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讀-第1210期

認識「路加福音」這本經書
           

時至目前,「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這兩本經書,都被認為是一位名叫「路加」這個人寫的。也是四本福音書中,唯一可以確定作者名字的一本福音書。由於作者路加在這本經書的開頭,說他寫這本福音書「都從頭仔細查考過了」,且是「按照次序」編寫此書(參考一:3)。因此,「路加福音」這本書也常被認為是四本福音書中,記述耶穌生平最為詳細,且是最有順序的一本。但是,作者寫這本福音書,並不僅是要提供我們有關耶穌的生平記事,主要目的更是要告訴我們,上帝如何藉著耶穌向那些被社會遺棄的、外邦人、窮人,和婦女等等當時社會的邊緣人,表明上帝拯救的大愛也在他們身上,這才是此書的重點。

作者路加這位醫療傳道者

    作者路加是位醫生(參考歌羅西書四:14),也是一位很好的傳道者,他不但對文字很重視,且是很好的同工。大約主後40年在安提阿受洗,且成為使徒保羅的同工(參考腓利門書24節)。在主後50至52年左右,使徒保羅第二次旅行傳道時,路加也隨同他到馬其頓的腓立比城(參考使徒行傳十六:10-12)。大概在主後53至58年,使徒保羅第三次旅行傳道時,路加也跟隨他到凱撒利亞,並且在這裡認識了腓利(參考使徒行傳廿一:8)。他也是跟隨使徒保羅到耶路撒冷的同工之一,在那裡,他認識了耶穌的兄弟雅各和耶路撒冷教會長老(參考使徒行傳廿一:15-18)。也可能在耶路撒冷教會,認識了幾位同耶穌從加利利來的婦女,她們可能提供給路加很寶貴的資料(參考路加福音一:2、八:1-3)。在主後61年左右,他和使徒保羅一同上訴到羅馬去(參考使徒行傳第廿七、廿八章)。因此,當使徒保羅在羅馬監禁期間,路加也陪同在旁(參考歌羅西書四:14)。且有好一陣子時間是只有路加陪同使徒保羅在羅馬(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1),可見他與使徒保羅之間關係的緊密。

很有可能因為路加是醫生的緣故,工作上常需要寫病人的醫病記錄。因此,當他和使徒保羅到各地去傳福音的時候,都沒有忘記將所遇到的事件記錄下來,結果為我們留下了基督教會史上最為珍貴的文獻--使徒行傳。

    同樣的,當路加隨同使徒保羅四處傳福音時,他發現流傳許多文件在述說耶穌的各種言行事蹟,因此,他就藉著閱讀並且考證過這些資料後,將之整理編輯成這本福音書,並用之來幫助當時的外邦人、信徒們認識耶穌,希望他們「所學的道是正確的」(參考路加福音一:4)。

    作者路加是一位受過良好希臘教育的非猶太人(所謂的「外邦人」)。不僅在此本福音書中所用的文字、詞句精美,也由於他對各種事件的描述,使我們發現他有相當敏銳的觀察力。例如:第五章描述耶穌呼召彼得時,作者詳細記錄了彼得的心理反應狀況,就像我們遇到神蹟奇事時一樣,恐懼與不安的心情馬上顯露出來。彼得說:「主啊,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五:8)這句話會讓讀者覺得作者路加那時正好就在旁邊看到現場實況。同樣,在記載施洗約翰派門徒來問耶穌:「你就是約翰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得等待另一位呢?」作者很巧妙地寫下這句子:「剛好在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患病、患疫症,和邪靈附身的人,並且使許多失明的重見光明。」(路加福音七:18-23)於是耶穌回答施洗約翰的門徒,要他們將親眼所看見的事回去告訴他們的老師。這樣讀起來,就讓我們感覺很有臨場感,施洗約翰的門徒是親眼看見,而不是聽到傳言而已。

不少特有的資料

    馬太、馬可、路加等這三本福音書,通常被稱為「共觀福音書」,或是「符類福音書」。原因是「馬太」和「路加」這兩本福音書都是採用馬可福音的資料作底,至少在路加福音1,149節的資料中,就有350節經文和馬可福音相同。而馬可福音共有661節,馬太福音有1,068節,但馬太福音引用馬可福音的經文就多達606節。因此讀這三本福音時,經常會發現相同的句子,或是很相似的句型。

再者,除了前面三章記述有關耶穌的出生、童年和家譜外,其餘的章節作者也是按照馬可福音書的結構來編撰。但是,作者強調此書的寫成是「都從頭仔細查考過」有關的資料,所以在路加這本福音書中,會發覺有不少資料是他獨自擁有的。例如:

a.使寡婦的兒子復活(參考七:11-17)。

b.有些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傳福音的事工(參考八:1-3)。

c.耶穌另外揀選七十二人,並差派他們去傳福音(參考十:1-12、17-20)。

d.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參考十:25-37)。

e.無知的財主(參考十二:16-21)。

f.失錢的比喻及仁慈的父親(參考十五:8-32)。

g.機警的管家(參考十六:1-12)。

h.治好十個痲瘋病人(參考十七:11-19)。

i.寡婦和法官、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祈禱(參考十八:1-14)。

j.耶穌和撒該(參考十九:1-10)。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甚為耳熟的故事,但卻都是來自作者路加的獨特資料,其他尚有不少資料,也都是作者路加所特有的。

