而不是只有會講好聽話語的臣僕。
第12節,這節可參考第五章21節、第十五章3節。「真理」指純潔、沒有瑕疵,或是指真實的心思意念,也可指聰明者有智慧的言語。
第14節,這裡指的「陷阱」,就像獵人在森林裡設計抓動物的陷阱一樣。淫婦總會以甜言蜜語讓人掉入陷阱裡,卻不知道死亡的來臨。「上主所厭惡的人」是指邪惡者。
第16節,「向有錢人送禮」,這是指賄賂之意。因為有錢人根本不需要別人送禮給他。相對的,「剝削窮人」是上帝所厭惡的行為,上帝一定會追討這種人的罪行(參考十四:31)。
從第17節開始,一直到第廿四章34節止,這一段經文被歸類在「一般智慧的言語」。與前面第一至九章的句型相近。分成兩大部分,其一是從第廿二章17節至第廿四章22節,這部份共計有三十則。在這段經文中,就是以「倚靠上主」(或是「敬畏上主」)開始,也以「敬畏上主」結束,中間在第廿三章17節也是以「敬畏上主」為重點經文。其二是從第廿四章23節至34節。
第17至21節,這段經文開始就提醒人要留心聽智慧言語的「教導」,所謂智慧言語乃是從「倚靠上主」著手。「倚靠上主」和「敬畏上主」(參考廿三:17)是相同意義,因為會倚靠上主的人,就是謙卑的人,他們和狂傲的人截然不同。
第22至23節,這兩節是第1則智慧之語。談到要善待貧窮、軟弱的人,絕對不可欺壓他們。上帝會對這種欺壓貧困的人採取懲罰的動作(參考十四:31、廿三:10)。類似這種教導在先知的文獻中相當明顯,都是在警告人不要欺負貧窮人。相對的,第十四章21節說「憐恤貧窮的有福」、第十九章17節說「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第廿二章9節則說:「慷慨把食物分給窮人的,必然蒙福。」
第24至25節是第2則智言。這兩節也是一般常聽到的「近墨則黑」。人很容易學習壞的行為。類似的句子在第十二章26節,說:「義人是鄰舍的良師益友。」也可參考第廿四章1至2節。
第26至27節是第3則。在箴言中多次提到這件不要為別人「作保」這件事(參考六:1、十一:15、十七:18、二十:16、廿七:13)。這句「連你的床都會被人搬走」,意思是指房子也會因此被人拿走。
第28節,這節是第4則。和第廿三章10節相同的意義。所謂「移動」祖先留下來的「舊地界」,表示土地被人強佔,或是併吞。摩西法律嚴格規定不可以這樣做(參考申命記十九:14、廿七:17)。
第29節,這是第5則。「辦事敏捷的人」,表示知道時間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這種人不會跟遊手好閒的人泡在一起。而有智慧的君王一定會喜歡這種臣僕。
5.第廿三章:
這章是從第6則到第18則的一般箴言。
第1至3節,這是第6則。提醒臣僕或是經商的人必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是參加宴席時,不要因貪嘴而陷入餐會中的陷阱。
第4至5節,這是第7則。這兩節所說的很類似台語說「人兩隻腳,錢四隻腳」,意思是無論怎樣追,也不會滿足人心貪婪的需要。因此,要有滿足的意念,不要一直追求金錢。
第6至8節,這是第8則。這段經文也可參考第廿六章24至26節。這裡所說的「吝嗇的人」和第廿八章22節所說的「貪婪的人」是相同的意思。跟常聽到的俗語:「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心。」有相同之意。
第9節這是第9則。這節可參考第一章7節b句、第22節、第十二章1節b句。這些都在說明愚蠢人的特徵,他們藐視甚至厭惡智慧之語。
第10至11節,這是第10則。可參考第廿二章28節第4則箴言,另外也可參考第十五章25節。聖經一再教導要保護孤兒寡婦,絕對不可以欺負他們(參考出埃及記廿二:22,申命記廿四:17),而是應該主動伸手幫助他們(參考利未記廿五:25)。
第12節,這是第11則。這裡的「師長」,表示有智慧的長輩。「聽從」他們的「訓誨」就是在接受他們的「智言」一樣,會使人有智慧。
第13至14節,這兩節是第12則。談到父母對子女應該盡的責任,就是要「認真管教」兒女。
第15至16節,這兩節是第13則。「年輕人」有「智慧」,也在表示已經長大、成熟,會令他身邊的人感到欣慰,甚至覺得與有榮焉。
第17至18節,這兩節是第14則。可參考箴言第三章31節、第廿四章1節、19節。「罪人」和「邪惡的人」相同,都是上帝所厭惡的對象。一個知道「敬畏上主」的人,必定會遠離這種作惡的罪人,而蒙上帝的賜福。
第19至21節,這三節是第15則。這三節談到勸勉生活圈中,所結交的朋友,必須遠離那些只知「好酒貪吃的人」,因為這種人很懶惰,不會殷勤工作。