這是一本為外邦人而寫的福音書

    由於作者路加不是猶太人,他跟使徒保羅四處去傳福音,為的就是要幫助更多人認識耶穌。因此,他寫此書的目的很清楚,是為了讓「外邦人」(也就是非猶太人)知道耶穌是誰。因此,在寫這本福音書的筆法很不一樣;

a.在時間記載上,都是以羅馬皇帝和當時統治者的統治年代來表明(參考一:5、二:1、三:1-2)。這對當時的外邦人來說感覺比較親切。

b.他用「猶太」來表示整個巴勒斯坦(參考一:5、四:44、六:17、七:17);但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則將「加利利」和「猶太」地區分開使用(參考馬太福音四:25,馬可福音一:39)。

c.路加也很少引用舊約聖經或猶太先知的預言,而這兩項都是馬太福音最為出色的地方,原因是馬太福音乃是針對猶太人而寫,引用舊約經文或先知的預言,對猶太人而言會覺得親切且容易進入狀況。

d.對「外邦人」比較敏感的記事,路加則將之排除或是用較緩和的方式記載,例如:馬太福音第十章5節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時,交代不要進入外邦人和撒馬利亞人地區去,同樣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的吩咐,在路加並沒有記載這樣的交代。馬可福音第七章24節至30節,有關耶穌在泰爾和一位婦女對話的記事,在路加福音則省略了。

e.為了使受過希臘教育的外邦人看得懂,作者把一些希伯來語專用的字句直接用希臘文標寫出來,例如:希伯來文用「各各他」(Golgotha,參考馬太福音廿七:33),路加則用希臘文叫「髑髏岡」(Kranion,參考路加福音廿三:33)。他甚至像馬可福音作者一樣,解釋猶太人的風俗(參考路加福音廿二:1、7)。

f.在耶穌的族譜記載上,路加福音推演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參考路加福音三:38),為的是說明耶穌是屬於全人類,不是只屬猶太人而已,這些都讓我們看出作者寫此書時的用心。

編寫上的特色

一、作者路加喜歡用「聖靈」和「天使」這兩種資料,而這兩個資料也一再出現在使徒行傳中。從施洗約翰出生開始,作者路加就說施洗約翰在母胎裡「就要被聖靈充滿」(參考一:15),接著說伊利莎白、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參考一:41、67);天使告訴馬利亞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使她懷孕(參考一:35);而當約瑟和馬利亞將出生後不久的耶穌帶到聖殿去,年老的西面看見了,就得到聖靈的啟示也跟著來聖殿,並且受到聖靈感動(參考二:26、27)而能看見嬰兒耶穌;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之後,隨即有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參考路加福音三:22);耶穌從約旦河回來,就充滿著聖靈,而他也接受聖靈的引導(參考四:1);然後作者用「耶穌回到加利利;聖靈的能力與他同在」(參考四:14);「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他能治好病人」(參考五:17b),這些句子都在說明耶穌在宣教工作的旅程中,聖靈一直陪伴著他。其實也可以這樣說,耶穌所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在宣講上帝國信息,或是所行的神蹟奇事,都有聖靈的能力與他同在(參考十:21);耶穌也告訴門徒,上帝一定會把聖靈賜給向祂祈求的人(參考十一:13),甚至交代門徒,遇到迫害而被送審問時,不用擔心要講甚麼,聖靈會指示他們該說的話(參考十二:12)等等。路加這位作者也讓我們知道,不論是施洗約翰、耶穌的出生,或是耶穌的復活,都有天使在宣告這信息(參考一:11、26、28、34、二:9、10、13、廿四:4)。

二、作者將耶穌傳道的重點放在耶路撒冷。路加福音一開始就描述發生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奇妙事(參考一:9),而在耶穌復活之後,也以使徒們「時常在聖殿裡頌讚上帝」作本書的結束(參考廿四:53)。尤其是作者偏重在耶穌和他的門徒從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這趟邁向受難的旅途意義,整個旅程之篇幅由第九章51節開始,直到第十九章45節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為止。

    另一方面,作者在描述魔鬼試探耶穌時,最高峰的地方乃是耶路撒冷聖殿,是連續三個試探中最後一招。但在馬太福音書中,耶路撒冷聖殿則是編在第二段試探中。在作者路加看來,對抗質疑上帝之試探,遠比對抗世間的榮華富貴更引人入勝,但同時也最為難以抗拒。如果再配合使徒行傳來看,耶穌是在耶路撒冷受難、埋葬、復活、升天,且基督教會的誕生地也是在此。

是一本關懷社會邊緣人的福音書

    由於是針對非猶太人寫這本福音書,作者對當時猶太人社會所鄙視的族群特別重視。在作者路加的筆下,最先得到耶穌降生好消息的人,是夜間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參考路加福音二:8-12);在猶太人眼中的撒瑪利亞人是不潔淨的,拒絕跟他們來往(參考約翰福音四:9),但是作者路加則是一再對撒瑪利亞人稱讚有餘(參考路加福音十:30-37、十七:11-19);猶太人討厭、且以「罪人」看待的稅吏,作者卻描述耶穌對稅吏的接納,且認為在稅吏的身上可看到上帝的救恩(參考十八:9-14、十九:1-10);在耶穌的比喻中,令父親傷透腦筋,兄弟怨恨的浪子,最後因醒悟而回家找父親,卻因為他的痛改前非,也得到天上的天使為此歡唱吟詩,因為上帝就是這樣慈愛、憐憫的上帝(參考十五:11-32);那位同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囚犯,在最後的時刻,因為承認自己的過錯,祈求耶穌的寬恕,因此而獲得進入樂園的允許(參考廿三:40-43)。

作者對女性相當重視,且在記載上很細心,例如:他描述婦女在耶穌心目中地位的重要(參考七:11-17);婦女知道感恩(參考七:36-50);特別強調耶穌在傳福音事工之背後,就是有婦女全力支持著(參考八:1-3)。這些故事都在說明,猶太人所不屑、瞧不起的人,在作者的筆下,卻是福音事工最重要、也需要關懷的對象。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作者對富人的自大和貪婪明確地提出警告。第十六章19至31節「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刻畫出耶穌對貧窮人的關注和憐憫;當稅務長撒該決定分享他的財富給貧窮人時,耶穌稱讚他(參考十九:9),但是,那位只知一心一意為自己累積財寶的富翁,耶穌所下的評語是「糊塗人」(參考十二:20-21)。在耶穌的眼中,被邀請來享受盛宴的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是「有福」的(參考十四:15-24),這也是四本福音書中描述耶穌對富人與貧窮人之看法最獨特的地方。

    作者筆下的耶穌之所以會如此關懷社會邊緣的族群,主要的一句話乃是:「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五:32)相反的,那些自以為有亞伯拉罕祖先庇蔭而驕傲的人,只有被丟棄在上帝救恩的門外哀哭、咬牙切齒的份而已。因為上帝國是在認罪、悔改的人的身上出現。

本書可分成下列幾段

一、前言:寫此書的目的,第一章1至4節。

二、耶穌與施洗約翰的出生,第一章5至第二章52節。

三、耶穌的宣教事工和跟隨他的人,第三章1至九章50節。

四、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九章51至十九章44節。

五、在耶路撒冷的工作,第十九章45至廿一章37節。

六、受難與復活,第廿二章1至廿四章53節。

路加福音第一至五章

1.第一章1至4節:

四本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的作者很清楚地在這段開場白中就告訴讀者,他寫這本福音書的方式,是「從頭仔細查考過」,並且「按照次序」來寫,以及寫這本福音書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讀者「知道所學的道是正確的」。

  這段經文也可看到早期教會內,已經有很多人用文字記下有關耶穌的事蹟,很可惜這些資料沒有完整保存下來,否則對耶穌所言、所行一定更有幫助。

2.第一章5至25節:

    「希律王統治猶太的時候」,這是指主前37年至主前4年的時代。這位希律王一般稱之為「大希律」。

        猶太人祭司共計分有24班,輪流上聖殿去值勤。「亞比雅祭司一班」是屬於第八班(參考歷代志上廿四:12)。「撒迦利亞」是屬於這一班的祭司。他的妻子「伊利莎白」也是祭司亞倫的後裔。

第6節是很重要的一節,說他們兩人在「上帝眼中都是正直的人」。這「正直」一詞,表示有「嚴謹地遵守主一切的誡命和條例」。唯一可惜的是第7節說他們「沒有孩子」,因為「伊利莎白不能生育」,這在當時東方社會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第8至11節,描述祭司輪流抽籤才能進入聖殿的至聖所獻香。原因是祭司人數太多的緣故。而撒迦利亞很幸運地抽中了籤,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每當祭司進入至聖所燒香,外面的祭司就必須等候,而聖殿外院的民眾也在等待,看祭司進入至聖所是否遇見上帝顯現跟他說話給他們。

第12節,這節說撒迦利亞在燒香時,「有主的天使」就在他眼前顯現,這是非常特別的際遇。

第13至17節,這段經文是主的天使對撒迦利亞說的話:一是他祈禱的聲音上帝「垂聽了」;二是上帝回應他的祈禱是賞賜給他兒子,並且也給這兒子取名叫「約翰」,這名字的意思是「上帝是仁慈的」(往後導讀部份都將稱之為「施洗約翰」,以區隔耶穌的門徒約翰);三是這個施洗約翰將會是上帝眼中「偉大的人物」,這是從上帝的標準來看,不是用世上的標準在看。要注意第15節,這節說施洗約翰是在母胎中就已經被上帝揀選了,而且會充滿「聖靈」。天使說上帝揀選施洗約翰,主要目的就是帶領上帝的子民「歸回」,這意思是指悔改歸向上帝。而上帝要賞賜給他有如先知以利亞那樣的能力。

第18至20節,撒迦利亞聽了天使帶來的信息之後,簡直無法相信,就像亞伯拉罕和莎萊所反應的一樣,認為自己已經老了(參考創世記十七:17、十八:13)。因此,他回應天使說:「我憑甚麼知道這事呢?」這是帶著懷疑的話。

第19節說這位天使名叫「加百列」,他給撒迦利亞一個記號,讓他確信上帝的話將要實現,那就是使他「變成啞巴」無法講話,直到施洗約翰出生那天。

第21至22節,在至聖所外面等候的祭司覺得奇怪,因為撒迦利亞進入太久,但當他出來且無法說話時,他們才知道他「在聖殿裡看見了異象」。但沒有人問異象的詳情。

第23至25節,這三節說天使傳報的信息果然實現了,而這是非常令人驚訝又興奮的事。

3.第一章26至38節:

同樣是這位天使加百列,他奉差遣去向馬利亞傳遞上帝的信息,是讓她要懷孕生子,這對尚未正式結婚的女子來說,簡直是「恐怖」的消息,因為馬利亞跟約瑟訂了婚,表示她已經有了婚姻之約,絕對不可以跟別的男人有任何親密關係,她若是與別人婚前懷孕,會被宣判犯姦淫罪,而受到死刑的懲罰(參考申命記廿二:22-24)。這也是為甚麼第34節會記載馬利亞說「這樣的事怎麼能發生」之因。