第22至25節,這四節是第16則。第22節也可參考十誡的第五誡(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2)。第23節可參考第四章5節、7節。這一段都在強調擁有「真理」、「智慧」、「學問」的重要性,因為這三樣就是生命的力量,「千萬不可賣」,一定要妥善保存,才能使自己存活。「義人」和「明智」都在表示聰明之意,這樣的兒女必定讓父母感到欣慰。
第26至28節,這三節是第17則。這則跟第五章、第七章談到有關避免淫亂的事相同。
第29至35節,這是第18則。這段經文都和所謂的「貪杯」有關。酒,常常使人亂性。傳道書第十章17節說:「君王辦事果斷,臣僕按時進食,能節制,不酗酒,那是國家大幸。」在以弗所書第五章18節使徒保羅的勸勉裡這樣說:「不要酗酒,那是會敗壞人的;要被聖靈充滿。」在提多書第二章3節則說「不作酒的奴隸」,要作好的榜樣。
6.第廿四章:
這章第1至22節是繼續前段的30則箴言,在第22至34節是另一段箴言語錄。
第1至2節,這是第19則。這兩節和第廿三章17節、本章第19至20節相同。必須和作惡的人保持距離,因為這種人只會「做壞事」。
第3至4節,這兩節是第20則。從第八章21節,就可看出有智慧的人,就像一個富人一樣,他的家必定永遠不欠缺,且會因為有智慧,而使家裡像是充滿貴重的珠寶一般,令人欣慕。
第5至6節,這兩節是第21則。可參考第十一章14節、第二十章18節、第廿一章22節。
第7節,這節是第22則。這節用「明智」和「愚蠢」相對照。愚蠢的人永遠無法瞭解有智慧的人所說的話。在重要的「會議」場合,愚蠢的人只能聽明智的人講,但他們即使聽了也聽不懂。這裡的「會議」,也可當作聖經時代的「城門口」,表示眾人聚集的地方。
第8至9節,這兩節是第23則。可對照第1至2節來看,就會清楚知道為甚麼作者要明智的人遠離作惡的人。
第10節,這是第24則。這節可參考耶利米書第十二章5節。表示在「患難的日子」裡,就需要更堅定的信心,才能使自己站穩,不會動搖而倒下去。
第11至12節,這兩節是第25則。也可參考第十六章2節、第廿一章2節。這裡很清楚地在強調一個明智的人,會知道伸手救助無辜的人。沒有人可以只顧自己,因為人是群居的,每個人都和他人有連帶關係。
第13至14節,這是第26則。這裡所謂的「蜂蜜」有另一種含意,就是指著智慧之意。而智慧乃是上帝的話語,其甜美如同蜂蜜一般。可參考詩篇第十九篇7至10節所說的,上主的法律、命令、法則、訓誨、規範、判斷等,「比金子可貴,勝過最精純的金子;它們比蜂蜜甘甜,勝過最純淨的蜂蜜。」作者在這裡說「智慧和知識」對一個人的心靈就如同蜂蜜一樣甘甜,會帶給人的生命看見「希望」、「光明」。
第15至16節,這兩節是第27則。這兩節再次提到「義人」和「邪惡」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這裡的「跌倒」,是指失敗,不是犯罪。作者提醒邪惡者,不要把邪惡的思維動到義人的身上去,因為義人是和上帝有緊密關係的人。義人受害,上帝必定會替他伸冤。
第17至18節,這第28則。可參考第十七章5節。這兩節就像俗語所說的,不要幸災樂禍。總是要心存憐憫。
第19至20節,這是第29則。可參第三章31至32節、第廿三章17節、第廿四章1節。另外可參考詩篇第三十七篇1節。這些經文都有提到不要羨慕作惡的人,因為上帝自有一把尺會回應這些作惡的人。
第21至22節,這是第30則。就像前面已經有提起過的,這段智者之言30則,是從「敬畏上主」開始,然後在中間提起「敬畏上主」(參考第17節),在最後這裡用「敬畏上主」作結尾。表示一切都需要從「敬畏上主」做起。會敬畏上主的人,必定不會跟作惡的人同夥,因為知道上帝必定會伸手制裁這種人。若與這種作惡的人在一起,也會連帶受懲罰,面臨災害。
第廿四章23至34節,這是另一部份智慧者的言語。
第23至25節,可參考箴言十七章23節,阿摩司書第五章10至15節。摩西法律也有明確規定法官不可收受賄賂,因為收賄賂會使人眼盲、心不正(參考申命記十六:19-20)。這裡則是說按照公義審判的法官,會得到眾人的讚譽,且會事事亨通。
第26節,「誠實」的話,連國王也會喜歡聽(參考十六:13)。說話誠實的朋友,才是真摯的友誼的表現。
第27節,這節說到一個人必須衡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不虛張聲勢,用很踏實的腳步建造家業。
第28至29節,可參考第廿五章18節。在十誡的第九誡之「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6),以及不可存有報復的心,這也是耶穌基督的教訓所說的「不可向欺負你們的人報復」(參考馬太福音五:39)。使徒保羅說要「以善勝惡」(參考羅馬書十二:21)。