跟撒迦利亞看見天使出現而有「驚惶害怕」一樣的反應,馬利亞聽到天使向她問安,她也是「十分驚惶不安」。

天使也一樣跟馬利亞說她要生下「一個兒子,要給他取名叫耶穌」。跟施洗約翰一樣,名字都是上帝給的。再者,天使加百列也說耶穌「將成為偉大的人物」,跟預言施洗約翰的相同。但在耶穌身上更重要的是「他要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兒子」,這句話已經在表明耶穌和上帝之間,有特殊的關係。

第35至37節,作者再次提起「聖靈」將降臨在馬利亞身上,這表示馬利亞身上所成就的事,不是她自己的能力,而是上帝親自的作為。天使加百列給馬利亞一個很特別的記號,就是要她去看親戚伊利莎白已經懷孕「六個月」。第37節說出上帝奇妙的作為,在上帝手中沒有不能成就的事,而這點也是整本聖經所要傳遞的信息。

第38節,馬利亞聽到天使加百列這樣解釋,並且讓她知道可以在伊利莎白身上看到上帝奇妙作為的見證,因此,她隨即回應說,願上帝的旨意在她的身上「成就」。

4.第一章39至45節:

馬利亞依照天使加百列所提供的信息,「急忙往山區」撒迦利亞的家去,主要是去看伊利莎白,結果伊利莎白一看見馬利亞,「腹中的胎兒就跳動了」,而馬利亞也是透過伊利莎白才明白自己已經懷孕,且將成為「主的母親」,這都在表明「聖靈充滿」在她們兩人身上。

5.第一章46至56節:

  這首詩歌被稱之為「馬利亞尊主頌」,一直是基督教會長久以來最喜歡頌讚的詩歌。也是路加福音前面兩章中,四首詩歌中的一首(另三首是:一:68- 79、二:14、二:29-32)。這首詩歌充分說明耶穌將來在傳道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第51至53節,已經充分顯示即將來臨的這位耶穌,是位拯救者,也是改變人類世界的主。

6.第一章57至66節:

        這段經文描述施洗約翰出生。因為大家都知道伊利莎白本來是不能生育的,現在她終於在上帝賜福之下「生了一個兒子」,親友知道這是上帝賞賜極大的「恩慈」,因此跟她「一同歡喜」。

        第59至62節,依照摩西法律的規定,兒子出生後「第八天」要行割禮(參考利未記十二:3)。而當時的猶太人有個習俗,就是沿用父親的名字。但伊利莎白很清楚知道,這個兒子的由來是上帝恩典。伊利莎白遵照上帝的旨意取「約翰」這名字。親友會跟馬利亞談孩子名字的問題,可能是知道撒迦利亞已經啞巴不能說話。

第63至66節,撒迦利亞可能忘記了天使加百列跟他說過,等到約翰出生那天,他就可以開口說話。因此,他拿來一塊板子寫下「約翰」這名字時,突然能開口說話,他第一件事就是「頌讚上帝」。也因為這樣,讓大家感到相當驚奇,這可看出撒迦利亞並沒有讓所有親友知道他在聖殿遇見天使加百列的事,也可能是大家都忘記了。

7.第一章67至80節:

這是路加福音前兩章中的第二首詩歌。

撒迦利亞再次「被聖靈充滿」,而用這首詩歌傳遞上帝的信息。由於先前有天使的預言告知,所以撒迦利亞知道他的孩子約翰將來所要扮演的角色和工作,因此,詩歌內容主要在表明對約翰的認知,例如第76節形容約翰是「至高上帝的先知」,而在第32節天使告訴馬利亞的話中,形容耶穌將「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兒子」,這明顯的說出他們兩人之間的位階不同。後來施洗約翰對詢問他身分的人,他都很清楚說出自己是替這位「至高上帝的兒子」脫鞋子也不配(參考路加福音三:16)。

第77節很重要,這裡說施洗約翰將要宣告上帝赦免的信息,這跟先知以賽亞出來傳遞的信息相同(參考以賽亞書四十:1-2)。另外,也談及生活在死蔭下的人會看見希望和亮光,這也是先知以賽亞說的信息(參考以賽亞書九:2)。

第80節,這節形容施洗約翰從小成長在「曠野」,受到很嚴格的訓練而練就一身強壯體魄。因為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都清楚知道,施洗約翰是上帝要重用的僕人,而不是要來為他們將來養老之用。

8.第二章1至7節:

作者路加很清楚地交代耶穌出生時代背景,是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以及敘利亞總督居里扭之時。現在皇帝下命令所有被統治區的人民要辦理戶口登記,目的有二:其一是為了要徵稅,凡年滿十四歲的人都得納人頭稅,直到年滿六十五歲。另一是徵兵,但是猶太人不用服兵役,因為他們的叛亂事件太多,徵猶太人去服兵役,等於提供他們武器一樣的危險。

由於居里扭是在主前6年至4年,和主後6年至9年擔任敘利亞的總督,因此,如果這是第一次進行戶口普查,那麼耶穌應該是在主前6年至4年之間降生才對。

從拿撒勒到伯利恆,這大約需要走三天的路程。這句「約瑟屬於大衛的宗族」很重要,因為這正好應驗了以賽亞書第十一章1節、10節所提起的,耶西的後裔將興起一個新的王。

作者路加特別提起耶穌降生的地方是「在馬槽」,原因是「客棧裡沒有地方讓他們住」。也從這句話可看出當時返鄉去登報戶口的人很多。馬槽,是馬夫看管馬車及馬匹之處,也是他們過夜的地方,耶穌就在這樣卑賤的地方降生人間。

9.第二章8至21節:

作者路加總是對卑微的對象很關心,就像這些牧羊人必須在「夜間露宿」荒郊野外,且「輪流看守羊群」,就如同今天輪值夜班的工人一樣。因此,「主的天使」親自去向他們傳遞這寶貴的消息。就像馬利亞看到天使出現時一樣,這些牧羊人「非常驚惶」,而天使對牧羊人說「不要害怕」,就如同對撒迦利亞和馬利亞說的一樣。因為傳遞給他們的是好消息,且是關係到「萬民」的好消息。

第11至12節,天使給這些害怕的牧羊人一個記號,是「用布包著,躺在馬槽裡」為記,讓他們知道那是「基督」,也就是「拯救者」。

第13至15節,這是另一群天使出現歌頌讚美耶穌的降生,第14節就是天使歌頌的詩歌,也是路加福音這兩章的第三首詩。這裡說上帝的「榮耀」顯現,將帶給人類「和平」。先知以賽亞的詩歌中就說這位降生的嬰兒就是「和平的君王」(參考以賽亞書九:6)。

第16至20節,牧羊人沒有懷疑,他們馬上「趕去」找到耶穌降生的地方,然後把天使告訴他們的話說給馬利亞和約瑟聽。這裡說這些牧羊人把關於「嬰兒的事告訴大家」,這句也在表示這些牧羊人不只是告訴約瑟和馬利亞,而是公開傳揚出去。他們是卑微的牧羊人,但他們卻成為傳遞耶穌降生的上帝僕人。

第21節,依摩西法律的規定,約瑟也是帶耶穌去行割禮。

10.第二章22至38節:

利未記第十二章1至4節的規定,生男嬰兒後共計有四十天屬於「不潔淨」,這段期間內,不得進入聖殿,也不得觸摸任何聖物。再者,根據摩西法律的規定,「頭胎的男孩都要獻給主」(參考出埃及記十三:12-13),因此,象徵的方式是帶著孩子到聖殿去,除了獻祭外,另外要用「五塊銀子」贖回來(篩參考民數記十八: 15-16)。

這段經文再次看到聖靈降臨在西面的身上,使他可以一看見耶穌,就知道上帝的拯救已經來臨。這也在說明一件信仰上很重要的認識:人之所以能夠明白上帝的救恩,不是人的能力,而是聖靈的感動才能得到。

第29至32節,是第四首詩歌,是西面歌頌上帝救恩的詩歌。在詩歌中,他表示上帝的救恩透過耶穌表明出來。而約瑟和馬利亞因聽到西面吟唱這樣的詩歌而感到「驚訝」,因為他們並沒有對西面說耶穌就是聖靈降臨而懷孕的事。可見聖靈依隨著自己的計畫啟示。

第33至35節,這是西面因聖靈啟示而說出的話。耶穌是上帝降生在世上,願意接受的人會「得救」(參考約翰福音三:16),但拒絕的人,等於是拒絕上帝的救恩,只會走向滅亡(參考以賽亞書八:14-15)。第35節說出耶穌具有上帝的能力,知道人心的意念(參考耶利米書十七:10),福音書後來都用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類似這樣的句子,來說明耶穌確實有這種能力(參考馬可福音八:17)。

第36至38節,是另外一位年老的「女先知,名叫安娜」,這名字的意思是「恩慈」。她是一位敬虔的先知,可能是在約瑟和馬利亞帶耶穌到聖殿去完成必須的手續時,她得到上帝聖靈啟示,一看見耶穌就清楚他的身分,並且公開向眾人宣告,讓大家知道耶穌就是眾人所期盼來臨的救主。可惜後來福音書都沒有再次提起關於她和西面的事。

11.第二章39至40節:

        作者路加用這兩節簡單介紹耶穌回到故鄉拿撒勒,在那裡生活、學習、長大,充滿著上帝賞賜的智慧,有「上帝的恩寵與他同在」,後來在耶穌傳道工作中也是如此(參考路加福音四:14、五:17)。

12.第二章41至52節:

從第41節可看出住在離開耶路撒冷二十公里以內的猶太男人,每年都會到耶路撒冷去過重要節期,而逾越節是最重要的節期。這裡說「耶穌的父母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正好也回應了第22節、第27節所提起的,約瑟和馬利亞都會依照法律所規定的事去做。

第42節說耶穌在十二歲之前,每年都會跟著父母去耶路撒冷過節期。有關耶穌童年的記事,路加福音算是在福音書中記載最多且詳細的,但也只是到這章就結束了。從十二歲往後,一直到第三章23節說「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年紀約三十歲」止,中間這段記事在四本福音書都欠缺。

十二歲,在猶太人是結束兒童時期,從十三歲開始就要盡猶太人的責任,加入猶太教的組織,以及負擔聖殿稅。因此,十二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 父母帶孩子到聖殿去的時候,猶太人的經學教師都會測試這些孩子對摩西法律的認識多少?對自己民族的歷史了解夠不夠?他們從這裡可以分辨出孩子的父母是否盡了責任教導他們的孩子。