第30至34節,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懶惰人」和「愚昧人」的態度,就是不知道生命隨時會發生患難而導致貧窮,就像「帶武器的匪類來襲擊」人的生命一樣突然來臨,讓人措手不及。這兩節也可參考第六章6至11節。
7.第廿五章:
從第廿五章開始,一直到第廿九章,都清楚表明是所羅門王的箴言續篇。這段箴言有個特色,就是句型簡單、直述,且都呈現出「對句」,讀起來容易明白。
第1節,這節特別註明是「猶大王希西家宮廷的人抄錄的」。希西家王是在主前第715至686年執政。在他當政時間曾有過一個短暫的宗教改革運動出現(參考列王紀下第十八至二十章)。希西家王也有文學的素養,他會寫詩,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10至20節的詩歌就是他寫的。
第2至3節,上帝是「奧秘」的,人想要瞭解上帝是不可能的事,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但是身為一個君王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辨明是非」,正確地判斷事務,並且主持公道。但不要想去瞭解君王的「思想」、心思,因為君王擁有權柄,他隨時會改變想法。
第4至5節,君王往往在不注意的時候,會被身邊的小人宦臣包圍,就像若要使「銀子」純潔,銀匠就必須先將銀子的渣滓除去,才有辦法鑄造出好的器皿。同樣,君王要先「清除」身邊的「小人」,才有辦法建立廉能的政府。
第6至7節,這兩節經文可參考比較路加福音第十四章7至11節。耶穌基督的教訓中也提起相同的句子。
第8至10節、第18節,這段經文提到糾紛的事。若是要當證人,就必須是說誠實話,絕對不可以在法庭上作假證陷害別人(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6)。不但這樣,要維護與鄰舍之間的關係,就必須遵守最基本的守則,就是「不可洩露別人的秘密」,這是指不要談論別人家裡的隱私,或窺探鄰居的秘密。即使知道也不將之拿來當作話題論人長短。
第11節,這是一節經常被引用的箴言。表明有智慧的人,會說出得體的話,鼓舞人心。
第12節,「經驗豐富的人」,是指生命的體驗,經歷過許多滄桑,這種人充滿著智慧。這種人說出的「警告」,比任何貴重的「飾物更有價值」,因為有智慧的警言對生命有極大的幫助。
第13節,這節可和第廿六章6節相對照。這裡所說「可靠的使者」,會讓差使他的人安心,不會擔憂。也可參考第十三章17節。
第14節,這節說出虛假的承諾,對人毫無益處(參考雅各書二:15-16)。
第15節,這節談到「耐心」的重要性,勝過任何堅強的抵抗,甚至君王的權力。
第16節、第17節、第27節,都提到不要「吃過量的蜂蜜」,表示即使是非常好的物品也需要適可而止,不可毫無節制。也可用來警告人,不要老是聽諂媚的話語,一兩次或許好聽,但聽多了就會使人身心都敗壞了。同樣的,「不要常常訪問鄰舍」,表示與人交往也要知道節制,才不會讓人覺得「厭煩」。
第19節,「壞牙」、「跛腿」,都在表示身體的不適合。若是一個人在「患難」的時候,倚靠一個不可信任的人,結果就會像是用壞牙齒吃東西,用跛腳跑步一樣,只會增加痛苦而已。
第20節,「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像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巴比倫當奴隸時,經常受到這樣的凌虐、欺負、羞辱(參考詩篇一三七:3-4),不但沒有得到安慰,而是使他們更痛苦,有如「在傷口上擦鹽」一樣。
第21至22節,耶穌基督提到有關怎樣的態度對待仇敵(參考路加福音六:27-36)。使徒保羅也引用這兩節經文,他強調要「以善勝惡」來對待仇敵(參考羅馬書十二:20)。
第23節,「誹謗」,這是指不實的話指控他人。「北風」是指寒冷之意。
第24節,和第廿一章9節、第19節、第廿七章15節有相同的意思。
第25節,「遠方」,表示家鄉。如同俗語所說的「家書抵萬金」一樣,顯得珍貴、難得。
第26節,照理說,「義人」應該是會讓「邪惡人」退縮才對。這裡卻發現相反的現象出現,表示這人原本是「義人」,卻因為收受賄賂的結果,使原本清澈的水混濁,再也看不清了。
第28節,這節可參考第十六章32節。「性情暴躁」,表示一個人欠缺自制力,這樣的人無法約束自己的衝動,就很容易受到「攻擊」。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