第43至48節,這段經文說明了耶穌並沒有在節期之後,就隨著父母或朝聖隊伍回拿撒勒去,而是繼續留在聖殿與經學教師討論問題,這些經學教師都「驚奇他的聰明和對答」,並且在第四章32節,以及往後耶穌的傳福音事工上,大家都一再驚訝他的能力。

第49至52節,耶穌因為沒有跟著父母和隨行的隊伍回去,導致約瑟和馬利亞找了很久,也很擔心,最後是回到耶路撒冷聖殿裡找到。他們問他怎麼會自己留下來?耶穌回答留在聖殿是他應該做的事。雖然他們知道耶穌的出生是出自上帝奇妙的安排,但他們沒有想到耶穌開始有為以後的傳福音事工作準備。但回到拿撒勒,作為一個孩子和家庭生活的一份子,耶穌是「事事都順從」約瑟和馬利亞的教導。

13.第三章1至20節:

作者路加寫這本福音書的特色,就是提供可「仔細查考」的史料,因此,他特別說出施洗約翰出來傳上帝信息的時代背景,時間就是在「羅馬皇帝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的時候。

第2至3節,這句「上帝的話臨到在曠野的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這表示施洗約翰就是先知,且他是在曠野受到上帝的呼召出來傳福音。他出來傳上帝信息最重要的一句話:「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地點就在約旦河一帶的地區。

第4至6節,是引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3至5節的經文。

第7至15節這段經文非常重要,說明施洗約翰傳遞信息,已經造成整個猶太人社會大為震撼。這說明了施洗約翰確實是充滿了上帝的聖靈,才使人感動,群眾蜂擁而來接受他的洗禮,表示悔改之意。但他卻要來接受洗禮的人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表明真心懺悔。

作者路加提供最特別的資料是,來接受洗禮的人包括一般民眾,還有稅棍、兵丁,這也說明了作者路加關心當時社會最瞧不起的對象,而這些人都異口同聲問施洗約翰相同問題:「我們該做甚麼?」真心悔改的人才會問這個問題。不但這樣,甚至有人認為施洗約翰可能就是「基督」,意思是認為他就是拯救者。

第16至17節,施洗約翰並沒有因為人群蜂擁來找他施洗,就忘記了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受揀選、呼召出來傳上帝信息的使命和角色。因此,他說有一位在他之後來的,那人「要用聖靈和火」為他們施洗,那才是重要的對象。

第18節說施洗約翰還用許多「方法規勸」猶太人要悔改認罪。可惜,四本福音書都沒有提供更多資料。

第19至20節,路加福音只用這兩節記載施洗約翰受難在希律王的監獄裡。

14.第三章21至22節:

第21節這裡說耶穌正在「禱告」時「天開了」,這是很象徵性的說法,在表示上帝與耶穌之間的親密關係。作者也常常描述耶穌是以「祈禱」作為他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參考五:16、六:12、九:18、28、29、十一:1、廿二:32、41、廿三:34、46)。

第22節,這裡特別強調聖靈是「有形體」的降在耶穌的身上,而且是「彷彿鴿子」,因為這樣,基督教會後來都是用鴿子來代表著聖靈的意思。為甚麼用「鴿子」代表聖靈?我們很難找到真確的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表示上帝親自表明祂和耶穌之間有特殊的「父子」關係。

15.第三章23至38節:

作者路加清楚地說耶穌出來傳福音的時候,「年紀約三十歲」。

作者提供這份耶穌族譜和馬太福音所記載的不同;首先,路加福音是寫到亞當──人類的始祖。作者有意用這種方式表明:所有的人都是來自上帝,在上帝的家族裡,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之分。因為耶穌降生就是為了所有的人(參考二:10)。

再者,作者路加也是依據自然法則編寫族譜,也就是誰跟誰生的孩子,就寫那個人的傳承,不一定要如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所以也會重視「兄終弟及」的關係。

第三點,作者路加要強調的是:耶穌就和我們一般人一樣,他就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因此,他說這份族譜是「在人的眼中」來看,意思是一般人的看法。

16.第四章1至13 節:

這段有關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的記事,跟馬太福音記載的相差不大,主要差異是路加福音的第二件試探,在馬太福音是編輯在第三件。

作者路加說耶穌在「充滿著聖靈」之下,被聖靈引導到「曠野」,在那裡有「四十天之久,受魔鬼試探」。而「曠野」是對人生命很大威脅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使人放棄堅忍的心,為了求生存會使人妥協的環境。而耶穌在那段時間裡,「都沒有吃,日期一過,他餓了」。而就在這時候,魔鬼開口說話了。

「四十」,這在表示「完整」的數目,例如:摩西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後,接受呼召去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又以色列民族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後,才得以進入迦南;摩西上山去領受上帝的誡命有長達「四十天」等等。在這裡可以將「四十」當作真正的數目,也可以將之當作一個人可以容忍飢餓的最長極限。

在第一個試探和第三個試探,都是用「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開始。第一個在飢餓到難以容忍的狀況下,魔鬼發出誘惑的聲音,要耶穌將石頭變成餅來止飢。第三個用從「聖殿上的最高處」跳下去,是足以危害生命安全作為誘惑。第二個試探,魔鬼認為所有「權柄和財富」都已經交給牠管理,牠可以給耶穌,只要耶穌向牠「下拜」。但這三個都被耶穌拒絕接受,耶穌甚至用斥責的話回應魔鬼,不可以「試探主」上帝。

第13節很重要,這節說魔鬼並不是不再試探耶穌,而是「暫時離開耶穌」,表示它還在找機會要對耶穌下手。

17.第四章14至15節:

這兩節是介紹耶穌工作的開場白。作者路加特別強調耶穌因為有「聖靈的能力與他同在」,使他無論在哪裡傳福音、行神蹟奇事,都獲得民眾的「讚揚」。

18.第四章16至30節: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開始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的故鄉拿撒勒,但卻被自己的鄉親拒絕,且差一點就被殺害。這段拿撒勒人拒絕耶穌的經過,也是前三本福音書中記載最詳細的。

第18節,耶穌所讀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1至2節,並且在讀完後作個結論說,先知的預言「已經應驗了」(第21節)。換句話說,耶穌是告訴拿撒勒人,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已經在他身上應驗了,他就是他們所期盼已久的彌賽亞。也因此,使拿撒勒人無法接受,尤其是當耶穌在第26至27節所引用的比喻中,都是在稱讚外邦人的信心時,拿撒勒人聽了非常生氣,想要將耶穌活活地處死,但是耶穌行了個很特別的神蹟,就是「從容地從人群中走出去。」

從此之後,耶穌不再回去拿撒勒。

19.第四章31至37節:

離開拿撒勒之後,耶穌到「迦百農城」去,耶穌在這裡有家(參考馬可福音二:1),作為他在加利利地區傳福音的中心點。

第31至32節,這兩節說耶穌的教導讓民眾聽了都感到相當「驚奇」,並且認為他的教導有「權威」。

第33至37節,作者路加將趕出污鬼神蹟的重點放在第35節:「污鬼在大家面前把那人摔倒,就從他身上出來,一點兒也沒有傷害他。」這節經文很清楚在表明:耶穌的醫治能力,遠超乎人所能理解和想像之外。而他所行這件神蹟,大大地開了迦百農人的眼界,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有能力的,連「污靈」也會聽從耶穌的「指揮」。因此,「那一帶地區」的民眾開始傳頌著耶穌的能力。

20.第四章38至41節:

當在會堂聚會結束之後,耶穌到「西門家裡去」,這也說明彼得在迦百農也有個家,而他的「岳母」是跟他住在一起。因為發高燒而「向耶穌求助」,耶穌用「斥責」的命令句,就治好了彼得岳母的病。

也因為耶穌有這樣特殊的醫治能力,因此,「太陽下山的時候」(表示已經是過了安息日的時間),大家就把許多病患「帶來見耶穌」,耶穌都一一地「治好了他們」,表示耶穌沒有、也不會拒絕任何來求助他醫治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第41節跟第34節一樣,污鬼都知道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它們想要阻止耶穌工作順利的方式,就是將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身分給暴露出來。但耶穌都一再「斥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

21.第四章42至44節:

福音書作者一再告訴我們,耶穌經常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主要是在祈禱、避靜。但「大家找他,找到了,想挽留他,不要他離開」,但耶穌並不接受。因為他是為了要傳福音而降生在世界上,並不是為了要行神蹟、醫病而降生,這個認識很重要。因此,明白上帝國的信息,比身體的疾病得到醫治更重要。

22.第五章1至11節:

        加利利湖有幾個不同的名稱,除了比較常見的加利利湖外,再者就是這裡的「革尼撒勒湖」,第三就是「提比哩亞湖」(參考約翰福音六:1)。

作者路加很清楚描寫彼得兄弟和約翰兄弟跟隨耶穌的經過。作者用非常特殊的筆法,將彼得之所以決定「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是因為他親身經驗到耶穌在他身上的奇妙作為。這段捕魚的經驗,與後來約翰福音作者在描寫復活後的耶穌顯現在門徒面前時,彼得的反應和當時捕魚的情形相當接近(參考約翰福音廿一:3-7)。

「主啊,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這句話對所有要跟隨耶穌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信仰功課。要跟隨耶穌的人,並不會自認是好人,而是罪人。耶穌說他來是要召「壞人悔改」。耶穌給彼得的回應是:「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這句「不要怕」,也是天使加百列對撒迦利亞和馬利亞,以及牧羊人說的話。彼得兄弟和約翰兄弟當機立斷,決定「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這是很重大的生命決定。

23.第五章12至16節:

作者路加是一位醫生,清楚記下這位痲瘋病患者的病況是「全身長了痲瘋」,表示病況嚴重,依規定只能住在荒郊野外(參考利未記十三:46),但現在他卻出現在城裡,有可能是因為耶穌的名聲早已經遠播(參考路加福音四:37),連居住在荒郊野外的痲瘋病人集中區也聽到,使他深信耶穌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得醫治,因此,即使被人阻擋或是羞辱、斥責,他都要來接近耶穌。

耶穌對這個全身長了痲瘋的病人給予的醫治方式,是當時的人一看見就會怕的方式,他是「伸手摸他」,然後說:「我肯,你潔淨吧!」這人身上所有的痲瘋「立刻消除了」,而耶穌卻提醒這個被治好的病人,「不要把這件事告訴人,直接去見祭司」,原因是依照規定,祭司查驗潔淨之後,會發給這個人證明(參考利未記十四:1-32),這樣他就可以回到社區、家庭過正常生活,不再被隔離出來。

當時的人看見這人被治好之後,一定驚訝到無法閉口不說,因此,第15節說:「於是,耶穌的名聲越發傳開了。」但是當人群都聚集來找他時,耶穌是「退卻到僻靜的地方去禱告」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因為祈禱乃是力量的來源。能夠醫治、行神蹟,並不是人自己的力量,而是來自上帝聖靈的能力與他同在(參考路加福音四:14、五:17)。降生成為人的耶穌,他需要上帝聖靈的能力充滿他身上。

24.從第五章17節至六章11節,作者路加連續記載五件猶太人宗教領袖們對耶穌的不滿和反擊;他們除了說他亂說話外,也對他呼召稅吏當門徒相當有意見,同時對他沒有教導門徒禁食的事也看不過去,並且因為他在安息日也醫治病人,氣到受不了,決定要採取行動「對付耶穌」。

25.第五章17至26節:

這是連續五件反彈記事的第一件。作者路加並沒有說明這件神蹟的地點,但馬可福音第二章1節很清楚說地點是在迦百農耶穌的家裡。

有來自各地的「法利賽人和法律教師」,他們都是猶太人宗教領袖,特別是來自「猶太」地區的代表,這意味著從耶路撒冷最高權威當局派來查核耶穌造成轟動的原因。作者路加用「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他能治好病人」這句話,將耶穌整個傳福音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來源說明清楚。

整個醫治的重點在第20節的這句話:「朋友,你的罪蒙赦免了。」作者沒有解釋這個人犯了甚麼罪,但聖經時代的人有種觀念,一個人的重病,必定跟這個人或是父母的罪有關(參考約翰福音九:1-2)。因此,耶穌的這句話也是在解除這人承擔這種罪的重擔,而這正好是上帝國的主要內容,只有罪獲得赦免,才有辦法使人回到上帝面前。而耶穌來,就是要使人的罪獲得赦免,使生命負擔消除(參考馬太福音十一:28-30)。

但這些有權威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卻因為這句話而大感吃驚,認為耶穌犯了很嚴重的罪,沒錯,根據聖經教導,只有上帝才有赦罪的權柄(參考詩篇五十一:1-2、、一○三:3,以賽亞書四十三:25)。因此,這些宗教領袖有個看法:耶穌這樣的態度等於僭越了上帝的權柄。

雖然他們是私下在交頭接耳談論此事,但耶穌卻能夠「看穿」這些宗教領袖們的「念頭」,這表示他具有上帝的能力。第24節耶穌特地證明給他們看,在他身上確實有上帝聖靈的能力,因此,他下個命令叫這人拿起他的褥子起來走。第25節說這個癱瘓病人一聽耶穌的話,「立刻當著大家面前起來,拿起自己所躺臥的床回家」。神蹟就這樣發生。有懷疑心的人,永遠看不到神蹟。這就是為甚麼猶太人一再看見神蹟,卻還一再要求想看神蹟,因為他們一直是存著懷疑的心。而大家的反應是「非常驚奇」,因為他們看見「不可思議的事了」。

26.第五章27至32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這些宗教領袖反彈的第二件事,是呼召稅吏利未來當門徒。

耶穌呼召利未跟呼召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這兩對兄弟的情景很像。利未也是一聽到耶穌的呼召,就撇下所有的跟隨耶穌。

稅吏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賦的工作者,讓猶太人甚為討厭。而備受人們傳頌的耶穌卻呼召這稅吏當門徒,這使利未感受到生命最大的喜樂,因此,利未在家裡為耶穌舉辦宴席,也宴請許多同事、朋友參加。這讓那些自認潔淨且不屑與稅吏在一起的宗教領袖大為不悅,他們認為耶穌「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喝」。

第31至32節,耶穌的回答也為今天基督教會立下了基礎:教會是一群自認是罪人,在尋求上帝憐憫、赦免而相聚的場所。

耶穌說他來是「召壞人悔改」,這句話和馬可福音「召壞人」已經有很大的差距。基本上,馬可福音的作者認為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人,都需要悔改。但是,路加將這句話加上「悔改」二字,已經在表明有些人自認是好人,並不需要上帝赦免的恩典。但自認是罪人的人,就是需要耶穌救恩的人,這才是他接納、呼召的對象。

27.第五章33至39節: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和那群宗教領袖衝突的第三件,是關於禁食的問題。

傳統上,猶太人喜歡以「禁食」來表示自己的敬虔,經學教師或是法利賽人也常常用禁食祈禱方式來訓練學生,當然他們自己也禁食(參考路加福音十八:12)。施洗約翰也這樣教導他的門徒「禁食」,但耶穌並沒有,不但這樣,耶穌的門徒經常和他一起接受邀請「又吃又喝」,被認為是不夠敬虔。

耶穌用婚宴比喻自己就是「新郎」,在婚宴歡樂中不需要禁食,但「日子將到」,這是指上帝審判的末日來臨之意。這時候,新郎會被人「帶走,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了」,耶穌這句話也在暗示他受難的時候會來臨。

第36至39節,耶穌說了兩個比喻,一則用新布補舊衣;二則是新酒裝在舊皮袋。請注意,作者路加將重點放在第36節,他用「撕破新衣服」將之「補在舊衣上」作比喻,強調這樣做是兩敗俱傷的愚蠢動作。再者,第39節也是很特別的結語,指出人總是習慣舊的,常常在意識裡認為舊的比較好,就好像一個人喝了陳酒之後,不會再想喝新的酒一樣。他這樣說也是在暗示自己將不會受到當時社會的接受,因為講究傳統,甚至時常把傳統當作法典的法利賽人,確實無法接受耶穌帶給人新生命的力量。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89